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十篇

时间:2023-11-03 17:52:30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篇1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成因;启示

2010年4月,希腊信用评级被迫调低至垃圾级,2011年6月,标准普尔又将希腊信用评级降至CCC的全球最低等级,7月,穆迪将葡萄牙和爱尔兰的信用评级相继降至垃圾级,将塞浦路斯的信用评级降至Baa1,9月,标准普尔将意大利信用评级调低。欧洲债务危机就这样层层深化,严重地延缓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这同时也暴露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制度所存在的一些缺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期待能够通过对欧洲债务危机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些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欧元区经济发展失衡,产业结构不协调

欧元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常年处于失衡状态,一些高负债国家的产业结构严重缺乏合理性。像德国、法国等核心成员国,他们拥有着像电子、汽车、机械等支柱性实体产业和强大的科技推动力,但像希腊、爱尔兰等边缘化国家,他们科技发展缓慢,劳动成本高,外加上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金砖五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又在制造业等领域对其双重挤压,这些边缘化国家在无奈之下只好依靠旅游业、航运业等传统产业,以及依靠大量的政府支出来维持经济。但不幸的是,这些举措并没有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发展的实质性问题,相反却使得他们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负担日益加重。在无法实施其他措施时,这些边缘性国家选择大肆发行国债维持经济,但欧洲央行对所有欧元区国家都实行相同的低利率政策,这就使得这些边缘性国家的消费信贷过度膨胀,最终导致欧债危机的爆发。

(二)欧元区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

二战结束后,欧元区各国家纷纷建立了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严重增加了欧元区各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成为了引发此次欧洲债务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欧洲以高福利政策著称,就连危机最严重的希腊政府每年也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欧元计的款项,而且这样巨额的支出一直还保持着高于5%的高速增长,但其GDP的增速却一直仅仅在1%-2%。更重要的是,现在欧洲各国纷纷进入老龄化时代,与老年人相关的政府支出,包括养老金、医疗等支出大大增加。因此,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在财政收入严重下降的情况下,刚性的财政支出就会造成巨额的财政赤字,从而最终也将导致债务危机的爆发。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二元结构矛盾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调节的两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工具,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在二者都被合理运用时,国家对经济运行实施的调节才能更加有效。但欧元区却只有共同的货币政策,各成员国的财政政策保持相对独立,所以经济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各国为挽救自身的经济,他们将果断地采取财政政策,实施不负责任的赤字策略。更重要的是,欧元区是单一货币区,欧元区内任何成员一旦出现问题,其都有可能对整个欧元区产生溢出效应而波及其他国家,从而影响到欧元区的整体经济稳定。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给欧洲整体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我国来说,虽然我们远离欧洲债务危机现场,短期内也不可能发生债务危机,但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仍然能够给我国经济以后的发展给予警示和启迪。

第一,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力,使我国成功地从传统的产业大国向创新型、科技型国家转变。

根据前述分析,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发生危机的边缘化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严重缺乏创新,生产率低下导致的。在此情况下,国家政府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得不加大投资,从而增大了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而后又随着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的不断积累,债务危机的爆发也就一触即发了。对于我国而言,投资一直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投资率从2000年的353%到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436%,同时期消费率却从623%降至486%。因此,我国经济如果想要实现成功转型,如何降低经济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成为了关键中的关键。

第二,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注重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的匹配性,严格控制外债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基本原因就是政府债务大量发行债务,严重超过了其自身的承受能力,资不抵债,最终导致违约风险剧增而发生危机。近几年来,我国大量推行地方投融资平台融资发债,这些资金聚集起来后大部分是被使用在周期比较长,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上,这样就无疑给地方政府留下了隐形赤字和债务负担。一旦这些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势必爆发,而且这些资金绝大多数来自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危机的爆发将带给这些金融机构巨大的冲击。此外,金融机构的倒闭危机具有极强的连带效应,这样危机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影响就无法估计了。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政府债务的管理,做好预算工作,将财政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做严格的审核,增强地方发行债务的透明性,合理规划地方债务规模,严格控制风险。

第三,我们必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循序渐进的福利改善制度。

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标志着高福利制度的破产,没有实体经济增长支撑的高福利制度是空中楼阁,是不可能持续的。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迅速提高,相应的财政支出也就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且保障水平和标准是只能向上增长不能下降的,否则就会引发社会动荡。因此,结合我国现状,我们应该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的保障待遇,切实保证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彭路.欧债危机成因及其对我国影响研究[J].海南金融2012(6):9

[2] 周逢民.欧债危机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2):1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篇2

关键词:债券保险 市政债券 “单线”业务模式 信用增进

今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允许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自发自还,标志着“中国版”市政债正式启动。而作为专门为市政债券配套的债券保险,因其具有提高市政债券流动性以及降低发债主体发行成本的独特功能,必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现代债券保险业起源于1971年的美国。因此,总结美国债券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市场结构变化特点,对于发展中国的市政债券市场和债券保险业意义重大。

美国债券保险业发展历史回顾

1971年,全美第一家债券保险公司――AMBAC成立。此后,随着美国市政债券发行量的快速增长,对于债券保险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先后有多家债券保险公司相继成立并开展债券保险业务。债券保险行业俗称的四大巨头――AMBAC、MBIA、FGIC、FSA即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

同时,对于债券保险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69号法案”也诞生于该时期。“69号法案”中明确了债券保险公司只能从事市政债券保险业务,而不能从事财产及意外险等其他类型的保险业务。我们通常所说的债券保险公司“单线”业务模式即因该法案形成。自此之后,美国债券保险业务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美约有50%的市政债券含有债券保险。但随着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不断有债券保险公司介入高利润的结构化金融产品市场和国际业务。尤其是随着债务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券保险公司通过卖出CDO 各分支的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产品获得了大量收入。这些业务为债券保险公司承保规模的迅速扩大做出了很大贡献。至2006年,债券保险公司承保总规模已经达到了3.3万亿美元。

然而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给整个债券保险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在次贷危机之前,在美国金融担保保险协会(AFGI)注册的会员共有11家(见表1,并且共有7家债券保险公司具有AAA级(Aaa级)主体评级。在次贷危机之后,由于美国债券保险行业遭受重创,所有债券保险公司评级均遭下调,甚至多家公司出现倒闭。截至2013年底,已经没有一家债券保险公司具有AAA级(Aaa级)主体评级,并且仅有3家债券保险公司在继续开展业务(见表2及表3)。

此外,受债券保险公司主体评级大幅下调的影响,债券保险市场规模也大幅萎缩。在2005年美国债券保险市场发展的顶峰时期,约有57%的新发行市政债券含有债券保险,然而受次贷危机影响,2013年新发行市政债券中含有债券保险的比例已降为4.6%。因此,无论是存量市政债券还是新发行的市政债券,其含有债券保险的比例都达到了历史较低水平。

