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1:32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篇1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xx年末,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人口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突破性地提出了“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20xx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差距明显。如何解决目前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目前有44个涉农县区,包括27个县和17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86.7%;总人口2315.3万人,约占全省的55%。在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1)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20xx年辽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3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1.8%,占全省的35.6%,有7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74元,增长了22.1%;实现工业增加值1453.03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8亿元,增长了30.1%,占全省的13.3%,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在20xx年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东北地区占5个,全部出自辽宁,最高排名34位,分别是海城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服务业持续提升。

20xx年辽宁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67.1亿元,增长10.7%,占全省的78.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80亿元,增长26.3%,占全省的3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53亿元,增长24.6%,占全省的29.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5.6:43.2:31.2调整为23.2:44.9:31.9。一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1.7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xx年辽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004.3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2%,比重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57.2%,比全省增幅35.7%高2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为30.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电力、交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投资均有大幅增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历时6年总投资129亿元的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善了农村电网的落后状况,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使全省691万户农民受益;二是全省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公路、1170个乡镇全部通油路,形成了“一网五射两环”的公路交通总格局;三是在辽西北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458万农民饮水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不断涌入。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随着县域基础设施和招商环境的改善,20xx年辽宁县域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占全省的20.3%;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创汇同比增长20%以上。各县(市)普遍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江苏雨润集团300万头生猪深加工项目落户开原,北票工业园引进浙江赐富、纵横两大集团,投资10亿元年产60万吨海绵铁项目进展顺利,盘锦大洼船舶工业园已签订项目总投资72亿元,42个重点项目中将有15个项目年内达产。

在省财政资金支持 的25个县(市)工业项目集聚地中,规模以上企业数已由20xx年的325个增至20xx年的577个,增加252个,增幅77.5%。其中1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由20xx年的42个增至20xx年的100个,增加58个。

(5)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20xx年,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0.8%。从44个县来看,11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占25%,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长海县仍旧是全国最高,达15012元;4000-5000元的有20个,占45.5%,比上年增加5个;3000-4000元的有11个,占25%,比上年减少5个;20xx-3000元的有2个,占4.5%,比上年减少4个。

2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引出的思考

(1)目前制约辽宁乃至全国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放眼国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差距依然明显。

据20xx年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1.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8.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15.86%、22.57%、16.43%、8.99%。

——新时期县域经济特色各异,竞争日益激烈:浙江省县域经济人均水平高,百强县比例大,为全国各省市区之最;江苏省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山东省县域经济单位多,差异性大,百强县增数多;广东省县域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通过与上述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的综合比较,现阶段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除少量县(市)外,总体处于国内县域经济发展一般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产业集群特色不鲜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规模化经营,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对整个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力度不够。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强者恒强、弱者常弱,各自为战,未形成类似江苏江阴、山东即墨等为代表的强县组团,体现出明显的集聚放大效应。

四是乡镇企业管理落后,没有树立起有市场号召力的特色品牌。

五是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意识不强,软硬环境建设亟待总体提升。

不难看出,以上问题正是一直以来制约和困扰中国大部分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通症,只是当前阶段更加突出、更加紧迫而已。

(2)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

必须看到,在现代化都市大行其道的今天,发展县域经济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开放、发展和稳定,所以必须从六个方面入手:

①要坚定思想、统一认识,将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总体发展联系起来,树立“县域立,城市兴”的思想,加速推进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双轮拉动、同步增长”。

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依据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将工作重点放到培养县域主导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品牌、扶持县域龙头企业上来。

③建立和完善国家县域经济发展指标评价考核体系。依靠该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在领导机制、改革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④加速环境建设步伐,提高环境建设水平。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的同时,加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政府行政审批服务的水平和加快办事效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配套设施环境和优质的公共、行政服务。

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和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县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乡镇中小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其立足本地、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加速集聚。

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资源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集聚各类有用人才。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形成优势产业集聚人才、重点项目吸引人才的发展态势。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篇2

为防止经济过热,防控通货膨胀,协调经济转型,今年国家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与上年相对收紧的货币政策下,就农村信用社如何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笔者深入到河北省丰宁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研。

一、面临的挑战

从经济形势看,早在去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的信贷政策。随着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紧操作已经到来,信贷收紧、利率上调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受限。从竞争形势看,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股份制银行纷纷跨域经营、增设网点,各家银行都在产品服务、营销机制上下功夫,大中城市的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县城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升温。从全国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农信社的市场份额越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也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老大”的局面将受到严重冲击,这对于农信社的信贷工作是严峻的挑战。从丰宁县情看,丰宁地处冀北,集老、少、边、穷、坝于一身,是部级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经济欠发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民增收、财源增长、城乡统筹等都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加之,丰宁被河北省列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之一,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将落户丰宁,并开工建设,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信贷供需矛盾增加。

二、采取的措施

在国家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情况下,为确保全县“三农”贷款需要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该联社积极采取措施筹集信贷资金,想方设法增加信贷投放。一是千方百计组织存款,壮大信贷资金实力。截至6月末,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5.85亿元,比年初增加3.32亿元;

二是深挖内部资金潜力,大力清收和盘活不良贷款。清收不良贷款是增加信贷投放的有效途径,年初开始,联社就牢牢抓住这项重点工作不放松,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措施,实行领导带头,部室包社和全员清收等多种措施,使不良贷款大幅下降,截至6月末,已收回不良贷款7794万元,比年初下降51.17%,所收回资金全部再次用于支持当地“三农”生产;

三是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弥补支农缺口。联社在深入调查掌握支农贷款需求的基础上,为确保春耕生产贷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4月份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再贷款1.2亿元,缓解了信贷规模和资金的双重压力。

四是准确把握信贷头寸,用足、用活、用好信贷规模。该联社认真做好全辖每一天的贷款发放及回收情况的摸底统计工作,做好辖内贷款规模的调剂,确保每个月的信贷规模既占满又不超,杜绝了农户借不到钱,信用社贷款规模又占不满的问题,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出了更大地效益。

五是拓展贷款方式,方便客户借贷。他们采取农户小额信用、农户联保、担保抵押、公司+农户、公司+农户+订单、农户贷款企业担保等方式的信贷“套餐”,客户符合哪种贷款方式,他们就采用哪种方式放贷,对种植大户和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几种贷款方式并用的形式进行支持。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截至6月末,全县信用社已累计投放各项贷款9.86亿元,同比增加3.83亿元,增长62.3%。首先是保证了备耕春耕生产的资金需要,为不失农时地做好备耕春耕生产贷款发放工作,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农业生产所需贷款及时足额发放,突出支持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真正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及时借到了钱、种上了地。入春以来,该联社已投放备耕春耕生产贷款2.4亿元,确保了备耕春耕生产的贷款需要。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篇3

