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4 08:19:27

乡村治理工作

乡村治理工作范文篇1

一、总体要求

(一)加强宣传推动。各村要采取多样化宣传媒介,坚持因时、因事、因人制宜地选择适当的宣传形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宣传工作,把《指导意见》精神讲全面、讲明白、讲透彻,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各村要结合本村工作实际,全面学习传达、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认真硏究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各站办所每年在乡里发表以“乡村治理”为主题的宣传稿件。

(ニ)强化组织推动。各村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村要及时向上级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时,要将乡村治理工作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三)抓好试点示范创建。在乡村分别开展试点示范创建,根据我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发展情况,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三治结合”新路径、新模式。

(四)纳入绩效考核。各村要认真对照重点任务清单,对涉及本村的工作任务逐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村级组织体系,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履行好各自职能。组织党员在议事决策中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组织决定,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二)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全面实施阳光工程

清理整顿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多、各种检查评比事项多问题。规范村级各种工作台账和各类盖章证明事项,规范村级会计委托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公开。

(三)増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治安维护协助、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的作用。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垦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値观、培育乡风文明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民夜校等渠道,组织农民群众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作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乡风评议,弘扬道德新风。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

(五)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

规范农村基层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村里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

(六)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扎实开展智慧农村警务室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防范打击长效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

(七)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健全小微权力监督制度

织密农村基层权力运行“廉政防护网”,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微腐败整治,推进农村巡察工作,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

加强妇联、团支部、残协等组织建设。积极发挥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坚持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完善培养选拔机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

(二)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严格落实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乡村治理工作协同运行机制。乡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落实,对乡村治理工作情况开展督导,对乡村治理政策措施开展评估。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司法行政、公安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强化政策、资源和力量配备,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各项保障

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聚合各类人才资源。加强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设施装备保障,落实乡村治理经费。切实保障村干部基本报酬,建立健全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报酬兑现机制。有计划、分层次开展村干部培训。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鼓励各地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组织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大力选树宣传乡村治理各类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輿论氛围。

乡村治理工作范文篇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本前提,强化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融合。提升党组织领导力、法治建设约束力、村民自治内生力、道德文化软实力、智慧平台赋能服务力的“五强五提”乡村治理模式,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二)坚持原则。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拓宽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引导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政策制定、实施、监督全过程,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坚持问题导向。按照“问题出现在哪里,治理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强化工作机制,紧扣“群众对干部用权不透明、对村民不良行为缺乏合适约束方法、抑制婚丧陋习”等诸多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实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实践,不断推动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创造经验,进一步丰富“五强五提”建设内涵,加快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

(三)目标任务。通过推行“五强五提”乡村治理模式,利用3年时间(2021-2023),使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全面提升,政治功能更加突显,战斗力明显增强;村民自治活力有效释放,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法治思维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明显提升,循法而行成为自觉行动;道德风尚不断提升,形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良好风尚,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到2021年底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街),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村。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力。一是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健全以党工委统筹指导,村党支部为领导,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代表会、禁毒禁赌会为纽带,综治中心、村级妇联等其他组织为补充的协同共治组织体系,促进街道与村“两委”有效衔接、良性互动。二是落实街村两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的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工委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建立支部书记“负面清单、工作清单、激励清单”,压实村党支部的直接责任。全面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机制,深入开展“四培四包四抓”“四比四提升”党建主题活动,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三是强化村党组织领导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每年对村干部轮训2次。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完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经济、服务经济,鼓励探索混合经营,力争到2023年底,基本实现行政村经营收入超10万元,并培育1个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四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加强党员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加强对贫困人口、残疾人、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引导基层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强化村民自治,提升乡村治理工作内生力。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全民参与机制,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一是规范村务管理。大力推行“1421”(一听、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务运行机制,对村级重大事务和重点事项,要听取村民代表大会意见建议,经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并将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向村民公开,村监委会全程进行监督。二是深化“一约四会”自治功能。选优配强村民自治组织负责人,理清村级各类组织功能定位,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定时开展村民代表说事、人大代表民情恳谈、乡贤调处矛盾等各类协商活动。加强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三是加强村级事务监管。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有效监督,严格推行“组账村管”制度,规范村组会计核算监督,建立健全村组两级“三务三资”监管平台,严防侵占集体资产现象发生。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定期开展集体经济清查审计,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四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1221”(一访听民声、两评找症结、两调解诉求、一讲提素质)工作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助推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创建落地生根。

(三)强化法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工作约束力。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把农业农村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以农村“三违三非”(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法上访,非法采石、非法排污、非法取水)为重点,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一是推动法律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街道法律服务中心(法律顾问团)和村级法律服务站(“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抽调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师、基层干部、乡贤精英组成人力资源库,整合政策、融合力量,开展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形成覆盖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推动学法守法用法。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以《民法典》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知识宣传、重点案件通报、法律问题解答,传播法治精神。积极引导群众用法,依托“一村一律师(法律顾问)”资源,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民事调解、法治宣传等专业法律服务,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带动群众守法,深入开展“遵法纪、守规矩、爱家乡、作贡献”活动,将法治的思想传递到基层,带动群众遵法守法用法。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到2021年底,各村至少培养5名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三是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建立村、片、点三级网格体系。把基层党建、信访维稳、污染防治、卫生保洁等工作全部融入网格,将政策落实、管理服务等事项责任到人、落实到户,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内办”。健全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健全农村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强化食品药品、交通道路、防火防汛等安全管理责任,推行“1234”(树牢一条红线,落实属地管理、企业主体两种责任,推行责任书、整改书、报备书三书监管,做到宣传、排查、整改、追责四个到位)工作法。建立应急处突管理体系,建立“111”(制定一套方案,组建一支队伍,配备一套物资)工作制度,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严格推行“四进四严禁”(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国旗、相关法律法规进庙宇,严禁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后死灰复燃)工作制度。推进和完善乡村退役军人、代课教师等群体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尊崇工作法”,维护特殊群体的稳定。落实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责任,建立“产权明晰,责任到人”的管护机制,探索实施“路长制”、“林长制”,进一步压实“河长制”,严厉打击破坏山体、乱挖滥猎等行为,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

