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5:22

学习教育论文

学习教育论文范文篇1

【内容提要】当前,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平行发展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面临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需求,要求我们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结合上作出战略选择:以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总揽和架构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实现形式;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渗透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对此,学习者、学习机构、学习制度必须实现相应转变。

【摘要题】改革与发展

【英文摘要】Atpresent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whichisintheprogressofindustrializationandinformationalizationfacescomplicatedandvarioussocialdemands,whichneedsustomakestrategicchoicefromthecombinationofrealisticdemandsandlong-termdevelopment,thatis,constructingtasksandachievingmodesindifferentstages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ccordingtolife-longeducationalideaandtargetoflearningsociety,infiltratinglife-longeducationalidea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ndgraduallyformingthesystemof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whichcanmergeintolearningsociety.Solearner,learningorganizationandlearningsystemmustbechanged.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学习者/学习机构/学习制度

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learningsociety/life-longeducation/learner/learningorganization/learningsystem

近代职业和技术教育是伴随着产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的,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提高,经历了以技能为主向以技术技能为主的转变;从为制造业服务向同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的转变;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要经历这种历史性的转变。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在还没有真正形成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同时,却面临着迈向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即工业化和信息化平行发展,这就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更加复杂而多变的要求。

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社会需求

(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需要,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我们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境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国际教育的竞争。

(二)技术进步和劳动就业

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要求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的技术进步是在有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教育问题非常严重的对比下来推动技术进步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就会加剧低素质劳动者的失业,而要满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就必然会影响技术进步的推动,所以,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探索出一条新路,既能为技术进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又尽可能地适应中国的实际,为解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二元结构和城乡教育统筹

工业化过程中,要面临一个从二元结构转向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乡教育资源统筹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包括城镇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向工业转移的问题,均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调整。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

我国的工业化处在全球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因此我们需要新型工业化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发展,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产品,要求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为工业化服务的同时,为加快信息进程提供更多的教育。

面对如此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需求,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结合上作出战略和策略的选择。既要以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总揽和架构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实现形式,又要在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渗透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因此,把握职业技术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关系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体现,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模式,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讨论终身教育理念,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要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职业教育必然经历相应的转变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形态和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它是以知识革命、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兴起为前提的,将从以制度化教育为主要形态的工业社会,转变为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态的知识社会。这个转变是覆盖全社会和全部教育的,职业教育也必然会经历相应的转变。

这里需特别提及“知识革命”这个概念。“知识革命”在国内提得不多,但是在国际上关于这一概念的讨论已相当普遍,在很多国际机构的报馆之间都会提到正在经历的这场革命对未来的影响。《美国国家知识评估大纲》里对知识革命描述如下:“近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运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长途通讯价格的下降,计算机的普及,全球网络的出现,以及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创造出10年前根本不可能想像的新产品、新服务系统、新兴行业和新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革命。”

这里面讲到的知识革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因为这场知识革命正在改变着世界运动方式,改变着产业结构,也在改变着产品生产方式,改变着就业方式。从学习型社会对职业教育影响这个角度,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者

制度化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学习者主要是学习某种职业技能(技术)的谋职者,学习只是他谋生(职)的手段,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就实现了学习目的。而在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学习者面对的是职业、职业岗位以及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也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会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要求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

在学习型社会里,学习者面对环境的变化会有新的要求。2001年一份题为《中国与知识经济》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知识经济带来工作岗位的变化和教育模式的变化。工业社会时期的劳动者,在泰勒制的管理下能够按照岗位规范化要求完成岗位工作,就可以称为工业社会的合格的工作者。当然,这种要求往往注重一些常规问题。而知识社会的工作经常会发生变化,面对的是很多非常规的问题。因此,知识社会的工作者不仅要按照岗位规范去完成岗位工作,而且要具备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尤其强调不仅要执行上面的指令,而且要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或者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学习者在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发生变化的,当然还有组织的变化,在工业社会是相对固定的,在学习型社会是相对变化的。这就给我们的工作者和学习者提出新的要求,学习者必然要具备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更加宽广的知识基础、职业能力基础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中曾经这样讲过:“归根结底,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任何把对劳动者的教育计划局限在可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劳动技能上的企图,都将导致大量长期的结构问题。其代价将是一个僵化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这种市场面临快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会风险很大。”这里强调培养不断变化的有预见的应变能力。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在对学习者的培养上提出几个问题。

1.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来培养人,但是这种针对性地培养人和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可兼顾的,我们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同时又能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里面有一个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学生应在现有的职业学校里更好地学习各门基础课,打好基础,具备再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再学习以后转换经验的能力。同时,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2.培养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关系(略)

3.技术技能与人文道德的关系(略)

4.就业与创业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培养的人中有没有创业人才。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数据,今后10年左右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为1000万~1300万,而我们自己能够提供的岗位为500万~600万。经济增长所能提供的就业增长已越来越少,所以如何创出一条创业教育之路,需要我们探讨与关注。

5.就业与升学

前几年在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开通了一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继续去升学的途径,这为不同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个条件。但是应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职业教育绝不能搞成一种升学教育,否则就失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

(二)学习机构

在制度化教育体系中,学校是惟一的学习机构,而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即所谓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不是仅仅靠学校来支持的,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成为学习型机构。所以,需要探讨的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机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学校

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受经费、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与企业和工作场所的技术更新同步,所以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交替学习,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2.工作场所(企业)

在逐步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条件下,企业将成为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机构,其主要作用是:与学校联合进行职前教育,企业应该成为职前教育的合作伙伴;进行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不断的继续教育。

3.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略)

4.网络(虚拟学校)

依托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新的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既可以作为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技术补充,又可以独立承担某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尤其是它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前景更是值得关注的。

利用网络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公共场所教育的一个补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当然职业教育如何利用网络这个问题还有待探讨。

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习机构的讨论涉及体系构建中的实体部分,而关于学习制度的讨论则涉及体系构建的软件部分。

讨论这几个学习机构之间的关系,应该从能力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世界劳动组织2003年了题为《公共学习与教育培训》的报告,主要讲知识社会到来以后,工作、学习的变化对于教育培训的影响,其中特别谈到能力和能力建设:

基础能力——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公民资格、社会技能、学会学习的能力、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在以上能力的基础上,个人能力(自尊、目标之确定和动力、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技能)、集体能力(人际关系、团结合作精神和谈判技能)、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普通职业能力、特定职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基础能力主要在学校里面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在工作岗位中培养,而核心能力应由工作岗位和学校共同培养,网络则为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在学习型社会环境中,学习机构扩展为社会学习型组织,各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互补为终身教育提供服务。

