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十篇

时间:2023-08-07 17:40:41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篇1

一、管理制度的有效创新

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需要完善资源管理制度,根据制度的运作规章原则创造性的分配制度资源。图书管理应该从管理的基本体制机制入手进行创新变革,以实现财务及分配等基本制度的创新,进而科学合理的对制度资源进行配置,综合采用多种创新方式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体系。创新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综合性的制度体系、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及基本业务工作制度体系等几方面内容,首先综合性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和基本业务部门的设置以及职责范围、工作内容与管理权限、管理者基本职责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行政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内容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具体业务范畴与管理原则等内容;业务工作制度体系主要表现为具体的业务工作制定的有效规范,比如文献的采集、编纂、查阅、咨询等内容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内容。另外创新制度还包括关于读者的服务性规范制度,比如如何有效明确读者利用图书馆内资源的权责义务,如何体现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等。

二、知识管理的有效创新

图书馆图书管理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创新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的管理内容,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馆内的知识、技术及人力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开发,进而推动知识的创新,推动知识价值的有效实现。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来讲,创新意味着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环境来适应市场竞争,协调读者与管理人员、馆内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不断重组多种资源结构,激发馆内多方面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发展。管理上的创新是图书馆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创新管理模式的基本需求,由于图书馆内的知识及用户需求等内容均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只有不断的将知识管理应用到图书馆图书管理中来,指导图书馆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推动图书管理的创新服务,才能更好的推动图书馆的新发展。

在创新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图书馆需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领导首先要重视创新理念的运用,不断激发工作人员摆脱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推动工作人员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图书馆的服务需要不断走向开放性,因此必须树立创新的发展理念,给读者更多的优质的服务,推动图书管理产生更多的新理念与新思维。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最高目标的实现。

三、人才管理的有效创新

人才是知识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如何推动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发展是有效保证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体制与模式的重要内容。图书馆是读者与知识的重要桥梁,因此图书馆的基本工作就在于如何将更多、更新的知识传授给读者,这要求图书馆必须要创新人才管理基本模式,拓展内部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图书馆内部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图书馆的管理空间,实现自身组织的不断创新,因此有效实行人才管理是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加强人才管理,才能充分体现出人的价值以及如何关爱人、尊重人及发展人的管理模式。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性化服务的程度。不断树立读者至上的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管理激励模式,深化管理改革,摆脱传统管理模式,不断吸引人才并尊重人才,推动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篇2

一、 图书馆知识资本简介

图书馆知识资本是指图书馆的馆员利用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并通过创新思维而产生的知识价值的总和。它是图书馆所有资产中最有价值的资产。

二、 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

图书馆无论是传统文献资源还是数字资源都较为丰富;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从地方到军内也相对比较多元;馆员教育背景从管理学到艺术设计跨度较大,学历从硕士到高中,自身素质差异也较大;服务对象广泛,既有机关领导,学科领域专家教授,也刚刚步入军校的新生。因此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进行知识管理势在必行。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图书馆管理的知识管理,图书馆员的知识管理和图书资源的知识管理和图书馆读者的知识管理四个方面。

1、 图书馆管理的知识管理

(1)制订图书馆岗位职责。图书馆岗位职责由图书馆各部门负责人起草,内容应包括该部门领导职责,部门内各岗位分工明确且合理,职责清晰易懂无分歧。

(2)制订图书馆工作流程。图书馆岗位工作流程,应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该部门内馆员编写本职岗位中的工作流程,要求条理清楚,内容全面,通俗易懂。

部门负责人负责整合、校对,最后形成该部门工作流程。副馆长对图书馆各部门工作流程进行整合,由馆长审定后形成图书馆工作流程。

(3)制订图书馆馆员入职培训流程。馆员入职培训流程的制定应由副馆长牵头,以图书馆岗位职责和图书馆工作流程为基础,对入职新人进行培训。培训流程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轮岗实习及入职考核。

(4)图书馆年度工作计划。图书馆馆年度工作计划应由馆长牵头,组织副馆长、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应包括该部门年度各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节点、工作进程、工作负责人等。最后由副馆长整合,馆长审定,形成图书馆年度工作计划。

(5)图书馆大事件。图书馆大事件是图书馆一年工作总结的重要依据。图书馆大事件应该由办公室负责记录,内容应包括图书馆各项工作重要进程、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及接待来访等。

2、 图书馆员的知识管理

由于在图书馆工作的馆员教育背景和个人素质差异较大,因此针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管理除了入职前的岗位培训,掌握图书馆工作的技能和要领外,还包括对图书馆员自身潜在素质的挖掘,以更好的适应图书馆工作。

(1)建立馆员档案。对在馆馆员建立电子档案,对其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参与国内外、天津市、学院、图书馆等各项活动情况及其作品、取得的成绩逐一记录。形成具有图书馆特色的馆员档案。

(2)制定图书馆员评价标准。图书馆员评价标准是其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因此图书馆员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具有科学性。图书馆员评价标准的制定由副馆长牵头,依据图书馆岗位职责,借鉴其他院校实际经验,结合本馆自身特点考察馆员尽职尽责情况,组织各级专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各岗位评价标准,由馆长审批形成图书馆馆员评价标准。

(3)建立图书馆员学术研究成果库。图书馆员学术成果是其隐性知识外化的重要形式,是图书馆员知识共享的重要内容,因此是图书馆馆知识管理的重要部分。建立图书馆员学术研究成果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本馆馆员学术研究成果,二是图书馆学术期刊论文库。

3、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知识管理

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获取渠道多元,图书、期刊、电子资源更新快,分布广,因此图书馆做好资源的知识管理有利于更好的组织图书馆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服务读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质量。

(1)图书馆纸质资源知识管理。图书馆纸质资源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过刊、工具书等,通常分布于不同的阅览室,更新速度快,读者不易掌握上架情况。图书馆纸质资源的知识管理实行图书馆纸质资源上架限时制度。要求图书馆员及时将上架信息传到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统计、整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图书馆网站,供全馆馆员及读者查阅。

