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3 21:59:35

票据管理论文

票据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1

绪论………………………………………………………………1

1.医院票据报销事前审核的目的和意义………………………1

1.1医院票据报销事前审核的目的………………………………2

1.2医院票据报销事前审核的意义………………………………2

2.目前医院票据报销审核事前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

2.1审核人员素质良莠不齐………………………………………2

2.2票据报销审核的内容不规范…………………………………3

2.3票据报销的监督落实不到位…………………………………4

3.做好医院票据报销审核工作的对策与建议……………………5

3.1提高医院财务审核人员素质…………………………………5

3.2规范医院财务事前审核的内…………………………………7

3.3严格财务制度,落实监督责任………………………………12

论文摘要:医院的审核工作,是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最基础又及其重要的工作,通过事前审核、事前监督,能加强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Keywords:audit;accountingcontrol;pre-supervisionAbstract:Auditisabasicandveryimportantworkinthefinancialmanagementinthehospitals,Throughpre-auditandpre-supervision.theeconomicaccountingandfinancialmanagementarestrengthenedandtheeconomicefficiencyisimproved.AuthorsAddressSino-JapanFriendshipHospitalaffiliatedtoJilinUniversity,XiantaiStreet,Changchun,130031,P.R.C

关键词:医院财务,审核

报销票据的审核工作是医院财务的基础性工作,财务工作直接与经济挂钩,事前审核是票据报销审核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合法的必要措施。因此,做好事前监督和审核工作是做好财务审核工作的关键。本文将以票据报销的事前监督为切入点,对如何做好医院票据报销工作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1.医院票据报销事前审核的目的和意义

1.1医院票据报销事前审核的目的

医院票据报销事前审核的目的就是通过审核人员严格把关,使国家的财经制度、政策法规,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坚决的执行,就是通过审核工作,规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金安全,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1.2医院票据报销事前审核的意义

票据报销事前审核能及时审查发现单位报销所发生的经济事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财经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符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经济事项当事人所填制的报销凭证是否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核算中的制证人所填制的记账凭证是否准确无误,以便及时纠正。可以说,审核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核算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核算工作能否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监督单位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关系到财会部门能否严格、准确地履行财会部门的反映、监督职能,关系到单位的财务预算能否顺利执行,收入、支出指标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2.目前医院票据报销审核事前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票据报销审核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人员素质问题、审核内容不规范、监督落实不到位。

2.1审核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医院财务人员专业性不强,一些中小型医院甚至让无证人员走上财务岗位,导致医院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懂现行的各类财务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以及其他财经政策审核岗位人员承担“关卡”和“哨兵”作用,要确保国家资金投入合理、合规、合法,必须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要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等等,做到依法办事。二是不熟悉医院内部各级领导人的业务范围和财务审批权限,对待每一笔报销业务的操作程序不熟悉。三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财务审核人员对发票的合法性、合理性审核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四是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差旅费报销的审核流于形式,以致部分报销人员有机可乘。因此财务审核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2.2票据报销审核的内容不规范

票据报销审核内容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票据合法性审核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报销凭证所附票据不符合《发票管理办法》、《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发票未套印税务机关的发票监制章(或印制章),甚至没有防伪标记等情况;符合有关票据合法条件,但税务和财政部门已宣布作废的票据仍然被作为报销凭证等情况的存在。三是票据的合理性审核不到位。具体表现在,部分医院在购置货物、商品时报销数额与实际数额差距较大,采购存在对质次、价高、舍近求远等情况,导致集体资金外流。三是票据的真实性审核不到位。具体表现在各医院普遍存在审核票据抬头名称与本单位名称不一致,属名不全,或模糊不清,审核票据大小写金额不一致或缺项,大写字体不规范等情况,有的甚至出现了,票据无财政或税务部门票据印制(或监制)章的情况,报销中票据真伪掺杂,严重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2.3票据报销的监督落实不到位

医院对票据报销的监督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不重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医院步履维艰,医院在效益不佳的情况下,为了解决中层干部的各种津贴和补助,往往会在票据的报销上歪脑筋,院领导默许或者直接给财务人员打招呼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医院财务管理更加强混乱。二是财务制度不落实。虽然各医院都制度了《财务室工作制度》和《财务人员工作守则》,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提出要求,明确了任务,但是执行力度差,缺乏有效的监督,部分医院财务人员甚至带头打起集体资金的主义,以致于各医疗财务工作岗位成为“肥缺”,财务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影响了医院财务的正常管理。三医院没有及时对财务审核人员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督。目前,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直接受命于医院“一把手”,加上“一把手”对财务工作的知识的缺乏,使医院财务的管理处于无监管状态,对经费报销手续的审核工作监督到位与否缺乏及时的评价和监督。

3.做好医院票据报销审核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医院票据报销审核的状况,本文建议从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审核内容的规范、审核制度的落实上来做好各项工作。

3.1提高医院财务审核人员素质

财务审核人员的素质关系到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也关系到医院财产的安全性,因此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而应该从以下向个方面做好工作。

3.1.1加强财务人员对国家财务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要充分发挥审核岗位人员承担的“关卡”和“哨兵”的作用,要确保国家资金投入合理、合规、合法,就必须使医院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要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一是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财务管理法规的学习。二是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其他与医院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的学习,做到依法办事。

3.1.2加强财务人员对医院管理制度的学习,熟悉内部运行机制。

医院财务人员是医院财产的守夜人,因此,财务人员要掌握医院药品采购、设备引进的情况,了解医院医疗水平及运行状况十分必要,使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做好服务和监督工作,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要熟悉院内各级领导人的业务范围和财务审批权限,对待每一笔报销业务做到心中有数,能严格按照财务操作程序办理。

3.1.3财务人员要掌握医院内部预算和会计科目设置,熟悉工作业务。

医院财务人员要加强对业务工作的学习,审核每一笔报销业务均是对全年预算和收支的微观执行,因此每一次的审核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可调以轻心,认真按照规程来处理,明确到具体的会计科目上,以便于记账会计在对应科目记账。

3.1.4加强对财务人员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做好差旅游费报销的审核工作。

医院财务人员不仅仅要熟悉财务工作,还要加强对有关人文地理的学习。由于医疗系统各项交流较多,差旅费的报销成了医院财务工作的一大重点,因此,财务人员必须了解有关交通知识,了解各地交通、食宿等费用的基本情况,以便于对差旅费的具体核算。

3.1.5加强财务人员政治素质的培养,做到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医院财务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由于财务人员每天与金钱打交道,容易产生邪念,所以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十分必要。首先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做到能坚持原则,能抵制各种诱惑,清正廉洁、作风正派,淡泊名利、甘于清贫。其次是加强对责任感的培养。要使财务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好经费使用关,不辜负广大职工对审核岗位工作人员的殷切期望,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效益。

3.1.6加强财务人员服务和监督意识的培养,做好财务监督工作。

医院财务职能主要体现在:财务部门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时,在强调服务的前提下,为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加强财务监督职能。财务监督不是空话,而是要通过日常费用报销时严把审核关来体现的。因此,审核岗位人员要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监督职能落在实处。同时要用好广大职工所赋予的权力,既要“热情、高效”,又要“细致、准确”。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医院财务部门所面对的主体是广大医护人员,审核岗位作为财务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必须要求其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

3.2规范医院财务事前审核的内容

财务审核看起来比较简单,仅一张票,几十个字,但其中大有学问,因此医院财务的审核工作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和规范性。作为事前审核来讲,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审核工作。

3.2.1审核规范对凭证的合法性。

报销凭证所附票据除金融机构、保险、航空、铁路等由国务院主管部门自行管理外,必须符合《发票管理办法》、《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发票一律套印税务机关的发票监制章(或印制章),并附有防伪标记;收费票据套印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票据专用章(或印制章)。另外既使符合有关票据合法条件,但税务和财政部门已宣布作废的票据仍然不能作为报销凭证。

3.2.2审核凭证所附发票的行业性和版式。

报销费用类别应与所附发票内容一致,发票开据内容应与所属行业一致,不能使用跨行业、跨种类票据;发票的版式要符合有关规定。如发票按行业分为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发票、商业企业商品销售发票、餐饮服务行业发票、建筑装饰行业专用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粮食销售发票、出口货物统一发票、沙石销售发票等等。发票按属性可分为特种和普通两种,日常报销发票以普通发票为多,普通发票按版式分为手写版、电脑版、卷筒式三种,其中手写版普通发票分填开式普通发票和剪裁式普通发票两种。

3.2.3审核凭证所附票据的真实性。

(1)审核票据抬头名称与本单位名称是否一致。凡对公业务不署名本单位名称的一律不能报销。

(2)审核票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或缺项。大写数字金额一律以汉字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为准,不得以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来代替,不得任意使用自造简化字;小写阿拉伯数字应当一个一个地写,不得连笔,标点符号要规范,币种符号与数字之间不留有空白。以“元”或“角”结尾应当写“整”字,以“分”结尾不能写“整”字。对票据上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应以大写金额为准;对大小写缺项的,应退回予以补齐。

(3)审核票据印章。一看有无财政或税务部门票据印制(或监制)章,二看有无收款单位财务专用(或发票专用)章,三看有无收款人签章。正常情况只有印章齐全才视为有效票据。

(4)审核票据票面清晰程度。票据应为上联的复写件,其正面应无涂改、挖补、刮擦等痕迹,背面无文字内容,只有正面复写痕迹,无其它任何更改、涂改痕迹。票据的书写字迹应连贯,前后字迹一致、粗细均匀、书写流畅,无“大头小尾”情况。

(5)审核票据基本内容。发票的基本内容一般为:发票名称、编号、联次及用途、客户名称、开户银行及账号、购物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合计、大小写金额、开票日、开票单位、印章等;行政事业性票据的基本内容为:收据名称、收据联次、编号、交款单位(或个人)、支付方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合计、大小写金额、开票日、开票单位、印章等。对于内容不全的票据不予报销。

(6)审核票据真伪。通常情况下普通发票具有以下特征:国税监制的发票加盖椭圆形发票专用章,地税监制的发票加盖圆形发票专用章。上环刻“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字样,下环刻制“国家税务局监制”或“地方税务局监制”字样,中间刻制税务机关所在地的全称或简称,字体为正楷,套印在发票联的票头中央。发票监制章是识别发票真伪的重要标志。普通发票的发票联采用专用水印纸印制,肉眼可见发票联清晰的菱形水印图案,中间标用“SW”,对着光线可见水印图案呈透明状,发票监制章和发票字轨号码采用有色荧光油墨套印,印色为大红色,用紫外线灯照射有橘红色反应。凡是伪造票据一律不能报销。