因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大背景中,各种教育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担负的主要责任,在这些职能里面如何合作,如何整合。

“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要求表明,教育体系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学校再也不会是一个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实际上,终身教育意味着学校可以从为人计划一生的沉重负担中摆脱出来。只要社会能为人们以后的生活提供很多学习机会,人们就能取得适应并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复杂世界中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即使整个职业工种消失和出现整个的全新职业,也不应构成重大威胁。”

(三)学习制度

从制度化教育向学习型社会的转变,并不否定制度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而是从单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向终身教育制度转变。

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组织机构和社会规范。”按照国际上一位很有名气的学者哈耶克的观点,这种制度是“由规则调节着建立起来的秩序”。

职业技术教育要建立一种制度,能够按照这种制度共同的争取这种规范来维持职业技术教育的运作秩序。所以,关于迈向学习型社会职业教育,特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供讨论。

1.就业导向与文凭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对职业技术教育而言,不管是民办,还是国办,体制的健全都是一个前提。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当前的文凭导向。如何从文凭导向转为就业导向,从近几年高校扩招和能学生就业的变化来看,很重要的一条,是市场会逐步改变文凭导向这种观念和意识。

2.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要体现能力本位,必须强调能力建设。不能走普通教育完全学历的路,而应突出能力建设,当毕业生真正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能力优势时,就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强大生命力。2003年国务院提出,大专毕业生不能就业可以到职业学校去学习技能,拿证书。这就体现了能力对于人们在社会上谋职的重要性。天津的一所信息工程学校2003年计划招收500多名学生,报名数远远超过计划招生,其中20%的报名者有本科和专科学历。所以,突出能力建设,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3.单向考核与多向考核

现在的选拔基本上以考试成绩、知识作为衡量的标准,尽管现在考高职也是有一些侧重的考核,但是能力考核还没有在考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包括经验,经验也是一种能力,这些都不包括在考核内容里面。所以,要真正体现能力本位,应该在选拔制度上调整。

4.弹性学制与模块教学

目前的职业教育学制是根据普通教育模式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为高中段教育,为期三年,不管是哪个专业,不管实际需要,在时间与专业教学安排上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强调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弹性学制与模块教学。

5.衔接、沟通、渗透(略)

6.政府与市场

就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发展还是要强调政府起主导作用。但是,职业教育应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即使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因为职业教育有没有生命力,最终要接受市场检验。

最近我到四川泸州合江县看了一所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员12000余人。这所学校设备条件非常简陋,但是读的人非常多,而隔壁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却关了门,后来被这所民办学校买下了。同样是中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靠的是市场经济,而公办学校没有利用好市场机制来增强竞争力。所以,职业教育发展固然需要政府支持,或者某种程度上政府要给些政策,但是市场机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更重要的。

7.市场机制与教育规律(略)

学习教育论文范文篇2

1.移动学习内涵与设计原则

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始于2000年,国际远程教育学家DesmondKeegan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的学术报告中首次介绍了移动学习这一概念,提出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的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移动学习以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为基础,利用便携小型的移动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过程。第二,移动学习者不再受电脑设备限制,利用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自主学习。第三,与传统数字化学习相比,移动学习具有更强的情境性、交互性与移动性。第四,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移动学习作为集中正式学习与分布式网络学习的延伸与补充,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要。

2.自适应设备模型

移动学习平台开发方法目前有两大类:第一种是针对移动学习用户建立一个WAP站点,使移动用户可以直接访问WAP页面。新建WAP站点就是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服务器处理后转换为二进制的WML数据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第二种是依据不同移动设备与操作系统建立学习平台,开发移动设备终端软件。随着网络带宽的迅速提高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HTML、CSS语言已能适用在手机设备上,大部分手机己经可以直接访问WEB站点。WAP在手机终端业务表现上存在用户体验较差的缺陷,因此WAP网站应用正逐渐被移动客户端软件和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取代。而移动终端软件开发,要针对不同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比如Andriod和ios等)进行针对性软件设计,学习者下载和安装客户端软件后可访问相关学习资源。目前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更新频繁,服务升级迅猛,因此在后期维护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与人力,甚至由于系统兼容问题,不得不重新开发应用软件。从经费与技术层面上分析,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针对以上问题,受加拿大QingTan等提了的5R自适应框架启发,本文提出基于自适应设备模型的移动学习平台开发方法,根据移动终端设备的不同型号、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版本,制定个性化的显示布局与方案。设备自适应开发模型实现可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1)识别设备: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访问学习资源网站,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HTTP报文,服务器通过解析UserAgent报头获取移动设备型号、操作系统名称、浏览器版本。

(2)调用样式:服务器完成设备终端类型的判断后,配合数据库读取,从样式库中调取与之配套的样式文件。

(3)资源渲染:利用HTML标签与CSS样式表文件,对页面进行重新布局与渲染,针对不同显示设备呈现对应的显示效果。从经费与技术上进行比较,本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该方法沿用数字化学习中广泛应用的HTML语言进行开发,制定多套针对移动设备显示特性的样式文档,通过样式文件改变网页的排版布局,技术难度较低、工作量较小。

②用手机浏览器访问课程网站能够较好地解决设备之间的差异问题,因此能够在不同的移动终端设备上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

③采用此方法改造已有网络学习资源网站,能改善资源在移动设备中的呈现效果。

3.模型实现与应用

基于设备自适应开发模型,原本按照移动学习资源规范开发的新学习资源,其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以在显示层面上得到进一步提高,而那些己有的不适宜于移动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其知识服务功能也可以通过以上的处理在手机呈现方式上得到改善。基于个人电脑和IPAD访问网站,页面分为头部、菜单、内容与底部四部分。页面清晰紧凑,导航菜单与学习内容整合在同一页面,学习者选择菜单项后可在同一页面查看学习资源,充分利用了PC端的浏览器优势。但此页面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显示时,效果却不够理想。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幕较小,分辨率较低,此页面在手机上显示时相对过大,用户必须拖拉滚动条或划动才能查看页面完整内容。其次,页面内容信息量过多,在手机端显示时字体过小,不适合用户在较短的零散时间内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定制两套样式方案PCLearn.css和MobileLearn.css,PCLearn.css针对个人电脑与IPAD设备设计布局与显示方案,MobileLearncss针对手机等小屏幕移动终端进行页面二次布局与渲染。如图3所示,手机页面上菜单布局更简单明了,字体大小合理,便于移动用户选择菜单项。学习内容与导航菜单分别在独立的页面显示,更适合手机终端呈现,也有利于移动学习用户在嘈杂的学习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二、移动学习资源库建设

