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4:31:43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范文篇1

一、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

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不仅在理论上阐明学习政治的目的和意义,而且更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利用社会上新颖的题材进行教学;同时,适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进行社会调查,就社会热门的话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力求从大量可感性强的事实和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体验,加深认识政治课的社会意义。

如在初中一年级政治课的“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的讲授时,适逢学校下一周举行田径运动会,我就鼓励同学们涌跃参加,并要求将自己积极与消极情绪的感受写成一篇短文,体会情绪对正常水平发挥所产生的影响。

配合学校德育工作,我们组织学生到我市附近的劳教所进行调查。大量的资料数据表明,许多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由于法盲或者法制观念淡薄所致。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充分论证了学习政治课(尤其法律常识)的目的和意义,同学们的内心也被震撼了。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澳门回归知多少?”的知识竞赛。让学生进一步从活动中明确“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现实意义;“一国两制”符合当今国际“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符合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可用这一方针继续解决台湾问题。并及时指出李登辉近日抛出“两国论”的政治企图是人所共知的,他阴谋分裂祖国,破坏一个中国的原则,于法于理不合。

又如,在讲授初三教材“封建社会统治特点”时,我引导学生说说评评我国当前封建残余思想的表现及危害性;以及抵制封建余毒的现实意义。在老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下,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气氛热烈。从而达到了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于一体的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一方面能及时给说理教育的政治课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充满时代气息。另一方面又能在恰当时候解决了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思想困惑。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出学习政治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时,才把学习该学科视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这样,学生就会自然地迸发出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热情,表现出坚毅的精神,从而促使自己勤学苦练,自觉学好政治这一学科。

二、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

初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是自尊、好胜、求知欲强。我在教学时,就巧妙地利用这一心理特点,使其朝良性方向发展。首先,我在心目中暗自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类。其次便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目标,这样,一方面利于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锐意激励:对好的学生,响鼓还需重锤敲;中、差生则给他们创设上进的机遇和希望,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具体做法有三种:

目标激励法。由于各种原因,一班学生成绩各有差异。因此,每次单元测验时,在客观情况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均比自己前一次进步五分至十分。由于分数跳跃不大,只要同学们努力一跳,就能摘到成功之果。所以他们都勇于应战,积极投入,力争上游。

提问激励法。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问题设计要注意科学性,难易适度。同时,还要考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如思维难度大的就让优生作答;问题简单的,就让中、差生回答。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作业激励法。首先,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识记,理解和运用三部分。我就布置了不同量度、难度的作业,然后指定差生要完成相应有基础达标训练(主要是识记部分);中等学生就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材料分析(理解部分);而优等生则除完成差、中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外,还增加不定项选择、辨析题、论述题等(增加运用部分)。这样,使优生吃饱,中生吃好,差生吃得了。其次,重视作业的改评,对有进步的学生,除了通过作业的分数上直接体现出成绩外,我还经常加上鼓励性的评语:如学习态度认真,字体整洁;问题有创意;学习成绩有进步,望今后继续努力等。这种充满老师希冀的评语,能促使学生及时的提高自己的抱负水准,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

以上三种激励方法,都凝注了教师的认可、赞许及期望,在学生的体内能引起巨大的驱动力。因为当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时,就会激起追求无数次成功的意志和力量。这种激发和培养成就动机的过程,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当然也大大提高。

三、发掘学生自身优势,促成动机的迁移。

大部分受非智力因素影响而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有相当部分在其他方面(如体育、文娱、艺术等)有很浓的兴趣和优势。因此,我细心发掘,找出其闪光点,并把它作为教育的突破口,利用动机迁移法,使之与学习联系起来,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如在我所任的教学班中有位姓何的男生,原来是班中典型的双差生(纪律差、学习成绩差),并曾出现偷窃现象。在一次校运会中,我发现他特别喜爱跑步,并且为参赛而每天自觉训练。事后我在全班公开表扬了他的体育精神,并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从他的表情和眼神中看出,其内心异常激动兴奋,因为以往他所听的大部分都是批评和挖苦的话。而现在老师却表扬他,同学们又报以热烈的掌声赞美他,怎能不令他自豪?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引导他把体育精神也用在学习上,改进自己的形象,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从此,我一方面纠正他对学习的心理偏差;另一方面鼓励他主动找老师查缺补漏;同时,对他加强了学法指导,。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注意及时运用反馈机制,不断为其提供信息,帮助他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成为班上一位典型的奋进生。如此一来,促成动机迁移的教育过程,实质上也是政治素质教育的过程。

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范文篇2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种积极探索的认识倾向,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喜好情绪和专注的态度。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的原始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问卷调查问题与对象

1、问题

(1)学生是否对于外语学习感兴趣?

(2)学生是否认为学习外语是必要的?

