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县域特色分析

时间:2022-06-01 09:10:1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县域特色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工商银行贵州分行的样本数据,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县域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当前县域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针对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县域金融服务现状,提出了商业银行县域特色金融发展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县域金融;县域特色金融

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县域金融发展带来了新课题。梳理2017年以来的相关研究,虽有较多成果,但大多聚焦于“数字金融”“普惠金融”“财政政策”“农户信贷”等方面,多为规范性、宏观性研究,而针对性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县域特色金融发展问题的却很少。本课题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县域金融为研究对象,以工商银行贵州分行为样本,采用大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三个问题:一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金融发展现状;二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金融的机遇与挑战;三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金融的特色发展问题。

一、乡村振兴与县域金融大数据分析

贵州省有88个县市区,2018年出台的《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乡村振兴目标任务: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10%左右,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2022年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2035年全省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工行贵州分行有22家城区支行,63家县域支行。近年来,贵州分行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在产品、渠道、数字服务方面进行了较大创新,推出了“黔旅快贷”“黔税e贷”“茶e贷”等乡村振兴产品,实施“金融网点进村”,在化屋村设置了全省系统内第一家普惠金融支持服务点,投产了“工农e家”平台等等。本文将大数据时间序列界定在2017~2020年这一区间,样本数据来源于贵州分行的数据库。由于内部数据不宜公开,本文直接围绕分析结果进行讨论。样本数据分别就县域支行、城区支行两大类进行搜集,数据要素包括存款、贷款、中收、拨前利润四项指标。同时还搜集了县域支行2017~2020年主要业务发展态势数据,包括存款、贷款、中收、拨前利润等四项指标的年末余额及年度增长数据。本课题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常规的统计分析、大数据分析和比较分析,并辅之以匹配度分析,以期从多个角度揭示样本数据的内在规律与作用机理。

(一)数据分析结果

1.县域支行的主要业务指标,均占全省总量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存款指标的占比相对较低。这说明县域支行近年来在分行发挥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作用,县域支行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阵地,县域支行与城区支行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共同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作出贡献。2.主要业务指标呈现正向发展态势,但发展不平衡,波动性较大。这里的“发展不平衡”,不仅是县与县、支行与支行之间发展不平衡,还是指标与指标之间、不同年度之间发展不平衡。这说明近年来县域支行在协调发展和稳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同时也说明不同县域经济与金融资源的差异性,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度上的差异性。3.相较于其他指标,县域支行的存款指标增长较为乏力,有的年份还呈现负增长态势。这一方面或许说明县域的存款资源相较于城区比较匮乏,城区仍有存款的“洼地效应”。另一方面或许说明县域支行在抓存款方面缺乏有力策略与举措。4.县域支行贷款大于存款,这一方面说明乡村振兴对贷款资源的需求较大,贷款潜在的金融市场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工商银行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较大。5.个别县支行在个别年份的资产负债率较高,风险较大,这说明个别县支行在维护发展与安全的协调性上存在不足。

(二)问题与难点

在前面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金融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难点:一是从总体上看,金融服务同质化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强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差异性”的优质金融服务;二是金融产品的“针对性”“特色性”和“丰富性”不足,还需要更加充分地满足乡村振兴对金融产品的独特需求;三是网点与渠道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方便”“简便”和“快捷”的网点与渠道服务;四是在服务团队上,乡村金融服务的“专业性”与“特色性”不够突出;五是制度安排上的“区域性”特征不明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同时,在调查分析中还发现,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金融发展存在一些矛盾:一是乡村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与金融服务资源的“有限性”并存;二是乡村金融资源的“分散性”与金融管理的“集中性”并存;三是乡村金融回报的“低效性”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性”并存;四是乡村金融投资的“高风险性”与商业银行“安全性”并存。

(三)机遇与挑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释放出了新的经济金融红利,催生了新的金融需求和金融资源,这为商业银行县域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就贵州而言,到202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5%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这将为贵州县域金融发展带来新的金融资源和市场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同业挑战,特别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金融机构“多样化”的格局下,商业银行要想在这块市场赢得更大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就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尽管在许多金融服务要素(如技术、网络、结算、管理、规模、团队等)上占据一定优势,但在乡村金融服务“灵活性”“针对性”和“便捷性”上,与一些小型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不足。对此,商业银行应超前谋划好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金融特色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二、特色发展策略与路径

