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的优缺点十篇

时间:2023-11-13 17:50:44

人本主义的优缺点篇1

[关键词] 高新技术技术创新模式

一、引言

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将面临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因此,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

通过归纳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分析综合各类划分标准,并根据现阶段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创新模式,本文将技术创新模式概括为三类: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这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三种典型的技术创新模式。

1.自主创新模式

(1)自主创新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自主创新模式的含义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产生技术突破,在此基础上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

(2)自主创新模式的特点

①核心技术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独立研发而获得的;②自主创新目标具有率先性,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③知识和能力的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

2.自主创新模式的优缺点

(1)自主创新模式的优点;①获得技术垄断地位;②形成市场优势;③形成创新集群和簇射现象;④优先积累技术和管理经验;⑤形成生产和销售方面的竞争优势。

(2)自主创新模式的缺点

自主创新的缺点,主要表现在风险高、成本高且成功率较低。

三、模仿创新模式

1.模仿创新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1)模仿创新模式的含义。模仿创新,是企业通过学习、模仿自主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汲取自主创新者的经验和教训,引进或破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创新形式。

(2)模仿创新模式的特点。

①模仿与跟随。最大限度地吸取自主创新者的经验和教训;②创新活动的针对性。投人一定力量,对率先者的技术进一步开发;③特色的形成。在创新链的中下游环节形成自己的特色。

2.模仿创新模式的优缺点

(1)模仿创新模式的优点

①充分利用后发优势;②运用差异化策略获得竞争优势;③通过技术组合获得竞争优势。

(2)模仿创新模式的缺点

模仿创新的主要缺点是它的被动性,在技术积累方面难以进行长远的规划。市场定位经常性的变换也不利于营销渠道的巩固和发展。

四、合作创新模式

1.合作创新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1)合作创新模式的含义。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创新战略。

(2)合作创新的特点

①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创新活动可以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②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使得创新更容易成功,且取得良好的效益;③合作内容多样,既可以资金、人才、成果形式合作(如产、学研合作),也可以资金入股形式合作(如:私营技术密集型企业),还可以技术供方利用中介形式和技术需方进行合作等等。

2.合作创新的优缺点

(1)合作创新的优点。合作创新通过联盟首先使创新要素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提高创新效益,最终使合作各方共同获益。其次,合作创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减少资源装置和浪费。再次,合作创新还可以发挥相互学习效应,降低创新成本的风险,缩短创新时间。

(2)合作创新的缺点。合作创新的运行过程中也有诸多困难。由于这种创新主体利益的多元化,使合作各方会为创新后续风险的承担和利益分配而纠纷不止。

(3)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

如果企业有很强的资金支持、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可以选择进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对领先者较为适用的发展模式,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成为技术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根本标志。目前发达国家大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大都采用这一模式。

模仿创新要求企业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持续开展紧跟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 并具有快速创新能力。这类企业并不是技术上的弱者,而往往是技术上的强者同时是市场上的智者。

人本主义的优缺点篇2

〔关键词〕 邓小平;制度比较;社会主义优势

〔中图分类号〕D64;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99(2010)03-0131-04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十多年过去了,重温这段论述,回味无穷。这十多年里,世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有两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30年里保持着国内生产总值年均9.8%的实际增长率,不仅与东欧、俄罗斯等原先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呈鲜明的对照,而且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0%的增长速度。二是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的抗抵能力以及为缓解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而作出的努力,显示了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世界分量的加重。这两个事实使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有了新的历史条件,研究邓小平从制度比较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跨越“卡夫丁峡谷”遗留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阐述,揭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成为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武器。按照这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显然意味着它的制度先进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构想建立于对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实践的分析,认为以私有制为本质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导致经济上的贫富两极分化、生产上的无政府状态、政治上的阶级对抗和冲突,而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在制度系统内消解这些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统治,用社会主义制度替代资本主义制度。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逻辑中,社会主义只有当资本主义在经历了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社会矛盾达到急剧尖锐化的程度,社会主义才有可能实现,而且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国家的单独现象,将在欧洲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

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发生和发展的轨迹后来并没有沿着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理论构想运行。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这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从欧洲向世界东方转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两大贡献。第一是证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第二是证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在一个国家实现。20世纪中期,中国、朝鲜、越南和波兰、匈牙利等东欧一些国家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的行列,使社会主义一定程度上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但所有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种被称之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现象遗留下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比较问题。

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党则是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这样的反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先天不足”的历史缺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将旧中国的生产力从落后腐朽的生产关系下解放出来,通过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但是,经济基础的薄弱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客观现实则留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巨大压力。建国初期就指出:中国是一个正在开始改变面貌的落后国家,经济上、文化上都比西方国家落后,他经常讲我们现在还“吹不起牛”,还“要受人欺负”,还“要夹着尾巴”之类的话,说“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提出社会主义一定要发挥制度优越性,说假如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还赶不上美国,那就要被开除“球籍”。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党中央还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虽然后来导致经济建设急躁冒进的错误,但它真切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力求从制度比较上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决心。

从制度比较意义上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的优越性,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逻辑中其实是不存在的命题。既然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难以维系的崩溃性结果,那么这种取代它的制度理所当然内涵着优越性,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理论逻辑并不能代表实践逻辑,由于社会主义实践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现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实践上就有一个从“应然”到“实然”转变的问题,在理论上就有一个从“自由”到“必然”飞跃的问题。即是说,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不仅要知道其所以然,而且也要知道其之所以然;不仅要了解其从哪里来,而且要明白其到哪里去;不仅要清楚其会遭遇什么,而且要学会怎样来应对。从实践和理论上真正搞懂这些问题,有助于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制度比较角度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只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才能更加显示它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前,我国由于各种因素,关起门来搞建设。一方面,不了解世界发展形势,对资本主义缺乏认识,另一方面,“左”倾思想形成孤芳自赏的思维定势,总是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欣欣向荣,资本主义日薄西山。这两方面原因造成我们很长时间里并未认真从制度比较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思考中,从多个方面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进行了制度比较,充分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第一,比资本主义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力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不只是名词好听,而是生产力发展速度要超过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怎么比较?是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怎么比较?是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不发展,有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认识制度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基本的理论依据是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构成和生产关系的体现,必须与特定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相匹配。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制度的优势所在,背离了这条原则,任何制度都将缺乏存在的合理性。邓小平将生产力标准放到了制度判识最重要的位置,从制度比较上充分阐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比资本主义更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这一论述从制度比较的角度,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有利于达成社会共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又一体现。社会共识是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国家社会共识的形成取决于很多因素,制度因素则非常重要。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前的各种社会形态相比,其突出之点是它具有利益代表广泛性的优势,因而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聚拢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树立共同的道德价值理念。

第三,比资本主义更有利于发展民主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表现为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他曾向外国友人谈到我国政治优势问题,举了很多方面,说“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1〕。对我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邓小平认为这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指出:目的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愈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不断升华。党的十七大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第四,比资本主义更有利于团结合作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收入是全体劳动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是团结合作的制度优势,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力量统一合理地组织起来,人数少,也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同等数量的人办更多的事,取得更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2〕团结合作是国家发展的保障,最广泛地实现团结,最有效地实现合作,社会才有和谐发展的前提。社会主义广泛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制度优势使它具有凝聚人心和集拢人力的社会组织和动员功能,有助于促进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形成合力,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辩证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思维方法