美国债券保险市场结构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近年来美国债券保险市场总体发展环境

2012年,由于美国的低利率环境,再加上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债券保险公司缺乏理想的外部发展环境,整个行业持续萎缩。如当整个债券市场的发行量由2011年的2878亿美元猛增至2012年的3762.4亿美元时,债券保险的业务量却在下降。根据Thomson Reuters的数据,全部在保的长期债券总量比2011年下降了13%,投保债券发行总量也由2011年的152.6亿美元下降至2012年的132.7亿美元。

2012年债券保险市场的萎缩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是低利率环境使得债券保险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其次是金融危机后整个债券保险行业遭受了重大损失,市场投资者对于债券保险的价值仍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再次,目标市场也发生了萎缩。由于债券保险公司主要承保A级及BBB级市政债券,而这两个级别的债券占比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萎缩,于是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下滑。

2013年,美国债券保险市场延续了2012年的下滑趋势,主要是因为美国市政债券发行量出现了下滑。据Thomson Reuters统计,2013年美国长期市政债券发行总量为3152亿美元,比2012年下降了13%,也低于过去10年3815亿美元的平均发行总量。美国市政债券发行量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利率市场环境的波动,二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恢复。美国市政债券发行量迅速下降主要体现在2013年下半年。随着美国地方政府紧缩政策的退出,市政债券的发行量在2013年上半年曾有一定的提升;而到了下半年,市政债券的收益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发行主体由于利率成本上升开始推迟发行,许多再融资项目都被暂停。另外,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复苏,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已经开始不断提升,对于市政债券融资的需求开始降低,因此导致美国市政债券发行量出现下降。

(二)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债券保险市场结构变化情况

次贷危机之后至2012年7月,AGL4曾是唯一一家从事债券保险业务的债券保险公司,然而这一情况随着2012年7月一家新的债券保险公司――BAM的成立而发生了改变。2012年BAM共开展了3笔业务,合计承保总金额2870万美元。虽然当年市场占比仅为0.2%,但也为债券保险行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希望(见表4)。此外,2013年,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HA)也重新开展债券保险业务。而在此前,因次贷危机后美国债券保险行业陷入衰落,该公司曾于2009年退出了市政债券的保险业务。此次重新开展债券保险业务,预示着整个行业开始出现回升的迹象(见表5)。

根据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统计结果,2014年第一季度仅有约27亿美元的市政债券含有债券保险(见表6),仅占2014年第一季度新发行市政债券总量的4.6%,而这一比例在2013年第四季度为5.3%,但与2013年同期比(2.7%)已经有了一定的回升。可以说,虽然美国债券保险行业仍旧不太景气,但是已经显现止跌回升的趋势,2014年可能会成为美国债券保险业发展的转折年(见图1)。

(编者注:1.去掉左边纵轴千分符;2.去掉右轴数字中的%,将%标注在右上角;3.修改图例:绿色图例为“带有保险的市政债券存量总额”;红色图例为“带有保险的市政债券存量总额占全部市政债券存量总额的比例”)

(三)美国昔日四大债券保险公司目前经营情况

2009年7月1日,AGL旗下子公司AGC完成了对FSA的兼并。目前,由于MBIA、AMBAC、FGIC因主体评级原因无法开展新业务,因此,在美国昔日的四大保险公司中,仍在正常开展业务的仅有AGL,AGL也是当前美国最大的债券保险公司,而AMBAC和FGIC的经营状况则严重堪忧。2012年底,AMBAC的总资产为27亿美元,所有者权益为-3.25亿美元,2013年AMBAC的经营状况虽有所恢复,但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经营时的水平。2012年底 FGIC的总资产为2.05亿美元,所有者权益为-3.7亿美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完全丧失经营能力,并且最新财务数据已经无法获得(见表7)。

美国债券保险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债券保险市场的发展对于市政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美国债券保险行业目前仍处于低谷期,但是从美国债券保险市场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债券保险在繁荣市政债券市场、帮助低级别市政债券发行主体进入债券市场融资、降低发行人融资成本以及提高债券流动性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而言,“中国版”市政债券刚刚推出,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主体评级相对较低的市政债券发行主体进入债券市场融资,对于市政债券保险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建立我国的市政债券保险市场对于未来促进市政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二)债券保险公司应始终坚持低风险偏好

美国昔日四大债券保险公司在经历了残酷的金融危机之后,AGL可以独善其身主要是因为其低风险的业务策略。在债券保险公司都为了追逐高收益,疯狂的开展结构化金融产品的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时,AGL却始终坚持原有的低风险业务策略,审慎介入结构化金融产品业务,因此受次贷危机冲击较小。次贷危机后,AGL迅速抢占市场。虽然债券保险行业发展不景气,但是AGL的盈利能力却在提升,进一步奠定了自己行业领军者的地位。因此,坚持低风险偏好有助于债券保险公司的长久发展。

(三)“单线”业务模式对于债券保险公司至关重要

在美国债券保险行业发展史上,“69号法案”中关于债券保险公司“单线”业务的规定对于债券保险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无论是次贷危机之前还是之后,市政债券保险业务违约率一直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债券保险公司受到冲击主要是因为涉足结构化金融产品而遭受了重大损失。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美国金融监管的滞后。如果在结构化金融产品出现之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能够进一步控制债券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严格限定其仅能开展市政债券保险业务,那么美国债券保险行业现在或许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可以说,监管滞后也是债券保险行业遭受重大冲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未来如果我国发展市政债券保险市场,一方面监管当局应对债券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进行严格的限制,发展专业的仅从事债券保险业务的债券保险公司;另一方面,债券保险公司自身也要通过内部风控体系,严格限制业务范围,防范业务风险。

未来展望

虽然目前美国债券保险市场处于低谷期,但是未来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据标准普尔估计,未来美国债券保险将覆盖美国新发行债券20%~30%的市场份额。随着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的不断扩大,投资人对于债券保险的需求也将上升。尤其是对于那些实力偏弱且发行频率不高的市政债券发行人而言,仍需要依赖债券保险商提供的债券保险服务。

在我国,债券保险被称为“信用增进”,目前我国仅有一家准债券保险公司在为金融产品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笔者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的信用增进公司在金融市场出现,为市政债券市场建设和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的建立健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

1.NPFC(National Public Finance Guaranty Corp.)为MBIA旗下专门从事市政债券保险的子公司。

2.Syncora担保公司前身为XL capital。

3.BAM(Build America Mutual Assurance Co.),即美国建设互助保险公司。

4.AGL下辖4家子公司,分别为AGM、MAC、AGC、AG Re。2013年,AGL为重整市政债券保险业务,新设立了子公司MAC,于是在AGL旗下具有从事市政债券保险业务资质的子公司有3家,分别是AGM、AGC、MAC。但目前主要依靠其旗下子公司AGM和MAC来开展市政债券保险业务。

作者单位: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

参考文献

[1]张启迪,樊力嘉.美国债券保险发展与启示[J].中国金融.2014(03).