(四)强化道德培育,提升乡村治理工作软实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融入民心。一是坚持以规立德。按照依法、简洁、易行的原则,帮助各村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强化规范约束,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执行和奖惩机制,全面推行“村民积分+红黑榜+爱心超市”制度,对遵守村规民约的模范村民通过适当形式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批评教育并在社会救助、集体经济分红、政策享受等方面给予惩戒和设限。二是注重以文养德。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农民夜校”“讲习所”等形式,提升群众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广场、村史馆、农家书屋等设施,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结合传统节日、乡村旅游节,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及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支持农村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培育特色文化村镇。结合红色、绿色、古色三大特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游、乡村绿色休闲游、传统民俗风情游等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依托文化乡贤、民间文化能人等,建立一支扎根群众的基层文化队伍。深化“弘扬长征精神,传承农耕文明”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爱家、爱国、爱社会,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组织开展民歌大赛、广场舞大赛等民间文化活动,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三是倡导以评树德。依托道德评议会,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褒扬好人好事、文明新风,遏制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最美家庭”“十佳孝星”“道德模范”“好人”等评选评议活动,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五)强化智慧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服务力。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线上线下实践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一是推动互联网向农村延伸。以现有的线上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便民事项网上“一键办”服务体系,将民政、农业、社保、残联、卫健、应急等9个部门涉及村民办事事项、办理条件、办理流程上网,实现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相关信息并适时办理。二是实施智慧农业赋能计划。试点推广温室大棚智能化管理模块,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服务智能对接,远程监控、市场营销。实施“互联网+”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搭建“山货直播”平台和培育优质电商品牌,建立街村户三级农特产品网络销售供应链。三是实施乡村数字治理行动。加大“互联网+党建”推进力度,充分利用党建视讯管理系统,推广网络党课,促进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和数据共享,畅通社情民意,推动组织创新、活动创新。加强农村广播维护与管理,提高终端“大喇叭”使用水平,发挥在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科技服务、政务服务等方面公共服务作用。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人大工委主任任副组长,科级领导和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调度指导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全面负责乡村治理工作推进,统筹对外、对内协调工作。组织建设组由任组长,法治建设组由任组长,乡风建设组由任组长,民主管理组由任组长,数字乡村治理组由任组长,各组负责制定具体任务方案、人员组建等。

(二)坚持试点先行。选择7个村开展试点,各试点村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要结合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广泛征求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对相关文件和配套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做到可操作、可落地、可复制,2021年底向全街道推广。

乡村治理工作范文篇3

一、基本状况

5月17日,街办召开了情况卫生整治工作暨垃圾集中清算推进会,会上街道党工委、做事处提上班作目的,决定应用三个月的时间对乡村情况卫生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治,彻底祛除卫死活角,打一场情况卫生整治的攻坚战。在整治进程中,据不完全计算,全街道共投入资金近10万元,清算各类垃圾近200吨,出感人力500多人次,动用机械260车次,共撤除乱搭棚架22处,肃清占道堆放14处,清算污水沟7000余米,吊挂横幅50条,发放各类卫生宣传材料近万份,组织享用低保人员对街道卫生进行了3次大的肃清。

经过情况卫生大整治活动,乡村情况“脏、乱、差”的相貌有了基本性的改善,基本祛除了卫死活角,农民的卫生自我维护认识获得了增强。经过对14个行政村的一一细查,各村建筑垃圾过多,有些村干部思想还不够注重,保洁设备及保洁员步队有待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长效机制不完善。近年来,各村虽制订了一些卫发展效治理机制,但因为过去对长效治理机制的主要性不足久远的看法,绝大局部村的长效治理机制无法顺应新方式的要求,从保洁员的招录到卫生的督查等一系列准则,可操作性不强,奖罚不明确,村民卫生条约不到位,招致整治后不克不及到达长期保洁。

(二)保洁员步队不完善。一是保洁员步队本质不服衡,各村的保洁员本质不齐,特殊是单个经济前提差的村,因为保洁费不克不及实时落实,公开雇用不到保洁员,只好由村委指定一些老同志负责村保洁员,天然使保洁工作无法到达规范。还,因为监视不克不及到位,形成局部保洁员乘机钻空子,经常2—3天保洁打扫一次,形成污染严厉,各村只好又进行集中整治。二是保洁员步队不不变,因为受村集体经济前提所限,各村保洁员的待遇都不高,人员改换频频。

(三)卫生认识淡漠。长期以来,乡村人卫生习气差,乡村卫生前提差的思想在干部、党员和村民中较为顽固。固然经由一段时间的宣布道育,看法有所改动,但仍未获得彻底的改观。“前扫后倒”,“边扫边倒”,“边走边扔”的景象仍较为严厉,村民盲目坚持优越的卫生习气仍未构成。加上监视上的不到位,天然构成村民对保洁工作的共同不强,给保洁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三、下一步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机制,在进行集中整治之后,对整治不到位的村,采取经济处分治理方法。一套完好可行的长效机制是坚持整治结果的关键。必需应用好集中整治的成效,抓好长效机制的完善落实以及保洁员步队的建立。要结合月月考准则,从抓村干部的责任心动手,对责任心不强的干部执行诫勉说话和待岗审核机制,并与干部的经济好处挂钩,促进干部抓卫生保洁的自动性。对各村的卫生执行月月奖准则,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还,增强对保洁步队的培育,实时调整,实时培训,及格上岗。对一些招募不到村保洁员的,由街办、村两级进行调查,指定出责任心强,扎实肯干、不怕脏、不怕累的同志充任暂时保洁员。保洁经费由街办、村两级组织给于落实。街办各村执行低保户保洁任务工准则,从低保户中遴选出局部有实践才能的劳感人,以出任务工的方式对他们提出要求,进行报答社会活动。

乡村治理工作范文篇4

此次全市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现场会。推行“县经历做法”部署推进我市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市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主要大会。首要是贯彻省县政府“现场大会”精神。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乡镇本能机能改变和监管形式创新,努力完成我市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新打破。刚才,大家现场观摩了县镇以及村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县县政府就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作了很好的经历交流谈话,市公安、安监、交通、农业、财务等部分的负责同志,也结合部分职责对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进行了布置部署。会后,但愿各级、各部分深化体会精神,认真抓好贯实。下面,借此时机,就全市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看法、一致思想。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分从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全局动身,市委、市县政府的准确指导下。统筹城乡交通发展,乡村公路建立获得了严重打破。全市乡村公路总里程超越一万公里,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目的,为新乡村建立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供应了微弱支撑。然则随同着乡村道路建立的日新月异,乡村人流、物流、车流也随之迅猛增进,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问题开端凸显,并一跃成为现阶段变乱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其特征首要显示在三个方面:一是违法违章多。经过对近年乡村道路交通变乱的剖析发现,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变乱的主因,农民驾乘人员交通安全认识单薄、驾驶技艺不高,交通违法行为突出招致的变乱频发多发。二是治理节制难。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触及本能机能部分很多,良多具有行政法律权和治理权的本能机能部分基层力气非常单薄,受人员编制、经费保证的制约,加之乡村道路大都偏僻,招致法律监管不克不及有用掩盖,对交通违法行为往往只能突击检查,治理工作难以深化耐久,不克不及做到标本兼治。三是安全隐患大。受资金、地舆地形的限制,乡村道路安保工程建立相对滞后,安全隐患不克不及获得实时整改;局部乡村地域客运运力无法知足群众出行需求,促使很多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无牌无证车辆涌入乡村道路从事不合法营运,添加了乡村道路交通的安全风险。为此,全市各级各部分务必高度注重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充分看法当时我市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存在坚苦和问题,切实加强抓好工作落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推行“经历”和县做法,全力增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治理工作,重治理、强办法,最大限制地增大治理掩盖面,削减乡村地域教育、治理、监控盲区,具体增强我市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