1.成人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

成人移动学习者来源广泛,有成人学生群体、企业员工群体、农民群体、政府事业单位人员等,他们因为各种原因需要继续学习和深造,但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所限,只能利用零散的空闲时间进行学习。他们以自身特有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目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个人技能的提升。因此,成人移动学习资源与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具有许多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容呈现简洁化

由于移动设备屏幕较小、分辨率较低,因此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移动学习资源导航设置、交互设计等也要求尽量直观、简单、方便操作。

(2)内容设计微型化

成人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复杂多变,移动学习资源内容建设要求设计开发短小、精悍、适宜于零碎时间的学习材料。

(3)学习知识专题化

成人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过程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发生中断,因此移动学习知识注重组织系统化,要求围绕某一专题展开,组合专题相关的知识点,共同构成一个专题知识网。

2.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支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移动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移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当前移动学习资源研究集中在“简短化”和“微型化”设计,忽视了专题化设计,欠缺对资源内容的整体结构系统性问题考虑,造成成人学习者难以实现系统的内容学习,获得的知识零碎而杂乱。为建设出能够切实满足成人移动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我们提出利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工具建设成人移动学习资源。基于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美国学者诺瓦克提出概念图教学技术。概念图能清晰地分析知识体系结构,有效实现概念的组织、整理和归纳。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做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将人脑的思维过程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由中心主题、分支主题与关键词组成。思维导图形象地展现了人脑的思维过程,能有效帮助学习者依据某一专题,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在移动学习资源的专题化设计过程中应用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能起到较好的承上启下作用。在引入新的专题知识时,利用概念图设计学习资源导航,能够将知识的整体结构呈现给学习者,使学习者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学习。

三、小结与思考

学习教育论文范文篇3

1引入情景故事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达尔文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对学习是很重要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艺术的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如:《抬花轿》这首歌用的是流行歌曲的旋律,我们给它配上一个有趣的故事,歌词是“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一只小狗跌一跤呀,老虎狠狠踢一脚……小狗抬轿到半山腰呀,……一二三,向上抛,老虎跌个大老跤……”孩子们边听故事边学歌曲,学的可认真了,并且孩子们自发的加上了相应的动作,很快的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2设计打击乐伴奏促进幼儿学习

教完歌曲的词曲后,我一边让孩子们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这样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意识,不但能主动地去参与音乐实践,去直接感受音乐,并克服了音乐课以唱为主的枯燥乏味,使活动氛围生动活泼;同时也巩固了节奏概念,增进了幼儿对音色的了解,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方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如中班活动《加油干》中,孩子们学完这首歌后,重点让孩子们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合奏这首歌,孩子们兴趣十足,在愉快地劳动中都能较熟练地掌握节奏,并引导幼儿不断地完善创新,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初步感知节奏、音色、情绪的不同变化,进而把这些体验逐步升华并加以理解。幼儿从内心品味着成就感,渐渐对用打击乐来为歌曲伴奏更有兴趣了。

3歌曲表演激发幼儿情感表达、体验

幼儿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技能。如《找小猫》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音乐游戏,在游戏中我扮演“猫妈妈”、孩子们扮演“小猫们”,躲的时候提醒他们可以躲在小椅子后面。而当游戏进行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不满足于仅仅藏身于椅子后面,有一部分孩子一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的时候,就已经往边上的小桌下、钢琴后面躲藏了。见此状况,我也未加阻止,依旧扮演妈妈吗“镇定地”去找小猫,而被我摸到头以后,小猫们也乖乖地回到了座位上。可见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他们的兴趣很可能会转移到躲藏的地点上去。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可以适当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让他们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有所创意的游戏。通过有趣的“找小猫”游戏,培养了幼儿听声音迅速躲藏保护自己的能力,幼儿在愉快欢乐的游戏中学习音乐,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

4通过创编歌词激起幼儿创编兴趣

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我把注意力放在保持和增强幼儿对创造型活动的兴趣方面,如小班音乐《小手爬》里唱“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脚上”。这首歌曲的音乐以它特有的活泼、轻快的节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采取边唱边和幼儿一起玩的形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在我发出“我们还可以把什么变到歌里去?”的问题后,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大胆地创编:“脸蛋、辫子、肩膀、膝盖、小背、小腿”等都跑到我们的歌里来了,孩子们越唱越高兴,都愿意到前面表演给大家看了。这个活动在孩子们愉快的情绪体验中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首趣味无穷的歌既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又开阔了幼儿的眼界,还打开了幼儿思维的窗户,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因此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很大地发展。

5音乐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让幼儿潜移默化受熏陶

我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早晨来园时,播放一些轻松活泼的音乐,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园,使孩子一进园就进入一个快乐的氛围中;在每次集体活动前我都会弹一首小律动歌曲,让孩子们做律动安静下来,告诉孩子们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在午餐时轻声播放一些悦耳的世界名曲,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氛围,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组织幼儿洗手时,一边放《洗小手》歌曲一边组织幼儿排队,“伸出小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既杜绝了等待的现象,又达到了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目的。

学习教育论文范文篇4

因而,语文应该是最宽容的,最有灵性的,语文学习的主体始终应该是“我”。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的主席台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变成了“导”,“导”激发着“学”,“学”催生出“问”,“问”又呼唤来新的“导”。探究性、生成式的学习,使课堂成为师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这是教学的归真。

这样的归真,无疑给“本宜自学”的语文教学(以下表述为“语文学习”)带来一片自由的天空。因而,让语文活起来,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已不是庄子望洋兴叹的无奈。语文教学本该是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理应是学识的、诗意的、智慧的、创造的。

因而——

语文学习要关注文化,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语文学习要有文化的内核,要有生活的外延,要参以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

一言蔽之,语文学习是诗意地建构。

一、语文学习——“我”是主人

“课本就是世界”的年代,语文学习的主权无疑紧攥在教师手里。在大纲、参考书、教材的重重框定下,语文学习成了教材剖析、知识灌输的“机械运动”。“教”是施加,“学”是听从。云彩、鸟鸣、小草破土、海浪拍岸……书本外一切鲜活的东西仿佛都与课堂绝缘。阻塞了生活之源,失却了体验辅佐,课堂成了纯粹的课堂,教学沦为单向的授受,如是,语文学习还有什么自由境界可言?

