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2:05:52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范文篇1

一、要有民主的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基本前提。只有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观察和思考,才会精神振奋、情绪激昂,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要想形成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方面也是平等的。如果我们能带着这样一种认识走进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然能得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性

三千年前,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只待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其燃烧起来。因此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还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合理巧妙地安排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及课堂提问的实际需要,提出问题。要随时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和情绪变化,同时还要设计难度适应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具体来讲,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恰当提问时机。

恰当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置提问,及时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是教师授课能力的一个展示。其次,提问要难易适度。普通中学班级规模一般比较大,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师授课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如果过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不上来,必然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过于简单,又起不到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程度和特点,设置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也可以分层次来进行提问。再次,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就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例如:1、单个提问。让个别学生单独回答问题。这样,不但给学生以大胆表现机会,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2、分组讨论。两人或多人一组讨论之后,选出小组成员代表回答。通过灵活多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错误的答案在纠正的同时应本着多表扬多鼓励的原则,尽量对学生的答案给予正面的肯定或否定。

三、巧用评语可以激发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例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答案太棒了!”“真聪明!”“老师以你为自豪!”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再接再厉!”“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真行!”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通过练习、测验等使学生产生成功后的“愉快感”

学习兴趣范文篇2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种积极探索的认识倾向,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喜好情绪和专注的态度。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的原始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问卷调查问题与对象

1、问题

(1)学生是否对于外语学习感兴趣?

(2)学生是否认为学习外语是必要的?

(3)学习的障碍是什么?存在这些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4)如何保持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调查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以学习外语为例。调查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120名学生。

三、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76%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必要的,4%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母语已经足够交流;30%的学生出于喜欢而学习英语,50%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10%的学生是为了事业上取得成功,而3%的学生是害怕让父母失望;42%的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还有25%的对英语没有兴趣。

1、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

(1)学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外语的学习。大多数学习者缺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因为害怕犯错误。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压力和不安来自父母和老师对于孩子的高度期望以及学生为自己制定的不现实的目标。当然,父母的期望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来说起到消极的作用.如果期望越高,学生更会失去兴趣。

(2)学生缺乏学习的长期目标。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许多学生说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甚至有些根本没有目标.这种情形下,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要依靠老师和同学的赞扬,这种学习态度根本不会提高学习动机,一旦没有赞扬了,他们就会失去动力。

2、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

(1)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事实上,许多老师依然采用机械的方法,他们忽视了英语学习中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学生们总是被要求反复背诵单词,记住语法。学生们就会厌倦这样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一些老师对学生们的态度也不同。对学习好的学生一再鼓励,而忽略了较差的学生,这样就导致较差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当然也不喜欢上老师的课了。

(2)缺乏语言环境。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提供学生许多机会交流。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每天都有英语课,但是却很少用英语与彼此交流。而学生在学习外语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该语言。使用的次数越多,就会很快的掌握它的用法。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强调语法,对学生听、说能力未能加强训练,致使英语学习者不会与他人交流,所以创造好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四、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明确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能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没有学习动机,就没有学习目标。以学习动机为基础的学习计划会事半功倍。长期的目标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从调查报告中得知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学生学习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由于其他的原因,比如为了应付考试。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是为了娱乐,自我满足,充实自己。一旦学生有了内在动力的推动,他们就会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并且会坚持很长的时间。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强迫学习会造成学习者的反感。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同时改变教学方式。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自信心和焦虑的状态都会不利于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在良性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进步。例如:老师可以选择较简单的问题提问基础不好的学生,而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好的学生。这样就避免了在上课中纠正错误和批评学生。这样可以鼓励学习不好的学生,让他们更加有兴趣的参加到学习中。

3、提高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老师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有些老师会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讲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原因就是老师在教学方法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而老师就应当寻找更多的材料要让课堂丰富起来,多媒体教学经常在教学中被采同,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插入更多的图片和外语电影可以给学生创造生动的外语学习的气氛。

