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十篇

时间:2023-04-05 11:06:02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篇1

现在我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很快就要进入二年级了,可是,我的学习兴趣却远远没有刚进校时那般热情高涨。许多同学都有同感,老师也说我们有厌学情绪。

同学们都说,有些题目太难了,连爸爸妈妈也做不出来。题目越难越怕做,对学习也开始感到害怕。

很多同学都喜欢上体育课、音乐课,如果其他课也象体育课、音乐课那样轻松愉快,那该有多好啊。

学习兴趣篇2

关键词:兴趣;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04-0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利用数学上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观察、分析社会现实,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人人都要获得必需的数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最成功的方面必定是他们最感兴趣,最热爱的东西,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正向的心理动因,他的心理内质就会萌生学习驱动力,从而费尽心思获得自我心理预期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诱导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层面而发生思维推理的正迁移,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特别重要。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展现教师个性,感化学生

上小学的孩子们,心理和情感发育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向师性。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地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接受老师,才能真正地接受我们的教育!

1.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每个班级都是由程度不等、个性相异的多个学生组成。但作为教师,一定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好学生固然让人喜爱,但学困生身上同样闪烁着光彩。我们要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多一点关心,多一份付出。例如,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自信。课间多参与他们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伟大,体会自身存在的价值,等等。

2.严和爱有机地结合。作为教师,我们有严的一面,也有爱的一面。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要毫不留情,不能有任何袒护。例如,有的孩子对待作业马虎不负责,有的孩子随意拿别人的东西等,这些看似很小的习惯,但如果不加以制止、指正,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在教育时既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要耐心地观察,监督,让孩子体会到我们是不会纵容他知错犯错的,在这点上,我们是严格的。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要像亲人一样,给予关心和爱护。凡事我们都得站到孩子的立场上想想,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当他们受了委屈,遭到了不公,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就是他的依靠,我们就是他的希望,我们就是爱的使者。只有学生体会到我们在时刻关爱着他,我们的教育也算上了轨道。

二、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

1.以导引趣。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导语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维牢牢地吸引住,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听讲、去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悬疑法或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

2.以疑引趣。心理学家一致认为,“疑”最容易引发人的探究反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设疑,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从而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就对车轮子是圆的不是方形和车轴装在轮子的圆心两个事实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这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上课一开始,我就提出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再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和仔细观察(形状各异的车轮的转动)从而认识到轴装在圆心,而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样的圆心形轮子转动才能使车子平稳行走,而其他轮子则不稳定。这样设疑教学,既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了抽象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动引趣。玩是孩子的天性。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玩中有所学,有所得。数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它也存在至高的美。只要我们精心设置,用心安排,我们的课堂就可以成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乐园。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旺盛的注意力,仅靠起始阶段有趣的导语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灵活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开展数学竞赛,利用抢答、限时答、互问互答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游戏,再辅以小小的物质奖励,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激励学生

在教数学知识时,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处处体现得到,使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产生亲切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篇3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小升初考试,本想暑假应该有美好的生活,可还是在学习中度过。

在家里,一天大约要被骂四次:早上不起床,起床就上网,一天不看书,晚上不睡觉。陪伴我度过暑假的,是书,一天到晚看见的,也是书,家长嘴里唠叨的,还是书。每天一起床,刷完牙洗完脸吃完早餐就先看报纸,看完报纸学习初一的知识,然后是练习册……想要一个自由快乐的暑假这么难吗?

社会的竞争将重担子压在我们的肩上,我想呼吁:别再压了!我们再也承受不起了!为了“培养天才”父母们不惜一切代价将孩子们送去辅导班,为了“重点学校”父母们尽最大了力量给孩子压力,说是为了“动力”!爸爸妈妈们,给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吧!书很重要,兴趣更重要!

初一:欧阳金凤

学习兴趣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 经典作品 兴趣 阅读 学习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24-01

背景闪回:英语新课程对听、说、读、写有了新的要求。其中对八级的听能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新闻的主题或大意;能听懂委婉的建议、劝告等。”我曾对所任教的班级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虽然只有不到65%的同学喜欢学习英语,然而,100%的学生都喜欢看英语电影,9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高中阶段开设影视欣赏视听说课。由此可知,经典的、原版的英语影视剧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欣赏这一部部杰作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处于有兴趣、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蕴藏的潜力,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率的、富有创新的。有研究表明,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成绩与学生的兴趣存在着显著关系,其中以外语为最。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师不可忽视的。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何让学生们感知英语的语言美,在享受和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呢?笔者在诸多的影视片中挑选了百老汇历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猫》。之所以选择《猫》是由于它的确是经典中的经典,它把英语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欣赏百老汇顶级歌剧《猫》的视听说课。我将如何指导学生去欣赏这份美味呢?