事实上,置身于知识至上、教材权威的旧教学模式,“高高在上”的教师也是教学的被动者与受折磨者。教师不能也不敢让“一孔之见”挥洒到语文教学中,按“参考”图解课文,按“标准”分析习题,教师的个性与灵性得不到展现,因而,看似潇洒的语文学习实质上是教师戴着镣铐、数着步点,可悲地“独舞”。

正是贬谪了语文学习的两大主人——学生与教师,语文这门原本充盈人文气息和创造精神的学科蜕变成了言语霸权的文本模式和不痛不痒的人生说教。学生硬着头皮啃,教师撑着面子讲,结果,一篇好端端的滴得出水的美文被肢解、烘焙成筋筋条条的所谓“范文”,而理应张扬个性的写作也成了教师照本出题、学生依样仿作的“程式”。

不能自主的学习,怎能期待语文天地呈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缤纷?

语文学习,“我”是主人。实现自主,就是实现“对话”。

●共同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在“我是主人”的学习氛围中,语文学习将实现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学习的主人,既是“受体”学生,也是“授体”教师。学呼唤着教,教催化着学,质疑与探究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学习共同体”的双边互动,将使语文学习提升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不断探究,不断质疑,不断发现。在这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课堂是宽容的,而学习是民主的。容忍学生说“我认为”“我不同意”,也允许教师大胆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通过“对话”,使师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真的是如坐春风。

●开放学习——实现课本与生活的对话。

“世界即课本”。语文是语言、文学、文化的综合,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性。语文既要教会学生识字“作文”,更要教会学生明理“做人”,从广义上讲,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本身。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提出这样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主张在做中学,学中做。用生活来解读课本,用“人本”来参悟、补充“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与学习的知识库交汇、交融,实现课本与生活的对话,从而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只有这样,语言才是活的,课文才是生动的,学习才是愉悦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我们用人生体验来赏析宋人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们是不难理解那一个“闲”字的——闲得无聊,闲得发慌,闲得焦躁!

●发展学习——实现现时与未来的对话。

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样的理念在新世纪的光芒照耀下,正像春雨润草,越来越深入人心。学习的一半是为了“致用”,另一半是为了“营造必要的乌托邦”。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学生的未来,富有人文气质的语文课堂义不容辞地要为学生开拓一个展望的空间——可持续性学习。让现时与未来沟通,让独特的个性与多元智能在学习中得以张扬与发挥。琐碎与庸俗,不是语文;即时功利与斤斤计较(一味强调考试成绩),绝不是语文学习的终极追求。大语文是教人学会大写人,是教人学会挑战教材、挑战自我、挑战现时。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创造,今天的语文学习是为了明天的人生创造。因而,语文学习要有诗意,要有理想,要有境界,要有追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从发展的角度看就是终身学习,就是生活学习。

二、语文学习——“诗”是灵魂

语文是什么?这样的发问有时就像“是生存还是毁灭”一样折磨人。

假如改成问语文不是什么?我想我们的回答或许就会干脆一些。

语文不是高僧说教;

语文不是痴人说梦;

语文不是政治家玩措辞;

语文不是经济学家搞预算;

语文不是“一加一等于二”;

语文不是“你不说我倒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

……

语文就是语文,简简单单,朦朦胧胧,清清楚楚,又若即若离。

因而语文学习的境界,也就在那“星光灿烂”与“灯火阑珊”处。语文学习是审美的,语文学习是智慧的,语文学习是宽容的。

●审美学习——实现诗意的回归。

当教师把注意力到有没有押中作文题,当读书人把热情与炫耀摆放到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时,我们的语文无疑坠入了雕虫小技的可悲境地。

当一位阅卷老师把文章阅读的技巧讲析得如同主刀医师动外科手术一样脉络分明,当一位从未发表过一篇文章的写作课老师把作文的要义演绎得头头是道之际,我们的语文学习无疑担当了隐形杀手的卑劣角色。

如果王勃躲进小楼,那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就不会如此飘逸地栖落到诗人的笔端,只有在高峻的滕王阁上,诗人才会临风把酒,壮思遄飞。

同样,阅读与欣赏也要打开门窗,让思想的骏马奔驰草原,在蓝天与远方的召唤中,读出那山那水那激情那遐想。

千万不要把美女当标本图解,千万不要把美文当范文析解。

用寻找美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美的眼光去构建语文,语文是诗意的。

●智慧学习——实现理趣的回归。

阅读是一种智慧,语文学习更是一种智慧体验。先圣孔子读《诗》,曰:“一言蔽之,诗无邪。”这样的读法可谓慧眼独具,高屋建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读法更是大智若愚,率性而潇洒,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问以经济策,茫若坠烟雾”。对于死抠经义不知化解的书呆、腐儒,大诗人李白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同时,坚决予以无情地嘲讽。

语文学习是诗意的,语文学习也是智慧的。语文学习有时如“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无理而有情:有时如“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有趣而无理,有时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情也有趣,有时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趣更有理。

智慧学习,要把课文当作人生、把文本当作社会解读,要在“天光云影共徘徊”中去领略语文的博大、自然与精深。还阅读以完整,还鉴赏以自由,还写作以个性。模糊与精确结合,开放与严谨并举,在智慧的学习中,让哲思与遐想齐飞,从而在广阔的背景中实现语文理趣的回归。

●宽容学习——实现人本的回归。

语文是文化的厚重沉淀,是生活的美丽呈现,是人生的智慧结晶。语文学习要给人春风拂面的愉悦,语文课堂必须是开放的、民主的、宽容的。

宽容,既要有解读的包容——允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允许“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允许有理的叛逆(逆向思维),允许有情的错误(创造思维)。

宽容,也要有环境的包容——允许学习怀着“挑战”进课堂,允许学生带着“不满”出教室。教师的教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的学也不再是言听计从。

把学习嫁接到生活中,把生活融入到学习中。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实现人本的回归——既是品读课文,也是品读人生。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春秋时代那一个其乐融融的学习场面吧——

弟子们围坐一处,做老师的孔子便说,现在就请各人随便谈谈自己的志向吧。

弟子曾点说,我的心愿很简单:暮春时节,身着轻薄俏丽的衣衫,跟着五六位成人、六七个少年,说说笑笑,去沂河边洗洗澡,到祭台上吹吹风。兴尽日落,大伙儿携着手,唱着歌,快快乐乐把家归。(原文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学习教育论文范文篇5