二、突出重点、增强推进。

努力处理好无人管、管不了无权管、管欠好的四浩劫题”各区县要从当时我市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重点难点动身。

一明确主体、坚持机构、落实人员。市县政府常务会研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增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责任机制,保证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有人管。5月初。各乡镇县政府具有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主责主抓的安全监管职责,要切实做好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各乡镇要在7月中旬前敏捷组建工作机构“交管办”并付与机构本能机能和相关权限开展工作,以区县为单位一致规范挂牌,并依照市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增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由乡镇指导兼任工作机构负责人,依据工作实践状况,装备专兼职交通安全治理人员且不得少于2-3人的基本要求。

二保证经费、落实场地、配齐配备。各区县财务要依据当地实践将工作人员经费和安全防护配备费用归入财务预算,保证基层交管办可以管。依照乡镇专兼职人员的装备状况。切实加大经费投入,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奠基坚实基本;还,各乡镇也要结合工作实践,为交管办落实专门办公场合,一致装备法律配备,配足配齐电脑、摄像机或照像机等需要的办公设备和交通东西,以推进各项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托付监管、协作法律、增强培训。由区县安监、公安、交通、农机等部分将道路交通安全、运输市场次序、公路路政治理中不触及行政处分的监管事项托付给乡镇,保证区县乡镇有权管。按照司法、律例、规章规则及相关文件要求。并与乡镇县政府合时开展综合法律,坚持结合法律和协作治理的长效机制。还,由区县县政府法制办、安监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组织全县乡镇交管办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经测验及格后,赐与必然行政区域内的监视治理权限。

四完善准则、增强办法、落实责任。各区县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要积极共同乡镇交管办从准则、办法和职责上增强治理。一是要制订合适本辖区实践的工作规范和准则,保证乡村道路安全管得好。为保证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可以管得住、管得好、管出成效。涵盖对道路隐患排查整治的要求、对驾驶人的治理、对车辆的治理,使交管办日常治理愈加规范、合理、严正、公平;二是明确治理办法,重点增强辖区营运客车、危化品车、摩托车、校车的常态监管,与交警大、中队、运管部分完成信息互通和共享,坚持违法信息的告发准则,充分发扬乡镇及其村社交通治理员、信息员的效果;三是要明确交通治理员、信息员以及村社相关协管人员的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依照包片、包路段等方式具体掩盖辖区乡村道路,完成监管到位,不留死角和监管盲区的目的。

三、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事关科学发展观落实、事关人民群众基本好处、事关新乡村建立战略目的的完成和社会不变的高度动身,各级各部分务必把思想看法一致到省市党委县政府的决定计划部署上来。创新思绪、改良办法,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努力创始我市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的新场面。

一持续完善基本设备。逐渐完善乡村道路交通安全设备,大力改善乡村道路通行前提。各区县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逐渐改善乡村道路的通行前提,提高通路率和通车率。进一步加大对风险路段和变乱多发路段的管治,增强县乡以下道路交通标记、标牌、标线的设置工作,三级以下山区公路设置客运车辆夜间制止通行的禁令标记,急弯、临水、临崖路段设置波型防护栏或防撞墙,长下坡路段设置减速震动线。对不克不及实时设置和完善标记标线等防护警示设备的路段,要采取响应暂时措置办法,有用预防交通变乱发作。对新建、改建的乡村公路,必需严厉落实安全防护设备建立“三还”还设计、还施工、还投入运用准则,严厉把好设计搜检关、工程质量关和完工验收关。

二加速发展乡村便民客运。也是有用缓解不合法营运车辆不合法载人严厉交通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交通部分要以安全优质便民为起点和落脚点,提高乡村客运掩盖面。大力发展乡村客运是处理农民出行难问题的最终路子。经过调研、评价等方法,统筹协调乡村公路和乡村客运的发展,从线路规划、客运基本设备建立等方面最大限制地思索群众好处,对符合通行客车前提的乡村线路投放运力,开通客运班车,提高乡村客运掩盖面,最大限制当地便于民,让农民群众乘上便利车、安心车。还,组织专门力气进一步加大对不合法营运的打击和处置力度,切实维护正当运营,努力维护乡村运输市场次序,保证群众出行安全。

乡村治理工作范文篇5

一、指点思想

从全区乡村交通运输平安的实践动身,具体贯实科学发展观,结实树立建立是根底,管养是保证,平安是前提,运输是目标的指点思想。坚持“县政府担任、行业指点、分级治理”的准则,促进全区乡村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为加速全区“1234”发展思绪施行和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服好务。

二、工作目的

完成乡村交通迅速发展,通行前提分明改善,养护治理根本标准,运输收集逐渐完美,乡村客运市场标准有序,群众出行平安便捷。

三、责任主体

区交通局作为区县政府构成部分,代表区县政府实行乡村交通运输平安治理的主体责任。各镇人民县政府、街道做事处在区县政府指导下担任本辖区乡村交通运输平安治理工作,分化落实乡村交通运输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大不合法营运打击力度,指点村民委员会抓好乡村公路的建立、治理、养护工作。

四、机构职责

各镇人民县政府应进一步明白乡村交通运输平安治理本能机能,增强乡村交通治理步队建立,成立镇交通运输治理站,担任乡村交通的规划、建立、治理、养护、运输、平安、宣传工作;指点辖区内的村民委员会抓好村道的规划、建立、管养工作;抓好辖区内的水上交通平安和道路交通的源头治理;实时计算上报有关交通材料和信息。交通运输治理站人员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

各镇交通治理机构编制方面问题,按有关顺序报编制治理部分核定。区交通局应增强对各镇交通治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指点,依法将治理权延长到各镇、街道,增强乡村交通运输平安治理指点工作。

对设立交通运输治理站前提尚不成熟的街道做事处可设1名专兼职交通协管员,担任本辖区交通治理协调工作。

五、经费保证

乡村公路的治理和养护经费依照区养、镇养公路辨别全额归入区级财务和镇级财务预算。镇养公路由区财务按不少于3500元/km年规范予以津贴。村级公路的养护经费由村民委员会经过“一事一议”多渠道筹措,区财务按不少于1000元/km年规范予以津贴,镇级财务应依据实践状况布置必然津贴。