(3)学习的障碍是什么?存在这些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4)如何保持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调查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以学习外语为例。调查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120名学生。

三、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76%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必要的,4%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母语已经足够交流;30%的学生出于喜欢而学习英语,50%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10%的学生是为了事业上取得成功,而3%的学生是害怕让父母失望;42%的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还有25%的对英语没有兴趣。

1、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

(1)学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外语的学习。大多数学习者缺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因为害怕犯错误。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压力和不安来自父母和老师对于孩子的高度期望以及学生为自己制定的不现实的目标。当然,父母的期望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来说起到消极的作用.如果期望越高,学生更会失去兴趣。

(2)学生缺乏学习的长期目标。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许多学生说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甚至有些根本没有目标.这种情形下,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要依靠老师和同学的赞扬,这种学习态度根本不会提高学习动机,一旦没有赞扬了,他们就会失去动力。

2、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

(1)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事实上,许多老师依然采用机械的方法,他们忽视了英语学习中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学生们总是被要求反复背诵单词,记住语法。学生们就会厌倦这样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一些老师对学生们的态度也不同。对学习好的学生一再鼓励,而忽略了较差的学生,这样就导致较差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当然也不喜欢上老师的课了。

(2)缺乏语言环境。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提供学生许多机会交流。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每天都有英语课,但是却很少用英语与彼此交流。而学生在学习外语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该语言。使用的次数越多,就会很快的掌握它的用法。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强调语法,对学生听、说能力未能加强训练,致使英语学习者不会与他人交流,所以创造好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四、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明确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能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没有学习动机,就没有学习目标。以学习动机为基础的学习计划会事半功倍。长期的目标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从调查报告中得知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学生学习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由于其他的原因,比如为了应付考试。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是为了娱乐,自我满足,充实自己。一旦学生有了内在动力的推动,他们就会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并且会坚持很长的时间。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强迫学习会造成学习者的反感。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同时改变教学方式。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自信心和焦虑的状态都会不利于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在良性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进步。例如:老师可以选择较简单的问题提问基础不好的学生,而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好的学生。这样就避免了在上课中纠正错误和批评学生。这样可以鼓励学习不好的学生,让他们更加有兴趣的参加到学习中。

3、提高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老师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有些老师会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讲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原因就是老师在教学方法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而老师就应当寻找更多的材料要让课堂丰富起来,多媒体教学经常在教学中被采同,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插入更多的图片和外语电影可以给学生创造生动的外语学习的气氛。

4、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

学习动机范文篇3

【学习动机;网络学习;网络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网络学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形态、眼神等激励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喜好,然而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由于师生的时空分离,教师不能及时的运用激励手段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而导致学习者学习动机、喜好日益衰减,没毅力继续学习,结果造成一些学习者中途退出学习行列。网络课程既凝聚了教学内容的信息,又融会了教师的激励办法,即应该具有激励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功能。本文就围绕网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功能、设计具有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网络课程等新问题展开探索。

一摘要: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摘要:传统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和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但现代教育心理学赋予这一概念更多的含义。如沃尔夫克(Woolfolk,A.E.,2001)说摘要:学习动机不只是涉及学生要学或想学,还涉及更多含义,包括计划、目标导向,对所要学和如何学的任务的反省认知意识,主动寻求新信息,对反馈的清楚知觉,对成就的自豪和满足和不怕失败。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器”。

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摘要:“一般称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动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求,要求把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也称之为内部学习动机。由内部学习动机激起的学习活动的满足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在学习活动之外的奖赏或分数,可以说是“乐在其中”。例如摘要:有的儿童对阅读文艺作品很感喜好,一有空就读文艺作品,从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获得语言表达技能。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获得和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求。后两者也称外部动机。无论是内部学习动机还是外部学习动机,都是促使网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的支持性条件。

二摘要: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网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面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和无人监督看管的情况下,学习者能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选择、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的效果具有关键功能。主要表现在摘要:

1.驱动功能

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习者处于一种相对分离的状态,学习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它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驱使学生积极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去接受信息,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2.导向功能

网络学习要求学生对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手段作出自主选择,相对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学生轻易迷茫困惑、无所适从。而学习动机如同指南针,能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有意义的、自己感喜好的信息,避免无关信息,采取有意义的学习行为,直到实现学习目标。

3.维持和监督功能

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是网络学习中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这种能力不是和生俱来的,而是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学习动机就如“加油站”,不断地给学生打气加油。

三摘要: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影响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非常广泛的。一般认为,和其它领域的学习动机一样,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也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摘要:内部学习需要、外部学习诱导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

学习需要是教育发展的根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摘要:“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学习需求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意向,这种愿望和意向是驱动主体学习的根本动力,也称内部驱动力。内部学习需要是最根本的驱动力。外在学习诱导是指外界环境施和学习者的诱导和产生的压力。人是一个“社会人”,必然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和影响,如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就像很多中国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但为了出国,不得不学习英语。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网络学习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对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Schunk(1984)发现自我效能感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层面,维持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的耐力,而且能将学习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过程。

四摘要:激发和维持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

网络课程中融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激励方法。网络课程在激励功能方面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网络学习的效果。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而言是这样的重要,但目前我国对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而且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发展到现在其有效性还受到怀疑,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和切入点来增强其有效性。所以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考虑到它的影响因素和网络课程在网络学习中的功能,笔者认为设计出既能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网络课程是解决该新问题的有效的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设计这样的网络课程。

1.设计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许多行动都可以用目标指向来解释,目标对人有激励功能。其原因有三摘要:第一,目标能指导人的注重,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第二,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第三,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以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同样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必须让学习者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这样,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而进行目标清楚的成就活动。

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第一,为学习者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要考虑到网络学习自身的特征,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的目标,使学习者看到从事复杂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熟悉到自己还有潜力可挖。如教学目标可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章教学目标,节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教学目标等4个层次。但它们有着层次区分和领域划分的体系,并逐层体现细化。第二,教学目标要有灵活性和贴切性。由于网络学习者大多数是成年人,他们是带着工作或生活中的需要来学习的,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贴切性,答应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有所选择。为了提高课程目标的贴切性,也可以让学习者参和制定学习目标。

