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1 17:35:30

人才需求报告

人才需求报告篇1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通过调研和收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本次调查突出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往届毕业生。

二、社会需求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广告行业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人才。

长期以来,广告行业鱼龙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正规广告公司人才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理念正发生着改变。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广告行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艺术设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批规模小设计水平低的公司将被重组兼并。个性化、时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艺术设计公司正逐渐占领市场的主流阵地。因此,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艺术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调查结果

(一)市场概况

据2016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1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9.47%,业务人员80.8万人,占47.27%,其他人员是73.9万人,占43.2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二)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三)就业领域

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以及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热门的行业。

(四)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3500―4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5000―7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7000―9000元之间。

(五)专业要求

(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2)发明创造的能力;(3)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4)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5)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需要掌握的软件:熟练操作Coreldraw 或 Illustrator;图像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大量文字排版件:Pagemaker;方正排版等等。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我们总结认为:平面设计分类及就业岗位目前常见的平面设计项目,可以归纳为十大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

本专业在校生,要掌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理念与电脑艺术创作的技能,熟悉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中外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现代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和的能力,具备市场分析、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以及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外企业进行形象策划。能自主创业。从艺术素质来讲,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训练,具备本专业设计创新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对在市场上的发展尤为重要。还要建立市场营销观念,具有分析和解决具体操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协调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运用电脑能从事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具备与装潢艺术设计相关行业实施和经营管理等能力。

根据近年来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内相关学校调查显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单位工作,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五、建议

1.装潢艺术设计是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2.建设以室内设计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打造本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3.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4.结合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提高职业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并以此为目标,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规律,师资结构、教材系列和与其相对应的实训基地。

人才需求报告篇2

关键词 生物制药技术 职业能力 企业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为了更好地推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访谈了30家武汉市生物制药企业,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结果对生物制药人才的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调研目的、内容及方法

1.1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三到五年对现代生物制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总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作为确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

1.2调研内容

共调研企业30家,其中重点走访21家,问卷调研9家。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企业发展现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生物制药专业的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等方面。

1.3调研方法

通过资料调研、实地走访、发放企业调研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2调研结果分析

2.1生物制药行业背景分析

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活跃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也是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中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激励下,生物制药产业的迅速崛起,为高职层面发展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营造了需求环境。《2006年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分析报告》中指出,在未来5到10年市场急需的人才中,生物制药中下游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位列前10名。

生物制药也是湖北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为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创业6年,光谷生物城在全国26个生物产业园区中,综合实力位列第三,2014年上半年,武汉、宜昌等十市实现生物产业产值693亿元,超过去年同期全省生物产业产值。全省医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4亿元,同比增长33%。

2.2未来3-5年,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预测

据资料分析,目前全国生物制药企业发展速度和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制药行业,仅湖北省的生物制药企业就多达1400余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发酵、分离纯化、制剂等技术领域,虽然抗体、基因工程等现代制药技术所占比重较小,但发展迅猛,体现着未来制药业的方向。高速发展的生物制药业带来了不同的岗位需求,通过调研分析,未来五年,武汉地区生物制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不少于2500人/年,加上自然更新人员,每年需要生物制药专业人员约3500人。

2.3生物制药行业生产岗位人才需求悄然发生变化

在调研结果的分析中,有个现象值得关注: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技术类(23%),质检类(15%)和销售类(11%),在技术类毕业生选择的多是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基因操作、分离纯化等现代生物技术带研发性质的实验员/技术员岗位,而传统制药岗位,如微生物发酵、制剂生产岗位的选择很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生物制药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异军突起,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趋势,因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生物制药行业需要掌握传统微生物发酵 、制剂,生产管理等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是需要具有现代生物工程的制药生产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2.4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期望

生物制药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带研发性质的技术类岗位对高职学生青睐有加,企业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生物制药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变化决定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结构的内容。

2.4.1企业对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企业认为本专业的学生最需具备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具有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一定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医疗安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

企业认为本专业学生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排在前三位的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

2.4.2企业对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企业认为本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基本满足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储备,但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有待加强,尤其PCR操作、SDS-PAGE、Western blotting、ELISA等现代生物实验技术亟待加强。

企业用人观点归纳: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企业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由于各企业经营方向不同,学生就业岗位不同,而学生能力及素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从事生产、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从事销售工作对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但共同的特点是企业更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而学习成绩、专业背景、社会实践相对不重要。

3建议

(1)“普适+定向”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学生素质培养优先;

(2)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

(3)改善实训条件,增加现代生物技术类实训项目。

人才需求报告篇3

 

关键词: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社会调研;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以30%左右的年均增幅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1]。“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在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甚至具备一定优势[2]。

 

2013年,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6亿元,仅次于泰州(625亿元),占全省1/7以上,位居全省第二[3]。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924.2亿元、增长15.6%。2017年徐州市颁布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未来几年我市将深入实施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推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到“十三五”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要突破1500亿元[4]。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管理、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5]。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革新优化,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了配合学院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药品生物技术教学团队对淮海经济区的生物制药企业进行详尽的调研。

 

1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制造2025》、《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淮海经济区和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为依托,以徐州市、连云港市等城市生物制药产业对高职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为内容,以江苏省及淮海经济区生物制药行业协会、制药企业、一线工程师及技术人员、药店、药房、药物研发部门和机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实习的学生为对象,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从而获得大量的有关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要求和建议第一手资料。在分析归纳总结资料的基础上,探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教学改革,紧贴市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调研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1调研对象

 

本次主要调研了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的主要生物制药企业、行业协会、知名连锁药店、医院药房等,主要调研了相关的专家、企业的高管、一线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药店的店长、药房的主管和我们的毕业生以及实习生。共调研制药企业30余家,专业人员50多人,毕业生30多人,实习生40多人。主要调研的企业见表1。

 

2.2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药店、药房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科研机构、科研院所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个人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行业、企业、药房、药店等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实习生的意见及建议,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实习生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2.3调研方法

 

2.1.1直接访谈法

 

通过预约和行业专家、企业的负责人、一线工程师等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获取第一手直接的资料。

 

2.1.2电话访谈法

 

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访谈调研。了解生物制药行业的用人状况,人员流动情况等。

 

2.1.3问卷调查法

 

设计纸质和电子的调查问卷,包括:专业调查表(学生版)、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学生版)、专业对口企业情况调查表、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用人单位版),通过邮递的方式或E-mail形式邮寄给调研单位,然后收集整理。

 

2.1.4QQ调查法

 

