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2 15:29:05

城市智能化管理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住宅物业;智能化管理;转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地级市以上城市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已超过60%。河北省政府对建设智慧城市十分重视,于2019年2月1日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河北省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智慧城市,并明确了建设试点和建设内容。[1]智慧城市建设是以智慧社区为主要基础和关键环节的,而住宅小区作为社区管理的基本单元,为适应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发展,必然需要全面开展智能化物业管理。我国一些知名的大型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发展需要,积极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开发智能化管理系统,如龙湖物业公司的“智能千丁”系统、万科的“睿物业”等,并尝试对所管辖区域实施智能化物业管理。在此次肺炎疫情的管控中,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展现出了其优越性,如通过刷脸识别系统对出入小区的人员进行精准管控,通过自动喷淋装置进行消杀等,节约了人力且管控效果好。而没有采用智能化管理的住宅小区,就只能通过单一的人力来进行疫情的防控,费时费力费成本,还不能做到精确防控。智能化物业管理的全面发展并不只是在物业管理中使用智能化技术那么简单,而是要求管理模式的根本创新,会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人力资源构成、管理成本构成的全面变革。目前,很多物业服务企业对智能化物业管理尚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转型,因此研究住宅物业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中的困难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能化物业管理的含义

智能化物业管理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统一的大数据云平台将物业管理各项工作模块紧密连接起来,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房屋和设施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秩序管理、客户服务管理数据的融合,建立起高效的联动机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实现更高效的智能化管理。除了传统的物业服务内容外,智能化物业管理还可以在社区管理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商家等主体间实现信息共享,统筹各类资源,完成在线协同办公、实现在线监管、提供在线物业服务和各类便民服务,还可以开展社区电子商务。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人力服务来满足业主的需求,而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从人力服务向技术服务转型,将实现物业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二、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势

较之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能最大程度、最低成本地高效率满足业主多元化需求。(一)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效率。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物业信息化管理程度,从而有效提高物业服务效率。同时,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全面采用高度自动化装备和先进的信息通信与处理设备,能全面实时监控物业项目中的房屋、环境、人流、车辆、设备运行状况,对物业服务工作如维修养护、报修维修、客户服务、便民服务能进行及时反应和有效监督,在物业管理上更加科学规范、优质高效。通过物业管理智能化信息平台还可以将物业服务企业的各类业务信息集成和共享,使企业高层管理部门清晰直观地了解物业服务企业运转状况,并监管各部门的工作,有利于优化公司的内部管理。(二)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占物业服务企业成本的65%-75%,并且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还在逐步上升。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能实现物业管理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大大节约人力资本。例如,传统的设备管理和设备运行状况监测都是靠人工现场巡查,而实行智能化物业管理后,对各种智能化设备系统实行自动监控和集中远程管理,只需在中央监控室便可了解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调节设备的运行,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保安、消防自动监控设备的使用可以减少大量一线巡视人员,自动喷淋系统可以减少一线环境养护工作人员的数量。通过减少一线工作人员的数量,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三)有效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业主满意度。首先,在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下,各项工作都在管理系统中留有记录,使得物业服务更加透明化,完全置于业主和高层管理者的监督之下,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其次,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使得业主和物业工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顺畅,业主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在物业管理信息平台提出报修和其他服务要求,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和投诉;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快速查、记用户网上需求并及时给予答复,能有效提升业主满意度。再次,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可以共享小区周边的商业资源信息,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业主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提高业主满意度。综上所述,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物业服务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业主满意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长远来看必然是物业管理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石家庄市住宅物业智能化管理现状

为了解石家庄住宅物业的智能化管理现状,抽样选取石家庄各市辖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项目中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业主进行调查,对物业服务企业项目经理则采用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0份,访谈问卷20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石家庄市住宅物业智能化管理现状。(一)智能化管理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同项目间差距较大。整体来看,石家庄市的住宅物业项目主要以人力服务方式提供传统的物业服务,因此仍是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绝大多数的物业管理项目已经采用了一些智能化管理手段,如71.43%的物业项目使用了电子门禁系统,72.79%的项目有智能停车场,61.9%的物业管理项目使用了实时监控系统,但绿化自动喷淋装置、智能化路灯、智能化垃圾桶基本都没有配备,且电子门禁系统、停车场系统、监控系统等系统间没有打通,数据管理混乱,尚没有形成有利用价值的大数据。不同档次小区智能化管理程度差别较大。一部分高档小区除了采用电子门禁、智能泊车、电子安防等智能化管理手段外,还有远程抄表、家庭呼叫服务、物业管理APP、红外报警等装置,而一些老旧小区几乎没有智能化管理手段。总体来说,石家庄市住宅物业智能化管理水平较落后,有69%的受访者对居住小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表示不满意。(二)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在物业管理中应用较少。传统物业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需要在物业管理项目中运用集成化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集成各种智能化技术手段用于建筑、安防、环境、设施设备管理,逐渐实现从以人力服务为主转变为以技术服务为主。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5G商用浪潮的来袭,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探索一直在进行,物联网、云计算、BIM技术、AR技术、VR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与北京、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相比,石家庄市的物业管理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还较落后,尤其是较先进的云计算、BIM、AR、VR等技术应用率还不高。对物业管理项目的走访调查显示,云计算在石家庄市住宅物业管理中的运用仅占到29.25%,BIM技术、AR技术、VR技术的应用率为31.29%。以电子门禁为例,石家庄市虽有71.41%的住宅项目配备了电子门禁,但也只能实现刷卡进出小区,无法准确记录进出人员,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有效的出入管理。而采用更先进云计算技术的门禁系统可以具备刷脸、二维码、APP、远程开门等功能,能有效记录出入人员信息。在此次肺炎疫情中,智能化门禁系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对小区进出人员真正实现无接触有效管理。(三)物业从业人员和业主均对智能化管理模式缺乏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对石家庄各区的物业管理项目进行走访调研发现,无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还是业主,对智能化物业管理的认识仅停留在应用一些智能化管理手段。如一些业主和物业工作人员认为建立了物业管理微信群就是一种智能化管理。只有19.05%的受访者了解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理解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以人力服务为主的物业管理模式,会对传统的物业管理手段进行根本性变革,是各项智能技术在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中的集成,是构成智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只有从观念上彻底转变,并积极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物业管理智能化技术及智能化管理模式,才能加快住宅物业向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四)物业服务企业普遍缺乏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所需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在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关键,要求物业从业人员了解应用的各种智能化技术,并会操作智能化管理系统。在访谈中,物业管理项目经理普遍谈到目前阻碍物业服务企业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的最大障碍就是人才缺乏。无论是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的研发、使用、维护、推广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而石家庄市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即便是高价买来集成的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现有工作人员也无法有效使用。同时,企业缺乏系统的后期维护专业人员。总之,人才缺乏是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转型的最大障碍之一。

四、加快住宅物业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的对策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智能化;设计思路

1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随着城市的发展,正在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城市中交通拥堵始终是一大难题,最大限度发掘市政道路的通行潜力是市政道路智能化设计的核心目标,在这一基础上还要积极利用道路上的附属设施实现空气质量监测、交通指挥、便民服务等一系列功能,研究市政道路的智能化设计具有深远意义。