4、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

学习兴趣范文篇3

《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飘渺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这样的情景单靠老师一人的想像+显得苍白无力。于是我让同学们动起手来,把自己头脑里的想像用笔描绘出来,且让一两名同学上黑板,画完之后,给同学讲解这样画的缘由,并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看着这副画结合朱先生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们兴致都很高。尽管好多学生的绘画技巧不是很好,描述不是很流利,但学生们能把自己心中所想以及所感用绘画加以形象化,用语言加以直观化。这不但有助于体会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优美情景,更能使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加以迁移,得到巩固。课后,好多学生把自己的画拿来让我看,并饶有兴趣地给我讲他是如何想的并怎样画的。其实,学生此时已经真正地融入自己的绘画以及朱自清先生的描绘之中了,真正地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希望的结果吗?最为难得的就是有一位学生竟然画了五副荷花组图。第一幅名曰:君子荷花;第二幅曰:月下荷塘:第三幅是:百态荷花;第四幅是:荷塘嬉游;第五幅为:荷塘清韵。特别是第二幅和第三幅,仿佛真的让我们看到了牛乳中洗过的叶子和花,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以及“刚出浴的美人”那袅娜的身姿;“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的打着朵儿的花苞。难道此时的语文教师不应感谢这位同学吗?“教学相长”诚如斯言。

鲁迅,是众所周知的伟大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学生对其事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知其有“横眉冷对”的一面。因此,在教《锁忆》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给鲁迅先生画像,好多学生都画的是他“满头是倔强的一蔟蔟直竖起来的头发”且“目光如炬,脸上棱角分明,”给人一种“斗士”的形象。画完后,我先让学生讨论是否鲁迅先生真的只有这一面,并带着这个问题看课文。当课文学完之后,学生自然明白鲁迅先生还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此时,我又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绪,画两幅图,分别表现他的两个方面。学生有了文字的帮助,不但画得快,而且质量较高,这就完成了对鲁迅整体形象的勾勒。

绘画教学,直观性较强,不但让学生动手、动口,更让他们动脑,不但巩固新学的知识,而且对旧知识有迁移作用,对学生的潜能有开发的功效,进而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顺口溜,组织小品等形式引起兴趣,帮助学生学习。

在介绍鲁迅的生平及作品时,涉及到鲁迅的杂文较多且较难记,我就给学生把鲁迅的杂文编成了顺口溜如下:“华盖花边又热风,三闲而已在二心,文里文外是化(花)学,南北自由谈风月,一贴(且)一阶(介)一亭子,鲁迅杂文在里头。”这样利用顺口溜,既记住了鲁迅的主要杂文名,又启发学生语文本身就有许多值得掌握的记忆方法。又如在教《季氏将伐颛臾》时,我想学生对此文章教难理解且对古文天生的不感兴趣。我提前让他们四人一组把课文内容变成小品的形式,课前认真排练。当然在排练时,对文章内容我适当地作了指点,特别是孔子那一段话,让他们可以不拘泥于课文,不管哪种方式只要能把孔子的意思讲出来就行了,然后进行课堂表演,在表演时,好多小组能推陈出新,活用课文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把这一课教完几乎人人都能熟读成诵了。

三、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全文无疑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然而,如何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精神力量呢?我让学生以导游身份提前作好准备,中间可以穿插托尔斯泰生平以及作品背景。上课时,把其他学生当做游客,可以自己配图,也可以看课本前的插图。导游介绍时,游客可以问问题。就这样整节课学生的身心全部放松,沉浸在瞻仰托墓的氛围中,游客(其他学生)问了好多问题。不仅问到了课内,而且涉及到了课外。有好多问题,很有深度,说明学生对全文不仅认真阅读了,更重要的是仔细思考了。下课前,教师在总结时,让学生谈此文章震撼人心之处,好多学生谈得很深入,效果较好。