利用药品生物技术专科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班级QQ群和校企合作理事会QQ群,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随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状况,收集学生在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听取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2.1.5网上调查法

 

利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网、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网、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网、医药英才网、中国制药产业链网等知名网站,了解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信息、职业岗位信息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3调研结果与分析

 

3.1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各种方式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社会需求进行社会调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需求的主要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见表2。调研的结果见图1,各个生物制药企业对一线的技术技能型员工需求量最大,占所有需求岗位的35.2%,其次是生物药品销售员占24.3%,接下来是质量检测员占14.8%,再接下来是研发助理占6.6%,其它占15.6%。从调研结果来看,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准确的,生物制药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最多是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的研发助理需求量较少。

 

3.2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要求

 

对调研材料分析,可以发现生物制药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要求包括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责任心占20.80%,在毕业生素质中比例最高,调研中企业的负责人认为生物制药工作是非常严谨和精确的,这对毕业生的责任心要求非常高,稍有差池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和我们专业合作密切的企业的负责人如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认为我们的毕业生责任心很高,很符合企业的需要。排在第二位的学习能力17.40%,企业普遍认为制药专业毕业生应有足够的责任心,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一点关系不大,但是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其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占毕业生整体素质的14.30%,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一个团队相互协作来完成的,这就需要毕业生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调研中还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素质有创新能力的要求,占毕业生素质的9.80%,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毕业生工作2-3年后,对自己的工作应该能够创造性的发挥,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3.3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

 

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主要包括:上游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融合技术、PCR技术、基因操作技术、菌种的选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培养基优化技术等);中游工程技术(细胞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培养基及设备灭菌技术、发酵放大技术等);下游工程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技术等)。通过调研发现,学生选择传统的微生物发酵、药物制剂等岗位较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基因工程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岗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生物制药企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向现代生物技术制药转变,这也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贴市场需要,不能因循守旧。

 

3.4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要求

 

调研发现,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的课程中生物化学、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生物药物检测技术等课程对工作岗位帮助非常大,占调查比例的78.6%。分析化学、微生物与免疫、酶工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也比较重要,占调查比例的56.3%。接下来,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化学、药物储存与养护等课程,占调查比例的28.3%。

 

4调研的结果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启示

 

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调研,我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和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脱节,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所以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创用融合”的路线。

 

4.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能力为本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以能力为衡量标准,所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应以能力为本位,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企业希望缩短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期,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和企业一起制定,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使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4.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调研发现很多企业特别是现代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在完成现有的岗位职能外还需要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完全符合国家发展现状,国家正在大力的提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参考文献:

 

[1][3]韩子睿,张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研究及“十三五”发展建议[J].科技和产业,2015(4):22-29.

 

[2]吕伟斌,肖琼莉,卢洁,等.玉林市生物产业现状与发展展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6):52-55.

 

[4]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61-65.

 

[5]李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9):85-88.

 

[6]曹正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调研报告[J].职业,2014(10):77-78.

人才需求报告篇4

【关键词】人才,企业招聘,技工,机械,航空航天

一、调研背景

根据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襄阳技师学院签订的关于企业人才培养的战略协议。我院和经信委共同派出9名干部、教师挂职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锻炼学习,并对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以让学院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升襄阳企业的竞争力。在调研过程中,我走访了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汉江重科公司、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襄樊三沃航天薄膜材料有限公司、襄阳中孚机械有限公司、湖北西航精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襄阳荆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襄阳市合美机械有限公司、湖北恒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襄阳市樊卫达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大小型企业。 经过以上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研的思路与方法

1、调研目的。学习先进经验,了解园区行业发展情况,为学院运行新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大纲和计划、开发需求专业相关课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调研对象及方法。本次调研采取现场考察和深入访谈的方法。调研了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企业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设备及技术的现状进行考察,并深入了解我园区企业的发展现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并就校企合作方式等进行了交流。

三、园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园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襄阳市委、市政府把航空航天工业园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园区重点引进航空、航天及其配套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电气等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工业和为园区服务的高端配套产业。经过四年的建设,园区初步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即:以航宇公司、超卓航空、西航精工等为支撑的航空航天产业;以中铁十一局汉江重科、3611重工、恒立重工、合美机械、海鑫博耐特等企业为支撑的装备制造业;以奥瑞那国际光子技术创新园、久制电子、建树生物科技为主体的电子电气产业,军民结合企业占具半壁江山。

2、园区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1)园区从业人员的分布状况。调查显示,园区的从业人员大多主要是在襄阳周边地区人员,引入的外地企业除企业高管是原企业调入的,其余大部分员工都是襄阳本地人。国有大型企业近年也从各高校引入不少人才。

(2)行业从业人员的统计分析:1) 学历结构。园区企业从事生产加工等技术岗位的学历一般是普通初、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大部分企业新招聘的职员都是直接上岗使用,缺乏培养锻炼的机会。技校学生因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技术上手较快,服从管理,公司还是比较欢迎加入的,但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2)专业结构。因为企业的性质不同,招收数控加工专业、模具制造专业、机电专业、焊接专业的学生。也有部分简单劳动密集型生产行业,对员工没有专业的要求。

3)年龄结构。园区的从业人员大多数集中在20至40岁之间,因为园区发展比较快,人才需求量大,从业人员大多是近十年学校或社会培养的年轻人。

4)性别结构。从事机械相关行业的大多数是男性,电子相关专业的大部是女性。

5)薪资结构。刚入职人员的工资在1800元左右,但这里包含加班工资,企业普遍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月工作24天以上。

(3)专业对应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大型企业对初入职员工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要求,对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等要求较低,一般只要求初入职员工具备看图、识图的能力和简单的操作能力。工作期间,企业根据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给员工晋升机会。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均要求员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希望员工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求员工学会服从管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4)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及招聘渠道分析:1) 专业人才需求岗位分析。园区企业主要需求装备制造业、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焊接等专业人才。2)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园区企业招聘渠道较多,有些通过人才市场,有些直接通过在工业园区张贴招聘公告,有些通过网络,有些通过学校,有些通过熟人介绍。也有个别大型企业与我院有长期的培养合作,如汉江重科。

