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0:09:56

县域范文篇1

[关键词]县域保险;营销现状;营销策略

近年来,我国的县域保险发展步伐得到了加快,其营销队伍、规模等逐步扩大,但其营销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比如,县域保险营销受到排斥、县域保险种类较少导致难以满足营销需求、存在误导和欺骗的营销行为等,都说明其营销现状需要优化。因此,就需要用到加大县域保险宣传力度、开发县域保险险种、提高营销人员个人素质、拓展营销渠道等策略来改善其营销现状,推动我国县域保险的快速发展。

1县域保险营销现状

1.1县域保险营销受到排斥。我国保险行业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对于县域地区而言,保险业发展与城市保险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首先,由于县城、乡镇等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导致居民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购买县域保险,向其推销县域保险就会受到居民的反感与排斥;其次,县域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保险的认识也严重不足,普遍的缺乏保险意识,甚至是也不认同保险业,在推销县域保险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县域居民的排斥。1.2县域保险种类较少,难以满足营销需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城市地区经济相比于县域来说相对发达,城市人民的保险意识相对较强,城市人民保险购买力也较强。反观我国县域地区,保险业发展较慢,难以引起各保险公司的足够重视。所以,城市地区也就成为各大保险公司极为重要保险市场,保险公司也都致力于开发适合城市居民的险种,而忽视县域保险险种的开发,造成了县域保险营销险种单一或同质化,这也就导致县域保险的营销人员在推销保险产品时缺乏足够的适合县域居民的险种,难以满足营销需求。1.3存在误导、欺骗等不良营销行为。保险营销中,以误导、欺骗等不正当手段推销保险产品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些不正当的营销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名誉,也将大大降低居民对保险的信任度,导致保险销售难度大为增加。造成这种营销现状的原因也存在于三个方面:首先,县域保险营销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地规范营销人员的营销行为;其次,县域保险入职门槛较低,一些品行不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都可以从事保险行业,虽然扩大了营销队伍,但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欠缺,导致对保险产品夸大其词,甚至是存在虚假宣传、欺骗等行为;最后,县域保险营销人员本身就没有对县域保险进行深入理解,对各险种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在营销的过程中就会误导消费者,同时影响县域保险的可信度,增加了营销难度。1.4缺乏营销竞争。竞争也是一种发展动力,有竞争才能有发展,但对目前的县域保险而言,缺乏营销竞争,不仅使各类保险产品更新、升级较慢,也让消费者获利较少,也就难以激发县域人民的购买欲望,从而导致县域保险销售量较小。其造成缺乏营销竞争的原因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各保险公司在乡镇、农村等地区设置的销售网点较少,投入的营销人员较少,使其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适用于县域居民的保险种类较少,居民的选择性也就较小,导致不足以形成竞争局面。

