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融资十篇

时间:2023-03-25 23:46:57

票据融资

票据融资篇1

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票据融资业务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利率市场化使得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不仅增加了竞争压力,同时也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风险。

同样票据市场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更高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市场化的操作没有太多的经验,这就加剧了市场风险,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票据融资策略

票据市场的利率通过贴现利率并在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浮动作为生成机制,其中转贴现利率是由交易双方一致通过后生效的。在货币市场的所有子市场中,票据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它是唯一直接的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子市场,成为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工具,引导了信贷市场的资金流向。因此,票据市场成为了扩展货币政策的有效途径。

票据融资作为一种传统的金融工具,是一种以商业汇票为主,以自偿性作为保证的短期融资或资金交易。商业汇票又分为承兑和贴现,贴现又根据交易对手的不同分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它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枢纽,作为一种基础的资金交易方式,它具有低利率、低风险、较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等特点,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票据业务是提高资产质量、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小股份制银行把“发展票据业务”作为经营目标,银行还通过改善产品过于单一的做法,灵活的创新业务产品来吸引企业,对其扩大融资和放款能力无疑是既现实又明智的选择,能够较好的提高经营效益。

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大而全”,对客观的金融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经营方式过于盲目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票据融资的专业性质极强,能够与业务很好的连接在一起,风险低,能够避免传统业务的缺点,因此应专业化并大规模的发展票据融资业务,不断地创新产品业务、强化对票据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紧跟市场的潮流。

票据融资业务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对贴现专项资金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法,做好经费管理规划,同时保持收益稳定。商业银行应重视票据业务的定位,做好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但要实现银行效益稳健增长的长期战略目标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将票据业务作为除公司贷款、个人贷款之后的第三融资产品,并大力发展票据业务,明确票据业务的定位,发展的重点应从规模转换成以收益为核心。二、拓展票据业务的渠道,坚信“无大不强。无效不稳”的战略思想,拓宽视野,高度重视票据贴现业务在融资中的地位,扩大票据的使用范围。三、加强创新,在发展票据业务的同时创新产品,通过新技术和新群体提高票据业务的收益。四、加强风险的防范意识,高度重视票据业务的潜在风险。从受理、审批、到账核算及票据实物流转等一系列规范流程之后才能确保业务的经营安全;注意防范利率波动带来的收益风险,提高利率定价,时刻注意对风险的管理。

直视经营风险

我国现处于票据市场发展初期阶段,整个市场的规章制度并不健全,而外部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对未来无法预测。企业的风险直接导向银行风险,银行遭遇的风险直接制约着银行系统风险,风险的集聚将会导致整个银行系统瘫痪,形成无真实贸易的融资。因此高度防范风险,抑制风险的发生成为票据业务的重中之重。

票据融资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直接导致利用票据融资手段谋取利益等现象的出现;票据市场交易品种单一,使票据业务的发展过度依赖于银行的信用,这样不利于企业和票据市场的发展,另外票据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为融资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制约着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同行竞争激烈,使得部分金融机构采用各种手段抢占市场,不惜压低票价亏损经营,严重影响着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行业的脆弱性和趋利性使交易过程充满了道德风险,票据融资的专业性和业务的连接性使得风险相对集中,应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管理手段,提高经营效率,增强风险管理的动力,确保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安全运行。

票据融资篇2

一、票据融资的特点及其对中小企业短期资金融通的独特优势

票据是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它是在商品交换和信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信用工具。票据主要有汇票、本票、支票等,除了具有结算、支付、汇兑、信用、流通、自动清偿等功能,票据还具有短期资金(一般在6个月以内)融通的功能,即票据可以充当融资工具,促使资金在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流动,实现资金融通的目的。由于票据本身特有的功能,使票据融资在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票据融资保证充分,可提升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改变过去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解决资金问题,促进企业之间(而非银行与企业之间)短期资金的融通:过去,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经济,过分强调银行信用,忽视和限制商业信用,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企业商业信用的形象被扭曲。而票据可将商业信用票据化,将票据债权债务关系以票据法令法规来规范,保证经济主体正常进行商品交易,建立规范守信的交易往来关系。这无疑有利于提升商业信用,促进商品交易。同时票据还可以进一步引进银行信用,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由金融机构介入,担任票据的保证人或付款人),从而提高商业信用,增加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机会。如中小企业使用汇票赊购赊销,买方无须即时支付全额现款,可签发被广为接受的一定时期后支付的银行承兑商业汇票,即可获得资金融通便利;卖方赊销后若遇资金短缺,可持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及时补充流动资金,也可以背书转让,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获得资金融通。

2.票据融资简便灵活,可不受企业规模限制: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中,由于达不到银行要求的信用等级标准往往不能顺利申请到贷款。而目前银行所谓的信用评级标准主要是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标准设定的,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标准“歧视”。如工商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中,企业规模一项占15分,资产规模小于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在这一项基本拿不到分数。而采用银行承兑商业汇票贴现融资则基本不受企业规模的限制,可以轻松地“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如甲公司(中小企业)出售价值100万元的货物给乙公司,乙公司签发一张面值为100万元,期限为6个月的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给甲公司用以支付货款,甲公司拿到汇票后,若急需资金,可马上到银行办理贴现,设银行的贴现利率为5%,扣除2.5万元(100*5%/2)贴息后,银行可向甲公司提供97.5万元的资金融通,甲公司可以提前利用这笔资金组织生产,创造高于2.5万元的资金使用收益。

3.票据融资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从我国目前银行贷款来看,信用贷款较少,抵押贷款居多。而办理抵押贷款一般要经过资产评估、登记,手续繁琐,费用较高且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还要上浮一定幅度,这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提高。而采用银行承兑商业汇票贴现融资则一般不需抵押,且贴现利息低于贷款利息(其利息甚至比银行同期贷款利息低20%)。中小企业若具备签发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的资格,融资起来则更具实惠。如农行山东省德州市分行对中小企业开办全额、非全额保证金存款抵押和定期存单抵押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只要企业将一部分存款预先存入银行,就可以签发银行承兑商业汇票,这不但使中小企业解决了交易和支付问题,扣除办理汇票的手续费(我国目前汇票的手续费较低),中小企业还能从存款利息上有赚头,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4.票据融资可以激励中小企业强化信用意识,规范企业行为:在市场经济中,具备优良信用等级、经营业绩突出、管理规范的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商业银行获取承兑汇票,而且其签发的商业票据也能得到其他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广泛认同,流通性较强,使这些企业在票据融资渠道上能轻松地获取资金支持,取得资金的巨大使用效益。而那些信用缺失、管理不善的企业,则往往受到票据市场的惩戒和驱逐,失去在票据市场的融资机会。在西方,一些信誉卓著的企业正是通过在票据市场上保持一定量的票据发行量,来彰显其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发展前景的。这一现象无形中会对其他企业产生良好的标志效益,有利于广大中小企业自觉强化信用意识,规范企业行为。

5.票据融资可促进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双赢:采用商业汇票融资,一方面可以方便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办理票据业务收取手续费,还可以将贴现票据在同业银行之间办理转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一来可分散商业银行风险,二来,由于转贴现和再贴现利率一般低于贴现利率,商业银行可从中获取较大的利差收益。如建行福建省三明分行至2003年3月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232笔,1.23亿元,实现票据业务利差净收入165万元;农行山东金乡支行,至2003年5月,通过办理票据贴现,累计实现利息收入230万元。由于票据放款比信用放款风险小(银行贷款存在较高的坏账率,而票据贴现的坏账率只有千分之五),收益稳定,各家银行十分青睐,纷纷抢摊票据市场,票据业务已成为部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银存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促使银行创新经营机制,开发票据品种,加大营销力度,提高服务水平。这有利于改善和促进银企关系,形成银企之间互信互利的双赢局面。

6.票据融资有利于中央银行实现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社会融资和金融市场活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的货币供应量;通过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来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运用方向。我国中央银行正是通过大力开办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再贴现业务,来体现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目的,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如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758亿元人民币的再贴现增加额中,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占了79.3%,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小企业融资。

综上所述,票据融资以其保证充分、操作简便,(企业融资)成本低、(银行放贷)风险小等优势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票据业务,加大票据的融资力度,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力发展票据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国外票据市场相比,我国的票据市场规模还太小,且存在许多阻碍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影响了票据市场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作用的有效发挥,具体表现在:(1)现行制度对中小金融机构在票据市场准入方面过于谨慎,限制了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发展,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需求。如:国家对城市商业信用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的资格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使绝大部分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很难获得开办资格,只能委托商业银行签发,从而增加了环节,延长了办理时间,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2)票据的品种单一,主要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缺少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我国的票据法规定票据必须具备真实易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的融资功能。(3)再贴现利率过高,影响了商业银行办理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的积极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4)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专营机构,票据市场呈区域割据状态,票据市场的辐射功能受到很大局限。