2市政道路基础工程智能化设计思路

无论是常规的市政道路工程,还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先进传感器的智慧道路,依托于钢筋混凝土、沥青等传统施工材料的基础工程始终是道路的主体结构,因而也成为智能化设计的重点内容,市政道路的基础工程涵盖了道路路基、路面、交叉路口、线路、排水设施、绿化等内容。1)道路基本参数设计道路的基本参数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设计使用年限、设计最大时速、车道数量、载重能力等一系列内容。由于是市政道路,车辆通行非常频繁,并且施工、检修、维护、改造等都要占用城市空间,对交通造成极大的不便。在设计市政道路工程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量提高道路的设计使用年限,车道数量要满足城市在当前以及未来的交通需求,尤其是长远的需求,道路工程改造的成本非常高,并且耗时耗力,设计单位应该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判断城市未来几十年内的人口及交通变化趋势,设计出具备前瞻性的道路工程。在选用施工材料时应该优先考虑工程性能更加优异的新型道路施工材料,借此全面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各项基础参数,使其满足城市发展的长期需求[1]。2)交叉路口设计市政道路的交叉路口是车流汇集的地方,也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智能化设计中要提高交叉路口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基础参数方面要控制好交叉角度、坡度等。由于交叉路口涉及多个方向的车流,周围的建筑物有可能造成视线上的遮挡,在设计交叉路口时要适当增加建筑物和路口之间的距离,并且要结合交叉角度来设计[2]。3)线路设计充分的交通线路是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本保证,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家庭收入不断提升,汽车保有量逐年上涨,城市交通出行的压力进一步提升,在未来,这一情况将长期延续,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城市主城区的道路格局早已形成,无论是线路还是道路的基本参数,提升和优化的空间都较小,而城市的在不断扩张,新建城区和道路呈增长态势。在新建道路的规划中应该总结现有的经验,从密集程度、衔接方式、曲率半径等多个方面加以优化,积极运用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设计软件,开展深入的工程模拟,确定最佳参数[3]。4)排水设计根据以往的经验,传统的市政道路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周围的辅助性基础设施,如人行道,也是以传统施工材料为主来设计和建造。事实证明,这种道路工程在排水、渗水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经常在下雨天出现道路积水,并且短期内无法排除,同时也说明市场排水管道系统在雨水排放能力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缺口。在道路工程的智能化设计中,应该积极使用更加先进的排水设计理念和方法,从市政道路的工艺材料、排水方式等多个方面开展设计优化。例如,当前提倡的“海绵城市”就非常符合智能化设计的理念,因为海绵城市要求城市的基础工程尽可能使用透水材料,典型的如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这些材料中存在大量的孔隙,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并且下渗之后还能和设置在地下的雨污收集设施联通,形成有效的雨水收集。5)绿化设计市政绿化设计具备多方面的功能,绿化设施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装饰作用之外,市政道路工程配套的绿化设施还具有改善雨水蓄积功能、防止城市内涝等一系列工程。在这种设计方案的支持下,市政道路可自动化地消除排水难题,减少了人为排水的需求,这是利用科学的基础设计提高市政道路运行效率的典范。

3市政道路附属设施智能化设计思路

3.1基于视频监控的远程监测管理系统

城市中的交通拥堵一直受到诟病,随着城市家庭购车需求的不断上升,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升高,进而导致各大城市不得不采取限号出行的管理方案,即便如此,交通拥堵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但同一时段并不是所有的路段都会拥堵。在智慧道路的建设中,提高道路交通指挥能力成为设计重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道路的信息感知能力,视频监控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监控探头可直接观察到某一具体路段的车流情况,并且通过网络通信功能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交通管理部门的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可实时显示出城市道路当前的交通大数据,哪些路段存在拥堵,哪些路段通行压力较小,在数据平台上一目了然,然后便可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向过往车辆发出拥堵预警,及时提醒其转换通行线路[4]。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路的智能化设计是实现智慧交通的大前提,各种先进的传感器是采集道路运行数据的主要手段,除了视频监控之外,还要设计噪声监控,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作为城市交通指挥的依据。实践表明,这些由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到的交通大数据显著提高了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的情况。

3.2智慧灯杆系统

灯杆是市政道路照明设施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灯杆仅仅具有照明功能,但是这些灯杆却占据着较大的城市空间,在市政道路的智能化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灯杆,将其作为载台,实现管网信息、电力信息以及通信功能的互联互通,智能灯杆将成为市政道路上智能感知终端设备,可深度获取城市中的各种基础数据,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1)通信网络智能灯杆具备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功能,因而要为其设置专门的通信网络,目前可采用4G或者5G技术实现这一目标,但从传输的容量和速度来看,5G是未来的趋势。2)智慧照明市政道路的照明需求基本上集中在夜间,城市照明系统设计要采用节能环保的基本理念,因而市政道路上的智慧灯杆要实现智慧照明功能,可根据天气的明暗程度自行决定开启或者关闭,并且调节照明时的亮度。3)气象环境监测城市中的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等是长期监控的重点内容,并且道路上的机动车辆常年排放尾气,产生了大量的NO2、CO、SO2等,这些尾气都是雾霾的主要成分。市政道路的路灯可作为监测城市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的载台,每天采集PM2.5、PM10、臭氧以及二氧化氮等物质的浓度。4)视讯功能智慧灯杆上还可集成广播、一键呼救以及视频对讲等视讯功能,这些辅助设计可提高城市的安全性,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求助途径,并且充分利用了智慧灯杆的载台作用,作为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灯杆设计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5]。5)智慧灯杆系统的配套设施智慧灯杆要利用光纤通信、蓄电池、防雷、直流供电及交流配电等多种技术,例如,系统中设计的多种电力技术是为了提高路灯系统的可靠性,防止电力中断造成短暂的功能失效,因而系统中设计了蓄电池。此外,为了提升路口车辆通行效率,需要使用智能交通信号代替传统交通信号灯(见图1)。

3.3电子站牌系统

市政道路上设计有一定数量的车站和站牌,市民出行时要通过站牌查询公交线路,传统的站牌展示的是静态信息,功能性非常单一,但是站牌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大,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智慧道路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这些辅助配套设施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市民出行服务。智慧公交电子站牌重点集成了PM2.5监测、站点视频监控、车辆状态信息展示、公交线路展示、车辆实时位置显示等一系列功能。这些功能都非常实用,以车辆实时位置信息显示功能为例,传统的公交站牌只能提供公交车辆的线路,但是乘客在等待时根本无法预判车辆当前的位置,也不知道还需要等待多久,是否要更改出行方式。在智慧化道路的设计中,站台的信息感知能力大幅提升,公交车辆上安装有定位终端,可借助卫星定位系统实时掌握其位置信息,然后再由管理后台将车辆的位置信息展示在电子站牌上,让等待的乘客一目了然地掌握车辆当前的位置信息[6]。

3.4车路协同

这一概念伴随着无人驾驶汽车而提出,国内的智慧交通采用车路协同的设计思路,这一点与西方国家强调车辆智能的思路有所区别。在车路协同的设计模式下,车辆和道路都具备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水平,车辆是移动设施,需要从道路上的各种固定设施获取交通信息。道路作为交通信息采集的主要场地,为车辆出行提供数据方面的保障。当前无人驾驶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大规模商用暂时还无法实现,但车路协同始终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市政道路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智能化,利用视频监控、智慧路灯、电子站牌等综合采集市政道路信息。

4结语

市政道路智能化设计重在提高城市道路的信息感知能力,通过设置在道路上的视频监控系统、智慧路灯、电子站牌采集道路交通信息、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返回到管理后台,用于指挥交通,避免道路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庆苓,王军,张涛.智慧城市道路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J].照明工程学报,2016,27(3):48-53.

[2]周浩,杜鹏刚.市政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思路和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149-150.

[3]宋佳宁.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设计思路[J].智能城市,2020,6(24):36-37.

[4]杨明德.智慧城市路径对市政道路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引[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10):156-157.