一、实施创业工程的基本情况

××县过去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因循守旧,缺少想干大事、敢干大事的创业氛围,甚至存在“谈工色变”的情况。2002年底,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清醒的认识到,加快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认真抓好,激发和调动全县上下的干事创业激情,在全县实施统揽全局的“创业工程”,一年开展一个主题活动,一年一个目标任务,强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2003年,开展了“非公经济发展年”主题活动,大小项目一齐上,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县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投资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2004年,开展了“项目建设年”主题活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投资亿元以上的外商独资企业。2005年和2006年“创业工程”的主题确定为“项目攻坚年”和“招商引资年”活动,特别2005年,根据党中央关于新农村的战略要求,我们又把工作重心下移,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了“农村劳动致富竞赛”活动,从底层点火,在全县上下形成发展合力,通过吸引大企业集团对我县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度开发,实现了大项目和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的主题是“治庸计划”,以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为重点,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环境。通过深入实施“创业工程”,真抓实干压任务、压担子,全县干群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一次次主题活动激发了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激情,全县上下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有为有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催生了平宝煤业首山一矿、首山焦化、宏源焦化、满盈公司、超凡纺织等一大批投资上千万、超亿元的项目群,促进了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6.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比2002年净增48.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今年以来,我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3.1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税收1.7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23%。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狠抓经济发展主题,努力实现××崛起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创业。一是积极论证、储备项目。我们结合资源特点,论证储备了一批资源优势项目,特别是紧紧围绕煤焦化工行业及相关产业,拉伸产业链条,发展下游产品。总投资约需100亿元的4×60mw坑口电厂和设计年产原煤300万吨的首山二矿是我们近几年来论证储备的两个大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有望明年开工建设。今年以来,又论证了180万吨重介洗煤、10万吨甲醇、20万吨二甲醚、5万吨苯加氢等9个项目,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首山焦化有限公司优质焦及化工、中电龙源复合水泥等项目正在建设中。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目标。利用煤炭开采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和废渣作为新型建材的原料,兴建了金润新型建材厂,既避免了煤矸石占地,又使煤矸石变废为宝,产生了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为避免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气直排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通过招商引资分别兴建了煤气利用项目明源燃气发电厂、华宝玻璃有限公司和粤泰、创意等陶瓷生产项目。其中明源燃气发电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装机容量为2×6mw;华宝玻璃有限公司电光源节能玻璃管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年可产各种型号节能灯管3000万件,实现产值2亿元;粤泰陶瓷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年产400万平方米墙体材料,年可实现产值4000万元;创意陶瓷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三是拉长园区产业链条,提高煤化工产业附加值。在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条上,重点引导企业发展煤气制甲醇、二甲醚、苯加氢以及粗苯、硫胺、焦油深加工等煤化工下游产品,提高煤化工产业附加值。首山焦化有限公司在前两期工程的基础上,又开工建设了150万的优质焦项目、20万吨二甲醚等项目。全部项目建成后,焦炭生产可达到300万吨、甲醇30万吨、粗苯和硫胺各3万吨、二甲醚20万吨、焦油加工30万吨、苯加氢5万吨、选煤200万吨、矸石砖1.2亿块,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25亿元。该产业园被许昌市政府确定为九大工业聚集区之一,区内的煤焦化产业被河南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群”,2007年其产值在全省首批29家产业集群中位列第三。

2、深入开展“农村劳动致富竞赛”活动,激励全民创业。为激活创业主体,2005年我们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乡镇与乡镇比项目,看产业支撑带动;村与村比发展,看村容村貌变化;户与户比致富,看文明富裕程度;党员与党员比帮扶,看模范作用发挥为主要内容的“四比四看”的“农村劳动致富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了农村广大干群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东部优质粮、北部优质烟、中部蔬菜种植、西南部畜牧养殖块状农业产业带。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35万亩,成为许昌市“花菜药”三大特色农业之一。尤其是烟叶种植迅速发展,被确定为部级优质烟示范区。2008年全县烟叶面积达到14.3万亩,被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烟草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多渠道创业。××县劳动力资源丰富,我们把劳务输出做为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由劳动部门牵头,农业、教育等部门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外出创业。如:麦岭镇一初中毕业生到*外资鞋厂打工,后来他拿全部积蓄注册了“明智鞋业有限公司”,截止目前,已在东莞、深圳发展连锁店100多家,带动了我县几个乡镇农民加盟经营连锁店。安排外出务工营业员300多人,实现了外出务工全家创业的良好局面。在抓好外出创业的同时,我们又积极向外出经商成功人士,推介××县的创业发展环境,鼓励他们回归创业和参与小城镇建设,催生了诸如超凡纺织有限公司、双奔纺织有限公司、迪可向前等一批回归到创业的民营企业。农民孙长记利用外出经商原始积累和银行贷款投资6000万元办起“超凡纺织有限公司”,安排农村富劳动力和下岗职工800多人,人均月工资1000元以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4、创优发展环境,服务全民创业。凡在我县投资的项目建设均实行“零接触”,在全县实行审批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乡镇全部设立便民服务大厅,极大地方便群众和外来投资者降低创业成本,制定出台了“优化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开展了以“严肃处理一批顶风违纪的人和事、依法查处一批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一批阻挠发展的反面典型”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批”活动,严查“四乱”现象,并深入开展了“群众评议部门”活动,营造了宽松优良的干事创业环境。

(二)建设和谐××,努力使创业成果惠及民生

1、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为解决群众上学难问题,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全县实施了“教育强县321工程”,即建好3所高中、20所初中、100所中心小学。调整教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目前,××高中进入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行列,在校学生达到6000多人;县实验高中进入市级示范性高中;县三高被确定为部级重点职业学校,2007年全县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85%以上,提前4年实现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中招、高考成绩连年位居许昌市首位。同时,为建立解决贫困家庭优秀学生上不起高中或大学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不让一位优秀学子因贫困而失学,我们成立了××县“成就未来教育助学基金会”,对品学兼优考入大学或正在高中就读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解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努力实现一人读书受益,可能三代脱贫的效果。目前已筹集资金近1000多万元,两年来共资助了500余名考入大学或正在高中就读的贫困学生,资助金额达160多万元。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方惠及农民。一是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近两年××县高标准建设了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县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全县16个乡镇,参合农民达65万余人,参合率达到93.5%,仅今年上半年补助农民看病资金3101万元,受益群众达到21.5万人次。二是解决农村“五保户”养老问题。按照省、市要求,2007年高标准完成了首批15所中心敬老院建设,全县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已达1500多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34%。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年底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提前两年实现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着力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2007年全县发放城乡居民低保资金903万元,五年累计发放3446万元,有近3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3、扎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多渠道惠民创业。在通过上项目、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吸纳就业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拓展就业渠道。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005年以来,卓有成效地开办了汽车、服装加工、美容美发等专业培训,培训6000余人,培训后就业率达72%。二是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在围绕第三产业等领域,扩大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同时,县财政加大资金投入,重点解决“4050”等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问题。三是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创业。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近三年来,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630万元,减免税费38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8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46人,安置“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491人。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深入实施创业工程提供组织保证

1、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加强机关学习。全县明文规定“每周不少于4小时”,雷打不动,日积月累,创新内容和方式,县委书记崔国欣同志还向全县干部推荐《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一书;二是开展学历教育。对全县机关干部明确提出学历要求,今年春季已有450人重返课堂,晋升文凭;三是举办培训讲座。10次聘请省内外知名人士,为全县领导干部开举“学堂”,放眼世界,提升层次;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训干部,两年来12次集中培训科级干部近5000人次,尤其县委书记崔国欣同志,亲自为全县领导干部作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四是注重干部能力培养。近两年交流科级干部233人,选派一些年轻领导干部到困难和艰苦的地方去,选派98名县直中层干部到农村或业务部门来,选派120名科级干部到南方熟练招商,每人每年撰写2篇调研报告。