制度比较是一种思维方式,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制度比较,是世界观的体现。邓小平进行的制度比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基础上,运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这就使他的社会主义认识具有显著的科学性。

第一,用相对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先进的制度形态,但不能把这样的先进性认识绝对化。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先进性总是相对落后而言的,社会主义不是什么都好,资本主义也不是什么都坏。社会主义先进主要体现在社会形态、价值取向、利益结构、分配机制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先进性也只是相对社会主义之前的国家制度而言,并非就已经是尽善尽美,毫无缺陷的。社会主义先进性又存在于整体全局的意义上,也不是所有的个别局部都先进。中国共产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在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上,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主要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严重,封建主义影响远未肃清”〔3〕。邓小平也指出过,社会主义在一些方面不如资本主义。他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事件,“在英、美、法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5〕。邓小平还说过,在选拔人才方面,西方国家比我们做的要好,需要加以改进。用相对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有助于克服绝对主义的片面性,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树立社会主义必须在不断的改革中完善和发展的意识。

第二,用历史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如果从1640年英国革命算起,资本主义革命的历史迄今已经长达近370年,相比之下,以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领导成立第一国际为标志,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则晚了200余年。如果以1688年英国建立近代国家算起,资本主义制度诞生距今已经有320余年,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才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又有230年发展的时间差距。因此,“同已经有了三四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6〕,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实践上的这种历史落差,使两者在制度完善、经验积累、根底深浅和社会成熟等方面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差别。邓小平说:“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7〕,“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8〕。把社会主义放到历史的动态中去认识,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进行准确定位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多次强调,严格地说我们还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他指导党中央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要求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避免犯急躁盲动的错误,从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第三,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我国的客观现实是,社会主义建设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邓小平认为,必须承认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客观事实,但是,这个事实不能作为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由,因为它与制度无关。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9〕承认生产力落后的事实更不能成为丧失社会主义信心的理由。“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10〕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浴血奋斗多年建立起来的,“尽管这个制度还不完善,又遭受了破坏,但是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所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11〕。这就是说,我们既不能盲目自大,否认发展落后的客观现实,又不能泄气自馁,放弃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前景,它比资本主义先进的制度优势已经并将继续在历史的实践中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2〕〔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7,16-17,383.

〔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

人本主义的优缺点篇3

20xx年入党介绍人意见范文一第一介绍人意见

何宇航同志自提出入党申请后,积极靠拢党组织,能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在政治思想上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知识 ,对党的认识正确,入党动机端正。平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缺点,在工作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思想品德端正,团结同志,对党忠诚老实,为人正派,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缺点是:学习成绩不够优异。

用党章规定的标准全面衡量何宇航同志,我认为他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我愿作为何宇航同志的入党介绍人,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介绍人意见

我同意第一介绍人的意见。何宇航同志对加入党组织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入党动机端正;能够自觉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对待工作有较强的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完成工作任务较出色。主要缺点:有时在处理问题时,不够全面细致。

我认为何宇航同志已基本符合党员条件,我愿作为何宇航同志的入党介绍人,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

20xx年入党介绍人意见范文二1.同志自提出入党申请后,积极靠拢党组织,能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认真参加双学活动和有关培训,自觉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年来该同志不仅能认真学习党的三基知识,不断提高对党的认识,而且能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曾三次获得奖学金和一次被评为校优秀团员。该同志思想作风正派,为人正直,善于团结同学,对组织忠诚老实,平时不计较个人利益,有无私奉献精神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主要缺点:开展批评不够大胆;在工作方法上,有时比较简单。我认为同志已基本具备党员的条件,愿意介绍其入党。

2.鬃同志在政治思想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时事政治,对党的认识明确,入党动机端正。1997年鬃工作时,就曾被列为发展对象。调入我单位后,能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已。

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在工作和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思想品德端正,团结同志,对党忠诚老实,为人襟怀坦白,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缺点是:工作中计划性和细致性不够。

人本主义的优缺点篇4

(一)群众合唱(1)群众合唱特点。群众合唱是我国合唱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类型之一,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群众合唱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国在某一阶段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当时人民群众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性。群众合唱与其他群众歌曲具有明显的区别:一是群众合唱风格崇尚简单,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群众合唱多以表现民族气节为主题,铿锵有力,表现出我国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我国群众合唱原创多,歌曲韵律简单明了,每一首合唱都是一种全新韵律很少出现填词现象。四是,我国群众合唱难度低,很适合大众演唱。(2)群众合唱在大学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群众合唱大部分都直接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当时群众的生活风貌,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群众合唱形式加入到大学生合唱艺术形式当中很有必要。一是群众合唱比较贴近大学生生活,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而且群众合唱通俗易懂,没有理解难度。二是群众合唱中的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培养大学生基本素养十分必要。

(二)民歌合唱(1)民歌合唱特点。传统民歌歌唱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也是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除部分地区外传统民歌一般都是单人或者男女之间唱,没有合唱的传统。因此,我国优秀艺人通过研究合唱理论结合民歌特点,创造性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歌合唱,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一是,民歌合唱保留了传统民歌的歌词和歌曲基本韵律,使民歌合唱过程当中完整的展现民歌原本风貌。二是,将合唱专业艺术加入到民歌之中,通过民歌韵律专业化,使民歌演唱过程符合合唱要求。(2)民歌合唱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民歌合唱艺术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民歌曲目经过合唱艺术加工以后,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曲目,其影响力由一个省扩大到全国,其中一些优秀曲目甚至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力。民歌一直就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在大学生也是根深蒂固的。民歌通过合唱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增加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大学生人文主义素养,培养大学生民族自信心。

(三)艺术合唱(1)艺术合唱特点。艺术合唱是指合唱过程中结合了西方合唱特点而形成的具有突出专业性质的合唱作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我国的艺术合唱与国外艺术合唱的发展背景不同。艺术合唱形成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是为了摆脱西方蒙昧宗教主义,讲究人文主义美,和谐的美,因此,西方艺术合唱更多的是表达人的情感体验。但是,我国的合唱艺术是在近代时期,受到西方合唱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我国的艺术合唱到现在还依然具有反映时展要求的烙印。二是我国艺术合唱实用性比较明显。我国合唱曲目大部分都是为了纪念某一件事情而开展的,因此我国合唱艺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三是现代我国艺术合唱选择题材宽广,具有非常浓郁的人文主义思想。现代我国艺术合唱题材来源广,大部分都是民歌,古诗词或者现代新诗词,因此人文主义比较浓厚。(2)艺术合唱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当地的艺术合唱已经由以前的反映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转变为挖掘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服务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大局。因此,我国很多的艺术合唱具有非常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些优秀的艺术合唱曲目引入大学生合唱曲目当中有助于帮助我国大学生树立人文主义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文主义关怀教育。

(四)流行合唱(1)流行合唱特点。流行歌曲是当代合唱音乐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受到众多青少年的喜爱。流行歌曲具有演唱过程活泼、多变,表演形式具有娱乐性等特点,大多数的大学生了解音乐接触音乐都是通过流行歌曲实现的。流行合唱流行歌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由于流行歌曲娱乐性特点使其不可避免的出现低俗化,而流行合唱可以通过合唱这种高雅的形式将流行歌曲引向正确的发展轨道中。(2)流行合唱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流行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歌曲文化的普及。因此高度重视流行合唱工作,将流行合唱这种形式加入到大学生合唱曲目当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充满兴趣,进而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二、当代合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缺失