(2)图书馆电子资源知识管理。图书馆电子资源丰富,涉及面广、数量多。在电子资源的知识管理方面要做好数字资源的存储、备份,除及时资源更新信息外,更要做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和分类导航,以方便读者查找所需资料。

(3)建立图书馆知识发现平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知识管理还应该包括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建立知识发现平台,帮助读者在阅读和检索中发现所需文献,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图书馆读者知识管理

读者是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图书馆读者的知识管理既可以成为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图书馆馆员知识管理和图书馆资源知识管理的主要依据,也将更有效的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的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篇3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管理创新

 

引言

进行管理创新是目前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的其他管理一样,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积极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信息资源管理创新、文化建设创新以及管理手段创新等内容。其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服务方式和文化建设等内容的创新目标,是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规范的工作方法,实现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1.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体系形成的背景

通过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员不同程度的存在缺乏系统思考图书馆工作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抓住图书馆工作问题本质的能力,缺乏独立提供解决图书馆工作问题方案的能力信息传播,缺乏准确提出解决核心问题流程的能力,缺乏准确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资料的能力,缺乏解决核心问题时统筹安排的能力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的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系统的、基本的图书管理工作标准。

通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与分析,我们还发现成为优秀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能力水平具有基本的规律:他们知道企业需要解决什么图书管理问题,了解解决这些图书管理问题的工作思路,掌握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方法,具有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措施,最终都能达到图书管理问题的良好解决。当我们进一步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细分研究,就会发现每一图书管理工作事实具有普遍的规律和规范的解决办法,只需要形成完整的模式,将图书管理问题标准化,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思路标准化,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方法标准化,解决图书管理问题的措施标准化,就必然实现图书管理问题的规范解决。这一思想的实施,就形成了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工作标准。

2.我国图书馆工作标准研究和应用现状

图书馆标准,是指为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过程中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基于我国图书馆的特点,我国图书馆的标准体系应当由图书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三部分组成。

图书馆技术标准,是指对图书馆工作中所涉及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是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我国目前图书馆关键词表、机读目录格式、文献编目规则、网络检索标准、图书馆应用软件、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标准。图书馆技术标准是图书馆的基础标准,通常由国家有关部门或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全国统一执行论文开题报告。

图书馆管理标准,是对图书馆工作中所涉及的管理事项制定的标准。我国目前图书馆主要的管理标准有公共图书馆评估与定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加工规范、图书分类、管理用术语、服务规范、安全规范和定额等标准。图书馆管理标准通常也应由国家有关部门或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全国统一执行。

图书馆工作标准,则是针对图书馆的特定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遵循标准规定的基本要素制定的工作规范。由于不同地区和图书馆的工作有较大的差别,即使同一工作,各个单位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各个单位的图书馆而言信息传播,最能促使工作规范化的图书馆工作标准,应当由本单位或区域性的行业协会来制定,在制定范围内执行,如建立公共图书馆工作标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工作标准、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标准等。尽管图书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能够从宏观上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标准化,但对一个单位而言,实施图书馆标准化的关键是有效的制定和实施图书馆工作标准。

图书管理工作标准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图书馆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关部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图书馆方面的文件,这些条例、规程、规范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法规”的作用,从宏观上规定了图书馆的性质、地位、作用、运作机制、经费预算、人员资格认定、绩效评测等事项,对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作为从微观上规定图书馆及其馆员办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具体规范和要求的“工作标准”化建设,所涉及的内容较少,与其他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

2008年12月,全国图书馆标准化委员会成立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图书馆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图书馆之一,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用来保障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规范建设 ,尤其是标准规范的建设存在着明显的不相适应之处。到目前为止,我国出台的图书馆行业相关标准规范有30余项,而仅国际标准化组织就已陆续出台了关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标准规范160项。另外,我们在专业标准化技术人员储备和研制能力、标准化制定或修订渠道、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的比率、标准化宣传推广力度、标准规范的服务绩效方面,都亟待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提高。

3.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内容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是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定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制定的工作规范。它是将每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事项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相关地点、相关资料、工作时限、工作目标以及业务办理流程等工作要素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标准的内容构成,应当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每一工作事项,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工作目标、工作标准相关因素(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相关工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相关工作地点)、解决该问题的相关资料(事前准备资料、事中运用资料、事后产生资料)、解决问题的业务处理流程等多方面来进行标准化系统分析,最终达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问题的良好解决。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工作核心目标”:指完成某项工作需要产生的最终结果或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作为完成该项工作的标志性成果。

② “工作标准相关因素”:指运行该项工作标准时,涉及到的工作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完成这项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单位、相关地点和相关人员等。

③“工作标准所需资料”:指运行该项工作标准时涉及的相关资料,分为事前准备资料、事中产生资料、事后结果资料、技术要求资料和内部控制措施等,其中技术要求资料是完成此项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等信息传播,是进行该业务处理的行为准则。

④“工作标准流程”:是工作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指完成每一工作所需进行的各个步骤与环节。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而言,应当明确该项工作开始的标志,该项工作有哪几个步骤或环节,各步骤或环节的工作排序,该项工作的结束标志等。

4.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制定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是应当在总结图书管理实践中先进、规范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在形成中不断吸收先进,不断改进,又用来指导图书管理工作,这种先进性科学特征应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虽然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工作基础和条件不相同,但都可以在工作标准的指导下规范性的开展工作,通过工作标准促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形成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方法应是采用整合与归纳思想,把需要解决问题的各个工作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再对这个整体进行分解与排序,形成科学工作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只有对工作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工作对象。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不仅对特定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方面提出系统要求,也应当对特定工作整体把握专业技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出要求。