(一)特色发展策略

1.共生发展特色。县域金融与乡村振兴,不仅是生物学层面的“共生关系”,哲学层面的“统一体关系”,更是“生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层面的“共同体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金融的首要发展策略应是“共生发展策略”,其内涵包括:县域金融与乡村经济、县域金融与城区金融、县域同业与县域非同业的共生发展。2.智慧发展特色。面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在元宇宙、虚拟经济、区块链等新概念下,县域金融应树立“智慧服务”理念,突出“智慧发展”特色,突出乡村金融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数字化和无时空化,将智慧服务嵌入乡村产业、治理、生产和生活等“智慧业态”中。用“智慧银行”对接“智慧农业”“智慧乡村”,构建大数据金融云平台,推动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县域金融领域的运用。3.要素发展特色。当前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科技水平、结算优势、治理平衡、稳健性经营方面明显优于其他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战略下,商业银行县域金融应突出“要素发展特色”,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服务,以“特”取胜,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与差异性。4.绿色发展特色。绿色发展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绿色金融是全球共识。商业银行应在绿色金融中发挥引领作用,着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金融的绿色发展,在金融供给要素上把控好绿色发展的关口,在金融服务行为上着力践行绿色发展,支持乡村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帮助农村高排放产业降低排放和低碳转型,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金融活水。5.循环发展特色。农业是“三产”的基础,县域是城区的基础。在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乡村和县域金融的基础性效应和循环效应更加突出。县域金融是商业银行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乡村振兴是县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回环空间”,应着力抓好自身的“内外循环”,实现“双循环”的闭环,突出县域金融的循环发展特色。6.同步发展特色。鉴于乡村振兴机遇与挑战共存,县域金融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避免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应审慎突出“同步发展特色”,其发展进程和步骤应适应乡村振兴的节奏,促进“同频共振”。过快则容易产生新的风险,过慢则会丧失发展机会。应守住风险底线,把握好发展中的“度”,促进县域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同步健康发展。

(二)特色发展路径1.在两个“循环”中体现特色

(1)要素循环。金融服务要素的有效循环是未来金融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应引导各类服务要素向城区和县域优质市场、新市场、潜力市场集聚,促进各金融服务要素在城区和县域两大阵地的高效循环。通过循环,实现各金融服务要素在县域和城区的有效配置与循环。同时,应根据各区域对金融服务要素不同的需求与特点,在促进金融服务要素有效循环的同时体现出各自的循环特色。(2)区域循环。县域金融和城区金融是商业银行的两大市场阵地,两个区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共生关系。就目前而言,虽然城区金融的贡献度大于县域金融的贡献度,但县域金融的潜在发展空间更大。县域金融与城区金融在发展上是互补的。对此,应根据各区域经济金融特点,协同好县域金融与城区金融的循环发展,促进“双循环”更有效地实现“闭环”,并体现出各区域不同的循环特色。2.在四个“创新”中体现特色(1)产品。匹配开发具有“三农”特点的特色智慧金融产品。资产类产品突出“小额灵活性”,负债类产品突出“方便性”,理财产品突出“低风险性”“收益性”,结算类产品突出“快捷性”,用创新的金融产品对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2)网点。树立“智慧网点”“特色网点”理念,着力探索物理网点向虚实融合的未来乡村网点布局形态跃升,着力探索全旅程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一代乡村智慧网点,不断完善适合“三农”特点的网点服务体系。突出“电子网点”“智慧网点”布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安全、更快捷、更方便、更具未来感的现代金融服务。(3)团队。树立“智慧团队”“特色服务团队”理念,着力打造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VR、AR等新概念下的乡村金融服务特色团队,包括线下服务团队和线上服务团队,数字人团队和机器人团队,促进县域乡村金融服务的线上化、虚实融合化和生态化。树立“服务下沉”理念,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技能,打造能适应乡村的全能型金融服务特色团队。(4)制度。匹配好体制机制,打造适合乡村振兴的特色组织模式。健全职能定位机制,把服务“三农”作为县域金融的主要职能。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产品计价机制、业绩考评机制和多维风控机制,适应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需求,充分调动乡村金融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县域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稳健发展。

三、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下,近年来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均呈现出正向发展态势。然而,县域金融的相关发展指标与县域经济发展指标却不够协调(尤其是存款指标),县域金融服务的相关要素与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相关要素不够匹配,县域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契合性”“针对性”“特色性”也不够突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给县域金融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对此,商业银行应针对当前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特点,以及县域金融服务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和创新县域金融特色发展策略与路径,以期促进乡村振兴与县域金融的良性互动与持续发展。

作者: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