2.设计能吸引学生喜好的学习内容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将网络课程所表现的知识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并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特征,选择各种不同的资源类型,使教学面容以更适宜于网络教学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为了使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内容产生喜好,并吸引他们的注重。在内容设计时应该注重几点摘要:第一、应用多种表达方式。通过采用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呈现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浓厚喜好。第二、创设新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新问题情境应注重新问题要小而具体,新奇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同时和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切。第三、应该不断动态更新学习资源。一成不变的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倦。

3.提供简单实用的交互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对话,也就是网络学习中的“交互”。根据穆尔的交互分类理论,网络教育中存在三种交互类型,学生和内容的交互,师生间的交互,生生间的交互。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交互,能确保交互的有效进行,能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摘要:在师生和生生的交互设计中,可以通过NetMeeting,聊天室,BBS,E-mail等形式来实现。在设计学生和内容的交互时,交互不应该只是单向进行的,内容功能于学习者,学习者也应该功能于内容,答应学习者对资源进行相关的操作、添加注释、发表感想,提供笔记本、小字典、书签等等。同时,网络课程应当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

4.设计能给予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的作业测试

作业和测试在维持学习者积极性方面起到一定的功能。在作业测试的设计时要注重几个新问题摘要:1.提供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W.汉尼(WsltHaney)(1991)的探究发现,及时反馈是学习本身固有的成分并能激发学习喜好,并指出,立即给予反馈都比测验完成一天后给予反馈更有效,同时还指出指导学生怎样确定正确答案的反馈比仅仅指出对错的反馈更能促进学习。2.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感喜好或对他们来说更富有意义的题目的机会。3.评分要公平,且平分机制要公布。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可知,学习者的得分的公平性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有影响。

5.提供激励性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具有激发学习者行为动机,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功能。具有激励功能的评价必须具备下列性质。第一、尽可能提供肯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能使学习者受到鼓舞,产生成功感、自尊感和自信感,从而不断地提高成就动机,焕发积极的热情,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二、实行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对学习者的评价,尤其是一些差生以及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在其取得相对较小的成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尽可能挖掘学习者的优点,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优点的机会。评价要努力着眼于指导和帮助被评对象改进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经验和探究都表明,在一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励功能。第三、提供对学习和进步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当学生学会反思他们的个人成就时,他们就学会了在他们的能力限度内进行学生。

【参考文献

[1童金皓,边玉芳.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现代远程教育[J2005,3

[2冯锐,张浩.有关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策的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5,9

[3王守恒主编,教育动力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

[4李新宇.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动机的激活[J.中国远程教育,2003,4

学习动机范文篇4

1学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中职生的学习动机,探究中职学校教学规律,设计了《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综合问卷调查表》,并对我校上千名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现阶段中职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普遍缺乏学习动机且内部学习动机明显低于外部学习动机;中职生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成就感导致自我效能感较低;降低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内容枯燥、学习效果不明显和课堂吸引力不够;激发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成功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融洽、教学生动有趣、教师的关心及家长的奖励;中职生目前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仍很普遍。

2实验方案

2.1实验对象。两位教师分别在所授课的班级中随机设置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分两组进行对照实验。两组人员数量、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及中招考试成绩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2.2实验方法。2.2.1问卷测评。实验前、实验后分别对4个教学班进行学生学习动力及学习态度调查问卷测评。2.2.2授课方式。两组教学班分别由同一教师使用相同教材,采取多媒体教学、微课辅助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验班额外增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2.2.3实验班激发学生解剖学学习动机的策略。(1)规范课堂行为,强化学习氛围。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明确课堂规矩,通过抓典型强化课堂氛围。借助班级优化大师APP实施课堂管理,班主任、家长同步阅览学生课堂表现。(2)精进学习技能,体验学习成就。给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参照课程标准有目的的预习,借助思维导图软件高效率的复习。(3)展示出彩自我,巩固学习成效。利用教室墙文化,将优秀的作业、实验报告在教室内进行展示欣赏;利用班级优化大师中的光荣榜对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激励;利用小打卡程序内的置顶功能对优秀思维导图、预习笔记进行展示鼓励。(4)高效及时反馈,助力学习自觉。使用UMU学习平台的智能AI功能,对学生的作业、练习、测验进行智能批改,实时反馈结果以及排名。(5)智能多元评价,提升学习效能。学习包含知识、信念、行为或态度的变化[2]。要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涵盖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评价形式包括测验、考试以及囊括预习的质量、回答问题的次数、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作业认真程度等在内的学生成长档案。2.3实验数据处理。使用专业调查平台“问卷星”进行问卷调研、相关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对于考试成绩,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