5.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效用

通过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制定和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可以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起到以下效用: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对全局或事件整体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缺乏积极思维与主动思维,表现在工作上的被动与狭隘。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准确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不能准确抓住问题的本质,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缺乏驾驭能力。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独立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缺乏了解和把握提出完整解决图书管理工作方案的能力。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准确提出解决问题核心流程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不了解或不能准确描述解决图书管理工作核心流程的问题。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准确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资料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解决图书管理人员不了解或不能准确描述解决图书管理工作问题需要的资料,对图书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准确的掌握。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缺乏解决核心问题的统筹安排的能力。通过运用图书管理工作标准信息传播,解决图书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思路训练,解决图书管理工作问题顾此失彼,缺乏统筹处理好各方因素的能力。

结语: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针对实际工作单位发生的每一图书管理事项制定的业务办理规范,是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方法。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创新思维方式,对每一图书管理事项,都能从需要解决什么图书管理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工作核心目标、工作开始时间、工作结束时间、相关工作地点、相关工作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解决该问题涉及的事前准备资料、事中产生资料、事后结果资料、技术要求资料,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等多方面来进行标准化系统分析,最终达到图书管理问题的良好解决。有人说,一个标准会带来一个名牌,一个标准会赢得一个市场,一个标准会改变一种生活,一个标准也会改变个世界。我们相信,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的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标准将有助于改变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模式,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全国图书馆标准化委员会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8.12.21.

[2]王平.图书馆标准化工作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5(2)14-15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篇4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

一、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

(一)制度――运营、激励与责任

第一,运营机制。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管理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既定的制度,实施科学的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使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成为教育发展战略与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激励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激励制度精细化管理,通过奖惩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竞争态势,让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意识到自身不足及职业竞争紧迫之感,激发其工作热枕。第三,责任机制。实施图书馆图书资料责任制度精细化管理,可以精细划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以达到分工明确,便于监督。

(二)服务――流程、内容与互动

在构建的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中,可以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及服务互动等三方面内容加以剖析。第一,服务流程。立足读者的真实需求而设定的精简程序化工作原理,其服务工作的每个流程细节化,为读者提供更具体更系统化的服务流程,使服务工作更加便捷合理化,以提升图书馆图书资料服务流程精细化管理效率。第二,服务内容。图书馆做到服务内容精细化管理,便于图书资料有效利用。第三,服务互动。图书馆对外提供借阅服务,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与读者进行互动,从细节中帮助与指导读者检索、下载、收藏及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使图书资料检索与咨询服务更精简与便捷,互动更具有人性化。

(三)资源――人力、物力与财力

对于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第一,人力资源。图书资源精细化管理工作需要人力资源予以执行与实施动态控制。当然,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任职岗位职责理应细化管理,在明确其责任的同时设定其权限,并展开层次化管理,形成系统化人员组织结构,开展其精细化管理工作。第二,物力资源。根据读者的真实需求、图书经费投入力度、现代自动采购系统、借阅平台及“实体+网络”图书典藏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实施物力资源(纸质/电子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第三,财力资源。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于国家拨款,而实施图书资料财力资源精细化则是在充分利用国家拨付的图书经费的同时,筹集学校自身及社会的图书经费,拓展融资渠道,不断精细化纸质与电子图书资料,减少图书资料浪费,使提供的图书资料数量与读者需求均衡化。

二、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优化策略

(一)制度层面:规范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制度

展开“刚柔并济”地规范图书资料精细化制度管理,在严格的工作制度环境下不失人性化极其重要。应当立足师生对图书资料的真实需求,精心设计调研方案,根据读者反馈意见,优化图书资料管理环节,明确责任,对每天的工作作出归纳总结与自我评价,月末展开多层次绩效考核。

(二)服务层面:灵活运用“主动式”读者精细化管理服务

为了减少图书馆图书资料浪费,有必要展开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在学习现代图书资料运营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主动式”读者精细化服务管理,如建立图书馆图书资料借阅微信号,规范图书借阅流程,对读者进行精准定位,定向推送,宣传图书资料辅导的重要性;组织学校各班干部参与图书资料借阅宣讲会,提高学生对图书资料认知度。

(三)资源层面:倡导“共建共享”精细化资源管理

倡导“共建共享”的精细化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方面,准确定位任职岗位要求,细化工作内容,严格设置业绩考核机制,任职过程中以逻辑思维统筹全局,量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各部门间互相协作。在物力资源方面,建立共享共建平台,规避图书资料重复,节约图书资料采购成本,扩大图书馆藏空间。在财力方面,除了国家财政拨款之外,还可借助社会力量筹资与科研项目开发筹集,共同支持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工作,为建设图书馆图书资料建设作贡献。

三、结语

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与优化。我们应当根据“精、细、严、准”精细化管理特征,秉承“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严考核、精准定位”理念,正确认识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不足,灵活运用“主动式”读者精细化管理服务,倡导“共建共享”精细化资源管理等优化策略,来完善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真正满足师生图书资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篇5

【关键词】省委党校;图书馆;科学管理

加强对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是提高其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对图书馆的管理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通过几方面的内容来实现。比如,计划、组织、协调等,需要各个方面共同作用,从而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其管理水平。

一、打破传统观念

要实现对党校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打破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是关键。首先就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理念,在不影响党校教学的同时,敞开大门、面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服务,做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勇于开拓创新,敢于竞争,现代社会在各个领域的竞争都很激烈,对于党校图书馆而言,也需要竞争,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旧的传统观念。最后,要以社会的效益为首,在省委党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党校教师,因此,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图书馆应尽全力为教师提供更让人满意、更优质的服务。目前,有许多党校图书馆的工作思想不端正,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打击这种现象,要端正态度和思想。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也是有局限性的,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加在一起就是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思想,因此,对于管理员来说,他们应该懂得大家的互相交流与协作,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其管理水平,这也有利于培养管理员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情开展相应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这样能够进一步改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专业素养

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是一名工作人员的基本道德底线,图书馆管理员也不例外,也应遵守这一准则。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应该具备认真负责的精神,在工作中要以读者为核心,这样对管理员的要求就更多了,不仅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工作水平,还要有责任感,本着无私奉献的态度工作,真正做到文明、热情、细心。

