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十篇

时间:2023-11-13 17:51:59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篇1

预备党员在入党时的主要优缺点

本人敢于接受各种挑战,勇于坚持,个性开朗,与人相处融洽,表达能力较强,极具学习、创新能力,有很强的上进心,思想积极,做事认真、主动、有条理。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够快速贯彻党的各方面政治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各会议重要内容,有较好的辨别力和敏锐性;学习上,虽然不是成绩最优异的,但是学习刻苦努力、态度非常端正;工作上,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成功组织过多次班级活动,有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强,起到了很好的带头表率作用,在企业的实习期间,也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生活上,为人谦逊、踏实、能吃苦,个人作风端正。与此同时,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学习不够经常化,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有些内容学习不扎实,需要继续加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钻研精神;平时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考虑不够全面,把握细节方面有待提高;实习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所欠缺。总之,以上的优点我将继续坚持,缺点要及时的改正,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进行自我反省与批评。

优点:

(1)能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各个会议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政治方面把握、辨别力、敏锐性等。

(2)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 ( ) 具有很强的科研能能力,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4)按照优秀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党员义务,知行合一。

缺点:

(1)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考虑不全面,有时会对一些细节把握的不够。

(2)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有些内容学习不扎实,继续加强党的理论学习。

(3)由于自己还没有进入工作,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总之,以上的优点将继续坚持,缺点要及时的改正,要继续努力,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愿意接受党组织对自己的进一步考察和考验,时刻保持严以律己、埋头苦干的行为准则与工作作风,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

预备党员主要优缺点

入党动机端正,思想积极上进,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政治,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遵守校纪校规,不迟到缺课,学习认真,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学习成绩良好,实践能力强,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工作勤恳,积极组织本班同学参加校、院的体育活动,班级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平时尊重老师,团结同志,为人正派,生活勤俭。在班集体中群众关系良好,积极关心集体,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目标。

存在问题:未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上课时间不时有请假现象;与同学的沟通交流还应加强。

预备党员主要优缺点参考语句:

1.**同志在预备党员期间,能努力接受党组织和培养人的培养教育,克服自己存在的不足,学习更加刻苦认真,工作积极主动,完成任务出色……

2.我认为该同志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原则性强,能积极支持领导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骨干作用。

3.该同志学习认真,工作勤恳,能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为人正派……

4.××同志待人真诚,作风朴素,学习勤奋认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担任班团支部书记期间,认真负责,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深得同学一致好评。该同志积极关注社会,主动了解时事,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并积极思考。

××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往共产主义。愿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入党动机端正。该同志社会关系清楚,本人和家庭历史清白。

希望该同志能够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看问题时更加全面客观,进一步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同时带动其他同学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进步,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篇2

关键词:经济学 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

论点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否有必要干预经济?如何评价现代西方学者关于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争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思维看待是否政府干预,要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事物。在当时根据近代西方的新古典经济学,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自动地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因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多余,而且有害,但是在存在的种种现象中并非如此,这种观念下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1.在当时有主张政府控制的凯恩斯主义。

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政府干预论认为,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着各种内在缺陷,因此,政府应当用“看得见的手”对经济予以适当干预;这样才能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

但是,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出发,凯恩斯得出了以下三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其一,由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在西方的经济体制下,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其二,要减弱经济周期的影响,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其三,举债支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2.新自由主义者的理论:

而新自由主义者则又通过许多新的论证来说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完全能够实现对经济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不能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而且还会导致经济的更大动荡。70年代以来的经济“滞胀”,新自由主义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消费者”的观念受到了多方面挑战:

一方面,新制度学派根据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了在垄断公司占支配地位的条件下,是生产者自行设计和生产商品并制定价格,然后通过庞大的广告网、通讯网和推销机构,向消费者进行“劝说”,使消费者按照生产者设计好的销售计划和规定好的价格来购买。因此,消费者最终是听命于生产者的,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另一方面,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被合理化。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使消费者受到了实际的限制。再一方面,一些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更是完全否定了消费者。在这种背景下,是否还坚持“消费者”,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3.二者面对经济危机的态度:

对政府干预论来说,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市场本身缺乏有效的调节功能。因此,必须借助政府干预来避免经济危机。

但是,对于经济自由主义者来说,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是市场机制的无能,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因此,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就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哈耶克指出,既然国家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因此,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方法,就是废除国家货币制度,改由私人银行发行竞争性货币。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也与政府积极的经济行为有关。消除经济危机最有效的方法,不应当是政府的任何干预,而应当是建立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使货币供应量以一种稳定的比例增长。

评价:

纵观政府干预论与经济自由论之间的种种争论,其核心是在于对市场经济机制的评价。 政府干预论者认为,市场机制具有内在的缺陷,因而需要政府的干预。而经济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的均衡运行,政府干预不但多余,而且有害。

应当说,这场贯穿整个20世纪的争论,加深了人们对市场经济机制的认识。政府干预论所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乘数和加数理论以及市场失灵理论,揭示了市场机制的缺陷,使西方人从过去对市场机制的绝对迷信中清醒了过来。而经济自由主义针对政府干预主义所进行的种种反击,也揭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限度和可能产生的负作用,避免了人们对政府干预效果的不合理期望。