李克东教授等认为,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何克抗教授则指出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由此可见,不管是多种教学技术的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还是两者的相互结合,混合学习的关键是“最优选择”,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试图寻找既能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又能做到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效率,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JoshBersin认为混合学习b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2)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订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3)根据实施混合学习的设施(环境),确定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4)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笔者依据JoshBersin的观点,对《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设计。

1.定义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远程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但是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对远程教育充满了好奇,都有获取相关知识的强烈需求。笔者在学期初开展了一次班级讨论,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讨论发现,有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找到自己的专业兴趣,便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有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获取更多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便于更好的在网络世界的知识海洋遨游;还有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一种与自己十几年学习生涯不一样的教育模式。

2.制定策略。

根据学习者学习需求比较强,但是主动学习能力比较弱的特征,笔者和学习者共同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因为《现代远程教育》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所以远程教育基本理论与规律相关内容采用的是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而自主学习与支持服务、远程教师与远程学生等相关内容,采用模拟远程教育的方式,在天空教室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区分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是学习者了解远程教育的一个关卡,所以在学习了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实践模拟远程教育学习之后,展开一次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劣的课堂辩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在天空教室平台持续推荐新兴网络教育资源,引领学习者保持对新技术新资源的敏感性,在学期末让学习者分组协作,在课堂上总结汇报新型的新兴技术或资源。本门课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量贯穿于学习的始末。通过平台讨论、在线测试、课后问答、辩论以及学生协作汇报等活动的开展,做好对应的测量记录。

3.确定内容。

混合学习基本形式是面对面与在线学习的混合。在教师课堂讲授环节,选取的是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是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专业知识。这个环节,必须保证投影、麦克风等能清晰地传播教学内容。在针对一个主题进行辩论的环节,选取的是比较有讨论性,而且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分成两个大方块,课前做好准备,以正规辩论赛的形式展开辩论,包括主持人、辩手、评委、观众等。在小组协作汇报环节,学习者六人为一组,课前做好准备,自主选择汇报方式,汇报的内容主要是在天空教室平台里面陆续推荐的一些新兴的资源与技术。以上这些主要是面对面的学习。对一些传统讲授难以表达的内容,比如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以及农远工程案例分析等,采用的是在线学习的方式。在线学习主要依靠天空教室网络平台。教师课前通过“通知”的形式本次学习预告,引领学习者根据“立体化资源”模块做好学习准备工作。在“立体化资源”模块上传有课件与教案、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资源。课中学习者根据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助学模块”参与讨论与交流。讨论版块,教师拟定主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学生也可以主动发帖提问和回复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学习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版块写出本次课的学习时间安排。对于所有的讨论,教师在课程结束前要进行总评,并且评出优秀的帖子。

4.执行计划。

面对面的学习,主要从课堂表现、课后习题、在线测试与考试上来检测。包括是否做到课前预习,是否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在讨论和汇报中深化与扩充知识点,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习题与测试,期末考试是否能够合格甚至优秀。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1.学习者眼中的效果。通过一个学期的混合学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笔者对2010级学习者就混合学习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整体来看,学习者觉得采用混合学习的教学方式比较新颖,多种学习方式的刺激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发现去获取知识。下面将从每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来展开分析。①课堂讲授。对于课堂讲授,学习者认为教师备课充分,内容丰富,讲解课程内容详略得当,可以比较全面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师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到讲课中,并且经常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展开,便于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②基于天空教室在线平台的学习。基于在线平台的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在线下进行自学,另一方面是师生聚集在网络在线教室,模拟远程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在线支持服务。其中,第一个方面贯穿于学期的始终,第二个方面是在特定的课程内容中展开。通过调查发现,学习者认为模拟远程学习者进行学习更能设身处地的理解远程教育的本质,更能以主人翁的意识去思考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另外,自己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教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学习顺序。比如有些学习者喜欢看视频—参与讨论—看课件—看其他扩充资料,有些学习者却更乐意看课件—看视频—参与讨论—看其他扩充资料。学习者感叹自己好久没有这么静下心来认真地看书学习了。③课堂主题辩论。学习者坦言,可能是由于此前的课堂上从未出现过主题辩论,所以效果不是特别好。学习者认为如果还有下次机会,课前一定要做足准备,首先明确辩论主题,查找相关资料、案例,除此之外还应该查找对方观点的相关资料和案例,以便攻辩和应对对方的攻辩。④小组协作汇报。学习者认为能够有机会进行小组协作汇报,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第一,作为师范生,能够站上讲台讲课汇报,然后得到同学们及教师的点评,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很有帮助。第二,对团队合作能力是一次考验,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作能力,从主题选定、小组分工,到最后的汇报,都需要小组之间的沟通协作,而团队合作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最后的汇报效果。第三,通过查找相关资源,能够扩充自己的视野,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之前只是偶有耳闻的新资源,而且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以及组间进行互评,也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综上调查结果表明,在学习者心中,通过这门课程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学习效果比较好。

2.数据体现的效果。

学习教育论文范文篇6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专业课中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许多学者、教育专家都强调合作的好处。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教育界为提高教学质量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探索创造精神。中职院校培养的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幼儿教学的实践者,更是社会发展的合作者和研究者。因而,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探究知识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倡导的三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一般中职院校班级学生数额大,学校资源和教师数量都比较少。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彼此间的合作学习受到限制。并且对于这些准幼儿教师来说,其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集体性,需要教师之间,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家园之间等密切合作与相互配合。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应用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教育论文范文篇7

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而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提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僵化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很难在学习中产生问题意识,探究动力也无从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只是机械的学习与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而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传统教学中以课堂为主渠道的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跟同伴交流,向教师请教,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云平台、微课资源、慕课等进行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势,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进度,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在网络学习中可以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也可以通过辩论、实验、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实践性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空间,引导学生学习,如上传微课资源让学生点击学习,也可以在云教学平台上布置相关探究课题,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这种以网络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利用网络,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网络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创设教育情境,提高教育效果。最首要的任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只是生活与学习的辅助工具。通过班会、讲座、网络交流等形式,在学生中展开“如何利用网络促进学习进步”的大讨论,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教育与学习。要引导学生自觉抑制网络黄、赌、毒等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拒绝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蚀。要加大健康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力度,净化网络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片纯净的网络教育空间,引导学生自觉利用健康资源接受教育。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博客,开辟品德教育园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与多向交流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判断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充分运用微信、QQ群、云平台等网络媒体工具对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网络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如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与敏感问题,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现的不良现象,都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参与讨论、辨析、辩论,在学习中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利用网络,构建心理健康咨询平台