(5)企业对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相关建议

调研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经调研的几家企业无一例外地对表示员工的道德品质是企业招工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员工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应首先考虑这一点。2)需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当前,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主要原因是很多应届毕业生初入职时只想待遇,不主动学习,当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了相关知识后,马上跳槽,甚至有些人连手头的工作都没有完成就离开企业,毫无责任心。所以,大多数企业都希望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教育。3)需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踏实肯干的作风和遵守纪律的意识。被调研企业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工作不够踏实,部分学生不思进取,整天忙于投机取巧,希望学校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4)需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教育。大多数被调研企业在面访过程中表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科目在员工的发展历程中比专业知识更为重要,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没有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很难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职业生涯的发展会受到更多限制。5)数学、力学、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必不可少。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相关知识在实际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才需求报告篇5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英语口译人才 需求 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珠三角经济圈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贡献力之一,各行各业对外发展、共同交流合作逐渐增多,而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已被视为国际通用语言,即与多国往来需使用英语,所以对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为了解企业的口译员需求现状、寻求解决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探讨创新口译员培养方式,本文以问卷方式和访谈方式调查了三十余家珠三角地区企事业英语口译人才需求现状,从而发现珠三角地区企事业口译员需求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口译员需求计划,并对提高口译员口译能力和水平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了解珠三角地区企事业单位英语口译员现状,了解未来需求容量,需求质量,深入分析企事业需求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如何提高译员口译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查时间、调查对象

本文于2014年7月至9月初期间展开调查,调查对象包括珠三角地区的国企、事业单位、私企及中外合资企业等不同规模的企业单位与个人。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对企业职员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其中,问卷调查因为地域问题以电子版为主,以书面版为辅。总计发放问卷共45份,回收问卷32份,回收率71.1%,其中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为96.9%。

(四)调查内容

1.不同规模的国企、事业单位、私企、中外合资等企业对英语口译人才需求现状的基本情况及急需的口译类型。

2.企业口译工作的基本情况及遇到的困难。

三、企事业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性质与规模及所从事的行业类型较单一

表1 单位属性、规模、所从事行业三维表

据调查数据获悉,珠三角地区口译需求单位主要集中在私企单位,占本次课题调查的65%,其次是中外合资单位,国企所占百分比略低。再者,这些单位规模集中在50人以下的占32%,50―100人与100―500人百分比相同,为16%,而1000人以上占了26%。另外,单位所从事的行业以贸易为主,百分比为42%,而与之相近的是制造业,百分比26%,翻译机构和IT行业百分比都为6%,而教育行业百分比极低,只有3%。这些数据展现了珠三角地区口译人员分布的现状,可供还未进入职场的学员作参考,使其在未来求职路上多些向导,同时,若职场职位目标明确,学员便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与该职场所需技能,更好地融入职场。调查数据如上表。

(二)单位口译员性别、年龄差异较大

据调查数据显示,专职口译员与兼职口译员的比例为76:23,从中可以看出工作单位偏向于招聘长期正式口译人员为其服务。而专职口译员男女性别比例为11:27,兼职口译员男女比例为8:15,女性口译员都远远多于男性口译员,可以看出,女性口译员以其独特优势比男性口译员更能胜任口译员这一工作。女性口译员工作细致谨慎、善于应变、记忆力好、沟通能力强,忍耐力强,因此在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应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再有,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得,单位现有口译员平均年龄集中在25~30岁这一年龄段,百分比为51%,在25岁以下年龄段的为23%,在31~35岁年龄段为16%,而在36~40岁和41岁以上年龄段的百分比为零。通过数据比较,明显可以看出,口译员的工作年龄在25~30岁这个年龄段。口译员越是经验丰富,学习、应变运用能力越强,为单位作出巨大贡献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英语专业学生应意识到,除了在校学到多而广的知识之外,也要积累一定的可应用的相关经验。调查数据如下表。

表2 单位现有专职、兼职男女口译员(人)统计饼状图

(三)单位口译员所学专业及工作内容情况

此次接受调查的单位口译员为英语专业的占大量比重,百分比为81%,经济贸易专业的为3%,而其他如日语,韩语等专业的为16%。可以看出,单位招聘对象都集中在英语专业的员工(学生),这也为英语专业学生进入口译职场提供较多机会。单位招聘非英语专业的口译员比重较少,也说明英语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更适合这个工作岗位。口译员在工作中从事较多的是商务接待,占58%。商务接待一般建立在商业谈判或者商业合作上,就拿商品贸易程序做例子,一笔交易通常由四个步骤构成,即询盘―报盘―还盘―成交。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就涉及报价、支付方式、保险、装船、包装等专业知识,遇上特殊情况还将碰到索赔、申诉、仲裁等专业术语,仅支付方式一项,就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作为支付方法供买卖双方洽商选择,而以上三种支付方式又可以细分为许多种。(何恩,1999)为了使口译工作得心应手,口译员就必须了解该方面工作流程,掌握此类专业术语,抓住细节。其次主要是陪同翻译,百分比是23%,交替传译和笔译百分比各为16%和13%。陪同翻译主要是在商务陪同或旅游陪同时提供翻译,需要发音纯正,翻译准确、流利,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人员,并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还需要积累大量商务和旅游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口译员还应学会辨别各地区域性口音,避免会错意,达不到翻译目的。不难发现,英语口译员要胜任多项工作就必须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调查中,同声传译所占比例为零,同声传译需要译员有扎实的双语能力和语言功底、广博的百科知识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高,难度大,一般为大型、国际会议所需。这就为英语口译专业学生指明了一定的择业方向,而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对此有针对性地提高交传和笔译能力,能力突出拔尖者可以朝着同传发展。调查数据如下表。

表3 单位现有口译员所学专业及工作内容三维表

(四)单位对口译员的要求及待遇

接受调查的单位对口译员学历的基本要求集中在本科学历的占65%,大专学历则为32%,而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所占百分比很低甚至为零。可以看出,单位对本科生口译员设置的门槛相对不高,单位认可本科水平员工的口译技能,本科程度的口译员具有单位所需的足够的能力及知识,足以胜任单位下达的任务。另外,正式录用的中小企业口译员月薪为3001―5000元一个月,占研究的52%,而外企的正式口译员月薪达到5001―8000元一个月,占研究的32%。较之“广东省2013年第一季度就业白皮书”,本科毕业生平均工资为2795元/月,口译员的薪资略高于此,可见英语口译相较其他行业是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其次,企事业单位认为口译员必须持有的英语能力证书集中在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和大学英语六级证书,百分比分别为39%和32%,随后是英语专业四级证书和大学英语四级,百分比分别为13%和16%。可见,获得英语能力证书是就业的前提,是能力的证明,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尽量取得其相应英语能力认证的证书。而从长远来看,外语的普及会像计算机一样,会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各个岗位,几乎每个人都要能说会写但也会如计算机的普及一样。虽说各行各业都在用,但要求有高低之分。所以说,那些只有复合型、合型人才才能胜任的高薪职位,只靠在课堂上学的那点外语知识是绝对胜任不了的。换句话说高层、高薪的职位必须达到一定的外语口译水平(任淑楸,2003)。再者,企事业单位对口译员必须持有的口译证书并无特定要求的占较大比重,百分比为65%,这意味着企事业单位在设立最低门槛后,往往较重视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即英语口语和翻译技巧方面的能力,而非一纸之证。然而,少数单位要求较高,认为必须持有上海高级口译证书和教育部三级口译证书的百分比分别为10%和13%,其目的是招聘能力较强的口译人才。