项羽和刘邦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学生中亦然,因而,我在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时,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以“孰为英雄”为主题,让他们各抒己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不拘泥历史上的定论。并提醒他们参考《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尽量全面了解这两位人物,进而准确地去分析。在上课时,他们自动分成两组,按照一般辩论的形式有辩手阐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论辩时,其他学生均可自由发言,最后各组分别推荐一名学生总结自己的观点并写在黑板上,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适当时候加以点拨,起到“导”的作用。

对于高中生来说,仅仅停留在具体形象的层次上还不够,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因而在总结时,根据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道出了分析人物性格的一般方法,既满足了他们急于表现的愿望,又训练了他们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四、随机应变,改变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为了使整个知识传播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时候适当地改变教学计划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个星期三的第三节课,我刚走上讲台准备开口说出今天要讲的《寡人之于国也》却发现好多学生的眼睛不住地朝窗外看去,并不时地小声议论着什么。随着他们的目光,我也朝外看去,只见大片大片地雪花在飘,今冬第一场雪悄然而至了。于是我合上书本说:“下雪了,令人兴奋啊!……”话还没说完,不少学生就急不可待连声附和,紧接着我宣布:“今天上一节作文课,同学们以‘雪’为话题,一人说一句关于雪的话,并即兴作一首雪诗,当然你们可以站起来观察外面的雪景。”话刚一落地,学生们立即欢呼雀跃,兴奋不已,积极开展联想和想像的翅膀抒写了一首首动人的“雪诗”。如孙超同学的《雪江山》:“风吹雪花天山飞/美景此处谁人陪/江山千里更娇媚/花开花落再相随。”王辉的《雪情》:“雪花满天飘//狂风如虎啸/往事知多少/都如雪花消。”王松同学的《雪》:“冬日晨雪迷茫茫/驾翅飞翔翩翩然/落入掌心始作泪/恨得消融皆无痕。”读着这些诗,我们且不管它的“平仄”只道这些学生给我们创设的一种诗的意境以及学生结合自己经历的一种想像力,足以令教师兴奋。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下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仍以“雪”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散文。课后我又给学生补充了关于雪的诗词以及散文。回想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且不时达到高潮,应该说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然而作为老师不能就此作罢。为了保留学生的创造成果,我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即兴之作润色之后写出来,交给科代表,让其据此办一个“雪刊”成为一本杂志。

学习兴趣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方法策略

学习兴趣的培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旋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当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有了一个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将学习兴趣转化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脚步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的视野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学生的视野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更贴切学生这个大集体,有助于找出学生更感兴趣的教学模式,用这种教学模式开展的数学课堂学生更感兴趣,因此在课堂当中就会更为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一、在教学活动当中注重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联,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去体验数学知识、感悟知识,进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把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场景当中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数学知识更为形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此外,学生通过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生活常识,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时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性,盲目的课堂引导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让学生陷入一种教学误区。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钟表的认识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钟表模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学习钟表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家中观察钟表,让学生记录一下钟表的工作原理,还可以让学生找一下时间的工作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钟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钟表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更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去感悟数学知识。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学习起来也更为积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数学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要逐渐运用一些教学工具,这些教学工具的使用可以让课堂更加稳定、高效地开展。同时,学生对这种教学工具也更感兴趣,因此,在应用教学工具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教学工具,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还可以让这些知识变得更加立体形象,学生自己理解起来也就更为容易,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发一些实用性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小工具来学习运算过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小的长方形积木,让学生利用这些积木进行数学运算练习,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旁放五个积木,然后再加上三个积木,让学生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积木。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还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很大。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些假的纸币,让学生算一下50元的纸币减去30元的纸币应该是哪一张纸币,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人民币的使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些工具来看待这些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通过适当的奖励机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励式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其实在小学阶段,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如果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那么学生就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气投入到下面的学习过程当中。如果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获取一定的奖励,那么也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更加积极,以促使学生在课堂当中尽情地表现自己和展现自己。比如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激励机制,教师通过课堂中提问学生一些数学问题,如果学生可以回答正确,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朵小红花充当奖励。其实小红花对学生来说就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小红花也是对学生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因此,会有很多的学生想要得到小红花,就在课堂中表现更为积极,在课堂中也可以更好地回应老师,还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触发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积极思考解决方法,并且在课堂中逐渐应用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促使自己可以很好地开展小数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宋淑珍.着眼于“学”着力于“让”——构建小学数学“先学后教”高效课堂[J].中国培训,2017(04):178.