[2]陈晓虹,刘彦,等.美国债券保险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货币市场. 2009(06).

[3]黄蔚,吴韧强.次贷危机中债券保险的风险与启示[J].商业时代. 2009(28).

[4]刘冬雨.我国市政债券发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金融与经济. 2006(09).

[5]袁东,毛玉萍,等.债券保险公司、次贷危机及债券市场趋势分析[J].财贸经济. 2008(07).

[6]张家伦.关于我国公债问题新探[J]. 浙江金融. 1995(07).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篇3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启示

过去的2011年,是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繁杂交织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探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之前,我们先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着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三)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五)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篇4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 成因 世界经济 经济秩序 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边界都趋于淡化,尤其是欧元区的建立,各成员国之间的趋同性不言而喻,但其中也却也不断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尴尬——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相继爆发并影响至今,甚至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探究本次欧洲国际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成员国内部债务结构不合理、过度消费、经济结构存在弊端。这个也给了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国一些启示。可以这么说,这次欧洲国际债务危机提醒着世人要深刻认识危机的根源、成因和可能给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防范。

一、欧洲国际债务危机发生的背景

欧洲国际债务危机的发生是欧洲各成员国陆续不断出现了财政困难,信用评级不断降低,欧元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最终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其演变背景可以用下图表说明。

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上限分别为3%和60%。2009年4月,爱尔兰出现财政困难,出现财政赤字比重过高;2009 年10 月初, 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 年政府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超过上限的3 倍多,其债务危机就此浮出水面。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中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信用评级。同年11月9 日,葡萄牙政府表示2009 年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例从原来的5.9%上调到8%,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即整个欧盟都受到了债务危机困扰,欧元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然而在一系列的经济援助政策之后,希腊债务危机却愈演愈烈,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也相继陷入债务危机,最终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

二、欧洲国际债务危机的成因

(一)欧元区成员国财务状况差异大

欧盟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管辖范围。在成员国加入欧元区时,标准放宽,导致不同财务状况的成员国进入。加入欧元区后,标准松弛,惩罚机制没有落实,成员国牺牲利益大规模赤字,影响欧元区整体经济。

(二)相对独立的财政政策促使偿债风险激增

平稳时期各成员国遵循游戏规则,一旦发生经济波动,各成员国就各寻出路,相对独立的财政政策造成了偿债风险激增。欧元区成立初期,欧洲经济欧盟成员国处于景气的经济周期,各国财政政策都能遵循1991 年底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7 年生效的《稳定与增长公约》,维持较好的赤字水平和债务水平。美国9.11时间之后,欧洲经济开始转寒,2000年后为抑制经济滑坡和老龄化危机,欧元区乃至欧盟国家都纷纷违约,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来刺激经济复苏,尤其是在2008 年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下,进一步加剧了成员国政府的激进式财政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比例急速上升,最后融资困难无法还债弥补赤字,酿成偿付危机。

(三)统一的货币政策情况下汇率操纵能力丧失

欧元区域内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将促使各成员国执行统一的汇率,导致各成员国散失汇率操纵能力。1998 年6 月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开始代替成员国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实现了各国货币的让渡,欧元的汇率随国际市场货币供求关系变动,间接导致欧元区成员国汇率操纵能力的丧失。

三、欧洲债务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和风险

希腊等欧洲国家债务危机爆发后,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深刻影响到欧元区的经济状况,并进一步波及世界经济。市场纷纷看空欧元,导致欧元对美元快速下跌,自2009 年11 月底的1.51 一直下滑到2010年3 月19 日的1.35 的心理关口,短短3 个月时间里,欧元对美元已经跌去近10%。这样的速度让人咋舌。此外,由于“金融传染”机制的作用,欧洲其他金融市场也饱受拖累。2010 年2 月初,葡萄牙政府称可能削弱缩减赤字的努力受阻及西班牙披露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将高于预测,导致市场不稳定,欧元遭到大肆抛售,引发欧洲股市暴跌,整个欧元区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直接影响有限,主要是此次出现债务危机的都是经济规模不大的国家,而我国对欧洲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的大国,对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出口不大,对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国的投资数额也非常小。但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危机的爆发致使欧元对美元贬值,相当于在中欧贸易中人民币升值,对欧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削弱,如一直把欧洲作为出口第一大市场的浙江义乌出口量锐减,重庆市出口企业也大幅缩减出口订单,这些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总体上看,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对欧洲国家的信誉和偿债能力的信任度锐减,纷纷减持相关国家的国债,或是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以对冲债券违约风险。希腊等国家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发生支付危机,势必拖累诸多欧元区国家和银行机构。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欧元区债务危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拖累欧元区各国乃至整个欧盟经济复苏。更有甚者,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对全球投资者和决策者信心带来打击,从而给刚刚复苏向好的世界经济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四、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篇5

关键词:欧债危机;经济结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月4日

一、债务危机的定义

债务危机,指国家代表本国向国际或区域金融组织、外国金融机构或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借贷或为他人的借贷提供担保而形成的,并以国家信用保证偿付本金和利息的特殊类型债务,一旦国家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归还本金和利息,就会发生债务违约,爆发债务危机。

二、欧洲债务危机发展状况

2009年12月标准普尔、惠誉、穆迪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信用评级,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为帮助希腊走出危机,2010年5月IMF和欧盟启动经济救助机制,向希腊提供总额1,100亿欧元贷款,但外部救援没有止住债务危机的蔓延:2010年11月,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3月,葡萄牙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8月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成为多米诺骨牌倒下的新牌;2011年9月,穆迪将法国兴业银行长债券信用评级从Aa2下调至Aa3,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长期债券信用评级从Aa1下调至Aa2,尽管这次下调早在预料之中,但仍在欧洲金融市场引发新的担忧。随着2012年的到来,欧元区国家和银行将面临巨量债务到期,融资压力史无前例,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挤压下的欧洲经济将步履蹒跚,重建市场信心会更加困难,欧元和欧元区的命运依然备受关注。

三、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自从欧洲债务危机凸现以来,国际社会议论纷纷,见仁见智。不少人将欧债危机归咎于欧元本身,即它是欧元区成员国的统一货币,但财政政策依然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如果说欧债危机源于欧元,那么为什么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状况却千差万别呢?这说明债务问题与货币本身并无多大关系。从根本上看,欧洲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使得债务国内房地产市场疲软,造成债务危机的爆发;同时,欧洲的高福利制度使得政府频频发债,财政负担沉重,应对危机的能力减弱。