3实验结果

3.1问卷调查结果。实验前及实验后《学生学习动力及学习态度调查表》结果显示,开学初,无论对照班还是实验班,学习兴趣都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并不是很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的实施后,实验班学生喜欢学习的人数从12.2%提升到35.7%;在意学习成绩的人数从18.3%上升到44.9%;做作业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人数从34.7%上升到56.1%;平时能主动认真预习复习的人数从9.2%上升到37.8%;无需督促主动学习的人数从27.6%上升到51%。实验班学生学习态度得以改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养成,学习动力也有很大提高,而对照班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变化不大,甚至做作业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人数还从34.3%下降到21.6%。3.2考试成绩。从两组考试成绩来看,实验1组实验班期末考试平均分为81.15+6.71,对照班为73.59+12.4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2组实验班期末考试平均分为81.02+8.27,对照班为72.7+13.1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教师任教的实验班和对照班考试成绩相比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不同教师任教的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两两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1组实验班与2组对照班,2组实验班与1组对照班考试成绩两两比较,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有效,且激发策略不因教师的主观差异而有所不同,具有可推广性。

4结论

通过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让学生体验努力有用,当学生看到努力就能带来收获,体验学习成就感,能有效促进内部学习动机;当中职生的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得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点滴进步都会得到家长的表扬和老师的肯定,智慧学习,带来成绩的提升,满足了提高学习能力的情感需求,就能化外部学习动机为内部学习动机,带来成绩的稳步提升;对学生学习全程、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有利于抓住学生闪光点,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只是结果的评价,会刺激学生积极行为的产生,当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习结果自然会有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带来的学习成就感又必将激发较强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持续处于激发状态。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燕良轼,郑红.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553.

学习动机范文篇5

关键词:中职校;德育课;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1]较强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的主观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苏州市从2014年6月开始增设中职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其中包含德育课程的考核。作为普通高中竞争中的失利者,大部分中职校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这些因素使得中职校学生德育课学习效果不佳,从而形成教师对学习效果高要求和学生学习低成效之间的矛盾。[2]因此,全面、深入分析中职学生德育课学习动机,成为当前中职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文以苏州市某中职学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调查,以厘清中职校学生德育课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职学生德育课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一、中职学生德育课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德育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很多教师都感到课堂教学难度大,教育效果不理想,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黔驴技穷”的感觉,体验不到成功感,这和中职学生德育课学习动机现状密不可分。笔者以苏州市某中职学校2013和2012级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样本。笔者在问卷网问卷,委托被调查班级班主任统一安排学生进行答卷。笔者及时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以下是此次问卷调查获得的有关数据:

(一)德育课学习的兴趣不强

从总体上看,该校中职生对德育课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只占2.02%,且主要是女生,有一点学习兴趣的占20.2%,剩下的学生则显示出对德育课学习兴趣不强或毫无兴趣(男生所占比例较大)。这表明,该校绝大部分中职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动机不强,这种状况不利于该地区中职校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德育课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90.8%的学生认为学习德育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和顺利毕业,2.2%的学生认为学习德育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1.1%的学生认为德育课学习是为了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打好基础,其余的学生对进行德育学习的原因感到较迷茫,德育课学习缺少目的性和方向性。

(三)德育课学习动机强度不高

本文主要从完成德育课学习任务和学习德育课的主动性两个方面体现学习的动机。比起普通中学的学生,中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德育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调查显示,有80.9%以上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德育课学习任务,只有14.4%的学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其中大部分是女生,这个结果从侧面告诉我们,中职生自身所具有的德育课学习基础是影响中职校学生德育课学习动机的一个因素;至于中职学生德育课学习的主动性,调查结果显示:只有0.8%的学生会在课外时间主动进行德育学习,尝试接触新的德育资料,其余的学生几乎不会在课外时间主动进行德育学习或查阅相关资料。这表明,总体上该校中职学生德育课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二、中职学生德育课学习动机不足的成因

为了解影响该校中职生德育课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对该校部分专、兼职德育课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访谈,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中职学生对德育课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中职学生认为到职校学习是为了学好专业课,学好技能,将来好找工作,而德育课对将来的就业没有大的帮助,因而对德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访谈显示有的学生认为“德育课上都是一些空理论,今后生活没有多大用的”;有的学生认为“课本上讲的和现在社会上的事不一样的,学不学就那么一回事,无所谓的”。由于认知内驱力不足,加之实用主义倾向的影响,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德育课学习上。[3]

(二)部分中职学生心态浮躁,只看到眼前,德育课学习打擦边球

访谈中有德育课教师告诉笔者,“现在的学生心浮气躁的,德育课学习在随意,觉得通过考试就行了。”[4]部分中职学校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人群复杂多样,有部分学生纯粹是为了拿文凭,平时学习无动力、激情,考查准备、复习不积极,不愿意在德育课学习上花精力。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动机

调查显示,学生能否认真听课是德育课学习成败的—个重要因素。而能不能让学生有兴趣听课跟教师讲课的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访谈中部分学生表示,“我们老师上德育就是讲大篇的大道理,有的我们都听不懂”,也有学生表示最反感的德育课就是“照本宣科”。教师讲课生动、活泼,学生就愿意认真听,学习动机就强,学习效果就好;相反,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学生就不愿意认真听,学习动机就弱,学习效果也就不好。[5](四)德育课内容空泛,对职校学生吸引了不足尽管德育课重要,关系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内容往往比较抽象而深奥,条条框框的内容比较多,坐而论道的内容比较多,部分教材内容显得“大而空”,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存在着一定差距,对学生的吸引力缺乏。此外,我们很多教师把德育课上成了思想“灌输”课,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缺乏趣味性。作业抄答案,考试背答案,学生们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消极对待乃至产生抵触情绪,也就不难理解了。[6]

