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5 08:42:15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篇1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工匠精神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1

有一种精神,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一种精神。

在我的家乡泉州的丰泽广场上有一座“鲤鱼化龙”的石刻球体城雕。整个球体由一百二十一块花岗石榫接拼成。上面雕刻了五条腾飞盘绕的蛟龙、三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鲤鱼和十一条跳跃波涛的鲤鱼,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鲤鱼化龙”因此得名。

妈妈告诉我,这尊“鲤鱼化龙”的雕塑作品是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作品。一听是我所在学校的校友的杰作,我顿时兴奋起来,心中油然生起对卢思立校友的敬仰之情。

我通过“百度”认识了这位杰出的校友。卢思立大师从事木雕设计和制作50多年,他留给人的印象非常朴实,但每一张记录他创作时的照片都让人感受到他平时工作的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你瞧,他在雕刻创作时那专注的神情,那是艺术大师用心在与作品交流对话。欣赏着卢大师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我深深地为他高超的绝活所折服。这一定必须是有着对木刻多么深厚的炽热感情,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造出如此有灵感有创意的作品啊!

妈妈告诉我,我们学校有许多像卢思立大师这样优秀的校友,如有世界体操冠军蔡焕宗,有上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有将中国艺术瑰宝木偶艺术传到世界各国的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等等。

这些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以一种热爱与创造性劳动推动了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发展。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杰出校友的故事,包括我们学校的创建发展之路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我深深地被感动着。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什么是劳动之美、创造之美,那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美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在劳动中成就梦想!

妈妈告诉我,工匠精神是时代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必须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我想,那就是从我们少年儿童开始,就必须学习工匠精神,并且把这种工匠精神带到学习中,积极上进、刻苦努力……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2

工匠,早先是指从事手工活动的群体。为工匠者,必静其心,细其意,专于行,略于身外,乃成事业也。如今,工匠早已不局限于手工业群体,他们散布于各行各业,但他们身上,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专注,是细心,是认真。更是一种忽略身外事物而把工作求精求秒的精神。正如钳工高级技师宁展允,手工研磨精度极高,结构复杂的零件,十年如一日,从未出现任何差错。亦或是十万丝中挑一的四川蜀锦,美轮美奂令人叹浑然天成。没有十几位匠人共同“发扬蜀锦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蜀锦这般美妙复杂的技艺恐怕早不流传于世。这一刻,他们不再是身怀绝技的伟大技师,他们只是文化的工匠。

工匠精神是自古传承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鬓脚兵法修列……”纵然他们面对人生种种绝难却没有消沉坠落。他们只是心怀孤愤,倾全部心血于作品。一代宗师,功成名就,而已矣。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昌盛繁荣的精神根基。守住工匠精神,守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守住人民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根基,守住一代文明古国!

守住工匠精神,首先要“定平内外之分。”就是无论身外发生什么困难阻碍,都不能放弃工匠传统,坚持,恒久。毕加索生前未名,没有金钱,没有爱情的日子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穷愁潦倒,极度困难之境,他没有放弃作画,他以自己作鲜血,尽情挥洒在镀着光辉的画布上,他的坚持与努力,如向日葵一般明亮和倔强,终于照亮了欧洲花坛成为至今难以企及的现代派明星。正如他所说的“我无穷的`作画,是在追求无穷的美。”他以画作,充分展现了典型的坚持的工匠精神。守住工匠精神,其次要静心,专注做事。絮絮松烟雾,经过静心的,专注的工匠锤炼研磨,终成一代墨宝。乌亮的是墨汁,更是不朽的工匠精神。

静下心来,克服外物喧嚣,专注的,仔细的做好工职工作,也可谓“工匠”。当今时代的喧闹沉浮之中,太需要如此一种沉静的“工匠精神”了,做一个工匠,就如同在繁华红尘中做一颗最自然质朴的大树,扎根于地,顶立于天,默然生长,把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3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更需要工匠精神。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在35年里焊接的发动机将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上太空;潜水器装配首席钳工顾秋亮,组装的我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观察窗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50分之一;80后海上液化天然气超级冷冻运输船焊接高级技师张冬伟,4个小时连续不断在薄如纸片的殷瓦钢上焊接,没有一个漏点。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在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中,电焊工比自己重要的多。因为一个小小焊点的脱落,都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苹果如今风靡世界,除了得益于创意、创新外,与乔布斯等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休戚相关。

然而,在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读圣贤书才是正途,当工匠不能出人头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今天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热衷于创新创业。另外,在中国教育机构中,依然在崇尚所谓精英教育,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教育。当下中国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知识精英阶层到普通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育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注重从政策上对工匠倾斜。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他们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社会各方对他们理应有足够的予人文关怀。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愿景,再加上最近热得烫手的互联网+概念,也为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迫切需要的创客理念和工匠精神齐头并进,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共识,来引领中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4

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们更要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它,相信未来,我们将会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体验过,因为一个铁蹄,一个渺小的标点符号,一根小小的签字笔,就不幸因此亡国,就仔细思考了一天,连至交好友的到来也丝毫不觉,就去调查,一个个的数据小心排列,计算每个礼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许多人们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吹毛求眦,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影响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国的制造业,日本的丰田汽车。也许有人会对此不懈一顾,念叨着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却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的,正是因为小节的一点点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万丈高楼。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说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脏。

工匠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悬无垠,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继承,去弘扬。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由细节和创新糅合的产物,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有人倡导去国外,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凭此来继承工匠精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责任感,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要学习的不是国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它就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是叩问自己,是否可以时时刻刻的保持这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精神,凭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热爱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它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脏,而态度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的,态度,将引领细节,创新,去做每一件事,师说由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作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

将来回首时,看到的将是彩虹。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5

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保护。

墨子·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国之贤者,髙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

髙与之爵。德国有许多蓝领工人却是比白领经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为生,虽是工人却也体面得像个绅士。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肯定给予他们那双劳动后布满老茧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国工匠,需要这样一张来自社会的保护网,不受人白眼,深爱着自己的职业。

厚与之禄。梦也是需要金钱为代价的,当商人等不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手工瓷器,市场上流动的就只能是统一形态的碗和盆。何不多给工匠们一些时间,一些支持助他们圆梦?他们圆梦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走入工业4.0,这张金钱锻造的网,少不了。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篇2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工匠精神;培育;路径选择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1]。专注、专业、耐心、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核。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应当在培育能工巧匠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图书馆是高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担负着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任,图书馆馆员既是管理人员,更是学生言传身教的老师。所以,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不断地分析自身与工匠精神品质的差距。通过寻找差距,分析原因,从中找到提升高职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的最佳路径,为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

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无论是对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工匠精神品质的形成以及团队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还是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学生发展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乃至全社会工匠精神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对管理者本人而言——有利于促进管理人员形成工匠精神品质。管理人员的精神品质决定了图书馆的办馆质量与水平。要迅速提升高职图书馆的办馆质量,发挥图书馆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价值,就必须不断地围绕工匠精神的核心,不断地培养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提升,对岗位的爱岗敬业,对工作的坚持不懈,敢于创新提升工作水平等工匠精神。所以,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促进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品质的形成。