(一)合唱地位认识缺失(1)合唱艺术地位认识缺失主要体现在部分高校的领导和合唱组织者对大学生从事合唱的作用认识存在缺失。部分学校仍然将合唱作为反映历史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学校合唱艺术教育工作实用性较强,甚至有一部分学校将合唱艺术定义为功利性质。突出表现在:部分学校的合唱工作只是在学校出现重大事情时才会得到重视,比如开学典礼,运动会开幕式。这种合唱艺术的安排脱离了大学生的需求,很容易造成合唱艺术与大学生教育脱节,甚至造成大学生与合唱艺术的隔阂,不利于合唱艺术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上的展开。(2)合唱地位认识缺失解决办法。学校领导和合唱组织者,一是要正确摆正合唱艺术位置,重视合唱艺术的审美功能和艺术性,二是合唱艺术表演安排上不单单是作为纪念学校事情而表演更多的是在丰富大学生生活上。可以将合唱艺术作为学校社团的一部分,鼓励合唱艺术社团发展,努力为发挥合唱艺术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合唱艺术组织形式缺失(1)合唱艺术组织形式的缺失。合唱艺术组织形式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对合唱艺术认识不够。部分高校对合唱艺术的认识是:合唱就是大齐唱。大齐唱固然是合唱艺术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合唱艺术的全部。合唱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本身一方面可以体现出音乐的韵律美,完整的将不同人歌唱的不同音色,音域和谐统一到合唱当中,使整个合唱过程充满音乐自身美另一方面合唱也可以通过不同音乐的组合将合唱曲目中蕴含的感情完整的表现出来,在合唱过程中陶冶欣赏人的情操。大齐唱除了具有气势恢宏以外,根本没有合唱本应具有的作用,而且这种大齐唱很容易给大学生合唱造成不好影响,对合唱艺术产生错误认识。(2)合唱艺术组织形式缺失解决办法。要想克服合唱艺术组织形式缺失就要求高校必须对合唱艺术端正态度,做好合唱艺术研究工作,通过向音乐学校取经等办法,端正自身对合唱艺术的认识,纠正大齐唱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合唱艺术走进校园,发挥合唱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三)合唱作品选择缺失(1)合唱作品选择缺失表现。合唱作品选择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唱作品选择少。部分高校合唱曲目只有传统的几个经典曲目,毫无新意。二是合唱作品选择类型单一。部分高校由于合唱团队只接隶属于学校管理,而不是学生社团形式,因此在作品选择类型上比较单一。合唱作品选择集中在群众合唱曲目当中,而对其他合唱表现类型热情不高,甚至出现排斥流行合唱的现象。合唱作品的缺失一方面限制了学校合唱艺术表现形式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不能满足大学生审美需要。(2)合唱作品选择缺失解决办法。合唱作品选择缺失很容易解决,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寻突破口。一是,可以让合唱与学校行政组织脱离,鼓励高校中的合唱以社团形式出现。二是,扩大合唱曲目选择范围,从合唱不同类别当中找寻优秀曲目。克服合唱作品选择缺失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审美的需要,在提高大学生什么水平,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合唱艺术传统教育缺失(1)我国合唱艺术传统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合唱艺术师资力量不足。合唱艺术进入我国时间尚短,我国合唱教育尚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有专门的音乐师资力量,但是受过专业,系统合唱培训的老师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合唱发展需要,造成我国合唱艺术师资力量不足。很多老师都没有受过专门的合唱艺术训练,因此才出现了部分高校将大齐唱等同于合唱现象。二是合唱艺术缺乏优秀的指挥人员。指挥人员素质缺失现象非常普遍,这是高校对指挥人员错误人员造成的。很多高校对合唱很重视,但是对指挥人员并不重视,高校合唱相关负责人员认为,指挥人员只是站在台前,简单挥舞手中指挥棒的摆设,甚至部分高校合唱中不加入指挥人员。这种认知是非常错误的,一个合格的指挥人员对合唱表演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合唱艺术西方化,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部分高校在合唱表演中只表演西方曲目,对传统曲目不重视,造成了严重的文化缺失。(2)合唱艺术传统教育缺失解法方案及对大学生影响。一是培养合唱艺术师资,补充师资力量。高校补充合唱师资力量有利于学校合唱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合唱的专业性。持续性的合唱艺术表现有利于引起大学生学习和参与兴趣,进而为合唱艺术发挥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提供条件。二是合唱艺术注重中西结合。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外语能力和欣赏外国优秀文化的能力,但是合唱艺术过于强调西方文化一方面会产生由于学生不能很好体会西方合唱艺术而造成的不积极现象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而在大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三、大学重视合唱艺术的必要性

(一)合唱艺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我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高,遇到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困难容易出现退却心理,严重的还会出现轻生行为。一是合唱演唱曲目一般都是积极向上的,而且合唱演唱过程充满旋律感,很容易让人跟随音乐律动,排解大学生抑郁情绪,进而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二是合唱在正式登台表演前要经过多次排练,还有日常的合唱训练。合唱训练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求全体合唱成员可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合唱任务,因此,可以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帮助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合唱艺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合唱活动是一个集体互动,合唱艺术就是集体协作的艺术。无论是合唱团队身在哪个学校,哪个国家,其基本要求都是每位队员做好自己音乐基本功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学会如何与团队合作。如何团队成员一味只追求表现自己,或者不重视自身演唱基本功的培养,势必对整个合唱效果造成影响,鼓励大学生参与合唱训练,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大学生树立“只有团结协作合唱才能成功”的思想。因此,合唱艺术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最好的艺术形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要一个孩子,造成了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溺爱当中,个性十足但是独立性和集体意识不强。因此,做好合唱艺术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三)合唱艺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审美观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影像技术不断普及,现在的大学生从小接触到的就是电视电脑画面,而这些画面虽然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等特点,但是无法将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情感表现出来,造成现代大学生文化“快餐化”。比如:最近出现的90后小子炮轰“魔兽”引来网上一边倒的反对现象。一是,合唱艺术是一种通过声音,口耳相传的将蕴藏在音乐当中的情感形象的表现出来,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人文主义精神。二是,合唱艺术通过将西文化以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化。合唱过程中的音色,音域变化可以让大学生提高个人音乐修养,进而培养大学生审美观念

人本主义的优缺点篇5

论文关键词:青年教师 理想信念 高等学校 思考

论文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青年教师的素质状况影响着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直接决定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文章从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原因,并就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此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高等学校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高等学校作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教师素质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希望所在,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既能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又能推动高校科学发展。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青年教师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组成部分,既有高校教师的共性,又有不同之处。特殊之处在于整个青年教师群体表现出年龄小、学历高、职称低、阅历浅等特点。多数青年教师从校园到校园,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加之现在大学生属于“90后”,众多高校形成了“70后”、“80后”老师教“90后”学生的独特格局。部分青年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对某些社会现象缺乏理性思考和正确认识,将自己的认识混同于学生,萌生以偏概全的想法,对已经树立的正确理想信念产生负面影响。