实际上,无论是市场调节还是政府干预,都不可能完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这两种方式本身都有自己发挥作用的范围,也都有自己功能上的缺陷和局限。特别是面对日益复杂化的经济运行过程和千差万别的经济现象,能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没有的。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将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两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既克服它们各自的缺陷和局限性,又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论点二:怎样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如何评价现代西方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

在理解这个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西方经济文献中有三种基本观点:

第一种是效率优先。一是认为效率是与市场竞争相联系的,而市场竞争又与经济自由相联系。自由既是效率优先的前提,又是效率优先的结果。而是效率本身意味着公平。因为效率取决于努力程度,按照个人的努力程度分配报酬是很公平的。

第二种是效率不代表公平,因为效率本身就来自于不公平。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财产占有、接受教育等方面的机会不均等的条件下,竞争就不在一条起跑线。

第三种是公平与效率交替优先。这种理论认为公平与效率这两个政策目标同样重要,没有先后之分,二者必须兼顾,也就是如何以高效率去获得公平,或者在实现公平的同时把效率损失降到最低。

评价:

平等与效率是评价一种经济体制的合理性的两种不同的尺度。

从这两种不同的尺度对一种经济体制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平等的尺度来衡量是合理的,从效率的尺度来衡量则可能不合理;反之,从平等的尺度来衡量是不合理的,从效率的尺度来衡量则是合理的。 抽象地看,平等与效率同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具有绝对的优先权。人们既不能为了平等的要求而牺牲所有效率上的考虑,也不可能仅仅为了效率而听任不平等无限制的扩大。

因此,问题并不是在二者中选一,只要一个,排斥另一个;而是如何使二者以合理的方式达到妥协。从历史的角度看,对平等与效率的现实要求,总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经济的成功运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因此,不同经济时代的经济运行方式的效率要求,制约着人们能够现实地提出和实现的平等要求。 例如,在狩猎采集时代,共同的经济生活使人们要求所有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均等分配;

在农业时代,固定于土地的经济生活使人们要求享受等级内的同等待遇;而到了工商时代,交换经济使人们要求机会的均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要求在基本生活方面得到平等的保障。

因此,对平等与效率关系的具体回答,必须考虑到现实的历史条件,特别是现实的经济运行方式。而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往往忽视对具体历史条件的研究,而企图得出一种普遍有效的公式。这正是他们的缺陷之所在。

参考文献: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篇3

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个人检查材料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相关要求,现将个人检视剖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史学习教育心得

(一)充分认识在庆祝建党100周年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视野宏阔,高屋建瓴、博大精深,生动绘就了我们党历经百年风华正茂的恢弘史诗,郑重表达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庄严宣誓,充分彰显了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的政治品格,鲜明发出了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号召,具有强大的思想震撼力、时代感召力和实践指引力。

(二)充分认清学习党史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特别是结合2021年,既是我们党百年“华诞”,又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更要通过学习党史,不断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进一步厚植初心,强化使命,以不变的共产党人本色,投身伟大的奋斗历程,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发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方面。一是虽然能够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各项要求参加学习,但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日常忙于其他工作较多,造成了思想认识上存在短板。二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韧劲。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只停留在组织学习、完成学习笔记的过程上,对学习的内容没有深度认识,没有精准理解,在开展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弘扬优良传统方面。缺乏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对一些老革命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还学习的不够扎实,对一些老革命身上的闪光点学习不够,没有真正做到新老结合、融会贯通。

(三)党性锻炼方面。虽然明白党性修养是持之以恒的事情,但随着年龄的增大,缺乏争先创优的劲头和勇气,经常只是把领导分配的工作,认真抓好落实就行了,没有想要去做好工作中的创新。

三、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方面。日常对政治理论学习还不够,政治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宗旨意识不强,政治意识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政治理论学习只局限于硬性规定的去学,缺乏广度和深度,缺乏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综合素质没有大幅度提升也是存在问题关键。

(二)弘扬优良传统方面。思想上还是没能够真正重视起来,只是日常的通过文章、短视频了解革命历史、革命人物,没能够真正将优秀人物的一些案例以及老革命的一些优秀品质总结出来传承下去。

(三)党性修养方面。指出:“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也就是告诫我们,思想上的灰尘要经常打扫,党性修养要经常敲警钟,但是自己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不能经常性的清理自己的思想,反思自己的行为。

四、整改措施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修养。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学习与把握,特别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掌握,要完完整整学,全文学,做到政治坚定,提高政治定力。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篇4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教育最为深厚的文化背景.我国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还面临诸多问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亚需提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与历史潮流相符合,同时厘清传统文化教育与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传统文化专指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指的是具有稳定的价值追求、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十六以来,党中央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人国民教育全过程,纳人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提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任务.高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一、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性

《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的第七条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传承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成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解决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传承民族丈化高等院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中国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遗失和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缺失。

1.传统文化教育边缘化

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教育中被边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高校功利主义教育培养模式致使大学生漠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较为模糊,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机制。

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越来越倾向于就业导向的教育培养模式,功利主义在教育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突出表现在: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设置市场化导向增强,而弱化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大学教育更注重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而忽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大学生除了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外,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外语、计算机的学习,忙于考取各种证明自己就业优势的“证书”,忽视了对传统人文学科的学习。