[5]马拉莫,代科.基于人性化和智能化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与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06-207.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政策法规选型问题费用问题节水意识

多年来,由于供水企业收费到入户总表而带来的收费“大锅饭”问题一直成为新闻媒体、人大、政协代表及有关领导关注的焦点,人们一直要求供水企业收费到户,国务院379号文件《物业管理条例》第45条要求:“供水企业收费到最终用户”,这表明供水企业收费到户是大势所趋。北方城市因冬季寒冷,不能把水表建在户外,需要用IC卡智能化水表把入户表的读数用信号引出户外,完成“查表收费到户”,让水表信号出户的目的是实现城市一卡通“一卡多用”的目标,为了做到既不扰民,又能保证查表收费到户和按时准确收费,改变传统的查表收费方式,变为先交费后吃水。然而在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阻力,不排除阻力,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的工程是举步维艰,要把好事办好,就必须解决以下工作:

一、出台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的政策法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不出台政策法规就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因此建设部、省、市都出台相应的政策,否则推行试点就成为空话。

从调查情况看,全国从99年开始试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各城市之所以发展迟缓,推行试点始终处于初期阶段与上级部门没有及时出台政策法规有直接关系。

**水司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已经五年多了,至今在全市92万户居民中只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4万余户,其中遇到了很大阻力。2002年工商部门查处了哈水司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提出罚款15万元,经多方说情,罚款5万元,其理由是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是好事,但是没有法律依据,属不正当竞争范畴。2003年省物价部门查处哈水司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拿出2002年省物价7号文件,把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列入“乱收费”第6项行列,并下通知,提出罚款和退款。**水司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属建设部规定的全国试点单位,就这样受到了多处查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建设部、省、市出台推行自来水智能化水表的政策、法规是当务之急,这将给落实国务院379号文件起到关键作用。

二、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选型问题

当前全国研制IC卡智能化水表的有几百家,各式各样的产品百花齐放,真假难辩,有些厂商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门子、各种渠道逼你使用,结果很不理想。如何在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时做好选型工作?

通过几年的实践,选好IC卡智能化水表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远传通讯双向控制、有线,此产品安装时比较繁杂,成本高;二是远传通讯双向控制、无线,是我们最佳选择。此产品安装简单,成本低,通讯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IC卡智能化水表综合构成,基表是干湿式结合的,数据传感器、控制阀门、电动球阀、控制电路和机具整体抗干扰性强,IC卡暂选逻辑加密,以后选用CPU,机具整体功耗小。

希望建设部、有关部门早日拿出标准,选出部颁标准的产品,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的关键是解决费用问题

在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的试点中,解决费用问题成为关键。有的城市提出了四点,政府出一点,产权单位出一点,供水企业出一点,居民个人出一点;还有的城市先让供水企业贷款把全部费用承担下来,试问将来还款由谁出,利息由谁拿,困难很多。**物价部门有文件“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不允许向居民用水户收费。”从现实情况看,居民用水户也不能交费,怎么办?我们认为,费用承担应分两步走:第一步,现阶段应做到三条:一是凡城市新建、在建居民房屋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应打到开发商的建房成本中;二是旧的居民用水户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应该是政府拿一部分,房屋产权单位拿一部分,供水企业拿一部分,有房屋产权的个人拿一部分;三是享受最低生活保证金的居民用水户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应由供水企业优惠。第二步,今后凡安装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应打到供水企业的成本中,安装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的寿命在8年左右。第一个8年现阶段的政策可以做,第二个8年怎么办,第三个8年呢?其二,在首次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时,要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监测,费用约30元左右;其三,IC卡智能化水表每两年进行一次周检,还有养护、维修、跟踪服务等费用更多,现阶段产权单位、用水户、供水企业谁也做不到。因此今后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应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把费用打到供水企业的成本中,产权归供水企业,有产权就折旧,有折旧就有大修、更新、改造、养护、维修、首检、周检、跟踪服务,问题均得到解决,形成良性循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交费方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

四、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新时期;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

一个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同时对于居住环境的安全也更为重视。通过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合理和科学化设计,不但能够确保所有建筑用户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能够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尤其在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消防工程也必须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从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复杂性角度来讲,其主要包括预警系统、灭火系统和供水系统以及通讯系统。而各个消防系统之间要能够做到高度的配合和协调,如此才能够确保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1新时期消防工程

消防工程主要是指在现代城市建筑项目当中设立和配备的消防系统,在消防工程的建设当中,要根据火灾的特点,结合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特点进行整体消防系统的设立,要能够根据内部结构和相关标准需求设立不同的子系统。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装置、供水系统、防火分隔设施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要在系统检测到火灾隐患时发出警报,并快速将火灾隐患所在位置发控制中心,用建筑内的居民知道火灾的发生,并给予人们足够的撤退时间,避免由于撤离时间的不足而导致人身安全受到损伤。同时也能为消防救援工作指定准确的位置。自动灭火系统和供水系统主要是为火灾发生后自,避免由于消防人员无法及时赶到起火点,导致火势无法得到控制提供支持。防火分隔措施主要包括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等子系统,防止火灾蔓延,减少火灾过火面积,同时也能够阻隔火灾发生时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蔓延,另外也起到隔离氧气的作用[1]。

2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优势

现代城市建筑较为密集,且高层建筑数量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其蔓延速度极快,如果单纯一号救援人员进行控制,很难及时发现火灾起火点,也无法做到对火灾的快速扑灭,容易因灭火最佳时期的延误而导致火势得到蔓延[2]。而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操控能够快速准确,并通知消防人员由消防人员进行火灾起火点的铺面,防止火势的增长,最大程度上降低火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对居民人身安全的威胁。在新时期的消防工程当中,随着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消防系统不但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情,同时也能够根据火灾的实际情况自行进行扑灭补救,有效的降低火灾所带来的危害。

3新时期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思路

新时期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融合机电系统的设计,使消防工具备现代信息化技术优势,从而实现发生火灾隐患时,能够第一时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以及数据技术快速的侦测和确定火灾隐患发生地及时开启系统控制,对火灾情况进行控制,发挥出整个建筑整体消防设备良好的作用和功能,使火灾事故隐患消弭于无形[3]。如图1所示:结合新时期特点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的主要思路如下:首先,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当中必须要能够配备现代化,灵敏度较高的感应子系统。针对现代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商业建筑的内部结构复杂性进行反应子系统的设计,最大程度上提高感应子系统的覆盖范围,并配备灵敏的火灾隐患因素感应器,例如气体检测和温度感应。在火灾来临之前,根据温度的变化和气体成分的检测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与数据库当中相应的数据进行比对,一旦超出预先设计的标准,则需要立即发出警报。其次,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子系统要能够通过智能化感应系统和方式对火灾情况作出全面的掌握,要能够在火灾来临之际为人们提供正确的逃跑路线,避免因火灾造成更大的人身安全和经济财产损失,还要能够建立科学健全的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集中控制平台中心,对建筑消防工程机电系统进行智能化管控,通常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新钢具有脚好的报警能力,并通过自动化的反应方式对火灾情况进行掌握机电系统智能化集中控则是实现各子系统全面的控制和数据信息的处理。一旦发现火灾警情够快速做出反应,针对火灾发生地点进行消防设施和设备的启动,防止火灾的蔓延,达到快速消灭火灾的目的,如果火灾灾情过大,控制中心也能够快速联系消防部门,提高消防出警的效率。