(二)对管理团队而言——有利于打造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是需要整个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团队,就必须要求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无论是专业知识学习,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爱岗敬业的岗位能力等都是关键因素。只要每一位管理者都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优秀品质,一个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团队就自然形成。

(三)对高职学生而言——有利于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是全校各个有关部门重视与合力的结果。要成功地完成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全校上下的通力合作,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担负着重任,尤其是管理人员,他们同样是学生言传身教的教师,他们对工作的态度、质量、专业精神、业务学习精神等都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提升。

(四)对图书馆而言——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管理现代化。高职图书馆的管理重任要落到全体图书馆员的身上。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有利于提高管理者个人的业务素质,也有利于提升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高职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科学、高效开展,促进高职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提升高职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发挥高职图书馆的功能和价值。

(五)对高职院校而言——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育人氛围的养成。文化育人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而高职图书馆作为高职人才培养重要的文化学习阵地,在高职文化育人中的作用及其关键。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有利于图书馆更好地养成文化育人的氛围,进而推动学校文化育人氛围的进一步形成和推广,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六)对社会发展而言——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工匠精神的养成。工匠精神推动社会发展不仅要通过工匠大师来实现,更需要全民提升和养成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提升全民工匠技艺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生产制造的发展。高职院校是工匠培养的重要阵地,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艺的大批优秀人才。

二、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办馆时间短,起步较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的精神细化与创新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业务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业务知识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关键。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岗位工作的行家就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知识。目前,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业务水平不高,甚至许多管理人员只会做简单的一般性的管理工作,对图书馆的专业管理知识知之甚少,不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导致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总体不高。可以说,业务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是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问题中的关键问题。

(二)服务质量标准缺少精细化。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是工匠精神的首要要求。这一要求放到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中比较差距较大,许多管理人员只做一些常规性的管理工作,对管理过程中的细节,不断追求管理与服务的完美要求不高,缺乏精益求精的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总体服务质量缺少精细化,满足不了广大读者对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的要求。

(三)管理服务缺乏品牌意识。工匠精神出精品,品牌意识促进工匠精神品质的形成。在许多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理解中,自己的工作平凡普通,既不能树立品牌,也不能出现过人的业绩,这就导致许多管理人员没有树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品牌意识,许多人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是得过且过,满足于常规工作的基本完成状态,也就无法在本行业中独树一帜,形成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精品。

(四)管理工作创新精神动力不足。许多人认为,图书馆是学校的教辅部门,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中是一个“小角色”,只要平时做好常规工作就行了,无需对工作进行研究与创新,更不需要对管理与服务的现状进行改进与提升。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岗位工作方法十年如一日,缺少创新、缺乏求变的精神,创新精神动力不足,这也是缺乏工匠精神的表现。

(五)缺乏对岗位工作的科学研究。对岗位工作的科学研究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关键,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方法。从目前的图书馆管理现状看,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对岗位的科学研究态度和方法,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简单而枯燥,缺乏对岗位工作研究的意识与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的效果。

(六)工匠精神与管理服务工作结合不紧。由于过去较少提到工匠精神培育这一问题,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很少主动把自己的管理服务工作与工匠精神联系到一起,一方面不会主动去培育自身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不会主动用工匠精神来指导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提升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和应用。

三、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

优秀的工匠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得到普遍尊重,除了身怀绝技,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精益求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2]。耐心、专注、专业、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匠精神就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利用科学的手段,不断地激励管理人员培育自己的工匠精神品质。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应当在培育能工巧匠方面发展更大作用[3],工匠精神要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扎根,高职图书馆高职工匠精神培育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更是至关重要。当前,培育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要选择科学的路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强化认识,重视工匠精神品质的教育。要做好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就必须强化认识,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加强对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品质形成的教育工作。通过活泼多样的教育方法,让各方面形成共识,共同重视对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品质养成的教育工作,促进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品质的形成。

(二)加强引导,转变管理人员的心态。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最重要的一点是转变管理人员的心态。俗话说,心态改变,性格就改变,性格改变,命运就改变,一种良好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当事人的心态。所以,应加强引导,让全体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培育对自身、对团队、对工作的重要价值,让他们乐于改变、乐于接受工匠精神品质的教育工作,乐于在工作中形成对工作精益求精、专注专业的良好习惯。

(三)建章立制,让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有章可循。一个优秀团队的打造,一个团队优秀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建章立制,制定标准。要培育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匠精神,就是要注重有关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建设,让工匠精神培育的要求融入到团队制度建设中,通过制度来落实工匠精神的内容,这样就做到全体管理人员在工匠精神培育中有章可循。只有以制度的方式来推进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品质。

(四)引入竞争,将工匠精神培育列入绩效考核。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打破“铁饭碗”,激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绩效考核是一个图书馆管理团队发展的风向标,是团队成员努力的目标。所以,一定要建立图书馆工匠精神培育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将工匠精神培育列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让全体管理人员主动参与到工匠精神培育中来,并将工匠精神品质转化为自己良好的个人品质。

(五)树立榜样,让管理人员人人争当工匠精神培育楷模。一个优秀的工匠既是产品的标志,也是行业的楷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就要树立榜样,建立标杆,在全体管理人员中选拔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业务精湛的岗位能手,对他们进行宣传与表彰,树立榜样效应,以榜样的力量影响整个图书馆管理团队,让全体管理人员争当工匠精神培育的楷模。

(六)重视学习,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训。工匠精神内涵深、外延广,高职图书馆要结合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和队伍现状有组织地、系统性地面向管理人员开展工匠精神方面的强化学习和培训,要定期邀请专家和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同行开展专题培训和讲座,要积极组织外出学习和实地考察学习培训,全方位提升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工匠精神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

(七)落到实处,构建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工匠标准。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要通过切身的管理服务工作来得以落实和体现。构建高职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工匠标准体系,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匠精神的自我培育过程中有正确的方向、有明确的目标、有科学的标准,促进他们在这一科学的标准体系指导下有效地提升个人的工匠精神和业务能力。

(八)以赛促学,推动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觉提升工匠精神。除了常规的绩效考核之外,高职图书馆应该以赛促学,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服务工作方面的星级表现评定,如开展周明星、月度明星或专项比赛,把工匠精神纳入比赛评比之中,使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时刻自觉提升自身的工匠精神,时刻想着如何以工匠精神为指导促进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上台阶和上水平。

(九)学研致用,促进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研究和实践。加强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就要强化对该课题的研究,要组织专门的研究团队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要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研究内容体系,要总结一套科学、好用、实用的实践指导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发展,做到学研致用,全面促进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当前,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回应时代要求、培育“工匠精神”是其应有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5]。总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工匠精神”之间紧密联系[6]。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既有利于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更是促进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为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雪莲:加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培育工匠精神[J].经济研究导刊,2016(05).

[2]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

[3]于洪波,马立权: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4]虎智猛: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6(08).