(一)内部经济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空心化。此次债务危机中西欧所谓PIIGS国家均有严重的经济失衡问题,经济发展长期萎靡,失业率高企、财政赤字过高、政府债台高筑等问题。希腊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门类不够齐全,难以抵御周期性经济衰退的冲击,工业产值只占GDP的20%多,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旅游业、航运业以及侨汇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极其脆弱;意大利经济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意大利的出口制造业和旅游业冲击非常大,经济的复苏主要依赖贸易国经济复苏的进程。而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建筑业、汽车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是西班牙的三大支柱产业。由于长期享受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中的低利率,使得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成为西班牙近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1999年到2007年,西班牙房地产价格翻了一番,同期欧洲新屋建设的60%都发生在西班牙。2007年西班牙失业率从两位数下降到了8.3%,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下,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导致西班牙失业率又重新回到了20%以上。西班牙的房地产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后,房价大幅下挫,致使财政收支转差、银行坏账大幅增加,与房地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都受到严重打击。爱尔兰的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2005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浮现泡沫,且在市场推波助澜下愈吹愈大,2008年爱尔兰房价已经超过所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房价,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爱尔兰房地产价格出现急速下跌,同时银行资产出现大规模的缩水,过度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受到了巨大打击,向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发放信贷的银行陷入了困境,为防止银行体系崩溃,政府被迫耗费巨资向其注资。银行体系被保住了,但政府的财政难以为继,最终只能向欧盟和IMF提出纾困要求。同样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葡萄牙在过去十几年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服务行业持续增长,2010年葡萄牙的农林牧渔业只创造了2.38%的增加值,工业创造了23.5%的增加值,而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了74.12%。金融危机的爆发,融资成本随之飙升,使葡萄牙企业受到冲击,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

总的看来,债务危机严重的这几个欧盟国家经济更多依赖外需型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没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从而陷入危机。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带来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欧元区各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金现收现付制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人口老龄化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产物,欧洲各国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间较早,出生率一直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平,再加上死亡率一直较低以及严格的移民限制政策(移民的年龄层次相对较低),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年的25~29岁上移至2007年的40~44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从今往后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恶化。在此背景下,现行的养老金现收现付制给各国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欧元区各国的养老金支出平均占GDP的6%,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已分别达11%、13%、14%和10%,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的高昂医疗支出,财政的压力相当沉重。

除老龄化因素外,劳动参与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在养老金现收现付体制下,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一方面会降低养老金缴费收入;另一方面又将增加养老金的给付支出。1960年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60~64岁人群的劳动参与率均大幅下降。与美国、英国、瑞典和日本相比,法国和西班牙这一人群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更大,葡萄牙则一直较低。欧洲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三个方面对劳动参与率产生影响:一是最早可以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在南欧国家,最早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普遍较低,如意大利为53岁,比美国的62岁早了将近10年;二是在最早可退休年龄即退休所能领取的养老金水平与选择继续工作的工资收入加上退休后养老金给付之和的对比,如果前者高于后者,就相当于对继续工作征收隐性税,即鼓励提前退休。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相比,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等福利制度都有较强的隐性税收效应;三是伤残和失业保险与养老金之间的替代效应。很多欧元区国家领取伤残和失业保险的人数随着年龄层次的提高而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早领取退休金、鼓励劳动者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效果。本来是用来救济国民的高福利制度,却减弱了国民的工作积极性,给政府财政带来负担。高福利制度一旦形成,就会有路径依赖,国民对社会保障的刚性需求除非发生重大的变革,否则不可能给予削减,但一些国家政党领导人出于选票考虑,迟迟未能采取改革措施,结果背的债务越来越重。这一现象早在欧元问世之前即已出现,全球金融危机成了引爆欧债危机的导火线。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入不敷出,靠举债度日,政府财政负重难行,从而爆发债务危机。

四、对中国的启示

(一)不能高估地方政府负债的承受能力,扩大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从统计数字来看,目前我国财政赤字的GDP占比低于3%,总债务占比低于20%,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短期不存在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但中国政府的债务风险不在中央政府,而在地方政府。最近几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组建了3,800多家投融资平台企业,据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被使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一旦投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则地方政府将背负巨额债务负担,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中央银行埋单。因此,我国应尽快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可在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提高地方财政与其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收入能力,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允许地方政府合法举债。

(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国际产业竞争力下降。发生危机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加入欧元区后又面临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在私人投资不旺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从而增加政府的债务和财政赤字。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也一直是我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特别是在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出口备受打击、消费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屡试不爽。我国也从2007年的财政盈余变成近两年的财政赤字。因此,如何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即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未来的基建投资应该适度压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工作重点。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人口结构的变化,更要考虑对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并已取得积极进展,由于要覆盖的人群庞大,已有制度之间需要相互衔接,所以仍有相当大的政策空间。保障制度的设计应尽量保持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同时应尽量防止任何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低效和僵化的福利制度,实现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接续。

主要参考文献:

[1]谢世清.从欧债危机看“中国式债务危机”.亚太经济,2011.5.

[2]吴国起,韩玲慧.欧元区国家财政风险原因探析及其启示.中国财政,2011.6.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篇6

 

[论文摘要] 当前美国次债危机已经演变为金融危机,大有重创世界经济之势。我们通过分析美国次债危机产生的机理,来阐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美国次债危机发生一年多来,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了一场规模庞大的金融风暴:全球股市下挫,美元加速贬值,众多著名金融机构蒙受巨额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引发金融危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各国对发生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成为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一、 美国次债危机产生原因 

美国的次债危机源自于资产证券化,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缺乏流动性、但能够在将来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收入流的资产作抵押,发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债券持有者可以依据资产所得收益获得稳定收益。事实上,这种证券收益严重依赖于抵押资产本身的质量。在美国的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因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出现了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这部分贷款称之为次债。随着美联储自2004年开始的联邦基准利率的连续提高,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趋向,次级按揭贷款人心理预期与偿付能力下降,以致于出现大量违约。因为抵押证券很大一部分出售给商业银行、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后,危机进一步扩大。我们可以发现,利率提高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二、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贸易渠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的消费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十,次债危机重创了美国的金融业,这将引起流通性不足,银行收紧信贷。对于严重依赖贷款消费的美国来说,直接导致消费下滑。此外,随着次债危机的恶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引起失业率上升。全球经济贸易结构中,基本上是美国对其他国家逆差,国际消费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中国对美贸易占很大比重,在此背景下,将直接影响中国出口。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百分之六十,出口的下降,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2.通过汇率对中国形成冲击 