4新时期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技术架构和技术需求

4.1消防工程机电智能化管理系统技术架构。关于新时期消防工程机电系统自动化技术架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增强各个建施设备的搭配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水平,从而使得其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对火灾的情况进行精确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当火灾发生时,使得对火灾隐患的控制和消除更具针对性,最大程度上降低火灾隐患所带来的影响。在消防工程机电系统与建筑的各个系统进行整合之后,能够发挥出更具实用价值的消防作用。例如,在发生火灾时,消防系统能够根据建筑物的内部的电器功能进行操控,如,控制空调和排气通风管道进行封闭操作,使烟雾避免发生扩散,并有效阻断氧气助燃,最大程度上控制火灾发生蔓延,降低经济财产损失。同时将火灾报警系统与消防系统进行有效连接和联动,如此就能够使紧急逃生通道的门锁自动开启,为人们逃生打开绿色通道。另外,火灾发生时,电梯等运输系统应立即停止运行,而通过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能够使系统对火灾实际的情况以及大小和具体的分布地点进行信息的感应和数据的收集,通过分析后对安全区域进行电梯的开启,从而更快的进行人群的疏散,发挥电梯的救援功能。4.2消防工程机电智能化管理技术需求。伴随着现代智能化级联系统的应用,在消防工程机电智能化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不断加强智能化消防系统软件的设计与研发,通过现代信息化设备,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库存储技术充分落实火灾防御系统,增强及技术水平和功能水平。其次,关注和重视对软件的开发和,同时还需要加强硬件的开发,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当前,和应用和应用和应用已经逐渐实现了独立报警的效果,另外也可以结合多种类型的防火系统,并增强各类型消防系统之间的操控。再次,不断进行细化和提升火灾消防系统的结构功能设计。其一,重视警报系统的研究,通过警报系统能够实现火灾警报的及时提醒,并根据火灾灾情的严重性,第一时间通知消防部门,进而为后续救援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边界调控设计。我边界限定的设置在发生火灾引擎时,一旦超过边界设定的标准,要立即发出警报。其三,智能化诊断技术。智能化诊断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要能够有效避免系统发生故障或失误,降低假警报的发生概率,同时提高感应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其四,自我诊断调控技术。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希望能够对自身运行状况和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自我校准,起到自检的作用,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的配合与管理。由于消防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系统自身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其各个子系统之间必须要能够高效的配合与协调,有效降低运行故障的发生概率。其管理系统当中,必须要能够充分结合子系统之间的不同作用,做到共同发挥防火防灾功能的发挥。例如,在进行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当中,需要增强对空调设备与通风通道、防火装置等相关系统协调应用。一旦发生火灾,系统可以利用空调设备,降低有毒气体和宁燕的破散。减少浓烟的相互交换,同时也能够降低室内氧气的含量,起到防火的效果。

结合上述文章内容所述,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能够增强我国消防事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促使我国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相关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实现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针对现代城市当中高度密集的建筑物实际,结合建筑消防安全需求,实现消防工程系统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对建筑火灾情况的监控,尽最大可能保障建筑内部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董欢欢.智能建筑的消防电气系统设计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8:375.

[2]楚桥桥.公路隧道机电消防系统工程建设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76.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智能化技术;节能减排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政府提出低碳经济。为实现节能减排,国家采取试点城市开展。而在我国能源消耗产业中,交通运输业占到很大比例,低碳交通是交通领域必然发展趋势,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分析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需求分析

当前城市交通规划中提倡低碳交通,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目标,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以上海交通能耗监测数据为例,2005年交通能耗为1786万吨,到2015年已经上升到320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8.2%,节能减排形式非常严峻。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在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在交通规划中,宏观和微观方面都需要实现合理、科学的监测统计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宏观方面为实现发展目标,控制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微观方面校正司机个人驾驶行为,实行绿色出行导向。但是,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首先,交通数据量庞大,想要得到具体能耗排放量难度较大,数据无法为宏观设计提供支持。其次现有检测体系虽然重视环保,但是缺失关键算法和参数,难以为交通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最后没有建立符合需求的本土化数据体系。

二、常见智能化技术在城市交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城市想要实现低碳交通,需要从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等多方面角度进行分析,文中重点分析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例如城市交通规划中常采用的智能化技术包括智能化红绿灯技术、能耗感知技术、高分辨率仿真技术等。

(一)常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引导出行,能够减少能源能耗[1],不少城市已经在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车辆能耗排放感知技术是当前大力发展技术之一,主要监测交通运行数据、车辆基础数据、污染物排放数据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监测数据还存在数据孤岛情况,并不能实现质量监控。多维感知技术以海量数据为结构基础,交叉融合各类数据,测定能耗、污染物排放等。上海从2005年开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建设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完成阶段目标。所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安装车载信息系统,同时在中心城区安装车辆检测设备,采集饱和度、车辆以及其他数据,提高交通信息化服务水平。智能化红绿灯是很多城市交通规划中重点设计环节,对缓解交通拥堵、实现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以交叉路口为例,常用四相位方式放行,不同相位按照顺序切换,减少缓冲警告,右转车流与人流分开设计。在设置红绿灯时,安装传感器,采集相关参数,调整放行时间周期,采用固定周期调整和时间比例调整相结合的办法,自动调整交通参数开放道路。采用智能化红绿灯技术能够减少车辆延误12.74s/辆[2],大大缩短车辆延误时间。高分辨率仿真技术解决节能减排中的微观规划和评估问题,以基础设施为基础,建立仿真模型,评估一定范围内环境变化,在使用中还需要提高辨识度和真实性。鉴于交通数据量庞大,节能减排分析难度较大,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开始应用其中,实现微观监测数据的评估。交通规划监测体系设计中,应用此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监控。如云技术,提高了监测时效性和扩展性。北京城市交通规划中,已经利用该技术设计监测平台,采集和处理数据。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设计中单独依靠智能化技术仍不足以达成目标,政府还需要重视低碳化运营,执行一系列排放管理政策,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的扶持,同时贯彻低碳交通战略,解决供需矛盾。

(二)交通统计监测体系设计应用分析

交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实现交通系统预测和预警,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为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规划设计中引入智能化分析技术,编制年度能源类型,并划分能耗清单,监测不同时间能耗排放变化,为重大交通政策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如北京设计了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框架,分布式采集数据,动态接收数据,对数据进行流失计算。单一的智能化技术的作用有限,规划中,需要全方位考虑,设计其他数据监测系统。北京节能减排统计和监测平台数据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平台、处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支撑平台,并根据车型设计不同检测系统,如公交检测分析、旅游车辆检测系统等。交通管理部门综合考虑车辆结构、排放强度和车辆数量等,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得到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同时提出发展策略,控制能耗总量。在国外驾驶行为监测基础上,设计监测-诊断-评估体系,持续监测汽车能耗,得出不同车型能耗,并根据此设计整体培训体系,应用实践发现培训后车辆百公里能耗下降7%。

三、结语

总之,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能够逐渐实现节能减排,在后续研究中,还需要不断建立符合本地需求的智能化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交通网络信息化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作者:蔡蕾 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6

1我国智能化建筑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新建建筑大多为智能建筑,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已全面进入智能建筑建设的新高潮。继我国大陆第一幢智能大厦北京发展大厦、上海浦西第一高楼世茂国际广场、南京第一幢甲级智能建筑中信银行大厦、香港第一幢智能建筑汇丰银行总部大楼等经典的智能大厦随着城市化脚步到来后,21世纪新型智能楼宇以更快的速度在发展。例如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上海金茂大厦、广州中信广场、新电视塔、珠江新城东、西塔等。据住建部统计,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超过50%,城镇人口超过7.5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从当前我国智能建筑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普及程度和水平来看,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普及程度和水平较高,只是各种类型建筑的需求不同,智能化程度有所差异。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额约占建筑总投资的8%-10%,较高的可达15%。目前,据住建部公布,我国既有建筑的总面积为400亿平方米,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还将建约300亿平方米的房屋,这将为智能建筑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未来,智能建筑将日新月异。