三、中职学生德育课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有激发行为、行为定向、维持行为三种作用。”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活动,使其对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激起其探索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专心致志,甚至废寝忘食的学习毅力,能够经受时间、寂寞、成功与失败等的考验。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取得学业成功。”可见。培养、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保证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一)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端正德育课学习动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一文中指出,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能激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当前的中职学生德育课学习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形成机械接受学习的心理定势。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自主学习要求德育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逐渐成熟的社会性心理,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课程学习与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情感和意志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满足其内在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动机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德育课学习重要性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把德育课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觉到所学的知识确实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确实是有用的,从而重视德育课学习。调查显示,87%的学生希望能在德育课上学到真正能指导自己生活的德育知识。德育课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培养观察、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的能力,使其懂得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掌握哲学原理来指导自己学习、生活、工作。访谈中德育课教师也反映,如果教师讲的知识紧贴学生生活,或者和他们未来的职业有关,学生一般更愿意认真听讲。[7]德育课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课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其次,德育课教师应培养职校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严肃对待学业。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许多学生德育课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理想抱负,对学习和就业产生困惑和迷惘,并且职校学生经常处于失败的心理体验下,导致其形成不良的自我意识,失去学习兴趣和动机。[8]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大多数职校学生在学习心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待学业态度不严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所以,德育课教师不但要做教育专家,还要做心理专家,多与学生谈心,引导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和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与困惑进行调适,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9]在德育课教学中,积极采取有效办法,全面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次,德育课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德育课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重新审视、定位德育课教学,摒弃传统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教学方式,采用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成学生思维、人格个性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10]综上所述,激发中职校学生德育课学习动机应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改进教学策略,凸现德育课的启蒙色彩。

四、结语

德育作为一门中职校学生必修基础课程,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用所学知道其今后的生活,而不是仅仅通过考试。因此,在中职校德育教学中,我们更应重视挖掘并正确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与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向持久性学习动机转化,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罗玉红 单位: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娟.中职德育教学中实行兴趣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2013,(16).

[2]郭德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动机设计与情绪调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

[5]郭德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动机设计与情绪调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张群英.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8]范源清.职校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1,(11).

学习动机范文篇6

【关键词】学习动机;网络学习;网络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网络学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形态、眼神等激励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然而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由于师生的时空分离,教师不能及时的运用激励手段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而导致学习者学习动机、兴趣日益衰减,没毅力继续学习,结果造成一些学习者中途退出学习行列。网络课程既凝聚了教学内容的信息,又融会了教师的激励措施,即应该具有激励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本文就围绕网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作用、设计具有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网络课程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传统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但现代教育心理学赋予这一概念更多的含义。如沃尔夫克(Woolfolk,A.E.,2001)说:学习动机不只是涉及学生要学或想学,还涉及更多含义,包括计划、目标导向,对所要学与如何学的任务的反省认知意识,主动寻求新信息,对反馈的清晰知觉,对成就的自豪与满意和不怕失败。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器”。

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动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求,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也称之为内部学习动机。由内部学习动机激起的学习活动的满足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在学习活动之外的奖赏或分数,可以说是“乐在其中”。例如:有的儿童对阅读文艺作品很感兴趣,一有空就读文艺作品,从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获得语言表达技能。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获得和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与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求。后两者也称外部动机。无论是内部学习动机还是外部学习动机,都是促使网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的支持性条件。

二: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网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面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和无人监督看管的情况下,学习者能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选择、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的效果具有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

1.驱动功能

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习者处于一种相对分离的状态,学习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它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驱使学生积极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去接受信息,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2.导向功能

网络学习要求学生对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手段作出自主选择,相对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学生容易迷茫困惑、无所适从。而学习动机犹如指南针,能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有意义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避免无关信息,采取有意义的学习行为,直到实现学习目标。

3.维持和监督功能

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是网络学习中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学习动机就如“加油站”,不断地给学生打气加油。

三: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影响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非常广泛的。一般认为,和其它领域的学习动机一样,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也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内部学习需要、外部学习诱导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

学习需要是教育发展的根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学习需求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意向,这种愿望和意向是驱动主体学习的根本动力,也称内部驱动力。内部学习需要是最根本的驱动力。外在学习诱导是指外界环境施与学习者的诱导和产生的压力。人是一个“社会人”,必然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和影响,如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就像很多中国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但为了出国,不得不学习英语。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网络学习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对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Schunk(1984)发现自我效能感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层面,维持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的耐力,而且能将学习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过程。

四:激发和维持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

网络课程中融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激励方法。网络课程在激励作用方面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网络学习的效果。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而言是这样的重要,但目前我国对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而且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发展到现在其有效性还受到怀疑,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和切入点来增强其有效性。所以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考虑到它的影响因素和网络课程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笔者认为设计出既能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网络课程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的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设计这样的网络课程。

1.设计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许多行动都可以用目标指向来解释,目标对人有激励作用。其原因有三:第一,目标能指导人的注意,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第二,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第三,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以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同样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必须让学习者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这样,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而进行目标清晰的成就活动。

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为学习者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要考虑到网络学习自身的特点,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的目标,使学习者看到从事复杂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认识到自己还有潜力可挖。如教学目标可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章教学目标,节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教学目标等4个层次。但它们有着层次区分和领域划分的体系,并逐层体现细化。第二,教学目标要有灵活性和贴切性。由于网络学习者大多数是成年人,他们是带着工作或生活中的需要来学习的,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贴切性,允许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有所选择。为了提高课程目标的贴切性,也可以让学习者参与制定学习目标。