企事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会优先考虑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几乎占全数,百分比为97%,只有3%的单位认为经验有否都可以。可以发现,为了减少培训成本,增加盈利,多数单位首选有相关经验的人员,这个放之四海皆知的道理也就提醒口译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多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训实习,积累相关经验,增加应聘成功的筹码。最后,招聘过程中单位会考虑应聘者的口译基本功、中英文化修养、知识面宽广度、应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自信心及翻译经验等整体素质,从中可以看出,单位是需要综合能力强、全方位的全能人才,这也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要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现下竞争激烈的21世纪,获得更多实力公司的青睐,实现自我价值。调查数据如下表。

表4 企事业单位对口译员学历要求及待遇三维表

四、调查反馈与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反馈,单位的在职口译员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口译员没有自己的职业地位,在公司内一人出示多角,容易使口译员分内工作(口译工作)完成得不达标,也让他们缺少时间和空间提升自己的技能。第二,口译员能力较差,知识面不够广博,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如器械、电子、制药方面,翻译效率及准确度不高。第三,口译员对特定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相关文字的英文缩写及表达方式上,对中英文化的差异了解不够深入,同时口译员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措辞不地道,中式英语频繁出现,在缺乏与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员沟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表达交流传递信息不够准确或使听众产生误解。第四,口译员交际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不高,自信心不足,心理素质不高。

针对以上调查反馈,结合各企事业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分析,根据企事业需求,为提高口译员能力,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就给出相应的建议如下:首先,口译是在笔译技能技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虽翻译形式不同,但有许多共同的基本原理。(管艳郡,2013)这就要求口译员是优秀的笔译员,应具备扎实的翻译技能与语言能力,双语转译准确流畅,语言应地道自然。扎实的笔译基础使口译员能够顺利完成口译,尤其在执行与数量、数字、金额类等相关的口译任务时,做到准确无误,避免错译漏译。这就要求译员在在校期间训练及平时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到熟能生巧,轻松完成两种语言的转换。其次,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相当多的高校或培训机构中,承担翻译课程的教师,自己没有任何翻译实践经验,更不懂如何教授口译,他们教授口译只是因为他们的外语口语不错(刘和平,2007)。在此背景下,口译员(学生)应该争取参加实训实习观摩口译的机会,增进自己对于真实口译的理解,了解各类口译,如陪同翻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等,而不单是纸上谈兵。再次,译员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广阔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功底。随着新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展,新的术语和表达方式日益增多,译员在执行口译任务时,在熟悉本行业的传承下相关知识如:医学、化学、科学、物流和服装等,做到翻译时言简意赅,专业精确,还应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手段(朱徽,2012)。除此之外,译员应具备广阔的跨文化知识,对英语国家文化有深入了解,从而在陪同翻译或商务接待过程中能够做到文化相容、创新、规避甚至渗透。最后,口译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自信不怯场。且译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口译过程中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应对突发状况能够独当一面,化解问题及冲突。

五、结语

从珠三角地区企事业对英语口译员需求的调查及分析可见,企事业单位对口译员能力的满意程度有待提高。口译员也应结合市场需求及自身发展做出相应调整,加强专业知识、翻译技能和实践方面的综合训练,从而实现企业与口译员直接对接。

参考文献:

[1]何恩.浅谈“如何做好商务口译工作”[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1999(12).

[2]任淑楸.口译――今朝“稀缺”抢眼,他日“能人”必备[J].成才与就业,2003(10).

[3]刘和平.口译培训的定位与专业建设[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

[4]管艳郡.汉英笔译与口译关联性分析[A].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5).

人才需求报告篇6

关键词:人才市场 会计专业 调查

一、概述

(一)调查目的

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处于中心地位。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因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也必须充分适应这一要求。职业学院目前学科型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要求不衔接,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岗位要求,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为此,从调查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培养规格入手,对会计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广泛调查,以便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改革。

(二)调查对象

被调查对象:1.2010年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及2011年级实习生。其中有现金出纳、成本会计、车间统计员、仓库保管员、收银员等。2.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行业、企业专家。

(三)调研方法与内容

此次调研形式主要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文化、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调查(见附表一、附表二)。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无疑对我们这次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

二、调查分析

(一)从毕业生调查表分析:

1.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

表一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样本数:2500)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普遍都认为重要。对于《金融与税务》《审计》开设比例偏低。

2.从调查情况分析:会计电算化规范的书写的处理是必备的技能,必须加强。

表二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技能(样本数:2500)

在以上基本技能当中,学生的应用写作和口才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学习珠算兴趣不浓,觉得现都有计算器没有必要再学习珠算。

3.从毕业生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分析得出:

(1)学生就业岗位群:岗位分布比例如图所示:

从以上图来看,毕业学生中一部分是以出纳和收银的工作为主,还有部分不能从事会计工作。

(二)从企业、行业专家调查表分析

1.素质要求。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普遍认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财务人员在面对重重压力之时,要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还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细心和谨慎,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②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a、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b、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③业务素质:a.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b.广泛的知识面;c.掌握会计电算化

2.能力要求。①较强的实践能力;②更新知识的能力;③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它们具体体现在:A、熟悉我国财经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B、 掌握会计、统计及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C. 了解财政、税务、金融的基本知识;D. 具有从事企业会计工作的能力;E. 具有熟练的珠算、点钞、操作技能;F、 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使用会计软件并能进行会计软件二次开发的能力;G、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学中的成本预算、分析、控制的决策管理能力。

三、调查启示

(一)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转变目前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脱离、教学模式滞后的状况,做到五个推进:(1)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学科型体系结构。(2)推进实践和理论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3)推进以弹性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学分制。(4)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5)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二)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结合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调查情况,现初步将会计专业课程按会计工作项目或岗位调整整合为专业教学模块。如图:

高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块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技能兴趣,并结合起人才需求的特点及变化,实行能力本位模式,建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会计从业考试学习从书编委会.会计从业考试从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2]黄清泉,王峰.会计基本技能指导与实训[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蒋丽.会计电算化[M].西南大学出版社,2010.