(7)审核票据笔迹。看抬头、日期、品名、数量、单价、大小写金额的字迹、笔体、字形、运笔、笔顺、倾斜、压痕、笔画粗细、字间排列等是否一致、连贯,有无添、涂、刮、擦或药剂褪色痕迹。根据习惯原因,伪装的字迹可能会出现变形、扭曲,不可能完全以书写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懈可击的伪装是难以存在的。

(8)审核票据填写是否移位。票据各联次的纵横行列都是固定位置,并相应对齐。如果某联次填写的字迹有不正常的移位,可能就存在问题。一般说来假数字在书写过程中往往需要停顿观察,书写速度较慢,容易出现出格现象。

3.2.4审核票据的合理性。

一般情况,在购置货物、商品时,要就近不就远,对数额较大的,要了解与市场行情是否存在较大偏差,对质次、价高、舍近求远等情况,在没有搞清原因的基础上,不予报销。对限额发票,如百元版、千元版、万元版、十万元版、百万元版等不能超限额度,否则是无效票据。对定额发票要在定额范围内,根据实际发生数予以报销,不能让报销人有可乘之机。

3.2.5审核票据报销审批手续。

正确签批报销票据是建立各级领导人经济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必须要求各级领导人在各自所管理的业务范围和审批权限内对报销票据进行审批。签署的意见必须明确表态,不得模棱两可,所签署的意见可认定为对该费发生负责。因此,对签署意见的地方、签字笔迹、签字内容等均列入审核范围。

3.2.6审核报销票据的付款方式。

同城结算千元以上金额必须采用转账方式结算,千元以下可以采用现金付款方式;异地购置货物、商品可通过银行汇票(或电汇)方式支付;大宗物资采购、基建工程建设或维修项目,必须根据合同上所介定的银行账户信息给予转账;人员工资、奖金、人员劳务、出差可以采用现金结算。

3.2.7审核报销票据的附件材料。

报销票据的附件材料是对报销票据的补充、说明和介定,如购置一批商品和材料的发票,其发票上不可能明细注明所有东西,只能通过所附清单予以说明;基建工程报销凭证后所附的合同、工程决算报告、工程形象进度、工程监理意见等均是支付工程款的重要依据。这些必须仔细核对,在取得会计信息准确无误的前提下方可支付。

3.3严格财务制度,落实监督责任

医院要严格财务制度,落实监督责任必须从以下三个方来做好工作。

3.3.1医院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财务事前审核。

医院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规范性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从院领导做起,带头规范票据报销,不在票据的报销中打主意。首先要规范医院领导的服务意识,破除官本位思想,打消当官就得多拿钱的念头,严格按照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规范行政人员的津补贴,把心思放在医院的经营和管理上。其次是院领导要带头做好票据报销的规范性工作,积极主动配合财务人员做好财务事前审核工作,不给财务人员施压。三是要提高对全院职工报销票据规范性的工作的认识,召开专题会议对报销票据规范性要求和报销票据事前审核工作作专题强调,逐步规范医院财务报销制度。

3.3.2落实财务制度,规范管理。

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做很多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比如《财务室工作制度》、《财务人员工作守则》、《票据报销规程》等,使票据报销工作有据可依。二是要严格要求,加大执行力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要严格要求,明确责任,加大执行力度确保医院票据报销的正常管理。三是要加大对票据报销违规人员的查处力度。医院要定期对报销票据进行集中审查,对违规票据首先要追究报销人的责任,然后要追究财务主管和审核人员的责任,加大处理力度,确保票据报销的正常进行。

3.3.3加强对财务审核人员的监督。

加强对财务审核人员的监督,首先要规范管理体系,改变目前财务人员直接受命于一把手的现状,在医院设立财务处或后勤部,对财务室进行专项管理。其次要不定期主动接受上级机关的财务审计,及时发现本单位财务人员在财务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再次是对财务人员进行全民监督,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实现定期财务公开制度,接受职工的监督。另外还可组织职工理财委员会,定期对单位的财务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票据报销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票据报销虽然是财务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却与财务的规范化管理直接相关,直接关系到单位集体资金的安全,做好票据报销的事前审核工作是一项势在必行,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任萍.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体会[J].工企医刊,2007,(6).

[2]王丽梅.现代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06,(2):109.

[3]李增笑,张慧英.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之我见[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96.

票据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收费票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7;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在内部控制的角度进行高校收费票据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执行力度,优化高校的内部管理职能,为高校的发展与相关决策提供保障。对此本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对高校收费票据管理进行了探究分析。

一、现阶段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内部控制的具体状况

(一)相关票据管理工作流程缺乏完善性

高校对于相关票据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在思想上对其认识不够,同时因为相关会计核算、综合管理以及预算编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工作量相对较为庞大,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的规章制度,对于高校票据管理缺乏系统的工作流程。大多数高校在进行相关务票据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其购领与保管、发出与缴销虽然设置了规范的流程,但是对其入库与内部缴验、核销等相关方面并没有设置规范的流程,对于高校票据的内部控制缺乏完善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收费票据管理的整体执行能力。

(二)缺乏完善的票据管理岗位内部控制制度

因为,大多数高校对于票据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认知,在思想上对其认知不够,导致大多数高校在相关票据的管理环境缺乏足够的岗位制度管理。其中,在相关票据的发出环节中,大多数部门主要的领用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缺乏必要的财务以及会计专业知识,在对票据种类的使用过程中,对其具体的规范内容填写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出现各种票据虚假开出等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在进行相关票据的缴验过程中,出现一叠违规票据的问题。大部分高校在进行票据管理过程中对其具体的落实环节缺乏足够的力度,直接影响了整体的票据资金回笼时间。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会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与资金使用带来不灵影响,不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

(三)相关票据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在现今时代的发展中,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同时因为各种电子网络技术的普及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实践中,高校对于票据管理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票据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大多数高校虽然应用了票据管理系统,但是因为其系统功能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的原因,导致票据管理效果甚微。在实践中虽然高校在票据管理系统中对于一些票据的本号、编号以及领用人等信息进行了记录但是对于具体的领用时间、归还时间以及相关管理内容并没有进行记载,其缺乏必要的管理功能。在一些应用会计电算化的高校中,并没有将票据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以及收费系统进行充分的融合,在进行票据的核销中,相关工作人员仍然要通过传统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导致其工作效率过低,整体工作较为冗杂,各种人为差错也经常出现。也就是说,在整体上来说,票据管理模式与手段在发展呈现落后的趋势,这直接对整体的票据管理制度与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也制约了高校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需求。

二、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探究对高校收费票据管理要点

基于现阶段高校票据管理在内部控制角度中存在的问题来说,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想提升高校对于收费票据管理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提升对相关制度与流程的重视,保障二者的契合性,进而提升其整体的工作质量。

对此要提升对高校收费票据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要提升对票据管理中的入库与保管、发放与核销、缴验与汇总以及信息查询等工作的重视,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制定内部控制管理相关内容,严格执行其制度与规定,进而将其与票据信息管理工作融合起来。针对先进的票据系统管理功能存在的问题,要与相关软件研究进行共同探究,加强对票据核销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的融合性,进而避免相关核销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录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票据差错问题,提升票据管理系统的完善性,进而构建一个起缴费系统、收费票据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系统整合的管理平台,进而真正的做到在相关票据的收费申报到相关票据的归档与凭证入账的相关缴费信息的共享与互通互查,在整体上提升信息的吻合性,在最大程度上减缓各种问题的出现,提升整体会计信息与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有效的减缓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对于一些具有预开性的相关票据,要对其进行统一的系统管理,在应用中相关教职工要在对其进行申报过程中就根据网络收费项进行相关预开票据的申请,在进行相关系统的登录之后,要对具体的系归还款项以及票据原件归还时间进行表明,对于逾期不归还时的具体处理方式要进行明确。相关财务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对其进行系统的审核,在审核无误通过之后在利用系统自动生成一个应收账款的记账凭证,具体的复核人员在利用系统上对其相关凭证进行审查与复核,然后出纳在对其进行操作,并对与具体的请求时间进行标示,相关申请人在根据相关资料进行票据的领取。

在高校进行收费票据管理过程中,要基于内部控制角度开展相关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进而提升票据管理的内部控制执行能力,提升高校财务工作的整体工作效率,与现阶段高校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需求相契合。

三、结语

在实际中,现阶段的高校收费票据管理工作现状有待完善,其内部控制环境相对不够理想,对此在进行高校收费票据管理过程中,要提升对其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加强对制度的践行力度,进而提升制度的政务通有效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的发挥高校收费票据管理的内部控制效能,进而充分的实现其内在价值,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奕舒,王春晖.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收费票据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14,19:114-116.