2.设计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将网络课程所表现的知识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并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特点,选择各种不同的资源类型,使教学面容以更适宜于网络教学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为了使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在内容设计时应该注意几点:第一、应用多种表达方式。通过采用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呈现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浓厚兴趣。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同时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切。第三、应该不断动态更新学习资源。一成不变的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倦。

3.提供简单实用的交互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对话,也就是网络学习中的“交互”。根据穆尔的交互分类理论,网络教育中存在三种交互类型,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师生间的交互,生生间的交互。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交互,能确保交互的有效进行,能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师生和生生的交互设计中,可以通过NetMeeting,聊天室,BBS,E-mail等形式来实现。在设计学生与内容的交互时,交互不应该只是单向进行的,内容作用于学习者,学习者也应该作用于内容,允许学习者对资源进行相关的操作、添加注释、发表感想,提供笔记本、小字典、书签等等。同时,网络课程应当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

4.设计能给予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的作业测试

作业和测试在维持学习者积极性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作业测试的设计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提供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W.汉尼(WsltHaney)(1991)的研究发现,及时反馈是学习本身固有的成分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并指出,立即给予反馈都比测验完成一天后给予反馈更有效,同时还指出指导学生怎样确定正确答案的反馈比仅仅指出对错的反馈更能促进学习。2.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或对他们来说更富有意义的题目的机会。3.评分要公平,且平分机制要公布。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可知,学习者的得分的公平性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有影响。

5.提供激励性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具有激发学习者行为动机,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作用。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必须具备下列性质。第一、尽可能提供肯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能使学习者受到鼓舞,产生成功感、自尊感和自信感,从而不断地提高成就动机,焕发积极的热情,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二、实行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对学习者的评价,尤其是一些差生以及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在其取得相对较小的成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尽可能挖掘学习者的长处,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长处的机会。评价要努力着眼于指导和帮助被评对象改进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第三、提供对学习和进步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当学生学会反思他们的个人成就时,他们就学会了在他们的能力限度内进行学生。

【参考文献】

[1]童金皓,边玉芳.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现代远程教育[J]2005,3

[2]冯锐,张浩.关于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策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5,9

[3]王守恒主编,教育动力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

[4]李新宇.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动机的激活[J].中国远程教育,2003,4

[5]唐清安,韩平,程永敬等主编.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

学习动机范文篇7

学习动机一直被广大学者认为是影响二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直接影响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接受二语输入量的大小、与本族语者互动的程度、目标设置的高低、学习毅力的大小,以及发展二语技能的持久性。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Gardner和Lambert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即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的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参与、融入该社团的生活。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目标语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该模式在外语学习动机领域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主导地位,成绩颇令人瞩目。此后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继续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研究学习动机。近二十年来,学者们不断拓宽思路,学习动机理论不断得到了扩展。Clement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动机因素都在动机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引起足够重视,如自信心或友谊。他和同事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用来探讨社会情景、态度、自信心等变量与二语习得或文化移入过程间的关系。Dornyei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构成成分的模式。他主张从语言层面、学习层面和学习情景层面三个维度来界定和测量动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批学者及教育家也开始重视对学习动机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动机类型进行分类,建立动机因子模型,及探讨动机与自我认同、努力程度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对学习动机对二语学习的具体方面,如听力、口语、写作等还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结合高校自身特点进行的研究鲜见报端。本研究作者结合农业院校自身特点,根据Gardener的经典动机类型分类,采用定量及定性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学习动机对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以期引导农业院校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问题

根据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中主要动机变量,本研究主要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影响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两种动机因素的特点;二是两种动机哪个影响更大;三是其他影响动机因素归因。

(二)受试者

本研究调查了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07级农学专业的123名学生及20名07级其他专业的学生(园艺、动物科学、食品科学等)。农学专业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如下: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由问卷和访谈组成。问卷的第一部分调查受试者的背景,包括年龄、籍贯、专业、性别、高考英语成绩、高考成绩及学习英语年限。问卷的第二部分包括22道题目,全部用来测试学生口语学习的学习动机。题目分别根据Gardner(1985)、Dornyei(1990)、Schmidt(1996)、秦晓晴(2007)的动机测试问卷有关题目改编而成。单号题目为测试学生口语学习的融合型动机,双号题测试学生口语学习的工具型动机,两种题目各11道。每个题目采取五度测量表来进行积分,分别为:完全同意=5、有些同意=4、中立=3、有些不同意=2、完全不同意=1。另外笔者对20名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两种动机因素的看法及学习动机对不同变量的其他归因倾向。所得数据用社科类数据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主要统计相关数据的均值、标准差、总值。

三、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结果

问卷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和总值。具体数据如下:

(二)讨论

1.融合型动机表2单数题目皆用来测试学生融合型动机的。所得数据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均值平均值=均值总和÷题数。所得的结果为3.71。设置的11道题目中有8道题目(1、3、5、7、11、17、19、21)测试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兴趣。这些题目的均值平均值仍按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所得的结果为3.73。另外3道题目(9、13、15)是用来测试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其均值平均值为3.65。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融合型口语学习动机值平均小于4。而他们对英语语言及英语文化的兴趣值差不多,对语言的兴趣略微高于对文化的兴趣。