高校自身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指导也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正如有学者指出:“我国高校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多限于文艺活动、文艺表演、书法、艺术、乐器表演等,在这些活动上冠以传统文化之名。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精神只能有大致的、概括的、笼统的了解。但究其深处,则对传统的了解甚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强调也往往表现在对其总体精神的提倡上。不少高校将传统文化教育放置于诸多学科的最边缘,甚至不将其纳人到正常教育教学之中;不少高校虽然强调传统文化的一些表现形式,但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进而形成制度化的教学机制。

2.传统文化教育附属化

传统文化教育附属化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文化素质教育”的视角审视,传统文化教育附属于专业课程之下,正在沦落成学生获得学分的工具;其二,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角审视,传统文化教育附属于政治理论课教育之中,成为纯粹服务于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

自1999年起,我国部分重点高校相继成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一大批高校将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列人教学计划,进人课程体系,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高院在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提出了诸如“通识教育”的说法,许多高校增加了人文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比例。然而,关键问题是这些课程仅仅作为大学生选修课来开设,许多学生只是把这些课程看作是“拿学分”的工具。对于我国大学目前开展的通识教育,一些学者已经明确指出其中的弊端。有学者在评价大学通识教育时,认为大学“不是把通识教育课程看成是本科的主要课程和基础学术训练,而是把它看成仅仅是在主课以外‘扩大’一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面,说到底只是在传统的‘专业主义’不变的前提下给学生加点‘小甜点”,,“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发展通识教育,我国大学发展通识教育的努力实际将只能流产,再过十年二十年,也不大可能有什么结果。”

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单纯服务于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是传统文化教育附属化的另一集中体现。诚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正如有学者指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关键环节在于能否对中国优秀文化精神吸收、弘扬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这种观点带有普遍性,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然而,该观点最大的不足在于将传统文化视为辅助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资源,而不是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该观点看似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又将传统文化教育寓于政治理论教育中,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具有的学科特点和独立性。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全民族的传统文化素养,而不是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工具。结果是,有识之士不断地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传统文化教育却一直没有得到制度上的保障,处于附属的地位。

3.传统文化教育贵族化

传统文化教育贵族化集中体现为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被金钱奴役的境地。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公益性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权利,至于国家投人大量资金的公办高校更应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然而,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贵族化、市场化,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少数贵族的专利,成为普通民众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某大学开设国学班,讲授《周易》、《四书》.《道德经》、《庄子》等国学经典课程。然而,该班一年只上24天课,总收费达2.8万元,平均一天的学费高达一千多元。国学博大精深,一年断断续续地上几十天课,就能使受教育者真正理解国学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吗?毋庸置疑,国学热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归,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但问题在于现在的国学热在很大程度上是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催发的,它的轻狂虚华与国学的沉稳坚实形成鲜明对比。司文化传承的主体应该是人民大众,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少数人的专利终究会使传统文化脱离群众实践,远离群众生活,丧失其最为深厚的生存土壤。

(二)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形成“文化自觉”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应该从三方面去理解:其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程度,以及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学习和初步研究的能力。其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及其精神的态度和感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其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体力行。主要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维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地洛守中华传统美德.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首先,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了解,缺乏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在浓厚传统文化的环境中长大,能够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然而问题在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粗浅的层面,而且认识有余而行动不足。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并不十分知晓;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学生并不热情.

其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存在偏差。一部分学生持“传统文化无用论”的观念。他们认为,面临市场经济和激烈的求职竞争,大学生更应该关注实际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至于传统文化,学习与否似乎与未来求职没有直接的关系。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持“传统文化落后论”的观念。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文化,片面夸大中国传统文化落后愚昧的一面,对本民族文化丧失了自信,认为传统文化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将来发展中国的是西方的“先进文化”而非中国传统文化。

青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如果大学生失去对本民族文化的 认同,追求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长期下去,必然导致本民族文化的灭亡,最终导致本民族的衰落。

最后,大学生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中华民族在五千 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目前大 学生中仍存在一些与传统美德不相符合的现象。在集体 和个人的关系上,个人优先集体;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注重权利而忽视义务;在团结和竞争关系上,强调个体竞争意识,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在诚信和利益关系上,更加看重利益而丧失诚信,在欲望和责任关系上,追求个人欲望,缺乏对社会、家庭和婚姻应具有的责任感。

大学生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文化自觉意识。所谓文化自觉,就是人类对自身命运前途理性的认识和把握,这种认识和把握形成主体的一种文化信念和准则,表现为一种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当代大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更要具备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文化修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鉴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人高院教育教学之中,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框架、价值体系和道德信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民族复兴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正如有学者指出:“今日之中国文化,是昨天中国文化的延续,又是明天中国文化的母体”。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主要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生存精神,“厚德载物,包容会通”的仁爱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公而忘私”;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人际和谐”;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强调“修身慎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彰显其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世界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拉近了世界各种大文明圈的距离,以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世界各文明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冲突和摩擦也再所难免.党的十六大中明确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华民族必须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发现优秀 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潮流的适应性,进而主动整合世界文 化,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二、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目前,部分高校开始在素质教育试点、通才教育实验 和公选课实验的基础上探索通识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付诸实践。北京大学推出“元培计划”,复旦大学成立了本科学院复旦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等。在授课内容方面,一些高校相继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课,讲授中华元典,如“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然而,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为学生提供一些选修课,申报一些精品课程,而是牵涉思想导向、教育方针、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等诸多方面。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