虽然票据市场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实践证明,票据市场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很多方面是不可替代的。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花大力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票据市场,为中小企业开辟崭新的融资空间,充分发挥票据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用,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进一步放宽中小金融机构进入票据市场的标准,允许中小金融机构享受与国有商业银行同等条件竞争的“国民待遇”。

第二,进一步开发票据新品种,逐步推出和放大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本票业务,在基本条件具备时,适度开放融资性票据,充分发挥票据的融资功能。

第三,调整中央再贴现政策,加强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倾斜的力度。

票据融资篇3

1.融资性票据的定义

融资性票据与真实性票据相对应,主要是指市场主体之间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纯粹以融资为目的、凭发行主体本身信誉向其他市场主体发行的商业票据。其种类繁多,广义上包括国库券、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本票及大额定期存单等;狭义范围内的融资性票据是指工商企业凭自身信誉向其他市场主体发行的商业票据。

2.融资性票据的本质

融资性票据和真实性票据的划分,实际上是依据票据的基础关系来确定的。票据的基础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在票据关系以外产生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包括,(1) 票据原因关系,即票据当事人之间之所以接受票据的理由; (2) 票据契约关系,即票据当事人之间就接受票据达成的契约而发生的关系; (3) 票据资金关系,即出票人之所以委托付款人付款的原因。按照这种基础关系,如果票据是为了完成当事人之间的商品交易货款的支付,则这种票据即为真实性票据; 如果票据仅仅是为解决当事人的短期资金缺口融通资金,当事人之间并无真实商品交易活动或者票据不是为了该商品交易的支付,则这种票据就是融资性票据。

二、融资性票据在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对比

1.融资性票据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状况

在西方国家的货币市场中,公司企业凭借自己的信用度来发行商业票据,已成为基本的票据融资形式。

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是其短期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和最富流动性的商业票据市场。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始于19 世纪30 年代,当时由于美国银行法限制银行机构跨州经营,各州之间资金的松紧不同,利率差异较大。这样,在高利率的地区,企业公开发行这种具有融资性质的商业票据,其贴现利率低于贷款利率,使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结果,商业票据由商品交易的支付工具转化为银行短期贷款的替代形式。到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西方经济的繁荣,加之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紧缩银根,银行信贷资金不能充分满足公司、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导致以商业票据为融资方式的直接融资的增长。1979—1989 年,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平均每年保持17% 的增长速度。至1988 年底,全美国发行商业票据的发行总额超过8 000 亿美元,超过了美国财政部国库券的当年发行额,市场未清偿额占货币市场总额的66% ,居于美国短期融资工具的龙头地位。20 世纪80 年末到90 年初,资产保证商业票据规划组织(a 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 program,简称abcp 规划) 的出现,使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bcp 规划是指以借款人的各种应收帐款为抵押,在参与银行的信用担保和流动性贷款的支持下,发行商业票据的组织形式和协议安排。至1991年美国的abcp 规划组织由过去的几个迅速增加到89 个,以abcp 规划方式发行的商业票据金额达700 亿美元。在abcp 规划的带动下,应收帐款如租赁付款、信用卡应收帐款、银行按揭贷款等,被引入美国票据证券化发行计划,这使得大量中小企业也能进入票据市场进行融资,美国票据市场由此进入高度发达阶段。在票据市场证券化趋势成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同时,由于互换交易高度发展和存款信用手段提供的结算便利,大量海外发行者进入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国际化、衍生金融工具化已成为当今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两个鲜明特征。

2.融资性票据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事实上,在我国国内,虽然从法律规范上对融资性票据进行了限制,但是实际上在我国的票据市场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融资工具缺乏,银行承兑汇票已经常被单纯地用作为融资工具使用,融资性票据业务早已萌生并客观存在,只不过是以签发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和贴现的形式存在。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中存在的融资性票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短借长用的融资性票据。这种票据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基础,但交易的期限要远远长于票据的期限,在一定的周期内,票据所对应的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是固定不变的。严格来讲,以上两种票据在我国目前的票据法律制度下,都是不合法的。尽管我国的票据法明文规定了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从法律规范角度对融资性票据进行了限制,但实际上在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性票据业务早已萌生并客观存在,只不过是以签发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和贴现的形式存在,其中又以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最为广泛。

三、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的可行性分析

1.发展融资性票据的现实意义

我国票据市场自1999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全国商业汇票使用量为667万笔,签发金额6.06万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13.4%和9.98%。2007年,我国票据市场交易量为10.12万亿元,纵向比较,相当于2000年交易量的15.82倍,复合平均增长49.52%;横向比较,相当于2007年沪、深股票市场交易量(46.1万亿)的21.95%,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同业拆借交易量(55.5万亿)的18.23%,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15.6万亿)的64.87%。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融资性票据存在积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丰富票据市场的交易工具种类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上的交易工具比较单一,只有以商品交易为背景的真实性票据,且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以本票为主的融资性票据受到限制,导致商业票据业务的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票据市场的规模难以快速扩展。从国外来看,票据市场的交易工具种类繁多,既有交易类的,也有融资类的,包括各种商业汇票、商业本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存单、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及其他短期债务票据等等。作为票据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融资性票据业务,将会为我国票据市场增加一类新型交易工具,改善目前交易工具单一的局面,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2)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从国外来看,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多元的,长期资金的融通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长期贷款,短期资金的融通则主要通过票据市场和银行短期贷款。而从我国目前来看,除一些大型企业可以上市和发行融资券外,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在银行日益强调风险控制的情况下,特别是2007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影响下,银行的惜贷心理明显,企业融资难度日益加大。特别是对大量的中小企业而言,上市规模不够,发行商业承兑汇票信誉不高,银行贷款抵押担保不足,融资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3)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再贴现政策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是通过票据市场来完成的。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再贴现率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当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和贴现的资金成本就会上升,则必然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和贴现。这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相应缩减,商业银行必然会缩小贷款规模,从而使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减小,这是一种收缩的再贴现政策。反之亦然。因此,票据市场的参与者是否广泛、交易工具是否丰富并且交易是否活跃等因素是再贴现政策是否可以成功操作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

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再贴现业务的发展,通过合理制定再贴现率,从而实现引导资金流向、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目的,更加顺畅地传导货币政策,推动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

2.发展融资性票据的障碍和建议

(1)法律障碍

现行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1984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试行办法》(1986年颁布)、《票据法》(1995年颁布)和《支付结算办法》(1995年颁布)等法律法规,对规范票据和企业信用行为,保障票据的正常使用和流通,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以及加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票据市场的迅速发展和票据融资功能的涌现,立法与实际业务操作相背离等一系列由于法律滞后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现,需对此进一步加以探讨和完善。为此,通过修改完善我国票据法律体系,通过赋予融资性票据的合法地位,以逐步拓宽票据交易种类,逐渐地增加融资性票据的比例。

(2)市场交易形式和手段的限制

目前我国票据的签发、流通和承兑仍采用实物形式,不可避免地造成实物票据具有真伪辨别、背书瑕疵的兑付以及实物掉包、灭失等风险。而且,票据查询和查复虽然可以采取电查、网查等方式,但全国没有一个统一平台进行信息的共享,各商业银行查询查复方式不一。目前实物票据的存在形态以及交易方式更多地是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需要所设定的限制,要发展融资性票据,上述限制必须放开,要优化票据市场的交易形式和手段。可以通过电子化票据取代票据实物形式,降低实物票据的辨别、保管和承兑风险,加速融资性票据的流转速度,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在我国票据市场中,融资性票据的现实存在是反映了票据市场对融资性票据的客观需求。因此,适时确认融资性票据的合法性,从票据交易基础、交易形式和交易手段上解除对融资性票据的种种束缚,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池江:《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金融研究,2002.1).

[2]阙方平:《票据市场运作原理与实践》(武汉出版社,1997).