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心理特质等方面的差异,许多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与生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这一平台的辅助作用,如建立心理健康网站、校园班级微博、心理健康网络园地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对自身情况进行在线咨询,在网络交流中对心理进行疏导,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紧密结合,增强了心理咨询工作的亲和力与便捷性,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生心理综合素养。

学习教育论文范文篇8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四、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都笑了)这时教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学习教育论文范文篇9

【内容提要】当前,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平行发展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面临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需求,要求我们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结合上作出战略选择:以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总揽和架构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实现形式;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渗透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对此,学习者、学习机构、学习制度必须实现相应转变。

【摘要题】改革与发展

【英文摘要】Atpresent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whichisintheprogressofindustrializationandinformationalizationfacescomplicatedandvarioussocialdemands,whichneedsustomakestrategicchoicefromthecombinationofrealisticdemandsandlong-termdevelopment,thatis,constructingtasksandachievingmodesindifferentstages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ccordingtolife-longeducationalideaandtargetoflearningsociety,infiltratinglife-longeducationalidea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ndgraduallyformingthesystemof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whichcanmergeintolearningsociety.Solearner,learningorganizationandlearningsystemmustbechanged.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学习者/学习机构/学习制度

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learningsociety/life-longeducation/learner/learningorganization/learningsystem

近代职业和技术教育是伴随着产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的,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提高,经历了以技能为主向以技术技能为主的转变;从为制造业服务向同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的转变;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要经历这种历史性的转变。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在还没有真正形成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同时,却面临着迈向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即工业化和信息化平行发展,这就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更加复杂而多变的要求。

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社会需求

(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需要,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我们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境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国际教育的竞争。

(二)技术进步和劳动就业

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要求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的技术进步是在有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教育问题非常严重的对比下来推动技术进步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就会加剧低素质劳动者的失业,而要满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就必然会影响技术进步的推动,所以,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探索出一条新路,既能为技术进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又尽可能地适应中国的实际,为解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二元结构和城乡教育统筹

工业化过程中,要面临一个从二元结构转向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乡教育资源统筹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包括城镇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向工业转移的问题,均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调整。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

我国的工业化处在全球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因此我们需要新型工业化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发展,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产品,要求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为工业化服务的同时,为加快信息进程提供更多的教育。

面对如此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需求,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结合上作出战略和策略的选择。既要以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总揽和架构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实现形式,又要在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渗透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因此,把握职业技术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关系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体现,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模式,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讨论终身教育理念,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要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职业教育必然经历相应的转变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形态和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它是以知识革命、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兴起为前提的,将从以制度化教育为主要形态的工业社会,转变为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态的知识社会。这个转变是覆盖全社会和全部教育的,职业教育也必然会经历相应的转变。

这里需特别提及“知识革命”这个概念。“知识革命”在国内提得不多,但是在国际上关于这一概念的讨论已相当普遍,在很多国际机构的报馆之间都会提到正在经历的这场革命对未来的影响。《美国国家知识评估大纲》里对知识革命描述如下:“近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运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长途通讯价格的下降,计算机的普及,全球网络的出现,以及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创造出10年前根本不可能想像的新产品、新服务系统、新兴行业和新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革命。”

这里面讲到的知识革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因为这场知识革命正在改变着世界运动方式,改变着产业结构,也在改变着产品生产方式,改变着就业方式。从学习型社会对职业教育影响这个角度,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者

制度化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学习者主要是学习某种职业技能(技术)的谋职者,学习只是他谋生(职)的手段,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就实现了学习目的。而在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学习者面对的是职业、职业岗位以及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也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会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要求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

在学习型社会里,学习者面对环境的变化会有新的要求。2001年一份题为《中国与知识经济》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知识经济带来工作岗位的变化和教育模式的变化。工业社会时期的劳动者,在泰勒制的管理下能够按照岗位规范化要求完成岗位工作,就可以称为工业社会的合格的工作者。当然,这种要求往往注重一些常规问题。而知识社会的工作经常会发生变化,面对的是很多非常规的问题。因此,知识社会的工作者不仅要按照岗位规范去完成岗位工作,而且要具备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尤其强调不仅要执行上面的指令,而且要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或者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学习者在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发生变化的,当然还有组织的变化,在工业社会是相对固定的,在学习型社会是相对变化的。这就给我们的工作者和学习者提出新的要求,学习者必然要具备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更加宽广的知识基础、职业能力基础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中曾经这样讲过:“归根结底,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任何把对劳动者的教育计划局限在可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劳动技能上的企图,都将导致大量长期的结构问题。其代价将是一个僵化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这种市场面临快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会风险很大。”这里强调培养不断变化的有预见的应变能力。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在对学习者的培养上提出几个问题。

1.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来培养人,但是这种针对性地培养人和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可兼顾的,我们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同时又能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里面有一个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学生应在现有的职业学校里更好地学习各门基础课,打好基础,具备再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再学习以后转换经验的能力。同时,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2.培养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关系(略)

3.技术技能与人文道德的关系(略)

4.就业与创业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培养的人中有没有创业人才。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数据,今后10年左右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为1000万~1300万,而我们自己能够提供的岗位为500万~600万。经济增长所能提供的就业增长已越来越少,所以如何创出一条创业教育之路,需要我们探讨与关注。

5.就业与升学

前几年在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开通了一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继续去升学的途径,这为不同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个条件。但是应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职业教育绝不能搞成一种升学教育,否则就失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

(二)学习机构

在制度化教育体系中,学校是惟一的学习机构,而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即所谓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不是仅仅靠学校来支持的,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成为学习型机构。所以,需要探讨的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机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学校

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受经费、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与企业和工作场所的技术更新同步,所以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交替学习,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2.工作场所(企业)

在逐步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条件下,企业将成为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机构,其主要作用是:与学校联合进行职前教育,企业应该成为职前教育的合作伙伴;进行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不断的继续教育。

3.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略)

4.网络(虚拟学校)

依托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新的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既可以作为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技术补充,又可以独立承担某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尤其是它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前景更是值得关注的。

利用网络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公共场所教育的一个补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当然职业教育如何利用网络这个问题还有待探讨。