美国次债危机会导致美国经济和美国元下滑,必然也会对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当前,中国外贸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在美国利率降低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美元将不断贬值,者为追求息差收益,纷纷涌向中国,这将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人民币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升值,已给中国的中小企业产生沉重压力,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 

3.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影响 

对于严重依赖预期的股票市场来说,美国次债危机重创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全球股市自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大幅度下跌,中国的a股亦未能幸免。房地产投机炒作成风,中国房价已经历了近十年的大幅上扬,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也占了很大比重,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不明且风险相对集中于银行体系内。在经过多年的房地产高速增长后,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亦开始松动,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正步入违约高风险期。

三、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和建议 

1.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创新工具,它涉及到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严谨而复杂的工程。它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优质的资产、独立的评估体系、有效的监管制度来保证。只有如此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才能启动和健康发展,避免金融风险的产生。 

2.银行应严防信贷风险,注重客户信用和偿还能力。 

美国次级债券危机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房地产价格上扬时,银行往往让大量无偿还能力的客户获得了贷款,忽视了房价逆转时可能产生的违约风险,从而为次债危机埋下了祸根。在中国,住房按揭贷款一直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在房价高速上涨过程中,出现银行业忽视贷款申请条件,给予按揭贷款的现象,在房价上涨时,这些现象的风险容易被掩盖,然而房价一旦发生逆转,隐藏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使得银行业面临大量的不良资产。所以对贷款条件的审核不应该放松。 

3.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的“两架马车”——出口和投资,在出口下降,进而引起国内企业的投资欲望降低,中国经济更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周期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只有采取扩大内需的手段,才能抵消外部因素影响。扩大内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减税,尤其是长期困扰居民消费欲望不强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琳: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思考.金融经济,2008.10 

[2]田秋生和付留鹏:美国次债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操作.西部金融,2008. 2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篇7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对欧债危机的起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对其就行了全景式的分析。首先从欧洲各国二元结构、各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带来效率低下、国际评级机构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外贸易的影响、导致人民币“被升值”、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影响三个方面;最后总结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欧债危机;欧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监管

2000年以来,欧洲小国希腊的财政赤字不断的扩大,其发展严重依赖欧盟的支持,当2009年12月末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分别把希腊的政府债券由A档(低风险类别)下调到B档的(显著风险类别)后,成为导火线而引发了希腊的债务危机,从而把整个欧洲拉入经济危机的深渊。为了帮助希腊,欧盟向希腊提供贷款高达1100亿欧元,但是还是没有阻挡住危机不断蔓延的脚步。同年11月,爱尔兰爆发了债务危机,次年3月葡萄牙同样也爆发了债务危机,欧盟没有放弃,在2011年7月推出了第二轮救助方案,但是事与愿违,这次救助非但没有把希腊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反而带来了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问题。面对这种境况IMF和欧盟只能选择暂时放弃对希腊的救助。发展到现在这个原本只有希腊一个国家的债务危机,已经演变成整个欧洲乃至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债务危机。

一、欧债危机的起因分析

1.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二元结构

欧元区在1999年1月1日成立之时,18个成员国统一了货币政策,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但是各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并没有统一财政政策,各国的财政大权依然掌握在各个国家的手中,是各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情。这种二元结构其实从它创立之初各国就了解它的弊端,但是在没有经济危机的时候还是风平浪静,一旦爆发经济危机它的危害便被显现的淋漓尽致。

2.各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带来解决问题效率低下的弊端

发展到今天,欧盟的成员国已经有27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也有希腊、冰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些实体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效果,从整体上看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经济危机到来时,每个国家首先要考虑的是本国的经济利益,然后才是整个欧盟的经济利益,谁也不愿意在损害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去拯救别的国家,这样就带来了解决欧债问题的效率低下。

3.国际评级机构唱衰欧债

每当经济危机到来,主权信用评级机构都会起到一个加速器的作用,美债危机如此,欧债危机也不例外,从最开始的希腊债务危机降低希腊的评级,国际评级机构的评判一直伴随着欧债危机。由于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连续降低对欧洲主权国家的债务评级,导致欧洲大部分国家股市大幅下挫,金融机构动荡不安,虽然近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缓解了欧元区银行融资紧张的局面,主权债务利率已经有所下降,银行的融资市场已经重新开放,股价也有所回升,但是欧元区的金融体系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欧元的汇率也不断的下滑。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巨大

欧债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最大的,从2004年起,欧盟就已经发展成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在2007年更是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超过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20%,由于欧债的爆发及进一步延伸,欧盟内部经济的衰退,出口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导致人民币“被升值”

由于欧债危机的爆发,欧元不断地贬值,资本别无选择便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升值,从而导致人民币“被升值”。同时我国还拥有大量的欧债,欧元的贬值带来外汇储备的缩水。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多样化的现在,减少美元资产比重是一个重要的呼声,然而欧元的持续走软,加上不明朗的预期,如何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就陷入了两难。影响不可避免,是挑战的同时更是机遇。

3.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显着

外部经济一直以来一直是影响我国直接投资因素的重点,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各国普片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从而引发资本回流。201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为1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3.7%,是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其中欧盟27国对我国实际投入外资额61.1亿美元,同比下降3.8%;亚洲十国/地区对我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957.4亿美元,同比下降4.8%,剔除香港的影响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来自欧盟对我国实际投入外资额的下降。

三、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1.福利政策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福利(welfare)一词,是人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活的满足感。主要包括:收入水平是否合理、收入分配是否公平、自然人所享受的教育是否良好、人的身体状况是否健康、每个家庭的老人是否都能老有所养以及生活环境、治安状况等许多因素。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高福利制度的国家,良好的生育政策、免费的教育,提早退休和高额的退休金,但是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借鉴欧洲高福利国家的教训,福利政策和经济发挥水平相适应,才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2.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起于2009年的希腊财政危机,迅速扩散到欧洲的其他国家,最后升级为整个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实体,应该认识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相适应才能带来经济的协调发展。

3.加强主权评级机构的发展

欧债危机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的主权评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欧盟为此提出了主权评级监管的八项措施。对于我国来讲,评级业历史短、规模小,但可喜的是评级行业已经认识到主权评级对我国国际金融地位的提升和评级话语权的争夺的关键性,并且已经开始尝试性地开展主权评级业务。

4.加强对房地产业的有效调控,防止房地产市场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从美国次贷危机发展的美债危机,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性就是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与泡沫的破裂。如今我国房地产价格过高,房价收入比位列世界首位,其中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达15倍,远高于一般认为的3-6倍的合理区间。也许房地产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一个地雷,将来一旦泡沫破裂,必然会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的调控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苏原.欧债危机:欧洲衰落的开始.中国报道,2011(10).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篇8