票据融资篇4

【关键词】替代性;协同性;信贷风险

票据融资又称融资性票据指票据持有人通过非贸易的方式取得商业汇票,并以该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套取资金,实现融资目的。票据融资增多出于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票据业务往往充当银行资金蓄水池的角色。贷款规模管控下,当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时,银行通过增加票据贴现用足信贷额度,当有效信贷需求较高时,通过压缩票据贴现释放一些信贷额度。但票据融资波动对贷款增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银行在增加票据融资时应谨慎。

一、票据融资对短期贷款具有替代性

短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在信用方面,贷款业务的信用基准为企业信用,而票据融资业务比如商业汇票的票据融资业务,承兑银行的承兑能力为其信用基准,因而票据融资业务属于银行信用。在会计处理上,票据的票据融资表现为货币资金的增加,短期或长期借款的增加。在业务流程上,贷款业务与票据业务有着很大的不同。利用票据贴现融资,远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而且融资成本很低。票据贴现只需带上相应的票据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即可,一般在3个营业日内就能办妥,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贷款需要经过开户,建立信贷关系,授信,贷前审查,担保人评估等过程,流程较为复杂。在流动性上,贷款流动性很差,放贷后,很难发生债权债务的变更。而票据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可以在票据市场中获得进一步的融资,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需要,银行可以进行再票据融资和转贴现等业务。因此票据融资业务对于短期贷款,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在短期融资市场规模不改变的情况下,票据融资的增长将导致短期贷款业务的减少。即使票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短期贷款的市场份额,但是短期贷款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票据融资与贷款的比率,票据融资与短期贷款的比率变化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得,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共同瓜分了处于急剧扩张时期的短期融资市场。2010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宏观面呈现经济过热的趋势,为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适时推出了一系列从紧的政策,市场的票据融资规模开始回落。从情况最好的2009年,票据融资占短期贷款的19.81%,降低为2012年的9.62%。因此可以看出,传统的短期贷款业务依然是短期融资市场的主要融资方式。但是票据市场增长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从2012年看,企业和银行资金短期化特征明显,而作为企业替代短期贷款的融资工具,票据融资增长仍然较快,主要是前8个月多增较多。央行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票据融资余额稳步增长,8月末达到年度最高值2.6万亿元,不过9月份起票据融资余额连续净下降。

二、票据融资的波动与贷款增量的协同作用

票据融资隶属于各项贷款项目,使得这两者有着很强的协调性。2007~2012年,各项贷款取得快速增长。从2007年近26万亿的规模发展为2012年67万亿的规模。6年间,增长了近2.5倍,这离不开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信贷需求的持续升温。而票据融资也是各项贷款取得快速增长的助推手。2012年2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107亿元,同比多增1730亿元。分部门看,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64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7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06亿元。2013年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200亿元,同比少增907亿元。分部门看,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99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814亿元,同比少增155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1亿元。同比少增925亿元。可以说,2013年2月贷款总量的收缩,票据融资的锐减占了很大的原因。2013年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929亿元,同比多增1111亿元。分部门看,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20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36亿元,同比少增97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687亿元。同比少增720亿元。2013年4月虽然贷款总量增加,但其中住户贷款增加371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750亿元的影响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票据融资的波动对短期贷款的影响是正向变化的,两者存在协同增长关系。

三、票据融资能帮助贷款业务扩大市场

承兑汇票具有结算和融资的双重功能。票据融资手续简单、成本低、流动性高、融资功能强的优势,另外,企业可以利用票据融资工具进行套利操作,可以获取票据贴现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据统计,通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获取的资金,与取得等额的贷款相比,其财务费用要节省10%~30%左右。同时,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以银行信用作保障,只要汇票经查询是真实的,银行营业网点在授信额度内就可以办理贴现,不必报上级行审批。因此,票据融资能够打入原先短期贷款不能打入的领域,从而扩大贷款的增长空间,使贷款总额增长。

四、决策者很难对票据融资的信贷情况做出判断

为占领票据市场,银行对贴现企业提供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资料的真伪不作调查,贸易的真实性审查流于形式,违规办理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汇票到期一旦不予付款,贴现企业又拒绝承担责任,就给银行追索资金增加难度。另一方面,票据融资操作性简便,致使个别关联企业可以利用利率倒挂来实施票据套利。决策者不好掌握整个信贷市场的情况。假如甲、乙、丙三户企业为关联企业(丙为异地企业)。甲、乙两企业在A银行开立了结算账户,并分别在经办地多家银行开立了结算账户。乙企业与丙企业发生贸易往来,丙企业以银行承兑汇票付款给乙企业,金额5000万元,乙企业收到汇票后当日在A银行贴现,随即将贴现资金连同账户余款共计5000万元当日划转到甲企业在A银行的账户,甲企业当日以此5000万元资金开出一张6个月定期存单作为保证金质押,开出承兑汇票给丙企业。这样贴现、划转、开票一天内完成一个循环。当期银行贴现利率为1.3%。6个月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1.65%。,在本次循环中,贴现企业(乙企业)支出贴现利息39万元,承兑企业(甲企业)支出开票手续费(票面金额的万分之五)2.5万元,甲企业收入6个月定期存款利息49.5万元,甲、乙企业收入支出轧差后,企业套利可得8万元左右。事实上,这种当天贴现、当天开票现象在票据业务中已经相当普遍。业内人士认为关联企业利用100%保证金循环开票、贴现套利的这种情况,表面上看似并没有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多大风险,但是企业在循环套利过程,可以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票据交易量,形成业务泡沫,票据市场虚假繁荣。同时企业资产规模和银行存贷款规模双向虚增,造成货币供应量数据统计水份增大。且一旦企业潜在资金链断裂风险,最终还会影响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在票据业务的审核中银行难以保证贸易背景真实,银行承兑汇票循环签发使企业负债呈乘数倍放大,远远超过了其实际偿还能力。资金链断裂后,承兑银行很容易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如果不是100%保证金签发,银行还要承担相应损失,为其客户的套利行为埋单。同时面临因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而承担监管处罚的风险。

票据融资对于传统短期贷款具有替代性,票据融资的波动与贷款增量具有协同作用,票据融资能帮助贷款业务扩大市场,但票据融资的快速增长不利于决策者对信贷情况做出判断。商业银行要结合实际适时调整资产负债和票据据融资业务结构,规避票据业务发展中的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2011中国金融发展报告—金融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票据融资篇5

【关键词】企业 承兑汇票 融资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票据市场的飞速发展,票据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一种单纯的支付工具,逐渐成为了企业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票据融资是从商品和劳务交易中以双方的延付行为为基础衍生的信用形式,是双方在平等、自愿、互利的条件下,提供的融资与融物的直接信用;是通过票据市场将以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企业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由在承兑银行已经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然后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由银行审核后承兑,保证在指定期限内无条件支付相应确定的金额给持票人或者收票人的票据。基于真实业务条件,企业对银行承兑汇票合理运用可以增加企业的筹资途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承兑汇票融资模式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因此,企业灵活使用票据融资,合理锁定自身风险,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企业使用承兑汇票的现状浅析

现行票据不论是银行承兑汇票,还是商业承兑汇票,都只是交易性票据。交易性票据首先是一种结算工具和支付手段,此类票据的签发和流通转让的依据只能是真实的贸易往来。从这个角度上看,票据的基本功能是结算功能。但由于票据结算不同于实时的现金支付或银行往来,存在着时间上的延迟。如果对于这种延迟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则一定程度上就能够实现企业的融资功能。此时,作为商业汇票的融资功能主要是指债权人拿着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进行贴现获得流动款项。在具体操作上,企业将收到的承兑汇票提交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扣除贴现息后,将资金交付企业。实质是将应收票据作为质押物而从银行取得的一笔质押借款。但贴现相比银行融资来说,其流程相对简便,贴现息也比融资利息低,一般也不受信贷额度或贷款合同的限制。对于银行而言,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有利于改善其业务结构,降低银行承兑风险,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使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结合起来,即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又促使企业培养商业信用,可以促进我国信用环境的改善。但必须注意到,票据法对于我国票据的使用有着明确的限制性条件,即必须基于真实的经济业务。而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仅仅是为了融资,则违法开具票据,办理贴现业务,单纯达到融资的目的,这样给企业及银行都带来了风险。仅据2003年山东省审计部门调查发现,商业银行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履行了审查之责,跟单资料也基本齐备,但延伸追踪检查的结果表明,相当数量的票据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

三、企业使用承兑汇票融资的策略

(一)确定使用承兑汇票融资的基本思路

首先,坚持依法使用的原则。要坚持商业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不得签发无真实交易的票据。当前,相当一部分票据是融资关系,或是商品交易的内容和规模与票据上所载明的内容和规模不一致。为了融资而进行虚构的票据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据2004年山西晋中市的统计数据,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融资对象以民营、股份制企业为主,大、中、小型企业占比为9.5:4.3:86.2。这说明了事实上存在的中小企业以票据交易而产生的实际融资行为。其次,坚持合理使用原则。要根据企业本身的资金情况与当下的经营环境来灵活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力争实现融资成本的最小化。比如,当企业的净现金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采购货款可以通过全额质押签发的银行汇票支付;当企业的承兑汇票收入金额较大时,则可以采取对缝签发来获取更多的利息收入。最后,还需要考虑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对于企业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企业负债结构和经营资金承受能力的影响。由于承兑汇票首先也是一种负债行为,且在确定的时间需要偿付,同时,由于贴现时要支付贴现息,大多数银行还要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因此,要结合实际融资金额来考虑融资成本。