[5]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5).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篇3

1核心概念界定

1.1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最早的提出者是我国的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先生,按照聂圣哲先生的观点,工匠精神本身是一种崇高的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的综合性体现。工匠精神包含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第一,敬业。这是工匠精神价值观念的凸显。从基础层面来讲,敬业讲究干一行,爱一行,要对自身职业树立基本的尊重意识。同时,敬业也体现出了职业价值观中的一种高层追求,在工作过程中要具备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于行业前辈,先进技术持尊重态度,积极学习,不投机,不取巧,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专注且认真。第二,乐业。是指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职业者具备较强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工作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体现工作价值,实现职业追求。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所处的行业才可以更好地研磨工艺,专于工匠,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地拓宽,职业价值有效体现。第三,精益求精。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职业者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本行业树立不断研究的执着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品质,以更好地使整个人在工作中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第四,创新。这是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认可,并且具有不断向上生长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技艺的发展既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推陈出新不断进步。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更体现为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以此为一种谋生手段,更要具备崇高的追求敬业爱业热情,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这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更强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1.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机械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服务于生产加工的专业性课程。围绕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材料的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掌握碳铁合金相图的相关知识,认识生产当中常用的材料号牌及用途,并选择恰当的热处理方法,改善材料性能。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从基本知识入手,致力于丰富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热处理工艺、金属结构和钢排号等知识点,不仅与本门课程相关,同时对于学生其他核心课程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2将工匠精神融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2.1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的颁布。当前党和国家对于制造业越来越重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要从更好地提升我国在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利用率、提升产品质量效益的角度入手,更好地推动我国向制造强国有序迈进。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过程中,必须要更好地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制造行业,输送更多优秀工匠,让他们成长为高素质、高水平、综合性人才,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快速转型升级,让我国的制造业强国梦可以稳步实现。

2.2企业对于高精尖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

伴随智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已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有序转变。现在国家制造业对于高精尖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中,可以更好地为企业输送具有崇高职业追求的优秀员工,同时激发学生自身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推动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发展。这样不仅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且可以将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有机契合,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追求,推动我国制造行业进一步向前创新创优发展。

2.3职业院校实现长远性发展的基本需求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立德树人理念深度推进的重要切入点。但当前很多中职院校,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缺乏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入。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理论指导,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这样只能让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有效发展,不能够引领学生有效转变价值观念,提升学生对学校教育体系的价值认同。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夯实学校理论课程的发展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2.4学生就业及长远性发展的基本需求

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不仅要为学生当前的校内学习而服务,更要实现长远引领性价值,将工匠精神融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中,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工作和学习实践中用心、精心、敬业、乐业,并有精益求精和不断创新的职业追求。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容易从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受到企业及领导的重视。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学习体系之中,能够为学生职业价值的体现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指引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向上发展意识,积极成为新时期大国工匠,学生人生理想和自身价值都能有机实现。

3工匠精神融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基本对策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具有内容相对基础但知识结构比较枯燥的特点,将工匠精神的融入可以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自身也要能够与工匠精神紧密关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参与、有效理解,这样才可以使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能愈加全面。

3.1凸显价值引领性让学生重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学习

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首先需要更好地体现工匠精神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引领性价值,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明白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基础性,让学生不要抱着取得学分,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应付式学习。教师要更好地将工匠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精心、钻研精神有效渗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坚定积极的信念,结合具体的问题,思索课程的广泛应用性价值。尤其是在教学中,教师要传递给学生工匠精神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学习,在行动上将工匠精神积极践行。让学生明白课程的学习是一项系统而具体的工作,学生需要从未来工作时间入手,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从工匠精神传承层面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具备更加谨慎的态度,同时学生也能够积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2凸显交流互动性让学生具备严谨认真学习态度

在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工匠精神学习要指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还要坚持教学互动性原则,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涵充分理解的同时,融合于学习过程,为学生设计多元教学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积极的讨论,多元互动,进而使学生对课程理解更加充分,并能够让学生学习践行意识也能有效提升。譬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为学生穿插一些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很多劳动模范、先进典型身上所传递出的工匠精神建立认同。学习平凡劳动者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理论进行的创新性应用。充分利用学生身上对偶像的崇拜,使学生更好地坚定课程学习信念,增强践行意识。另外,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引入辩论、演讲、实践、课堂等多种模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并在丰富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去完成一些综合性任务,在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丰富内涵的有效理解。在丰富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密切,这样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能够上升到一个更好地层面。尤其是在实训课堂上,对于一些综合性实验,教师都要让学生积极钻研,尝试应用,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职业习惯。从环境营造、工作处理到一些细节工作的落实,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3.3坚持示范引领发挥身边的榜样力量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积极超越的领路人。在对工匠精神进行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榜样和示范引领作用,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授课技巧,让学生带着兴趣走入课堂。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对工匠精神加深理解。另外教师要能够不断对工匠精神深入钻研,在工作中做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通过多个方面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以教师自身的职业担当,让学生积极学习和贯彻工匠精神。在校园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走入学生中间,发掘学生身上的一些优点,并引领其他同学有效观摩和借鉴,让学生自己成长为优秀的工人,娴熟的工匠。这样学生自身又会就会有很强的学习成就意识,并自觉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钻研,为学生未来进入企业奠定坚实基础。学生中间的一些模范人物,可以更好地起到榜样引领价值,潜移默化中带动更多学生改变学习态度,树立积极向上价值观念。这样,工匠精神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而是内化为学生心底的学习自觉。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可以充分领悟。

3.4结合工匠精神制定高标准培训目标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念,优化培养目标体系,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当前就业竞争压力较大的现状有效认知边,对课程学习的重要价值有效把握。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兼顾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基础,让他们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有效提升,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要通过有效的课程引导引领学生加强课前预习,及时进行课后巩固,从日常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同时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让学生可以得艺并重,全面发展。结合学生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教师也要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核心内容有效渗透,让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积极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有效应用,以更好地助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丰富理解。另外,在对学生落实技能考核的过程中,不要单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层面来有效考核,更要结合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在实践课堂的表现以及学生团队意识养成等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丰富理解。例如,在实践考核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于细节的处理是否恰当,遇到突发状况时能不能认真分析,采取积极的补救对策。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呈现的视频资料、文本资料,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学习,尤其是一些线上内容,学生是不是能够做到反复观看,并对一些重点知识有效理解。教师要更多的从学生当前的在校学习表现入手,评价学生是否养成了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以教师的教学评价督促学生做好内省工作,找出自身不足并积极提升。这样学生以后工进入工作岗位,也能够树立严谨认真态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补救,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3.5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改变学生学习心态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篇4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60-05

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成为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活动。工匠精神源于职业教育,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一、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2015年央视新闻推出《大国工匠》专题片,讲述了8位在不同岗位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工匠的故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日渐被社会淡忘的工匠群体,重温鉴证了弥足珍贵的工匠精神,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w现了国家对工匠精神前所未有的重视。“工匠精神”随即引发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对于工匠精神,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工匠以追求完美的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并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1]。它表现为精益求精、崇尚极致、严谨细致、耐心专注、敬业负责等丰富的价值内涵,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三大特征[2]。

在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把培养工匠精神作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内核,既是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的现实选择,也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发展、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长远大计。