一 以美激兴趣

从1981年开始,《猫》已风靡世界27年,以10几种语言在20多个国家出演无数次,成就了享誉全球的传世名曲《记忆》。凭着难以打破的票房纪录,《猫》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当影片所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或凄美,或悲壮,或幽默诙谐的情节,大大地刺激了学生们的大脑皮层、感觉器官。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注意力和想象力。

二 以趣促学习

在影视欣赏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潜心的欣赏,更要不断地输入有关信息(英语的学习内容),供学生学习。再通过一些趣味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影视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扩展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习俗、文化、社会概况的了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影视片给学生提供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和使用情景,这是传统课堂上所没有的。

除了挖掘所选材料的深层内容,对其内容本身的合理利用也是影视欣赏课的成败所在。在短短的45分钟中,如何将影视所提供的内容与英语词语、语用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言语技能训练兼顾、合理安排,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在《猫》这一课中,我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中英文字幕的使用。因为DVD的光碟可以同时出现中英文字幕或是只有中文、英文字幕。这对英语教学很有帮助。比如,当我介绍这个故事背景的时候,首先给出了英文字幕。学生们一边看着歌词、一边看着演员们的表演、一边想象着这个故事可能发生的背景。结束的时候,我请学生们结合他们所看、所听和所想象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大概地介绍了这个故事可能发生的背景。在这个过程中,我将翻译、听力、作文等几种练习方法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语言学习、语用训练和言语技能的综合培训,同时也使学生们的想象力、理解力得到了训练。通过对比故事中主人公的不同选择,将英美文化的差异跃然纸上,显而易见,无形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两种文化背景下,出现的不同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视听说的过程中,同学们没有了平时翻译、口语、作文练习时的无聊和痛苦。

三 以学推发展

只有走近生活,缩短英语教学与运用的距离,才能真正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会交流。

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以致用。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法宝。在影视欣赏课中,我除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巩固知识外,针对影视欣赏课这一课型,我还设计了运用知识的环节。那就是给影片配音。先放映画面关掉音响,然后结合剧情发展和演员的肢体语言,要求同学们去猜测演员的对白。然后,经过角色分配、小组讨论和练习。邀请同学们展示他们的配音效果。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的能力和使用英语的自信心也得以提高。

学习兴趣篇5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常见的生活现象诱发思维、活跃情绪;还可通过讲述物理学史故事、科学趣闻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好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课后完成好作业、及时复习巩固之外,还要求学生每学完一节(章),能自己总结,会写复习提纲,找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坚强的意志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对待考试成绩,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说不定恰恰是为了迎接下次更好的成绩。只有让学生具有了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地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实例作基础。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我们在谈到中学的三门科学课程时,总是按照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顺序,而英美的教育工作者则相反,说起来总是生物、化学、物理。在问到为什么把生物课程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时,他们说,(按照西方人的观点)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人的身体医学,人的食物农业都是和生物学密切相关的,所以社会舆论对于学校中的生物课程十分重视。他们的说法给我们一个启发:今天的中学生,包括能够考上理工科大学的那部分高中学生,他们之中将来从事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的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对于居民中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许多从业人员来说,到了下一个世纪哪门科学领先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懂得周围的科技环境,适应技术化社会的日常生活,能够应付本职工作中不断进步的技术要求,有能力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发表意见。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地补充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之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之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学习兴趣篇6

关键词:课后;兴趣小组;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44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再苦、再难也愿意干,学习物理更是如此。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县级中学,班额大学生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在学业上的有效帮助,学习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最终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尝试采用了以兴趣小组为纽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

一、组建兴趣小组,创设学习氛围

孔子明确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笔者从接手八年级学生开始,就在自己的班级内选拔动手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组建班级物理课外学习小组,然后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指导他们探究物理知识、动手实验,再帮助他们完成科学小制作。比如:我们先后制作出了惯性小飞机、自制望远镜、简单潜望镜、野外点烟器、安全报警器等小制作。当他们的作品在学校活动中展出后,笔者看到的不仅是喜悦,还看到了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帮助同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身影。