镇交通运输治理站的工作经费全额归入镇级财务预算,区财务按镇管养公路150元/km、村道100元/km予以津贴,在制品油价钱和税费变革转移付出资金中列支。区交通行政法律部分要指点镇交通运输治理站增强辖区交通行政治理和平安治理,并为镇交通运输治理站开展工作供应需要的前提,详细方法由区交通局制订。区交通局要增强对镇交通运输治理站、街道交通协管员的营业指点和培训,其治理费用依据昔时乡村公路管养工作方案进行专项预算,在制品油价钱和税费变革转移付出资金中布置。

六、相关问题

一是做好乡村公路的验收工作。由区交通、国土、安监、公安、发改等部分对已竣工的乡村公路实时进行营运验收,对验收及格的公路开行乡村客运。

乡村治理工作范文篇6

这里召开指挥部第六次全体会议,今天。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专项治理工作,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时向村庄、基层、盲点死角延伸,确保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确保“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会上,以庄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项环境工程、惠民工程和作风工程。市自去年启动实施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布置要求,以庄书记任总指挥长亲自抓,创新提出了1573工程,明确了两个确保”目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效果。这次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工作会上播放的暗访专题片中,大部分市州的城乡结合部单薄环节问题都被曝光通报,市没有被曝光,这应该说是对我市前一阶段治理工作的一种肯定。

反映出我市城乡结合部还不同水平地存在公路沿线乱、铁路沿线乱、河道沿线乱、房屋乱搭建、农贸市场乱、废旧物资回收乱”六个方面的问题,但是市城乡结合部是不是就没有问题呢?从刚才播放的全市城乡结合部暗访专题片中。同时个别地方“五乱”回潮反弹严重、风貌塑造进度缓慢等问题都还很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以下“三个不够”上:一是城乡结合部城乡交错,条块分割,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城区和乡镇之间,治理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协作配合不够;二是一些地方环境治理仍然停留在城区主要街道、场镇中心地段等区域,向基层、村庄、盲点死角拓展延伸不够;三是一些地方在治理工作中表示出主动应付和推诿畏难情绪,没有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攻坚破难、深入耐久推进的理念和思路,没有真正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效果不够。对这些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市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总结,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还要深刻认识开展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的重要性。城乡结合部是农村之首、乡村之郊”城镇与乡村的联结点,与此同时。城乡的主要出入口,也是一个地方的重要窗口,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城乡结合部一直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单薄环节,容易反弹。开展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提升城镇形象的需要,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不只有利于示范工程建设“点”上的重点推进,而且有利于治理工作“面”上的重点突破。因此,各区县、各部门要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布置上来,牢固树立“高点定位,争创一流”思想,坚持把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攻坚接力点,将治理工作不时向村庄、基层等盲点死角及单薄环节延伸,确保我市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确保顺利建设成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

二、扎实有力地抓好专项治理的各项工作

结合我市实际来看,依照书记“三个延伸”重要批示和全省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抓好三个延伸、突出六个重点、注重五个结合”即:环境治理工作要向基层、村庄、盲点死角三个延伸;突出抓好公路沿线乱、铁路沿线乱、河道沿线乱、房屋乱搭建、农贸市场乱、废旧物资回收乱等六个问题;注重与公民素质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培育、民生改善、新村建设五个方面相结合)科学、依法、民治综合整治,合力推进,着力打好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攻坚战。

解决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突出问题,工作目标是通过专项治理行动。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规范,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品位,为明年深入推进治理工作奠定基础,以舒适整洁优美的环境迎接2011年元旦和新春佳节。

分前期准备、集中治理、巩固提高三个阶段实施。12月3日—12月13日,工作方法是从2010年12月3日起至2011年2月3日止。为前期准备阶段,重点做好宣传发动建机制工作;12月14日—1月20日,为集中治理阶段,重点抓好攻坚破难推整治工作;1月21日—2月3日,为巩固提高阶段,重点抓好检查考核保常态工作。

关键要抓好以下工作:围绕上述工作要求、目标和步骤。

(一)要找准工作重点。各区县、市级各部门要及时组织拉网式排查。分析梳理存在问题,并安排专门力量,重点针对城乡结合部、铁路公路沿线、乡村和场镇过境河道、农贸市场、城镇以及周边乱搭乱建、废旧物资乱堆放等重点部位和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要以提升农村保洁水平为重点,完善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与城区相互协调、共同提高。

(二)要强化舆论宣传。各区县、市级各牵头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专项治理行动的舆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和监督作用。集中跟踪报道专项治理行动的动态和成果,曝光专项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有效地推动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要把专项治理行动与“七进”活动和“除陋习、树新风”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治理身边的环境做起,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共同打赢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攻坚战。

(三)要加大投入力度。各区县、各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对专项治理行动给予大力保证。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城乡结合部保洁水平,确保城乡结合部居民生活环境不时得到改善。同时,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广辟资金筹集渠道,切实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四)要加强监督检查。省上已将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情况纳入对各地治理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分片区每10天对各区县开展专项治理的情况进行一次督查,每半个月对开展专项治理的情况进行一次通报,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第一时间内解决。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要限时整改并跟踪整改结果;对整改不到位、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要追究问责。各区县和市级各牵头部门也要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五)要健全长效机制。各区县、各部门在推进专项治理行动的同时。形成有人管、有人抓的长效机制。要把握好内在规律,对已有的工作经验和有效管理方法,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制度规范,真正达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规范行为,确保治理工作安排安排到位、责任任务落实到位、督促检查整改到位,努力推进城乡结合部环境的常态化管理。

(六)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各部门要将专项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主责,将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要落实分级负责、属地负责、行业负责、业主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实施主体、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尤其是1+6牵头部门要划定区域,明确责任。各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所辖行政区域的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宣传部门牵头负责集中宣传报道工作;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负责对违章建(构)筑物的集中治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公路沿线的集中治理;市水务局牵头负责河道流域的集中治理;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对废旧物资回收站(点)集中治理;市工商局牵头负责对农贸市场的集中治理;川铁铁路公司牵头负责对铁路沿线的集中治理。除上述牵头部门外,其余成员部门或部门要依照职能和事权范围做好相应的专项治理工作,积极配合协调,群策群力,加强衔接,形成既分工负责,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全力做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迎检工作

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特别是建设“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今年我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面临的形势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从自身情况来看,市建设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有了良好基础。国家卫生城市“第五次复审”以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争创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10月,根据省统计局对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市在这次评分中位列全省第4名,成为川南五市唯一进入前10位的乡村。但是从外部形势来看,也不能盲目乐观、沾沾自喜,应该清醒地看到省上的考核规范十分严格,各市州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各地都在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工作力度,不时向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这个荣誉称号冲刺。特别是周边的宜宾市更是对外强力宣传、对内强化整改完善,治理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另外,从时间进度来看,依照省治理办的初步工作布置,示范工程将于12月完成申报,明年1月完成验收检查,现在距离检查验收只有1个月时间。为此,大家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继续依照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百日攻坚动员大会的有关安排安排,全力冲刺,全面做好迎检工作,确保我市建设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一举胜利。