票据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票据行为;票据基础关系;票据无因性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9-122-02

一、票据关系无因性理论

(一)票据无因性理论的提出

无因与有因是一对相反的概念。也是票据法中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在现代民法理论中,民事法律行为以其能否与其产生的原因相分离,亦即是否以其原因为要素,分为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①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德国学者萨维尼,萨维尼认为在物权领域范围内,如果依交付让与了所有权,尽管该所有权的让与是基于有瑕疵的动机或错误的行为,但该让与行为本身仍属有效行为,这也就所谓的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有一句比较经典的名言是关于为什么要有物权无因性这个概念,即“旨在保护当事人双方实现所有权之转移的意思的合致”。②

举例来说,当甲将自己的电脑交给乙无偿保管,而乙在这段保管期间内擅自将甲的电脑以5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善意的丙并且交付给丙了。在这类交易中,法律上不得不保护善意的受让人丙,否则不足以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物的流通性。丙实际上已经取得了电脑的所有权,虽然乙并不具有电脑的处分权,电脑在交付给丙之前,所有权人仍然是甲,甲具有该电脑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但是基于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相对人的利益,我们允许丙取得该电脑的所有权,这就是所谓的善意取得制度。至于甲的利益遭受损失如何赔偿,则可以由甲向乙追偿损失,可以是基于委托保管合同亦或是不当得利来追究乙的民事责任。

萨维尼在其巨著《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且扩展到准物权行为(如债权让与、债务免除等)及权之授予等领域。但近现代各国民商事领域的立法中,主要在票据法领域中采用了无因性理论。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在票据立法上有明确的体现。

二、我国票据法第十条的规定

我国《票据法》第10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从此条文不难看出,票据关系需要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否则可能导致票据关系的无效或者不存在。我们在前而讲到过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也是为了保障票据作为支付工具能够顺利的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流通。在直接票据当事人之间之所以会签发票据是因为票据当事人之间存在着某种买卖、担保、赠与、借贷等原因关系。

这种原因关系的无效或者可撤销在直接票据当事人之间可以作为抗辩理由来对抗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但是,不可以对抗非直接票据当事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把票据作为货币的替代物,减少商品交易过程中实际货币资金量的流动。票据被背书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果被背书人接受票据需要考虑票据关系以外的原因关系的话,时间上是不及时的而且也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更深入的来说会破外票据的融资功能和票据的安全性。

具体来说,如出票人甲与收款人乙之间具有一份买卖大豆的合同关系,甲乙之间约定采用汇票的方式付款。甲向乙签发了一张汇票,乙又将该汇票作为向丙公司购买压榨机等生产设备背书给了丙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丙公司作为持票人向汇票的付款人丁请求支付票据上的金额时,即无需证明甲乙之间存在着买卖关系,也无需证明白己和乙公司之间存在着买卖关系。这种只需要依票据行为签发的票据就可以行使票据的付款请求权。

而我国的票据法第10条就严格要求票据行为要与原因关系相关联,这个显然没有认清票据的功能。参见董安生主编的《票据法》一文中指出,此条文并未违反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的分离的原则。其理由是“票据法中仅仅要求票据基础关系具有真实性,并未对不具备真实性的票据基础关系对票据关系效力的影响作出明确规定。”⑨在这里,犯了一个相互矛盾的逻辑错误。票据关系的效力认定是一个法律价值判断的问题,票据关系是否有效不是必须规定在同一个法条里。我国票据法第8条和第9条规定了票据的必要记载事项,如果欠缺必要记载事项,那么该票据必然无效。这个理由比较牵强附会。

三、我国《票据法>第10条的修改建议

经过1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票据在社会中的流通使用,票据纠纷案件不断出现,在司法实践中对票据行为无因性的重新认识。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1月21日了《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解释,其中第14条规定了“票据债务人以票据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为由,对业经背书转让票据的持票人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就表明我国司法实务中已经承认了票据的无因性原则。明确的指出了我国《票据法》第10条的不合理。

鉴于历史上和政治上的原因,新中国的票据立法过程还是比较仓促和短暂的,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绝不能把这种瑕疵遮盖下去。《票据法》颁布至今19年之久,除了2004年对其进行了小修小补外,我国还未对《票据法》做出实质性的修改。我们必须得重新审视这部法律,哪些地方值得保留,哪些地方确实需要修改和创新,是我们研习票据法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其中,作为票据法总则的第10条的修改迫在眉睫。

我们可以参考中国台湾票据的立法,台湾地区所实施的《票据法》第14条规定:以恶意或有重大过失取得票据者,不得享有票据上之权利。无对价或以不相当之对价取得票据者,不得享有优于其前手之权利。这里的规定就没有要求票据关系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承认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相分离。

因此,我们在修改我国大陆《票据法>第10条时,可以将票据法第10条的第1款删除,以确认票据法的无因性,与国际上的票据无因性接轨。

注释:

①于莹.票据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6.

票据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高校非税收入 管理实务 对策

一、加强高校非税收入管理的必要性

实行公共财政改革以来,我国已形成了包括分税制、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金财工程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等较完善的一套公共财政管理体系。推广综合预算、切实实行收支两条线、规范收入分配等就成了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政府非税收入是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其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高校非税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一部分,因此,高校作为非税收入的一个执收单位,研究、探索加强高校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高校收入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非税收入作为政府收入分配体系的组成部分,与税收互为补充,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再分配形式,是政府财源的重要来源,在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非税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成了高校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换言之,这部分收入成为高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从高校加强自身经济建设的角度,还是从理顺整个政府非税收人体系而言,加强高校非税收入管理都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二、广西高校非税收入管理实务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广西一直都很重视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2004年,财政部颁布了财综[2004153号文,该文形成了政府非税收入纲领性文件。2007年广西又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2009年区财政厅等部门又就《条例》作了释义;2010年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区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自治区直属高等院校财政票据使用管理的通知》这些文件都对广西的政府非税收入的规范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目前广西高校对非税收入执行情况调查,以及笔者的工作实践,发现高校非税收入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欠缺,高校非税收入在政策落实、非税收入界定、票据管理和核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欠缺之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非税收入概念依然模糊,有关指导文件上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统一和细化,使之更具指导性。一是自提出非税收入的概念并执行以来,因有关文件中非税收入的概念、范围欠具体,各级财政部门在执行国家文件中也没有针对非税收入相关的一些概念进行具体的区分,缺乏具体指导性。甚至,同一概念在相关不同文件之间出现意思相左或难以区分的情况。例如,作为高校非税收入主要构成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的解释。我们很难在有关文件或释义中得到明确的区分,这两种收费有的解释甚至是一样的。在收费设定上都规定了其成本补偿性和有偿性,其价格标准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审定或制定;只是在审批程序上有所不同。另外。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非税收入文件中都这样规定:非税收入属于应税项目的应依法纳税,并将税后收入纳入非税收入管理,但不明确哪些是应税项目非税收入。因此,长期以来,高校非税收入实务界很容易产生模糊,一线工作人员深感界定不明,如应税、非税不清,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不明等等,给高校非税收人工作带来一些混乱。

二是非税收人范围虽有规定,但是具体内容还不是很明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或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除基金、罚没收入外,各类收入所包含或包括的具体内容仍不详,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收益三项内涵不清。比如,关于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取得的规定:利用国有资产(资源)通过出租、转让和其他方式取得的收入。这里的“其他方式”具体所指不清,是自营呢?还是对外服务,有待明确。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罚没收入外,其他各类非税收人项目没有明确规定认定部门、认定政策依据也不明确。

此外,由于非税收入项目多、涉及范围产、缴费情况复杂,部分非税收入收取额的计算技术性、专业性强,因而存在各地政策不尽一致,管理方式多样化的现象。

2.高校收费监督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欠缺效率。高校接受财政、物价、税务和教育行政主管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但各监督机构之间沟通不足,缺乏统一的规范,致使高校等执收单位非税收入管理上可左可右、无所适从,随意性较大,最后导致效率欠缺。

现行高校收费实践中,高校收费实行的是“双轨制”,既有行政事业性收费,也有服务性收费。根据现行政策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划归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由财政、物价部门联合审批(并报经人大批准通过),在收费项目、标准和资金管理上国家严格控制;服务性收费则由物价局单独审批。但两者之间并无严格的政策区分界限,收费依据设定和标准制定上都遵循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以培训费为例,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006]2号),培训费为高校服务性收费,应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的原则制定,报所在地省级教育、价格、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但在《广西政府非税收人管理条例》释义中,培训费的归属却是事业性收费,而在物价审批中又被列为服务性收费项目,要求使用税务票据。这样只会导致应税收入、非税收人不清,税收管理、非税收入管理不明的效率缺失的结果。收费多头管理和“双轨制”的存在,很容易引起高校收费的混乱,并会导致票据使用、收入核算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比较典型的如一些服务性收费项目,如高校信息网络管理部门的网络信息使用服务费、通信费的票据出现无票可开的现象,财政票据不能用,税务发票不给领的两难境地。

3.部分执收单位、人员管理意识淡薄,政策执行不到位、重算轻管。部分高校政策落实滞后,有些人员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只要开出正式票据、收上来人了学校财务账,进行合符财务制度的账务处理就行了,不认真分析具体收入项目的性质、归属,以及票据的正确使用,只注意具体的数据核算,忽略管理;部分单位、人员收费积极性不高,导致应收的非税收人拖延、或收不上来,或少收上来,造成部分非税收入流失。一些高校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也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致使高校

收费管理乱象难以杜绝。

4.票据使用方面的问题。目前,就我区高校而言,在票据使用上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存在票据使用缺位的现象。随着高校市场化发展的变化,高校的服务性收费项目越来越多。根据这种情况,2006年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所颁布关于规范教育收费的文件中规定,高校收取服务性收费时应使用税务发票。2010年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再一次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拨人经费、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形成本单位收入,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但却未明确使用何种票据。而该通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自愿原则提供的服务,其收费属于经营服务性收费,如信息咨询等收费应当依法使用税收发票。与财政部要求相反的是,税务部门对高校有些服务项目收入不予申领税务发票,致使出现了无票可开的困境,给高校事业的顺利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是票据使用欠规范、指导不足。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税务发票的使用上。以笔者所在的广西大学为例,票据管理采用的模式是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向上级财政、税务部门申领、核销,专人管理,除银行代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校财务部门批量处理外,一般日常零星收费,由各学院等校内部门代收,开具有关手工票据。但由于各二层机构使用票据的人员多为兼职,专业知识不足,或者指导不足,因此,票据错开、作废、超期上缴、入账,字迹模糊等情况都有发生。

三是执收单位票据使用模糊。由于经营服务性收费与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项目界定不明致使票据使用不清。2010年财政部关于票据使用的文件中明确规定:经营服务性收费使用税务发票。而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则应当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就广西而言,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即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呈两难状。

5.高校内部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方面问题。据了解,目前,一些高校内部尚无一套完整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从收费项目立项、申报、票据使用、执收、核算、上缴到监督管理尚无出台成文的管理办法,缺少制度上的指导文件。因而,高校内部存在收费项目拓展透明度不够,指导欠缺,执收、核算比较被动,监管不足等现象。同时,还存在信息化管理进程不足的情况。具体包括:非税收入票据管理信息化不足;收费立项、申报、审批、监督管理信息化不足;非税收入执收和明细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尚需不断完善以及校园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和提高等等。

三、规范高校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鉴于当前财政改革的需要和高校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为了妥善解决高校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加强和规范高校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1.统一政府非税收入监管体系和规定,是执收单位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减少混乱的根本保证。价格、财政及税务等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的相关管理、监督部门。这些部门应当加强联系与沟通,对非税收入的内涵、性质、具体范围、收费项目、票据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和监管统一对接,力戒监管缺失、推诿,避免上级各有关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使执收单位产生混乱。