二、依托比赛活动,激发主动求知

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对个人心理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每一年度都会举办一次科学小制作比赛,地区教育部门会四年举办一次学生可以参与的教具比赛。以前是自愿参加,学生几乎没有人参加,都是教师分配任务,效果不好。通过外出学习,笔者认为依托这两项比赛,在笔者班级兴趣小组的带动下,成立“一帮一”的“兵教兵”教学辅导模式。“兵教兵”,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正好我们当地推行“小M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笔者就和班主任研究给学生分组,主要从成绩考虑,兼顾其他方面,每组十人,这十人的成绩好、中、差。在排座位时,基本按照优、差生搭配同步,以便于课堂上“兵教兵”,便于课后一帮一。我们要求每个小组一学期最低要做出两件科技小制作参加校级的比赛,通过选拔再参加地区的教具制作大赛。因为有比赛作为牵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得到了提升,物理课堂上溜号的学生少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多了,主动找同学和教师探究问题的学生更多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笔者所教的班级物理成绩的各项指标在年级组都名列前茅,经验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和推广。

三、巧用教学方法,带动后进生学习

后进生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他们有的不是不聪明,主要是学习习惯不好,或者由于他们屡遭失败,没有成就感,自感不如别人,从而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自卑心理影响了学习主动性。而我们的物理知识有时真的很抽象复杂、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所以,笔者开始用倾听的方式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和他们一起打篮球,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辅导作业,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用爱心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表现发生了变化,不再睡觉了,不再不写作业了,不再找教师麻烦了,主动参加物理活动小组的人多了,制作的科学小制作也多了,学习的动力更强了;有些原本内向、不敢问问题的学生也敢问问题了。这些都说明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

学习兴趣篇7

一、了解兴趣的成因及特点

兴趣有其特点:

一是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种事物反复接触和了解,随着有关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对某事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诱发和培养的。

二是兴趣具有指向性。任何一种兴趣都对一定事件或活动,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人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驰神往,积极地把注意指向并集中于该种活动。兴趣的指向性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三是兴趣具有情绪性。在许多心理学教材和工具书中给兴趣下定义时都指出兴趣带有情绪性。生活实践也表明,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的情绪状态;一个人做没有兴趣的工作时总觉得在做苦差事。

四是兴趣具有动力性。兴趣的动力作用可以概括为:1.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2.为未来活动做准备。

五是兴趣具有衍生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是在旧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事物之间往往相互联系,所以从旧有的兴趣中往往会产生出新的兴趣。

六是兴趣具有稳定性。兴趣的稳定性是指下躯持续时间而言,按兴趣维持时间长短可分为持久兴趣与短暂兴趣。直观兴趣是一种短暂兴趣,数学内容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数学美感引起的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则是持久兴趣。

二、认真分析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原因

1.数学基础较差。良好的数学基础对进一步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据笔者调查得知:有83%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同学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数学学习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基础当然重要。学数学如同盖楼房一样,强调扎扎实实的根基,特别是一步一个脚印。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或者一些意志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失去信心,难以坚持下去,自然也就慢慢的失去兴趣了。

2.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一部分学生只有在上数学课时或考试前去学习数学,很少利用课外时间去学数学,完成作业的情况较差,这也说明有少数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去学习数学的,缺乏自身的主动性,典型的“要我学”,而非“我要学”。

3.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失去了求知的渴望,视学习为负担。

4.缺乏自信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中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产生心理负担。如:有的学生抱怨课程多,作业量大,学习压力大。

三、掌握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和措施

1.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应用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感悟数学的普遍性。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应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发表和交流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3.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一切不明白的问题挑战,树立提问题的意识和勇气,给学生创设机会,培养自主探求积极思考,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良好学习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篇8

关键词:兴趣;数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63

兴趣指兴致,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上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这是用文字对于“兴趣”的解释。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数学是学生花费时间最长、精力最多而又是大部分学生以失败而告终的一门课,害怕数学的学生非常多,认为数学很难学、数学很神秘、数学很枯燥、数学没多大用……之所以产生这些对数学的误解,首先是由于数学自身的某些特点,如抽象性、严谨性、形式化……其次是课堂中缺少某些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下面,笔者将自己在短短的教龄中所总结出的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作简单介绍:

一、激发兴趣的导入

我们在讲课时应该有意地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点,从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趣味题出发,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也不需要太多的解题技巧,而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导入会使学生们提起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数列”时以“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设疑引入。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六十四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然后发表疑问,就是国王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教师精心设疑导入,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带着兴趣的过程