乡村治理工作范文篇7

一、工作目标及思路

以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深入推进州旅游发展和城乡战略新要求,打好城乡提升翻身仗,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市容市貌,促进城乡面貌“一年一个样、两年大变样、三年展新貌”。

二、工作重点

1.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做好全国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爱国卫生运动长效机制,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知识,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和除“四害”活动。

2.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扎实抓好(乡段)工作,确保河流常年清漂,水面无杂物;督促加大污水排放治理力度,提升河流水源品质。

3.在结对帮扶点茶扎乡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力度,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4.持续开展“五乱”治理。强化五包责任区街道的清扫保洁,切实抓好“牛皮癣”和店招治理,纠正车辆乱停放,严查占道跨门经营,杜绝工地乱象,着力开展风貌打造,全面提升县容水平。

5.持续抓好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县域乡村振兴的战略性和纲领性文件,乡村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宜居乡村建设规划、乡村生态环境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对7个乡镇进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

6.进一步完善各项机制。深化责任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舆论监督机制、暗访曝光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机制制度在工作中的推进作用,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持之以恒的有序推进,务求实效。建立完善责任区制度,细化分解落实任务,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负责到底。

乡村治理工作范文篇8

一、总体要求

(一)加强宣传推动。

镇各村、社区要采取多样化宣传媒介,坚持因时、因事、因人制宜地选择适当的宣传形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宣传工作,把《指导意见》精神讲全面、讲明白、讲透彻,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各村、和社区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全面学习传达、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认真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在微信群和集市上发放以“乡村治理”为主题的宣传单。

(二)强化组织推动。

各村、和社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参与成立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组。各村、和社区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其他小组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村和社区每年向乡村治理领导小组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时,要将乡村治理工作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各村和社区要定期向农村工作部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抓好试点示范创建。

各村和社区分别开展试点示范创建,根据我镇经济发展需要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发展情况,围绕加强各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三治结合”新路径、新模式。每个村要培育和树立乡村治理的先进典型,发挥其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治理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四)纳入绩效考核。

各村、社区和领导小组要认真对照重点任务清单,对涉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任务逐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将组织领导小组的乡村治理工作作为每年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层层落实责任。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村内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村级组织体系,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履行好各自职能。组织党员在议事决策中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组织决定,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二)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全面实施阳光工程

清理整顿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多、各种检查评比事项多问题。规范村级各种工作台账和各类盖章证明事项,规范村级会计委托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公开。

(三)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治安维护协助、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的作用。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鼓励各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垦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乡风文明

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作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开展文明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乡风评议,弘扬道德新风。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加强文物遗址的保护。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

(五)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

规范各村基层行政执法程序,加强各村和社区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镇内司法所建设,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六)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推进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扎实开展智慧农村警务室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防范打击长效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

加强妇联、团支部、残协等组织建设。积极发挥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坚持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完善培养选拔机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

(二)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严格落实责任,加强各站办所联动,建立乡村治理工作协同运行机制。各村、社区工作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落实,对乡村治理工作情况开展督导,对乡村治理政策措施开展评估。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司法行政、公安等相关站所要按照各自职责,强化政策、资源和力量配备,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各项保障

加强镇内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聚合各类人才资源。加强派出所治安综合治理设施装备保障,落实乡村治理经费。切实保障村干部基本报酬,有计划、分层次开展村干部培训。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鼓励各村创新治理机制。组织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活动,大力宣传乡村治理各类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乡村治理工作范文篇9

市委、市政府及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四五”普法期间。县荣获了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荣誉称号。这既是对我鼓励,又是对我鞭策。年初担任县人民政府县长的随后就担任了县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组长。一年多来,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时时警示自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全县的五五”普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更好地服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到上不愧组织对我厚望,下不愧人民对我期望。本次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对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审议,这既是对我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又是对我关怀和帮助,此表示感谢!下面我代表县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对开展“五五”普法暨依法治理工作进行述职,将真诚地接受各位领导对我述职报告的审议,并虚心地接受各位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

一、强化领导。

一项“党委领导,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涉及到普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民参与”系统惠民工程。为了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拥有强大动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了组织领导:

为普法依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结合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一及时建立和完善了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先后于5月、3月调整了两次县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一直由县长担任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为了加强领导和保障力度,调整领导小组时,又将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同志调整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县各镇(区县直各部门也都相应及时地调整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组织领导机制。9月12日县委、县政府以南发[]18号文件转发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第五个五年规划》通知;9月30日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决议》为了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小组工作责任制度、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例会等制度,继续把普法依法治理纳入县“四大家”包镇(区包战线工作内容,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目标考核,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健康开展。

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有效发挥了指挥棒”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考核考评工作的效能,二进一步完善了考核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督激励机制,从健全考核评估体系着手,修订完善了普法依法治理日常考核机制,实行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大活动报告制度及每季度向普法主管部门至少书面报告一次工作情况制度。县普法依法治县办健全和完善了对各地、各部门的日常考核档案,做到奖分、扣分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确保了对各单位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的真实性和奖惩兑现的实效性。依据考核结果严格落实了湖北省法制宣传条例》规定,对没有达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标准的地方和单位,不得授予其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的荣誉称号。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考评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行之开展。

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健康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财力支撑。坚持把普法依法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三加大了保障力度。不断地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今年,县承担着全市“法律进乡村”试点工作任务,及时采纳普法主管部门的建议,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安排、同步实施,把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组、扶贫奔小康工作组、包社区工作组在所驻点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共同承担起普法工作队职责,实现了人力、目标的有效整合。同时,各镇(区统一按照一个行政村有一名国家干部的标准落实“法律进乡村”工作队员,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开展普法工作的力度。县“四大家”领导都能按照各自的职责深入到各地、各部门检查指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五五”开始,对普法经费实行重点倾斜,增加预算3万元,按照每年度不低于8万元的标准进行保障。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拿出一定的经费,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高标准实施。