1.政治意识淡薄。青年教师从校园到校园,缺少实践锻炼,缺乏理性思考。部分青年教师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对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我国的民主政治缺乏历史的全面的比较研究,在意识形态中没有形成关于中国国情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而是片面地运用西方的某些学术观点来对国内的民主政治加以简单论断,对西方的所谓民主倍加赞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某些丑恶的社会现象,对青年教师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导致青年教师政治意识淡薄,当遇到某些突发重大事件时,缺乏正确的政治思想,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缺乏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而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做出一些与身份不符的事情。

2.理想信念缺失。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大后,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要求较少。虽然多数青年教师在学生时代已经开展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作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面临结婚、购房、赡养父母和抚养子女等问题,疲于工作,淡忘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认识模糊不清,理想信念淡化、迷茫,甚至缺失。

3.价值观念模糊。青年教师工龄短、职称低,福利待遇相对而言较低,加之房价日益飙升,CPI指数居高不下,收入与支出存在较大逆差,为了支付高涨的日常开销,很多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不得不从事各种兼职活动。现实社会中推崇“金钱至上”的观念日益影响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部分教师对“知识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学生时代形成的良好价值观被社会尊崇的金钱观所代替,价值观念逐渐模糊,价值取向日益扭曲。在面临年龄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时,总是忘记为人师表的身份,跟学生称兄道弟,课堂内外向学生灌输“金钱万能”的理念,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职业道德滑坡。伴随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模糊,部分青年教师逐渐淡忘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座右铭,尤其与社会其他行业朋友交往时,收入与付出的巨大反差,导致心理失衡,工作态度发生改变,工作热情逐渐低落,工作责任感降低。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不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而是想方设法利用高校教师身份和专业优势,在校内外开办各类辅导班、培训班,以赚钱为目的。少数青年教师冒着违法犯罪的危险,在培训班上,公开承诺保证百分之百的过关率、过级率,私下通过金钱交易,为培训班学生透露试题,有损教师职业声誉。

5.诚信教育缺乏。青年教师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毕业,接受了20多年的学校教育,随着教育层次的提升,诚信教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近年来,高校教师科研造假的新闻不绝于耳,无论是国内培养的所谓“人才”,还是从海外引进的“”①都存在,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的硕博士论文数据造假,引用他人科研成果不标注来源,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翻译过来,署上姓名就直接作为自己的成果,缺乏科学精神和学术良知,诚信教育缺乏。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高校与青年教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高校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青年教师创设一个实现人生理想、奋斗目标及干事创业的舞台,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青年教师也要抓住机遇,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的提升,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奉献青春与智慧。

1.帮助青年教师端正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建国60多年来,高等学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及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高校青年教师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高校教师必将承担更加艰巨的任务,青年教师将是教师群体中的主体,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江泽民同志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高校要把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的地位,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理论水平。尤其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教师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在工作中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转化为自我行动,内化为自我认识。要充分利用政治学习或组织生活的机会,正确引导和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青年教师端正政治方向,夯实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为培养政治坚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树立良好榜样。

2.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英国哲学家培根在《习惯论》中写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和动力,是改变命运的源泉。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产生积极的行动,才会产生好的结果。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的特殊群体,在履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年教师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产生积极作用,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学校型校园和学习型社会活动中,要将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与提升业务能力水平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提高思想认识更为重要。要对政治意识淡薄、理性信念缺乏的青年教师开小灶,指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中老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并定期向组织汇报培养情况,真正将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成政治骨干、业务尖兵,让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3.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总看法。“三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人生观与价值观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和发展着世界观。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希望所在,青年教师的“三观”决定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观念。青年教师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一员,所处地位极其特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并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加强青年教师“三观”教育,有助于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4.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多数青年教师属于从一所大学校门走出去,进入另一所大学的校门,甚至为数不少的青年教师就在一所大学求学和工作。由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办学目标不一样,许多青年教师缺少社会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纵有高深的理论基础知识,但实践能力却不敢恭维,为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地结合,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成长成才。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机会,选派一批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到地方各行各业挂职锻炼,积极创设条件,鼓励青年教师与地方的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自觉承担服务社会的义务,主动到生产第一线提供专业服务。学校要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要对长期从事社会实践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5.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上进。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巨大胜利,物质财富极为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社会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引领下取得的。党和国家的事业要持续不断地发展,需要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的青年充实到党组织中。汉代学者杨雄说过:“务学不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高校要通过宣传栏、广播、校园网和校园电视台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优秀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鼓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中。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受益终身。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知识群体,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他们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将青年教师群体中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吸收到党组织中,加强培养。在学校一些领导岗位空缺时,要有“不唯资历、唯能力”的选才观念,将一些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到合适岗位,以便他们早日成长成才,为推动学校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才华。

6.增强青年教师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是指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高等教育劳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具体体现为高校教师的职业追求、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等方面。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中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进行意见征求。教书育人作为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能,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意识,有助于改善高校师生关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搭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平台。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能力。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早在1931年就说过:“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等学校各级领导要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理念,强化“教师是学校办学主体”的思想,确立教师三个地位:“在教职工中的中心地位、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分配中的优先地位。”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定期召开党政会议专题研究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注意青年教师个体培养和引进与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国内外重点大学外部培养和引进与校内校本培训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培养和引进一批教学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培养和引进一批青年教学名师、青年科研骨干和青年管理精英,构建一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后继有人的人才队伍,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以四川省为案例》(课题编号:CJF09035)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我国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引进2000名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1.10.26

2.廉思.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N].学习时报,2011.10.24

3.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EB/OL].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5/180138/10818652.html.

人本主义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 高校;统战工作;统战智库建设;意义

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宗教关系、民族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1]由于高校统战成员具有学历高、范围广、影响大、参政议政能力强等特点,历来都是党的“智囊团”和“人才库”,不仅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

一、高校统战智库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对统一战线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高校统战智库具有人才培养、战略研究、舆论引导和政策建言等重要功能。因此,做好高校统战智库建设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高校统战智库能够有效地整合各方智慧和优势资源,建设一支了解中国国情、体现中国气派、具有中国特色的决策咨询队伍。为转型时期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中国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其次,高校统战成员中蕴藏着一大批多学科、有专长的专家学者,使其在战略性和趋势性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高校统战智库建设能够有效地弥补官方智库应急性、短期性和研究方向单一等问题以及与民间智库发展艰难、资金缺乏的不足,与民间智库和官方智库形成良性互补的局面。

最后,政府决策需要“集思广益”、“海纳百川”,而不同类型的智库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政策理念、专家建议甚至批评意见。就这一点而言,高校统战智库的独立性显得愈发重要,这决定了它可以站在科学的立场作出独立的判断,充分发挥聚智善谋功能和以文辅政作用,突破体制内某些利益束缚,做到“旁观者清”。

二、高校构建统战智库的优势

近年来,高校统一战线发生了例如成员数量增加、学历升高、流动性大等新变化,且其成员普遍具有学历高、影响大、参政议政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高校统战智库的建设过程中,怎样发挥其成员独特的学术优势、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和政治优势,如何为其成员搭建贡献智慧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人才价值的增值,为学校党委和地方政府的发展献计献策,更好地为其科学决策服务,已成为统一战线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