人才需求报告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调研 人才培养

中 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一直以来是困扰专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会计行业企业、同类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深度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以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着眼于不同类型的调研对象,力求更全面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调研结果

通过对会计行业企业、同类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深度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如下: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根据调研分析,我校会计专业应主要面向深圳市及周边地区的小微型制造、流通和服务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收银、出纳、会计、仓库管理和会计文员等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能,兼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财会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途径。根据调研分析,我校会计专业应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三)课程体系建设。根据调研分析,我校会计专业应构建“理实交替,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如下页表1所示。

(四)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调研分析,我校会计专业应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岗位能力变化,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内容。与企业合作,利用会计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实行“理实交替”的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内容与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效果。

(五)师资条件。根据调研分析,我校会计专业应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教研成果丰硕,理论扎实,年轻、富有创造力,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师资配备上,应符合下页表2要求。

二、对策与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培养财会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同时,建议针对部分学生毕业升学的需要,在人才培养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中、高职和本科的专业衔接环节中采取“相近对接”的模式。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做好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

(二)人才培养途径。建议实施“双境培养,理实交替;双基为本,岗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境培养,理实交替:为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建议会计专业努力构建校企通道,在学校、企业两个环境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学习活动。积极推行“基础学习、职业认知、专业实习、职业体验、深入学习、顶岗学习”六层推进的理实交替培养方式,按照融合渗透、工学多次交替,有效实现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培养人才。

双基为本,岗证一体:在人才培养中,建议以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根本,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尤其专业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使学生毕业后同时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成为真正的能力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表,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建议我校会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开发以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技术基本能力、职业技术专长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四个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包”。全面推行“双证”制,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纳入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课程对接岗位,达到“一专多能、一生多证”的目标。

在课程标准编制上,建议以工作岗位、任务的知识、素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来设定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上,与企业合作,围绕岗位能力、工作过程导向,完成课程设计方案。除此之外,还需建设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打造品牌课程,为本专业课程建设提供示范引领作用。

人才需求报告篇8

【论文摘要】作为培养经济金融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地方高等财经院校,如何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地方高校自身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状况调查,在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体制以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引言

当前,随着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中远景规划的实施,特别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区域的发展进程,金融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金融活动的内涵日益丰富,资本市场日益发展,企业个人的投资和融资活动不断丰富,对整个金融学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二Oo八一二O一五年人才发展规划》的预测,到2010年,经济区金融业人才总量约为27000人,金融业人才达到29800—31300人。作为培养经济金融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地方高等财经院校,如何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提高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已成为地方高校自身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课题组为了解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状况,调查用人单位对金融专业(包括金融学方向、金融工程方向、保险方向、投资方向等)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质量评价,深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关于《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100份。样本涵盖面广,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二、基本统计信息及其分析

(一)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招聘意愿的情况

1.用人单位近三年招聘的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占招聘的全部毕业生比例。

该项调查显示,调查单位最近三年招聘地方高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占招聘的全部毕业生比例最高的是为28.16%;最低比率为4.55%。

2.今后几年用人单位继续招聘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意愿

经调查,近8O%的企事业单位今后愿意招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

3.今后几年用人单位招聘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层次

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需求率是最高的,比率是69.15%;其次是研究生,为25.47%;最低的是专科生,为5.38%。当被提及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的学校时,有45.76%的被调查单位仍然以倾向于重点高校毕业生为主。

4.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方向

经调查显示,投资专业方向需求最多,比率为47.00%;其次是金融学方向,为45.76%;而金融工程方向与保险方向相当,均为3O.O2%。

(二)用人单位在招聘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时最重视的能力选择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注重的是金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是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再次是专业知识,然后依次是毕业生的社交能力、知识面、外语水平等。(见图2)

(三)用人单位在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

工作态度方面:经调查显示,45.76%的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工作态度评价为一般,认为较好的占41.61%;用人单位评价较差的占4.97%;评价为很好与很坏的比例分别为4.14%、0.62%。

专业知识方面:通过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评价一般的占45.76%;41.61%的认为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较好;认为很好的比率为4.14%;很差与较差的比率分别为0.62%与4.97%。

综合素质方面:调查显示,约5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一般,其次是较好,占36.65%;认为很好的占3.52%,6.42%与0.41%的单位评价分别为较差与很差。

合作精神:通过调查发现,46.79%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合作精神较好;认为其合作精神一般的比率为38.10%;认为较差的比率为7.45%;7.45%认为毕业生合作精神很差。

社交能力:经调查显示,46.38%的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社交能力评价为一般,认为较好的占38.72%;用人单位评价较差的占6.00%;评价为很好与很坏的比例分别为4.97%、0.41%。

开拓创新:调查显示,55.49%的企业认为本科毕业生开拓创新能力一般,认为较好的占24.64%,较差的比例为13.66%;认为很好与很差的比例分别为最低比率是2.07%、1.45%。

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能力评价上,企业认为一般的是最高比率的,为45.55%;第二是较好,比率为42.44%,其次是较差,占4.55%,再次为很好3.93%,认为很差的占0.21%。

外语水平:在外语水平评价上,59.21%的企业认为一般;认为很好与较好的分别占17.39%、16.15%;认为很差占2.69%。

计算机水平:通过分析发现,在计算机水平方面,企业认为毕业生水平一般占48.45%,认为较好的占36.65%,认为较差与很差的比例分别为6.21%、0.83%。

调查显示,从总体上对地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进行评价,企业的评价基本上都是一般和较好。

(四)用人单位在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评价

1.重点高校与地方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质量方面是否存在区别

通过分析发现,在重点高校与地方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质量方面,企业认为区别不明显的占51.55%;而认为明显的占了41.41%;认为没有区别的只占5.59%。

2.用人单位认为在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认为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教育的主要问题是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其次是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同时认为学校的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狭窄、空洞、案例教学欠缺,教学设施落后与教材过时等问题也是影响高等学校教育的因素。

2.对于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本科层次学生,用人单位认为最应加强的能力

对于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本科层次学生,企业认为最应加强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比率为54.O4%;其次是机算机应用能力,比率为43.89%;第三是市场调查研究能力,为38.72%;随后是创新能力,比率37.89%;再次是组织协调能力,为35.61%。

3.对于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本科层次学生,用人单位认为应重点掌握的课程

对于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本科层次学生,企业认为应重点掌握的几门课程是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会计学、金融英语、金融营销学,次重要的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投资心理学、财务会计。其中企业认为较为不重要的几门课程是计量经济学、信托与租赁、是期货与期权。