二、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概述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职业院校师生、各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和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情况,笔者通过网上随机调查的形式,对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情况做了调查。调查共收回问卷301份,参与者包括职业院校教职工、学生、毕业生及行政事业单位、企业职员。

调查显示,从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来看,78%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工匠精神熟悉或有一些了解,多数人认为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耐心专注、严谨细致等基本内涵。从对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认识来看,88%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精神是用人单位在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最为看重的因素;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匠精神与职业能力提升关系紧密,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职业院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从职业教育开展工匠精神培养的情况来看,已经有53%的职业院校开始了工匠精神培养教育的探索尝试,且在专业教学予以渗透。但是,社会对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满意度还比较低,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仅占32%;68%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最欠缺的还是职业精神。这说明,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有着较统一的认识,但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还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缺失,是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认可度不高和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调查分析

造成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培养工匠的主要教育形式,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理念偏失是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原因。但这也并非完全是由当代职业教育造成,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1.传统落后观念的束缚。我国传统观念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这种“官本位”和“白领至上”的错误思想扭曲了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和认同。直到今天,在多数人看来,职业教育依然是“二等教育”。多数学生和家长是迫于无奈才选择职业教育。中国传统教育和职业观念造成当代弘扬工匠精神的历史文化困境,对形成健康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工匠精神的塑造构成了一定的障碍和束缚。

2.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升学机制缺乏开放性,进入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多数无法进入高一层次深造,加重了职业教育为“二等教育” 的错误认识。教育的制度性保障不健全,不能实现优质资源向职业教育流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体制机制的诸多约束。就业准入制度不完善,企业自身对职业精神的评价、激励、惩罚机制不健全,招聘员工的标准多为对技能的量化考核。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全社会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3.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我国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虽有显著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越来越小。但受“能力本位”传统思想的影响,各职业院校过多考虑了企业当下的技术需求,忽视了决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精神的培养。认识上的不足,导致职业精神培养没有很好地渗透融入到专业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约了工匠精神的培养。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由于无法进入普通教育系列深造而不得已选择了职业教育。“求一技之长,谋一份好工作”是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主要动因。因此,多数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强化技能培养有较强的自觉意识,但对于职业精神的培养却不以为然;有些学生虽认识到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却对其内涵认识不到位。大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毅力品质。这些都为塑造工匠精神增加了难度。

三、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工匠精神是“立德树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精神标杆。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按照围绕“一个中心”、促进“两个结合”、坚持“三项原则”、实施“四大工程”、着力“五个环节”的“12345”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工匠精神这个核心内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牵头,各系部及学工等部门配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协调落实,企业和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

(二)促进“两个结合”

按照《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要求,秉承“立德竞先、崇技尚能”的校训,坚持德才并举,构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锻造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并重的“准职业人”。

(三)坚持“三项原则”

结合自身实际,在培养途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方面创新思路,优化举措,增强培育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1.在培养途径上,坚持思想教育引导与塑造职业精神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就业时存在“眼高手低、岗位意识差、不守承诺”等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教育引导时避免简单说服教育,注重典型示范和榜样激励。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和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勇于承担责任义务、自觉遵守和履行职业道德,使职业精神入心入脑。

2.在队伍建设上,坚持教师素质提升与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相结合的原则。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努力形成追求卓越的良好风气,提升教职工自身职业精神,形成以师率生、以教促学、学以养德的局面。坚持资源共享,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优势,组织兼职教师、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到校开展企业文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岗位纪律等宣讲教育,增强培育效果。

3.在工作机制上,坚持确立问题导向与系统化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帮助师生认识工匠精神缺失的危害,增强培育工匠精神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明确工作着力点,增强培育针对性。按照“项目化实施、系统化推进”的工作方式,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明确和落实相关环节的职责任务,形成合力,增强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实施“四大工程”

1.思想引领工程。通过设立意见箱、倾听日,调研,座谈等方式,广泛了解掌握师生思想状况。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大胆进行思政课改,鼓励申报思政课题。以校园讲堂、班团会为主要阵地,通过主题讲座、创业就业培训、文体活动等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职业文化教育塑造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好教育引导。

2.立德强能工程。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融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引导教师不仅当好学生职业技能的传授者,更要做好学生工匠精神的示范者和引路人。通过教师专业技能传授、职业人格感染和身体力行示范等多个侧面,将职业精神的培育渗透在学生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注重技能训练,重视团队合作,鼓励师生走进企业,⒂肫笠导际醮葱潞脱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积极参与承办技能大赛,开展模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真实的操作流程演练,让师生较全面感受企业氛围,丰富职场经验,提高对职业精神的感知,在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

3.文化育人工程。坚持“德育先导,以文化人”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全过程,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文化进校园、地域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企业文化讲座,让企业精神走入校园,增强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提高人文素养。进行文化体验,突出文化育人,实现教育感化和激励。

4.舆论引导工程。发挥以院报、心理报、橱窗、广播、电子屏、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以打造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为重点,构建学院、部门或系部、班级三级新媒体矩阵,形成校内宣传倡导工匠精神的合力。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同校外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努力形成立体宣传、深度宣传、持续宣传的良好态势,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工匠的良好氛围。

(五)着力“五个环节”

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推动思政教学创新,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强化校企合作育人,细化日常行为管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3]。

1.基于工匠精神推动思政教学创新。第一,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把民主法制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和安全教育等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培养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为促进良好职业精神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创新思政教学形式召开思政课改座谈会,加强思政教学和职业素养培养研究。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特征,将课堂理论讲授与专题教育、社会实践融于一体,通过律师讲堂、课外延伸、案例分析、播放视频、专题讨论、调查访谈、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强思政教学的生动性与教育性,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理解和情感认同,提高理论育人的效果。第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把评价重点转变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素质、行为习惯考核和对职业精神的认知践行程度的评价上,形成教育导向。

2.基于工匠精神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融合渗透在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环境打造、管理制度完善、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评价考核等环节,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全面均衡的人才培养模式。

(1)体现在专业教学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不同专业职业精神的构成要素,明确人才培养的素养目标。如,经过调研归纳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养目标规格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绿色施工的意识;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将以上要求体现在其专业核心课程《天棚装饰施工》的教学目标中,要求通过该门课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自主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甲方、监理等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严谨规范、精心施工的职业素养”。最终,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2)体现在实习实训中。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引企入校共建生产型实训中心。在实训中,有效融入企业技术及企业化管理,让学生感受贴近职业岗位的仿真实训环境,培养工匠精神。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将企业“6s管理”融入维修实践课程中,把清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等具体要求作为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做到“作业现场物品工具有序摆放,作业期间保持配件、工具、油污三不落地,通道保持畅通,消防设施定期检查确保功能正常,工具箱责任到人定位放置,机器设备定期保养到漆见本色铁见光,旧件整齐摆放,废件及时处理,桌椅地面整洁”。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则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

3.基于工匠精神强化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合作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学院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工厂、企业、车间,零距离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熏陶。通过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冠名培养、委托培养等形式,与多家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型办学模式,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企业规范管理和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技术知识创造条件。如在与新能源公司合办的化工工艺专业新奥班,按照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体现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企业文化、员工行为规范作为必修课程,落实到工学结合、产教一体、准员工管理、半工半读、项目化教学、合作式学习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强化技能学习、练就职业本领,更要用企业的价值理念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职业情感,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践行职业行为,信守职业文化,努力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