思想政治教育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就目前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日益增强.这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课题,也对反思传统文化提供一个平台。即,如何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

一方面,传统文化应该与马克思主义相适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要使其能够得到中国人民普遍认同,就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文化,相反,二者还可以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仅是着眼于欧洲,它的视野囊括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它的体系容纳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理论上的相似性,诸如唯物辩证法与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与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的政治伦理思想等等。所有这些共同性都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适应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具有强烈的家族性和地域观念,强调重义轻利,内省特征明显。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天人合一的生态观,重信义的义气观以及传统的和合意识和整体利益道德准则等,都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必须大力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价值。

(二)坚持“综合创新论”的方针,使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潮流相符合

传统的东西未必都是积极合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中华民族几千年社会变迁,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来源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世界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趋向会发生新的擅变。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两个基本间题,解决三大矛盾。

两个基本问题是指如何反思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其集中表现在三大矛盾上,即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矛盾。根本上说,无论是两个基本问题,还是三大矛盾,归结一点就是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潮流相适应的问题,这也是高校能否真正落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

解决中国文化与历史潮流相适应的问题,首要的就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方针。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极取营养,发展自己。

(三)坚持鲜明的教学特色,厘清传统文化教育与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目前,部分高校并没有真正使传统文化教育融人正常教学内容之中,没有厘清高校政治理论课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混同,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或者试图将传统文化教育并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所以,必须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差别与联系,坚持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教学特色。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篇5

一、存在问题

1、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平时能关注国家大事,学习有关的文件、精神,但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来武装头脑,看问题只是就事论事,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缺乏辩证和长远的眼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但自己总觉得个人的力量渺小,而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仍很遥远,在理想信念上不够坚定。

2、服务宗旨不够牢固。对人事教育工作有热情,有兴趣,但不能始终将自己保持在兴奋点上,手头工作繁忙或是加班加点时,也有想叫苦、叫累的念头。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解得还不够深刻,有时还消极地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学疏才浅,能力有限,忽略了无论什么丰功伟业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日积月累做成的。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够,在开展工作时,也仅仅从本职工作的角度看问题,办事情,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

3、业务知识不够钻研。对待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在工作中遇到难题,还不善于思考,常常需要领导的指示。认为拥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就够了,对WW业务知识、具体WW工作的流程、操作、细节等掌握不够,学习不够,实践不够,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此外,还缺乏创新精神,不太动脑筋去尝试创新。

二、分析思想根源

一是放松了理论学习。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不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二是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钻研精神。对新形势下WW工作、人事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水平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对自己要求时紧时松,不能一以贯之的从严要求自己。

三、今后努力方向

随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通过对照检查,分析评议,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增强了我改正错误、提升水平、提高素质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关键是要通过先进性教育,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放在首位,以此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长期不懈的努力,并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干出优良成绩。一是要坚持敬业原则。立足本职,做好工作,是党员先进性首当其冲的要求。我要恪尽职守、胜任本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工作中找寻乐趣,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工作中苦点、累点,挺挺就过去了,关键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以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的责任感来对照,为自己驻入更多的动力。二是要坚持廉洁原则。要始终坚守廉洁这个公民的道德底线、公仆的政治底线和党员的觉悟底线,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教诲,防微杜渐、警钟常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廉洁自律的坚固防线,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三是要坚持创新原则。要尽可能地发挥年轻人的优势,把握青春年华,不断开拓创新,在本职岗位上求实、求新、求变。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篇6

论文提要:新经济自由主义强调经济自由是以自由放任为主,以政府干预为辅。新经济自由主义论主张政府应从私人财产的单纯“守夜人”转换为经济自由的“裁判者”等观点,对我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回顾了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形成的过程,深入研究了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观点及其贡献,对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缺陷进行了初步探讨。

新经济自由主义在20世界七十年代以后,在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背景下,逐渐得到了经济界的重视,特别是1972年新经济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彻底衰落,也标志着经济自由主义的复兴。新经济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古典和新古典学派的完全自由放任和完全排斥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强调经济自由是以自由放任为主,以政府干预为辅。新经济自由主义论主张政府应从私人财产的单纯“守夜人”转换为经济自由的“裁判者”。它认可政府在一定限度内对经济的干预,承认经济自由不是无限度的自由,应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证。无独有偶,在这之后,中国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而大大深化。在这伟大变革的时代,为了增进我们对经济自由主义的洞见,我们在了解和认识当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时,不能不对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哈耶克的有关理论观点进行认真地了解和剖析,并通过他的理论认真检讨计划经济,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饶有兴味。