1、学术优势

高校统战成员包括派、无党派高中级知识分子、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等……尤其是那些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代表性人士,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带头人或各领域专家、重要业务骨干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2]具体说来,高校统战成员中蕴藏着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他们的智力结构具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特点,[3]有较强的人才优势、理论优势和学术优势,能为学校党委和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高效的、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作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中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2、资源优势

高校统战成员大多都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即“双高”人才,有较强的参政议政和服务决策的能力,是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和优势资源。这些知识分子中的很多人都是学校各个岗位的骨干力量,可以依托其主持或参与的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开展主题研讨、项目开发等活动,并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实现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汇聚力量,提高决策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强智库专家们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3、渠道优势

高校统一战线成员有大一部分是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代表性人士,他们或是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专家学者、重要业务骨干,或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具有联系各级各类学术团体、派和社会群体的便利条件,不仅在开展调研工作时比中国共产党党员方便很多,而且在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关心民苦、解决民难等方面也有独特的渠道优势,能够更好地构建起上联中央、下联群众的组织架构,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4、政治优势

统一战线具有整合力量、凝聚人心的天然的政治优势。高校统战成员有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大局观,对不同阶层、阶级和利益团体的阶级属性或利益属性有着较强的包容性,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关系。统战智库不仅能够不断巩固和夯实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而且能够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功能,必将增强新型智库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协调性。

三、统战智库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高校统战智库已成为我国智库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拥有独特的学术优势、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和政治优势,但也存在智库成果的决策贡献率低、社会影响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具体说来:

1、缺乏协同与联动

由于协同联动的开放式平台尚未搭建,目前,高校统战智库仍处于较为保守和封闭的状态,其建设基本是各自为战,缺乏联动性与协同性,造成资源无法共享以及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和资源的浪费。

2、影响力薄弱

高校统战智库无论是在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还是国际影响力上都不及官方智库。此外,由于大部分智库专家为兼职,加之研究问题复杂、研究经费不足,导致专家学者智力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够,创新能力和服务决策意识不强。

3、决策贡献率低

高校统战智库研究成果共享的信息库尚未建成,对高价值、高质量的信息进行有序整合和高效利用暂无法完成。因此,目前的研究成果较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研究,且大部分研究成果是“阳春白雪”,被束之高阁,对于高校党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贡献率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的比率都比较低,成果利用和转化效果不佳。

4、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在科研至上的背景下,我国高校评价、考核机制单一,缺乏弹性。受此影响,高校统战智库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加之高校和社会对统战智库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统战智库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5、缺乏参与决策的意识和创新发展能力

教育部印发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从多个层面为高校智库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我国由政府主导的高校统战智库建设由此正式启动。但由于高校统战相关人员缺乏参与决策的意识和创新发展能力,在其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引领决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人民网,2012(11).

[2] 姜捷.新阶段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州学刊,2008(9)155-156.

人本主义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民主 优点 缺点 主要威胁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民主的理解多有不同,有的人认为民主是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政治统治,有的人认为民主是人民投票决定权力的归属,有的人认为民主是人民参与政治决策。本文论述的民主是指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民主,是一种现代的民主制度,是一种通过各种途径来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国家形式。主要体现为“在民”和“人民当家作主”。

著名政治学博士俞可平教授在《政治与政治学》中曾经写到:“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这就表明现代的民主有着其他的政治制度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民主制度能够更好的保障更多人的权利和自由。民主制度的核心内容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它较之于传统意义上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制度而言,第一次将统治的权力交给了人民,让广大人民有能力和机会来实现其自由和平等的权力。同时,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较之古典意义上的民主也有了更大的优越性。因为古典意义上的民主中指的“人民”要么是只指奴隶主贵族,要么是指封建领主和少数自由民或者在定义其“人民”时会排除妇女。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片面的、狭隘的、畸形的“民主”。而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则是指(最起码在理论上)全体男女公民。这就使得统治阶级迅速壮大,更多的人成为了人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也成为了国家的统治者之一。

其次,民主制度能够更好的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民主制度就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就意味着国家的决策不能由个人(即人治)或者其他的东西如神或者上帝(神治)来决定,而应该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来评定和决定。这就要求完善法制来适应民主制度,并使得法律成为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保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再次,民主制度能更好的保证国家决策的正确性和公正性,进而维护国家的安定和谐。民主制度使得国家的在民,让广大人民参与决策是民主制度的主要特色之一。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这种让广大人民参与的方式能更好的集合民众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它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保护少数的原则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上来实现多数人的利益,从而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安定与和谐。

最后,民主制度会刺激公民更加热心于公共事务。民主制度使得广大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这就会刺激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当人们只是被动的被强迫和威胁来进行公共生产时,其效率是不理想的,并且这个模式也是不牢靠的。只有当广大“匹夫”们都成为了“天下”的主人的时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才不再会只是一个口号。只有他们是自主的而非被动的进行公共事务的建设时,才能更好的刺激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更长久和更有效的建设进程。

但另一方面,或许正如网络作家杨恒均所言:“民主的优点也是民主的缺点。”民主在很多方面有着其特有的优越性,可同时也存在其缺点和不足。这种缺陷既包括民主制度本身的不足,也包括当今时代背景下其面临的威胁。

就民主制度本身而言,其主要缺陷表现在民主制度在进行国家决策时候效率较低且行政成本高。

实行民主制度就意味着在决策的时候要综合广大人民的意见,就必须得经历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来获取群众意见。同时还得辨别和统计信息,然后再初步提出草案,继而再由代表讨论修正,最后再做出决策执行。这就必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使得由广大人民承担的行政成本增加的同时降低行政效率。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的民主制度中,我们又发现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首先,当代的民主制度面临着一系列不平等现象的冲击。平等是实现民主的重要前提和目的之一,而当代的许多国家(以中国为代表)处在社会的转型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制度都不够完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盛行。由此导致了各方面诸如收入、机会等的不平等因素的不断萌发和膨胀,威胁着当代的民主制度。

其次,当代的民主制度面临着衍生“地头蛇”的威胁。此情形在中国这种封建制度长期统治,封建强权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出现的更为频繁。这主要因为当代社会“官爷”、“强权”等封建思潮还残存甚至在某些地方还盛行,人民的“奴性”并没有消失殆尽。这时候赋予他们“做主人”的民力,他们则会“受宠若惊”,多少有点不真实,其维权意识自然也不高。所以在这些地方,权力很容易集中到某群人的手中,衍生出“地头蛇”。

再次,当代的民主制度面临着陷入狭隘“形式民主”的威胁。这种狭隘的“形式民主”是指过度关注和追求民主的形式,而忽略了民主的实质。公投现在被人们认为是最民主的方式之一,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政治趋势。殊不知在许多公投和普选中,选民常常对于政治并不懂(就连爱因斯坦都坦言自己不懂政治,普通选民估计就更为不懂了),甚至对于候选人也不了解。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选民进行逆向选择,只能根据媒体曝光率和所谓的网络支持率(这些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数据),来随大流进行选择。全民选举可能把平庸之才放到高位上,使国家面临所谓“多数人的暴政”。这样的民主就不能真正反映和保障选民的意愿和利益。

最后,当代的民主制度还面临着被不法分子利用以威胁国家安全的挑战。由于民主制度强调的是人民的权力和人民的统治,则维护人权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目的之一。而某些强权国家则以“维护人权”为幌子对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涉。这些行为不仅给其他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大大削弱了民主制度在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方面的作用,对民主制度构成了严重威胁。