(二)合理估算与运用远中期现金流

承兑汇票的使用是一种付款承诺行为,企业通过贴现的模式融通资金,在一定时间内也必须偿还。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也不可能对自己的现金流做出非常精确的预测。而承兑汇票的偿付时间又是确定的,且时间往往不可能长于常规的长期借款。所以,对于通过票据进行短期融通资金而言,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资金流进行良好的预计,对各项现金收支进行严格的把控,并结合其他筹资情况,结合远中期现金流情况进行资金安排,以此保证企业的资金平衡,确保偿债风险的最小化。

(三)保持适量的票据余额

如前所述,通过承兑汇票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基于业务支付而发生的行为,其本意是在于支付结算的便利而非融资,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必须立足于正常的生产经营行为,结合商业信用,对票据的融资功能进行合理使用。企业如果长期持有大量的承兑汇票,或者主要以承兑汇票贴现进行融资都是不正常的财务管理行为。笔者认为,基于此思路,企业必须掌握合理的资金策略。对于流动性的资金需求,如费用类开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等)、存货类开支,尽量使用销售回款及短期借款进行解决;对于长期性的支出,则尽量使用长期性借款解决。据此,承兑汇票贴现主要用于一时、小额的流动资金需求,如材料采购等,而不能用于长期性的投资或者其他途径。否则,企业大量地获取银行承兑汇票,一方面,贴现费用及保证金会给企业的日常支付带来困难,难以降低财务成本;另一方面,大量的短期债务则放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甚至可能会让企业陷入困境。

(四)综合考虑融资成本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于融资成本的估算。一般来说,流动资金贷款和基于业务的汇票承兑是目前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获得融资的途径。对于这两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估算将直接比较出那种方式更具有优势。其次,如果企业选择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融资,需要考虑承兑付款程序对于融资成本的影响。只有在比较结果显示融资收益大于所需要支付成本时,这样的融资方式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企业为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达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有效地控制自身的财务费用。虽然银行承兑汇票在很大程度上也相当于现金的一般等价物,但是距离变现却还有一定的时间。一旦企业由于大量持有承兑汇票而出现资金短缺,而这时又需要对自己已经到期的债务进行偿还,就只能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来应对,这样的方式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保持一定的现金存量是必要的,大量获取需要等待变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不可取的。

四、结论

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是在金融市场及商业信用充分发展下支付结算功能之外得到放大的附加功能。承兑汇票的取得与贴现门槛较低,流程简便,效率较高,因此,往往受中小企业偏好而用于事实上的融资行为。据测算,与申请同等额度的贷款相比,可减少利息支出大约30%以上,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还可以实现企业扣税,因此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除了股权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和债券融资外,票据融资也将成为其重要的方式。企业应坚持票据融资的基本原则,做好资金流规划,合理确定融资额度,实现融资成本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彭坤.浅谈企业对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防范[J].商场现代化, 2010(9).

[2]李伟利.票据融资为中小企业杀开融资血路[J].资本观潮,2003,(6).

票据融资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困境;出路

2009年11月13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接受包括北京市顺义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山东省诸城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山东省寿光市“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三单产品的注册申请,产品正式上线,这意味着,一直徘徊在大型企业间的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开始惠及中小企业,利用债券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打开了一条新路,我国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也因此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一、集合票据融资的意义及主要业务流程

(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的意义

这里所说的集合票据,有时也称作集合债,是指两个(含)以上、十个(含)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结合票据的发行利率根据市场情况和信用评级综合确定,发行期限最长可达5年。

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就是为了解决单个企业在银行贷款难、限制条件多,而在银行间市场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独立发行规模偏小、流动性差的问题,使中小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状况,在较短的时间内募集低成本资金,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从银行间市场现状来看,发行主体普遍具有较高主体信用级别,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推出,将大大拓宽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主体范围,激发银行间债券市场更丰富的创新活动,在直接融资领域为更多层次的经济主体服务,有利于中国债券市场的持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还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以往商业银行虽然有积极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意愿,但是受制于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非常有限的客观条件,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种状况,不仅带动和促进了中小企业诚信经营和规范运作,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更加全面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可见,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是企业、银行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多赢。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绕过银行信贷方面的种种约束,抱团在债务市场上进行融资,而且融资规模相对较大,融资成本也比信贷本身低很多;而对于银行来说,通过这种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一般不需要占用银行的信贷规模,其功能类似信托理财产品,银行还可以赚取可观的承销服务费,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间市场而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也让市场增加了一个新的投资品种,有利于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产品、发行主体、发行方式的多元化。

(二)发行集合票据的主要业务流程

从定义上来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主要涉及“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几大方面,所以涉及的工作较为繁杂。主要涉及挑选适合的企业组成集合、选择主承销银行、选择信用评级机构、联系担保及反担保机构、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等等。

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集合债由银行主导发起的比较少,多数由政府相关部门发起,政府部门会向银行推荐一些当地发展潜力较好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是一个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集合,也可以是主营业务范围毫不相干的若干家企业形成的集合,这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要么可以在某一个产业上集中注入资金,加速该行业的发展,要么能够在当地通过分散发行风险,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政府部门在遴选好恰当的中小企业集合后,需要引入至少一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发行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然后将后续发行工作包括聘请有关中介机构等委托给该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主体集合进行初步判断和筛选,然后联系并陪同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主体及债项的尽职调查与信用预评级等,随后开始引入中债增信这样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以增加该集合债项的市场信用,同时,中债增信为了分散担保的风险,又往往在发行人当地寻找一家反担保公司,就债项向中债增信反担保,最终该风险还是转移到发行人(即中小企业)。这些主要机构联系妥当后,剩下的工作主要是由主承销银行牵头制作发行材料报银行间市场协会登记注册,然后依法定程序发行募集资金。在注册发行过程中,虽然是由多家企业形成的临时集合,但债券实行统一冠名和统一发行管理。

二、集合票据运行中面临的困境

虽然中小企业集合债能够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打开一条新的通道,也能为银行拓展业务领域增加新的途径,但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信用等级、定价机制等能否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以及后续发行能否持续等都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这就要求合作各方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设置较为完善的偿债保障机制,避免投资者遭受资金的时间效率损失。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一)融资主体的普遍性受到制约

中小企业集合债确实可以为破解一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新的思路,但是就目前发行情况来看,最早发行的三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均为发行人当地处于所在行业较为领先的企业,而且目前发行的数量不多,二级交易市场也不够活跃,因此,中小企业集合债目前对于发行主体的选择有较高的标准,有些走向了传统信贷业务的同向片面性,好的主体能够较容易取得银行信贷支持,也能较容易的成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主体。而那些发展刚刚起步而不够成熟的中小企业也确实急需资金做大、做强,但因当前或历史经营情况不够理想不能成为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对象,这时往往不被遴选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主体。造成两级分化加剧,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融资程序与成本不尽理想

正如前面所述,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主要的工作程序有:遴选合适的企业组成集合、选择主承销银行、选择信用评级机构、联系担保及反担保机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停地跟牵头的政府主管部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机构、担保机构以及反担保机构、会计师、律师等人打交道,接触面广,会导致企业疲于应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此外,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与类似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相比,增加了交易成本。这些成本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集合票据的发行主体是多家中小企业的集合,集合中的任何一家企业均需要等待同集合的其他企业完成所有必要程序后才能继续向前推进,等待时间较长,机会成本较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不是纯信用融资,需要担保和反担保过程,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加重企业负担。

(三)融资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

尽管在发行最初,政府牵头部门在遴选发行人组成集合时对入围企业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但终因企业间、行业间的重大差异仍可能存在,各企业的到期偿债风险依然存在差异。虽然发行过程中的增信措施能够提升债项评级,熨平各发行体之间信用差异,保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但仍然存在个别企业资质较差,通过某些手段在集合债融资中分得较大额度的可能性,从而影响整只集合票据,危害这个新兴的融资市场。

实际上,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管理层的业务水平不高,跟银行等机构打交道的经验也不足,但融资的心情较迫切,在接受相关机构尽职调查和提供资料时不实事求是,虚假夸大的情形也时有发生,造成募集说明书的部分材料失实,损害投资者利益。