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其实并不难。就是让学生多参与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的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回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得力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数学教具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我们如果采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将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兴趣牵引的作业

课上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引出或归结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在每节课的作业里,除了课本上的习题外,还经常布置一些有趣的与实际有关的思考题,这些题目除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对智力要求较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是有趣的、是美的,学习数学可以使自己更聪明,加深他们对数学重要性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爱国与兴趣结合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我国的灿烂文化与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杰出密不可分。我国的数学家都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增添了光辉的篇章。秦九韶的孙子定理驰名世界,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中最具有独创性的成就之一,比外国数学家早发现了五、六百年。西方数学史专家萨顿称秦九韶是“他的民族,他那个时期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祖冲之也为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把圆周率π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的数学家早了一千多年,为了纪念祖冲之为世界数学作出的贡献,月球被面的一个山谷被命名为“祖冲之”。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渗透数学的现实意义

数学是随着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又为生产、生活所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根据每个教学环节,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的一些具体例子,如浓度配比问题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勾股定理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坐标系在军事、导航、台风及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数学在储蓄、经商、分期付款购房、购车、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向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如“渔民撒开的鱼网为什么是圆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我们喝水用的杯子、水桶、油桶、储油罐等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等。可以把上面的问题制成妙趣横生的动画短片,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在激发他们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篇9

随着化学学科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知识难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增高,学生学习难度明显增大。而提高学习兴趣往往是在这一过渡中对学生最有利的支撑,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极具重要性。从国外的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中,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一些有价值的方法,运用到当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教师要有选择性的摒弃之前单一、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学习意志坚定,在学习化学中充满主动性,自然有利于学习的成功。

关键词:

高中化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1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特点对比

化学学科作为初高中的衔接学科之一,往往被许多高中生认为是偏难的一门学科。其原因是初高中化学差别巨大,使很多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理解及其运用。从而影响了他们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了抵制心理。初中化学在理论学习方面更多地侧重于粗浅的常识知识和化学的基本概念,对学生的要求也仅仅是掌握表层即可;而在实验方面,很多知识往往联系生活实际,老师讲解的语言也通俗易懂,直观性强,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而进入高中阶段,化学学科上升为理论性和原理性较强的学科,化学知识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深化,其中包含了很多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及原理。对学生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于知识表面,而是需要他们去掌握和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与问题,并能灵活运用,用所学知识去推断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甚至还要有所创新。这一巨大的变化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如不能很好地进行过渡,会对学生之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而学习兴趣,往往是学生在这一过渡中的垫脚石,它在化学这门学科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

2国外学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国外的高中教学理念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高中课堂强调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换言之为“学知识”,而国外的高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体格和健全人格,所以,他们的课堂强调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换言之为“学方法”,所以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主学习。两种不同的理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国外的的一些教学方法仍有可取之处值得我们学习,甚至可以借鉴过来运用到我们的教学方法当中。以美国的高校为例,首先,他们的化学教材和教学更注重结合生活实际[2]。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会引入大量的生活案例,在知识之间进行穿插讲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学以致用,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运用化学知识于生活的主动性。其次,他们的教材内容知识更广泛,知识点也更加丰富。往往由一个知识点引出相互联系的多个,教师也很好的把握了教材这一特点,把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或其他化学知识点融入到本节知识点当中,做到各知识点的相互交叉,融会贯通。这样,使学生在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中,把较为难懂的理论概念进行了更为透彻、更为全面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单是背下了本节知识的概念,而是更深刻的理解了深层的原理及含义,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觉得枯燥繁琐。再次,他们的教学形式多样,教学载体丰富。从教师用书到学生习题,都分为电子版和书面形式,学生平时的训练也分成习题库、习题集、案例库等多种形式。教师讲课的方法分为讨论法、游戏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对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而去主动学习。这些教学特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借鉴到化学学科当中的。