三、结论与启示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其实践的过程中,呈现出动态性特征,即随着本科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修订和调整。尤其在今天,为满足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财经类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尤其是适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发展的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突出地方高等财经院校的办学特色,地方高等院校层面的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必须狠抓整个社会经济宏观发展需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高等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需要适时修订、调整,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们课题组在了解调查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状况后认为:

1.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应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定位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势和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建立“三位一体”的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着现代教育理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强化“国际化视野”和“应用型”及“创新型”的培养为重点,以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保障,以现代化的软硬件平台为依托。对于“国际化视野”的培养,遵循着“课程内容国际化+强化英语语言能力+加强与东盟交流”的思想,对于“应用型”及“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则重点构建“校内实验+行业实践+专业认证培训”的“多渠道”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

2.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一是应考虑突出市场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即要继续保持微观类课程比重,以满足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要不可忽视地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加强运用金融数学实证分析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意识和法律性意识相结合,即要突出满足广西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进程对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意识要求,重视国际合作意识能力和金融网络应用能力;也要加强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良好的金融法规意识的培养,为后续工作中养成良好的遵循国际惯例和制度法律的综合素质根植思想烙印。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涉及双语课程选修学分的要求,引导学生选修熟悉东南亚金融市场和法规的课程。专为开设紧贴工作需求的商务英语课程,鼓励学生考取中级商务英语证书,提高学生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同时,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英文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分别掌握越语、泰语、马来西亚语、印度尼西亚语等东盟国家语言并掌握金融知识的特色人才。

3.在教学体制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强化国际交流体制。可以考虑与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建立稳定的教师培训和学生培养的国际交流体制。每年安排一次与东盟经济金融较发达的国家进行(不)定期互派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包括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相关金融行业的考察和高校交流。同时在东盟国家招收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在东盟国家建成一个金融实践基地,每年派有条件的学生进行国际实践教学。可以考虑增加专业的实践课时数,实践实习的时间为6个月到一年,提高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所占比重。

人才需求报告篇9

关键词:高新区;支柱产业;技能型人才;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05-05

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沙高新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其发展非常迅猛,区域内的支柱产业在科工贸产值、社会效益、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与巨大的作用,有力地助推了长沙市与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在全国88家高新区排名第十三,在中部省市部级高新区排名第二,在全省园区排名第一。目前长沙高新区基本形成了先进制造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六大产业集群,产值以年均23%的速度递增,2011年实现科工贸总产值1800亿元,其中,支柱产业占70%以上。截止2012年4月,长沙高新区拥有企业8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16家,上市公司30家,引进的企业数量以年均近1000家的速度递增,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园区核心区域麓谷。

一、长沙高新区支柱产业生产一线人才的需求特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是取胜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在人才,对企业如此,对高新园区也是如此。

(一)高技能人才需求强势增长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一线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一般学者认为,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那些技术含量大、劳动复杂程度高的工作人员。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中,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以2010年第二季度为例,用工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为1.04,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较大,分别为1.83、1.88、1.81。由此可以看出,人才需求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技师和高级技师,需求极为强势。按照国家的总体发展要求,高级技师的比例应达到15%,如果按照发达国家高级技师的比例为20%~40%的标准,高级技师的缺口则更大。

对长沙高新区而言,无论是新产业的崛起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对人才需求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即需要大批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长沙高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按标准,要求每万名员工中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比例须达到2500人,而目前实际上才是1700人。事实上,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技能型人才本身就为数不多,他们是人才市场的“香饽饽”,不少企业的关键岗位可以说是“一将难求”,即使有也往往是“朝不保夕”。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长沙高新区人才建设的一块短板,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不足不容忽视。

(二)中等学历人员是一线需求重点人才

在长沙高新区,中等学历人员,包括中专、技校、高职、大专与普高等,他们是园区内企业需求的重点,是企业生产的主力军,企业的对这些人才的需求量极大。调查显示,长沙高新区园区内企业对求职者文化程度要求一项中,近94%的企业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总体需求的62%,其中,对职业中专、技校、普高文化程度的占68%;对初中及其以下的仅为2.7%;对高职与大专的需求比重为16.2%;对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者需求比例为13.1%(见图表1)。

从分析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对中等学历人员的需求占企业需要的较大比例,特别是职业中专与技校的学生。因为企业一线的生产主要靠这一部分人,他们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了解生产线上的设备和技术要求,具有相当的技能水平,能够熟练操作一线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同时作为企业员工,他们没有大学生、研究生那么高的心理预期,更没有对工作环境与待遇的过高要求,他们更容易被企业接受,更容易适应企业环境与管理。

(三)企业更注重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质

长沙高新区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规模或新型企业,对人才都有较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尤其是员工在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稳定程度、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要求更为突出。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对长沙高新区园区内52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11家是登门调研,41家是招聘会上问卷),受访的企业在对求职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文化素质、学习能力、心里素质、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九种能力要求排序时,有11家企业把“工作态度”放在第一位,有13家企业把“职业道德”排在第一位,有16家企业把“工作态度”排在第二位,49家企业把技能水平排在第一、第二或第三位,由此可见,企业除对专业技术有较高的整体要求外,对学生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等非技术因素非常看重,希望所招聘的员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见表2)。

二、长沙高新区支柱产业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供求状况

长沙高新区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六大类,即先进制造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六大产业集群。在“十一五”期间,高新区累计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2855亿元,实现利税23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累计达到690亿元,占长沙市的90%以上,占湖南省的30%以上。先进制造装备产业以为龙头,以工程机械为特色,冶金矿山、精密机床、电力和电站装备以及汽车零部件等多行业共同发展,规模总产值占“十一五”末总量的70%以上,是高新区第一大支柱产业和千亿元产业集群的领跑者。

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以智能仪表、计算机终端设备研发制造为代表,形成了以长沙软件园、中电软件园和麓谷信息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集群,聚集了包括威胜集团、长城信息等一批骨干企业以及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多家世界一流企业,在“十一五”末,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总收入达180亿元,位列中部第一;以杉杉新材、科力远、金瑞科技、博云新材、金天钛业等企业为龙头,以先进电池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稳步增长,产业集群逐步提高,先进电池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世界排名第三;以中成药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聚集了九芝堂、方盛制药、金沙药业、中和制药、德康制药等多家规模企业和双鹤医药、康尔佳等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干细胞研究、生殖技术和生物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全国领先,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以光伏产业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中联环卫、永清环保、凯天环保、力合科技、华时捷、华强电气、佳宇环保和麓南环保等一批以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污染源在线监测、洁净产品生产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业的节能环保企业集群发展,建立省级环保产业示范园区;以动漫游戏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以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和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日渐成为园区的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截止2012年4月,高新区企业达80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规模企业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16家,这些企业关联性强、产值高、员工多、基础好,极具发展前景。