虽然民主制度自身有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同时在当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威胁。但这还是无法动摇其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的地位。毕竟,它的这些弱点和缺陷要么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措施加以改善,要么可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国家间相对势力的变化得到一定程度解决。而其“以民为主”的闪耀光芒,是其他政治制度绝对无法比拟的。而这也正是几乎所有国家都把民主看成是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的原因。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人本主义的优缺点篇8

【1】对照党性原则看理想信念牢不牢发言稿

慢慢地,我工作中的激情减退了,认为只要把上级领导交代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人生的理想缺失了,认为主义是空的,现实是真的,钞票是实的,享受是应该的。这是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委员会原主任郑华在忏悔书中剖析自己腐败堕落原因的一段话。从中不难看出,郑华的贪污受贿只是现象,他的堕落是从精神支柱坍塌、理想信念丧失、宗旨意识淡化开始的。

郑华的蜕化变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动摇,突破了党纪国法的底线,由政治上的蜕化变质走向了生活上的腐败堕落。从落马官员贪腐轨迹不难看出,他们之所以走上歪路,大多是因为头上的星星被乌云遮蔽、灰尘掩蒙,自然无法安身立命,也不可能走对方向。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的只讲金钱不讲信仰,认为金钱就是一切,不信共产主义,搞拜金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那一套;有的只要实惠不要主义,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把权力当做个人敛财的工具;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科学信迷信,烧香拜佛、求仙问卦看风水

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大量事实也表明,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只有不忘初心、坚守信仰,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不会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动力源泉。离开了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不能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抵得住人情、管得住小节,能不能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的试金石。倘若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就会失去战斗力和免疫力,就会失去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坚定气节。

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不管任何时候,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都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念,才能抵得住风浪、经得起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走好人生每一步。

【2】对照党性原则看理想信念牢不牢发言稿

两学一做的内涵是:学党章党规,学的重要讲话,做合格党员。

什么是合格党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是说你有党员身份,你按时交了党费,你定期参加了组织活动,你挤进了成功人士之列,你就是合格党员了。比如,任志强、蔡霞,这二位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合格吗?

任志强公开宣称,自己被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口号骗了十几年;蔡霞呢,这位中央党校教授不仅为任志强的党媒不准姓党(只准姓资)打气造势,而且还为薛蛮子嫖娼被抓鸣冤叫屈,为造谣大师秦火火裸奔站台。

没错,这二位都是当今中共党员中的精英,是风生水起的当代翘楚。问题是,他们是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呢?我认为不是。

一个宣称共产主义欺骗了自己的人,可以是合格的反共人士,可以是合格的国民党员,但如果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甚至是优秀共产党员,那就奇葩了,是不是?

一个为背离共产党党章的错误言论煽风点火,甚至为刑事犯罪公然鸣冤叫屈的人,可以是普世价值的公知斗士,但如果还囊括了共产党党校的各种大奖,这玩笑就开大了,对不对?

搞笑的是,任志强的确是优秀共产党员注意,不是优秀国民党员,是优秀共产党员蔡霞呢,她集优秀党建读物奖、优秀党校教学奖、优秀党校科研奖、优秀党课奖各种奖项于一身注意,不是别的什么党党校的奖项,而是共产党党校的四个大奖,尤其是那个优秀党课奖,令我忍俊不禁。这样的奇葩就盛开在当下的中国,真让人长了见识。

所以,是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能光看他(她)的头衔,也不是有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环,就一定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至于自称优秀共产党员的贺卫方,他一边指认共产党是非法组织,一边叫喊我就不退党,你奈我何?其性质已经属于流氓无赖坐地炮,故不在合格与否的讨论范畴之列。

那么,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有关合格与否的条件,党组织有各种具体规定,我就不重复了。我想,不论怎么定义合格,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否合格的首要条件必须是:要有理想信念;其次呢?其次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合格与否,当然不只是理想信念这一条就OK了。但是,没有理想信念这一条,罗列N多的条件都是扯淡。

同志说: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注意,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不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客观地看,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主要问题,我以为并不是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而恰恰在于很多中共党员早就没有远大理想了。如果满脑子只有现实的利益计算,丝毫没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你也就是一个合格的经济人而已,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我要强调的是,就我自己的学习体会而言,我越来越感觉到,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强调,是一以贯之的;而在理想信念的坚守中,马克思主义逻辑则是清晰明确的。比如: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在18届中央政治局第1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 。(就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时的讲话)

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视察新闻媒体时的讲话)

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全国宗教会议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在18届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员的DNA。没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员,不论他的地位多高,权力多重,名声多大,也只能是伪党员而已。当然,光讲理想信念,而不践行理想信念,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至于理想信念怎么去落实,如何去兑现,另说。

有人对讲理想信念很不以为然,说某某某光说不练,假把式。要我说,能把理想信念的旗帜举起来,就是一个进步,我们就应当点赞。难道要像某些人那样,从来不讲理想信念,只字不提马克思主义,就真把式了啦,就OK了吗?

有几种情况需要澄清:一种,是只说不做,这当然是空谈,是假把式。另一种,是只做不说,虽然不说,心里跟明镜似的,至于怎么个明镜,这就要看他做的是什么了。还有一种,是边说边做,但如何做,尤其是说与做如何结合,分歧甚大,对错有待历史检验。

问题在于,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如果连说都要遮遮掩掩,极力回避,甚至干脆把说一棍子打死,遑论什么做了。

为什么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如果没有学而懂,学而信,你如何去做?知行合一,首先要知,然后才能去行。强调: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同志的这个强调,我深以为然。

最后重申一下:空谈理想信念,未必不是扯淡;但是,不讲理想信念,肯定就是扯淡。

【3】对照党性原则看理想信念牢不牢发言稿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但是,精神缺不缺钙,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检验出来。所以,笔者认为,强调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很有深意,既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

坚定理想信念,无论面临何种考验,党员干部都要坚定信心跟党走。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才不会乱折腾、办错事。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做到胡锦涛总书记讲的两个一辈子: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投身革命救国救民是一种担当,扎根乡土服务人民同样是一种担当。特别是后者,对于当代党员干部更有教育意义。现在,我国正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既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努力吸收各种有用知识、接纳新鲜事物,同时更需要以务实的态度投身其中,始终保持苦干、实干的作风。要少一点浮华、多一点朴素,少一点自夸、多一点服务,少一点功利、多一点远见。

人本主义的优缺点篇9

关键词:配价语法 语息 三价动词 给予类动词

一、引言

随着配价语法研究的深入,学者们试图区分并沟通不同层面的语法现象,为此,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层面的配价理念。廖秋忠、范晓、张国宪等认为配价是一种语法范畴,即配价是语义平面的概念;袁毓林认为“价”是建立在句法基础上的语法范畴;吴为章认为“价”是一种句法―语义范畴。

萧国政先生在《汉语语法研究论》中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世界”理论。语法研究的三个世界,是指语法的组形规则世界、释义规则世界和传息规则世界,每个成活的句子都是特定语言中的一个语形结构成活、语义结构成活、语息结构成活的三成活语法实体。传息语法理论的出现,是我国语法研究由句法结构研究到语言功能研究的重要转变,语言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从本质上讲是信息的载体。从语息的层面去考察动词的配价问题,是从言语交际本身出发对句子进行的动态规则揭示,能充分解释动词后的配价成分是否可缺省的问题。“给予”类动词如“给、送、奖励、授予、赏赐”等是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的三价动词,本文以“给予”类三价动词作为研究对象,从语息的层面探讨其配价成分的缺省问题。