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习机构的讨论涉及体系构建中的实体部分,而关于学习制度的讨论则涉及体系构建的软件部分。

讨论这几个学习机构之间的关系,应该从能力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世界劳动组织2003年了题为《公共学习与教育培训》的报告,主要讲知识社会到来以后,工作、学习的变化对于教育培训的影响,其中特别谈到能力和能力建设:

基础能力——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公民资格、社会技能、学会学习的能力、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在以上能力的基础上,个人能力(自尊、目标之确定和动力、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技能)、集体能力(人际关系、团结合作精神和谈判技能)、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普通职业能力、特定职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基础能力主要在学校里面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在工作岗位中培养,而核心能力应由工作岗位和学校共同培养,网络则为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在学习型社会环境中,学习机构扩展为社会学习型组织,各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互补为终身教育提供服务。

因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大背景中,各种教育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担负的主要责任,在这些职能里面如何合作,如何整合。

“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要求表明,教育体系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学校再也不会是一个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实际上,终身教育意味着学校可以从为人计划一生的沉重负担中摆脱出来。只要社会能为人们以后的生活提供很多学习机会,人们就能取得适应并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复杂世界中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即使整个职业工种消失和出现整个的全新职业,也不应构成重大威胁。”

(三)学习制度

从制度化教育向学习型社会的转变,并不否定制度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而是从单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向终身教育制度转变。

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组织机构和社会规范。”按照国际上一位很有名气的学者哈耶克的观点,这种制度是“由规则调节着建立起来的秩序”。

职业技术教育要建立一种制度,能够按照这种制度共同的争取这种规范来维持职业技术教育的运作秩序。所以,关于迈向学习型社会职业教育,特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供讨论。

1.就业导向与文凭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对职业技术教育而言,不管是民办,还是国办,体制的健全都是一个前提。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当前的文凭导向。如何从文凭导向转为就业导向,从近几年高校扩招和能学生就业的变化来看,很重要的一条,是市场会逐步改变文凭导向这种观念和意识。

2.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要体现能力本位,必须强调能力建设。不能走普通教育完全学历的路,而应突出能力建设,当毕业生真正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能力优势时,就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强大生命力。2003年国务院提出,大专毕业生不能就业可以到职业学校去学习技能,拿证书。这就体现了能力对于人们在社会上谋职的重要性。天津的一所信息工程学校2003年计划招收500多名学生,报名数远远超过计划招生,其中20%的报名者有本科和专科学历。所以,突出能力建设,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3.单向考核与多向考核

现在的选拔基本上以考试成绩、知识作为衡量的标准,尽管现在考高职也是有一些侧重的考核,但是能力考核还没有在考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包括经验,经验也是一种能力,这些都不包括在考核内容里面。所以,要真正体现能力本位,应该在选拔制度上调整。

4.弹性学制与模块教学

目前的职业教育学制是根据普通教育模式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为高中段教育,为期三年,不管是哪个专业,不管实际需要,在时间与专业教学安排上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强调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弹性学制与模块教学。

5.衔接、沟通、渗透(略)

6.政府与市场

就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发展还是要强调政府起主导作用。但是,职业教育应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即使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因为职业教育有没有生命力,最终要接受市场检验。

最近我到四川泸州合江县看了一所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员12000余人。这所学校设备条件非常简陋,但是读的人非常多,而隔壁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却关了门,后来被这所民办学校买下了。同样是中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靠的是市场经济,而公办学校没有利用好市场机制来增强竞争力。所以,职业教育发展固然需要政府支持,或者某种程度上政府要给些政策,但是市场机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更重要的。

7.市场机制与教育规律(略)

学习教育论文范文篇10

【内容提要】当前,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平行发展进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面临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需求,要求我们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结合上作出战略选择:以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总揽和架构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实现形式;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渗透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对此,学习者、学习机构、学习制度必须实现相应转变。

【摘要题】改革与发展

【英文摘要】Atpresent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whichisintheprogressofindustrializationandinformationalizationfacescomplicatedandvarioussocialdemands,whichneedsustomakestrategicchoicefromthecombinationofrealisticdemandsandlong-termdevelopment,thatis,constructingtasksandachievingmodesindifferentstages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ccordingtolife-longeducationalideaandtargetoflearningsociety,infiltratinglife-longeducationalidea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ndgraduallyformingthesystemof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whichcanmergeintolearningsociety.Solearner,learningorganizationandlearningsystemmustbechanged.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学习者/学习机构/学习制度

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learningsociety/life-longeducation/learner/learningorganization/learningsystem

近代职业和技术教育是伴随着产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的,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提高,经历了以技能为主向以技术技能为主的转变;从为制造业服务向同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的转变;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要经历这种历史性的转变。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在还没有真正形成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同时,却面临着迈向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即工业化和信息化平行发展,这就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更加复杂而多变的要求。

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社会需求

(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需要,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我们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境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国际教育的竞争。

(二)技术进步和劳动就业

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要求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的技术进步是在有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教育问题非常严重的对比下来推动技术进步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就会加剧低素质劳动者的失业,而要满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就必然会影响技术进步的推动,所以,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探索出一条新路,既能为技术进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又尽可能地适应中国的实际,为解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二元结构和城乡教育统筹

工业化过程中,要面临一个从二元结构转向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乡教育资源统筹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包括城镇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向工业转移的问题,均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调整。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

我国的工业化处在全球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因此我们需要新型工业化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发展,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产品,要求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为工业化服务的同时,为加快信息进程提供更多的教育。

面对如此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需求,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结合上作出战略和策略的选择。既要以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总揽和架构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实现形式,又要在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渗透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因此,把握职业技术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关系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体现,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模式,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讨论终身教育理念,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要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职业教育必然经历相应的转变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形态和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它是以知识革命、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兴起为前提的,将从以制度化教育为主要形态的工业社会,转变为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态的知识社会。这个转变是覆盖全社会和全部教育的,职业教育也必然会经历相应的转变。

这里需特别提及“知识革命”这个概念。“知识革命”在国内提得不多,但是在国际上关于这一概念的讨论已相当普遍,在很多国际机构的报馆之间都会提到正在经历的这场革命对未来的影响。《美国国家知识评估大纲》里对知识革命描述如下:“近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运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长途通讯价格的下降,计算机的普及,全球网络的出现,以及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创造出10年前根本不可能想像的新产品、新服务系统、新兴行业和新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革命。”

这里面讲到的知识革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因为这场知识革命正在改变着世界运动方式,改变着产业结构,也在改变着产品生产方式,改变着就业方式。从学习型社会对职业教育影响这个角度,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者