在对高新区核心区域麓谷支柱产业大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与职业院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的调查走访与座谈交流中发现,一是生产一线操作型人才需求量大,但缺口也大,如威胜集团生产一线技术员工的供给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缺口经常性达300~500人,一线技术员工2011下半年缺口达近600人;二是缺乏专业技能突出的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的来源,一线技术员工多从招聘会或者直接到职业院校招聘,但数量特别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高技能人才短缺更多,招聘较难。这两类技术人才总是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要求,尤其是在企业生产旺季时更是捉襟见肘。

(一)支柱产业变化决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长沙高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正处于产业发展由企业聚集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开发建设由单纯工业园区向生态科技产业新城转变,项目引进由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招商选资转变,经济增长由看重产业规模向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价值取向由普通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创造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特别是实施“6543”工程,培育6大产业集群,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5大专业园区,高新区麓谷新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使得人力资源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2007年是高新区转型与定位之年,高新区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创新型园区建设试点园区,这种创新型的工业经济不仅实现了高新区经济转型与快速发展,也为长沙市与湖南经济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长沙高新区的传统与基础产业,也是向其他支柱产业渗透、融合成效最显赫的产业。这里聚集了全省80%以上的软件企业,长沙软件园排名在全国11个部级软件产业基地排在第六位。有诺基亚、摩托罗拉、思科等电子信息世界500强,有长城信息、威胜电子、湘邮科技等一批电子信息上市公司,有拓维信息、虹梦卡通、山猫卡通、三辰卡通等无烟和低耗企业,形成了巨大的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市场。先进制造业是长沙首次以工业在中国甚至世界扬名的“黑马”产业。高新区聚集的20多家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骨干企业,形成了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010年,产值突破千亿元,由此带动和形成近百个系列、300多个品种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随着湖大海捷高效磨削工程中心以及有色重机、江南机器、中冶长天、洪格液压等企业的相继开工投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完善,日立电器、东洋电机、华泰重工等中外明星企业争相辉映星城。2010年,高新区机械制造类人才需求量突破10000人。

新材料在长沙高新技术产业的裂变最具市场“杀伤力”,其衍生的新型能源电池材料已在国内形成市场影响力和品牌效力。由博云新材料、杉杉新材料、远大住工、金瑞科技、科力丰新能源、神舟科技、惠同新材料、晶鑫科技、大陶科技等组建的产业方阵,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高的话语权。拥有相关技术并有几年工作经验的高级蓝领技工备受青睐。生物医药领域,国内唯一拥有胚胎资源和干细胞研究应用领域关键技术的惠霖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地区最大的医药物流企业双鹤药业、国家重点中药企业上市公司“中华老字号”九芝堂先后落户园区,带动方盛、中和、泰宝等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制药企业相继到来,使高新区成为湖南省中成药研发、生产和物流配送重要基地。长沙医药类学校近几年招生形势火爆与此密切相关。

(二)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整体上滞后于支柱产业需求

从高新区产业特点和人才需求趋势来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高新区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总体上相符,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优势得到了较充分的释放,培养的学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与肯定,也正是如此,长沙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一直较高,招生形势一直良好,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普职招生比例近乎1:1,这在一个省会城市尤为难得。应该说,长沙市的职业院校为高新区支柱产业人才需求提供了保障,但现实情况是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一是数量与质量;二是企业与岗位需求。分析原因,第一,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是学生,不是操作员工与技术员工,由学生到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需要一段时间或许几年的时间过渡,成为高技能人才就需要更长的时间;第二,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和周期性决定了供求难以完全对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周期,尤其是一些新的专业和岗位,即使是与企业合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人才市场供应也存在滞后性,即人才需求出现短缺之后,不可能马上补给,中间还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以生产与效益为目的,当需求人员时就广招人才,不需要时就立即裁员。学校却不能这样,如果人才不适应市场,学校的招生与专业转型无法立即变更,如果市场急需某类人才,却需要招生与培养的具体过程。所以,人才市场供求的波浪型震荡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决定了这一对矛盾的产生,企业与学校不可能完全对接,势必会出现多层次全方位的结构性矛盾。

三、长沙高新区支柱产业生产一线人才需求市场与走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虽然在2008—2009年遇到了金融危机,一些行业与企业受到影响,但高新区开发建设却以每年10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大项目的开工一个接一个,企业招工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2011年更是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之年,每年引进700~900家企业,招工数量直线上升,这说明,高新区支柱产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人才需求总量很大。

(一)各行业各企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数与质保持上升趋势

表3是2009年第一季度金融危机时与2010年第一季度长沙高新区园区内部分企业招聘人才计划情况。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市场旺季,企业对人才市场都有需求,只是招聘规模大小而已,一般技能型人才与高技能人才仍是主要方向与重点,紧俏岗位依然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不少企业还把做好人才储备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

随着高新区重点项目的不断启动,人才需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高新区规划,“十二五”期间园区新增规模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新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万人;专业技术型人才总量增加6万,达到12万(截止2010年底,全区人才总量为59500人),年均增加1万人;技能型人才增加6万,年均增加12000人。到2015年即“十二五”末期,新建成40平方公里的生态科技新城,将形成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10个产值过百亿的产业基地,40家产值过十亿元的科技型企业,麓谷园区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预计年增就业岗位4~5万个。

(二)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服务外包与医药行业是人才需求大户

目前,在一些大中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服务外包与医药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型人才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一些急险难重的关键项目,由于人手不足或无人能做,制约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据长沙人才市场负责人夏任何介绍,2011年2月11日,该市场招聘会提供了4000多个岗位,一些紧缺普工、技工的企业也感到招工难,尤其是车钳刨铣工尤其缺少。2011年春节刚过,2010年12月落户衡阳后就备受关注的富士康,在衡阳启动了首期大规模招聘。不过,预计招聘3000名普工,最终达成初步意向的却不到百人。有关方面做过调查,我国产业界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这些年沿海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春节过后出现的“用工荒”,在2011年更为明显,也让内地省份面临了一场“用工荒”。虽然这两个“荒”有着本质的不同,内地是需要大量基层岗位的普工,而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更缺技术人才。调查还发现,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和初级工的需求人数与求职比例之比分别是2.4:1、2.1:1、1.8:1、1.5:1和1.5:1。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表明,2010年第二季度80.7%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2.4%、16.9%、12.8%、8.7%、5.5%和4.4%。另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的职业。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2和1.12。