1.1住宅智能化问题我国智能建筑系统设计不完善、检测不充分、技术不兼容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主要根源在于“标准”存在严峻漏洞,在建筑业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时候,有些行业标准没有得到及时跟进,必然出现标准滞后的严重现象,将制约着国内智能建筑向前发展。就国内智能化建筑标准游走于核心技术边缘,法规落后,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现状,我国对于现有的智能化标准,应当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强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其更好地为智能建筑服务。如今,中国智能建筑各项标准也陆续制定出台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是否需要每隔相应期间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改补充;加大国内标准准制定的力度等系列问题值得业界深思。

1.2住宅安防智能化随着多行业用户对智能化重视度的提升,安防项目的总额度大幅增加,IT、电信、智能建筑等领域的大型集成商进入安防系统集成行业,从不同角度切入并满足了用户对智能化监控的需求,直接提升了智能建筑行业的系统集成能力,整合型集成商的优势明显,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的智能建筑市场普遍面临这种现状。新建建筑较少将安防系统单独招标,而是打包在弱电总包内,对于安防资质反而不太有硬性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反而在工程案例、资质、资金实力等方面提高了安防工程商的准入门槛。基于建筑物内部的Intranet的各弱电子系统的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及有效联动的智能建筑进行总集成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现在的大项目也一定要求系统集成。

1.3住宅管理智能化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小区,为在城市内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统一管理、特征相似的住宅楼群构成的住宅小区实施的建筑智能化。例如进小区大门(或楼栋门)要刷卡;有人按门铃不但可以与其对话,而且更能看到对方的样貌;小区里各重要位置都有电子眼时实监控;一旦有人非法入侵设防区域,控制台会立刻收到报警信号。一般,智能小区系统集成包括以下子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程控交换系统、可视对讲联网系统、家居安防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周界防范系统、三表计量系统、园区/停车场出入口、门禁、考勤、一卡通消费系统、视频会议系统、VOD点播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

2住宅智能化实现的方式

关于智能建筑的概念,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均无统一的定义,其原因在于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业与通讯信息产业结合的产物,近年来信息产业又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迅猛发展,而智能建筑中的许多技术都是和计算机与通讯技术有关,因此智能建筑本身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其采取的新技术和新概念使智能建筑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和更多的便捷。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亮化;照明设计;智能化;节能环保

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属于系统性工作,包含了诸多设计内容。例如,景观绿化、道路桥梁和建筑楼宇亮化照明等,设计区域不同,使用载体不同,具体的照明设计理念、要求和方法等也会有所不同。受我国节能降耗政策的影响,当前城市亮化照明设计正在向环保型、节能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提高照明设施的节能效果,诸多城市在亮化照明设计方面选择使用智能技术和控制系统等,不仅可以点亮城市黑夜,还可以避免部分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

1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内容

1.1照明方式信息化时代,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当中。当前,在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期间亮化照明方式多采用智慧系统,与此同时,城市景观园林的亮化照明采用多功能合一型智慧型灯杆,降低了城市建设成本,智能化水平较高,属于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向智能化方向转型的重要表现。新型智慧灯杆属于智慧城市新型基础建设设施,主要是在传统照明功能基础上将多种先进功能融为一体。例如,紧急呼叫、LED信息、公共广播、环境监测、新能源充电桩、视频监控和交通信号灯等,其综合性较强,且功能较为丰富。在城市亮化照明中的应用时,需要市政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做好沟通,同时还需要科学选择智能路灯,在确保照明亮度的同时注意灯杆形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1.2照明光源我国提倡节能、降耗和减排,为响应国家政策,城市亮化照明设计需要向绿色环保和节能化方向转变。如今,我国电力资源应用紧张,为减少能源资源消耗,节能照明灯具应运而生,且逐渐成为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中的应用主流,诸多照明灯具的设计和生产兼具节能、环保和高效等特点。在照明光源的设计方面,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节能降耗。例如公共场所照明光源的设计,因其对于光源的设计要求较高,设计人员可以设计高光效、长寿命和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常用的照明光源有高压钠灯、大功率LED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等。如若有位置需要进行特殊光源设计,设计人员可以使用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其具有还原建筑本色的特点。此外,大功率LED灯设计样式较为丰富,且节能效果较为明显。

1.3灯具布设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中照明灯具的选择和布设位置十分重要,为响应国家绿色环保发展号召,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在灯具布设和选择方面应该注重绿色环保。为此,设计人员应该注重光污染的防治,尤其是公共区域的城市亮化照明设计需要进行有效规避。例如在对建筑体立面亮化照明进行设计时,应设计隐藏式灯具,利用泛光实现亮化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削弱强光,还可以减少光污染。另外,在市政道路照明设计方面,需要采取防眩光措施,灯具布设位置不宜在强眩光角度范围内,且优选截光型灯具,在降低光源亮度的同时,增大发光面积,增加背景亮肤冲度等,同时还需要防作者简介:张旭,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设计。止反光产生的眩光,以此强化灯具布设选择的科学性。

2城市亮化照明智能化控制技术

2.1时控时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方便、价格低廉和直观,具体可以分为手动与自动两种控制方式。自动模式下,每日的开关时间段可以进行细化,具体可以细化至分钟。另外,其可控制阻性负载能够负载的最大电流为25A,且部分型号的控制需要同时使用两路或三路进行负载,例如家用液晶电视,其时钟控制模块的耗电小于5W[1]。另外,控制开关一般都会自带充电电池,电压为1.5V,此种电压即便是在断电的情况下,计时也不容易受影响,且原有的控制程序设定也不会出现丢失问题。此种控制方式如若应用于城市街道亮化照明设计当中,易受自然因素影响,例如雷雨天气,控制开关容易损坏。

2.2三遥控三遥控的实现需要多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例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具有远程监控功能,可以对照明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故障隐患等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城市亮化照明系统运行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具有节约各类资源的优势。首先,在遥测方面,可以实时或定时对各回路灯具电压、电流和亮灯率等进行监测,还可以对终端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管与反馈,具体的监控信息包括电压电流、开关灯时间和功率等;其次,在遥控方面,针对于各回路灯的开关,监控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远程遥控,同时还可以依据季节变化调整路灯开关时间[2];最后,在遥信方面,主要是指对故障信息、回路开关状态信息和监控终端设备传出的报警信息等进行处理与分类。

2.3终端智能控终端智能控制装置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提高了亮化照明设计的智能化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的智能化发展。此外,还有助于能源资源的节约,减少照明运营及维修成本。该控制装置应用特点如下:(1)网络化。该装置控制系统的范围较大,且日常运行需要在联网和各类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控制信息交换和通信功能。(2)集成性。该装置可集成多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3)便捷化。该装置能够将信息转变为图形,不仅信息查看更加直观,且相关系统操作简便。(4)智能化。该装置可以自动收集、分析、整理和反馈相关信息等。

3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策略

3.1降低能耗,美化城市当前,国内部分省市亮化照明设计较为先进,不仅设计效果良好,且智能化水平较高,同时还节能环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省市为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号召,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方面应用了太阳能技术,白天吸收太阳能量并进行储存,晚上路灯亮起的电力主要来自于白天储存的太阳能,此种方式不仅绿色环保,还可以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路灯使用率的同时延长了路灯的使用寿命。此外,部分省市在景观照明设计方面应用了智能化系统,例如西安市,构建了GPRS无线景观灯集中控制系统,该系统中的GPRS无线通信属于智能化控制技术,不仅具有照明、防盗等作用,还具有美化城市景观的效用,有助于城市景观照明集成化控制目标的实现[3]。

3.2优化设计,照亮道路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点亮夜空,并为夜间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针对设计工作中的技术应用,设计人员可以使用Vxworks嵌入式操作,其具有实时监控和信息传输与共享的功能,有助于城市照明设计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该操作具有分析与处理信息、提高照明系统设计效率,以及避免资源浪费等作用,不仅可以减少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可以提高照明设计的专业化水平。除此之外,Multisim10.0软件在城市路灯照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智能化水平、科学调整原有路灯构造,加之其操作具有较强的可控性,有助于照明设计的优化,改善城市道路原有照明条件,增加道路照明亮度。