2、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作风转变。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相继研究制定16个配套文件,涵盖了教育培训制度、重大决策制度、环境建设制度、行为规范制度、效能监察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单位也修订了机关制度,并汇集成册,重要的制作上墙,其别明确了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5项效能制度,做到处处有章可循,事事有规可依。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了干部的管理监督,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

3、强化责任追究,提升工作效能。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满、庸、疲、浮、私”和“心庸、志庸、才庸”现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治庸计划”的意见》,明确了不会作为、不愿作为、胡乱作为3个类型16种平庸行为,作为整治重点,规定了惩戒方式和程序。特别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进行季度考评、排名通报,末位者在全县大会或电视上予以“曝光”;对年度目标的考评,还要嘉奖成效突出的单位,调整不相适应的干部;对当前的中心工作加强督察,出现问题坚决追究。仅今年上半年,就先后对6个单位和9名责任人进行了效能告诫,有力地促进了效能提升,为全县发展经济提供了坚强保证。

三、几点体会

(一)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要发展必须破除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的竞争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和无条件发展论,树立只争朝夕的机遇意识;破除缩手缩脚、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的创新意识。实践表明,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带来思路的大开阔。思路对头,事半功倍,前几年,我们招商引资上项目我们的目标是300—500万元,大一点的就感到压力很大,而现在两、三千万元的项目感觉也很平常。我们正是突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大力发展工业上项目,使得全县经济步入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轨道。

(二)项目建设做支撑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无工不富,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起飞”的引擎。××县过去工业项目少,经济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弱,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做大经济总量。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谋求发展。在招商引资中,我们突出重点,不是凡商必招、凡资必引,而是围绕煤炭、煤化产业,注重引进相关的配套企业前来投资,延长和补充产业链。让外资与本地优势产业、优势企业打造功能性组合,使优势产业更优,从而使县域经济更具吸引力和活力。

(三)以工业的理念反哺农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无农不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思路,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几年来,我们把更多的创业成果惠及到农村和城镇下岗、困难家庭,确保了农村的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

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生产力,一个地区能否抓住发达地区企业二次创业时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机遇,吸引大批的外来企业前来投资办厂,关键取决地该地区的投资环境是否形成了“投资效应”。河南金贝特种金刚石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超细颗粒金刚石的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原打算把公司建在外地,我们主动找上门,多次邀请他到我县创办企业,并帮他办好了一切登记手续和硬件设备,老板被深深地感动了,又带动两个同类项目落户我县。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雷益蜻”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强化法治引领 优化“四个环境” 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县工作开展以来,夹江县上下坚持厉行法治,按照法治引领、规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年”工作主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充分发挥法治“压舱石”作用,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法治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夹江依法治县工作围绕“打造优质法治营商环境”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两项重点工作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夹江在助力经济发展中探索深化。

(一)依法防疫、防洪,法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围绕疫情防控构筑形成了公共卫生法治体系。依法制订了《夹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夹江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和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和《关于依法严厉惩处妨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通告》等应急预案和技术处理方案,以法治保障各部门协调联动、严格执法。二是针对疫情期间企业运营、员工权益保护、贷款资金申请和8.18洪水后企业复工复产等内容,先后组织30余名律师走进县内规模以上企业免费进行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在企业的融资贷款和重大决策上免费进行法律把关46次,助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前二、税收增幅全市前列。

(二)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一是严把规范性文件制定关,依法严格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将与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不符的,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退回修改121件,清理不利于维护营商规则的制度性文件4件,确保规范性文件能够服务营商环境,为企业保驾护航。2020年共审查各类文件、协议237件,审结行政复议2件。二是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编印350册《行政执法通用法律法规规章及文件汇编》,并组织全县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考试。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3次,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问题调查”活动,邀请人民群众为行政执法部门“打差评”,收集梳理出立案、调查取证、送达和执行等行政执法6类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立即整改。三是依法深化简政放权,启动建设“市民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县域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数据化建设,正式实现“跨省通办”。依法深化政担银企四方合作,放贷4.81亿元,居全省区县第1位,破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三)依法提供法律服务,打造法治营商环境。一是开展“三官一律?法企同行”及企业合法权益保护行动。选派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及送法上门活动,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法律风险。2020年对对铭帝、华益等企业及场镇106户商户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免费为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台帐制定、合同修订98次。二是设立企业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室,截至目前已在县内15家规上企业设立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室,先后组织调解21场,化解矛盾纠纷18次。

(四)依法开展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开展法治建设“四个承诺”专项行动,承诺保障“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依法有效执行”,执结案件1059件,到位标的1.7亿元。承诺解决“信访不信法问题”,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越级上访量大幅下降。承诺解决“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创新禁毒“红黄绿”挂牌整治,戒毒管控率达98%、增长58个百分点。承诺“全面扫除社会黑恶势力”,破获案件91起197人,黑财清底位列全市前列。二是创新打造“百姓夜话法法开讲”法治宣讲品牌栏目,围绕《宪法》《民法典》、小区治理和禁毒等内容实现县内镇(街)宣讲全覆盖,企业宣讲8场、学校宣讲4次,受群众好评和中央、省、市媒体推广报道。三是开展多元化矛盾纠纷治理,开展每日矛盾纠纷收集整理通报。至今共通报215次,问题解决率显著提升。每月定期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两本台账”,形成矛盾纠纷形势研判预警报告,今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3357次,受理矛盾纠纷1109件,成功化解1102件,成功率99.3%。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二、存在问题与思考

依法治县工作保障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政务环境优化、市场制度完善、法律服务供给和法治大环境营造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有待提高,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不强,存在为达到行政目的,不讲行政规范、执法程序,违法取证、超期办案等情况;部分领导干部在安排工作、协调问题、处理纠纷时,或凭主观、靠经验作决断,个人意志大于法治精神;部分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掌握不够,不懂执法程序,只凭经验办案,在行政应诉中因执法程序错误而败诉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政府依法行政的效率和便民度与企业、群众的期待还存在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服务意识和行政效率仍有待提高。三是行政执法行政裁决运用不足,行政裁决作为较为高效的行政方式,在我县尚未进行有效探索和实践,部分行政机关对行政裁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行政裁决宣传少、适用少、质量低,行政裁决化解民事纠纷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群众对行政裁决知晓度低。

(二)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一是县内律师资源不足,县内仅3家律师事务所34名专业律师,16名法律工作者,公益性公共法律服务对象多但法律资源少,很难实现县内企业免费法治体检全覆盖。二是法律进企业存在企业消极配合现象,部分企业因劳务合同签订存在不规范或员工合法权益保障不到位情况,进而不愿意法律服务团进企业进行法治宣讲和法治体检,合同造假应付法治体检、消极参与法治宣讲或指定只能宣传某类法律,企业管理层法治意识有待提高。三是县内法律资源整合运用不充分,县内法官、检查官、警察、各行政执法机关业务骨干与企业联系和法治宣讲未能进行统筹安排,故存在某些企业反复进某些企业不曾进现象。