4.基于工匠精神细化日常行为管理。日常管理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学院以“项目化实施,系统化推进”的方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1)加强日常行为管理。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按照企业要求规范学生行为,在宿舍、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元素,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育全过程,细化到学生行为管理、勤工俭学、文明宿舍创建、戒烟行动、早操晨练、劳动实践、社会服务各环节,为将来走上职场提前磨砺勤业、敬业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主文明的良好素养,提高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自觉和自信。

(2)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与学生评优评先、推荐就业等结合起来,奖优罚劣,促进学生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挖掘身边典型,激励学生以能工巧匠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5.基于工匠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学院将校园文化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维度营造体现行业企业元素的学校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归属感。

(1)打造精神文化。_立“立德竞先,崇技尚能”的校训、“笃学、奋进、雅行、和谐”的校风和“理实相融、学以致用”的学风,成为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中长期坚持。

(2)夯实物质文化。抓好校园环境建设。在校园内增加行业企业文化标识,提升职业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步养成与环境协调的良好行为习惯。

(3)完善制度文化。将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并根据培育需要,不断加以完善,严格执行。

(4)践行行为文化。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及以感恩、诚信、职业教育等为内容的专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习得内涵丰富的工匠精神,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把企业元素、生产岗位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道德规范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现代工业文明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活动,邀请社会企业专家、行业能手、优秀毕业生定期举办工匠精神宣讲,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业务技能和创业实践,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彰显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和就业性特色。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社团,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包容、竞争和合作,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自强自立意识。

四、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效果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得到了互相促进、同步提升。机械系一名学生,在华泰汽车集团欧意德发动机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期间,发现送料小车上的两对塑料小轮大小不一,对曲轴的正常旋转起到了阻碍作用。他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发现把小轮用车床车掉2mm,气动装置就完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他的改进建议帮助企业解决了一项技术难题,得到集团领导的重视和采纳,并给予了奖励。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因知识、技能、素养并重,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及用人企业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在90%以上,全日制高职招生连续三年持续上升,新生录取率、报到率位居自治区同类院校前列,推动办学进入了良性循环。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这个梦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强国梦,也是职业院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梦,更是职业院校学生成就个人理想实现社会价值的成才梦。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社会对技能人才日渐尊重,大众对工匠精神的普遍认同,以及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都为培养工匠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时代呼唤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篇5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引言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的内涵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1]。它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质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目前,工匠精神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青睐[2]。它成为一个“流行语”,也成为行业标杆的“名片”。2018年我国在各行业中涌现出一大批大国工匠,例如装配齿轮间隙达到一根头发丝的1/20粗细的夏进、成功完成±660v带电作业和300次带电检修“零失误”的王进、实现我国小口径探钻深度3000米达到国际水平的朱恒银、一专多能的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陈行行等。他们一身技艺的练就离不开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执着、极度完美的要求、极富创新性。这就是工匠精神。可见,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中无处不在。中职生是未来的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是他们应有的职业道德品质。面对中职生的现状,如何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呢?本文以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为例来探索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1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的意义

1.1具有工匠精神品质的中职生更具就业竞争力

工匠精神源于工业经济产物,是对产品精致化的要求,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精品至上的体验。显然,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企业招聘新员工信息体现了工匠精神是重要的企业文化,例如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招聘要求提出“工作认真负责”,河池市宜州区嘉谊一堂有限公司招聘要求提出“责任心强,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美的集团威灵电机招聘要求提出“责任心强”,等等。从企业招聘内容都提到“新员工应具有‘责任心’的品质”可以看出,责任心是工匠精神内涵中敬业的范畴,即敬业,就是爱岗敬业,热爱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由此可见,企业招聘新员工在同等条件下更倾向于具有工匠精神品质的应聘者。因而具有工匠精神品质的中职生就业竞争力更强。

1.2中职生现状决定了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中职生生源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初中未毕业生或已就业的社会人员,他们入学时正直青春年少,学习基础差,做事三分热度,自卑,不爱学习,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不强等。他们的现状导致他们做事不认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团队协作意识差,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事无法持之以恒。他们与社会需求的人才有较大差距,因此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迫在眉睫。

2电子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2.1修订课程标准,融入工匠精神

为更好地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从电子专业课程标准入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方向标,因此,我们需要修订课程标准,将工匠精神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中,以此指导课程教学,让工匠精神落地课堂教学和考核机制,达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比如,《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中增加考核内容,纳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工匠高超技艺练就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的考核评价过于粗略,它的技能考核通常重点考核评价内容是8S、电路连线是否有误、电路功能是否实现。考核评价标准对电路安装工艺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对电路连接工艺不清楚,导致电路安装处在“差不多”状态。因此,电子专业课程考核标准中可考虑增加工艺要求,助推学生学习要求,提高工艺水平,促进学生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养成。如《电工技能与训练》课程中“安装电机控制线路”中增加考核工艺要求,其一,导线连接工艺要求:布线应横平竖直,导线弯折转角要成90°;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不能交叉等。其二,电器元件安装工艺要求:元件安装位置应整齐、匀称等。工艺要求明确了,学生可根据工艺要求不断提升自身技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意识。

2.2采用情境教学法,再现工作场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它们让课堂变得活跃生动,指引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深入影响教育教学的背景下,丰富多样的教学法也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绽放魅力,为提升电子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添砖加瓦。对于电子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我们该采用什么教学法?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制作自动灭火报警电路”教学主题为例来探讨培养电子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情境教学法问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制作自动灭火报警电路”教学主题让学生通过主题学习74LS00集成电路和热敏电阻两个元件的知识及应用,同时学习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该教学主题采用情景教学法,再现“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专注力、创新意识等,教学实施如下: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工作场景,把“自动灭火报警电路”制作分为三个工作场景,即元件检测工作场景、安装电路工作场景、调试电路工作场景。元件检测是确保使用元件都可用,安装电路是确保能按电路图连接元件,调试电路是确保安装电路能通电正常使用,三个工作场景之间可独立完成,又环环相扣,只有每项工作都能按要求完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才能完成。由此可见,只有每位成员认真负责完成好每个任务,“自动灭火报警电路”电子电路安装才能成功。学生通过制作自动灭火报警电路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提高了他们的专注力。在元件检测过程中发光二极管检测有多种检测方法,通过发现发光二极管检测不同方法,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将企业8S管理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在完成实践操作后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学习,不仅能体验现实工作情景及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责任心、专注力、创新的工匠精神。

2.3组建水电安装教学实践团队,以点带面,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

除了在课程修订、教学法中探索电子专业学生生工匠精神培养之外,还进行工匠精神其它培养途径实践研究,寻求新的培养方式,新的培养方式预期能实现两个目标,即能加强电子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为此,由学校领导牵头组建了水电安装教学实践团队。教学实践团队纳入小范围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在提升水电安装技能的同时也磨炼学生炼耐心、坚持、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们还在教师耳濡目染下养成匠心品质。由教学实践团队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实现以点带面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