3.3合理布设,满足需求在特殊的设计环境下,灯具的选择和位置布设比照明光源的设计更加重要。首先,灯具的选择需要与设计环境相协调,且灯具的布设位置需要具有规范性,且布设现场所有灯具位置的布设需要具有统一性,既要凸显局部景观特色,又不能破坏城市环境整体照明设计的氛围感;其次,具体灯具位置的布设需要设计人员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现场环境条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灯具光度和光源效果等,尽可能在保证布设位置不具有阻碍性,同时照明效果能够充分发挥;最后,设计人员需要在注重整体规划的情况下,科学完成分区设计,布设环境不同,灯具布设位置和排列形式等也要有所不同[4]。

4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要点

4.1优化设计理念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包含诸多内容,优秀的照明设计在照亮城市的同时还能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为此,在智能化时代,设计人员需要与时俱进,注重智能化应用的同时,还需要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总结设计经验,不断对自身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等进行优化与改进[5]。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因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的特点较为明显,不仅是当地城市观光特色,还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代表。例如,兰州黄河楼,如今已是甘肃省的标志性建筑,其亮化照明设计不仅产生了品牌效应,还提高了甘肃省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另外,该建筑在亮化照明方面的设计独具特色,利用灯光设计向世人展示了“兰州蓝”,寓意着全市上下守护碧水蓝天的信心,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夜间观楼创造良好条件,还能重点体现出全市党员干部坚定垂范清廉兰州,共建政治生态“兰州蓝”的决心。

4.2明确以人为本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空间,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便利。为此,实际的设计与智能化应用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夜生活丰富多彩,为满足人们夜生活对照明的需求,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需要具有人性化特点,在保障照明用电安全的情况下,注重照明灯光设计的丰富性和层次化等,利用科学的灯光设计调节人们心情,适当缓解人们精神压力。例如暗光设计可以安稳人心,使人逐渐放松;而强光设计具有一定振奋人心的作用,可以刺激神经使人亢奋。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逐步发展,照明设计的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有些照明设计可以依据人的心情变换灯光颜色[6]。

4.3强化设计细节强化照明设计细节,可以减少实际与设计之间的偏差。为提高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质量,设计细节的强化需要设计人员优先对设计现场环境进行勘察,且需要具备专业的设计知识,了解光源灯具照明系统应用原理,并在充分了解业主需求的情况下,科学制订设计方案。在设计前期,设计人员需要全方面的收集各类资料,随后依据业主设计要求制订设计方案。在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对设计现场环境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对设计图纸内容了如指掌,合理利用现场文化元素,逐步优化设计方案,有助于亮化照明设计的精准定位。在实操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对设计细节的把控。例如,照明灯具形状的选择,如若设计现场环境氛围较为庄重与严肃,则照明灯具不适合选择可爱型或异型灯具;如若某位置不适合布设常规灯具,则设计人员可以考虑定制特殊的灯具。

5结束语

在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较强,且具体设计包含众多内容,设计人员既需要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要保证设计的美观性和舒适性等,具体设计需要以人为本,重在提升城市亮化照明服务质量。在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中,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和照明灯具,同时还需要科学选择照明光源和布设位置等。在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的情况下,逐步优化设计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强化照明设计细节。

参考文献

[1]王业篷.浅谈智能照明技术在地铁照明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21(6):121-122.

[2]刘小红,童琳,刘玉军,等.基于城市视角的夜景照明建设光文化研究[J].城市住宅,2021,28(4):33-37.

[3]王正建,朱海军,刘辉.智能化库区远程控制照明系统设计应用研究[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22,38(3):67-68.

[4]薛凯文.智能照明系统在城市景观亮化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2):169-171.

[5]曾远帆,邹媛,覃金海.智能化陶瓷灯具的研究与应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1):62-63.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8

1智能建筑应向系统集成化发展。

1.1智能建筑与系统集成集成(Integration)可理解为一个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协调工作,以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之目的。集成绝非是各种设备的简单拼接,而是要通过系统集成达到“1+l>2”的效果。系统集成可理解为根据客户的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子系统(或部分)连接成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系统的过程。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概念在中国智能建筑学术领域提出已有多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把构成智能建筑的各主要子系统的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该资源达到充分地信息共享,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实用、高效、便利、可靠、低耗等目的。目前一些建筑仅仅有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就称其为智能建筑,设计者没有理解系统集成的真正内涵。另外设计者对智能建筑设计的重点大多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承接智能建筑工程的公司大多在某一方面比较专业,缺少系统集成的经验,很难从工程的整体进行规划和施工。同时一些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也有待提高。

1.2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展望2l世纪的建筑将是智能化的建筑,智能建筑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4C)的进步和互相渗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化建筑技术和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的完美结合[3.6]。智能建筑的内涵十分丰富,通常包括5Az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保安自动化系统(SAS)、火灾报警自动化系统(F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建筑物智能系统设计的核心是“集成,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功能集成,技术集成,信息集成。其中功能集成是指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系统建设目标,而将一些相互独立的功能子系统聚集在一起:技术集成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产品进行功能集成:而信息集成是实现子系统间资源的高度共享和任务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它可提高对建筑物的综合管理能力。

2智能建筑的类型及系统构成在不断发展:

2.1智能建筑的类型应向数字化发展传统的智能建筑主要是写字楼和酒店,新兴的智能建筑包括:(1)机关,企业单位办公用建筑的智能化;受国家信息化数字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关企业单位老办公楼改造和新建办公楼均对信息化、智能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部分行业迅速发展,比如银行、保险、金融、电信等。由于这些行业自身的特点,对智能化、信息化要求更强烈(2)数字化图书馆:由于科教兴国战略已被国家确定为基本国策,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新的市场,我国目前有图书馆近3000座,高校图书馆1100座,中学图书馆4000座,干校、党校图书馆约2000座,国家机关、科研系统图书馆近5000座,其它各类约10万座。但目前公共图书馆仍然偏少,自动化程度发展缓慢。国家已初步建立了"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CLINET)地市级以上图书馆基本人网,并与In-ternet网互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电子文献传输,并提出要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整体解决方案。(3)医院智能化、数字化:国家在九五期间对医院改造投资很大,重点是:医疗设备更新、医疗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建设、医疗环境改善、目前大型医院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的需求,在新建和改造的医院大楼均提出数字化的要求。(4)数字化校园:最早学校一般是建设单一的校园网建设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后来发展到一卡通的建设。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的要求愈来愈高,相当数量的高等学校启动数字化工程,如:校园系统网络平台、教学管理信息化系、教学数字化系统、校园安全智能化系统、后勤管理智能化系统、校园智能化系统、校园安全智能化系统、多媒体教室、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已进入很多大、中、小学校。(5)数字化博物馆、会展中心:1997年上海博物馆智能化系统通过了建设部科技委的评审,之后又完善了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系统,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此后各地相继建成和再建了一批博物馆和会展中心,如河南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北京首都博物馆等,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家博物馆、北京新国际会展中心、天津开发区国际会展中心对智能化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数字化体育场馆:近年来一批国际水平的体育场兴起,大都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特别是申奥成功后仅北京就要建立32个大型体育场馆,52个训练场馆,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工程提到了日程。(7)智能化小区及数字化社区:近年来智能大楼的概念引人了居住小区,智能化居住小区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在大城市几乎所有的新建的居住小区都对智能化提出了需求,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批数字化社区,今后随着住宅建设的发展,对智能化、数字化的需求愈来愈高。