[2]裴昌根,宋乃庆.我国数学文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7(02):89-98.

[3]权国龙,顾小清,姚媛媛,龚晋瑜.图解的设计与应用——可视技术辅助数学应用解答之行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02):112-121.

[4]王洪义.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外语文,2016(2):55-55.

学习兴趣范文篇5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如果想要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再处处以教师为先,而是学会将学生为先,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由过去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而且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得教师能够较快的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努力上好绪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在初三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充满着神秘感,学生在学习之初,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都是充满兴趣的,然而不少学生却会在教师上完绪言课就对于化学失去兴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在化学课堂上,许多教师都没能够很好的挖掘绪言的作用,有些教师基本上在讲新课的时候从未涉及到绪言,而有些教师即使有涉及到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也只是简要的提一下,并无深层次的分析,这样学生对于知识也难以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上好化学绪言课的重要性。绪言是学习一门课程的启蒙,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将启蒙课上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进入正式学习的阶段之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更强。在讲解化学绪言课时,教师要想将这堂课讲得饱含趣味性,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连,可以讲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知识,如盐是如何产生的,绿色食品、嫦娥奔月等与化学知识的联系,教师将化学知识以故事的方式讲出来,学生听到这些小故事之后,学习的欲望上出来了,学习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

三、以化学实验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课堂上,尽管化学实验无比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综合能力。在实验操作课堂上,学生只能够观摩教师的实验演示,很少有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一下,学习的兴趣不能被激发,而且化学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知识讲解时,必须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例如,针对教学器材不充分的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探究化学实验,安排学生轮流上课,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来,得以将自己学习的知识施展出来,这样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化学实验中得以一步步增强。

四、巧妙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皆是化学,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注意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尤其是农村里的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化学公式和定理的记忆,很容易就会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培养留守儿童的化学学习兴趣,首先必须要熟悉化学教材,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感受化学学习的魅力。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迁移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碳酸盐可以清楚水垢、辨别黄金真假的方法以及生生活中遇到诸如一些化学灾难的时候该怎么做,如煤气中毒、化学有害物质中毒等,这些问题都是在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生活小常识,能够逐渐感悟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制力差,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不讲策略和方法,不尝试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运用得宜,那么化学学习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作者:俞万林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韩志成.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

学习兴趣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小学生求知欲的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形成“有兴趣-乐学-学习效果好(成绩好)-更有兴趣-效果更好”的良性循环,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实际水平,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小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偏小,更容易受到兴趣的影响。人在社会活动中的需求分为两类,即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兴趣属于人的精神需求范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人的兴趣紧密联系着人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它引导着人在面对未知事物时的反应,例如产生愉悦或厌烦的情绪。小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尚未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生也无法自己设置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无法正确认识学习英语的意义,这就导致小学生经常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还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如果不引导小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就会使学生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所以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乐趣十分重要,部分学生天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对于部分先天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后天有意培养使学生感兴趣[2]。