(三)全民守法氛围尚未形成。一是百姓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守法成本低、违法成本高”未形成社会共识。仍存在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违法表达诉求情况。二是县内法治氛围不足,截至目前夹江县是全乐山市唯一一个城区内没有法治广场的区县,原有法治文化广场滨江广场重建后未再保留法治元素,因建设统一规划和资金缘故,主城区内法治文化氛围严重不足。三是法治宣传教育方法手段有待创新。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载体传播方式的能力和支持不足,有影响力的普法节目、栏目不多,法治文化产品思想性、艺术性和地方特色性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持续推进行政权利下放,持续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进一步依法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审批下沉和真正便民。同时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对下放的事项进行全方位业务培训指导,在各镇(街道)也落实下放对接的分管领导和具体事项的承办人员,确保了相关业务工作的顺畅对接。二是探索推行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在县内探索推广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模式,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政务环境,探索建立夹江县不予处罚清单、从轻处罚清单、减轻处罚清单和从重处罚清单,协调各行政执法部门梳理出不予或从轻的处罚事项,避免企业因小过失而贻误大发展。三是深化落实开展“减证明”行动,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减证明、减环节、减时限”,对县内各部门行政权利和公共服务证明事项进行梳理论证,推动以数据查询、部门核验、告知承诺、网上开具、部门代办等方式代替市场主体提交证明材料,力争在县内实现“不用证明”即可办证办事,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四是探索推行行政裁决,加强行政裁决制度的宣传教育,将行政裁决事项纳入政府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开,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知晓度,在县内进行行政裁决推广,搭建“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等建立有效联动机制,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

(二)优化公平规范的制度环境有效提升行政效能。一是建立夹江县法治营商环境法治体系,结合中央、省、市营商环境法治体系建设结合我们县情制定与之相适应匹配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加快清理滞后于“放管服改革要求、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确保构建一套具有夹江特色的营商环境法治体系。二是提升企业对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参与度,探索在县内规上企业、行业协会设立法治联系点,各部门在制定行业性或部门规范性文件时通过法治联系点充分收集企业建议,提升企业参与度与满意率,进一步夯实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法治保障。三是实施政府部门制度建设行动,理清权责清单、职责边界清单,解决因职责交叉、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导致的企业办事程序复杂等难点问题,提升市场主体体验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篇5

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县域经济发展既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金融危机过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要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拓创新,突出特色,狠抓关键,统筹规划,强化措施,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三大”目标,突出加快县域工业化、县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做到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经济手段与组织措施“五个”结合,坚持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形成比拼争先、跨越发展新格局。

一、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县域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要把工业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为大工业配套,农产品加工和三产服务“三大”重点,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挥比较优势,培植壮大支柱产业、优势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结构产业集群。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定位,办好工业园区,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县域工业主要载体、高新技术孵化区、城市建设新区。

二、城镇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先空间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县域城镇化水平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要围绕城乡一体化,科学县域资源,增强城镇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大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力度,做好县域、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把发展县城、中心镇作为重点,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共享、产业互补配套和资源高效配置,发展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区域配套的卫星城。每个县选择2-3个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前景好的建制镇,完善城镇交通、供水设施、污水管网和垃圾清运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把城镇边角带、空闲地、水沟、河道当作资源建成景观,使其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明星镇。加快县域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植要素市场,完善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发挥各县地域人文特色,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推广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服务行业,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有条件地发展房地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三、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区域布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区(带)。发挥龙头企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新变化,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农村水、电、路、医、学,搞好环境绿化,加强污染治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落实党的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按照“三业并举,四轮驱动,三化承载,举措到户,机制保障”的要求,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晋星创建。

四、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

“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县域穷人多、素质低是主要问题,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乡户籍界限,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使进城农民享在上学、就医、住房等方面逐步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可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义务。

五、科技进步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科技、信息、人才“三大要素”短缺,是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要加大先进实用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力度,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科普教育,加强科技推广应用。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措施。加强人才建设,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用得上、留得住、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类人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创办企业,或以技术入股、合作攻关等方式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和经营活动。引导和鼓励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基层领办企业。

六、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既注重引进外地大企业,又注重培育本地小企业。消除一切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清除一切落后的管理手段和行为,在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发展政策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内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使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唱主角,从技能培训、贷款支持、就业援助、社保补贴等方面,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员进行创业,形成小老板群体,小老板社会。

七、招商引资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不论壮大农业规模,还是引进工业项目、改善城镇基础设施,都需要招商引资强力推进。要选准县域发展主攻方向,抓住金融危机过后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全方位开展区域经济技术合作。要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招商引资上,要以更大的胆略、更灵活的办法,拓展招商思路,广开招商渠道,实现利用外资规模、质量新突破。通过招商引资,高位嫁接,使县域经济也有大企业,也有大老板。突出各自特色,发挥各自优势,与全市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衔接配套,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加工制造能力和对外贸易水平。

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资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发展县域金融服务是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支持金融机构在县域设立经营网点,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合作银行试点步伐,探索发展民间信用合作组织和融资互助组织,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县域投资主体授信额度,金融组织在县设立的分支机构在当地吸收的资金,主要用于县域经济发展。继续发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作用,引导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民间借贷比较活跃地区,允许贷款利率浮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不上浮。创新信贷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支持按市场运作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推动银企合作,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九、发展社会事业是加快县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各级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公共事业。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社会事业。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巩固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县办职业技术学校。抓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搞好乡镇卫生院和计生站等卫生设施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农民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十、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县域发展的根本动力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内外资参与县域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农业开发。加大县乡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按照精简、效能原则,清理编外人员,减少财政供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完善配套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农民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到企业建设上来,改变以征为主的土地使用模式。在旧城改造、工业园区建设中,鼓励农民利用宅基地自建高楼。盘活农场、林场以及事业单位闲置土地,提高土地资源效率。按照“能放都放、权责统一”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的原则,将投资项目决策权下放给各类投资主体。除国债项目、财政预算内项目、统借统还国外贷款项目以及国家限制类项目外,其他项目不再审批。

十一、维护社会稳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重心下移,强化基层,落实责任”的要求,抓基层、抓基础、抓队伍,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排查调处化解各种矛盾。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及时发现矛盾和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扎实开展平安县、平安乡(镇)、平安村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防止影响全局事件的发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防止重大恶性事故发生,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二、加强领导队伍建设是加快县域发展的组织保障

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县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一支甘于奉献、勇于拼搏、求真务实、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硬队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准配强县、乡(镇)党政正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班子中熟悉经济成员比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致富中的作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领导班子成员原则上要任满一届。改进干部考察办法,把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调整的重要依据。垂直管理部门在县、乡(镇)的机构党的关系实行属地管理,其领导干部任免,事先征求并尊重所在县、乡(镇)党委意见。垂直管理部门要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地方党委、政府要支持垂直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做好本职工作。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篇6

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

××经济社会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已经积累了大发展的成功经验,经济社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2:34:24调整为2008年的14:71:15。今年,全县预计可完成生产总值33亿元,增长39.5%,是2000年6.98倍。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7.7亿元,增长87.8%,是2000年的22.8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13.5%,是2000年的18.8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48.5%,较2000年增长24.8倍;完成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54%,是2000年增21.7倍。

——农牧业发展在寻求突破上有了新进展。××县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2008年,全县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3.6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资金1.2亿元。全县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粮、经、草比例从2000年的52:5:43调整为2008年的40:44:16。全县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23万头(只)。特色种养殖、奶业富民、牧民定居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近三年来,年均转移劳动力8388人,劳务创收占农牧民收入的11%。