2.3.1精心谋划,撰写《教学实践团队实施方案》

为有序、规范地组建水电安装教学实践团队和确保团队工作顺利开展,故撰写组建水电安装教学实践团队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教学实践团队建设意义和目标、建设领导小组、建设工作小组及团队建设工作安排。

2.3.2周密组建教学实践团队

根据《教学实践团队实施方案》教学实践团队由骨干教师和学生构成。教学部直接选出教师作为教学实践团队教师成员。学生成员通过自主报名、培训考核产生,具体实施为:学生自主报名并进行前期培训;在完成培训的学生中进行考核选拔,选出10人左右的学生作为教学实践团队学生成员。

2.3.3采用“师徒式”教学模式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以点带面,扩大培养覆盖面

工匠源于木匠、石匠等,他们精湛的技艺通过心手相传得以传承,同时也传承工匠的耐心、坚持、专注和精品的追求等[1]。水电安装教学实践团队借鉴工匠心手相传这种传统的传承技艺方式进行电子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并在技能训练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水电安装教学实践团队主要承接校内、外空调安装与维护、水电安装与维护等业务,业务实操过程由教师引领,学生工学结合,不仅增加教师社会实践阅历,还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同时磨砺学生的职业精神。首先,在实践中锤炼学生认真负责、耐心、坚韧、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坚毅的精神。以空调安装为例,空调安装分室外机和室内机安装,室外机安装在安装环境上有高空作业风险、有气温的影响、有外机较重易掉落风险等等,同时室内、外机安装在技术上有安装技术标准要求、有钻孔不开弄脏墙面地面等细节要求,它既讲技术标准又讲细节处理,这就要求安装人员有不怕苦、不怕累、精益求精、坚毅的品质。教学实践团队学生成员参与空调安装,不仅能学习安装空调的技术,而且还在空调安装过程中磨砺他们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坚毅等品质,实现教学实践团队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学生匠心精神的目的。其次,在教师影响下传承工匠精神。学生进行空调、水电安装和维护作业,都离不开老师们现场的示范和指导。学生不仅在老师们指导下学习空调、水电安装作业等技能,还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的影响下传承工匠精神。例如在安装与维护作业中,教师的耐心、细心、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最后,以生带生实现以点带面培养工匠精神。教学实践团队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训练,他们的技能水平有了提升,同时工匠精神也逐步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举止行为影响着其他学生,使工匠精神在学生中孕育生长,其表现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3结束语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篇6

摘 要:央视新闻推出8集专题片《大国工匠》,讲述了8位不同岗位的工匠,用他们灵巧的双手,诠释一个现代工匠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他们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技能的极致和完美,最终脱颖而出,跻身部级技工行业,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高端人才。“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其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培养良好的技术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1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来源

1.1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个新兴的词汇,没有标准权威的定义,一般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李克*总理提到,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并且解读了敬业守信、精益求精这一职业精神的含义。今年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中提到“工匠精神”,从职业精神到“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回归根本,加强中国“制造”。工匠精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匠人做人做事的原则。“工匠精神”具有以下四点内涵: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1.2 “工匠精神”的传承发展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工匠精神由来己久。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指的“学徒制”或者说“传统学徒制”。是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手工作坊或店铺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传艺活动。学徒并没有接受到正式的教育,只是机械的模仿师傅的动作,对师傅来说,也没有正式的教学内容,教授的就是自己从上一任师傅身上学到的以及自己从事这件工作以来的经验。古代孔子收了七十二弟子,被认为是我国正式教育的先锋。从这一点上来说,职业教育的起源比普通教育早,只要有学徒制和手工作坊就有了职业教育的雏形,所以职业教育的历史更加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职业教育中师傅带徒弟制度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传承,作为师傅,就是学徒的名义上的父亲,不仅可以打骂、管教他的生活,也可以决定他的技能的学习程度。师傅不仅教授了技术技能,也有?任告诉这些离家很早的少年一些做人、成家、立业的道理,教给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2 “工匠精神”给职业教育注入活力

2.1 为什么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

现代的中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蓝领工人们,竞争力都不大,很多时候,都无法成为生产一线的技师和人才。根本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出现了偏离轨道的现象。职业教育只是为了传授技能,并没有关注学生对于技能和岗位的热爱,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也就阻碍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进一步钻研技能创新,对于技能掌握的精度也不高。于是,“中国制造”只是一味的抄袭模仿,质量差,产量多,没有竞争力。我们需要更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拥有一颗“匠心”,能在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流水线工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而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也要发展。职业教育只有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注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钻研,精益求精的传授,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艰苦朴素,勇于改革和创新,才能让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有更多行业尖端、世界领先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2 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

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换言之,培养“工匠精神”就是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发现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和通过技术技能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育中贯彻质量管理的理念、标准与策略,这样,培养出的工匠精神可能更加完整。职业教育过分侧重技能而忽视人的价值偏向,当前,职业教育偏向于技能教育,以对“人”的忽视和“人”的失落为特征的职业教育实践,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职业学校学生对于技术和机能没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了。

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应当将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不仅作为口号,更应该实际行动起来。首先,职业教育在培养工匠和培育“工匠精神”上要把培养职业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扎实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行业准入制度,加大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力度,使得教师有更强的技术技能水平,引导学生安心扎实的学习技术技能。学生首先要成为工匠,才能谈得上有匠心,才能形成“工匠精神”。其次,要培养学生成为工匠的形态,形成钻研技术的习惯与恒心,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对职业岗位的兴趣和信心,在培养学生乐于工作、善于生活中提高把控情绪的能力,在钻研技术中获得快乐。这是“工匠精神”除了技能外最重要的一点。最后,职业教育特别要提高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质量,加大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介入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使得办学主体多元化;另外在企业建立真实的实习实训车间,学生顶岗工作,充分锻炼技能和技术以及在具体岗位上让学生理解工作和工作过程,掌握技术和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91-93.

[4]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2:14-17.

[5]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44:20-22.

[6]马永祥.在职业教育的坐标中审视“工匠精神”的价值[J].江苏教育,2015,44:39-40.

[7]王云珠.“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本真的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44:40.

[8]彭文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J].财会学习,2016,08:245-246.

[9]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53-56.

[10]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05:85-89.