二、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面带笑容、充满自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也会在无形中感染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心情愉悦。所以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建立友谊,成为学生信任的知心朋友,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关爱学生成长。爱心、热心和责任心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可缺少的,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备课,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愉快轻松地获取知识。不仅是课堂时间,课余时间也是教师与学生相处的黄金时间。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培养,教师可以在课间活动时与学生一起做运动,或是耐心与学生交谈,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现在的小学生比较沉迷手机和电子游戏产品,长此以往不仅对身体健康不利,也影响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室外集体运动,例如跳大绳等,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友谊,还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二)培养学生自信心。人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有些因为发音不准而不敢说英语的同学,教师应采用提问或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敢于大胆地练习[3]。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更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产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受到肯定和鼓励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表现得更加积极、活跃,会形成“受到鼓励-建立自信-产生兴趣-成绩提高”的良性循环。小学生有时不能明确了解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短板,因此需要教师细心指导,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增强自信心和改正错误都有很大帮助。(三)创新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英语实际上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具有实用性。创建一个浓厚的英语情境,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小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知识。加上小学生长期在汉语语境中生活,思维方式也受到汉语的影响,创建英语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小学生打破汉语思维习惯,更好地学习英语的语言和思维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一些英语歌曲或英文版小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模拟对话的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掌握词汇和句式,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四)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和谐、有趣、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愉悦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可否认,小学生年龄较小,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想象力极其丰富,有时会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这时候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严厉批评,这会打压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活泼好动,开创新的教学思维和方式,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准备一些趣味性道具,或是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拓展了小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自发地产生对英语产生兴趣,课堂效果才会得到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才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教师也会更加努力地备课。针对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变、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玉.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N].发展导报,2019-04-02(018).

[2]王永山.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01):68.

学习兴趣范文篇7

在工作中我更深深体会到兴趣的重要性。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发挥。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先导,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每个环节都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即让学生置于某种环境中,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低年级可以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讲故事,激发兴趣。小学生一般喜欢听故事,在教材内容许可下,教师可以讲小故事来激趣增加教学诱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孩子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特别投入,马上随着老师走进课堂。我在教学20以内连加法时,根据教材内容编了一个小故事。草地上有6只兔子吃草,接着来了6只,然后又来了5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同时伴有情境出现,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质疑对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古人云: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鼓励学生“每事问”。学者黄宗羲指出,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马克思则提出要怀疑一切。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就是学习问问题,学怎样问问题。所以在高年级我采用的是问题导入。出示题目后,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梳理,再进行解决。孩子们纷纷积极动脑思考,都想让老师保留自己的问题。尤其这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线索,更使他们兴趣大增。记得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出示题目后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的汇报自己的问题。有提月光曲是一首怎样曲子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提文中怎样描写这首曲子的;有提这首曲子怎样创作的等。

在新课学习过程中,我的设计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人人参与,全员参与,使每个孩子对学习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我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节时,就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将圆沿着一条直径剪开,再沿着半径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将两部分隔一插一拼在一起,看它接近什么图形?根据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怎样推倒出圆的面积?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马上投入了探究之中。这样学习的气氛浓,获得的知识印象深,更培养了学习的浓厚兴趣。

2、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入也在快速地增长。我们学校的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视机和DVD,和教材配套的光盘及时发放到教师的手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耳闻其声,目观其形,心通其意”,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对于生性好动,不能持久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逼真的画面、真实的声音,常常如磁铁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一文时,应用了现成的课件,学生看见了草虫的村落,听见了草虫的声音,了解了草虫的生活。回过头来再感悟课文,得心应手,学生的感悟也深刻、到位。读课文的情感表达的酣畅淋漓。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灵活运用,适合讲解的我们就用讲授法,适合动手的我们就用试验法,适合图文结合的我们就准备挂图,千万不要怕麻烦,弄得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们无精打采,这样的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折磨。相反,如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堂中充满生气,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但这节课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这科或者这个老师的课的积极性。使这种兴趣扩展开去,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课堂评价充满赞赏