——工业经济在扩量增效上有了新推进。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家,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凸显,工业总产值连续4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全县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比2000年增长13倍以上,完成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20亿元以上,比2000年增长20倍以上。工矿业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预计达到80%以上,对县财政的直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预计地质勘查资金从2001年的2284万元可增至2008年的1.5亿元,增长近7倍,近五年,城南工业园区已招商注入资金11.5亿元,工业经济快速向前推进。

——第三产业在层次提升上有了新起色。随着××县工矿业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地质公园”的揭碑开园,配套设施的逐步健全完善,物流业和旅游业持续升温,商业强劲发展,整个第三产业充满活力。2008年,预计全县交通运输业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比2000年增长近6倍以上,运输业上缴税收达到3000万元以上,比2000年增长35倍以上;旅游业收入达到4000万元以上,比2000年增长11倍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4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4倍。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全县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创造税收、繁荣城乡消费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外开放在引大扶强上有了新突破。近年来,××县全面推行招商引资“零关系”、“零距离”服务工程,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干群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借船出海、外向拉动的路子。先后引进了福建紫金集团、××有色、××八钢集团、××宏泰公司、××白银集团、中亚华金、××榕辉、青岛千汇等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县矿业开发,形成百舸竞流、千帆竞发之势,2004—2008年,预计全县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额39.6亿元,××县也连续4年荣获自治区“招商引资先进县(市)”称号。

——基础设施在投资拉动上有了新加强。几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县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比2000年增长21倍。2004—2008年,全县共完成乡村公路通达347公里,通油220公里。共有5条110千伏输变电线路投入使用。2002—2007年,县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940万元,2008年县财政预计投入5630万元用于水利建设,比过去六年财政投入总和增长43%,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社会事业在民生改善中取得新成效。县财政投入5133万元,用于教育、卫生和文体建设。“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开办乡村“双语”幼儿园3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断加强,先后六次调整合作医疗报销补偿方案,2003—2007年参合人数172371人次,四年来共补偿282441人次,补偿资金1222.3万元,大病住院平均补偿率为42.57%,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累计支出农村低保金339.3万元。救灾物资中心、中心敬老院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4年控制在3%以内。实施了廉租住房制度,加快抗震安居和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步伐,解决城乡群众住房问题,全县已建成廉租住房58套,完成抗震安居工程7353户,先后建成9个牧民定居新村,近五年开发建设人工草料地3.2万亩,累计实施牧民高标准定居938户5100余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新成效,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覆盖率达到90%,广播覆盖率达到98.52%,电视覆盖率达到95.34%,数字电视已在县城开通。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社会稳定和谐局面得到新的巩固。

——党的建设在不断完善中迈上新台阶。全县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将74个行政村整合为68个,66个村“两委”一把手实行了“一肩挑”。县直机关党员中,35岁以下的党员占总数的27%。全面提高村干部报酬,村干部正职最低报酬达到8000元/年。“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自治区党委基层办联系点工作扎实开展,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新建村级阵地9个,新建社区阵地5个。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地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关系到工矿业发展的工农业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矿产资源丰富和家底不清的矛盾依然存在,矿产业层次低,精深加工做的还不够。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思维不够。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牧民定居率低,农牧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收入提高缓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科学发展智力支持后劲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因“双语”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到矿山企业就业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三产发展滞后。

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整体上,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不足,环境保护体系不够健全,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

四是关注民生方面工作力度不够大,民生保障水平不高,农村和城镇低保、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等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城乡弱势群体救助体系还不够完善,抗震安居任务依然繁重,农村低保基数还处在较低水平。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措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否真正解放思想,能否很好地应对金融危机,能否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在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结合自治区“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的实践主题,经过深入基层调研、认真总结分析,××县提出了“打造矿业发展新高地、建设和谐美好新××”的实践主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走出三条路子,实现两个跨越”。

(一)围绕科学发展观要求,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和执政水平

把求真务实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确保上级党委和县委决策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一是系统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制定结合学习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制订系统的学习计划,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围绕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构建和谐社会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主题,办好“××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举办专题讲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转化为工作思路、工作标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以及建立长效机制方面的实际成果。在完善现代畜牧业、矿业、城市建设等单体发展规划基础上,聘请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和2名院士,完成××县科学发展总体规划。二是抓好教育培训提高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实施干部大培训计划,加大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建立管实际管长远的培训工作机制,批量选派干部到浙江大学等区内外培训基地脱产培训,为各级干部、农牧民创造良好的外出学习培训条件,使他们拓宽新视野,引进新思想,树立新观念,谋求新路子,跳出××看发展,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力争今后每年区外高校培训干部100人,区内脱产轮训干部100人,县外观摩学习干部100人。三是加强调研推动真抓实干。深入农牧业生产一线、厂矿企业生产车间实地调查研究,与农牧民、企业职工直接对话,摸清基层实情,确保开展工作有的放矢。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方法,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一线,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围绕农牧民多渠道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战略,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重点,抓住影响农村发展和农牧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边境少数民族县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实现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跨越。

1、多措并举,促进农牧民增收。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牧民增收。种植业方面,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大田蔬菜、经济作物等“千元田”种植面积达到全部耕地的一半以上。加快发展以果蔬、菌类为主的设施农业,增加“万元田”种植面积。畜牧业方面,通过小畜换大畜、劣畜换优畜,优化畜群畜种结构,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移的路子。到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二是实施节水灌溉项目,促进农牧民增收。立足节约水资源,走高效节水农业发展道路。今冬明春,按每亩400元的标准,县财政投资4000万元用于10万亩节水灌溉补助,用3年时间,使全县耕地80%左右实现节水灌溉。三是推进奶业富民工程,促进农牧民增收。继续坚持县财政补贴政策,加大优质奶牛引进力度,2009年,全县计划引进优质奶牛5000头,到2010年,全县优质奶牛数量达到1万头。四是狠抓特色畜禽养殖,促进农牧民增收。加大财政资金补贴力度,引导土鸡、獭兔等特色畜禽养殖向家庭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确保2009年出栏禽类100万羽以上,出栏獭兔60万只以上。五是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牧民增收。实施好“万名党员能力建设”和“万名产业工人”两大工程,今后几年县财政每年至少投入300万元,用于开展农牧民“双语”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2010年,全县创造就业岗位1.3万个,本县产业工人达到1万名以上。

2、以牧民定居为抓手,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继续加大县财政投资和企业帮扶力度,实施标准化牧民定居工程,按照生活设施齐全、生产设施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的要求,加强水、电、路、住房、棚圈、饲草料地以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牧民定居水平,坚持为定居牧民户均配套50亩饲草料地,到2010年,全县定居牧民户数达到2000户,使全县牧民定居率由现在的25%提高到40%。

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随着近几年我县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连续三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过亿元,2008年总投入达到3.6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2亿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后,我们仍将坚持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的政策,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吸纳更多的农牧民投入到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同时,让更多的农牧民脱离原有的土地和草场,尽快服务到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去。二是坚持中心村的模式建设新农村,更好地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示范村为主建设新农村,集中财力标准化完成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水、电、路和广播电视、村级阵地、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加速资源优势转化步伐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钢材、铜、镍、铅锌价格都在下跌,已影响到××县矿业和经济发展,××县矿产品多为上游初级产品,价格回升速度慢。今后,在认清经济发展形势的同时,借此次机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淘汰工艺落后的企业,整合生产规模小的企业,引进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加速资源基地向新型产业基地跨越的步伐。同时,注重三次产业的联动,加快发展旅游、物流等产业。