2.细化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制定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办法,提高非税收人实施的指导性。制定一套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办法,进一步明确非税收入的概念、具体内容及范围,概念上要明确;性质上要确定,明确规定各类收入的具体内涵、认定部门和认定政策依据。为此,建议财政、税务、物价等监管部门加强沟通、统筹兼顾,制定一个互相衔接和对应的具体办法,统一指导执收单位顺利开展有关事业活动。

3.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优化高校非税收入工作的可操作性。根据现行高校财务制度要求学校各项收入要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因此,学校收费工作相当繁杂、工作量大,建议通过加强校银合作,推广采用高校委托银行代收、学校统一开票核算、集中汇缴财政的收费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既优化和简化了高校非税收入执收及核算工作,又实现了高校收费全额上缴财政,符合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要求,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4.规范高校非税收入票据使用管理。票据管理是高校非税收入管理的源头,是高校收入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同时也是财政、物价、审计部门进行检查监督的重要依据。加强票据管理有利于规范高校收费管理工作,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从源头上规范高校收入行为。为此,建议按照收入的性质,严格划分财政票据与税务发票的使用范围,非税收入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票据,应税收入统一使用税务发票。严把票据领、用、审核、核销关,督促各高校建立健全内部非税收入票据领用制度,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票据,有效遏制混用票据、超范围使用票据等违规行为。同时,大力推进票据网络化管理,跟踪每一张票据的使用情况,逐步实现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网络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票据管理人员素质,明确票据有关政策和适用范围,加强与财税部门联系,准确反映业务内容及收费项目的性质,是依法领用正确票据和顺利开展业务的保证。例如,上文中提到的网络管理使用服务和有关后勤服务业务,可以列为科教文化等相关服务业,应该领用服务业税务发票。

票据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电子票据,业务发展,问题,建议

一、我国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实践

2009年10月2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管理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lectronicCommercialDraftSystem,ECDS)正式建成运行,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由此迈入电子化时代,首批上线运行的有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五矿财务公司在内的共18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2009年10月28日至2010年3月31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处理电票业务达19714笔,金额910亿元,其中出票登记7351笔,承兑6478笔,贴现1915笔,转贴现737笔,提示付款2037笔,通过大额系统发生票款对付业务金额20亿元,系统运行良好。

由于传统的纸质票据交易始终未能摆脱效率低下的实物交割模式,存在携带安全性较差、背书转让要求严格、流转交易不便等情况,伪造、变造票据和遗失、损坏票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票据的进一步应用,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电子票据系统作为票据业务的电子化交易平台。电子商业汇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大大降低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提高交易效率。存储在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中的电子票据,通过采用电子签名和可靠的安全认证机制,能够保证其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相对于纸质票据容易被克隆、变造、伪造以及丢失、损毁等各种风险而言大为降低;电子商业汇票的出票、保证、承兑、交付、背书、质押、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一切票据行为均在ECDS上记载完成,并支持在线交割票款,相对目前纸质票据要多次审验审核、查询照票、长途运转交付等操作环节毕业论文范文,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及财务成本,而且将交付及交易时间由几天缩短至几小时或几十分钟,将加速物流和资金流,提升金融和商务效率。

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成运行,是继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之后,人民银行组织建设运行的又一重要跨行支付清算系统,各类支付系统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电子票据代表了票据业务发展的方向,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支付文化,适应了金融电子化发展的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截至2010年10月28日,ECDS已投产运行一周年,ECDS平稳运行并实现全流程业务处理,商业银行初步确立电子票据业务开展模式,并加大电子票据业务的市场开拓。自ECDS投产运行以来,电子票据主要业务逐月平稳较快增长,主要金融机构电子票据业务开展良好。截至2010年11月底,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法人机构达316家,系统参与者6.5万多个,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财务公司。目前,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量逐月快速增长,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影响日益增强,必将成为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主力品种和未来票据市场的重要业务品种。以工商银行为例,2010年工商银行大力发展电子票据业务,形成了包括电子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在内的完整的产品线。2010年前11个月,工商银行办理的电子票据承兑金额已超过300亿元,电子票据贴现金额也超过270亿元,贴现金额居国内同业首位,为推动国内票据业务的电子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推动电子票据系统的应用,工商银行依托票据业务的整体优势和旗下票据营业部的专营特点,进一步完善自身科技网络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子票据业务支持系统。一是依托系统推出的网上电子商业汇票产品,可以通过工商银行的企业网银渠道受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实现了电子商业汇票从签发承兑、背书流转到托收入账的全程电子化操作,并可以进行资金的实时清算和对业务信息的实时查询毕业论文范文,极大地提高了票据业务的处理效率。二是电子票据业务处理采用电子签名和可靠的安全认证机制,能有效保证电子票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大大增强了业务的风险防控水平。这种新型的电子票据交易能够让客户充分享受到安全快捷的票据服务。例如,在2009年电子票据系统投产当天,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就与同业共同完成了国内首笔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转贴现交易,从提交申请转贴现到成功办理转贴,再到收到贴现款入账,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比起传统纸质票据最少1至2天的办理方式来,效率倍增。

二、我国电子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电子票据业务运行以来,电子票据业务平稳较快增长,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票据业务开展良好。但我国电子票据业务在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的诸如安全问题、规范问题、法律问题等。主要表现在:

(一)电子票据交易的安全问题凸显

电子票据安全性是电子票据业务健康发展基础,电子票据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公开化程度较高,操作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大,加上使用的是公用通讯线路,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必然增多。无论是有意攻击还是无意的误操作,都将给电子票据管理系统带来巨大损失,增大银、企经营的风险。电子票据信息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信息的保密性、真实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要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必须做到银行网站本身要安全,客户与银行、与电子票据登记网站、银行与电子票据登记网站之间的信息传递要安全,客户与客户之间通过电子票据登记网站交换信息要安全。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的特点,电子票据在网络上交易公开化程度较高,操作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大,加上使用的是公用通信线路,系统面临诸多安全隐患,电子票据安全问题凸现。此外,由于电子票据业务处理的原始记录以电子凭证的方式存在和传递,不法之徒通过改变电子货币账单、银行结算单及其他账单,就有可能将财产的所有权进行转移。目前很多银行对大客户采取的是IC卡加验证密码的制度来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但由于各家银行在网上银行业务凭证格式的设计上并不一致,使电子票据转化成纸质凭证的样式各有差异,不便于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二)电子票据业务运营有待规范

2005年3月以来毕业论文范文,陆续有部分商业银行进行了电子票据业务试点,但是因为各行之间创新理念的冲突以及业务竞争的因素,行际间一直没有统一的电子票据样式,我国也没有出台关于“电子票据”交换业务的制度。在电子票据流通中,存在六方面的问题,大大制约了电子票据流动速度快、不受区域限制等优点的发挥,进而影响了电子票据的流通范围和进一步发展。一是企业网上银行操作平台不一致。由于各金融机构网上银行系统流程不同,银行经办人员很少接触到他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对本行签发他行接收或他行签发本行接收等网银操作流程并不了解。因此,向企业推广电子票据业务时比较被动,企业对电子票据的了解也很有限,造成该项业务难以迅速开展。二是电子票据银行承兑到期提示付款、解付等操作没有规范化,各银行的操作有很大的差异。有的银行反映在提示付款应答中没有持票人户名及账号显示,不知如何核对提示付款是否是票据的持有人;在做了提示付款应答后,收到他行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发过来的借报。这对于讲究凭证的会计人员来说无疑是个难题。三是票据电子化为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银行的电子票据贴现业务暂时没有与此相配套的便捷操作指南,只能采用纸质票据贴现业务的操作指南。也就是说,客户在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贴现申请的同时仍需提供纸质的贴现凭证、贴现申请书和贴现协议,企业的便利程度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四是由于电子票据的转让是以上线银行的网银为载体的,对客户而言,收到电子票据只能背书转让给已在上线银行开通了网银电子票据功能并乐于接受电子票据的企业,使用渠道相对狭窄。而作为一项新业务,电子票据的接受、使用和普及仍需要一段时间。五是电子票据业务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申诉及处理的流程不明晰。如果电子票据业务出现问题或差错,有的银行目前的处理是把系统提示信息报告总行有关部门,由总行的系统研发人员查找产生差错的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银行一般都不惊动客户,免得带给客户对银行系统或人民银行电子票据系统不信任的感觉。但由于申诉及处理流程不明确,埋下了风险隐患。六是目前国内电子票据的产品范围是有融资功能的可以跨区域流通的商业汇票,即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不包含传统票据中的本票、支票和银行汇票。

(三)电子票据业务发展中面临法律问题

随着电子票据业务的不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也不能适应电子票据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缺少相关法律条文对电子票据的流通行为进行规范。一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都是基于纸质票据的毕业论文范文,对电子票据未作规定。目前我国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在制定时所有的规范都是基于纸质票据的,确认的是纸质票据及其签章的法律责任,对电子票据及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未作规定,未承认经过电子签名认证的电子票据的支付和结算方式的法律效力,说明电子票据的业务实践发展与法律制度的制定处于失衡状态。电子票据的签发和流通是在因特网上进行的,采用电子交易方式,电子交易的签章,只能通过电子签名的形式来实现。由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并不承认经过电子签名认证的非纸质的电子票据的支付和结算方式,因而可能造成经过电子签名的电子票据因不符合法律所规定的形式要件而由此导致票据行为无效的情况产生。同时,电子签名涉及到电子票据支付和结算的效力和安全,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还没有保护经过数字签章认证的非纸质的电子票据的支付和结算方式的司法解释,导致相关规定欠缺,阻碍我国电子票据在现代贸易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对于商业汇票“书面形式”的规定进行调整,明确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以保证电子签名的合法有效性。二是电子票据业务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电子票据流转的安全性。传统银行业务中具有法律效力的纸质票据行为,如何在电子介质中应用,出现纠纷后电子形态的证据如何被法庭所接受等问题,是电子票据发展过程中待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的票据法体系下,票据行为仅是一种书面行为,离开书面,票据和票据行为是不可想象的。电子票据是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储资金信息于计算机系统之中,并通过因特网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传统纸质票据的功能。但是,数据电文由于其自身特点的限制,并不能起到传统有纸质书面文件的全部作用,在我国现行司法实践中,以数据电文为支撑的电子票据也因其不具备纸质书面形式而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保护。另外,现行票据法理论和实践均确定无疑地、强制性地要求所有的票据行为,即出票、背书、承兑、保证和付款必须是针对原件而言的,离开原件,谈不上票据行为。离开原件,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前提。而电子票据业务,使金融机构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账务结算。这种方式使得出票和持票等一系列行为均游离于人之外毕业论文范文,由计算机网络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电文完成。因此,以数据电文为基础的电子票据被排除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适用之外。