[11]]陈昌辉,刘蜀.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在呼唤,职业教育应担当[J].职业,2015,20:14-15.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篇7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应用措施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思政教育质量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诸多高职院校的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没能在高职院校受到充分重视。因此,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将其更好地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一、当前阻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因素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目的是创新思政教学体系,培养具有新时代风貌的优秀职业人才。在思政课程中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播和培育,可以坚定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风貌,使学生爱岗敬业、勤奋钻研,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努力奋斗。然而,由于当前高职院校各方对工匠精神认识不足及外界舆论影响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工匠精神的培育没能落到实处。具体来说,限制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自身原因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人才培养机制和普通高等学校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基础专业能力的人才,其学生的接收标准更低,因此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弱、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在闲暇时间很少有人投入到学科的钻研当中。生源质量的限制导致高职院校在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时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将重点放在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力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但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不高,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力。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并且将工匠精神贯彻其中。

2.外界社会的影响因素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工匠精神的毕业生,应该在企业人才应聘中占据更大的优势。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存在偏差。举例来说,近年来被炒得特别火的“996”工作制,就是企业对工匠精神认识不全面的一种体现。很多企业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指员工加长工作时间,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企业。基于这种观念,很多企业强制性地延长员工的工时,增加了员工的工作负担和压力。长此以往,员工就会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也会严重降低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自豪感。而社会上这种观念的大肆横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造成了负面影响,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工匠精神培育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意义

1.转变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理念工匠精神十分注重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中,既要注重人才工作态度的端正,也要注重人才创新思想的激发。当前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自觉主动地基于工匠精神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时,将工匠精神纳入其中,优化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念,也促进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职能的转变。

2.加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深度通过思政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素质和良好职业素养。但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能力不足,教学内容和培养形式较为单一,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在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应该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将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能够在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深度。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障学生的成长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除了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高职院校可以从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节、建设丰富的社团文化、烘托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等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一个氛围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把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延伸工匠精神十分注重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政教育思想的升华和具体表现形式,因此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改革时融入工匠精神,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这对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延伸。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篇8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工匠精神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1有一种精神,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一种精神。

在我的家乡泉州的丰泽广场上有一座“鲤鱼化龙”的石刻球体城雕。整个球体由一百二十一块花岗石榫接拼成。上面雕刻了五条腾飞盘绕的蛟龙、三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鲤鱼和十一条跳跃波涛的鲤鱼,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鲤鱼化龙”因此得名。

妈妈告诉我,这尊“鲤鱼化龙”的雕塑作品是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作品。一听是我所在学校的校友的杰作,我顿时兴奋起来,心中油然生起对卢思立校友的敬仰之情。

我通过“百度”认识了这位杰出的校友。卢思立大师从事木雕设计和制作50多年,他留给人的印象非常朴实,但每一张记录他创作时的照片都让人感受到他平时工作的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你瞧,他在雕刻创作时那专注的神情,那是艺术大师用心在与作品交流对话。欣赏着卢大师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我深深地为他高超的绝活所折服。这一定必须是有着对木刻多么深厚的炽热感情,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造出如此有灵感有创意的作品啊!

妈妈告诉我,我们学校有许多像卢思立大师这样优秀的校友,如有世界体操冠军蔡焕宗,有上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有将中国艺术瑰宝木偶艺术传到世界各国的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等等。

这些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以一种热爱与创造性劳动推动了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发展。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杰出校友的故事,包括我们学校的创建发展之路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我深深地被感动着。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什么是劳动之美、创造之美,那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美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在劳动中成就梦想!

妈妈告诉我,工匠精神是时代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必须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我想,那就是从我们少年儿童开始,就必须学习工匠精神,并且把这种工匠精神带到学习中,积极上进、刻苦努力……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2工匠,早先是指从事手工活动的群体。为工匠者,必静其心,细其意,专于行,略于身外,乃成事业也。如今,工匠早已不局限于手工业群体,他们散布于各行各业,但他们身上,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专注,是细心,是认真。更是一种忽略身外事物而把工作求精求秒的精神。正如钳工高级技师宁展允,手工研磨精度极高,结构复杂的零件,十年如一日,从未出现任何差错。亦或是十万丝中挑一的四川蜀锦,美轮美奂令人叹浑然天成。没有十几位匠人共同“发扬蜀锦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蜀锦这般美妙复杂的技艺恐怕早不流传于世。这一刻,他们不再是身怀绝技的伟大技师,他们只是文化的工匠。

工匠精神是自古传承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鬓脚兵法修列……”纵然他们面对人生种种绝难却没有消沉坠落。他们只是心怀孤愤,倾全部心血于作品。一代宗师,功成名就,而已矣。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昌盛繁荣的精神根基。守住工匠精神,守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守住人民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根基,守住一代文明古国!

守住工匠精神,首先要“定平内外之分。”就是无论身外发生什么困难阻碍,都不能放弃工匠传统,坚持,恒久。毕加索生前未名,没有金钱,没有爱情的日子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穷愁潦倒,极度困难之境,他没有放弃作画,他以自己作鲜血,尽情挥洒在镀着光辉的画布上,他的坚持与努力,如向日葵一般明亮和倔强,终于照亮了欧洲花坛成为至今难以企及的现代派明星。正如他所说的“我无穷的`作画,是在追求无穷的美。”他以画作,充分展现了典型的坚持的工匠精神。守住工匠精神,其次要静心,专注做事。絮絮松烟雾,经过静心的,专注的工匠锤炼研磨,终成一代墨宝。乌亮的是墨汁,更是不朽的工匠精神。

静下心来,克服外物喧嚣,专注的,仔细的做好工职工作,也可谓“工匠”。当今时代的喧闹沉浮之中,太需要如此一种沉静的“工匠精神”了,做一个工匠,就如同在繁华红尘中做一颗最自然质朴的大树,扎根于地,顶立于天,默然生长,把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3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更需要工匠精神。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在35年里焊接的发动机将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上太空;潜水器装配首席钳工顾秋亮,组装的我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观察窗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50分之一;80后海上液化天然气超级冷冻运输船焊接高级技师张冬伟,4个小时连续不断在薄如纸片的殷瓦钢上焊接,没有一个漏点。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在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中,电焊工比自己重要的多。因为一个小小焊点的脱落,都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苹果如今风靡世界,除了得益于创意、创新外,与乔布斯等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休戚相关。

然而,在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读圣贤书才是正途,当工匠不能出人头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今天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热衷于创新创业。另外,在中国教育机构中,依然在崇尚所谓精英教育,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教育。当下中国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知识精英阶层到普通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育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注重从政策上对工匠倾斜。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他们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社会各方对他们理应有足够的予人文关怀。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愿景,再加上最近热得烫手的互联网+概念,也为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迫切需要的创客理念和工匠精神齐头并进,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共识,来引领中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4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们更要拥有工匠精神,拥有它,相信未来,我们将会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体验过,因为一个铁蹄,一个渺小的标点符号,一根小小的签字笔,就不幸因此亡国,就仔细思考了一天,连至交好友的到来也丝毫不觉,就去调查,一个个的数据小心排列,计算每个礼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许多人们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吹毛求眦,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影响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国的制造业,日本的丰田汽车。也许有人会对此不懈一顾,念叨着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却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的,正是因为小节的一点点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万丈高楼。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说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脏。

工匠精神,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一个问题,一次小小的知识上的突破,就拼尽全力,只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学者的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悬无垠,影响的人,数不胜数。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继承,去弘扬。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由细节和创新糅合的产物,它活在我们的心中。有人倡导去国外,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凭此来继承工匠精神。但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职业本身的要求,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责任感,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要学习的不是国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识,它就在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做的是叩问自己,是否可以时时刻刻的保持这种不断追求完美,追求创新的精神,凭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热爱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态度,它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脏,而态度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的,态度,将引领细节,创新,去做每一件事,师说由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作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