××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矿种92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目前,全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山年采选能力达到850万吨以上,到2010年,可达到年采选能力1500万吨以上,做精做强下游产品已有了资源量的保证。要加快推进石油管、不锈钢等黑色深加工项目落地。确保喀拉通克铜镍矿万吨镍冶炼技改项目达产达标。确保10万吨锌冶炼厂建成投产。要依托铍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依托云母、石英等资源储量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云母系列、碳化硅系列、多晶硅(单晶硅)等产品加工制造进程。不断加大煤炭、油气等能源资源的勘探力度,加快2×20万千瓦火电厂建设和油气开发进程,促使在煤电、煤化工、油气开发等方面实现突破。力争在“十二五”初,培育和形成喀拉通克铜镍矿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和蒙库铁矿、宏泰公司、千鑫矿业、金山矿冶、金宝公司、可可托海稀有矿6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打造“全国最大的铍冶炼基地、全国最大的云母制品基地、全疆最大的黑色金属原料生产基地、全疆最大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生产基地”,在全地区率先初步实现工业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2009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多亿元。重点推进投资过10亿元的喀拉通克铜镍矿万吨镍技改、千鑫矿铅锌开采及冶炼、××凯禹源2×20万千瓦火电厂建设、金山公司直接还原铁、水电站开发等5个项目。确保××—××220千伏输变电线路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准东—卡姆斯特—××220千伏输变电线路建设步伐。力争100万吨特种钢、100万吨管材项目明年开工建设。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做好机场复航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至××铁路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20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进一步夯实工矿业发展基础,创造更加优越的企业发展环境。

××县旅游资源同样极其丰富,在资源的开发上,坚持“科学规划、保护先行”的方针,积极塑造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卡拉麦里部级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宝石之乡”、寒极温泉四大品牌,打造神钟山、“三号矿脉”、额河源、五彩城、硅化木园等精品景点,加快“游、购、娱、吃、住、行”等配套建设。到2010年,把××县建成准噶尔旅游环线东部重点旅游区,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在物流业发展上,高标准做好物流园的配套和服务设施建设,依托火车站点在物流园设置的优势,将物流园建设成为运输平台。力争到2010年,全县年运输量达到400万吨以上,实现运输业收入8亿元以上。通过打造物流网络,逐渐使××县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物流集散地。

(四)围绕安全生产,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强制生产企业办理职工安全生产保险。继续聘请专家对各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估,为政府督导、监管安全生产提供依据。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强项目的节能审核和环保评价,新进企业排放必须达标,老企业制订时间表,限期达标,深入开展绿色矿山、绿色企业建设工程。高度重视资源节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和优化产业水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企业间资源再利用、再循环机制,对尾矿和工业“三废”进行有效利用,保持尾水零排放。

(五)围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促进和谐社会进程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财力去办民生方面的大事。在发展以民生为主的社会事业各项工作中,××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走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县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子。明年开始,县财政每月补助县乡入园幼儿每人30元学费,每学期补助每名高中生学费250元,寄宿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由82元提高到100元,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保证××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上得起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县医院由70%提高到75%,乡(镇)卫生院由75%提高到80%,大病报销额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三年投入300万元用于乡村文体设备购置;筹资600万元建设集养老、孤儿抚养、残疾人康复于一体的县社会福利中心;2009年城镇低保县财政人均月增加10元生活补助,农村低保保障线由800元提高到1000元;三年建设150套廉租住房,每年建设抗震安居房1000户;实现县乡有线电视联网及县城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覆盖率达到98%;每年完成1000户农牧民改水工程;加大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优惠政策,免费开展婚检,农牧民育龄妇女在县乡医院分娩实行免费住院。通过集中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民生最急需的重点方面,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六)围绕党建创新,深化基层组织建设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篇7

一、民间资本投资的现状

到目前止,__县民营资本投入办工业5491个,固定资产总额333925万元,解决劳动就业77274人,年产能力60亿元以上。调查发现,民间资本投资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民间资本投资呈现规模发展之势。投资的“热点”、“亮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创元工业园、陬市镇、热市镇1848高等级公路与319国道一带。全县28家非国有规模工业投资额达271433万元,占民营投资总额的80以上。其中投资上亿元的2家,投资上千万元的12家,投资500万元的有8家,投资100万元以上的8家。未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新建项目还有完成投资6000万元的宗林木业、拟投资5000万元的水府食品、投资上千万元的丽源针织等项目。

二是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多元化。近年,__县居民投资渠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多数的民营业主热衷于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承包、经商贩运、餐饮业等见效快、高回报的实业。桃花源盘龙村文凡初通过15年打工,在积攒资金的同时谋得当今世界领先的环保油漆制造技术与销售网络,于20__年回家创办金固力油墨制造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环保印刷,给金鹏凹印当配角,为湖南首创。现已投资230万元,并高薪聘请3名专家,到8月止完成产值600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1000万元,三年以后可达亿元以上。

三是民间资本投资与民间借贷相互推动。调查发现:区域民间资本投资愈兴旺、行业特征愈凸显,则民间借贷愈活跃。如菖蒲猪鬃加工群体目前有40多家生产厂家,均是近几年以老带新、大帮小凑、借力发展起来的。该猪鬃群体现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创利税1500万元以上。在猪鬃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民间借贷也应运发展,现已形成了3000万元左右的民间借贷规模。闲置的民间资本通过民间借贷进行间接投资,既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又有可观的投资回报,增加了税收,培植了财源。民间资本投资与民间借贷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民间资本投资的规模发展。

四是民间资本投资的“引力”较强。近年来,__借鉴外地经验谋求经济跨越式发展。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体制的不断理顺,民间资本投资得到快速增长。近两年来,县外资金到位15亿多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创元火电厂、投资8000万元的宗林木业、投资6000万元的杰新纺织、投资5000万元的水府食品、投资3000多万元的胜利化工厂以及创元铝业的5大配套项目、芙蓉泉酒厂等。全县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吸收本地民间资本近2亿元,如德江棉纺、裕东纺织、三力活塞环、明月油厂等。还有新建机械、京龙机械、电器导管、大叶茶业、万福糖业等民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加大了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投资额均在千万元以上。打工回流、投资内移已成为民间投资的新趋势。全县仅去冬今春一下就新增了13家打工仔办的针织厂,为培植财源打下了基础。到8月底,已完成投资358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20多个。