(四)金融机构开展电子票据业务不均衡

在电子票据业务起步发展阶段,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条件、客户资源和网上银行电子票据业务办理的特点采取符合实际的业务发展策略,尤其是商业银行在电子票据业务开展初期和央行加大货币政策调整力度的市场背景下,较为重视利用企业网银客户群体优势抢占承兑和贴现客户资源,以便锁定电子票据业务目标客户群体。同时,由于电子票据流通性和贷款规模受到一定限制,商业银行对电子票据转贴现和回购等二级市场业务较为谨慎。一是目前电子票据业务在办理时须依托由各家机构自身开发的企业网上银行和内部电子票据系统,因而当一家机构在贴现所承兑的电子票据、或将贴现后的电子票据转贴现给其他机构时,可能会因为各金融机构网上银行或内部电子票据系统开发设计模式以及操作使用流程方面的不一致,而影响到电子票据同业流通的交易效率和意愿。二是在企业网银电子票据业务发展模式中,中小金融机构因自身科技实力等条件限制在企业网上银行系统开发建设方面较为滞后,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和经济不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在网上银行电子票据业务开展方面与大中型商业银行和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三是相当比例的中小企业尚未在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同时部分行业企业对企业网上银行和电子票据的接受和熟悉程度不高,对新型业务还需逐步了解接受。

三、规范我国电子票据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电子票据的安全性。一是提高电子信息的安全性。一方面确保电子票据系统的网络安全、保密性能,避免因恶意攻击或者客户电子信息泄露而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保证电子信息真实完整的性能,确保接收到的信息确属合法发送者发出,且电子信息摘要求、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等。

(二)建立统一的网上电子票据交易平台。一是开发建设全国统一的互联网电子票据平台,对电子票据进行集中登记、托管、查询、挂失、交易、清算,通过特定接口,统一格式,以便于监管和优化电子票据市场的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电子票据成交效率,促进电子票据全国流通。二是电子票据平台应当是经过法律认可,独立于电子票据交易双方,不以赢利为目的,带有国家公证性质的权威机构。也是一个登记见证、数据保管并提供可与商业银行、企业联网的服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客观、公正交易证据的媒介。三是电子票据的出具、背书、贴现、存入托收、退回、作废等都应当在电子票据平台上进行登记保存。在商业银行为客户签发电子票据时,商业银行便将客户电子票据的有关数据报送电子票据平台进行登记,企业在电子票据流通中需要进行贴现、兑付等业务时,可依照程序到电子票据平台办理手续,受理电子票据业务的商业银行可以在电子票据平台查证到票据真伪、是否合法有效等信息。同时毕业论文范文,平台可以提供客观公正的数据电文,以解决商业银行与企业客户之间发生业务纠纷。另外,电子票据平台应对企业电子票据使用情况给予信用评级,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方便客户了解票据市场的总体状况,从而约束票据市场成员的行为,有效防止票据欺诈和票据违约,形成良好的票据市场秩序。为交易公正公平,可以由人民银行统一协调,对于使用电子票据的用户进行统一认证,这样各个银行都能认可。

(三)完善电子票据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借鉴国际电子票据业务开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现阶段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一是尽快扩大电子票据司法解释。扩大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相关票据业务的法律解释,丰富实践中“书面形式”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对票据业务的保护范围由以纸面票据为工具的支付结算,扩大到以数据电文为基础的电子票据支付结算的法律规范。二是明确电子票据的定义。在制定电子票据相关法律时,必须要先明确电子票据的定义、电子票据的种类、电子票据的格式等,从而为发展电子票据业务指明方向。三是要明确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电子票据的签发和流通是在虚拟的网上实现的,采用的是无纸化的电子交易方式,电子交易的签章只有通过电子签名的形式来实现,电子签名在电子票据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其法律效力直接关系到电子票据的发展命运。因此,发展电子票据业务须首先明确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制定出使用电子签名的法律规则,保证电子签名合法有效。四是要明确电子票据业务中涉及的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制定电子票据相关法律制度时必须要明确客户、金融机构、网络服务商、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以及监管机构等多方当事人的权力和义务。

(四)促进电子票据业务均衡发展。一是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总结电子票据业务运行以来,金融机构在创新发展电子票据业务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研讨电子票据在流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因网上银行电子票据业务模式差异而影响电子票据转贴现流通性等方面的问题,应统一认识并提出改进建议,推动电子票据转贴现市场加快发展。二是加强电子票据应用引导,由人民银行制定相关政策扶持或鼓励各金融机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展票据业务,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电子票据业务的积极性。三是加强电子票据在相关行业企业中的宣传介绍,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对采用电子票据作为毕业论文范文,支付结算工具的认可度,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扩大电子票据应用群体。四是简化业务操作流程。电子票据业务投产后,各银行还没有出台新的较为详细的操作办法与之相配套,办理业务的便捷程度没有提高。建议银行统一简化电子汇票贴现的相关手续。如在办理电子汇票贴现时不需要企业提供纸质的贴现申请书和贴现凭证(企业在电子银行系统发起贴现流程视同贴现申请,而贴现凭证由银行自行打印给贴现申请企业,并由原来的五联改为一联,仅持票人的收账通知联即可)等。投入影像功能后,尽快让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电子化,减少由于相关资料传递耗费的时问,提高服务效率。

(五)强化电子票据业务创新。电子票据系统建立后,商业票据的基础设施和业务平台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商业银行经营票据业务的组织机构设置、票据创新产品的设计、票据业务流程的梳理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商业银行应紧紧抓住电子票据系统建设这一重大基础设施创新,梳理票据业务的流程,优化票据业务的劳动组合,在新的平台、新的起点上进行票据业务创新,丰富电子票据市场品种,充分发挥票据的结算及融资功能。同时,要加强电子票据业务宣传,提高客户对电子票据的认知度,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电子票据的优越性,主动使用电子票据办理结算业务。给予电子票据发展政策支持。如可考虑利用优惠贴现利率,降低电子票据结算费率水平等措施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加速对电子票据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毅,范保成,电子票据业务成银行发展方向[N],东方今报2011.01.05

票据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票据无因性;票据法律关系;票据基础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6-0041-04

一、票据的无因性概述

所谓票据行为无因性,是指票据行为与作为其发生前提的实质性原因关系相分离,从而使票据行为的效力不再受原因关系的存废或其效力有无的影响。[1]我国著名经济金融学者王小能教授认为,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指票据行为的原因关系有效无效、合法与否,原则上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2]各国票据法普遍承认其为票据行为的重要特征,甚至是最重要特征。

票据无因性原则的实质内容就是票据基础关系与票据法律关系的分离。只有票据法律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互相独立,作为基础关系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不影响独立存在的票据关系的效力。原则上,票据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相分离,即当事人之间授受票据,尽管是基于一定的原因关系,但票据一经成立,就与其原因相脱离。换句话讲,不管这一原因关系有效与否,都不影响票据权利的效力,票据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不用证明票据原因,票据债务人也不得以没有原因或原因无效为理由对善意持票人主张抗辩。一般认为,只有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互分离,才能够在票据的转让中,使持票人的交易风险大大降低,并减轻持票人的审查责任,从而能够保障持票人、特别是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票据无因性原则的价值为现代票据法理论所肯定和公认。

票据无因性理论目前虽然已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立法及有关国际公约的承认,但对票据无因性内涵的理解和法律适用上有所不同。占主流的理论有两种:绝对无因性理论和相对无因性理论。绝对无因性理论认为,票据是否有效一律不受基础原因关系影响,只取决于票据的形式要件。直接当事人之间亦应主张票据关系有效。不过持票人是否可以行使票据权利,还取决于其取得票据时的行为和主观心态如何。完全承认票据行为绝对无因性的目前只有德国等少数国家。相对无因性理论认为无因性原则有例外,即在直接当事人之间,如出票人和第一受票人、背书人和被背书人之间的票据关系取决于基础关系,如果他们之间的基础关系无效,则票据关系亦无效。[3]类似的观点被很多国家采纳,他们认为票据无因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票据义务人抗辩的限制,也就是发生抗辩切断。对于直接当事人之间的票据行为,则主张不适用无因性。

二、我国票据立法现状

首先,从现行法律文件来看,我国《票据法》第1条规定:“为了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这一条明确表明我国票据立法的首要价值取向并不在于票据的流通性,而是注重规范票据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即强调票据使用的安全性。

其次,立法者明确地将票据基础关系引入《票据法》中,使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紧密结合,并以此作为我国票据法律制度中的一项普遍性原则。另外,《票据法》第21条第1款、第74条、第83条第2款、第88条第1款及第90条第2款,也将票据基础关系中的资金关系对票据关系的影响作为票据法的一般原则加以规定。相应地,中国人民银行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中也有类似规定(注:如《支付结算办法》第22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务关系”。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8条、第10条、《支付结算办法》第74条、第82条等条款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必须具有真实的资金关系。)。

然而,通观我国票据法的各项规定,我国票据制度并不断然否定无因性。《票据法》第13条规定:“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或者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但是,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承认了票据行为和票据基础关系的分离。此外《票据法》第4条、第6条、第13条、第14条、第19条、第22条、第57条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票据无因性的思想。由此可见,现行票据法在如何处理票据的无因性问题上存在冲突。

这种立法的混乱状态导致了我国司法实践的摇摆和混乱。随着票据法理论界的不断探索,票据无因性原则在学界及司法实践中逐步得到肯定及采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公布了《票据法》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规定》),其中第10条规定:“票据债务人依照《票据法》第13条的规定,对与其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提出抗辩,人民法院合并审理票据关系和基础关系的,持票人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已经履行了约定义务”。第14条规定:“票据债务人以《票据法》第10条、第21条的规定为由,对业经背书转让票据的持票人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至此,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正式确认了我国票据的无因性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指导地位。

三、我国对票据无因性原则的司法实践

尽管目前我国票据的无因性在立法上尚待明确,但是司法界、学界、律师界在肯定票据的无因性方面基本上取得了一致,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运用。通过下面一则案例可以说明:

A公司从B公司购进2000吨水泥,总价款50万元。水泥运抵后,A公司为B公司签发一张以A公司为出票人和付款人、以B公司为收款人的三月期限的商业承兑汇票。一个月后,B公司从C公司购进木材一批,总价款45万5千元。B公司就把A公司开的汇票背书转让给C公司,余下的4万5千元用支票方式支付完毕。此后,A公司发现2000吨水泥中有一半质量不合格,双方发生纠纷。汇票到期时,C公司把汇票提交给A公司要求兑付,A公司拒绝付款,理由是B公司供给的水泥不合格,不同意付款。C公司遂至法院,要求A公司支付汇票金额。

法院判决,A公司应当向C公司付款。本案中,B公司与A公司之间的水泥购销关系是本案汇票的原因关系。汇票经转让后,持票人C公司与A公司属票据关系。A公司提出水泥质量不合格是原因关系有瑕疵,由于C公司并非原因关系中的直接当事人,根据《票据法》第13条的规定,A公司不得以水泥不合格这一原因关系来对抗C公司,因此A公司必须履约付款。这是《票据法》第13条在实践中运用的典型案例。

那么,我国司法实践在绝对无因性和相对无因性之间又是如何取舍的呢?下面再看一则案例:

北京市某基层法院于1998年对一起票据纠纷案件的审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双方约定乙公司承建甲公司的一座办公楼,工程款项于工程完工并经甲公司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合格后全部结清。一年后,该工程完工,甲公司未经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就签发了一张以乙公司为收款人的全部票据事项记载清晰的支票交给乙公司,作为对工程款的结算。次日,甲公司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时,发现有不合格之处,遂立即将付款银行账户中的款项转移。当乙公司向银行兑付票款项时,被银行以支票空头拒付。乙公司遂向法院票据纠纷,要求甲公司支付支票款项。甲公司以工程质量不合格为由进行抗辩,并经法院审理后查证属实。于是,审判人员对于本案应如何处理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票据无因性原则,票据关系应与基础关系完全分离,本案支票为有效票据,基础关系的瑕疵对票据关系不产生任何影响,且乙公司为正当持票人,因此,甲公司应向乙公司支付全部票款。至于工程质量不合格给甲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甲公司可另行以基础关系主张赔偿,票据法律不应予以保护。而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存在票据关系当事人与票据基础关系的直接债权债务人相互重合,即票据关系的当事人甲公司和乙公司又是票据基础关系的直接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情形,《票据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据此,甲公司的抗辩理由成立,此案应将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合并审理,以确定双方当事人的责任。最终,此案经过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后,以采纳第二种意见予以审结。

第一种意见,反映出绝对无因说对司法实践的影响。第二种意见取代第一种意见正是体现了我国对票据的绝对无因性原则的否定。在我国,更多的人认为绝对无因性片面强调票据无因性原则的法律效果,将票据无因性原则的射程距离无限扩大,势必招致票据权利被滥用,损害出票人、持票人的前手或其他票据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反而保护非法取得票据的持票人或其他非正当持票人利益的后果。这显然与票据法的立法宗旨也是背道而驰的,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交易秩序,而且违背了法律伦理性和公平原则,更会阻碍票据的流通。因此,我国采取的是相对无因性理论。

四、相对无因性原则的内涵及其效力所不及之情形

《票据法》的司法解释起草者之一曹守晔就票据无因性原则的法律适用问题有过这样的阐述:“……勿庸置疑,票据的无因性是票据的本质特征。但是,票据的无因性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相对的程度取决于一时、一地、一国的实际情况,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取决于银行的信誉状况和其他票据当事人的信用程度。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票据的绝对无因性,必然事与愿违。……”[4]这段话为我国之所以采取相对无因性原则作出了极好的注解,说明“相对无因说”所追求的首要的基本价值取向,与票据法理论创设票据无因性原则的根本宗旨,以及与票据法的首要立法目的是一致的。同时又未忽视对票据流通和市场交易所需的“安全”、“稳定”与“秩序”的保障,体现了其适用票据无因性原则及其例外情形的平衡,在对票据权利人利益侧重保护的同时,也兼顾了票据债务人的权利。因此,该观点具有合理性、公平性和适法性。笔者也赞同当这一通行的观点。

相对无因性原则是在票据实务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该观点的具体涵义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以票据法助长票据流通、发挥票据效用、保障持票人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为坚持票据无因性原则的首要宗旨,同时兼顾对票据使用安全性的平衡保护。(2)以票据无因性原则作为票据法所设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或普遍原则遵照适用。(3)以票据无因性原则效力之所不及的情形为适用该原则的个别性,认可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只有在特定的前提条件下才具有相互牵连性,对此应严格适用而非滥用。

那么,票据无因性原则效力所不及的情形有哪些?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第一,在授受票据的直接当事人之间,票据原因关系的效力直接影响他们之间票据关系的效力。由于在授受票据的直接当事人之间,既不牵涉票据转让的第三人的问题,又无关票据的流通。为体现私法领域的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减少讼争,节约诉讼成本,所以当原因关系和票据关系同时存在于同一对当事人之间时,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3条第2款的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票据债权人以基于原因关系所生的事由进行抗辩。

第二,持票人取得票据如没有给付对价或者未给付相当对价的,则该持票人不能享有优于其前手的票据权利。票据对价所针对的法律效果,是票据关系与票据原因关系之间相互牵连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票据无因性原则效力所不及的情形之一。

第三,持票人取得票据手段不合法即不享有票据权利,票据债务人可对该持票人提出“恶意抗辩”。在票据原因关系上,如果持票人系以欺诈、偷盗、胁迫等非法手段或方式取得票据,或因重大过失或明知其前手票据权利的瑕疵仍接受票据转让的,该持票人不得享有票据权利。但票据债务人对持票人提出此种抗辩时,应负举证责任。这一方面是票据无因性的体现,同时亦是票据无因性原则的例外情形。

第四,当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因票据时效的完成而消灭时,该持票人可以对因时效完成而受有利益的票据当事人行使利益偿还请求权。由于持票人享有该权利的前提是票据权利已罹于票据时效而消灭,因此,该权利不属于票据权利。此项权利的行使是基于票据原因关系中的民事权利义务,这又是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相分离的一个例外。

通过对票据无因性原则所不及之处的总结,可以用来探寻坚持票据无因性原则适当方式的途径,而随着票据实务的不断发展,票据无因性的内容及例外情形必然会有新的突破。

五、完善我国票据法律制度的建议

针对我国票据法律制度中否定票据无因性的错误观点,为避免造成理论与实务发生混乱,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有关票据无因性原则的票据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一是从根本上改变《票据法》的立法宗旨。《票据法》第1条应加以修改,要明确以助长票据流通的方便、快捷和效率作为其首要的立法目的,从而使票据能够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使《票据法》真正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是《票据法》应旗帜鲜明地树立相对坚持票据无因性原则理念。删除与票据无因性原则根本背离的条款,应充分体现相对坚持票据无因性原则的理念。建议增加诸如“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真实与否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违反票据资金关系真实性签发票据的出票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仍应按照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对善意持票人负票据责任”等体现票据无因性原则的条款规定。

三是将票据无因性原则之效力所不及情形在《票据法》中加以明确规定。我国《票据法》应当将票据无因性原则之例外情形在条文中加以明确规定,其具体做法可效法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和《民法》以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票据法律内容,以准确体现相对坚持票据无因性原则理念。

四是出版《票据法》相关释论丛书。建议在修订《票据法》时,同时出版《典型票据案例评析》或在《票据法释论》中对典型票据案例进行评析,以帮助读者及广大支付结算工作人员准确理解《票据法》。

此外,应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注重对票据无因性原则射程距离范围的继续研究,注意在票据立法中对票据无因性原则之效力所不及情形的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1] 赵新华.票据法[M].长春:吉林出版社,1996.

[2] 王小能.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票据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 票据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票据是我国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一个重要凭证,其直接关系到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票据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还有效减少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由此可见,票据管理在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具有重大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往来增多,行政事业性收费也逐渐增多。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票据管理来看,多数事业单位存在违法使用票据的现象,尤其是收取事业性收费而无票据现象极为普遍。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票据管理十分必要。

二、事业单位财务票据管理问题分析

1、领导对财务票据管理的不重视

目前,部分单位的领导人并未充分认识到票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风险意识较低。多认为票据管理工作无法引起重大经济问题。有的单位领导人简单认为,单位的日常管理十分严格,不会出现职工乱动用公家财务,因此,无需设置专职管理部门或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在这种缺乏风险意识的情况下,事业单位领导也就未作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2、擅自使用自制的或不规范的票据

国家对票据管理有作特别规定:“凡进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单位,除按相关规定使用税务票之外,在收费时,必须使用由我国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否则财务部门不给于报销,交费单位或者个人可有权拒绝交费。”国家与票据管理已作出具体规定,但我国多数事业单位还存在不按照规定使用票据,出现擅自使用自制的不规范的收费票据。此类违法行为极易造成收取到的资金成为单位的小金库,或是成为不法分子的私吞物,不仅损害国家的利益,也损害单位形象。

3、票据的审核稽查不到位

事业单位的财务票据管理部门日常工作量较大,且人手少,所采用的核销手段是比较传统的,导致在票据核查的过程中,难以做到细微审核稽查,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为违法分子有机可乘。此外,多数事业单位对违法使用票据行为的惩罚力度过小,监督不到位。

4、票据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责任心

事业单位内部对票据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在票据管理人员任选上不重视,部分验工对税务知识缺乏了解,在票据管理工作中责任心欠缺,仅仅是应付式完成日常工作的收发票据而已,疏于职守,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违规使用票据行为不断出现。此外,票据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不强,时常出现转接票据以及违规使用票据等现象。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票据管理的措施分析

1、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票据管理

事业单位领导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票据管理是展开财务票据管理工作的前提。事业单位领导人若仍认为票据管理可有可无,就会导致单位内部对票据管理的不重视,且极易流于形式。因而,要加强财务票据管理的质量及水平,必须要高度重视票据管理工作,提高对其的认识。可通过大力的宣传,使群众们真正了解以及掌握有关票据管理的知识,学会在日常票据使用中,分辨票据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能够自觉地抵制不规范的票据。还可通过对管理票据的人员加以教育培训,强化其的票据管理意识,使其了解掌握相应的票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要求。

2、完善财务票据管理程序

事业单位日常财务票据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应完善财务票据管理的程序。首先应设立专职部门进行管理,进而再实行专人负责制。应选择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且责任心强的会计人员来管理票据,可有效避免由疏于职守而造成违法现象的发生。其次,还可建立财务票据管理的登记账薄,如实对票据种类、使用部门以及使用人员做好登记。第三,要严格做好票据领用以及发放工作。按照使用人员的具体情况来详细登记财务票据的领用时间、领用数量、数据的编号、使用者签名以及收回核销票据的时间、编号、数量、签名等等,使财务票据的领用以及核销均能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中进行,以便在发生突发状况时有据可查。

3、加强财务票据的审核稽查

财务票据回收的审核工作同样重要,做好审核工作,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票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财务票据管理的事后控制主要是进行票据审核,这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财务票据的审核稽查工作,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业务收入数据的真实性,保证各项业务收费项目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收取费用的。财务票据审核稽查应和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票款到位;应和票据的年检有机结合,严禁跨年度使用票;应将行政处分与经济处罚有机结合,对审核后发现存在严重违规使用票据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并停用现用票据,做好回收票据工作,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4、加强票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事业单位财务票据人员代表的不仅是单位的形象,也代表国家的形象,因此要特点重视自身的行为举止。票据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财政部门颁布实施的有关票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规定办事,规范票据管理。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票据管理人员学习相应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税务知识以及管理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加强票据管理技能训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业务素质是事业单位做好财务票据管理的前提。

四、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票据管理,必须长期坚持实行,这不仅需要事业单位票据管理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票据使用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付诸努力,才能实现财务票据管理的规范化发展,保证我国资产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何海花.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26).