具有强制性弱且跨度时间长的特点,普法工作主是面向全体公民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公共服务性事业。一件需要长抓不懈才能见效的工作。要想把普法工作抓出成效来,必须不失时机地为普法工作造势,持之以恒地落实好各项措施和目标。开展以“法律六进”为主要载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广泛性深入地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于12月4日至12月10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五五”普法启动暨“124法制宣传周活动,一以举办声势浩大的五五”普法启动仪式为先导。并于12月4日,城关凯达广场隆重举行了全县“四五”普法总结、五五”普法启动暨“124法制宣传周启动仪式,家的四大家”领导、各镇和县直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城关镇直单位干部职工、街道居民、农村村民代表及由教育局组织的县实验小学、城关实验小学两个宣传方阵共30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县公安局等30个县直司法、执法单位和相关涉农部门都分别制作了宣传车进行了游演活动。当天共出动宣传车38辆,参加游演活动人员数千人、沿途参观干部群众达数万人。从12月4日开始至12月10日,县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教育局等司法、行政执法部门30个单位分别在闹市区设立了宣传咨询台,向行人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的有关咨询。启动仪式后,各镇(区分别采取层层召开动员会、组织宣传车到各村巡回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县共有246名司法、执法人员义务参加了咨询活动,接待群众8300余人次,共发放宣传资料23000多份,刷写、张贴、悬挂、播放宣传标语1600条(幅办黑板报780余块,组织县书法家协会会员书写有关法律书法作品14条幅,县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宣传媒体共播发有关新闻、法律知识20多条,全县受宣传教育的干部群众达40多万人次。

积极推进了以“法律六进”为主要载体的普及实施工作。今年年初,二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分别召开“四大家”联席会和全县政法工作会议进行了研究、安排和部署“法律六进”活动,以南普字[]02号文件印发了县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方案》为了全方位推动“法律六进”工作,一是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等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县政法委、县司法局、县教育局等12个县直单位与广播电台长期联办了法制宣传专栏。二是除组织36名县普法讲师团成员及骨干参加市组织的骨干培训外,利用县、镇党校和其它阵地,共培训普法宣讲员及骨干5460名。6月下旬,全县组织基干民兵集训,考虑到农村基干民兵大多是治调主任或三联中心户长,也是农村普法骨干,给每个参训对象发放了一册《农村法律知识读本》将“五五”普法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提高了集训成效。同时,县镇两级普遍组成了15人以上的讲师团,为搞好全县的普法工作打下基础。三是开展了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为重点、以“学法律、讲权力、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律六进”活动。全县各局(镇以上中心组普遍按要求落实了每年学法不得少于4次、公务员学法不得少于40小时的学习制度。全县89所中小学校全部落实了法制副校长,县教育局、县经贸局、县工商局都能够按照年度普法工作要点的要求积极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了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业职工的普法教育。县长坪镇在开展“法律进六进”活动中,由过去单纯召开会议宣讲法律知识,探索出了以案普法”有效方法,收到明显效果。只要是遇到矛盾纠纷,镇里就组织普法工作队深入实地召开片区群众大会宣传法律,让大家对照法律对矛盾纠纷开展讨论,然后再组织调解,不仅使矛盾纠纷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以案普法”还提高了群众学法的积极性和参与本地矛盾化解的主动性,仅今年上半年,该镇就通过“以案普法”开展法律知识宣讲5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8000余人。

有力地服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县承担着全市“法律进乡村”试点工作任务。认为这是市领导对我信任,三突出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活动。以是对我促进,为了高标准地完成好试点工作任务,以九集镇为重点全面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活动。组织县直和镇直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共性服务事业部门,坚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每季度深入农村开展一次专业法宣传和咨询活动。从今年3月份开始,县关工委、县综治办、县普法办、县教育局联合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读团,巡回到全县各地学校、农村及社区宣讲了重点以警示教育、预防教育、成本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全县各镇统一组织开展“六个进乡村”活动:一是送法律书籍进乡村,采取编印法律知识手册和赠送法律书籍等方法,全县农村科技文化屋建立起“农民法律图书角”二是送法律知识进乡村,组织讲师团成员深入到各村巡回讲课,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向农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将法律知识送进乡村;三是送法制文艺进乡村,县、镇各组成一支镇法制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法制节目到各集镇、各村进行巡回演出;四是送法制展览进乡村,各镇组织镇相关部门各制作一块以法制宣传展板,深入到各乡村进行巡回展出;五是送法制电影进乡村,各镇统一组织一批法制题材的电影、制作一批法制宣传幻灯片,利用电影放映车巡回到各乡村放映;六是送普法电视进乡村,各镇组织制作一套法制讲座、法制文艺节目光碟,各个有线电视放映站播放,利用电视网络将普法知识送进乡村。目前我县已自编了农村法律知识读本》计划发放十万册,已经印发一万册。九集镇委、镇政府除发放《农村法律知识读本》5000册外,还给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寄发了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并随信寄发了农民工法律知识问答》一书。全县各村组建了由村干部、三联中心户长及驻村干部组成的村级法制宣讲队伍,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小组会议和入户宣传等形式,集中组织群众每月学习一次法律知识,村干部每半月学一次法。截止目前,今年仅九集镇就放法制电影和进行展出23场次;共悬挂、刷写各种法制宣传标语1352条幅;全镇15名普法讲师团成员从4月15日开始,镇直各部门、各村进行宣讲,已讲授法律32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11600余人次。今年6月份,还针对干部职工和村民群众不同对象命题,组织全镇普法对象开展了一次法律知识有奖答题竞赛,巩固了法律六进”活动成果。

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社会稳定。组织全县公民按照年度规划完成指定的学习内容基础上,四紧紧围绕中心和大局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突出了信访条例、法律援助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近年来我针对少数公民在处理事务中,过于主张个人权利,相对忽视了个人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问题,始终把信访条例作为每年普法工作的重点,教育和引导群众采取合法的途径解决自身利益的诉求。法律援助工作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把这在项民心工程办好,每年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来共解答有关劳动争议、土地承包、婚姻家庭、军人军属维权等方面的咨询1500余人次;深入到各村、组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8000份;县“两会”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500余份;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向广大群众发放“便民卡”2万多张,通过县低保局向城镇低保对象发放服务卡500张,凭卡直接申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县妇联、老龄委、总工会、团县委、人武部、残联等有关部门和各镇(区建立援助工作站18个,形成了县法援中心、镇(区村委会(社区三级法律援助网络。近年来,法律援助工作分别受到司法部、省司法厅、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做好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等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四、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

认真抓好学用有机结合,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坚持以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完善民主政治环境,建设法治”为目标,以“法治县”创建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了五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促进机关、单位、企业、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形成了开展依法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依法治理工作中坚持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方法,一齐抓共管。有力地促进了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于4月18日以南纪发[]1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试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公开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时限,及相关要求,确定了县委党校、县民政局、城关镇、李庙镇刘坪村等15个试点单位,通过开展党务公开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县政府办于5月14日以南政办发[]35号文件转发了县监察局关于全县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通过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5月20日县普法依法治县办印发了关于明确全县县直依法治理示范点单位的通知》围绕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三难”打官司难、看病难、上学难三农”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切身利益等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了县法院、县财政局、县华海纸业公司等11个行政、事业、企业单位,作为年度依法治理示范点,以推行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厂务公开为主要工作平台,实行“四大家”领导包点、主管部门责任包保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示范点工作的落实,为全面深化依法治理工作探索和积累了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经验。今年6月1日县委办、政府办又以南办发[]27号文件印发了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意见》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并确立了城关镇便河村等77个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依法治理规划,确定了阶段性工作计划,通过开展“规范行政行为,创建法治政府;规范执法行为,创建法治机关;规范自治行为,创建基层民主法治单位”等活动,深化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三大工程”