二、“给予”类三价动词及其构成的两种典型句式

“给予”类三价动词是典型的三价动词,“给予”作为一个事件、一个行为动作。“给予”事件可以描述为:施事主动地把受事给予与事。承担“给予”事件的动词就是“给予”类动词。如:

补给、偿还、赐予、交付、供给、奖励、授予、赏赐、补助、慰劳、出租

配给、犒赏、补贴、支援、奉送、输送、投递、示范、传授、提交、回敬

从三价“给予”类动词所构成的常用句式来看,“给予”类动词常常可构成两种最基本的价位格式:“NP1+VP+NP2+NP3”双宾格式和“NP1+P+NP2+VP+NP3”格式。

双宾格式中为谓词所支配的语义成分有三类:施事NP1、与事NP2和受事NP3,施事NP1为句子的主语,与事NP2是动词的间接宾语,而受事NP3为直接宾语。

“NP1+P+NP2+VP+NP3”格式中为谓词所支配的语义成分也有三类:施事NP1、与事NP2和受事NP3,施事NP1为句子的主语,P为介词跟与事NP2相结合在句子中作状语,受事NP3在句子中作宾语。

三、从语息层面探讨给予类三价动词的两种典型句式

陈昌来认为,配价是一种语义范畴,对于“给予”类三价动词的两种基本式,他也只是从语形和语义层面进行了探讨,从语形―语义的角度分析了配价成分的缺省现象。在配价成分缺省的情况下,句子能否成活,不能只从语形―语义的角度进行判断和解释,而要从更深的层次即语息层面进行探索。本文根据萧国政先生的传息语法理论来探讨三价“给予”类动词所构成的“NP1+VP+NP2+NP3”双宾格式和“NP1+P+NP2+VP+NP3”格式。

(一)“NP1+VP+NP2+NP3”双宾格式

“给予”类动词中有一类动词只能构成双宾格式,这一类动词主要有:“补充、赐予、偿还、赋予、奖励、退还”等,它们只能适应双宾格式,而不能适应带介词的格式。如:

(1)李明还了我几本书?李明向我还了几本书

(2)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一代新的使命?时代给我们赋予了新的使命

这些只能适应双宾格式的“给予”类三价动词,作为语义结构中的谓元,可以支配三个性质不同的配价成分。然而,这只是从静态的语义结构角度来分析的,在动态的句子里,这三个配价成分在句法结构中有多种变化,即某个配价成分缺省。根据三个配价成分的缺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些可带双宾语的“给予”类动词的与事(间接宾语NP2)可以缺省,受事NP3却不能缺省,从而构成“NP1+VP+NP3”格式。如:

(3)公司无偿奉送了老王几样东西公司无偿奉送了几样东西?公司无偿奉送了老王

(4)单位分配给王老师一套住房单位分配了一套住房?单位分配给老王

第二种情况:有一类可带双宾语的“给予”类动词的受事(直接宾语NP3)可以缺省,但是与事NP2不能出现缺省,从而构成“NP1+VP+NP2”格式。如:

(5)单位奖励了老王一套房子单位奖励了老王?单位奖励了一套房子

(6)学校接济了李明几百元钱学校接济了李明?学校接济了几百元钱

第三种情况:可带双宾语的“给予”类动词的所有配价成分都不可缺省,如:

(7)皇上赏赐元帅三百两黄金?皇上赏赐元帅?皇上赏赐了三百两黄金

(8)时代赋予了当代青年一项光荣的使命?时代赋予了当代青年?时代赋予了一项光荣的使命

将“NP1+VP+NP2+NP3”作为基础式,那么配价成分缺省的结构式就叫其变式,这样一来就有两种变式:“NP1+VP+NP3”和“NP1+VP+NP2”为什么有些动词NP2可缺省NP3不可缺少,而有些却是NP2不可缺省NP3可缺省呢?

汉语同印欧语相比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汉语的名词性成分在具体的话语中有很大的省略性。从传息的角度来讲,这是句子的信息结构中信息的省略。一个句子是一个以问答为背景的题述结构,三个以上的词语构成的句子,常常由多个题述结构构成。

对于第一种情况:如例(4)“单位分配给王老师一套住房”,这个句子的话题是“单位”,它包括两个新信息,第一个新信息是“单位分配了什么”即“单位分配了住房”,第二个新信息是“房子分配给了谁”。作为一个没有上下文的抽象句,要交代分配事件,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分配了什么”,而不是“分配给了谁”。因此,对于“出租、分配、奉送”这一类“给予”类动词,受事NP3显得比与事NP2更为重要。

对于第二种情况:如例(5)“单位奖励了老王一套房子”,这个句子的话题是“单位”,它包括两个新信息,第一个新信息是“单位奖励了谁”即“单位奖励了老王”,第二个新信息是“单位奖励了什么”即“单位奖励了一套房子”。作为一个奖励事件,奖励的行为能使某人获得明显的利益,人们关注的信息重点是谁获得了利益而不是获得的利益是什么。因此,相比较而言人们更为关注第一个新信息而不是第二个新信息,在出现配价成分缺省时,与事NP2不可以出现缺省,受事NP3却可以出现缺省。

对于第三种情况:有些“给予”类三价动词的三个语义成分在句子中均不可缺省,这些动词主要有“赐予、赋予、赏赐、给予、给以、施与、赐给、递交、赔偿、供给”。这些动词的特点有:双音节、书面色彩较浓,在一般的场合其使用频率很低。语言结构中成分减省的目的在于使交际更为方便,因此,减省的语言成分往往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

从语形上来讲,“单位分配给王老师”“学校奖励了一千元”都是可以成活的,主语、谓语、宾语全部都具备,但这个句子之所以不能成活,就在于它不能表达完整的信息。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一个抽象的句子要将分配事件表述清楚,最为重要的新信息是不可以被忽略的。而最为重要的新信息,通常是由给予动作的性质决定的,如奖励事件决定了信息的重点是“奖励了谁”即与事NP2。如果一个句子中最为重要的新信息被省略,从语息的角度讲它是不能成活的。

(二)“NP1+P+NP2+VP+NP3”格式

另有一些“给予”类动词只能适应“NP1+P+NP2+VP+NP3”格式。如:

(9)他们向中文系推荐了一名优秀教师。

对于此种格式,其配价成分的缺省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即与事NP2缺省,受事NP3不可缺省,成为“NP1+VP+NP3”格式。如:

(10)他们向中文系推荐了一名优秀教师他们推荐了一名优秀教师?他们向中文系推荐了

(11)政府向社会颁布了几条新法令政府颁布了几条新法令?政府向社会颁布了

NP3在句子的信息结构序列中为最后的新信息,即信息焦点。NP2与介词相结合做句子的状语,在句子的信息结构中处于次要地位,不是信息的焦点,在语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缺省的。如例(9)“他们向中文系推荐了一名优秀教师”,语义上NP2跟推荐动作联系并不是特别紧密,因此,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向谁推荐”的新信息并不重要。当然,这些都只是相对于一个抽象的句子而言的,如果置于一定的上下文中,有可能“向谁推荐”会成为最被关注的信息,也就是说话人通过语音强调的语用焦点。如:

(12)听说学校向中文系推荐了一名优秀教师,我还以为是给我们系推荐的呢。(由于有了一定的上下文,“向中文系”成了语用焦点)

在例(12)中,与事NP2“中文系”成为了焦点信息,在句子中的地位明显很高,就不能缺省。所以,在“NP1+P+NP2+VP+NP3”格式中,尽管某些动词的语义条件允许名词性成分NP2出现缺省,但如果它是被强调的部分即语用焦点时,就不可缺省。

因此,以上所说的配价成分能否缺省,都是就一个没有语言环境的独立的句子而言,当配价成分是句子自然信息结构中最重要的新信息时,它是不能缺省的。但是,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由于说话者的需要,将原来独立句子中不重要的新信息加以强调,使之成为最重要的新信息,这样,在独立句子中可缺省的成分就不能被省略了。而独立句子中原本不可以缺省的成分,当它在具体的上下文中不作为新信息构成信息焦点时,却能出现缺省。如:

(13)今年英语竞赛获了奖,学校奖励了我一千元,学院奖励了六百。

四、结语

总之,三价“给予”类动词在构成两种基本句式时,不管是在一个独立的抽象句之中还是在一个依存于上下文的句子中,动词的三个配价成分能否缺省,不仅取决于动词本身的语义特点,还取决于它是否信息焦点或语用焦点。如果某个配价成分是句子信息结构的信息焦点或语用焦点,那它就一定不能缺省。虽说配价是语义层面的概念,一个动词能带几个配价成分由动词本身的语义特性所决定,但配价成分能否在句子中缺省,不只是语形―语义层面的问题,也是语息层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昌来.配价理论和汉语配价语法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0.

[2]萧国政.汉语语法研究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5.

[5]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3,(2).

[6]萧国政.句子信息结构与汉语语法实体成活[J].世界汉语教学,

人本主义的优缺点篇10

义乌现有5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7家,三星级酒店4家。旅行社17家,外地旅行社分社3家,旅行社门市部14家。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深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义乌对旅游国际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义乌目前国际性旅游人才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国际性旅游人才专业化程度不高、旅游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旅游人才队伍稳定性差。义乌国际性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国际化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的滞后,制约了义乌旅游业的发展。从数量看,义乌涉外旅游企业多,国际性旅游人才缺乏且流动性大,义乌旅游行业缺少旅游营销人才、外语导游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景区管理人才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义乌旅游市场外向度高,出境和入境旅游人数多,除了缺少英语、日语等语种旅游人才外,还缺少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旅游人才。从质量上看,缺少多层次、高学历、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缺少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国际规则、跨文化管理和沟通能力的中高级旅游从业人员。以义乌会展行业为例,会展所需人才结构是旋涡型的,而旋涡型结构的核心就是会展运作人才。其中包括会展、语言、公关、会展营运服务等人才,是专业性最强、需求数量最大的部分。而目前义乌展览公司中绝大多数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造成展会水平普遍不高,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义乌国际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一)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将国际性旅游人才纳入义乌整体人才规划

2011年3月,义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浙江省第一个部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在《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把义乌建设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因此,义乌旅游人才规划应该以服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和“义乌宜商、宜居、宜游”城市建设为主线,充分调动和发挥用人主体积极性,努力形成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开放的人才工作格局,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注重培养一批既有现代经营理念,又有国际视野的旅游中高级管理人才。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目标、全面推进旅游队伍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专业性强、政策水平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旅游行政管理者队伍。引进和培养旅游企业CEO、旅游市场营销、旅游项目策划、中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中高级旅游景区管理人才、旅游咨询等专业技术人才。

(二)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多层次培养国际性旅游人才

1.培养旅游景区管理人才吸引国内外优秀旅游人才到义乌工作,吸引景区策划规划、景区管理、景区营销等旅游人才,吸引更多高校和旅游管理部门优秀人才到景点景区挂职锻炼。加强旅游景区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组织旅游中高级管理人才到国内外学习、参观和考察。选送4A级以上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到国内外著名旅游景区进修深造。选派专门人员到国外旅游业发达城市和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引进国外高素质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2.培养旅游星级饭店管理人才与国际著名酒店管理学院或国际认证等机构合作,加大现代酒店管理理念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国际性酒店管理人才,应对国际酒店管理一体化挑战。3.培养旅行社经营管理和导游人才培养精通旅行社营销策划、经营管理、通晓多种语言和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开展导游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导游的综合素质。建立以院校培养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的导游人员培养体系,有效整合和深度挖掘导游资源,接待重要贵宾和从事导游工作。4.培养旅游会展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展旅游人才到义乌,选送一批优秀会展旅游人才到著名高校会展旅游专业进修深造,以及到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培训考察,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和行业的资源优势,加强会展旅游人才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一批义乌会展旅游产业发展的中高级人才。5.培养乡村旅游创业人才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创业能力培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乡村旅游创业人才培训。围绕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以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乡村旅游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服务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数量充足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

(三)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整合地方教育资源

加大高学历、高学位、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在浙中高校设立本科及硕士教育层次旅游及相关专业,形成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地方高校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国内外旅游企业、机构、团体、行业协会和院校间的交流、学习和合作。建设本地人才国际化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以行业协会为主导、高等院校为依托、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采取课堂授课、实务操作和介入性培训等形式,开办各类培训班,使职业培训时效化和制度化。根据人才类别设计开发国际化培训项目,鼓励地方旅游院校、科研院所、旅游企业等参与旅游培训,强化需求导向,加强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师资安排的个性化与针对性。大力推行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培训。推动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继续实行并不断完善旅游企业订单培养、定制培训、学生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旅游院校开展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深化教学与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旅游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四)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提升旅游人才晋升空间

推动旅游职业资格制度,建立旅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促进旅游人才职称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推动完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和审批制度。推行旅游企业岗位培训与持证上岗制度、薪酬制度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服务薪酬机制。支持和资助本地高层次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研究交流等活动,推荐和鼓励本地高层次人才加入相关组织和协会,不断提升义乌本地人才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实施本地优秀人才培养工程,采取专家讲座、参观考察学习、院校进修等形式,加大对义乌本地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分级分类培训。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和目标,选送优秀义乌本地人才到境内外培训基地参与各类项目培训,不断提升本地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素质。规范和完善优秀人才荣誉表彰制度,表彰和奖励为义乌旅游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覆盖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旅游人才的荣誉表彰项目。完善旅游人才技能大赛制度,推荐旅游优秀人才参加各种高端人才和杰出人才选拔活动,开展“商城十佳导游”“酒店管理之星”“优秀会展人才”等评选活动,提升旅游人才的成就感和行业认同感。

(五)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旅游人才居住环境

给予特殊的旅游人才政策,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人才良好的宜居环境,提供旅游人才创业的平台。在工商注册、社会保障、本地购房、银行贷款等方面提供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对引进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帮助他们解决来义乌后子女在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就学等实际困难。设立人才购房专项资助资金,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开展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组建人才沙龙、丰富人才文体生活,为旅游人才提供高品质的精神文化服务。以国际化标准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培养国际化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