关键词 欧债危机 外汇储备 经济增长外贸出口

一、认清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只有认识清楚欧债危机的起因、进程、影响,才可以找出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发展我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认清欧债危机这一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国际经济形势,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采取正确的宏观政策,充分做好应急预案,以降低损失,稳定经济发展,熨平经济波动,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以此次欧债危机为鉴,全面审视我国的债务问题,明确自身的债务水平,尤其是应当注意地方债务问题,同时慎重配置外债的期限和币种结构,一定程度上达到稳定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1.欧债危机的爆发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外汇储备

我国持有的欧元资产占我国外汇储备的1/4。根据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说法,目前中国银行有折合成1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欧债危险敞口。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而导致了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资产损失高达879亿美元。而在当前的国际汇率形势下,尽管欧元在贬值,但欧元是相对其他货币下跌,即欧元在跌,其他货币会涨。因此,1/4的外汇储备在贬值,而其他3/4的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地升值,也会使我国外汇储备的损失降低。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所分析师边红透露,目前我国基本没有持有希腊国债,持有意大利国债占意大利国债总量的4%,规模较小。因此,欧债危机给我国外汇储备造成了一定的直接损失,且绝对损失额较大,但相对损失的程度较小。当然,如果随着欧债危机的继续升级,我们不难想到倘若希腊政府宣布违约,我国所购买的希腊债券则会面临损失,应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在此次的欧债危机下,欧元在贬值。面对此种情形,我国只能“远观”,显然是不能再买入欧元,这便会制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瓶颈”,不能够无限度地扩大储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如何投资,如何增加外汇储备等问题都需要去探索和慎重选择。

2.欧债危机的爆发对我国贸易出口的影响

看此次的欧债危机,对我国外需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远比外汇储备损失要大。数据显示,我国对欧洲及PIIGS五国的出口额在2009年大幅度下降,远不及2006、2007、2008年,同时我国对PIIGS五国的出口额远不及英、法、德,即受欧债危机影响大的国家对我国产品的进口大幅下降,希腊作为我国第三大贸易顺差国,而我国对其出口额仅有34亿美元,可见我国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根据数据调查显示,自2010年2季度开始,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2011年8月份,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同比持平,环比仅为-2.6%,低于2000年以来23.9%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欧元的贬值,汇率的下跌,个、更不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到欧洲市场,这均会给我国外向型企业造成严重冲击。而我国对欧洲各国多为贸易顺差,其中,我国是希腊第三大贸易逆差国,货币贬值也将使其对华债务大幅上升,偿债风险增加。欧债危机的升级,势必将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势。

三、应对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措施

1.调整宏观政策

结合国内通货膨胀的形势,重新审视当前的从紧的政策,实行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积极地进行结构性调整。一方面,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刺激消费;另一方面,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密切地观察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对宏观政策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考虑到中国政府所面临的的经济状况和问题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我们不应预期中国会很快地反转或放松政策以应对全球市场动荡。当然,如果欧美经济大幅下滑造成了中国出口暴跌,并且国内生产和投资急剧放缓,政府可能会放宽政策来应对。

2.认清局势,抓住时机

认清当前国际经济形式,针对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局势,慎重选择投资方案,利用好当前的国际市场形式和条件,争取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应急措施,要密切关注欧债危机的发展进程和情况,正确分析欧债危机的成因,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针对具体的形式和变化,把握时机,切合实际地制定应急预案,减少因欧债危机升级恶化而造成的其他损失。与此同时,以欧洲债务危机为鉴,反思我国经济中是否也同样存在着隐患。总之,认清国际形式,把握住机会稳定并发展我国经济。

3.拉动内需,刺激经济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因此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最佳途径是刺激消费。如今外需受到影响,而我国的内需市场庞大,因而,政府可以通过短期的措施如发行消费券、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来一定程度地刺激消费,同时通过长期的措施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真正地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水平,以此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4.积极慎重地参与救助

这是一次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较好的机会,也可以促进中国与欧元区之间的经贸关系和地缘政治等,尤其是欧元区国家对中国的高技术的出口、中国企业对欧元区的投资,中国都可能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同时,我们也深知只有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能有我国经济稳健快速的发展,因此我们也应积极配合参与救助。但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选择适当的救助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借款给世界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间接借款给欧洲债务国家,既达到了救助债务国家的目的,又避免了中国与危机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一定程度上以防危机国家政府违约拒不偿付而给中国造成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1]郑联盛.欧洲债务问题:演进、影响、原因与启示.国际经济评论,2010,(3).

[2]余永定.从欧洲债务危机到全球债务危机.国际经济评论,2010,(4).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篇9

[论文摘要]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全面爆发并波及全球股市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美国次债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为思考切入点分析次债危机被逐层放大的环节,试图通过寻找资产证券化与次债危机根源的联系,探讨证券化运作下的风险传递过程,揭示证券化模式本身隐含的不完善之处及其对金融创新的启示。

一、次债市场的证券化运作

(一)证券化运作第一步MBS

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具体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出售给特设证券化机构,由该机构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经过信用增级和评级后,在证券化市场上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行为。

MBS将最初由一个主体独立完成的整个过程拆分成了几个组成环节。投资银行因为把握住了整体流程而获得了将贷款重组的自由,其介入使得次级债的发行规模由按揭公司控制变成了市场需求决定。按揭公司根据投行选定的信用标准,将同类资质的贷款打包成MBS,经投行转手至预定客户。MBS以高风险高收益引导投资方向,同时贷款机构迅速将债务剥离转移风险并收回资金提供更多的抵押贷款。需求的扩张催生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促进次级债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证券化运作第二步CDO及CDS

以次按为抵押品的MBS债权,并未达到评级公司最低投资级的要求。投行进而以打包后债务的未来现金流为支撑,根据潜在违约率的高低,按风险的大小分割出三个层级的债务抵押凭证CDO。其中,风险低的为高级CDO,风险中等的为中级CDO,风险最高的为股权级CDO。经内部信用增级重组后,高级CDO获得了AAA的评级,使得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将其纳入投资组合。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教育基金等主要购买高级CDO,而中级和股权级CDO的主要买家是风险偏好较高的对冲基金。

投行为了规避自身存有的中级和股权级CDO的违约风险,推出了信用违约掉期CDS。投行担保在信用事件发生时,CDS买方仍可获得预期的收入甚至利润;在没有信用事件的条件下,卖方将从买方获得定期的保险费收入。CDS引来了对冲基金的加入,在房价上扬的市场和CDS的保障下,对冲基金不仅可在高投资回报领域变换投资组合创造财富。金融资产持有机构通过资产违约风险的担保人,满足了市场希望剥离和转让风险的需求。至此,通过不同层次的证券化操作,美国的证券市场上以低信用购房者申请次贷业务,贷款公司发放次贷,投行深加工打包生成次债,销售给国内外投资者的风险分散链条形成。