票据管理论文篇8

论文摘要:分析增值税的设计原则和增值税“四小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现有的增值税征管与稽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对增值税“四小票税收管理的建议。遵循增值税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完善对增值税“四小票”的税收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国税系统加强税收管理的当务之急。

增值税自1954年法国首创以来,因其良好的中性特点而被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我国于1994年税制改革全面推行增值税以来亦取得了良好效果,基本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设计上和具体操作方法上的原因,使得我国现行增值税的税收管理上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对增值税“四小票”的税收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税收管理的良性运行。增值税“四小票”通常指运输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农产品收购发票、进口货物海关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这四种增值税抵扣凭证。遵循增值税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完善对增值税“四小票”的税收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国税系统加强税收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增值税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收入稳定适度和充分弹性。从目前各国的税务实践来看,税制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一种现代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双重税制结构,增值税以其优良的中性特性在各国的税制结构中(除美、日等少数国家)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增值税取得的财政收入占一国政府收入总额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在我国甚至达3o%以上。及时、稳定地取得税收收入并能根据经济的发展自动按一定速度增加,对于实现我国政府职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是提高两个比重和振兴财政的根本要求。完善的增值税在多环节广泛征收,以经济活动的增值额为征税依据,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程度相当高。

2.税收成本最小化。西方税收理论说明。纳税对纳税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会给其带来负效用。这主要缘于三方面:第一是纳税减少了其收入水平;第二是为了准确纳税,纳税人需建立保存相关的税务资料、进行税务登记、接受税务检查;第三是缘于纳税人的不公平感,纳税与逃税最终的博弈结果是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普遍下降,征管成本会一步一步地上升。因此为减少征税给纳税人带来的负效用,在设计增值税时应尽可能降低纳税人的执行成本和不公平待遇感。同时,对于执法者而言,增值税的税收成本最.’原则要求制度设计便于管理和征收。该原则是说好的税制必须与政府的税务行政能力相适应,必须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本和纳税人的奉行成本。

3.税收中性和优惠从少。任何一种税收制度的设计.从总的方面来说需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公平与效率,并力求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最佳均衡点(以一定的社会福利函数为约束)0传统税收理论中,市场被认为可以自发地有效运行,税收的中性要求税收不要干预资源的配置,以免扭曲当事人的经济行为。但现实却是任何一种税都会对当事人的行为产生影响,除非政府不征税。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现代税收理论更为适合的税收中性原则,是指在承认税收会引起效率损失的前提下为取得一定收入谋求效率损失的最小化。

4.公平与国际惯例。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税收是企业竞争的制度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尽力做到对不同经济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企业给予公平税收待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i’o,联合国wi’o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等方面的规则,成为其戎员国就意味着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当。在增值税方面存在一个向世贸规则靠拢并遵循国民待遇、非歧视等原则的问题,以尽量减少与他国的贸易纠纷和增进对外开放水平。

5.操作简便和管理透明。税制的操作简便要求在税率的设计上尽可能减少税率的等级,征管制度规范。简单、统一,便于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和减少纳税人的相机决策空间,有利于纳税人形成稳定而合理的税负预期和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以优化自己的经济行为,从而能从主观上减轻纳税人的抵触情绪和减少涉税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增值税“四小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防伪税控系统全面开通,税务机关对增值税发票管理更为严格,尤其是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专项行动,犯罪分子将作案目标转向可以用于抵扣税款牟利的其他发票,而同样可以用于抵扣税款的“四小票”则由于在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漏洞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虚开“四小票”犯罪案件迅速增多,虚开金额巨大,成为危害最大的涉税犯罪。例如,从山东省国税局历时两个月的“四小票”税收专项检查结果来看,增值税“四小票”的使用税收问题严重截至6月底,已检查使用“四小票”企业1380户,有问题户269户,查补税款3416万元,罚款669万元,滞纳金83万元,合计4168万元。广西省近日破获了一起案值5亿多元的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案。该案涉及6省区58家企业,涉案人数众多,金额巨大,是广西历史上破获的最大一起税案。

增值税“四小票”的f变用.出现税收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1.运输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和农产品收购发票开票不规范较为突出,如只填写金额、品名,不填数量、单价等;农产品收购发票投有收款人签字,或是不填写出售方详细地址,票载内容与实物不符等;运输发票将各类杂费与运费合并为运费开具,甚至将购进的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价款合并到运费中,造成受票企业扩大范围抵扣税款。

2.进口货物海关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伪造、变造情况较为严重。近期发现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犯罪分子就是以假造的进口货物海关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作为抵扣凭证,抵扣虚开的销项税额。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非法出售、非法制造或出售非法制造的普通发票及偷税犯罪突出,虚开“四小票”犯罪猖獗。这三类犯罪无论是案件立案数还是涉案总价值均占全部涉税犯罪的95%以上。

3.代开、借用问题在运输发票中较为突出,对外虚开问题主要集中在废旧物资发票上。由于对使用废旧物资发票企业的进项管不住,对销项的管理难上加难,因此,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对外虚开问题比较严重。

三、完善对增值税“四小票”的税收管理的建议

1.加强农产品发票的管理。一是严把农产品查验抵扣关。具体做法是:一般纳税人在收购农产品时向税务机关申请报验,由税务机关派员实地查验,查看农产品收购对象是否属合乎抵扣范围,收购价格是否合理,数量是否真实,款项如何支付,发票开具是否真实合法等;经查验符合规定的,查验人员在收购凭证或取得的普通发票背面加盖“农产品查验专用章”,以此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依据。二是严把农产品发票检查关。由于农产品加工生产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开具发票上具有购销双方信息不对称、存在的问题不易发现等特点,一方面,对能取得发票但不按规定取得,或取得发票后不以此申报抵扣税款的,按《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无论对购货方或销货方,都要按“偷税”或“未按规定取得发票”规定从严处罚;另一方面,对于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严格按照新《刑法》虚开其他税款抵扣凭证的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达到处理一户、震鼹一片的目的。三是严格货物交易结算关。针对目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大多以现金结算为主的实际情况,严格按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纳税人一次性购进货物价款在1000元以上的,严格银行票据结算,改进货款支付方式,改现金结算为转账结算,从源头上遏制纳税人虚开、代开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现象。

2.加强货物运输发票的管理。一是严格货运单位和个人的资格认定。根据规定,从2003年l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货物支付运输费用所取得的运费结算单证,无论是运输单位自行开具的,还是运输单位主管地税局及省级地税局委托的代开发票中介机构为运输单位和个人代开的,都准予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这从制度上建立了对不法经营者利用货物运输发票偷逃营业税骗抵增值税的肪线。国税部门应强化货运发票的“信息传递、清单抵扣、网上比对””的票表比对分析,强化“人机结合”,开展纳税评估,全面堵塞征管漏洞。二是加强对货物运输发票的治理。首先,要规范货运市场,对货运业纳税人实行分类认定管理。其次,对合法经营、无偷逃税款的纳税人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把一些非法的货运企业和车辆排挤出市场,促使其到地税部门代开发票,促使客户转向寻找开票便利的货运企业办理业务。三是加大货运发票的宣传力度。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已下发《关于使用公路、河内货运业统一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我们要结合文件要求,加强货物运输业发票宣传,搞好国、地税之间的部门协调配合,规范货运发票开具行为,理顺货物运输行业的税收征管秩序。

票据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客运专线 收益管理 差别定价 存量控制 emsr

中图分类号:u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54-02

1 引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逐步建立与完善,随之而来的则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出行需求作为生产生活的附加需求也逐年增加。运输市场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要求运输产品的品质不断提高,旅行的快速性、舒适性和经济性也成为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客运专线执行的是政府定价体制,政府具有运价的决定权,并对票价有高度的管理权限。现有的定价体制和票额分配方法制约了我国铁路运输尤其是客运专线运输的发展。客运专线客票定价和销售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客运市场的复杂性与需求的多变性,根据线路、季节、客流规律等科学决策,使其既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又有利于国家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国内外航空与酒店等传统的运输或服务行业中,收益管理的思想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将收益管理理论引入到客运专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2 收益管理概述

2.1 收益管理的概念

收益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的航空业。收益管理又称价格弹性管理,主要通过建立实时预测模型和对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需求行为分析,确定最佳的销售或服务价格,其核心思想是价格细分,即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特征和价格弹性向客户执行不同的价格标准。这种价格细分采用一种客户划分标准,这些标准是一些合理的原则和限制性条件。

2.2 收益管理的核心内容

收益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

(1)预测。预测对于任何领域的收益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预测的精度直接通过预订限制来影响收益。

(2)超订。超订问题具有很长的研究历史,而且在收益管理的四个主要内容种中对收益的贡献是最明显的。

(3)存量控制。存量控制是在具有多种价格的产品的基础上,在销售过程中对各种价格的商品实行数量上的控制,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手段。早期的存量控制研究是航空基于单航节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该问题被拓展到网络的层面来。

(4)定价。虽然在经济学角度定价已经具有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从行业水平的基于竞争考虑的定价,而不是从收益管理决策方面来进行的定价。在收益管理方面,综合考虑容量和定价决策的研究更是鲜见。既然价格是决定旅客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定价自然要被当作收益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存量控制和定价方面。

2.3 客运专线应用收益管理的条件分析

收益管理实际上就是将产品以最合适的价格、在最合适的时候出售给最为合适的顾客。对于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来说,也就是以最合适的价格、在最合适的时候出售给最为合适的旅客。如果采用收益管理方法得当的话,则应该能够将每一销售周期的可出售座位以最优的价格出售,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按照运用收益管理所需满足的条件,来分析客运专线的对该理论的适用性。

(1)铁路客运专线所销售的产品是旅客的空间位移,运输产品的数量在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出来以后即确定,且在列车发车后消逝,无法存储。

(2)开行一列客运专线列车的固定成本很高,而多增加一名旅客所多产生的成本与之相比几乎是可忽略不计的。

(3)客运专线目前的座位类型主要由商务座、特等座、一等座和二等座,夕发朝至列车还有软卧和高级软卧,每个等级座位具有不同的价格.