一、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简述

作为最彻底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一生进行过两次捍卫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大论战和一次新经济自由主义复兴的运动。20世纪三十年代反对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的大论战和反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大论战,以及20世纪七十年代后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复兴运动。哈耶克出版过两本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和《致命的自负》。前一本书是他坚决反对纳粹主义、极权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通俗阐释,也是影响最大的“世纪之作”;而后一本书则是哈耶克毕生探求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收由之作”。在这本《致命的自负》中,哈耶克依然不改其“斗士本色”,将无法实现“口诛”的“收由大论战”改作了“笔伐”的“理论大总结”,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进行了最后的全面批判,对新经济自由主义进行了简要地总结性论述。这两本著作使哈耶克成为了阐释现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当然代表。

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一般认为,哈耶克在论证市场经济自发进化过程的问题上做出了一项重要的贡献,即将秩序的自发性和规则的自发性区别开来。在他看来,保证经济秩序的自发性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在某些刻意制定的规则的基础上,也有可能产生出自发性的整体秩序。因此,真正重要的在于确保规则的自发演进属性,只有在自发进化过程中存续下来的规则——哈耶克称为内部规则的基础上产生的经济秩序,才是有效率的经济秩序,并且才与自由主义原则相一致。

(一)进化主义理性论与经济制度的进化。哈耶克强调分散性的个人知识的重要性。顺着这一线索,哈耶克提出了所谓的进化主义理性论。需要指出的是,哈耶克讨论的理性指的是一种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由一定的前提推论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在经济理论中,理性即指“为达到某些目标而对各种手段的最佳选择。”主要是对大卫·体漠的继承,使哈耶克坚持了一种怀疑论的姿态。为了说明他立足于人的本能和本性而不可避免要涉及到的个人主义的“利己主义”或者“自私”,他认为由于人们普遍相信个人主义是证明和鼓励人们自私的,这是那么多人不喜欢它的主要原因之一;又由于实际知识的困难在这里所引起的混乱,所以我们必须仔细考察其所作假设的内涵。他认为,理性认识不是知识的全部,文明发展史向我们表明:除了理性知识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类经验性的知识。作为总和的知识这个概念,其恰当的对照物应当是一切人类实践活动。

经济制度的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秩序进化,直接源于人们的经验性实践活动。由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碰巧改变了规则,因此使得该群体的知识分工更为发达,并在变化和未知的环境中呈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在与其他群体的竞争中愈来愈强、蒸蒸日上。当然,这个进化过程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在包含着不同秩序的领域不断“试验”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并不存在试验的意图,它类似于遗传变异,其作用也大体相同。规则的变化是由历史机遇引起的。

(二)经济自由与市场秩序。哈耶克认为,自发出现的市场经济秩序,是社会经济自发进化过程的最新进展,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出现过的最有效率的一种经济结构体系。作为一种“相对晚近的产物……,(市场秩序)是在对各种行为的习惯方式进行选择中逐渐产生的。这些新的规则得以传播,……是因为它们使遵守规则的群体能够更成功地繁衍生息,并且能够把外人也吸收进来。”相对于其他经济秩序,尤其是集中性的计划经济秩序,这种秩序的效率优势就在于它能保证该群体更有效地发现和利用分散性的个人知识,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在哈耶克看来,市场经济秩序之所以具有效率优势,就在于它赋予了经济主体以拥有活动的私域,并相应拥有经济自由。市场经济本质上必定是一种赋予经济个体以自由的制度,市场经济活动的本质必定是一种发挥经济个体主动性,并在整体上显现出自发竞争态势的过程。正是在这里,哈耶克的市场经济理论与自由主义相互勾连起来。

哈耶克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或者说对于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进一步阐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放在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基础上,并且以个人主义作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与基本概念来阐述;二是着重从知识和信用角度论证市场经济的合理性;三是从批判社会主义的角度来反证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的合理性。

对于市场秩序的效率优势,哈耶克认为,只要不存在各种不正当的强制,经济自由就趋向于造就出一种竞争的事态,这种竞争不同于完全竞争,而是一种不断逼近完全竞争均衡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个体力图寻找一种最佳的方式,以保证最有效地利用其所拥有的专有性知识。不仅如此,自发产生的价格信号也具有十分优越的信息交流功能,它能用最简短的形式将最重要的信息在经济个体间传递,并且只传递给相关经济当事人。相对价格变动反映了各种生产资源的相对重要性,经济主体只需要了解这一点,而无须过问导致这种相对重要性变化的背后原因,就能够做出正确的经济选择。在哈耶克看来,市场经济的价格和竞争机制近乎完美,即使它存在某些缺陷,也会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自我修复和调整,并不需要人为的整合,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可以使社会自生自发的繁荣,这就是哈耶克追求的“自生自发秩序”。

三、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缺陷

无可否认,哈耶克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复兴和发展的确具有重要的作用,哈耶克在当前这个内容庞杂的新自由主义运动中还是有其独特性的。但我们也不是一味赞同哈耶克所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各种观点。