为了提高管理员的职业水平,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不仅是对图书的管理还要对管理员进行管理,同时,要适时的对管理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严格要求每一位管理员,保证其能够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图书管理员应该有能力快速适应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他们要有较高的学历,而且懂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准确的说就是他们应该属于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管理员的选择与培养是党校图书馆发展的先决条件。

三、引起领导的重视

对于党校来讲,图书资料的利用在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党校领导须对其高度重视。图书资料的质量关系到党校教学科研的质量,会对党校的名望与地位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党校以及上级领导一定要重视图书的管工理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校获得更突出的成绩,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越重视,其成绩就越优异。因此,党校领导须对图书馆加大各个方面的投入,使其更好的发展。

四、具体的管理措施

(一)有关决策方面的管理

现代社会,对于经营决策是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重在经营,而经营则重在决策,经营的成功与否在于决策的是否正确。因此,要想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以决策为主要任务。目前,党校面临的问题是资金不足、教学任务太多、设备不先进,由此看来,要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决策是关键。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出科学的决策,做好新书的采购工作、提高图书的质量,这些都是决策的内容。对于新书采购工作,应该安排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来进行,严格要求图书的内容,使新书受读者的欢迎为读者所用,尽量避免出现没人借书的现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对管理员工作时间的安排和工作任务的安排也属于决策内容,应该尽量使安排变的合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调动管理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

(二)有关计划方面的管理

计划是一个人完成其目标的一个过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应该通过计划来完成。制定一个计划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要保证计划是合理的,对省委党校来说,也就是说图书管理员是否了解这个计划的意义与作用;第二,这个计划必须是可行的,也就是说这个计划的重点是否明确。在过去,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对于某些重要工作没有确切的计划,领导安排下去之后,下面无法完成;还有一些图书馆,一年的开头制定了很多计划,计划倒是挺好,等到了年底,一个计划没实现。这样的结果与管理机制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计划是否可行、合理。综上所述,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很重要。

(三)有关控制方面的管理

控制,就是要做好反馈工作,控制管理就是要求图书馆有完善的计划并且按此计划实施各项内容。图书馆的控制管理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就是输入,这一内容是指信息输入与物质输入;

第二个就是中间转换,其是各项活动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上运行的一个过程;

第三个就是输出,意思是指已经完成的任务等;

最后一个就是反馈,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其要求实际情况与计划二者进行比较,然后发现和解决问题。

因此,控制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有效的进行控制管理,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

五、结语

党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党校各项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在实现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上提到的几点要求,才能更好对其进行管理,才能使图书馆工作取得进步,进而更快的实现对图书馆工作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宝红,李重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提高领导干部信息素养[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1(05)

[2]翟淑君.党校图书馆与党政领导干部信息素质的培养[J].理论导刊,2010(03)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篇6

论文关键词:光盘,编目,管理

随书光盘大多是对图书内容的说明、解释和补充,它们在形式上分离于图书的主体,内容上又与图书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附件型 。这种类型的光盘是目前的主流光盘,它通常与书的联系最为密切,光盘的内容常常是书本内容的延续和所涉及的案例及其素材,操作性极强。光盘离开书本就失去价值,而书本离开光盘便显得欠缺不足。 2、并列型。这类随书光盘其内容往往与书本的内容一致,光盘是电子化的书,仅仅是载体形态不同。3、独立型。这种类型的光盘往往能够独立使用,其所涉及的内容书中已经提到,光盘的内容常常是一些能够独立运行的软件、程序或文本。4、主件型。这类光盘往往比书显得更重要,而书却变得是次要。5、综合型。书中内容基本完整,但随书光盘提供了更多的可供欣赏的内容。6、交互型。这种类型的光盘以学习型光盘为多。书的内容与光盘环环相扣,读者通过电脑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目的

一、 随书光盘的分编

1、分类:随书光盘是图书的附件,是图书的一部分,应与图书统一进行分类。因此,应将书和盘作为一个整体,以同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给每种书和盘相同的索书号,盘不给登录号,但要给盘一个独立的条码号,这样读者可以在借光盘处简便地找到需要的光盘。同时,将书和盘都贴上标签,以便管理。

2、 编目:图书馆为了能使读者快速准确地检索到他们需要的光盘,就需要对光盘进行科学的编目。随书附盘作为一种新的文献形式,它的著录还没有标准的著录格式出台。因此著录时或依据《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但著录应尽量简单,只需著录必备的字段,以节省编目人员的时间和减少今后的重复劳动.

二、图书馆随书光盘常见的管理模式及其优缺点

目前,部分图书馆并没有对随书光盘引起重视,对光盘的处理无外乎三种方法:一是将随书光盘取下来放置一边不加管理;二是让其随书一并流通。三是书盘分离管理。第一种方法最不可取,浪费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图书的价值,造成书本内容的不全面,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第二种方法虽然方便了读者,但容易造成光盘的丢失、损坏且不利于工作人员的管理。第三种方法是目前最好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方法书和盘都能够得到妥善有效的保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小,但读者的查找不便,需要进行科学的设置的管理。

三、关于随书光盘管理模式的原则及建议

1、随书光盘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图书馆是收集信息,提供信息的中心。应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随书光盘。

(2)现代图书馆已经打破“重藏轻用”的观念,应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价值,极大地提高随书光盘的利用率,不能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费。

2、随书光盘管理模式的建议

1、不完全的书盘分离管理。即保存本的随书光盘随保存本进入基藏库保管,另一张作为母盘由电子阅览室保管,其余的复盘(含刻录盘)放入电子阅览室供读者借阅。

2、附盘备份:没有复本的独盘,需要刻录复制,保存其样盘,可以使文献永久保存,还可以方便读者借出使用,提高光盘的利用率。

3、做好宣传工作,在图书显著处加盖“此书附有光盘,到电子阅览室借阅”,光盘与书采用同一索书号,并在服务窗口对借阅此类图书的读者给予指导。

4、电子阅览室应配备专门的设备,使读者不但能借走,也可利用馆藏设备现场查阅。

5、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使之能够指导读者更加有效地利用光盘资料,从而提高随书光盘的利用率。