确保了依法治县的规范运行。继续坚持了以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为基本准则,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公示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继续巩固和完善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等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二严格落实依法治理工作的相关制度。有效地促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了监督制约,加大了依法预防和惩治腐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实现各项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民主、公开、透明,从根本上预防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非法经营地下“”活动在县比较严重,采取广泛宣传非法经营和购买地下“”危害,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抵制地下“”活动,采取层层签定责任书、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向组织写承诺书等措施,强化了教育管理力度。同时,组织专班,多次组织专项打击行动,依法对非法经营“”地下码庄等进行了严惩,使我县非法经营和购买地下“”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

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三以深化和完善“说事”制度为主要载体。

乡村治理工作范文篇10

一、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区经过不断坚持乡村集体“三资”治理收集系统,为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合理保值增值供应了牢靠保证,先后制订了“三资”治理准则、“三资”工作流程和经济合相同本,规范了乡村“三资”治理,建设了乡村基层党组织廉政建设平台,有用推进了村民依法自治及民主化历程。全区551个村已清算出资金7393万元,资产116733万元,比帐面添加71226万元;清算出资源159.27万亩,比原年报面积添加49.27万亩。其中耕地79.45万亩,比原年报面积添加5.45万亩;林地16.89万亩,比原年报面积添加5万亩;水面19.51万亩,比原年报面积添加11.81万亩;四荒面积11.38万亩,比原年报面积添加5.28万亩。清算承包合同298宗,发包金额2130万元,已收1683万元。经过增强“三资”清算监管,村级事务从“干部定事”变为“群众理事”,从“隐秘操作”变为“阳光操作”,从“随意处置”变为“规范治理”,有力地促进了乡村集体“三资”治理工作。

(一)建设一个平台。依托原街镇(处)会计服务中心成立乡村“三资”托付服务中心,“中心”主任由原经管站长兼任。中心职责是:承受村级的托付,统一代管村集体资金和财政,协助各村搞好资产、资源的招招标、资产评价、签署合统一工作,按时公开各村“三资”治理的材料信息。

(二)签署两边和谈。在尊敬群众的民主权益和志愿的基本上,坚持村集体资产的一切权、处置权、收益权不变,运用权、监督权别离的准则,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赞同并签字,街镇(处)“三资”托付服务中心与村委会签署托付合同,依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施行方法,对“三资”进行监管。

(三)摸清“三资”家底。严厉依照“三资”清算规则的顺序操作,经过村级自查、街镇核对、张榜公示、坚持台帐、施行监管等步调,按部就班,各环节的工作做到认真入微。①村级自查一公开。在驻村国家干部率领下,由村干部和有威信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民主办财小构成员构成的“三资”清查小组,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一一清查具体摸底注销。对钱币资产分类清点;对固定资产进行现场评价,照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价值;对资源性资产,依照当前的实践运用状况进行增删、分类注销;对承包土地以外的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测量规范,做到不漏登、不错登、不多登;对权属不明确且有贰言的资产、资源,采取问、询、说、听等方法进行重点查询,力图核实精确具体。其自查清算后果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第一次公开,还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传递。②街镇核对再公开。街镇组织包村国家干部和相关单位的营业人员,对各村上报的自查摸底状况逐项进行核对,保证后果精确、公平。最后,将自查清算后果在村务公开栏中再公开,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再传递。③注销造册建台帐。核对后果经公示无贰言后,街镇(处)对各村的“三资”状况进行分类汇总,注销造册,坚持“三资”监管台帐。还,把各村“三资”状况录入“三资”监管信息系统。依据“三资”转变的实践随时调整“三资”台帐数据,执行动态治理,做到钱帐相符、帐物相符。

(四)坚持四项准则。在坚持“三资”托付服务中心的基本上,区农经局出台了《乡村集体资金治理施行方法》、《乡村集体资产资源治理施行方法》、《乡村集体资产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招标治理暂行方法》、《乡村“三资”托付服务中心工作准则》,从准则上保证“三资”托付服务中心可以规范运转,保证“三资”安全。

(五)把好五道关隘。一是把好单子关。全区针对财政凭证运用不规范的近况,统一定制了《省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款收条》,坚持了单子的“领、用、存、销”准则。二是把好资金关。执行村级日常资金备用金准则。村级一切现金收入存入中心资金专户,制止“帐外帐”和“小金库”。三是把好报帐关。执行按期报帐。服务中心明确各村报帐时段,督促报帐员实时报帐。四是把好审核关。财政事项发生时,首先必需由经手人获得有用的原始凭证,注明用处并签章,经村集体负责人审批、赞同并签章后,交民主办财小组审核并签章,中心会计审核后方可入帐。五是把好公开关。对财政进出状况和严重事项经村民主办财小组审核后,按顺序进行财政公开,承受群众监督,加强财政进出通明度。

(六)坚持六项顺序。处置集体资产资源须统一归入村民代表大会公开议事内容,在开发、出租、出售及运用集体资产、资源时,应先由村“两委”会、村民主办财小组一起评论提出意见,按“四议两公开”顺序民主决定计划后,报街镇经管站立案并实行相关顺序和手续。(“四议两公开”即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谈判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定议,议案布告、后果)。凡未经“四议两公开”顺序的村集体的资产、资源一概不得处置。

(七)做到七个到位。一是组织指导到位。区委、区县政府把乡村集体“三资”清算监管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时成立了区乡村集体“三资”清算和监管工作指导小组,还组建了工作专班,详细负责街镇(处)的指导协谐和检查督办工作,各街镇、村也响应成立了指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构成了区、街、村、组“包村、包片、包组”,各司其职、一起参加的工作格式。二是方案制定到位。区委、区县政府结合实践,制订了区乡村集体“三资”清算和监管工作方案,对“三资”清算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准则、工作内容、办法步和谐政策办法作了明确规则。三是宣传部署到位。全区召开了乡村集体“三资”清算监管工作大会,各街镇场处行政一把手,纪(工)委书记、经管站长参与了大会,分担乡村工作的区委常委、副区长掌管大会,会上学习了《新洲区乡村集体“三资”清算和监管工作方案》,部分指导作了专题谈话,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还作了主要发言。各街镇、村响应召开了工作发动和落实大会。四是营业培训到位。区乡村集体“三资”清算监管工作指导小组,培训了全区“三资”营业主干,各街镇轮训了“三资”营业人员。五是表格印制到位。区乡村集体“三资”清算监管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省统一规则的8种表花样样,统一印制表格到村到组,统一填写要求,统一集中汇总。六是顺序操作到位。全区“三资”工作分五步走:第一步,成立机构、制订方案、培训主干、宣传发起;第二步,具体清算、具体自查、具体注销;第三步,核对核实;第四步,公示颁证;第五步,监管。七是检查督导到位。区乡村集体“三资”清算监管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相关人员构成2个督导组,对全区各街镇(处)进行指导和督查,发现问题,实时整改。对工作抓得好的赐与传递表彰;对行动缓慢的,赐与传递批判,并将督查状况申报区委、区县政府指导,保证了全区乡村集体“三资”清算监管工作稳步推进。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