(一)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缺陷。首先,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以脆弱的主观主义为基础的。在哈耶克看来,生活于同一个社会共同体内部的个人的观念分类系统大致相同,因此不同的个人才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的含义;同样道理,社会科学家也因此能够从外部分析其他个人的行为方式,并以之为要素组成一种关于社会关系整体的理解图示。显然,这种外部分析也是以主观主义为基本立场的,因为它也把个人行为的主观方面(在哈耶克那里个人行为进一步被简化还原为个人观念)一一作为研究的起点。其次,自相矛盾的怀疑主义立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哈耶克所主张的这种有限认识论立场最终都有明确的规范性结论。无论是强调习俗和传统的优先地位,还是强调模式(秩序)预测,其真正用意都是在于捍卫传统自由主义,或更确切地讲,是对私有财产,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建制提供辩护和证明。通过这种认识论论证,哈耶克试图为既有的私有财产制度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基础。不可否认,这种有限认识论是哈耶克批判其他若干理论的一柄利刃。尤其在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以后,哈耶克更是因此被一些人视为严谨的学者和自由主义旗手的典范结合。然而不幸的是,哈耶克的这柄利刃是双面的,在有效话难他人的同时,有限知识论也破坏了哈耶克自己所主张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

(二)自发秩序理论方面的缺陷。哈耶克基本上把他所主张的自由主义理想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重叠起来。这样,他的所有理论探讨和论证实际上也构成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辩护。然而,哈耶克的这种辩护并不成功。首先,市场经济自发进化的不纯粹性。哈耶克认为,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基础的,只能是那些在进化过程中自发生成的规则,而不是那些刻意设计的规则。他在这里强调的当然是那些起源于个人之间相互协调行为的习惯性规则,这些习惯性规则是众多自利的个人在做出各种相互独立的决策时无意产生的结果,在生成这些习惯性规则的过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发挥着作用:在起点的决定问题上,偶然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一旦起点确定后,必然性将最终造就出一种均衡态。然而不幸的是,哈耶克这种个人主义式的论证并不成功,市场经济规则的出现和维持离不开某种市场以外的强制力量的推动和实施。其次,自由主义原则含义模糊。在《自由秩序原理》中,哈耶克给出了自由的、始终存在着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此状态与一人必须屈从于另一人的意志的状态适成对照。在这里,自由概念的准确界定依赖于强制概念的确定。由于强制概念的混乱,哈耶克的这个定义没有什么确定的含义,它根本无法对社会关系的性质做出判断。

总之,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和看待哈耶克的观点和政策主张,摈弃其错误和糟粕,吸取其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启发借鉴意义的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M].2004.166.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篇7

论文关键词: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古典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混合经济;政府干预;效率与公平

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是在总结了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既继承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理论的优点,又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其缺点,把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起来,把私人经济与政府经济结合起来,既保留了市场机制调节的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公平,是一种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理论。正是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才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

凯恩斯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 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是一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

凯恩斯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不仅有私有产权的私人经济,而且还有政府经济以及私人经济与政府经济相混合的经济。他在《劝说集》中说道:“事业的性质不一,有些在技术上是属于社会的,有些在技术上是宜于个人经营的,对两者必须加以区别。有些事业个人已经在进行,已经有了成就,而有些事业则在个人活动范围以外,关于后一类,政府如果不做出决定,就再没有人来过问;政府最重要的任务是与后者而不是与前者有关的。在政府方面,主要不是在于去做那些个人已经在那里做的事体,不是在于比个人去做得好些或坏些,而是在于去做那些现在还没有人在那里做的事体。”

在《通论》中,凯恩斯的混合经济思想更为明确。他说:“我们对于经典学派理论之批评,倒不在发现其分析有什么逻辑错误,而在指出该理论所根据的几个暗中假定很少或从未满足,故不能用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他主张“让国家之权威与私人之策动力量互相合作”。

而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只能是国家的保卫者,公共事业的管理者,货币发行与法定利息率的决策者以及征税人,而不能是市场主体,不能是经济运行的调节者。

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不仅有企业和居民,而且还有政府,政府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主体。萨缪尔逊就指出,市场经济的“全部主体”是消费者、厂商和政府。这种观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像企业和居民一样,也进行投资生产(政府主要投资生产公共产品),进行采购和消费,它是市场经济中一个主要的投资者和生产者,也是一个主要的商品采购者和消费者。

对于新自由主义者来说,混合经济体制是难以忍受的。他们认为,只要有政府存在,就有垄断存在,就有计划存在,就有权力存在,就有垄断和计划的弊端存在,就有权力寻租存在。如此,则“看不见的手”就是受限制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就将继续存在,改革就是不彻底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济学上的老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把国家作为罪恶的渊源,其最彻底者甚至把欧美的福利国家也称为“通向奴役之路”。

事实上,任何务实的而不是极端的经济学家,都能认识到强政府干预的优缺点和纯自由市场的优缺点。当然,由于存在双重缺陷,混合经济体制既不像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那样能够得到市场神学的支持,也不像强政府干预那样,能够得到计划神学的支持。市场神学与计划神学都能够得到大多数头脑简单的人的支持。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不是以自由市场排斥政府干预,或以强政府干预排斥市场调节,而是如何尽量减少混合经济体制的缺陷,尽可能发挥混合经济体制的优点。这是心态平和的、不走极端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各种类型的社全经济制度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2 政府干预

凯恩斯革命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调节经济生活。《通论》一书,在批判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