二、民间资本的存量与动向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__县的民间资本存量较大。到20__年8月止,全县6家金融机构共有储蓄存款余额37.62亿元,同比增加4.47亿元,增长13.69万元。包括农发行在内的7家金融机构在累计收回5.75亿元贷款的同时累计发放贷款8.16亿元,实际新发生贷款只有2.41亿元,存贷相抵结余35.21亿元。存款中定期储蓄的比例近几年在下降,但仍占70左右,约为26亿元。按金融部门掌握的情况,在26亿元的储蓄中,约有35为养老防病之用,15为子女读书之用,10为购房、住房改造等改善居住条件之用。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储蓄不会被拿出来用于投资,剩余40约10亿元才是真正意义的闲置资金,在外部条件成熟的时候有可能转为投资资本。从储蓄拥有者的职业、身份来看,农民、下岗职工、大多数普通城镇居民,他们的存款数量不大且多为养老防病、子女读书等固定用途,难以启动,但他们中的一部分打工者的储蓄存款强势增长,投资潜能有待进一步释放;私营个体工商业主们的资金虽在金融部门的统计中也体现为储蓄,但这些资金实际已用于生产经营,无需启动;我们在前面分析的约10亿元真正意义上的闲置资金拥有者大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效益好的企业负责人和企业骨干。这部分人有相对丰厚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衣食无忧,从客观条件上讲,他们的钱完成可以拿出来投资,但安逸的生活使他们不象那些贫困群体有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必要也不愿意放弃 眼前的平静和安逸,去承担投资创业所可能导致的风险。但尽可能的多获得财富,这是几乎所有人的正常欲求,当这些富余资金的拥有者感到他作出某项投资的风险不大甚至是零风险时,或者是有一定风险但相对较小时,富余资金便有望转为投资资本。

三、制约民间资本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

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愿望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储户占20左右。我们也以问卷方式对本县1000名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愿意将存款拿出来投资办实业、且须有前提条件的只有18,低于全国水平的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四怕顾虑”与“三重障碍”:

1、“四怕顾虑”:

一怕担风险。问卷调查表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占1/3。他们担心的是项目不可靠、赚钱的把握性不大。他们认为:好的项目都搞得差不多了,现在没什么好项目了,不如把钱存银行稳靠,钱存银行,虽利息不高,但有安全感。投资办厂就要冒风险,市场变化莫测,投入的资金难以保证实现它的期望值,等有了可靠的信息,有了好项目、好机遇来了再说。

二怕惹麻烦。持这种心态的人一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且一般资本都不大,经不起折腾。但他们也有着投资兴业的冲动,也想展现一下自己的理财能力,但又怕市场风浪淹没,怕吃亏不讨好,不如“不打锣鼓图清闲”。这部分人仍在坐等观望,期盼发展环境更好。

三怕政策变。即怕准入变卦、怕中途卡壳、怕“三乱”反弹、怕树大招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三分之一。

四怕上当受骗。目前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尚不完善,少数企业代表陋习难改,随意践踏公司章程、随意处置公司财产、随意剥夺股东利益、随意挥霍股民资金,故小本经营者不敢合伙办大厂,担心法人吃股民,怕今后血本无归。特别是那些“辛苦工作几十年、节衣宿食积攒钱”的工薪阶层最怕上当受骗。

2、“三重障碍”

一是产业准入政策暨缺项目的障碍。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向国有经济倾斜的投资体制,使得民间资本在选择项目时受到很大限制,难以进入具有较高预期投资收益的领域。即使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民间资本的投资范围也是有限的。大量的企业只能挤在少数行业内相互恶性竞争,即使是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由于难以寻找新的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其投资意愿必然减退。

二是缺乏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互支持。长期以来,民间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资本,银行、信用社贷款占比不高。国有商业银行给民营企业贷款过去就很少,现在由于风险责任加大,对民企贷款需求的态度也就更加谨慎甚至消极。因此,政府提出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要求也就难以响应。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三农”经营服务也难担重任。至于直接融资、股票上市,门槛太高,审批程序复杂,民营业主只能是望洋兴叹。

三是部门收费偏高、执收不规范、执法水平低的影响。收关系费、人情费,只收费不服务,轻收重罚,欲擒故纵的现象时有发生,老百姓提心吊胆,不敢投资。

四、激活民间资本的几点建议

要想让民间富余资本在兴工强县中充分涌动,应有的放矢地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突出思想禁锢,激发投资热情。在整个社会资金中,干部存款占有相当的比重,大都成为不流动的死钱,很难作为生产要素发挥扩大再生产、创造新财富的作用。激活民间资本,首先就应释放干部的投资热情。其次是要调动民众投资办工业的积极性,要解决小富即安、求稳求安、怕这怕那的问题。要大力宣传一些不等不靠、大胆创业的成功典型和本地的产业优势、可行项目和优惠政策,鼓励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上项目、当老板、挣大钱。

第二,要科学制订规划,实施项目带动。项目是民间资本合理投放的先导。要根据城内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经济基础,扬长避短,制定一套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围绕工业、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切实筛选一批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可行性项目,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与各种会议、资料向全社会公布,以便投资者根据地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向。

第三,要放宽投资准入,拓展民营领域。要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凡是国家法规未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部门都要对民间投资开放;凡是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允许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实行优惠政策的领域,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等方式参与各类工业项目新建、技改与其相关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凡民间资本投资办工厂,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政府采购、资质认定、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证照办理、收费标准、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等方面,都应和其它所有制企业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实施各项优惠政策,重在兑现,不能朝令夕改。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篇8

>> 湖南县域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实证研究 促进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体制障碍及改革措施研究 基于金融支持下的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后危机时期湖南县域经济发展与银行县支行发展策略 鄂东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推动湖南县域经济发展 湖南县域经济现状与对策探讨 顺应财政省直管县新形势 推进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苏南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二元结构下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衡南县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评价分析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加快政府类借款法人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开发性金融理念服务湖南县域经济发展 陕南县域经济研究进展述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胡灿伟.“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北省县域经济组团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6.

[3] 杨伟民,袁喜禄,张耕田,董煜,孙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总

报告[J].管理世界,2012,(10).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篇9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的发展和稳定,可以说是整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石。党的十为进一步加快县域发展点亮了指路明灯,提供了战略引领和决策指导。作为基层和基石的县一级,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十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确定的奋斗目标和重大部署上来,全力加速县域跨越发展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第一,要在加速县域跨越发展中不断拉升新的标杆。十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是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由“建设”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并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这给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纵观整个发展历程,天长市所提出的“三大工程”、“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目标均如期超额实现。自2011年以来,天长市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三个天长”、奋力实现“两个冲刺”的总体思路。这些都充分表明,我们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拉升新的标杆,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新突破、新提升。

第二,要在加速县域跨越发展中不断确立新的要求。十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形势对县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天长市克服了无资源优势、无大城市辐射带动、无国家大项目支撑的因素制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未来,我们将按照十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真正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二产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转变。

第三,要在加速县域跨越发展中不断抢抓新的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家统筹东、中西部“两个大局”,部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纵深推进等诸多因素为县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十的精神实质和最新内涵,增强把握机遇的能力和水平,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真正把诸多发展机遇提供的种种可能与机会,转化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现实。

第四,要在加速县域跨越发展中不断破解新的难题。十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在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下,县域经济正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提高等一系列新的难题。事实证明,县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唯有通过发展的方式,才能得以解决。我们要做到用行动来说话,用实干来证明,把挑战作为机遇,把压力化为动力,把难点干成亮点,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努力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行动打开各项工作新局面,创造各项事业新辉煌。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篇10