1、工作发展不服衡。全区有10%左右的村“三资”到目前还没有彻底清算完,至今还有少量村的资金在体外循环。有的街镇只改了“中心”称号,其工作仍逗留在原会计服务中心的治理程度上。

2、准则执行不落实。首要表现在财政准则执行不力,少量村干部不清廉。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讨,大额支出不评论;有的村干部自用自批,村民主办财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民主办财小组形同虚设;有的村损公肥私,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乱发福利等;有的村干部本人开票收款、长期不报账,招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条,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村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好。

3、台账注销不完好。依照规范化运作的要求,各村要坚持债务债权注销薄、资产台账和资源注销薄,但大多数当地只注重对村级债务债权的注销,无视了对固定资产和集体资源的注销,形成注销项目不完善或内容不具体。

4、资产收益治理不规范。有的村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房钱,进出均不入账;有的村收款后,干部擅自掌管挪用,长期不入账;有的村资产收益运用无方案,寅吃卯粮。在四荒地、店面资产、集体企业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等方面,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目不明,权益任务纰谬称等等。

5、集体好处欠妥数。有的村干部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个人捞取益处费;单个村干部在集体山林、土地、果园、房屋设备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招标,不开村“两委”会,少量人说了算;即便开了会,又私自改变集体决定,个人“搭白”,延伸合同承包期。

6、财政公开不到位。我区村级财政公开有不少卓有成效的准则,然则单个村因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认识淡漠,的内容、方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严重支出项目无专项,本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走过场、“躲猫猫”。有的村财会人员成心迁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财政人员调整今后,档案移交不全,甚至拒不交代账簿凭证。因为乡村会计电算化滞后,全区大多数街镇还处于手工记账阶段。

7、“三资”监管不协调。因为原“乡村会计服务中心”只注重对账目标治理,无视了资产、资源的治理,在资产的出售和工程的投标进程中欠规范,街镇“中心”经常未能把握一手材料,于是呈现“三资”治理掉控。若有些村干部在集体财富投标出售后有意不将合统一材料上报到“中心”,招致资金滞溜入账、资产呈现空账;有的工程承包后“中心”竟无合同,形成自觉付出工程款,甚至被单个村干部经过虚增工程量、虚开发票、提早超额付出工程款,从中获取不合理好处。

8、市场运作不配套。到当前为止,区内还没有坚持乡村公共资产资源买卖中心,没有将集体公共社会资源和基本设备、公共设备、新农村建设物资等列入市场化装备,还没有进行公开招招标、拍卖等公道竞争手段,各项工作仍很被动。

9、基层治理不得力。首要显示在:(1)家庭承包、土地确权执行难到位;(2)以各类理由随意侵犯集体资源;(3)村干部工作不力,少量村干部图安定,不肯冒犯人,对无偿据有村集体资源的景象不敢管,不敢勇敢做工作或方法不多,必然水平上滋长了随意侵犯集体资源的习尚。

发生上述问题的首要缘由是:

1、对乡村“三资”治理工作注重不够。一是少量村干部存在畏难心情,没有把思想和精神放在发展强大集体经济上;二是乡村税费改革后,一些街镇干部以为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权多、无资产可管,有的以为目前财政准则全、群众监督紧、村干部无机可乘;三是以为村民自治,不宜多管,招致街镇干部对村级财政治理不注重,对群众反映财政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查询和处置;四是有些村干部不熟习法律和财政准则,不按规章准则做事,听不进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治理紊乱的场面。

2、对乡村“三资”治理工作监督不力。因为不足实时公开的“阳光操作”,村民无法监督;加之民主办财小组形同虚设,班子内部欠亨气,“第三方监督”成了“部署”;而区街审计力量有限,且未构成“审计—查处”的良性循环,因此司法监督与规律监督亦不曾触及。

3、对乡村“三资”治理工作装备不齐。乡村集体“三资”治理是街镇农经部分的主要职责。2003年街镇事业单位改革,我区将农经站并入财经所,因为机构的调整,人员还没有安下心来。此外,有些街镇指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清,注重不够,使一些农经人员终年围绕街镇中心工作奔波,顾不上自身的工作营业,往往是“种了他人的地,荒了本人的田”。受村级换届影响,招致村级财会人员改换过于频频,严厉影响了村级财政治理工作。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增强“三资”治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加大对乡村“三资”的监管力度,抓紧做好乡村集体“三资”治理后续工作,把健全准则、规范治理、增强监督、增强服务的治理机制归入党委、县政府工作的重点,严厉执行绩效目的治理。

2、进一步加大“三资”治理工作的规范化操作力度。具体开展“三资”清算监督工作任务“回头看”,依据省、市、区验收规范,查摆问题,限日整改,保证做到“十有”:即有牌子、有准则、有章子、有固定办公场合、有“三资”监管软件、有规范的合同、有规范的工作流程、有规范的公共资源买卖顺序、有必需的办公设备、有规范的“三资”档案。

3、进一步健全“三资”治理工作规章准则。认真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增强乡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治理指导的意见》,建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增强全区财政治理建设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乡村集体资金治理准则、财政收入治理准则、财政开支审批准则、财政预决算准则,中心岗位责任准则、财政公开准则。增强集体资产清查、资产评价、资产承包、租赁、资产运营、资源资产招招标等准则建设。一是突出村级财政预决算。年头应依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准则,编制昔时的村级财政进出方案,预算方案经村民代表大大会评论经过后,报“中心”审批立案,由街镇发文执行。二是突出村级财政进出。统一运用区农经局印制的收款收条,村级各项资金足额存入“中心”资金账户,执行票款同业,制止坐收坐支,严禁公款私存;村级开支必需在发生地实时获得真实、正当的原始凭证,严禁“白条”入账,不然“中心”有权回绝入账。三是突出开支审批。村级日常开支由村分担指导一支笔审批,严重财政事项经过村“两委”班子集体审批,村级财经运转状况承受村民主办财小组监督,并按期张榜。四是突出村级民主办财,应用村级换届之机,各街镇要切实选好民主办财小构成员,并发扬村级民主办财的监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