在当前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运营模式下,商业银行也可能存在道德风险。这主要是由信息不对称问题或者以前业务合作深度而导致的。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由参与的商业银行进行承销,如果这些债券在发行时未能全部销售出去,那么该商业银行就要包销,或者自行消化。这样就必然导致商业银行要考虑发行风险,银行可能在参与分派各发行人融资额度时偏向与自己合作较深入、较了解的企业,而将额度少分配给业务合作少、不够了解的企业和异地企业。不能按照资金使用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

三、集合票据持续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管理机制,扩大发行范围

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如果适用范围仅限于少数企业,则失去了一定普遍适用性,也必将影响其对于经济建设的贡献度。因此,应积极想办法扩大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在融资领域的作用。虽然这种融资方式刚刚起步,还有很多相关制度和措施需要完善,但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向一般的中小企业推广,其核心问题就是要让这些发债的中小企业能够给投资者足够的信心,从而高效快捷地发行和流通。因此,政府应当不仅做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的牵头人,更要做坚强后盾,把这一融资方式从各行业的龙头向一般企业推广,尤其是那些有着很好发展潜力,但是又存在资金瓶颈的中小企业,应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资金问题。可行的办法之一就是地方政府要建立一套各主要行业中所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能随时动态地发现这些,告诉成长爆发性好,风险可控的企业,并对这些企业创新担保模式,让债券市场投资者充分消除疑虑,放心投资,加快二级市场的流通及活跃程度才是根本之道。

(二)改善担保环境,降低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尽管是一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新途径,但相比为较大型企业融资服务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而言,由于多了担保和反担保环节,不仅过程繁琐,而且会显著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本身素质不如大型企业强,不能令投资者放心,需要有全国性的担保公司担保增加信用,而全国性的担保公司目前由于资本金有限,担保的额度还不够大,所以制约着其担保活动的全国性铺开,也制约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全面推广。因此,增加全国性的担保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并使之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降低担保费用是改善担保环境,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必经之路。如果能够创新融资模式,简化担保程序就更理想了。

(三)加强发行监管,防范道德风险

尽管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总结各种债务融资管理经验,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程序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指引,但银行在分配额度,企业在报送材料方面仍有不公允的道德风险。一方面,协会要加强对登记注册资料的审核,不仅审核企业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性,还要根据集合内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各企业的注册额度分配是否大致公平合理,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要求有关参与者作出合理解释;另一方面对于提交虚假信息,或者协助披露“球”信息误导投资者的行为,要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使其作弊成本远高于可能的收益,这样才能将这类道德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票据融资篇7

论文关键词 票据融资 民间 中小企业 贴现

近年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它们具有偿债能力弱、融资规模小等共性,同时财务规范较差、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难以抵御较大的风险。此外,各家银行越来越注重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贷款条件,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更是变得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家利用银行承兑汇票流通性、变现性好的特点,通过套现尚未到期的汇票获取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这种变相贷款融资渠道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票据市场。

一、民间票据融资简介

(一)民间票据融资的概念

票据融资,指票据持有人通过非贸易的方式取得商业汇票,并向银行提供该票据申请贴现,从而套取资金,实现融资目的。民间融资发生在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超出了国家法定金融机构的界限,为了取得高额利息和资金使用权,通过支付约定利息,采用民间票据融资、民间借贷等形式暂时改变了资金使用权。民间金融,即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融资而言的。民间融资是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以资金筹借为主的融资活动。

(二)民间票据融资的特点

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民间票据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1.手续简便,方式灵活。由于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手中所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没有配套的购销合同,有的甚至缺少增值税发票,达不到金融机构办理贴现的要求。而民间收购票据的出资人只需要验证票据的真实性就能完成企业间的票据融资手续,这种条件宽松的方式,受到了资金缺乏的中小民营企业的欢迎。

2.利率高,弹性大。一般而言,民间票据融资的利率比国家法定的金融机构的利率要高,而在民间票据融资的圈子内,城镇利率又高于乡村。目前,民间票据市场的票据贴现大多执行8.5%左右的贴现率。很多实力较强的企业只需要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或者利用企业自身信誉较好,就能将手里的汇票拿到银行集中贴现,从中获取相当大的利润。

二、民间票据融资的表现形式

民间票据贴现融资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4种,它们是根据贴现人买入承兑汇票时办理贴现业务的目的来划分的。

(一)为支付货款

贴现人先以低价买入银行承兑汇票,再以票面价格把承兑汇票用于支付货款,在这个过程中赚取差价,一进一出之间,贴现人不仅得到了货物,还实现了低成本运营。这种方式是比较常见的票据融资方式。

(二)为投资赚收益

资产雄厚的企业或者个人使用手中的空闲资金为持票人买入票据,获取贴现利息,在票据到期的时候从商业银行收回款项,从中获取差价,这种操作方式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

(三)为实现借贷

这种融资发生在票源企业与别的企业存在借贷关系的情况下。因为票源企业资金短缺,把手中的银票卖给企业获得大量资金,本企业到期之后再向银行收回款项;也可以把银票作为质押,双方协商一致,按一定的利率,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到期后票源企业还款取回银票。

(四)为倒手获利

这种融资指贴现人低价买入银行承兑汇票,短时间内以稍高的价格卖出,从中获取利息差。这已经成为了合伙融资的一种手段,即票据左右倒手。这种方式进行的速度越快,业务量越大,从中获取的利润就越高。票据在整个过程中的流动非常广泛,可以流向企业,也可以流向银行,与此同时无数次的倒买倒卖使利润迅速翻倍。

三、民间票据融资的存在问题

(一)资金流动方面

如今,民间票据融资十分活跃,虽然缓解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但是由于民间票据融资缺乏相关的规范,同时脱离了金融机构的引导,民间票据融资中的资金流动相对盲目。同时,由于没有行业限制,民间票据融资非常容易涉及一些国家限制或者禁止的企业和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金融秩序方面

票据融资民间化是一种企业自发的行为,且贴现的利率普遍高于银行同期贴现利率;同时贴现手续资料要求不齐全,有的甚至不要任何资料就贴现,扰乱了正常的票据业务市场。随着民间票据融资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会对金融机构的票据融资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金融行业的贴现利率的公开化和市场化是不利的。这种民间票据融资的出现破坏了金融机构之间正常的发展和竞争环境,打乱了金融秩序。

(三)国家管理方面

由于民间票据融资没有统一的合法的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和制约,管理上和资金上都始终游离于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之外。长期发展下来,金融部门所监测到的市场资金流向和交易动态变得脱离实际,导致票据资金流向紊乱,使金融宏观调控变得十分困难。

四、民间票据融资的应对措施

(一)遵循民间票据融资的自发机制

纵观民间票据的融资行为,其实是一种自发的经济事件,这种事件发生的驱动实际上是企业利益。存在即合理,民间票据融资作为民间票据市场中重要的参与力量,合法性虽然尚未被目前的法律法规明确,但在形成市场价格机制、完善市场操作模式方面,以及便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民间票据融资的存在和运作无疑弥补了国内正规金融机构在活跃票据市场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空白。

(二)探寻金融机构票据融资的缺失

如今,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仍存在着明显的身份界限。民间票据融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融机构在票据融资上存在缺失。我国近些年来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单靠政策性的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积极探寻当前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制度的缺失,弥补不足。在这实现之前,民间票据市场也许能成为改观这一现状的手段。

(三)加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货币供应量这么大、总的贷款的数量这么大,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低效率的占用资金的还是占得太多了,就把中小企业挤出去了,他们占的资金多了,中小企业得到资金的机会就少了,因此这个局面应该改进。中小企业和一些初创的微型企业,他们有的处于基层,而基层的金融服务就不太够,到基层一找附近就一、两家银行,如果信贷员觉得企业的项目不好、有风险,那么银行就不愿意贷给企业,企业再想找第二家就没有了,所以基层的金融服务还要进一步扩展,要形成竞争性的金融服务,这样就能够改善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四)加强民间票据融资立法规范票据融资行为

到现在为止,民间融资出现了没有规矩的无序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到现在为止,国家没有一部相关民间融资的法律。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的区别在哪里?我们鼓励是什么?坚决打击哪些行为?目前的一个区分标准是以银行利率的4倍来区分,但银行利率并不固定。没有一家银行是百分百的按照央行基准利率执行的。而且4倍利率也不能完全定性民间融资。毕竟有些新兴产业,高风险的投资,比如说有些重大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时候是有很大风险的。像投资于这样风险的资金,连风司利率都不止银行利率的4倍,让民间融资低于4倍是不合理的。由于民间融资较正规金融机构涉及的债权人多,如果不依法进行监管和规范,就容易引发债务纠纷,也容易产生民间非法集资泛滥的现象。这就要求人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民间融资行为的分析研究,推动民间融资立法工作,加快制定相关民间融资管理法规。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规范、监督、管理民间融资行为,引导和促进民间融资有序发展,依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从法律角度应从如下角度着手:

一是限定民间票据的融资手段。民间融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出租或出借资金的行为,其完整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即融出方和融入方。为了保证融资的顺利实现,获得大量的资金,融入方必定会采取各种手段。通常使用的合法途径有明确如实告知时间、利率风险的合法行为等;同时使用诈骗融资的非法途径来促使融资步骤的顺利完成。应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为,对于融资过程中的合法手段,司法机关不需要干涉,而对于诈骗融资等非法融资的行为,刑法必须果断出手。

二是规范资金用途。民间融资机构出于经营需要,可以根据规定通过非公开途径向信用良好、条件合格的投资者定向融资。需要注意的是民间融资机构进行定向融资的企业应当具备经营状况稳定、在期限内能够支付融资本息的能力;定向融资的额度不能超出实收资本的额度;同时需要按规定制作风险提示书,预告融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好信息披露的工作,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投资者是否合格的判定基础为是否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知识、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

定向融资资金应严格按照决议的用途来使用,如遇到紧急情况需调整融资用途,应经该期定向融资资金三分之二以上合格投资者同意。将融资资金用于担保是绝对不允许的,同时进行股票、期货等其他证券投资和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其他行为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民间融资机构进行定向融资前向经营所在地的县(市、区)民间投融资机构监管部门申请,通过监管部门的核准之后方可进行 。

票据融资篇8

关键词:集合票据;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中小规模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和数量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太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困难,因而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

一、集合票据的特点和优势

集合票据,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所谓集合票据,就是是指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聚合票据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得开展提供了合理的保障,这种先进的集合制发行手段能够有效的解决单个企业独立发行规模小、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一)企业地位的提升

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有很多,包括了银行贷款、企业债券、民间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但这类融资公司的信用级别、融资成本都相对较高,使这些融资途径一般得不到普及和大量使用。而集合票据则完全不存在以上所说的缺点。

一般情况下,银行间市场的贷款、债券等融资途径对企业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只针对于那些市场信誉度较高、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开放,而中小型企业则很难享受这种融资途径。但集合票据的使用,整体上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地位,使这类企业也能够享受到银行间市场的贷款及债券融资方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小企业的压力,使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集合票据的要求较低,一般大多数中下哦企业都有资格发行集合票据。

(二)票面利率低

在集合票据的发行过程中,票据的发行费用由多个企业和法人进行分担,分摊了票据的发行费用,使企业的风险大大降低,使企业的发展更加持续化、安全化。同时,集合票据的发行利率较同档次的贷款利率相对要低一些,综合费率较企业债券贷款也更有优势,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发行难度,提高了企业收益,降低了企业的运行风险。由于集合票据的使用时间一般有三年时间,因此,大大的缩短企业的资金成本,充分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三)票据设计的灵活性

票据设计的灵活性,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率。

中小企业融资,是企业间的一种争取共同利益的联合行为,多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确保企业的信誉度,提高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所发行的集合票据,相比较于其他融资手段,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简便性,是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之下,给予集合票据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使融资产品的灵活性大大提高。

由于企业的融资行为是多个法人共同行使,因此,融资过程和企业的发展过程都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企业可以指定一定的信用措施和信用手段,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减少降低企业融资风险,有效保护了投资者的立业,最大限度的避免资金的流失。

二、中小企业开展集合票据融资的相关发展建议

集合票据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相关保护政策不完善以及不合理的操作流程,以及投资人对集合票据融资的不理解,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针对于此,提出了有关中小企业开展集合票据融资的几点发展建议:

(一)选择具有融资能力的中小企业目标

成功开展集合票据工作的首要工作便是对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做好筛选工作。应该选择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结合票据的发行,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工作开展的低风险性,同时,便于评级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确保集合票据的发行能够获得市场投资者的信任及支持。

(二)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支持

政府是集合票据的主要发起者,集合票据成功发行,对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对集合票据的发行工作进行一定的支持和辅助。政府应该加强对集合票据这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的推广力度,让更多中小企业都了解和参与集合票据的发行工作,以提升集合票据的普及率。

同时,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推动集合票据的正规化和标准化,为集合票据的发行提供一定的法律支持和法律保障。政府应该承担起督促企业按时还债的工作,保证整体效益的增长;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把对于有关企业的优厚福利政府扩大到集合票据发行活动中来,给予发行企业和参与企业一定的利息补贴政策,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加健康有效的使用几何票据这种新型融资工具。

三、总结

集合票据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起到了很好的经济催化作用,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但几何票据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红丽,糜仲春.发展票据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J].价值工程,2008(10).

票据融资篇9

论文关键词:融资;投资;短期票据

一、问题提出

公司财务理论认为:资金的取得和使用的组合结构具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性。资金的取得按照所得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资金筹集和长期资金筹集,短期资金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主要投资于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资金成本较低,常采用商业信用,发行短期融资券和取得银行流动资金借款等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主要投资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生产规模的扩大、厂房和设备的更新改造,资本成本较高,常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资金的期限结构和所购置资产的期限结构配置得当,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企业价值,配置不得当,则要么增加企业风险,要么增加企业成本,均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上很难达到资产和资本的完全配合,如何驾驭资金的使用,权衡风险和收益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每个经营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资金期限结构匹配理论前提下,如何灵活内部优化资本结构,面对、应对政策性市场系统风险带来的融资困境,利用长短期债务相互转化融合的辨证思路,进一步设计优化长短期债务的“内部”期限结构及长短结合,在企业可承受财务风险范围内,利用“短融”进行“长投”解决企业暂时性融资约束也是企业的一个重要选择,值得企业进行研究思考。本文以某大型企业票据贴现理财实践为对象,通过案例研究对企业长短期债务的转化融合进行初步研究,以期提供一种解决企业融资约束,降低资本成本的理财管理思路。

二、案例基本情况

1.案例公司历史沿革

2xx8年5月,某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b集团公司)下属某省分公司(以下简称f分公司)经集团公司授权,与该省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股东正式签署《c水电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受让c公司股东在c公司100%股权;收购工作完成后,b集团公司授权f分公司在授权范围内代行集团公司层面经营管理责任权限。

a公司股东b集团公司,系国有大型中央企业,经营范围涉及能源投资、建筑施工、相关领域技术开发、集团相关业务延伸领域及金融,属综合型经营集团,在相关业务领域内占有重要市场份额,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分别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签订有战略合作协议,获得巨额的长短期信用额度,资金来源渠道顺畅。

f分公司属b集团公司在某省派出的经营管理机构,在其授权下,对b集团在当地业务的开展进行统一协调、统筹管理,并对各个开发业务项目的经营管理进行管理、监督、指导和考核。

2xx8年8月,c公司修改公司章程,更名为“a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并修改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由b公司100%全额出资成立,b公司为a公司唯一股东;a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000万元,实收资本为1500万元,其他资本金在公司成立后两年内按实际工程建设需要,分期分批到位;a公司主要负责xx江流域xx水电站(以下简称g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当月,a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新公司正式成立。

9月,该省发改委印发《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水电站项目变更的批复》,同意c公司在建水电站项目法人由原c公司公司变更为a公司,新公司正式获得水电站开发建设权。

2.案例公司财务状况

截止到2xx9年底,a公司主要负责对g水电站项目进行投资开发和建设,建设期除发生工程建设成本费用外,项目无投产、无(电力)销售行为发生、无生产运营收入。

g水电站项目设计概算总投资4.8亿元,项目投产发电资金来源为:金融机构融资约3.5亿元,分别与两家商业银行签订1.3亿元、2.2亿元20年期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合同,其余资金由股东按工程进度分批分期投入;项目建设采用设计、施工、采购总承包管理模式,总承包合同项目内投资3.8亿元,其采购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由总承包单位具体负责,日常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具有刚性,a公司主要依合同进行管理;总承包合同外及公司内部的采购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由公司自行管理,日常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具有可控性,管理上主要依内部相关财务制度进行。

截止到2xx9年底,a公司g水电站工程项目进展形象:引水隧洞支洞全部陆续贯通,进入引水隧洞主洞开挖施工,厂房围堰填筑完成、基坑开挖,电站综合楼基本完工,各参建单位陆续入住并办公,实现大江截流,上下游围堰施工全面展开,电站项目进入了工程建设高峰期。