凯恩斯指出,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背后隐含着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市场机制是完全的。即市场机制符合以下条件:(1)每个当事人都拥有完全的经济信息,每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能够充分地了解市场的价格变化。在经济当事人之间经济信息是对称的;(2)存在着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可以控制或影响价格,没有任何企业或集团在生产和销售上具有垄断的地位,也不存在几个大企业集团之间的垄断竞争;(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由于其他条件的约束,边际产品的增加量随投入增加而递减,增加产量不会减少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4)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产生外部效应,不会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正的或负的影响;(5)交易成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即每个生产者都可以合理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益最大化。完全的市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凯恩斯通过分析,得出完全竞争的市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由此导致“市场的失灵”(marketfailures)。他指出,由于人们的经济行为总是受到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边际消费倾向”、“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纯粹依靠市场调节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导致社会供求的均衡,从而引发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经济危机也就由此产生。

按照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要存在着一定量的总需求,社会就会产生相应数量的供给。既然“看不见的手”不能充分有效地对市场进行调节,那么就应当让政府担当起调节供求关系的部分责任。凯恩斯认为应当放弃古典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干预经济。应当扩大政府经济职能,用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率的办法来提高投资意愿;或者直接增加政府投资来弥补民间的消费和投资不足;抛弃传统的节约观念,鼓励消费,扩大社会需求;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政府应当通过宏观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鼓励消费,引导需求,以此克服市场缺陷所带来的种种经济困难;在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政府甚至可以执行“举债支出”的赤字政策。

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的经济先后遇到了麻烦。先是通货膨胀加剧,随即出现了在物价总水平急剧上升的同时失业也大量增加的“滞胀”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对政府干预调节的功效失去了信心,特别是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西方各国的经济,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基础。“政府失效”的概念开始出现。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相继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官方经济学。他们针对“政府失效”,积极提倡自由企业制度。弗里德曼指出,西方国家干预的实践并不成功,它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正是国家的干预活动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了西方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各种福利措施造成极大的浪费,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干预的过程中还包含着对公民个人自由的限制。因此,政府的干预必须减少而不是增多,它的主要职能在于“防御外来敌人的侵略,确保我们的每一个同胞不受其他人的强迫,调节我们内部的纠纷,以及使我们能一致同意我们应遵循的准则”。

20世纪80年代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提出了较为温和的国家干预理论:市场与政府都不是完美的,需要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公共产品、外部性、垄断等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另一方面,政府经济行为低效率,需要采取措施增强竞争、削弱垄断、适度分散政府功能,加强政府干预的积极作用。

其实,各个历史阶段的理论纷争,是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反映,不能简单地判定其正确或错误。它们之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的过程,表明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同样重要。争论的焦点和根本区别,只是市场与政府角色的主次、干预的方式和干预的范围程度问题。

事实上,无论是新自由主义学派还是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都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已经很少有哪个经济学家主张“纯粹”的自由经济或“纯粹的政府干预”。新自由主义者不可能完全否定政府干预的作用,他们主张的政府经济职能偏重于保护和完善市场的自由竞争,防止垄断的发生。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西方社会已悄然完成了政府经济职能的调整,就是综合自由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优点,走向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混合型”经济。

3 效率与公平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领域一对永恒的矛盾。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创立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每个人都试图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既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能够增进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一己的安全或私利。但是,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外一种目标,尽管该目标并非是它的本意。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是他经常地增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要好”。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会自动配置资源而无需国家的干预;主观追求自利的“经济人”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间接地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了。 因此,斯密的主张就是如果遵从市场对资源的自发配置作用,就是有效率的,进而也就是公平的。

新古典学派也反对政府干预分配,认为任何试图使“结果均等”的努力都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害。他们认为只有竞争的市场才是最有效率的,而竞争和自由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政府干预,就等于没有了自由,市场竞争也无从谈起,效率也就随之消失。此外,他们认为效率本身就意味着公平,因为效率与个人能力和努力相关,效率反映了个人的勤奋程度与技术水平,收入多少正是给予他的最公平的回报。

而事实上,市场本身的缺陷要求政府对公平问题实行某种干预。凯恩斯曾这样说过:“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缺乏公平合理的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在此他指出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两大弊端。因此,必须采取步骤进行改革,扩大政府的经济机能。在国家的管理控制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私人经济的作用。政府干预经济除了解决市场自发配置资源产生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外,还可以减少由于市场的缺陷所造成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在财产占有、接受教育机会和能力等方面机会不均等,竞争中不是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而造成的收入差别不是由于勤奋与懒惰造成的。他认为这样既“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即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可以促进私人策动力得到适当的发挥;既可以医治有欠公平合理和不能充分就业的弊病,又可以保留效率与自由。

但总体来说凯恩斯也是一个效率优先的主张者,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市场的无效率前提,1929-1933年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最好的证明。当然缩小不公平程度也是政府干预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但重中之重还是效率。

萨缪尔逊也明确地把不公平看作是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缺陷。他说:“我们不要忘记,看不见的手有时会引导经济走上错误的道路”,“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虽然竞争具有一种理想的效率”,但它“对平等问题却是不闻不问。”“在市场经济下财富的分配是非常不平等的”。他认为,为了克服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这些缺陷,政府必须进入市场,把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实行混合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把效率同公平、稳定结合起来。