2.2智能建筑的构成必须具备三大系统:一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对现代化建筑中所有的机电设备和能源实现自动控制。二是通讯自动化系统,主要指电信网络、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还有防火自动化和安全保卫系统;四是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大厦和数字化社区中的应用

3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应解决电源的质量要求:由于在智能建筑中运用了许多计算机和微电子设备,对其供电电源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电源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智能建筑中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导致重大人身、设备事故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供电电源的电压、频率及电流等基本要素是否满足用电设备的要求,而且也来自所提供的供电电源的电网质量。由于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以及其他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对供电电源的质量要求高、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的弱点,使得这些高灵敏的电子系统在运行时,经常出现程序运行错误、数据错误、时间错误、死机、无故重新启动甚至造成用电设备的永久性损坏,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在智能建筑中,研究其供电电源质量,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已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3.1电源质量的技术指标:衡量电源质量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电压波动、频率波动、谐波和三相不平衡等。众所周知,供电电源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负荷的变化、大量非线性负载的使用、高次谐波的影响、功率因数补偿电容的投入和切断、雷电和人为故障、公共设施(如电动机、电梯等)等都会影响电源的品质,从而降低供电电源的质量。3.2改善电源质量的方法:影响电源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然而,当受到污染后的电源为计算机和精密电子设备供电时,对其运行是极为有害的。当城市电网的电源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要根据需要,采用合理的供电系统以及必要的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消除污染电源对计算机和精密电子设备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采用隔离变压器、滤波器、稳压设备、不间断电源以及瞬变信号、滤除高频噪声、稳定电压与城市电网隔离,消除电压和频率的偏差以及吸收浪涌等各种干扰,从而获得理想的电源。常用的几种计算机供配电系统主要有直接供电系统,隔离变压器、稳压器和滤波器组合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等。随着智能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源质量要求也愈加严格,然而,如何提高电源质量,消除电气中的隐患,保证计算机及精密电子设备正常运行,将是工程设计人员一直应关注的问题。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建筑;物联巡查;物联监测;移动监测;消防工程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各类建筑所面临的各种火灾危险性也在迅速上升,城市消防工作任务日趋复杂艰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2022年2月印发的《“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中要求推行新型监管模式,实施“互联网+”监管。坚持智慧引领,充分运用物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全时段、可视化监测单位消防安全状况,实时化、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消防安全线上监管[1-5]。加速推动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全方位推进消防设备信息化工程建设与灭火服务管理工作的相互结合、构建全覆盖面的火灾事故防治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科技物联网技术与消防工作的深度融合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物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均已取得良好效果。在建筑物的消防设施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微型的传感元件植入到建筑物消防设施内,再利用物联网的传输方式将数据上传给应用终端,就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的实时远程监控管理。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的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系统工程,已成为当前智能建筑及消防设备监控系统发展的主要态势。区别于依靠总线技术的传统消防设备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消防设备管理系统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化互联与信息传输机制,并且在智能硬件上应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也能够通过系统开发者设计的通信模块接入以太网,从而完成消防信息与消防设备数据的传递。

1系统架构

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系统,主要由感知信号的收集部分、数据传输网络以及安全协议、网络系统的运行平台和数据处理中心等构成。结合物联网技术架构和设备管理相关技术,操作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包括了感知层、信息传输层、使用层和管理层[6],如图1所示。感知层由多个传感器和信号的网关所构成,包含RFID、传感器、GPS、摄像头、激光扫描仪、视频采集终端、NFC标签和识读器等,负责感知和收集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其收集来源一般有电子感应器、视频集终端、物联监控、物联巡查系统等,通过报警主机信息采集终端,获取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终端的报警巡检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后,利用LoRa模块或NB-IoT模块将消防设施信息传递至传输层。传输层主要是利用无线网络火灾报警控制器对所接收的底层采集信号进行管理和传递;并通过有线互联网和GPRS无线传输方式,将云服务器与火灾报警控制台连接起来,支持双向通信。运行层则采取支持服务方法,利用信息运营中心实现大数据分析使用,主要由监控中心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构成;数据应用平台分为消防物联网应用平台和消防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对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系统的监管。管理层主要包含消防物联网信息中心和指挥中心。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化应符合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管理中心的要求,并应接受消防大数据应用平台的管理;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层应对数据安全监测、数据支撑层分析、传输数据涉密、统计体检报告等进行管理。

2系统设计

2.1系统感知层硬件设计

系统感知层主要包含传感器或探测器设计,传感器或探测器类型可采用报警主机信息采集终端、水系统信息采集传感器、RFID标签、NFC标签、风速传感器和视频采集终端等。感知层硬件可分为4个功能模块: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传输模块和电源模块,如图2所示。

2.2火灾报警控制器硬件设计

火灾报警控制器主要由主控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等组成,如图3所示。控制器的主控模块通过RS485通信模块获取数据,利用以太网模块实现与云服务器的信息传递,同时数据输出也可利用GPRS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完成,用于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下的信息传递。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显示模块可使用LCD液晶显示屏,显示屏支持触摸控制功能。语音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当报警控制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能够播放疏散语音信息及火灾警示音。存储模块用于数据的存储和历史查询,其数据安全和存储可靠性应不小于99.99%。

3消防智能化系统信息云平台

消防智能化系统信息云平台整体架构如图4所示,其使用的数据分析信息系统包括: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系统、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机械防烟排烟管理系统、火灾事故手动操作系统、紧急情况播报管理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灭火器联合监控系统、电力火灾事故监测系统、消防电源检测管理系统、紧急情况灯光与紧急情况撤离指挥标识管理系统、易燃气体检测与应急报警管理系统、消防防火门监控管理系统等。消防智能化系统的监控系统具备各类消防器材的状态监控、消防人员现场巡查信息、消防设施定位信息报警、模糊控制逻辑分析、火灾危险性综合评价、手机APP实时访问等模块。

3.1物联监测功能

信息系统可实时对各种消防器材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控,并接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监控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消防栓监测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急消防广播等,实时监测各种消防设施的状况[7]。基于成熟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利用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系统信息云平台还可以监视物联网建筑灭火器的位置、使用寿命、内部压力等参数,可实现灭火器的全时空动态管理,使灭火器始终处于正常的待工作状态。

3.2物联巡查功能

通过消防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实时巡逻系统,可随时监督消防人员的工作情况。消防人员在现场巡查消防设施安全情况后,通过刷身份证等其他有效证件,系统会自动拍摄场景图像,并对消防人员进行人像对比分析,确定消防人员的执业身份,判断是否为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消防巡查人员的管理[8]。

3.3CRT地图实时报警功能

当系统监测到火警信息后,信息系统将及时在CRT地图中锁定报警点的具体位置,可关联最近的网络摄像头并观看事故现场录像,也可对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发出报警或异常简讯,并同时给出告警提醒。火灾监管部门能从信息网络中精确锁定着火场所具体位置,并听到声光报警,从而大大提升了火灾报警器的工作水平和对火灾事故的处置效能。

3.4综合评估功能

数据平台可以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评价以及对火灾预警控制器和灭火联合控制台的历史和实际工作状态作出整体评价,从而确定火灾设施故障率、维护费用和抓阄儿数[9]。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系统是火灾隐患防控服务系统的技术升级,通过物防、技防辅助人防,可实现及时有效排查及处置火灾隐患。系统建成后,消防监管单位可解决长期以来消防监管工作人手不足、工作量大、执行难的问题,实现消防分级管理,监管远程化、数字化、可视化[10]。3.5移动终端APP实时监测功能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建筑物消防设施监控系统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物联网结构的数据分析,形成了建筑工程消防物联网体系,实现了对建筑物消防工作关键要素的实时监控;并能够根据应用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对建筑物内消防装备的运作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建筑消防物联网管理系统为消防物联网、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石,是解决建筑物内灭火装置检测和维修管理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还能够进行动态监管,以及时发现建筑物灭火装置的风险,从而提升消防系统的灭火效率。

4结语

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消防建设项目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部分。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项目将会利用消防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系统,逐渐构建起“智慧消防”的体系,每个城市的消防主管单位都可以与多个项目的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系统实现连接和集成,形成数据融合共享的城市物联网消防与远程监测系统。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对建筑消防工程形成了立体化全信息管控,形成完整全面的智能消防解决方案;并通过图形化、多集成、多接口的技术表现形式,切实提升城市的消防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田茂亮.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消防建设的SWOT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1,40(3):446-448.