湖南省2012年第一季度劳动力供求状况表明,全省用工总需求为71.05万人,比上季度增加40.0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8.89万人;求职总人数为60.60万人,比上季度增加31.1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5.43万人。求人倍率为1.17,较上季度(1.05)及去年同期(0.93)均有小幅上升。

需求大于求职缺口的职业为服务人员,约有2.53万个岗位招不到人,其次是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约有2.20万个岗位招不到人,购销人员缺口为1.73万人,普工缺口为1.68万人,机械加工工缺口为0.80万人。上述职业中前三位属于第三产业,工资待遇不高是造成缺口较大的主要原因,普工和机械加工工出现缺口与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大型企业落户湖南有关。(见表4)

2011年第四季度,求职意向主要集中在行政办公人员、财会人员、文员、驾驶员和运输设备操作及仓储保管员工等岗位。其中,行政办公人员求职人数为1.98万人,而总需求只有0.88万人,约有1.10万人不能如愿从事该工作;财会人员、文员、驾驶员和运输设备操作工、仓储保管员仍然是供大于求(见表5)。见管窥豹,虽然这是湖南省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但从中能看出湖南各地区各行业劳动力供求的基本情况,长沙高新区也不例外,同时,对长沙市与高新区的职业院校的办学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如安全保卫与消防、餐饮服务、仓储管理等就是一些薄弱专业,特别值得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

四、职业院校未来人才培养方向与重点

作为高新区支柱产业,既要面对世界性竞争,又要实现赢利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保有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新区被赋予“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全国各高新区掀起了新一轮创新发展的热潮。从竞争态势看,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综合竞争力,长沙高新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才兴则园区兴,长沙高新区竞争力还不强,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力还不够强。2010年,长沙高新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为7.7%,低于全国高新区的平均水平8.3%,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12.9%,也低于全国高新区的平均水平13.4%,和全国先进园区相比,差距就更明显。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为了抢占人才制高点,保持竞争优势,近年来全国各高新区纷纷出台人才新政,面向全球揽英才,力度之大,投入之多,前所未有。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长沙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把人才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人才发展,加快聚集人才优势,以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对于园区内的职业院校,包括高职的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中职的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均给予重点支持,在“十二五”期间要建设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针对长沙高新区支柱产业的发展,包括高新区的职业院校在内的长沙所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高”,包括知识素养高、专业理论高,蕴含着知识含量与智能水平。没有这些,人才就难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难以成为技术技能的优秀份子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也难以胜任解决技术难题、应对突发问题、完成心智技能的创造性活动,以及从事管理实践等智力含量高的工作。所以,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知识综合结构等方面,而且是结构均衡合理、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相辅相成的复合型。目前长沙高新区一些企业对中职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如英语、德语、韩语、日语的,均给予优先录取,这对中职教育是一个新的命题。近两年,长沙高新区教育局对园区内的普职教育提出并实施的“双语教学”,正好切合了这一新的发展形势。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技能是专业能力中需要特别强调的一项,它是职业院校学生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普通高中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志,是通过在职业院校的学习实践中练就的有一定水平的一种专业技能。它不仅指某一方面的单项专业能力,而且指某一领域、某一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术综合能力,这也是企业最看重的,上述图表3统计的数据就是充分的证明。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沟通协调、文化底蕴、心里素质、诚信意识、学习能力、价值取向,等等,这些能力虽然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关系不是十分密切,但它表现的却是一个员工工作的态度、做事的风格与为人处世和未来发展,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如沟通能力对生产一线员工而言,就直接影响到生产是否顺利并高效进行,也是发挥团队合力的保证。一个人不善与人相处,虽然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工作任务的完成还是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价值取向不高尚,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影响企业的声誉与发展,这几年出现的“富士康现象”就是明证。

长沙高新区支柱产业需要大批的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与输送人才,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职业院校一定要有大局观、前瞻性与针对性,要立足长沙高新区的实际,这样才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真正对接,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才能取得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才能实现学校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办出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规划(上中下)[Z].

[2]何恩义.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中国劳动力市场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09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

[4]中国劳动力市场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10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

[5]中国劳动力市场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12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

人才需求报告篇10

一、从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分析专业培养目标

从岗位分布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五类(如图1所示):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电工、电子类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与控制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3.9%;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主要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和日常维修,是智能型的操作人员,这类人员占30.5%;企业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部门的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这类人员占13.3%;产品的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岗位,占5.7%;行政管理和个体以及其他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3%和5.3%。

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笔者所在学校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应用与运作。

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则是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在生产现场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工艺设计与实施、现场经营管理以及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是将工程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工程、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一般不进行整机设计,也不搞产品的开发研究,不涉及高度抽象的理论概念,工作时注重定性的分析,而非定量的计算。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加强工艺实施能力和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和19.9%,这是社会对高职高专电气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映。

二、从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课程设计

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中专教育应使毕业生掌握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是指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基础性知识,如高等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坚持自学的必要条件。

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适应岗位(群)要求所应掌握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本专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如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电子CAD等。它涉及从设计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的全过程,是电气中专人才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

调查对象大都认为,外语、计算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等知识,是中专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图3所示)。

进行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基础理论知识要扎实,打好基础,储备后劲;专业知识要专精,强调一专多能。要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模式隔山如隔行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不断有效地更新知识,使毕业生真正具备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

总之,构筑电气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三、从调查分析看毕业生的能力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和电工等级考证的培训,尤其是希望能掌握先进软件的使用方法。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外语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英语水平以熟练阅读材料为主,同时取得中级电工技能等级证书。

调查中就生产一线操作、工艺实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广泛征求了意见,得到的反馈是,必须加强毕业生工艺实施及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的培养,如图4所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从业岗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新技术信息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应具有很强的能力。同时,调查也表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加强电工操作实训,突出电工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学特色。

从调研结果综合分析电气类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

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仪器、仪表的操作,计算机的操作等;也包含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理解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等方面的能力,具体项目如电工的操作、工艺规程编制实施、电器设备的调试维修等。

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

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

其他相关能力主要是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及社会交际能力。在能够熟练进行技术操作、懂得技术开发的同时,又能将工程设计转化为工艺流程,将管理规范转化为管理实效;具有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悟性和本领,并能自觉开发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处理好业缘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与各方合作交流,并能沟通、协调横向通联关系和纵向领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