截止到2xx9年底,a公司资产总额为9472.4万元,其中:流动资产386.5万元,占总资产的4.08%;固定资产净值99.6万元,占总资产1.05%;在建工程8986.2万元,占总资产的94.87%;负债总额为7692.4万元,其中:外部银行借款融资650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780万。

3.票据自贴发行

(1)票据发行背景。次贷危机的导火索引发了世界级的金融大地震,席卷全球的次贷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各国经济不同程度的衰退,对中国经济也产生显著影响。2009年底,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经国家宏观政策投资调控已呈现好转趋势,但国际经济发展总体前景仍不明朗,在此情况下,国内金融政策虽然相对宽松,但在结构上有松有紧;预计在经过2009年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和政策实施后,2010年国内金融政策很可能进一步趋紧,影响各商业银行各月可发放贷款规模。

b集团公司虽属于综合性央企,但发电能源业务占其业务比例甚大,近年来煤炭能源价格持续不断上涨,又由于电力销售价格受政策影响限制,不能随时进行“煤电联动”调整,造成集团能源业务板块不断亏损,亏损额度巨大,进而影响到集团其他业务板块及全集团的整体收益。

在国际国内及行业环境的压力下,b集团公司提出年度增收节支目标,将增收节支活动在全集团全面细致展开,要求各子、分公司财务部牵头制定目标方案、行动计划、行动措施制定及其目标任务分解等系列工作,要求各所属单位主动出击、多方挖潜,开拓创新财务管理工作。f分公司财务经营管理部,在集团增收节支目标的指导下,基于分公司所属业务项目均处于基建期实际,通过周密分析论证,提出通过将长短贷信用捆绑的方式发行商业承兑汇票,降低项目在建期资本化利息的思路。

f分公司根据其所管理下属企业a公司管理建设g水电站工程项目2010年进入建设高峰期,年度总资金需求量大、相对集中、且受当地干湿季天气影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特点,决定先以a公司为突破口率先实施该财务管理方案。

(2)票据发行方案。a公司以集团增收节支为指导思想,根据公司建设期投融资特点,通过改进票据发行的金融创新形式,以降低融资费用为目的,拟定具体方案如下,发行票据类别:商业承兑汇票;发行票据金额:首期拟发行500-1500万元;发行票据期限:6个月;贴现方:发行方贴现;利息承担方式:发行方承担利息;收款方获得贴现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约为3.6%;票据到期归还:六个月后,提取长期贷款合同款项归还;融资费用节约率:约1.7个百分点(长贷利率5.3456%-贴现利率3.6%)。

(3)票据发行过程。2010年8月,a公司通过开户银行和总承包单位协助成功签发一笔“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票据期限6个月,面额1000万元。为通过发行短期票据配合基本建设投资、降低融资成本、拓展项目未来盈利空间、改善融资环境走出了企业财务管理金融创新的第一步。

第一,准备商业汇票知识。a公司在2010年初,在f分公司统一安排下,下发学习资料,针对a公司财务人员进行票据业务操作知识培训,为全面掌握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知识,并投入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之中做准备。

第二,协调金融机构。2010年3月,a公司开始与开户银行就发行票据一事展开协商,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开户银行上级行审核同意,达成以下意向:a公司以在开户银行长期基建贷款合同中未提取款项为保证,采用a公司发行、承兑方式,向收款方(电站建设总承包方,以下简称d公司)发行商业承兑汇票;票据发行后,由发行方a公司向开户银行进行贴现,贴现利息以当期同业市场同期贴现利率为准,贴现资金由开户银行受托支付给收款方,贴现利息由贴现银行从a公司银行基本账户直接划收;短期票据发行占用信用额度,从开户银行授予b集团整体信用中分割相应份额使用。

第三,收款方协调。由于缺乏成功先例和操作经验,在与收款方d公司的协商中,d公司非常担忧会否承担连带责任以及是否占用d公司自身银行授信额度问题;为消除中南设计院的担忧,a公司财务人员会同d公司财务人员多次到各自开户银行详细了解责任承担的具体情况,采用向d公司出具正式承诺函、正式沟通文函等方式,保持良好畅通有效的沟通,消除双方操作疑虑和障碍,明确各自相关权责利。在三方共同努力下,最终a公司、d公司与银行就发行票据一事达成三方合作协议。

第四,票据正式发行。8月中旬,a公司财务人员根据电站工程进度资金需求,获得公司管理当局授权委托书后,成功签发第一笔商业承兑汇票:面额1000万元,期限6个月,贴现率3.86%,贴现金额1000万元。a公司当日向其开户银行进行贴现,贴现资金直接受托支付给d公司,贴现利息由贴现银行直接从a公司基本账户直接划收。此次商业承兑汇票成功发行在f分公司尚属首例,该创新对f分公司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降低企业成本。依据a公司长贷利率与贴现率差计算,该次票据发行节约融资利息成本约1.7%。依照a公司2010年9-12月资金计划,拟发行6000万商业承兑汇票,按当前利差水平可节约数十万元融资成本。

(2)改善融资环境。商业承兑汇票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信用支付工具,具有权利义务明确、可约期付款、可转让贴现、办理手续方便等特点。

(3)缓解银行放贷与自有资金到位矛盾。根据现行法规政策,银行固贷发放要求投资单位资本金先到位方可发放贷款,而实践中股东投入资本金往往按基建工程财务预算及进度情况拨付,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而以基建贷款额度为担保,发行商业承兑汇票并贴现以灵活获得资金,即解决两者之间矛盾,又保证项目资金。

(4)调节长短期授信额度。b集团与银行之间签署年度长贷授信总额协议,但b集团近几年能源投资项目很多,下半年可能总额不够导致无法获得融资,影响工程进度。办理商业承兑汇票可以提前锁定贷款额度,由银行事先安排项目资金需求保证项目建设。

三、理财案例有益启示

1.拓展融资空间改善融资环境

案例实质是企业利用金融机构授予企业的长短期信用额度,①将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巧妙运用。以长期信用为保证,以短期授信额度发行短期票据,获得长期使用资金,票据到期后,从银行获得预先安排的长期信用资金归还时间上确定的短期债务,以“短融长投”方式获得融资,既拓展企业融资空间,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环境,也丰富企业融资手段和支付手段、协调企业产供销关系,保证资金需求,又为银行有计划地提供良好信贷服务创造确定性条件。

2.提高投融资效率

企业投资项目一般具有资金需求量大、不确定性、期限长及停工损失巨大等特点,为防止资金短缺导致的巨额损失,建设单位往往倾向于一次性提取大量贷款资金存放在账户中,贷款资金沉淀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增加财务费用支出,不必要地推高资产负债率。通过发行灵活迅速的短期票据融资,即可总体降低资金成本,又可有效减少资金沉淀避免不必要长贷资金利息支出,优化资金管理,提高企业建设项目期投融资匹配效率。

3.合理优化投融资优化传递良好财务管理形象

企业通过短期票据获得期限明确资金后,即可预先准确安排长贷资金使用计划,既便于企业预先合理安排资金,也便于银行合理安排贷款额度。投融资计划的准确匹配向金融机构传递企业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信息,树立良好企业财务综合管理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信用等级。

票据融资篇10

关键词:无因性原则;贴现;融资方式;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39-02

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票据产生之初主要是为了实现商品贸易结算时资金支付的安全、便利,因而“票据的最原始最简单的作用是作为支付手段,代替现金使用。”[2]票据作为支付手段的安全性、便利性优势在异地贸易中更为突出。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催生了票据的一种新型功用――融通资金,即交易的一方将多余的资金贷借、融通给资金短缺的另一方。[3]

一、汇票贴现的融资功能

汇票本身就具有融资功能,其融资功能主要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票据贴现来完成。票据贴现就是未到期票据的买卖,也就是持有未到期票据的人卖出票据以取得现款。[4]传统上人们把贴现看做一种短期贷款,实质上贴现也是票据行为,是票据转让的一种方式。[5]票据贴现后,银行等机构还可以通过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继续融资。如果需用资金而专门发行票据向银行贴现,那么这种票据就成了单纯的融资工具。[6]我国现行法律要求所有票据的签发都必须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故单纯性的融资性票据在我国尚属禁止之列。

(一)贴现的法律性质

贴现的法律性质实为票据买卖,在贴现银行与贴现申请人之间形成票据买卖契约。票据作为无因性有价证券,合法持票人拥有其全部的权利,票据是持票人的财产,具有独立的交易价值,其本身可以作为买卖的标的物,持票人可以出让票据以获得现金,受让人则可以支付对价以取得票据同时获得票据权利。