将来回首时,看到的将是彩虹。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5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保护。

墨子·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国之贤者,髙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

髙与之爵。德国有许多蓝领工人却是比白领经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为生,虽是工人却也体面得像个绅士。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肯定给予他们那双劳动后布满老茧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国工匠,需要这样一张来自社会的保护网,不受人白眼,深爱着自己的职业。

厚与之禄。梦也是需要金钱为代价的,当商人等不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手工瓷器,市场上流动的就只能是统一形态的碗和盆。何不多给工匠们一些时间,一些支持助他们圆梦?他们圆梦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走入工业4.0,这张金钱锻造的网,少不了。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篇9

关键词:工匠精神;护理专业;职业道德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时谈到,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作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在医疗卫生行业承担着呵护生命、救死扶伤的职责。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作为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单位,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已成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旋律。工匠精神,从狭义的方面来讲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是指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融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工匠,从职业教育自身来讲,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艺精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能工巧匠。

2工匠精神与护理职业道德的联系

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用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严谨认真、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慎独内省”的思想引导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护理职业道德观、职业伦理观,这是促进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3将工匠精神根植于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3.1重视德育课教学

如今单位招聘都希望招到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中职课程教学中,大致可分为专业课程和德育课程,如果说专业课培养的是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那么德育课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提高学生道德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4门德育必修课和心理健康选修课是中等职业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途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作为德育课教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取与专业相关、与将来工作紧密结合的案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4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时,笔者选取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庄仕华院长为例。庄仕华扎根边疆43年,巡诊近百万人次,行程40多万公里,12万例手术无一失误,300多例疑难杂症手术全部成功,获得137个奖杯和勋章,庄仕华身上无不体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3.2在技能大赛中融入工匠精神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被定位为引领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大赛将工匠精神融入赛程设置,侧重考核学生技能操作的精准度。“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成为大赛的主题,赛程设置也侧重于工匠精神的考量,从原来的“求会”到现在的“求精”。目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形成了校级、市级、省级、部级的比赛层级,开展技能大赛是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我校每年开展护理技能大赛,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大练兵的热潮,让全体学生受益。

3.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见习、实习是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既离不开在校时的专业训练,更离不开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正规化操作。在医院优秀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去体会工匠精神。在护理实践和服务社会中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独具护理人文特色的教育模式[1-2]。

3.4坚持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活动周主题已成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主旋律,我校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精湛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活动周期间开放校园邀请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社区群众参观校园;邀请护理行业领域的专家开展义诊活动,传授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和精湛操作技能的师生深入社区开展便民服务;邀请护理行业具有工匠精神的劳模与学生座谈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中职毕业生校园分享活动。我校优秀毕业生马文娟被团中央选为“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中职毕业生校园分享团成员之一。医院文化进校园活动是行业连接职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培养人的过程和环境也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3]。我校有效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聘请附院临床专家和岗位操作能手作为活动项目委员会顾问。毕业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将临床实习心得和感受以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再现了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伟大,向师生传递了正能量。在医院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激励学生将“积学修德,精技善行”的校训转化为学习、工作中的实际行动。在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下,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

护理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的高层次表现。工匠精神作为护理职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护理职业教育,坚持“积学、修德、精技、善行”的护理人文素养基本要求,为护理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杜陈晨 单位: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

参考文献:

[1]周建军,孙萍.“工匠精神”:厚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42-44.

学习工匠精神体会篇10

关键词:工匠精神 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245-02

最近,一本80年前的“学霸笔记”走红网络。这本笔记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纬禄老先生在大学时代所记的一本微分方程课堂笔记。笔记如同印刷版的手写体、工整的标点和符号、细致精美的画图,让很多现在的大学生看了后都“自愧不如”。从这本笔记中可以看出: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工匠精神”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的。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此“工匠精神”一词开始迅速流行开来,成为2016年网络热词,“工匠精神”的使用范围也随之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为“工匠精神”。全国两会以后,教育界人士纷纷呼唤,“中国制造”需要一大批大国工匠来实现,人才培养必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

“向应用型转变”,是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具体要求。高校应用型转变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把本科直接转为职业本科,而是要让高等教育本质的创新性和学术性为职业教育本质的就业教育服务。应用型本科高校就是连通“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桥梁,而培育“工匠精神”则是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使命。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要Y合社会教育模式创新和学校教育改革来做

在“工匠精神”得到很好传承的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很早就建立了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硕士、博士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人才市场越来越需要多层次、多规格、实践能力强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于是在2014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开启了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之路。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提高科技研发能力,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工匠精神。而这些本科院校以应用型、非科研为办学定位进行改革,就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传授学生职业活动所必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实施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 高校专业设置改革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起到重要作用

原来高校已有的专业必须是在规定的“专业目录”框架下进行专业的申办和学生培养,专业设置相对稳定,不同专业之间交叉少封闭性强,专业从形式到内容想要变更是很难的。现在的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经济、行业的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是以社会的贴合度为标准的,企业所需要的工程师或者工匠必须要与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新型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快”,更多的是多种技术、多项技能的融合,而高校现有“专业目录”壁垒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不能满足企业“跨学科”需求的。应用本科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革的关键就是要让这个“跨”变得浑然一体,这是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具有“工匠精神”成败的关键,也是目前突出的矛盾之一。

3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

要传道先明道,高校的教师大多是从校园毕业后直接步入教师岗位,缺少系统的专业实践锻炼和示范能力的训练,在职阶段又缺乏专业实践的有效途径,自身就不具备“工匠精神”,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谈及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呢?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解决师资问题,着手培养和引进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一是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在职培训,特别是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二是拓宽人才招聘渠道,从企业聘请名师到校任教。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教师能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可在与这样的老师学习、交流过程中,传承到优良的工作品质。另外,为了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高校还需建立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4 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现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比,大多处于非主流或者次主流地位。试问一下,如果让“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的1/3”、让“有实践经验的‘工匠’授课占总授课时数的1/3”、让“学生们在实训基地的时间占到总学制的1/3”,这样的三个“1/3”培养出来的人,还怕他培养不出“工匠精神”吗?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原有的传统学徒制传习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当“工匠”由高等学校规模化培养后,校企合作便成为了培养技艺、塑造“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使学生在掌握学校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接受到企业文化和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真正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5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将“工匠”所具有的“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应具有先学懂再学精的态度,有敢于攻坚克难,力求完美的态度。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学生能在整个求学生涯中始终保持坚定、专注的学习态度,坚持把每一个平凡的事做好,坚持下去就是“工匠精神”的真实体现!第三是培养学生勤于学习的精神。学生不但要勤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勤于学习各种其他方面的知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若只精通了本专业的知识,要做到“更好”时是会受到限制。第四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好的工匠心灵手巧,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都来自于平时的实践。第五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来源,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工匠精神”如虎添翼。

“工匠精神”是一种气质,产生于每一个专注、认真、坚定的人身上。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先从工匠培养做起,从工匠精神的培养做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应用型本科高校用“工匠精神”去培养学生都是对国家和个人的一笔无穷财富!

参考文献

[1] 张轮.人才培养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N].工人日报,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