2.工具型动机表2中的双号题目皆用来测试学生的工具型动机。所得数据仍然用上面公式进行计算。11道题目中有4道题目(2、4、6、8)是关于学生成绩影响其动机的,其均值平均值为4.01。题目10、12、14是关于学生将来工作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均值平均值为4.03。题目16、18、20、21是关于学生的深造和发展的,均值平均值为3.94。所有工具型动机的均值平均值为4.02。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工具型口语学习动机值平均大于4。从影响其英语口语动机的因素来看,将来的工作对他们的影响最大,而深造和发展相对来说影响较小。

3.动机调查结果归因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比较出来,农业院校大学生工具型口语学习动机大于融合型口语学习动机。学生的工具型动机较强有一定的原因。首先与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分不开的,尤其是CET4,CET6考试使学生们更注重是否能够通过考试。另外跟师范类院校或综合类大学比较,农业院校一些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稍差,这也导致他们更加关注分数的提高,以至对口语的学习也尽量围绕过级考试而进行。其次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把学历视为就业的一个敲门砖,尤其农业专业就业情况不如理工科等热门专业理想,学生心理压力更大,一切活动以将来就业为重点也不足为奇了。这也直接造成很多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更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再次跟其他院校相比,农业院校来自于农村的生源比相对较高,“一心跳出农门”的思想以及相对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也使得他们不得不更加现实,拼命苦学以提高分数。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手段也是一个原因。

4.其他影响动机行为的归因倾向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课外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对一些影响他们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其他归因倾向。除了在研究中涉及到的归因变量外,学生还认为有以下几项因素影响着他们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首先是学习情景方面的。学生们认为教材的好坏,英语老师的授课方式,及他们所在班级的课堂氛围都影响他们的口语学习。其次是关于语言天赋的。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有一定的语言天赋,而且英语底子比较好,所以更加愿意练习口语。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语言功底薄弱是导致其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

(三)建议

鉴于实证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笔者对农业院校英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首先教师注重创造一个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信赖自己,喜欢自己,而不是惧怕自己。教师不妨通过多运用身势语,多增加亲近行为来实现。其次,教师应尽量选取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材,如果教材固定,可以额外多增加一些时政性、趣味性辅助材料。再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新鲜的教学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如进行一些与语言有关的小游戏,多设置一些有趣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等。不可忽视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也很重要。使他们明白成绩不只是学习的目的,能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远比分数的高低更重要。

学习动机范文篇8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这种维持和增长学生从事并完成某种学习活动的能力,对于理解学习和绩效至关重要。其原因之一是学习动机能够改变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动机作为个体的一种能力,能够确保个体在面对竞争和分心时,仍然能够完成既定目标,而不受干扰。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推力、拉力与压力三种形式。推力表现为主体的学习需要,拉力表现为主体的学习期待,而压力需转化为推力与拉力才能起作用。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构成,前者为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后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两者协同作用,使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和完成。作为学生学业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学习动机值得进一步关注。学习动机的分类可以根据教育工作的需要或研究任务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动机动力的来源可以区分为外部动机(如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等)和内部动机(如认知动机等;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性质可以区分为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从动机作用的久暂可以区分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可以看到,除了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分类,剩下两种分类往往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学生身上,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之农村初中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本县的3所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89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三次农村初中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育价值取向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74%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二)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农村初中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农村初中生数占相当份额。

(三)学习的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在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农村初中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农村初中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48%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村初中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四)学习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农村初中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农村初中生选择就业,27%的农村初中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农村初中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4、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初中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农村初中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二)帮助农村初中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农村初中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农村初中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三)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四)充分重视情绪的内在驱动和自我调节功能,加强教学过程本身的情绪吸引力,使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满足,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使得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其次,针对情绪的“趋乐避苦”特征,要想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方法之一就是使他们从学习过程本身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再次,所谓的“寓教于乐”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应该是利用情绪的积极作用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不是一味地单纯迎合学生的情绪倾向,脱离教学目标,这样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五)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六)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从而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习惯于课堂口头讲授的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经验性的练习作为教学的补充,教法越多、越灵活的教师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即在针对某个话题的同时,要敢于逾越话题的界限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配任务引导并给出相关领域的链接,对学生的自我组织和自律等尽责行为及时做出奖励,学校课程也要对初中生强调这些成功的特质。

参考文献:

[1]刘晨华.农村生源新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发策略.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9.

[2]徐霞璋.浅谈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校管理,2006,1.

[3]彭秀华.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教学.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李祚山.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探讨.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学习动机范文篇9

美国一些教育学家把学习动机同需要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心理学家H.A.默里提出学习动机是个人想得到他人肯定和承认的“交往需要”(needforaffiliation)和个人追求成功的“成就需要”(needforachievement)。英语作为大学必修课,面向各个专业的学生,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教师应把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与未来工作、考研(博)结合起来分享给学生。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成为了我们教学工作中一个首要解决的大问题。首先,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想法,分析当代学生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其次,结合社会实际工作中对英语的需求,潜移默化地把英语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最后,在课堂上除了进行基础英语的学习外还应理论联系实际,补充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扩充针对性强的专业英语词汇,增加专业性书籍的阅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把英语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通过英语阅读书籍,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拓展本专业的知识面广度。与此同时,还可邀请历届研究生、博士生甚至企业的员工来到课堂,用亲身经历让在校大学生意识到社会对英语的需求性,进而自主自觉建立学习动机。