(4)虽然在不同季节、区域、时段不同旅客需求不同时,铁路部门允许客运专线票价可在公布票价的基础上给予一定折扣,只是由于铁路部门缺乏收益管理意识和先进的预测和管理系

,实现车票折扣销售难度大,目前仍执行的是统一的价格。

(5)客运专线旅客在开车前需要进行车票的购买。

(6)购买高等级座位的旅客通常是对票价不敏感的商务旅客,其出行计划往往不会提前太久,而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休闲客流或学生客流会尽可能提前订票以确保能够买到低价的车票。所以高价旅客会比低价旅客更晚预订。

由上述分析可知,客运专线运输产品满足运用收益管理的各个条件,所以可以将该理论运用到我国客运专线的管理系统中来。

3 客运专线的差别定价

客运专线的差别定价是根据乘客出行需求的多样性和对价格不同的敏感程度将运输产品即列车上的座位设定有差异的价格的过程。客运专线的市场精细划分就是通过对旅客的行为分析对旅客需求进行分类以便提供差异票价,确定票价差额进而提高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

根据国外现有的差别定价方法,结果我国客运专线的实际情况。可以给出以下几个差别定价的方向:

(1)一天当中不同时段进行差别定价。例如早上8:00以前和晚上21:00以后的列车车票打折销售,8:00~10:00、14:00~17:00的车票全价销售,其他时段视需求情况实行适当的折扣。

(2)根据旅客类型进行差别定价。例如将旅客类型将旅客分为通勤客流、休闲客流、探亲客流等,实行相应的优惠车票。通勤客流可实行月票、季票等票种。休闲客流可推出淡季的特惠车票,探亲客流可推出节假日的往返车票。 (3)根据不同座位席别进行差别定价。目前的座位类型主要由商务座、特等座、一等座和二等座,夕发朝至列车还有软卧和高级软卧,每个等级座位具有不同的价格。

(4)对低票价旅客进行限制。例如对售出的低价票在退票和改签方面做出限制。

(5)对高票价旅客提供更多的服务。例如提供专用候车通道和提前上车等服务。

(6)在运输旺季适当提高票价,引导客流调整出行时间或转向其他运输方式,以保证运输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

(7)在运输淡季降低票价,提高服务质量,创造客运专线品牌效应。

(8)需求方向性较强的线路,不同方向的列车实行不同的票价,来调节运输的均衡性。

4 客运专线的存量控制

存量控制是指为不同的价格水平分配合适的产品数量,是一个基于预订请求的时间和特征来决定其收到的预订请求是该接受还是拒绝的过程。那么,座位存量控制就应该是根据未来某列或者某天开行的列车上的座位数量,对不同票价等级的客票进行分配和销售控制的过程。存量控制机制一般分为两种:非嵌套控制机制和嵌套控制机制。

存量控制是一种完全由企业控制的收益管理技术。常见的存量控制的决策变量有一下四种。

(1)预订限制:指为每一个价格等级设定的预订限额,即该价格等级最多可以出售的产品数量。一旦售出的产品数量超过预订限制,即关闭该价格等级。

(2)保护水平:指为某一类或某一部分顾客需求预留(保护)的存量。

(3)竞标价格:指根据剩余产品数量和剩余产品销售时间确定的一个价格阈值点。如果产品的价格高于该竞标价格,则接受预订需求;否则,拒绝需求。

(4)机会成本:指单位产品在当前销售而未能在未来出售的机会成本。若产品价格高于该机会成本,则接受预订需求;否则,拒绝需求。

5 差别定价和座位存量控制的联合模型

一列客运专线列车上通常有多种票价等级的座位,列车从始发站到终点,一般要经过多个站点,购票过程就是一个多座位票价等级的网络座位控制过程,本文建立一个客运专线的差别定价和座位存量控制的联合模型,依据价格和存量情况调节需求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不同的价格并通过座位存量控制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5.1 符号说明

(1) m表示区间数,则od数为,区间的编号用i表示,od的编号用j表示;

(2)表示各个od占用区间的情况,若第j个od占用第i个区间,aij 取1,否则aij 取0;

(3)t代表总的售票天数,t=1代表售票的第一天,t=t代表最后一天;

(4)ptj表示第t天,j的价格。所有产品在第t天的价格用向量pt表示;

(5)ctj表示第t天,j的存量。所有产品在第t天的存量用向量ct表示;

(6)dtj(ptj,ctj)表示第t天,j的价格为ptj,存量为ctj时的需求量。所有产品在第t天的需

求量dt(pt,ct)用向量表示;

(7)pj,pj分别表示j的票价上限和下限。

5.2 定价规则

(1)同一个od的票价,越接近发车时间,票价越高

<

(2)在同一天,od的距离越长,票价越高。表示j的长度,是确定的:

若>,则>

(3)票价是递远递减的。即od越长,票价率越低。也可以解释为长区段的票价小于其组合区段的票价。

<

(4)长区段的票价大于其组合区段减去任意区间的票价

(5)票价取值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i∈j

5.3 需求函数

对于乘客来说,其需求只与票价有关,dtj=f(ptj),而铁路部门制定票价应该根据旅客需求和座位存量来制定,所以乘客的需求应该与票价和座位存量有关系,dtj=f(ptj,ctj)。

差别定价和座位存量控制的联合模型模型:

目标函数为:

jt((pt,ct)=maxptdt

=max[ptjdtj]+jt+1(pt+1,ct+1)

约束条件为:

dt=ct-ct+1

jt+1(pt+1,ct+1)=0

jt(pt,0)=0

<

>,则>

<

>-

pj<

i∈j

ct≥0

6 结论

本文基于收益管理的方法,加入铁路票价制定的基本原则,建立了差别定价和存量控制的联合模型。可以运用matlab编程求出不同预订时期的票价和座位预订限制数量,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但是由于铁路网络的复杂性,当线路区间较多时,计算机运算时间会呈几何级数增长。本方法对预测的依赖程度较高,动态调节性不理想,也是此领域未来有研究的方向。

在客运专线领域使用差别定价既能有效吸引既有铁路线路的客流,提高客运专线的上座率;又能使得既有线能力得到释放,将释放的客运能力转化为货运能力,改变铁路部门长期利用货运盈利弥补客运亏损的状况。具体如何将该理论根据客运专线的特殊情况进行改进是更值得深入研究地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晶,杨慧.收益管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姜彬峰.铁路客运座位控制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 abe,i.s.m..revenue management in the railway industry in japan and portugal:a stakeholder approach.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7.

票据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售票管理系统;JAVA;JSP

1.设计意义

网上火车票售票系统是新型售票方式。与传统的人工售票方式相比,它主要具有售票、预订、退票、异地售票、统计等多种功能,使许多复杂、繁琐、且需要很多人力的工作变得简单。本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车站购票厅及各购票网点旅客拥挤、购票困难的问题。同时系统采用了MyEclipse6.5+MySql5.1数据库的两层管理模式,开发平台为:Windows 7 Home Edition,利用Java Web开发中的struts2+Spring+hibernate技术,实现火车票售票和管理。售票人员只需打开IE浏览器,进入售票网站利用用户名、密码登陆系统,即可售票。

2.系统具体设计

售票管理系统分系统主要包括管理员和售票人员两种用户角色,系统按通用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主要是对管理员、售票人员及售票界面进行设计。

2.1系统设计

2.1.1 数据库逻辑模型

班次表信息(主键、班次名、到达时间、出发时间、票数库存、类型、价格、起点站、途径、终点站)

车票表信息(主键、关联的班次、车票编号、卖出时间、乘客生份证、车票状态、关联的售票员ID)

用户表信息(主键、地址、添加时间、密码、联系方式、用户角色、真实姓名、用户是否删除的标志、用户名)

2.1.2数据库表结构

2.1.3 平台数据表的设计

图1 班次表图

根据平台的需求分析和功能模块的划分,所涉及的实体有班次,车票,用户。因此系统的定义数据库主要包含3张表:班次表t_banci,车票表t_chepiao,用户表t_user。

班次表t_banci如图1所示。

2.2 系统功能实现模块

2.2.1登陆页面

2.2.2 班次管理主页面

售票系统班次管理主页面如图4所示:

2.2.3 销售统计管理主页面

售票系统销售管理主页面如图5所示:

3.系统测试

测试管理员是否可以登录,在出现系统登录界面再输入管理员帐号进入管理员主页面;测试管理员是否可以对班次,员工,销售统计以及系统管理进行管理。紧接着测试管理员是否可以增加或者删除班次。点击班次管理按钮,进入页面后有班次列表,点击进入后可以看到新增班次按钮以及删除班次按钮。先点击新增班次按钮,输入相应的信息。

4.结论

本系统通过登入网站:http://localhost:8080/guopiao/访问系统,实现管理员对车次的添加、修改、删除,对车票的添加、修改,对途径站点的添加、删除、修改,对售票人员添加、删除、修改。还有售票人员进行网上售票,对售出火车票的统计。这系统的实现可以大大简化退票、订票、查询等十分繁琐的工作,简化办公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易学、易用,满足客户需求。

参考文献:

[1] 萨师煊,王 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冯燕奎,赵德奎.JSP实用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张洪斌.java2高级程序设计[M].中科多媒体出版社,2001.

[4] 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设计与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