[2]陶文珍,林华丽,周锡政,等.基于视频AI物联网技术的安消联动云平台[J].自动化与仪表,2021,36(8):98-101.

[3]张弛,张慧.智慧消防视域下信息化技术在火灾隐患治理中的应用[J].武警学院学报,2020,36(6):44-47.

[4]秦政,汪迎希,范佳齐,等.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消防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20,49(1):147-148.

[5]王玉晓,宋佳城.火灾自动报警与智慧消防物联网火灾防控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0.

[6]刘晶.物联网在消防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28(12):178-179.

[7]李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建设[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27(6):90-91.

[8]王纯正.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的应用及发展[J].物联网技术,2018,8(2):100-102.

[9]张吉跃,王鹏飞.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综合智慧消防系统[J].智能建筑,2018,22(5):36-40.

[10]贺雨昕,朱舒然.智慧消防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老区建设,2019,34(10):40-43.

[11]李天才,李学红,李桂琴.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消防无线监测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0,33(4):31-33.

[12]瞿佳璐.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设计简析[J].建筑电气,2020,39(5):100-104.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前景;智慧建筑;智慧城市

1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进行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智能建筑在智慧城市建设原则的引领下,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块、设备模型及设备管理实体等,搭建起现代建筑智能设计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式和理念,提升了建筑的适用性、节能性。

2智能建筑的相关概念

美国建筑学会首次提出了智能建筑的概念:“智能建筑是新时代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它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建筑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为居民提供高效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发展主要围绕建筑这一平台,在建筑环境内实现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系统,最大限度地整合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方便的建筑环境。虽然起步晚,但是随着我国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建筑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晶,整体应用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尤其在公共建筑项目中已基本普及。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三个部分:通讯自动化(CA)、建筑设备自动化(BA)和办公自动化(OA)。它的系统构成包括:系统集成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五大部分。智能建筑物使用的设备一般置于系统集成中心,经建筑物综合布线连接各种终端设备,后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给出相应控制策略,再经通讯终端或控制终端给出相应控制对象的反应,使建筑物达到一定的智能水平,从而形成建筑物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1]。

3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3.1智能建筑助力节能减排

在我国,由于智能建筑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相吻合,所以我国智能建筑主要体现节能环保、实用,及可持续发展等特征,与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我国更重视节能减排,更重视智能建筑的高效节能。

3.2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发展尚需解决若干问题,从基础功能上看,智能化已进入普及阶段。在国内各大中城市,新办公大楼、商业大楼等已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即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准配置。但智能建筑在国内的使用状况也不尽如人意,系统稳定性差,功能实现率低,智能水平参差不齐,成为智能建筑屡次被诟病的问题。近年来,智能集成设计在智能建筑行业中逐渐兴起。简言之,智能建筑一体化,就是把复杂的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到一起,达到标准统一,施工方法统一。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2]。

3.3智能化人才短缺

虽然建筑设计院人员、专业配套全面,但是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水,电,暖五大核心传统专业,能够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人才较为缺乏。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人员主要集中在智能系统集成厂商,他们对智能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技术都比较了解,对设备和产品也比较熟悉。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部分人毕业后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培训,对建筑设计缺乏了解,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而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结构、水、电、暖气等专业都是由设计院设计的,系统集成商只做智能化设计,与设计院协同设计能力较差。

4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4.1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构建智慧建筑

建筑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建筑向智慧城市的升级融合。伴随着新生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新四化的演进,尤其是以新型城市化为目标的指引下,要克服城市化带来的种种“城市病”,智慧城市建设势在必行。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建筑,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必须将其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去,这是未来智能建筑发展的大趋势。对智能建筑的融入,应从智能建筑体系结构的确定,设计理念的更新,标准和规范的完善,B/S接入模式的建立,集成融合平台的建立,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建立,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来考虑[3]。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水平和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智能建筑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需求,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推动建筑由智能化向智慧化升级,“智慧建筑”是顺应建筑理念和实践必然方向。当前对智慧建筑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无明确统一的概念和定义,智慧建筑并非对建筑进行简单的修饰,是建筑技术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下,建筑业引入新技术,满足新需求的必经之路。

4.2智慧建筑关键技术

随着计算机、自控、通信、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势头正猛的IT新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BIM、AI等,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建筑向智慧建筑的转型升级,为智慧建筑的实现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4.2.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智能关联,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将射频识别装置、红外传感器、GPS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使所有能被独立定位的物体连接成为一个网络。物联网的本质是将IT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结合,实现物物联接,旨在实时、动态、智慧地管理和控制,这一特点与智慧建筑的内在需求相吻合。要想对建筑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建筑的自我“智慧”管控,就需要获取建筑生态的相关信息,而物联网技术是实现建筑生态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决策的重要技术基础。4.2.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全新计算技术,通过它,计算机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获取算力和软硬件资源。“云”是由大量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所构成,它可以提供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随着智慧建筑的发展,未来的建筑中将会布满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这些设备会不间断采集庞大的数据,如要从这海量的数据中心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普通的计算方式远远无法满足要求。这就需要通过云计算超强的计算能力,加速数据处理,提高应用服务的层次和质量,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4.2.3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描述了新一代的技术和架构体系,通过高速的采集、发现和分析,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效数据。大数据的特征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多样,生成速度快,智慧建筑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时感知建筑物发出的各种信号,这些数据是复杂多变的,需要进行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而智慧建筑要想成为经验丰富的“智者”,大数据技术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4.2.4BIM技术BIM技术是智慧城市、智慧建筑的基石。在施工阶段,透过BIM技术,有利于建构精准的沟通机制、保证高效率的建筑团队协同作业,比如,可使用BIM促成机电设备与建筑结构的精密整合。另外,智慧建筑除了需要精确系统的施工,更需要可靠的系统维运,从业者最怕的就是众多信息在维运过程中出现缺失,而BIM最大的特点,便在于让数据随时链接到可视化模型,确保信息永不缺失。4.2.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学科,主要研究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对人类智能活动进行模拟和扩展。智慧建筑是一种被智能控制的生态系统,它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建筑。智慧建筑的关键在于建筑的智慧化,即具有类似人的知觉、记忆和思考的能力,具有自己的“脑”,能够控制和自动调节建筑中的各种感知设备,能够在建筑遇到突发情况时,具有分析和判断的智慧决策能力[5]。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智能化、智慧化的生活方式成为民心所向。随着AI、大数据、IoT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智能建筑必将走向智慧建筑,以绿色环保、安全高效、以人为本为原则,打造更加透明高效、精准精细、绿色低碳的建筑感知系统,助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连营,王理.建筑行业智慧建筑技术路线图研究[J].建筑科学,2016,32(5):121-125.

[2]项颢,沈洁,贾琨.智慧建筑的发展趋势及与智慧城市的关系[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1):44-47.

[3]赵淑旗.智能建筑设计与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智能城市,2020,6(13):45-46.

[4]邹洪涛.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筑综合运用策略[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