3现阶段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教师仍在以“一言堂”和题海战术为主,导致学习兴趣不高,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则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想要教好一门学科,首要的不是如何将课本里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也不是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将知识点掌握的更为全面。而应是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的支撑,教师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质。但我国高中教师大多以高考为出发点,单一的把自己定义为课堂的主导者而非引导者,为了赶教学进度,对于一些化学书上难以理解的概念以及化学实验原理,采用机械叙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大力度高强度的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会造成一些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因为领悟不透知识点而在做题过程中遇到困难,逐渐与一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拉开距离,造成班级学生接受进度的两极化。这时,教师往往运用题海战术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以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学生方面,无疑是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这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都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而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薄弱的学生,为了赶上老师的进度,一旦遇到了难点和不理解的地方,就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日积月累,会导致不理解的难点越积越多,需要硬背的知识点也随之越来越多,这样的连锁关系导致了这些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了厌恶感,扼杀学生的学习欲望,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这种负面的情绪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日后的化学学习极为不利。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设想,如果学生不觉得化学知识枯燥难懂,对化学实验现象及原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学习化学中充满了主动性,就会使得他们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学习意志坚定,自然有利于学习的成功,而成功的会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兴趣,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的这种状态,无论是对于搞好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还是对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都大有益处。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第五条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1]。我国已经把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列为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突出强调了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确立了很高的教学地位,教师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是高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及合理运用的一项内容。这时,作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4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种。

4.1展现化学魅力,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有诸多独特的学科特点,其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一点: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依据实验原理,运用实验方法便会出现实验现象。教师应该巧妙地抓住这一特点,向学生展现化学的魅力,这样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愿意主动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所以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就成了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直观的观看老师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背诵。甚至在教师把化学实验引入课堂的同时,不仅可以进行演示操作,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了他们的学习思维。科学证明,动手记忆要比直接性的背诵记忆留在大脑中的印象更为深刻,保留时间也更久。学生在亲自操作过程中,看到了实验变化,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便可以轻松并清楚地记住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4.2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每一个化学理论都是由实践操作总结而来的,而所得到的化学原理和概念又可以运用到大量的实际操作中[3]。因此,在高中化学中,应注重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课本上,还要求将化学联系生活,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3]。大多数学生对化学缺乏兴趣,是觉得化学有大量的化学公式和定理需要背诵,而又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价值不大。如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并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就会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会影响学生的理解,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用交叉教学方法,利用其他学科知识、生活实际或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新知识逐步理解和掌握。这样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更轻松、清楚的掌握知识点,更透彻的理解原理,这对以后知识点的运用也更有帮助。

4.3教师本身需提升教学素质

大多数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不是因为这门学科吸引了他,而是因为教授这门学科的老师吸引了他。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想要学生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学习兴趣高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这包含三方面:首先,教师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注重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可学;其次,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素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含量,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老师知识渊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最后,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生动形象的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轻松的理解书本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而不是教师机械的叙述课本的内容,让学生去听、去记、去背。总之,教师应该培养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让学生喜欢你、尊敬你,极具热情的愿意从你身上获取知识。

4.4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教师切勿扮演课堂主导者的角色,采用“一言堂”的方式,把学生当成盛放知识的容器,只求一味地大量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将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引课法、分析法、比较法、影像法、学科交插法等等[3]。以引课法为例,教师运用合理的引课,如故事引入、小实验引入、由生活现象提出的问题引入等等。会在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质疑,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也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合理批判,勇于提问。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4]。还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引入化学史,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动手参与实践,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随着课堂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可以把图像、声音、文字结合在一起,以一种更直接更形象的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这种教学就更具有趣味性,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对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善于运用,会降低学习难度,把抽象变直观,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5总结

总之,化学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相对死板枯燥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把课堂弄得死气沉沉。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来达到学生学好化学的目的,兴趣是开发强能的钥匙,要让学生自由探索,并从化学中发现快乐,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作者:尹超 王继库 赵丽娜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化学院

参考文献

[1]毕华林.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J].化学教育,2006,27(1):21-23.

[2]冯晓丽.兴趣-情境-创新:国外大学教材特点和功能的基本轨迹-以美国高校理工类教材为例[J].高教探索,2014(2):93-95.

学习兴趣篇10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

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如:老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等等,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如:找朋友,夺红旗,开汽车,我是小小邮递员等等。如讲认数8时,就是通过这几种游戏巩固了8组成,第一,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小圆片摆8的组成,第二,老师摆出1-7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找对子"第三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把1-7的数字卡分别发给7个同学,每人拿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指名其中一人手拿自己的卡片站在6个同学的对面,用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了8,大家齐说:"对!"不是8,齐说:"不对!"第四,看谁得分多,老师和同学比赛,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老师慢慢的出现给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全体同学说出和老师数字卡片组成的数,学生齐说说对了(一个不错),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老师得分,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更齐心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有错。每当他们胜利时,都高兴地鼓起掌来。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得到了大的提高。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六、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1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好动是儿童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采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游戏以及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动起来。

2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