二、证券化下次债的风险传递过程

首先,资产证券化将贷款发放机构的提前获利与它所发放贷款的风险隔离。贷款从发放机构剥离到后,资产被置于贷款人的破产程序之外,并且投资者不得因该证券化的资产未来的违约风险向贷款人追索。贷款发放机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放松对借款人资信和偿还能力的甄别,信用门坎的降低使风险被掩盖且逐渐积聚到较高水平。

其次,投行将高违约风险的低层产品以高价卖给对冲基金。当基础资产大为缩水时,对冲基金面临大量赎回,其高财务杠杆操作立即将风险几十倍、上百倍地放大。由于对冲基金不断以CDO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继续投机,银行扩大信贷对同一笔贷款叠加多次风险,不良资产率随之上升,部分风险又回到银行体系。这种过分扩张使地产领域的震动轻易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再者,定价机制的模糊和评级的混乱加大了交易的波动性。随着投资群体的扩展,CDO资产池内基础资产逐渐走向多元化和高风险化。由于影响CDO市值的因素复杂,不可能有绝对完善的CDO估值模型。同时,CDO产品缺乏熊市的数据资源支持,一些原本模型显示非常有利可图的投资品由于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在房产价格下滑时产生了巨额的损失。证券化通过对贷款池的切分创造出多层衍生品,庞大而复杂的资产支持结构和运作方式使风险不断积聚。不仅如此,评级的混乱使得大量投资者并不知道自己手中所持的AAA层CDO产品虽收益率高但流动性差并且难以测算违约率,内含风险非常高。

由此可见,次债危机的导火线是基准利率的提高和地产市场的疲软。深层原因在于成熟金融市场条件下,资产证券化运作导致信用风险由房地产金融机构向资本市场传递,房地产泡沫通过信贷创新产品将风险扩散到全球范围。

三、次债危机带给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启示

资产证券化是美国住房贷款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创新,设计的初衷是将信用风险分散到更广泛的领域以稳定金融系统。资产证券化融合了信托制度的优点,为社会创造了流动性,有利于银行减轻资本充足率的压力、扩大经营规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资产证券化也对资本市场则提出了新的投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不同期限及风险的投资品种和盈利机会。

资产证券化模式下的金融衍生产品尽管可将流动性较差的抵押贷款变现,但兼有使交易主体众多,交易结构复杂,风险隐蔽性强等缺陷。金融衍生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欠缺风险控制,基础资产的轻微价格变动会通过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作用形成放大效应。由于缺乏严格的信息披露和解释衍生品风险与收益的机制,投资者无法判断资产的质量,存在操作失误的可能性。信用链条和委托关系过长使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变得难以察觉。结构性金融产品评估体制的缺陷和监管的缺失导致风险层层叠加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反作用于金融系统。

所以,虽然大部分金融创新的目的是规避投资风险和强化风险管理,但是由于发展过快和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特性,导致对社会金融发展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有成为新的巨大风险源的可能性。由于金融衍生工具集中度过高,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危机就会形成影响全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但是,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金融创新本身,而在于其过于泛滥和金融过度自由化所带来的金融体系风险的增加。金融创新本身存在减缓风险隐患的机制,从整体上看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活力不足的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节约融资成本、降低银行风险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开发多少类型的金融创新产品,而在于实施过程中是否有合理透明化的定价机制和配套的披露监控体系,是否能探索出完善的风险防范标准和风险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1]ElizabethRenuart。AnOverviewofthePredatoryMortgageLendingProcess[J]HousingPolicyDebate,2007,15(4)

[2]李浩,关于次债危机的深层次思考[J]经济师,2008(11)

[3]谷冬青,从美国次债危机谈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J]国际商务研究所,2008(5)

[4]章琪,梁寒冰陆红春,CDO与次债危机的成因及影响分析[J]铜陵学院报,2008(3)

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篇10

一、发展背景概述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始创于1850年,这个被比喻为具有19条命的猫的投资银行最初仅以小杂货店起家,后创设棉花交易所以及代销铁路债券并步入投资银行业,先后经历了一战、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20世纪90年代网络泡沫的破裂以及“9・11”事件的冲击,但却仍旧屹立不倒。1994年在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2000年进入标准普尔100指数成分股,2005年标准普尔将其债权评级升为A+,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750美元。然而正是这个素有“债券之王”称号的投资银行,却在美国政府的不救助政策下迅速倒下,打破了金融巨擘不倒的神话,在严重冲击全球股市的同时,使得本来就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变为债务危机,引起全球整个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最新一轮的动荡。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资金撤离资本市场,整个金融行业的恶化态势引起金融恐慌。 格林斯潘说:雷曼兄弟的破产引爆了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究竟是雷曼兄弟因为次级贷款债券丧命还是当局政府监管不力以致风险失控而失手金融领域?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阿联酋的贸易之都。处于此次“迪拜危机”中心的是迪拜政府控股的投资公司―迪拜世界,也是迪拜各类重大项目的主导者。其经营的港口和运输集团业务遍及全球,还在国内外开发诸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兴建了诸个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世界最金碧辉煌的帆船酒店、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世界第奇景―沙漠中开发阳光海滩计划、棕榈岛及近300多个人工岛屿的世界岛、世界最高楼―“迪拜塔”。而正是这个可以以“奢华”代名的迪拜,却宣布重组其投资公司迪拜世界,并宣布延迟6个月偿还其对外负债590亿美元。此“迪拜危机”一出现就给刚刚出现复苏迹象的全球经济蒙上阴影。使得原本应为投资安全地带的迪拜面临投资者撤资的境地。而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中,一个经济体出现问题就会在“蝴蝶效应”的带动下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以巨额债务维持“奢华”场面的迪拜终将面临“烂尾”收场?