4、网络管理。将光盘内容全盘压缩安装到到图书馆的局域网上,供读者在网上使用。

5、考虑随书光盘内容的有效期,加强对光盘的剔旧,保证资料的有效性。

随书光盘的管理和利用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适合自己馆情的管理方式,实现随书光盘服务社会,被读者广泛利用是根本目的,随着随书光盘资源管理经验的积累随书光盘定一定会真正发挥随书光盘的价值,使之成为读者乐于利用的一项重要馆基资源。

参考文献:

任庆芳,图书馆随书光盘有有效管理及利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

陈志东.图书馆如何加强随书光盘的管理和研究.《现代情报》2004(11)

杨晓新,浅议网络环境下随书光盘的管理与利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

谢东,陈维娜,随书光盘文献书目数据著录的探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6)

曾荣玉,蔡福瑞.浅谈馆藏光盘的分编与管理.《图书馆论坛》2004(2)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篇7

[关键词] 信息化; 图书馆;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085- 02

图书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的相关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在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活动中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图书馆各项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与提供服务,从而增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的工作流程。

作为一种记录文献,图书馆所自有的档案资料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信息,也是图书馆自身的宝贵财产。图书馆档案资料是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全面记录,也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图书馆档案对于图书馆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的制订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升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历史价值

档案资料之所以要长期地进行保存,为后人所利用,这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特定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是现代管理对其的要求,同时也是进行科学评价的依据,档案资料可以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1.2 科学依据

图书馆档案资料是其在进行管理和其他活动中可以参考与借鉴的依据,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图书馆档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将它作为第一手参考资料来使用,这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1.3 参考依据

拿图书馆的业务档案来说,每一年的业务档案都对图书馆内部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这一年来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如业务情况、业务成果、经验教训等,这些内容都全面仔细地记载到档案材料中,能够为将来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1.4 更新数据

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属于推进式的,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图书馆档案对图书馆过去的历史记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后人,例如在编写图书馆的新简介时,就可以参考过去图书馆的简介档案,再适当地增加一些新的内容,让新馆员能够较快地了解图书馆,适应新工作,也可以让图书馆的用户更方便地了解图书馆,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2 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政文档案

政文档案通常包括了上下级所的党政文件,图书馆工作会议的记录材料,图书馆内部研讨材料、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图书馆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内查外调的资料和图书馆日常工作日志等内容,由于图书馆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所以政文档案常常很难收集齐全。

2.2 业务档案

图书馆的业务档案主要来自图书馆各个部门,它是各部门在开展日常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通常包含了工作执行情况的材料、工作汇报材料、工作研究的论文等,各种反映图书馆工作状况的数据信息如馆藏量、图书馆经费等也包含在其中。

2.3 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一方面包括图书馆内部员工的档案材料,主要有个人的基本情况、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人员岗位配置情况、人员岗位变动情况、工作人员考评情况等内容;另一方面是图书馆用户的档案资料,一般有用户的基本信息、借阅卡的发放信息等。在信息化时代中,这些资料档案通常都保存在网络上,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那么很容易导致用户隐私外泄,造成严重的后果。

2.4 设备档案

图书馆设备档案一般指的是图书馆中各种设施设备的资料、各种设备在引进、使用、维修等工作中的记录,特别是实行招标采购的政策之后,对于招标采购的设备要成立单独的招标设备档案管理项目。

3 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建设薄弱,信息化建设不足

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通常来说包含有档案材料的收集、资料整理、文件归档等阶段,基础档案材料的加工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在当前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中,某些图书馆因为没有建立与本馆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导致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无章可循。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基本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档案资料收集不全面、存档期限划定不准确、档案分类不清楚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非常缓慢,很多图书馆的档案资源还是过去那种单一的纸质文献,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交流广泛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以及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

3.2 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信息化的档案资源主要有简洁、方便、高效等优势,因此其在社会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升,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科学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是未来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大发展趋势,如果不将这项工作做好,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效率,同时也会极大地阻碍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档案资源并没有真正地得到开发利用,虽然少数图书馆已经开始建立起了信息化的档案资源管理机制,但是其管理模式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依旧较低。

3.3 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层次较低

当前,图书馆的档案资源信息化服务依旧还停留在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存档环节上,仅仅为少数用户提供简单的咨询服务和阅览服务等层次上。随着社会基础建设进程加快,各项现代化设备逐渐得到普及和完善,云计算平台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这些条件都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效果依旧不是很理想,在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很多图书馆并不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也没有将用户网上交流平台建立起来,信息化服务层次过低,很多例如档案材料报道、资源共享、专题提供等服务还没有得到挖掘和开发。

4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4.1 加强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运用通常有档案的检索、统计、编目以及管理等,同时也可以用于档案的登记与收集。结合国外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的检索、登记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过去的档案归档流程比较复杂繁琐,档案管理人员任务量大,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档案整理中,实现档案收集、登记的信息化之后可以让该作业流程更加方便快捷。

4.2 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员配备

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属于一种人机系统,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该系统中的一部分,其作用与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主要分为3个部分:① 数据录入,由于汉字自身的独特性,数据录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具有专职水平; ② 信息处理与使用人员,他们是直接和信息化设备结合的人员,其作用最为重要; ③ 各个设备的维护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信息化系统中电子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4.3 提升图书馆档案信息化服务层次

要有效地解决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要努力提升图书馆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层次,让图书馆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过去的图书馆档案服务通常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的档案材料查阅,而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并能规范档案管理流程,增强图书馆档案信息化服务的水平,提升服务层次。在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面向用户的档案服务系统,同时和档案信息的使用者之间建立起高效的沟通平台,提供更稳定、更可靠的信息化服务。

5 结 语

总之,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开始逐渐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而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长期性工程,它让图书馆档案部门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和价值、降低了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随着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必将成为未来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 沈莹莹. 浅议信息化建设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J]. 教育界,2011(5).