2县域保险营销策略

2.1加大县域保险宣传力度。对于县域居民而言,对保险了解较少也是阻碍营销的一种障碍,所以,发展县域保险,就必须加大县域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县域居民的保险意识,不仅可为其营销创造有利条件,也可以改善当前的营销现状。为此,营销人员首先要根据县域居民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险种,制定合理的宣传计划。然后在县域地区设置宣传场所,对县域保险进行广泛宣传,但由于县域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保险的某些条款并不能够完全理解,所以,还要派遣专业人员到现场为居民深入讲解,让居民深入的理解县域保险、正确的看待及认识县域保险,消除居民的排斥感,才能够取得居民的信任与认可,才能使居民参与县域保险,从而有利于增长县域保险的销售业绩。2.2完善营销制度。保险营销需要一个完善营销制度才能规范各项营销活动和推动保险业的发展,对于县域保险也不例外。所以,保险公司应完善营销制度,其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善:一方面,规范营销流程,并让营销人员严格按照营销流程进行营销活动,规范其营销行为,才能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县域保险的信任度;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对营销人员的管理制度,用于净化营销队伍,可有效避免不正当营销行为的发生,防止社会对县域保险产生诸多误解,有利于开展营销工作。2.3开发县域保险险种。由于适用于县域地区的险种较少,或者一些保险脱离了地区实际状况,导致限制了营销范围及规模。所以,为了满足营销需求,保险公司必须开发、创新较多种类的县域保险,或者对县域的险种进行改进。为此,保险公司应调派专业人员到县域区域做好考查,充分掌握县域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深入了解居民的保险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发县域保险,才能开发出适用性较强的县域保险,才能为营销人员提供必要的产品支持,其营销现状也将会得到改善与优化。另外,开发较多的县域保险,虽然增加营销竞争力,但有助于保险逐步的升级与优化,使其更能满足县域居民的保险需求,更容易被居民所接受,也有利于县域保险的营销。2.4提高营销人员个人素质。营销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低也将对县域保险营销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所以,必须提高营销人员的个人素质,防止出现不正当的营销行为。首先,提高入职门槛,对入职人员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入职的人员拒绝聘用;其次,组织营销人员定期培训、学习,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各种县域保险,增强个人专业化知识;最后,由于营销能力关系着营销业绩,所以,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参与相关讲座、营销交流活动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营销能力。2.5改进营销方法,扩展销售渠道。对于营销而言,方法和渠道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的保险营销中,很多消费者都保持着怀疑的态度,所以,营销人员可以尽量开展营销活动,给消费者较大的优惠或者给予免费体验,以这样的营销方法也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对于销售渠道而言,必须给予扩展。首先,可以建立电话营销渠道,这种营销渠道针对性较强,可避免盲目性营销;其次,仅依靠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来销售县域保险难以提高整体销售业绩,所以,保险公司可与地区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做到互利共赢,也是一种较好的营销渠道;最后,县域保险也起到社会保障作用,所以,保险公司可以与村委会、村卫生所、合作社等单位合作,形成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县域保险的营销业绩,也可以给县域居民一份社会保障。

3结论

总之,县域保险可以为地区人民带来诸多益处,对县域居民也起到较好的保障作用,针对当前的营销现状,必须给予优化及改进,才能有利于开展县域保险营销工作,才能够对县域保险的发展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天琴.县域保险市场营销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青岛财产保险市场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23):72-76.

[2]刘靖明.县域保险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情况浅析———以内蒙古牙克石市为例[J].北方金融,2017(10):85-86.

[3]金友军,赵家春,王卫东.浅析县域保险业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北方金融,2015(12):98-99.

[4]汪欣.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县域车辆保险状况问题研究———以江西省彭泽县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5(14):189-190.

县域范文篇2

一、贴进百姓生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各县(市)都在竞相发展,所以可供参考的素材也很多,但是由于《牡丹江晨报》是一张市民报,如果大量刊发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内容,百姓不会特别感兴趣,所以,这就需要版面的记者多跑基层,寻找和发现贴进百姓生活的新鲜事儿。如何寻找新闻亮点,让县域版面活起来?首先,笔者设置了几个栏目:县域观察、县市快递、百姓故事、县域杂谈等,力求版面新鲜活泼、内容丰富。一方面,展现各县(市)争位赶超、迅速崛起的一个个经济亮点,另一方面,通过刊发贴进普通百姓生活的新闻事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其次,多与各县(市)相关部门联系,增强新闻敏感性,在不偏离时事报道的情况下透过“蛛丝马迹”挖掘新闻亮点。2010年夏天,笔者到小北湖自然保护区采访时了解到,保护区附近有一条新建的宽1米多的灌溉渠,由于渠道较宽,每到夏天,都有一些野兔、獾等因为跳不过那么宽的水渠而掉进湍急的水里丧生,据不完全统计,不到一年时间至少有四五十只野生动物因此丧生。笔者赶到现场,抓拍了照片,并走访了附近农户,采写了《灌溉渠竟成野生动物殡葬地》一文,在县域版发表,文章见报后,引起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局的高度重视,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后,决定在灌溉渠上每隔几米铺上石板,为野生动物过渠开辟一条“生路”。