二、经营模式及破产原因的比较分析

雷曼兄弟持有的主要资产是房地产抵押证券,主要包括:MBS,CDO以及 CDS衍生产品(信用违约掉期)。投资银行首先买入次级债券MBS,然后将其分级成CDO,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创造出CDS来对CDO进行保险,即把CDO卖给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来承担风险。在这一连串的倒卖中,要获得收益必须依靠借款人稳定的还款。一旦借款人出现违约,整个资金链就会断裂。而雷曼兄弟进行的交易又是利用30倍以上的高杠杆进行操作,即只需要1亿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30亿的交易,下一个买家再进行交易的时候同样也是高杠杆,一旦CDS违约,就会带来超乎想象的巨额债务。雷曼兄弟的破产归结于三个方面:(1)房价下降引起房地产抵押债券价值缩水,CDS大量违约使得雷曼兄弟损失惨重;(2)股价下跌,资产严重缩水,截至2008年10月10日收盘时,雷曼兄弟股票已下跌至2007年7月2日时的99.9%,总负债达到6130亿美元;(3)市场恐慌性抛售和撤资严重,交易中止。资产的严重缩水以及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把雷曼兄弟推到了破产的境地。

迪拜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概括如下:以打造中东地区金融、旅游、商业中心为目的而大兴土木,每个被金钱包装的项目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这时候迪拜不仅利用巨额石油美元的优势轻松的从世界银行系统得到了巨额融资,而且其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基金。但是世界经济的衰退形势使得楼市重挫,并使得资金流动性不足,还款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申请延期偿还贷款。迪拜危机的产生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地理、历史因素决定的外向型经济。迪拜虽位于石油产量丰富的中东地区,但是迪拜境内的石油资源却比较贫乏,故而不能像阿联酋经济实力排名第一的阿布扎比一样依靠石油收入,而需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贸易,并在贸易的基础上发展以房地产、运输业、旅游、酒店业、金融业以及体育娱乐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迪拜总人口中外来人口占据了90%以上,迪拜政府的主要收入就是这些外来人口所带来的投资、贸易以及旅游收入,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此外,富裕的阿布扎比对迪拜在经济上也有所援助。从历史上看,迪拜的统治者马克图姆家族一直倡导自由贸易。不仅开凿运河、大建港口、机场、发展物流、兴建数码城,还积极参与全球信息革命,引导经济引擎向服务业转移。这样,从历史、地理两方面来看,资源匮乏而又雄心勃勃的迪拜不得不依赖于外部支持来发展本国经济。

2. 房地产业支撑下的经济发展陷井。迪拜依靠外部支持发展本国经济,主要是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而房地产建设资金首先来源于以迪拜政府以及阿联酋联邦政府的信用做隐形担保的借贷资金,并且房地产抵押借贷和国际游资投资也为房地产建设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在房价不断攀高的情况下,房产价值被过高估计,抵押价值增加,比较容易获得借贷资金。而且迪拜模式的突出特点或者说是隐患就是借贷资本太多,财务杠杆太大,借100亿的资产,本身自有资产不足十分之一,过高的财务杠杆率会加大财务风险,陷入债务越借越多的困境。金融业的资金支持也加快了迪拜房地产建设。2004年迪拜政府建立起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迪拜将香港自由经济政策与新加坡政府治理城市相结合发挥优势,以其零所得税和零营业税以及零外汇管制等优惠措施吸引了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大型金融机构进驻,为迪拜进行房地产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华尔街日报》对“2015年谁会成为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调查结果是:13%的人支持阿联酋的迪拜,而纽约支持率不足10%。可见迪拜在投资者眼中的重要地位,其房地产业自然会吸引全球热钱的大量涌入。

3. 危机的最终爆发。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迪拜作为世界经济的一角也难以抵挡金融危机的侵袭,直接导致房地产投资的吸引力下降,一些大型工程不得不停工。迪拜2009年第二季度的住房价格较去年同期暴跌了47.3%,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引起债务偿还危机。其次,迪拜除了发展房地产业以促进经济发展之外本身并没有可靠的实体产业做后盾,这样,房地产业的倒下意味着整个经济的瘫痪。迪拜这种跨越了工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到后现代化的服务业,缺乏自身资本和技术的积累,而没有自身积累的经济发展如空中楼阁,不堪风浪一击。最后也不得不把危机的产生归咎于迪拜金融监管当局的不力监管。表1比较了雷曼兄弟与迪拜世界在运作模式和失败原因上的不同。

三、对危机的反思

在防范房地产泡沫、加强金融业监管、控制举债风险、加强风险管理上,雷曼兄弟破产与迪拜危机表现出相同的值得反思之处。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启示一:遏制房地产泡沫。雷曼兄弟与其说死于次级抵押债券的高杠杆操作,不如说是死于房地产泡沫,当房价上升趋势逆向转为下降趋势,就是泡沫的破裂期,紧接着按照房地产房地产证券金融机构房地产的链条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而牵动整个经济的动荡。而迪拜同样是大肆建造奢华建筑,依托房地产而发展经济,这种把GDP的增长单纯建立在房地产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实际证明是禁不起房地产泡沫的侵袭。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也应该加强房地产业的管理,遏制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在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政府推动下越吹越大。一方面是日益增多的空置率,另一方面是面对日渐攀升的房价而购房无望的众多无房族。虽然大力发展的房地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GDP的增加,但是这种依托楼市托起的GDP却不能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这就不得不警惕房地产业的非正常发展。11月28、29日总理在上海、江苏考察工作时也明确强调要抑制投机性购房,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发挥房地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启示二:加强金融业监管。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上采用放松管制的政策,鼓励金融创新,大量吸引外来资金,默许华尔街的投行使用20倍以上的杠杆,并未给予警示措施;迪拜政府和企业过分依赖自己拥有的石油美元储备和房地产等“高信用度”资产的优势大肆举借外债,而疲软的监管同样难以抵挡信用风险的侵袭。对于我国来说,需要在保持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银行业的房地产贷款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由于我国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投放在整个银行信贷体系中占据近三成的比重。根据《2008年中国银行业信用报告》 I显示: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总贷款平均值达到12.53%,并且有的商业银行已经披露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超过10%。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不景气现象,就会引起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影响银行业的正常运转。尤其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国家控股地位的存在,出现不良贷款后往往会由国家做后盾进行剥离或者打包出售。因而商业银行往往不顾房地产贷款中存在的巨大信用风险而盲目发放贷款。这就需要监管机构加强对商业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的管理。防范贷款集中风险。督促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尤其对于经营表外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披露表外业务的相关信息有助于监管机构及时进行监管,降低风险。此外,建立多层次的监管制度, 在证券业与银行业以及保险业相互交叉的情况下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防范金融业混业经营风险。

启示三:防范政府主导下的举债风险。迪拜世界的危机实为政府的举债危机,穆迪公司曾经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初期一份公开报告,披露迪拜政府的负债已高达476亿美元,比该国2006年的GDP还要高,并认为未来5年迪拜的财政杠杆还将继续失衡。但却未能引起监管部门注意。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也要注意防范政府主导下的借贷风险。目前,我国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很快,而银行资本大都通过地方政府搭建的投资平台进入到投资领域也包括房地产投资领域,已经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市场的实践表明,当资产的价格已经不是由正常的市场活动所致时,价格亦会引起资源配置的错位,从而导致大量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应该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无视或助长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衡,而应该协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共同调控、保障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宪容.从雷曼破产看中国房地产[J].房地产导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