[2] 韩来英. 浅谈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 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篇8

关键词 电子图书/期刊 图书馆工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7.6 文献标识码:A

1电子出版物的优势

(1)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借助互联网平台,与特定的提供电子内容的网站联网,下载以后可在电脑和阅读器上阅读,将以往经书店或图书馆到书本阅读方式转变为经互联网平台(网络)到手持阅读器阅读方式。

(2)存储量大,携带方便。它具有存储信息容量大、体积小、便于移动、成本低、内容更新快,发行周期短,便于利用网络进行资源共享,检索快等特点。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目前一张光盘的容量可以达到650m,一张光盘可以存储几十种期刊,十年或几十年的内容或几百本网络出版的内容。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的发展可以大大减少图书馆的藏书空间。

(3)内容获取迅速、更新方便。从使用的角度看,电子出版物有着强大的检索功能,并且它的检索功能是多途径的、可组配的,方便快捷、直观、准确是它的特点。读者可以利用单一词组相关词等多种检索途径进行检索,几秒钟就可以查出自己所需的主题资料。而且查到的内容可以是文本、图片和声音的综合体。比传统的图书馆馆藏更加直观、生动。读者可以全文阅读,也可以按自己需要选择有关的章节进行阅读。另外在期刊出版与网络传统同步推行的情况下,读者也可以时时读到最新的期刊内容。

2电子出版物存在的一些问题

(1)品种较少、价格相对昂贵。虽然网络出版发展很快,但总体说来,与印刷型图书相比,电子类图籍和期刊的品种太少,内容较单一。加之专用电子书阅读器目前的售销较高。虽然,电子图书价格的相对昂贵,距离人们能接受的程度还有一段距离。

(2)格式问题,由于现在还能没有一个得到各方面认可并统一执行的标准,因此基本上是各家公司各自为阵,以至阅读器和阅读软件各有各的格式,相互之间不能兼容。如从网上书店BN付费下载的一本微软MsReder格式的书,就得同时下载并安装相应的软件。

(3)数字版权的保护问题。数字版权的保护问题涉及到出版社、读者、作者、发行者以及书店等环节的合法的利益保护。图书实现数字化以后,盗版将变得极其容易,而且基本上没有任何成本。因此,电子出版物的数字版权的保护尤为重要。图书馆要让电子书实现借和还的过程,应允许读者摘录电子书的部分内容,用于文章的引用,但是限制全书摘录。数字版权保护的实现一方面通过立法的手段,加强电子图书的法制管理,另一方面可从技术上加以防范。

3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包括馆藏图书及期刊的分类编目、订购、保管、借阅、期刊装订、统计报表等工作。电子出版物的迅速发展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也进行相应多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虽然这种影响是渐进式的逐步渗透,但应该引起大家足以关注。

(1)对采防工作的影响。电子图书的即对存取性使得图书馆从“即事”模式采购图书馆转边“即时”模式。所谓“即事”模式是指图书根据需要期望购买,图书馆员选择那些他们认为读者需要或将会需要的图书;而“即时”模式能使用户的需求在几分钟内得到满足,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可以更准确地购买用户所需的书。因此,图书馆不仅需要将电子书的采购纳入到文献采防工作内容之中,而且在起步阶段,这需要采购电子阅读器供读者使用,同时,必须针对电子图书专用设计、作用方法,采购策略进行调研,调整和广大采访工作的重点和范围,制定可行的电子图书采防政策,以便及时对图书市场变化做出积极反应,以免当电子图书大量出版,在眼前时,手足无措。

(2)对图书/期刊管理方面方式的影响,传统的图书/期刊管理,是校照分类方法的一定顺序存放在阅览室中,读者读完以后需要自己或者期刊管理人员把原书或原刊放回原处。其实际存放位置非常重要。对于电子出版物,由于有高效的搜索与检索方式,其实际存放位置已经不重要,这个特点大大降低了图书管理人员整理架位的工作。对于电子出版物,安全性和完整性依然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管理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防止存储设备故障,电子计算机的人为破坏。这在防范手段上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应采用先进的技能手段,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信息安全手段,保存电子图书/期刊的安全性。

(3)对典藏流通方式的影响。传统出版物对馆藏空间有极大的要求,需要大量的图书/刊期陈列架也需要为读者留出充足的借阅空间、电子出版物设有空际馆藏,几乎不占有物理空间,只需相应的电脑存储问即可。因此,电子图书的典藏;比纸质图书馆有信息贮存空间小、检索效率高的优势。图书馆用户可以从图书馆目录中直接下载;电子图书,每一本借出的电子图书被自动分配一个加密证书。这个证书除了包含借阅期限等信息外,也能阻止电子图书被拷贝到其他阅读器上。借期一到,证书就会失效,电子图书将会自动从用户的阅读中删除,图书馆目录随之也会自动生成这本电子图书的一个储分,以防再次借阅。这样,图书馆就不需要发超期通知,不用收过期罚款。

4电子出版物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由于电子刊有着不同于传统期刊的特点(电子期刊图书馆从事期刊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子期刊管理涉及到信息存储、检索、网络安全、用户管理等很多方而后计算机、网络、存储方面的知识。因此,熟悉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地利用现代手段快获取信息资源和传统信息产品,就成了对电子期刊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期刊管理者必须在计算机网络基础、存储理论与存储产品使用,系统软件与各类应用软件的使用等方面护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计算机成为得新入手的工具,在文献信息管理,开发及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作用。

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和计算机不仅为出版业带来一阵新清的风,而且也开阔了获取信息的另一扇窗户。图书馆该积极面对这种挑战,将电子图书/期刊的采集、加工、管理与服务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余光,黄继军.关于数字化期刊几个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1(5).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篇9