二、教学技巧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在学生主观具备学习能动性的同时,客观学习条件(例如教师的教学技巧)也同样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教学技巧涉及方面广泛,首先要提到“导课”。导课是决定一堂英语课效果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学往往通过对一篇文章的阅读来进行单词、语法、句式的讲解。成功的导课,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及课堂内容的兴趣,使其集中精力,以饱满的态度积极进入良好学习状态。反之,生硬呆板的导课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感,导致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的倦怠和消极情绪。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一部电影片段、一首歌曲,或者游戏互动活动等方式全方位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好奇感,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重在因材施教。大学课堂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因人而异的学习要求。

高水平的学生应注重满足他们的挑战心理,课堂上鼓励他们用全英文回答问题,并创造与外教交流学习的机会,课下在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选择稍有难度的、专业性强的英语材料进行拔高培养;中等水平的学生应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课上鼓励他们大胆说英语,课下可以多看一些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英文电影或综艺节目,通过用英文写作、演讲的方式与学生分享;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对一些基础词汇的掌握和基本语法的应用,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英语学习能力的。课下应选择推荐一些趣味性强,内容稍简单的读物。英文电影可以推荐语言相对简单,语速相对较慢且具有实用性的原版英文动画片。最后是形式多样的知识考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从基本的单词、词组、句型开始,通过作业、测验等形式对学习成果进行监督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扩大阅读量,拓展知识面,强化知识的深度广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及实践应用能力。随着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英语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面对及教授的学生正是要投身到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如果这些专业人才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技术、商业、文化的研究和交流,那无疑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三、结语

学习动机范文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培养;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及作用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行为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一定目标进行的心理倾向。学习动机则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人的一切有意识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决定并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同样,学习活动也是在一定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大学生适应高校英语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其主动能动性、创造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动员。是实现高校英语教育目标的~个基本措施。

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具有激活、指向作用。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它是推动学生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第二,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敷衍,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这些差异都将取决于学习动机。第三,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高的动机水平能取得高的学业成就,学习效率高,成绩优良:而没有动机力量或动机水平很低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还可能有其他不良行为。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大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明显呈现出多元性的趋势。据调查分析,大体上有四种类型。

(一)考试型

考试和检查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它属于表面性学习动机,一般包括两种情况,被动考试型和主动考试型。被动考试型的特点是: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以合格过关为目的。例如:为了能够拿到毕业、学位证书,必须学习自己并不喜欢的英语,以便通过国家规定的四级英语水平考试。主动考试型,即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而学习,典型表现就是喜欢考试。由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仍然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生的绝大多数利益(例如:评先进、奖学金、入党、甚至就业)也和考试成绩相挂钩。所以,他们喜欢参加考试。这类学生,他们往往学习成绩比较好。

(二)兴趣型

感兴趣和充实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这种学习动机是由于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的初步了解或个人的性格、爱好或觉得学习能使自己感到充实而产生的。他们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有此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学习效果比较好。

(三)步入社会准备型

这种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1)最典型的是为了谋求好工作而主动地努力学习。在找工作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于有助于找工作的学习内容,努力学习,对于和找工作关系不太紧密的学习内容则采取过关就行的态度。(2)为以后能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努力学习。为了使以后的家庭生活起点高一点,成为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从而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3)为取得高一级的学历做准备。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压力很大,有些学生就巧妙地回避而寻求更高一级的起步标准,例如考研、读博士,或利用其他途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这都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

(四)交流型动机

英语是一门语言,交流需要是英语学习动机产生的主要根源。对于大学生来说,交往需要着重存在于同学和老师之间,只有引起同学的信任和老师的器重,才能实现通过社会交往来提高自己在人群中的地位。例如参加英语角,希望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为自己将来的就业积累一定的交流锻炼;或者遇到外宾,希望和外宾进行交流,了解外国人文风俗,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

以上四种学习动机,仅仅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几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每一类又不象我们罗列的那样独立存在,它们总是互相联系。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英语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不论那种英语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三、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使之产生自觉行为的必要前提。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定向、激发和维持作用。学生进入大学后,大学的管理模式不同于中学,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靠其自觉性。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结合自己的英语实际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目标可以分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即远景性目标和近景性目标,对于总目标的制定要高一些,使之不乏挑战刺激,但切忌可望而不可及;对于阶段性目标的制定,要切实可行,能产生成就感,激发下一个目标的实现。不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性目标的树立。都必须因人而异注意适度。

(二)通过兴趣的培养来激发其自觉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自然会增强主动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加强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动机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友谊,关心爱护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赏识每个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不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对他们多鼓励,少批评,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教师有强烈的信任感、友好感和亲近感。进而使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产生兴趣,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这一角度了来看,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

2、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对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作用重大。目前,有不少高校学生对学习英语缺少兴趣,以至于造成不想学习,作为学校和教师就有责任帮助这些学生培养英语兴趣,可以通过谈心、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使学生尽快了解应与学习。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想学”。

3、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动机

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往往使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衰退,相反,如果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来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机,教学相长,整个英语教学工作就能进入良性循环。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具体采用哪一种,要根据教学实际条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利用教学艺术,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以达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三)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

当代大学生普遍追求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好的英语教学方法、英语教材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极大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如果学校还把过时的、无用的、僵化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学,因此,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改革则要求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突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英语教学内容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大学生的愿望,这样,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就会得到较强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