综上,我们不难总结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经济学及萨缪尔逊,对于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他们主张的还是把效率放在第一位的,其中最大的区别表现在如何实现效率优先这一目标的手段上: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篇8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升入大学后,在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教育下,我充分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总结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xx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最初,入党对我而言只是为了追求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多种的政治学习,我加深了对党的理解,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我的入党动机也在不断地调整当中,由最初那种争当先进分子的冲动逐步上升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性认识阶段。可以说现在我唯一的入党动机就是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共产主义的事业中,为中国的胜利腾飞、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出一份微薄而坚强的力量。

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谨记:身为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身的业务,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不仅注重对理论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课外,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借阅各类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担任班长期间,我立足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平时,我密切联系群众,向同学宣传党的主张,遇事与同学商量,及时向学院反映同学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同学的正当利益。 (1)

但从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来看,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差距,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如理论学习不够深入,还不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工作中有时会情绪化,容易冲动;在学习上缺乏毅力和恒心等。这些缺点增加了我在工作中的阻力,这也不利于我的进步,不过我会尽我所能予以改正的,同时还请组织给与指导和帮助。今后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身未入党思想先入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加校、班的各项活动,不论从组织到参加上,都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兼顾校、班的利益,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与同学的良好关系,热心主动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同时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发扬党员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及时定期向组织做汇报。并随时向身边的优秀同学看齐,向优秀党员看齐,始终从党员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

如果自己有幸成为一名党员,我将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力和义务,争做一名优秀党员。如果因为自己还存在某些不足暂时不能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我也不会气馁,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此致

敬礼!

志愿人:苏小小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篇9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要辩证的从两个方面去看待,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不能一味的贬低或是赞扬。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充满信心,思维活跃,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更趋理性。另一方面,我们不可否认有些大学生思想道德低下,缺乏现实责任感,不能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试能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灌输。当前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很大程度上属于硬性规定的“填鸭式”教育,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很少,使得本来对这一课程抱有极大兴趣的同学也可能产生反感与抵触情绪,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有一些教师上课大部分讲一些理论上的知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晦涩难懂,没有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没有让学生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与时俱进性。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当今的高校校园中,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等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以往的优势。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内容上仍呈现出稳定有余,更新不足,甚至陈旧老化的现象,没有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大学生活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适应期(一年级)、发展期(二、三年级)和成熟期(四年级)。这一时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基本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节奏,这是他们走向人格成熟的第一步。另外,他们想法十分活跃,这时候的心理波动和成绩的变化比较显著。成熟期阶段,是大学生即将离开校园,面临承担社会压力的阶段,此时的他们更加关心社会热点话题,逐步地开始接触社会。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素质欠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过于表面化,课程内容层次挖掘不够深入这一问题也切中了当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安排的重点问题所在。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与当前大部分大学没有注意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素质水平问题有关。很多辅导员本身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属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阶段。这导致了在授课时挖掘教材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给学生造成重复及乏味的印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五)社会物质利益观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障碍。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出现了严重的利己主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流价值观出现了经济就是一切的观点,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失衡,在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作为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重要时期, 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社会职责。

三、解决的对策

(一)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他们的一句话可以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个高素质的好教师能够激励上进心不强的学生,更能帮助一个优秀的学生更快地取得成功。尤其是作为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指导的辅导员,自己必须要先成为一个素质过硬的人。

(二)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时方式方法要多创新。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对学生进行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平时要多接触中央的最新精神和党提出的最近理论,提高自己的相关理论水平,用先进的理论作为平时工作的指导,向比自己有经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才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目的。

(三)多管齐下,多种教育方式并举,形成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合力。一方面着力提升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励教师主动投身学生的教育管理事业,同时,展开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相互结合的教育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齐抓共管,使教育管理工作真正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继续优化育人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要充分利用各种学生团体组织,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处控制好正确的舆论方向,各学院辅导员准确下达上级精神,动员学院学生会和班级负责人,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些符合主流精神、大家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充分发动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最本真的精神,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人本主义理论优缺点篇10

xxx年xxx月xxx日,党组织接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根据《党章》第一章第七条的规定,到今天我的预备期已满一年,现在我申请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下面,我向党组织汇报一年来我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特别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去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过去的一年,我主要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和xx同志自十五大以来所有的重要论述,特别是xx同志“七一讲话”以及在十六大的开幕词。通过学习,使我对党的基本理论加深了认识;更使对新时期下党建理论的理解不断得到提高和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奋斗业绩和基本历史经验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实质和要求。既是我们党改造客观世界、夺取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行动指南,也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只有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从容自如地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一系列党的基本理论,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每个党员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目标和前进的动力。     

一年来,在党组织的帮助教育下,我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xx同志的"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并注意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从而使自己在政治觉悟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提高;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注意在实践中改正自己的缺点。但我还认识到,若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衡量,我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在向周围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今后要注意努力加强。     

作为学生党员,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需要向身边的同志学习请教,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向其他同志学习,尤其是向优秀党员学习。我平时注意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工作的能力。     

一年来,我在党组织的悉心培养下,在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与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但我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克服,主要是在工作学习中缺乏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和创新性,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愿意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恳请组织批准我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我将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任何考验的共产党员。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