关键词:技工院校 图书馆 服务工作 创新

一、技工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现状

1.服务管理模式落后

(1)图书馆管理者的决策理念没有落实到位。图书馆的主管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因为领导的决策和理念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这是保证图书馆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众多技工院校图书馆仍然以实体图书馆为中心,不论从服务管理模式,还是从馆员队伍的结构,都有待改进。所以,切实提高图书馆的各项管理是技工院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图书馆馆员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不被重视。有的图书馆员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利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不足,存在服务手段创新少、服务内容范围窄、服务方式较被动等问题。技工院校图书馆应注重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图书馆员队伍,这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水平和功能的关键。学校要加大馆员培训的投入,重视及鼓励馆员积极进行继续教育,从而提高馆员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

2.服务设施质量不高

(1)图书馆的服务设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有些技工院校图书馆的扩建迅猛,使得馆建结构的设施及馆舍人员的配备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把图书馆当成藏书楼,注重珍藏文献而忽略了文献的利用;许多服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单一的借还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收集工作,而对知识的传递工作不够重视;片面强调馆藏的资源数量,却很少关注内容质量;馆藏多媒体、数字化资源利用均受限制。

(2)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目前,很多技工院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依旧是基于传统的管理形式,馆员们大多抱有“开好门、站好岗、管好书”的思想,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实施服务对读者缺乏信任,禁止读者将包带入阅览室和各书库;读者如需打印、复印、扫描,都需图书管理员来操作,等等。由此可见,这些情况已经违背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管理理念。

二、技工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

1.理念创新

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理念创新则是一切创新行为产生的基础和先导。在服务经济的影响下,图书馆应不断加强服务管理,特别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管理质量,增加读者的满意度,图书馆领导应尽快改变传统的服务管理理念。图书馆馆员应紧跟现代化的步伐,针对读者多元化的需求,重视人才建设,挖掘奉献精神,创新服务理念,展开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式创新

图书馆必须在服务形式上加以改革创新。以往,很多学校的图书馆一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管理者,让读者来适应图书馆,而不是图书馆去适应读者。针对如何让读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更为自由地利用和分享图书馆资源等问题,我们在观念换位的基础上,还要做好角色换位,要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这就要求馆员在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制度等方面,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适应读者,从而把图书馆办成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窗口。

3.内容创新

图书馆内容创新是其服务创新的主体,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目前中国图书馆的内容创新主要有强化特色信息服务、重视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开展个性化服务、自建数据库等形式。为使图书馆的资源能被详尽使用,应在细节方面,如:图书馆的布局、时间安排、服务方式或制定规章制度等方面,可充分做到了解读者、尊重读者、信任读者。唯有如此,图书馆才不会停滞于表面化的服务,而是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人性化、现代化的服务管理理念,真正体现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4.技术创新

技术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目前,读者也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因此,以先进技术为工具进行服务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技术使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时间、空间、方式等有了无限扩展、完善的可能,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发生了快速、就近、个性、无障碍、无缝链接等诸多变化。尽管图书馆在利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还缺乏足够广泛的应用,如何让每位读者运用先进技术于实际显得任重而道远,还需在未来不断地努力和完善。

三、结束语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创新

作为高等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以及办学的一个基础条件,高校图书馆发展会对高等院校的发展产生影响。如果想要更好地发展高等院校,就需要对图书管理工作予以重视。高校的教学改革会直接受到图书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是教学改革实行的重要人物,因此教师只有明白对自身以及高校来说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其才会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因此图书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其能够丰富教师的知识以及思想,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

1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服务读者的义务不够重视

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图书管理的过程中将网络技术引进,有些工作人员对网络技术十分依赖,其在回收和借阅图书的过程中认为自身会受到网络系统的帮助,因此时常会对读者的服务需求予以忽视。部分高校为了对工作人员的压力进行缓解,并对回收和借阅图书的效率进行提升,其将管理人员系统以及自助借阅回收机之间进行网络连接,师生能够自助办理,办理过程中只需要其学生证和教师证。管理人员会引导所有归还借阅的师生应用自助办理机,但在应用自助办理机的人非常多的时候,管理工作人员会自动忽视这一情况,不主动对师生提供服务和帮助。

1.2管理方式不灵活

图书管理专业课程在我国许多高校都有设置,所以图书管理者也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能够系统专业的管理图书。然而,由于图书管理者受到的教学统一,具有单一固定的图书管理模式,将同一种管理模式应用于不同的图书馆之中,这就会使得图书馆工作效率低、借阅文献手续复杂以及图书管理模式不当等问题出现。除此之外,由于师生有了越来越高的文献资料需要,因此图书馆藏量无法与以往的图书管理模式进行适应,因此会使得图书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1.3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许多高校图书馆管理图书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形成管理团队,其管理由学校行政直接负责,但是由于学校行政具有非常多的事物,因此其往往会对管理图书馆这一工作予以忽视。在此情况下,就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图书管理人员,缺乏清晰的归还借阅记录,书籍也没有做到有序的摆放,在此情况下许多师生都无法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甚至管理人员也不知道图书所摆放的位置,图书馆缺乏有规律有序的管理和运行。

1.4图书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将工作的主要内容设置为对老旧书记进行珍藏收集,在我国通常认为图书馆的等级地位由其书籍出版年份古老程度以及种类所决定。这种图书管理理念过于传统,会使得管理人员将对孤本老旧书籍进行收集作为工作的重心,对图书本身的意义予以忽视,也无法对师生科研学术要求进行满足。

2高校图书管理创新工作实行的措施

2.1高校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路

图书馆服务到位与否是对图书管理工作者进行检验的唯一标准,要想保证服务到位,就需要对图书管理工作不断地进行创新。在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十分重要,缺乏创新的管理工作无法很好的服务于建设。因此图书管理工作需要将高效的服务提供给其他工作,因此需要将创新措施实施。首先需要创新思维,主要创新的对象就是思维或者观念,人是创新开展的重要因素,其胆识以及观念思想决定着创新的实施。目前在世界上经济网络化和全球化能够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利用、工作以及服务方式进行改变。在以往,社会上所倡导的图书管理理念就是“读者首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对这一观念进行调整,将图书馆员的地位和读者放在同等位置。“图书馆员首位”的思想理念也就意味着社会认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就是馆员,图书馆的质量由馆员的素质所决定,因此馆员应该将竞争理念、效益理念以及服务理念建立起来,并且对现代化的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从而保证其具有创新能力以及意识,能够对社会上利用图书的需要进行满足,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其社会效益进行提升,进而使得更多的人重视和支持图书相关的工作,使得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道路能够具有合理布局,齐全的种类,并对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满足。