制度化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学习者主要是学习某种职业技能(技术)的谋职者,学习只是他谋生(职)的手段,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就实现了学习目的。而在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学习者面对的是职业、职业岗位以及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也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会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要求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

在学习型社会里,学习者面对环境的变化会有新的要求。2001年一份题为《中国与知识经济》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知识经济带来工作岗位的变化和教育模式的变化。工业社会时期的劳动者,在泰勒制的管理下能够按照岗位规范化要求完成岗位工作,就可以称为工业社会的合格的工作者。当然,这种要求往往注重一些常规问题。而知识社会的工作经常会发生变化,面对的是很多非常规的问题。因此,知识社会的工作者不仅要按照岗位规范去完成岗位工作,而且要具备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尤其强调不仅要执行上面的指令,而且要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或者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学习者在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发生变化的,当然还有组织的变化,在工业社会是相对固定的,在学习型社会是相对变化的。这就给我们的工作者和学习者提出新的要求,学习者必然要具备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更加宽广的知识基础、职业能力基础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中曾经这样讲过:“归根结底,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任何把对劳动者的教育计划局限在可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劳动技能上的企图,都将导致大量长期的结构问题。其代价将是一个僵化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这种市场面临快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会风险很大。”这里强调培养不断变化的有预见的应变能力。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在对学习者的培养上提出几个问题。

1.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来培养人,但是这种针对性地培养人和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可兼顾的,我们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同时又能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里面有一个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学生应在现有的职业学校里更好地学习各门基础课,打好基础,具备再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再学习以后转换经验的能力。同时,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2.培养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关系(略)

3.技术技能与人文道德的关系(略)

4.就业与创业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培养的人中有没有创业人才。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数据,今后10年左右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为1000万~1300万,而我们自己能够提供的岗位为500万~600万。经济增长所能提供的就业增长已越来越少,所以如何创出一条创业教育之路,需要我们探讨与关注。

5.就业与升学

前几年在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开通了一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继续去升学的途径,这为不同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个条件。但是应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职业教育绝不能搞成一种升学教育,否则就失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

(二)学习机构

在制度化教育体系中,学校是惟一的学习机构,而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即所谓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不是仅仅靠学校来支持的,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成为学习型机构。所以,需要探讨的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机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学校

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受经费、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与企业和工作场所的技术更新同步,所以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交替学习,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2.工作场所(企业)

在逐步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条件下,企业将成为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机构,其主要作用是:与学校联合进行职前教育,企业应该成为职前教育的合作伙伴;进行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不断的继续教育。

3.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略)

4.网络(虚拟学校)

依托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新的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既可以作为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技术补充,又可以独立承担某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尤其是它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前景更是值得关注的。

利用网络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公共场所教育的一个补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当然职业教育如何利用网络这个问题还有待探讨。

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习机构的讨论涉及体系构建中的实体部分,而关于学习制度的讨论则涉及体系构建的软件部分。

讨论这几个学习机构之间的关系,应该从能力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世界劳动组织2003年了题为《公共学习与教育培训》的报告,主要讲知识社会到来以后,工作、学习的变化对于教育培训的影响,其中特别谈到能力和能力建设:

基础能力——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公民资格、社会技能、学会学习的能力、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在以上能力的基础上,个人能力(自尊、目标之确定和动力、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技能)、集体能力(人际关系、团结合作精神和谈判技能)、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普通职业能力、特定职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基础能力主要在学校里面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在工作岗位中培养,而核心能力应由工作岗位和学校共同培养,网络则为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在学习型社会环境中,学习机构扩展为社会学习型组织,各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互补为终身教育提供服务。

因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大背景中,各种教育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担负的主要责任,在这些职能里面如何合作,如何整合。

“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要求表明,教育体系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学校再也不会是一个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实际上,终身教育意味着学校可以从为人计划一生的沉重负担中摆脱出来。只要社会能为人们以后的生活提供很多学习机会,人们就能取得适应并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复杂世界中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即使整个职业工种消失和出现整个的全新职业,也不应构成重大威胁。”

(三)学习制度

从制度化教育向学习型社会的转变,并不否定制度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而是从单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向终身教育制度转变。

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组织机构和社会规范。”按照国际上一位很有名气的学者哈耶克的观点,这种制度是“由规则调节着建立起来的秩序”。

职业技术教育要建立一种制度,能够按照这种制度共同的争取这种规范来维持职业技术教育的运作秩序。所以,关于迈向学习型社会职业教育,特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供讨论。

1.就业导向与文凭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对职业技术教育而言,不管是民办,还是国办,体制的健全都是一个前提。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当前的文凭导向。如何从文凭导向转为就业导向,从近几年高校扩招和能学生就业的变化来看,很重要的一条,是市场会逐步改变文凭导向这种观念和意识。

2.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要体现能力本位,必须强调能力建设。不能走普通教育完全学历的路,而应突出能力建设,当毕业生真正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能力优势时,就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强大生命力。2003年国务院提出,大专毕业生不能就业可以到职业学校去学习技能,拿证书。这就体现了能力对于人们在社会上谋职的重要性。天津的一所信息工程学校2003年计划招收500多名学生,报名数远远超过计划招生,其中20%的报名者有本科和专科学历。所以,突出能力建设,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3.单向考核与多向考核

现在的选拔基本上以考试成绩、知识作为衡量的标准,尽管现在考高职也是有一些侧重的考核,但是能力考核还没有在考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包括经验,经验也是一种能力,这些都不包括在考核内容里面。所以,要真正体现能力本位,应该在选拔制度上调整。

4.弹性学制与模块教学

目前的职业教育学制是根据普通教育模式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为高中段教育,为期三年,不管是哪个专业,不管实际需要,在时间与专业教学安排上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强调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弹性学制与模块教学。

5.衔接、沟通、渗透(略)

6.政府与市场

就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发展还是要强调政府起主导作用。但是,职业教育应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即使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因为职业教育有没有生命力,最终要接受市场检验。

最近我到四川泸州合江县看了一所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员12000余人。这所学校设备条件非常简陋,但是读的人非常多,而隔壁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却关了门,后来被这所民办学校买下了。同样是中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靠的是市场经济,而公办学校没有利用好市场机制来增强竞争力。所以,职业教育发展固然需要政府支持,或者某种程度上政府要给些政策,但是市场机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更重要的。

7.市场机制与教育规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