小孩子刚上学时我们发现他们都是很爱发言的,无论说得对不对。可是一到高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爱发言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和我们教师的评价有关。当孩子的回答不正确,或者答非所问时,我们千万不能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如果你这样做,那你就厄杀了一个孩子求知的灵魂。在以后的课堂上他可能很少发言,因为他不想得到你的批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表现,我们的评价应充满赞赏。问题答对了,表扬他聪明,会思考。没答对,可以表扬他勇敢,声音洪亮等。我所教的班级一直坚持这样做,给学生一句赞赏,一抹微笑,一个抚摸,让他们在赞赏的评价中,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

二、课外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的兴趣是可以迁移和扩展的。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定期搞一些活动,如运动会、跳绳比赛、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踢毽比赛、读书汇报会等。学生们对这些活动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关心,有的积极准备这个活动,有的忙着准备那项活动。因为积极准备,所以自己喜欢的活动必然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每当这时我总是建议他们把参加活动的过程及感受写下来,让同学们都来分享成功的喜悦。也提高了他习作的能力。并且舒适的鼓励他们,看到了吗?无论什么事,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成绩。活动如此,学习也如此,不信你就试试。我班的薄铁刚同学就是这样。他在全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小学组跳远第一名的好成绩,我马上找他谈话,肯定他的成绩,相信他一定有能力把学习成绩提上来的。运动会之前的训练那么艰苦、那么累,你都能坚持,学习上的苦又算得了什么?又让他担当班级的体委工作,之后他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待学习态度积极了,不退缩了,学习成绩很快就上来了。我班像薄铁刚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正是因为我利用了兴趣的迁移和扩展,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自身学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范文篇8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

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如:老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等等,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如:找朋友,夺红旗,开汽车,我是小小邮递员等等。如讲认数8时,就是通过这几种游戏巩固了8组成,第一,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小圆片摆8的组成,第二,老师摆出1-7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找对子"第三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把1-7的数字卡分别发给7个同学,每人拿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指名其中一人手拿自己的卡片站在6个同学的对面,用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了8,大家齐说:"对!"不是8,齐说:"不对!"第四,看谁得分多,老师和同学比赛,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老师慢慢的出现给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全体同学说出和老师数字卡片组成的数,学生齐说说对了(一个不错),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老师得分,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更齐心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有错。每当他们胜利时,都高兴地鼓起掌来。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得到了大的提高。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六、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1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好动是儿童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采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游戏以及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动起来。

2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学习兴趣范文篇9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

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如:老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等等,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如:找朋友,夺红旗,开汽车,我是小小邮递员等等。如讲认数8时,就是通过这几种游戏巩固了8组成,第一,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小圆片摆8的组成,第二,老师摆出1-7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找对子"第三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把1-7的数字卡分别发给7个同学,每人拿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指名其中一人手拿自己的卡片站在6个同学的对面,用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了8,大家齐说:"对!"不是8,齐说:"不对!"第四,看谁得分多,老师和同学比赛,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老师慢慢的出现给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全体同学说出和老师数字卡片组成的数,学生齐说说对了(一个不错),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老师得分,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更齐心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有错。每当他们胜利时,都高兴地鼓起掌来。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得到了大的提高。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六、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1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好动是儿童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采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游戏以及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动起来。

2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学习兴趣范文篇10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喜爱数学学科。学生喜爱老师,就不会反感其所教的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地去尊重与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学生的朋友,会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数学学习观。对于当代高中数学教师来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一视同仁。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不要味地指责,要多给学生引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使其进行改正。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与自己进行平等沟通,以愉快的课堂氛围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加强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入高中之后,数学知识的学习会越来越深入,解题的思路也会越来越广泛,加之学习速度的加快,许多学生觉得力不从心。当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不足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力量,让学生具有成功体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尝到甜头,才会付出更多精力进行学习。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的转换,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环节,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提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提问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当其回答正确后给予积极评价,帮助其建立自信心。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提问,有利于学生找到数学学习成功感。

三、培养数学能力,巩固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