由于票据在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果对票据买卖不加限制必然会影响到金融安全和经济秩序,尤其我国的金融体系和信用制度都不健全,对票据买卖的规制就更为必要,如前所述我国《票据法》及相关的法规对贴现的主体进行了限定,将票据买卖限定在特定的主体范围内,贴现实质上就是特定主体范围内的票据买卖。[7]

(二)汇票贴现作为一种融资方式的优势

1.融资成本低且方式简单

和传统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及非利息成本之和相比,通过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成本较低。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的成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交付给承兑银行的手续费,假如借款人的资本实力和信用情况较差,银行会相应地增加手续费;二是承兑银行收取的承兑费;三是向银行贴现后支付的贴现息,由当时的市场利率水平决定。而传统的银行贷款,除必须按贷款利率支付贷款利息外,银行一般还要求借款者保持一定的补偿性余额,这部分存款既非企业正常周转所需资金,又没有存款利息,构成了企业非利息成本。此外,由于银行办理贴现是事先收取利息,风险较小,贴现率一般比贷款利率低。

与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进行融资的方式相比,汇票融资的融资门槛低、融资方式简单。以发行企业债券为例,法律、行政法规就企业规模、财务会计制度、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行面额、募集资金用途等方面有诸多限制,且要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并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会签,整个融资过程程序繁琐、时间长、成本高,不适合急需资金周转的中小企业。而汇票贴现业务主要在于对贴现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银行就申请人资格审查合格后即可将汇票贴现。

2.可接受性和流通性高

一方面,由于银行的资信度比较高,经过银行承兑的汇票,其信用程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其在流通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另一方面,持票人为避免资金积压,往往会将银行承兑汇票予以转让,以融通短期资金,使得银行承兑汇票的流通成为可能。

贴现解决了远期汇票的持票人在未来某时间才能获得汇票款项,不能及时处分汇票所代表款项的时间差问题,即实现了资金融通。一般而言,汇票的持票人一般与背书人存在基础的交易关系,汇票持票人一般已经作出了某种给付,为了迅速获得价款以投入新的生产销售等交易活动,汇票持票人可以进入货币市场来寻求即期偿付。

因此,一方面发展票据贴现市场可以直接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另一方面票据贴现市场是以工商企业经济活动的内生货币需求为基础而发展的,这样就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整个社会货币供需状况。

二、我国汇票贴现现状及汇票融资制度中的弊病

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汇票对经济发展和活跃市场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我国现在汇票融资领域所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现状。票据贴现作为一种负有风险的金融活动,其存在的弊端也值得注意。

(一)对银行政策依赖性强

再贴现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反映的是两者间的资金往来关系。一般情况下,再贴现是最终贴现,票据经再贴现即退出了流通过程。通过再贴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融资规模、利率水平、融资条件等制约商业银行的融资数量和成本,进而达到调节信用规模,稳定货币的目的。票据再贴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8]因此,汇票融资对银行政策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依赖性较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为刺激经济,保增长,大力推行了宽松的信贷政策。2009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2万亿元,其中新增票据融资6239亿元,票据融资占信贷增量的比重达38.5%。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7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占比达46%,比1月份高7个百分点。[9]而2011年4月票据融资占全部贷款比重仅为25%,分别较年初下降14%和0.6个百分点。票据贴现余额从2009年的峰值已累计降幅越三分之二,票据融资持续10个月负增长。这与目前银根紧缩、信贷额度整体紧张以及来自监管层面的政策风险有关。银行在这种背景下通常只针对大客户和重要客户开展贴现业务[10],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票据贴现进行融资。

(二)汇票贴现可能导致银行的风险责任的增加

票据贴现风险主要表现在对票据真实性的审查上。票据的真实性审查是票据贴现业务的中心环节,只有把握住票据的真实性才能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性。而按人民银行的结算规定,票据仅限于以电报形式或系统内票据以电子网络方式查询,远远不能满足查询汇票真实性的需要。而我国目前的法律实际上规定了贴现银行在对票据付款时应负有实质审查义务。[11]一方面,实质审查加大了银行的注意义务,银行必须对交易合同本身进行审查。另一方面,仅仅对交易合同副本等文件的审查对银行风险排除所起的作用也值得怀疑。

此外,票据贴现还存在结算风险。根据《支付结算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汇票到期后采取委托收款的方式结算。票据到期提示承兑时,一些付款行在审查票据时过于苛刻,千方百计退票和拒付,给贴现行造成收回票款难和垫付资金的风险。

(三)我国贴现实践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银行自承自贴业务中存在着法理矛盾和风险

银行对自己承兑的汇票进行贴现,依转让背书取得票据,此时的转让背书实际上是回头背书。回头背书是以背书人之前的票据债务人为被背书人的背书,回头背书的被背书人作为原来的票据债务人取得票据后集债权人和债务人于一身。依照民法原理,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则债权会因混同而消灭。而在票据法上,票据债权并不会因为先前的票据债务人成为票据债权人而归于消灭,回头背书与一般转让背书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能够起到权利转移、权利证明和权利担保的效力,回头背书的被背书人仍可以将票据背书转让。但是被背书人作为先前的票据债务人,在行使票据权利时要受到一些限制。当回头背书的被背书人为承兑人时,由于承兑人是主票据债务人和最终的追索义务人,所以只能在票据未到期时将票据再行背书转让,在票据到期后,票据权利消灭,也不能向其他人行使追索权。

因此,贴现中自承自贴票据的贴现银行取得票据后可以在票据未到期时将票据背书转让,转让贴现给其他银行或向人民银行再贴现,但在票据到期时贴现银行的票据权利因混同而消灭,而且因为贴现银行同时又是承兑,贴现银行无法行使追索权,如果贴现银行向委托人追索票据金额委托人可以以此抗辩,银行的贴现资金就只能从出票人取得,对于贴现银行来说票据权利的保障大打折扣。

三、我国汇票融资制度现状之出路

总而言之,汇票融资存在着其固有的一些优势,融资途径基本都是以汇票本身所代表的款项价值为担保所进行借贷或买卖的民事行为。但是,汇票融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至于救济途径为何,笔者在此根据自己的见解作出一些说明。

第一,汇票融资的种类少且单一的问题。实践中,能够融资的大多数汇票都是远期承兑汇票,在我国,突出表现为大量都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率低,且在二级市场上不易流转。商人或投资者不愿意将一些信用度不明的商业汇票买入或作为融资担保。如何将商业汇票这一汇票类型纳入汇票融资的范围,笔者认为,还是需要从建立商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评级作为着眼点。

第二,融资参与人应该多样化,不仅限于银行。自承自贴业务在我国汇票融资业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不利于我国金融风险的分担。而且,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中必然会有多样的参与人来稀释风险,笔者认为,由于质押程序比较简易,易于在非银行的一般商事主体中流转,未来汇票质押其实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汇票能够融资的基础在于汇票的无因性,但是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特性。虽然汇票独立于基础交易,但是必须重视基础交易的审查。对基础交易的实质审查虽然繁琐,但毕竟担保抑或贴现这种买卖单据的行为涉及的利益较大,商事主体在从事汇票融资中必须持审慎的态度。而银行作为汇票融资最重要的参与人,而且鉴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我们不得不重视对其的风险监控。因此,通过完善融资过程中的保证金制度和保险分险制度,可以合理地分担汇票融资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最后,笔者想指出的是,尽管汇票融资存在着种种风险,但也是商事活动所不能避免的。汇票作为一种支付手段,一种融资工具,只要符合形式要件,商事主体就应当遵循,不要为规避风险而破坏票据本身的无因性和独立性,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以信用为支撑的良性市场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

结语:国外汇票融资市场较我国而言比较成熟,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和资信评级体系,国外的立法侧重于对善意持票人的保护,从而更加便于汇票的融通资金作用的发挥。我国的汇票融资过分倚重于商业银行的作用,对汇票融资本身作用的发挥和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应该向国外学习和借鉴并结合我国实践作出改造之处。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永芹著.票据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

[2]康玉坤主编.票据法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5.

[3]吕来明著.票据法基本制度评判[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7.

[4]谢石松著.票据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

[5]赵新华主编.票据法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7,9.

[6]于莹著.票据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7]王小能.票据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汤玉枢.票据法原理[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5.

[9]刘晓峰主编.金融市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0]何国华,韩国文,宋晓燕编著.金融市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1]杨忠孝著.票据法论(第二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12]颜卫忠主编.金融市场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