关键词: 县市区域报; 必要性; 性质定位

中图分类号: G2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179-0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县市报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并有过短暂的辉煌。它的鼎盛期是在新旧世纪之交,那时全国有300多家县市报,有行业协会性质的全国县市报研究会,每年举行专题年会,组织评奖,且编有一份《县市报研究》会刊。2003年中央对报刊进行治理整顿,确定原则上县和城市区不办报刊,已办的要停办。整顿后的县市区域报仅剩下48家,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在内的大多数省份都没有了县市报。

当年县市报治理整顿的主要背景是,党政部门报刊过多过滥,利用权力强行摊派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基层不满。为了解决党政部门报刊摊派、减轻基层特别是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中央开展对党政部门报刊的压缩调整,同时取消了接近300家县市报。客观地讲,报刊治理整顿压缩了报刊总数,减轻了基层和农民负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无庸讳言,党政部门报刊并没有实质性的减少,系统内层层下达征订任务的现象仍然存在。尢其是在县市区域报刊这一块,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办得都不错,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县市报是可以办好的。而撤销了刊号的报纸,有的改头换面以内部刊物的形式出版,有的压根就没有内部刊号,是区县市委政府决定保留,由当地财政拨款出刊免费赠阅,不但没有真正取缔,反倒脱离了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

现在,八年过去了,对于不准办县市区域报的政策是否应该作以适当调整,县市区域办报究竟有没有必要、能不能办好,本文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与回答。

二、县市区域报很有存在的必要

本文所说的县市区域,是指县、县级市、地级以上城市的远郊区。所谓县市区域报,指的就是县市报。笔者认为,县市区域报很有存在的必要,换句话说,应当允许县市一级办报。其理由如下:

第一,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有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县(县级市)四级,新闻媒体从纵向上看,也有中央、省、地、县四个层次。县及县级市与省、地一样,都是一级党委、政府,都有一套完备的组织机构和行政职能,都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辖区新人新事,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当然需要有一份区域性的报纸来促进发展与进步。县级报纸的缺失,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国家新闻体系不够健全、党的新闻事业不够完善的表现。在发达国家,每一个小城镇几乎都有自己的报纸,没有报纸的城镇绝对谈不上是现代文明城镇。况且,现在政策允许县级电视台名正言顺地普遍存在,却不许县级党委政府办报,这在逻辑上也说不过去。

第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止2010年6月底,中国已有网民4.2亿,人口普及率达32.3%。一方面,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冲击,但在“体现普通民众的利益”和“反映党和政府的声音”方面,公众仍然给传统媒体以更高的正面评价(据《上海城市居民与媒体使用调查》)。著名新闻学者喻国明等人指出,在喉舌体制仍占主导的情况下,“公众对于媒介的信任,其实是透过媒介对政府的一种信任,是出于对媒介政治身份的信任。”另一方面,网上论坛、博客、微博方兴未艾,网络正以独特而强大的方式,成为畅通民意平台、完善民主监督载体、约束干部执政行为的舆论场。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监测数据表明,在当前矛盾突现期,位于执政一线的县委书记,正成为网络事件曝光的主角。县委书记们形容自己在网络时代的处境是“现实社会中强势,网络社会中弱势”(见《半月谈内部版》2011第2期)。因此,县级党委政府急需一张报纸作为主流媒体占领宣传阵地,引导社会舆论。

第三,当年中央进行报刊治理顿时规定,符合当地人口在50万人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亿元以上、年广告收入在400万元以上这四个条件的县(市、旗)所办报纸,经严格评估论证后,可由省级报业集团或地市级党报进行有偿兼并。现在看来,各地的经济社会较七八年前都有极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普遍翻番,因订阅报刊而导致基层和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不复存在。即使不考虑报纸广告和发行收入因素,地方财政支撑一张县报也绝对不成问题。

第四,从媒体掌控能力上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县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新时期媒体发达、信息爆炸和突发事件、增多的现实,相当多的党委、政府、部门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或新闻会制度,已使县级领导积累了掌握正确舆论导向的经验,他们完全有能力指导办好一张报纸。从报纸采编力量上看,教育事业的发展,新闻院校、专业扩招,已经或正在大量培养专业人才,能够满足地方办报的需要。另外,办报本身也能吸纳和培养新闻写作人才,为同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提供文秘人员。

试以笔者所在的陕西省户县为例,户县自古是京畿重地,文化底蕴深厚,现在是驰名中外的农民画乡、诗词之乡、鼓舞之乡,堪称文化大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曾三次办报,均无疾而终。1958年创办的《户县报》在三年困难时期停刊。1978年开办的《户县科普报》仅仅存在了两年多。1994年1月《户县报》复刊,最多时发行22000多份,曾被评为省内一级内部报纸,2003年底在中央报刊治理整顿中停刊。户县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处于副中心城市位置,现有人口59万,未来几年县城要发展到30万人,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这三项已符合中央当年保留县市报的条件。目前户县除有县委、政府两个中心网站以外,西户社区、户县论坛、今户网、画乡网、户县人民网等许多民间网站发展迅速,网民众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舆论,潜藏着不稳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强有力的地方主流媒体的介入,譬如县级党报的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三、县市区域报的性质定位

从2003年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报纸看,县市报均退出了党报序列,都不再由同级党委和政府主管,绝大多数并入了省级、地市级报纸或是报业集团,成为区域性报纸。它们的生存路径大体上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继承党报传统,接受都市化办报理念的综合性报纸。如浙江《萧山日报》,目前已不仅仅是一家传统的纸质媒体,而且是一家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媒体、手机媒体为一体,并涉足会展、文化演出、培训、旅游、风险投资等领域的多元化文化经营实体。报社现有员工达300多人,经营收入上亿元,报纸发行45000多份。下一步目标是向构建全媒体采编、全媒体经营、全媒体管理的格局进军,以形成现代全媒体产业。第二种是纯粹为当地经济消费服务的经济类报纸。如浙江《义乌商报》,兼有党报、商报和都市报三种特性,是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而办并面向全国发行的一张报纸,2010年发行量达10万份,广告经营额5000多万元。第三种是社区报。如广东《宝安日报》,是深圳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社区报,适合宝安全部城市化的特点,主要刊载本地社会民生新闻,突出报纸的服务功能,发行量8万份,广告年收入3000多万元。(相关资料见《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3期)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模式可以继续探索发展,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地区的经验,对于经济社会尚不太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来说,应当允许有另外的选择。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和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与长远需要,考虑到提升县级政权执政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现实需要,联系到世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大势和提升中国内外形象的时代需要,建议中央调整报刊政策,放宽准入条件,允许县及县级市、大城市的远郊区办报。允许县市区域报生存和发展,对于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差距,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文明程度,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都有很大作用。具体设想如下:

1.县市报是党报。县市报是与中央、省和地级市一样的同级党委领导下的机关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因此,县市报要有鲜明的党性,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中央保持一致。确定县市报的党报性质,是用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强势媒体占领新闻宣传阵地、引导舆论的需要。

2.县市报是地方报。县市报也可以办成介于党报和都市报、党报和农村报之间的区域性综合性报纸。城市的区可办成社区报,独立的县市或农业县要可办成综合性报纸。作为地方报纸,要按照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工作原则,把办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放在本地,根植于基层这片沃土,从距离群众最近的角度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决策思路,为辖区读者提供更广泛更实用的信息、知识和工作、生活、娱乐服务。

3.作为一级党报,政府应该给予财政拨款或财力支持,给以人员编制上的便利和用人上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