2.2对内容管理进行创新

在高校图书馆之中,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起来,从而使得高校图书馆个人以及组织都能够创新、应用、分享、存储和创建内容,并且能够在图书馆战略、业务、集体以及个人等方面有价值产生的过程就叫做内容管理。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内容管理产品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图书馆处理内容的效率还不够高,其无法与信息时代内容量的不断提升进行适应。图书馆的各类信息一般都由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各部门零散记忆,很难进行使用与查询。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去对零散、重复的信息进行寻找,这种信息并没有结构化,其在以往是分散存在于文档、表格之类的纸质媒介之中,工作人员若想对部门服务信息、联系方式以及同事联系方式进行寻找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因此其对资源进行利用和寻找的时间非常不符合,许多时间都没有在对价值进行创造的活动中进行直接应用,因此会浪费图书馆的成本。

2.3创新管理制度

在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的时候,保证图书馆做到运转快捷且高效的重要工具就是创新制度,许多图书馆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采用的管理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方式。其将以往平均主义以及工资职称等管理方法应用在当前的图书馆分配制度、人事管理以及思想观念的管理上,这种管理方法只会不断地抑制员工的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无法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并且这种分配模式也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理念和手段存在较大的差距,二者无法很好的进行适应。图书馆要想将现代化管理贯彻实行,就需要创新管理及办馆模式,对以往的管理方法进行改变,进而将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激发出来。

2.3.1将竞争以及奖惩制度实行

将聘用制在图书馆实行,对目前实行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将人员聘用制实行,在员工之间形成竞争的氛围,将员工绩效与奖惩制度联系起来。将定岗定编在竞争机制引进来之后实行,从而实现双向选择,对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科学的设置,对员工的责任与义务进行明确,并且将员工的科研成果与其业绩进行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将员工学习与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使得员工有机会将自身的才能在竞争平台上进行展示,对浪费人才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缓解。

2.3.2将公正合理的分配机制

建立起来在对图书馆管理的分配模式进行确定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这一模式能够对工作人员的价值进行体现,能够在分配的过程中做到合理公平。在这一前提下,才能够对以往工资职称以及平均主义为标准的分配模式进行改变,将核心为效益以及岗位职能的结构工资制实行,对员工的奉献、工资效绩以及岗位效绩予以重视。

2.3.3科学优化配置资源

图书馆需要对自身发展的活力进行提升,对组合优化人员以及创新知识予以重视,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对团队的整体水平进行提升,将组合专业技术人员、中层干部以及馆长的人才结构形成,将创新机制建立起来,一方面将合理的奖励方式在图书馆中实行,将员工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积极鼓励员工将自身的建议提出来,共同为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信息库建立起来,从而在图书馆外也能够联系社会各界与图书馆。

2.4对人才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将自身条件以及图书馆管理活动为依据,对自身特殊的才能以及能力进行发展和培养,图书馆也应该将合适的条件创造出来,从而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培养自身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力的途径非常多,许多图书馆都喜欢开展培训活动,其培训有组织且非常正式,能够通过培训活动使得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技能和知识进行获取。

2.4.1图书馆人员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的条件一,授权管理。图书馆领导应该将相关的管理工作决策权提供给工作人员,从而使得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授权措施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锻炼,对其工作积极性进行提升,进而对图书馆管理质量进行提升。二,内部沟通。图书馆工作人员存在许多获得个人能力的途径,其中有许多途径都属于非正式途径,因此需要将宽松的沟通环境在图书馆中营造出来,对内容沟通的通畅进行保证,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将工作人员的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三,工作设计。图书馆为了将统一、严格的工作标准完成,其具有工作细则、任务表、岗位说明书以及组织结构图等工具,这些对管理和经营图书都十分有利。然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会逐渐厌倦这种没有变化的、重复性极高的工作,对此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从而使其能够从事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将自身更好地进行表现。

2.4.2图书馆人员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的方法一,对意识进行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将和周围的学生、教师、同事的关系建立起来,促使个人交往网络形成,在对彼此信息进行分享、交换以及讨论的过程中,对自身知识进行丰富和提升,从而对个人管理能力进行提升。二,责任意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管理的特点为面对面接触,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这种责任对管理人员来说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还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对各种挑战积极面对。三,问题意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有困难出现在工作过程中的时候,都会采取措施对困难进行解决,在此过程中其就能够对自身潜力进行挖掘,对其创造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观察力进行培养,对其经验进行积累,从而对其专业管理技能进行提升。

3结语

本文就高校图书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探讨,首先对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将高校图书管理创新工作实行的措施提了出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目前人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此环境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创新,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时代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图书管理人员也应该对自身素质进行主动积极的提升,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提升,创新内容管理以及管理制度,从而使得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展开都能够受到图书馆的支持,从而对社会需要的全能人才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于欣.浅析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159~160.

[2]杨秀玲.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服务体系创新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4):224~225.

[3]艾婉秋,黄韬.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采编工作的问题及创新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4(07):130,141.

[4]王丽江.高校图书管理现状与管理创新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106~109.

[5]杨锦云.知识型社会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3):87~89.

[6]索晓欣.浅析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0):188~189.

[7]李静,刘治超,齐圆圆.新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员创新工作思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164,319.

[8]黄丽芳.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员素质提升路径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120~121,124.

[9]林绮琴.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管理机制改革刍议———引入学生管理机制,成立学生图情委[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21~123.

[10]罗桦,陈勇,赵滟,黄猛.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图书智能管理创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2):127~129.

[11]周燕清,王超.试论高校图书管理与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