二、加强舆论监督,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报纸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舆论监督作用。目前各县(市)正处于经济总量蓄势突破的重要时期,也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关口。如何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实现超常规发展,是县域版面需要关注的内容。兰岗西瓜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近年来,兰岗西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销售的市场风险明显增加,卖不出去的西瓜烂在地里,一些瓜农一年甚至赔几万元。笔者通过多次采访瓜农、卖瓜者,以及兰岗西瓜协会的西瓜经纪人,采写并发表了系列报道《兰岗西瓜的突围之路》,见报后许多读者打来电话,提出了诸如为兰岗西瓜寻找出路,为兰岗西瓜注册商标、让瓜农们“抱团”发展、招商引资建果汁厂等建议,引起了兰岗镇政府以及牡丹江市政府、宁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派遣专家到兰岗镇调研,为西瓜产业把脉,确立了西瓜产业的发展方向,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使西瓜产业再现勃勃生机。此外,作为全国大豆之乡,穆棱市下城子镇近年来也遭遇了发展瓶颈———眼看着被人称为金豆子的大豆卖不上价,而低价的豆子远销省外一些城市后,被加工成豆制品,身价倍增,又重新卖给当地人。笔者针对大豆产业尴尬的处境采写了相关的报道,引起了牡丹江市政府与穆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研究了大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穆棱市决定今后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并鼓励投资者到穆棱县对大豆产业进行合理的投资,使大豆产业见暖回春。

县域范文篇3

关键词:创新驱动;县域;科技管理;科技创新体系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市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新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平县经济振兴发展,建平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管理工作,积极部署“五大工程”战略。笔者认为在当前乃至以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质量是关键。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培育和完善企业主体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洽谈活动。建平县域企业多以资源型为主,如铁矿、膨润土矿等,大多采取落后的低端开采生产方式,经济总量规模太小,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发展落后于其他区域,科技新理念相对陈旧,应该鼓励企业与其产业关联度高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引进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点对点”对接活动,提高合作成功率,联合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培育一批高水平产学研示范企业。县科技局每年都多次组织县内相关企业参加“6.29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北京科技博览会;西安科博会等,还有“两院十校对接会”“辽宁省化工行业科技成果对接会”“省科技厅召开的钢铁行业科技成果推介对接会”活动。坚持为企业和大型院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做好本县科技服务工作,增强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工业方面主要推进以纳鑫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为首的与北京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形成的金属新材料企业产学研技术合作;建立以盛德日新有限公司为首的铁矿企业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的铁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合作,成为县域铁矿业的示范标杆企业;加强膨润土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膨润土园区企业膨润土精深加工,生产出深加工产品如钠基膨润土、锂基膨润土、有机膨润土及高纯膨润土凝胶等,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继续推进陶瓷园区企业与产业研究院所进行深层次科技合作,通过传统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高水平的科技示范龙头企业。农业方面推进农业领军企业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积极科技合作,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业优良品种引进,建设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加快农业新技术研发、引进及推广。二是积极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坚决贯彻执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建设科技强省的实施意见》,首先要引导县域企业应用科技成果。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加速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引导县域科技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突破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对于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实施转化并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应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其次,加强对企业的科技成果供给。作为县级科技部门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落实相关政策,通过研发转让、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价值。拓宽科技合作交流渠道,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技术需求和成果信息互通机制,定期组织“专家企业行”“企业院校行”活动。拓宽技术来源,承接技术转移。再次,通过引进、培育技术中介机构,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推动本县技术市场建设。开展“互联网+科技服务”,通过科技信息网和手机微信平台实现企业和科研院所信息共享,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对接服务。三是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县域内大型骨干企业为基础,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择优扶持一批科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对有技术人员、有场所设备、有研发经费、有研发方向、有专利产出的企业,实行长期动态跟踪服务,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工程技术中心,形成完善的研发组织体系,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以龙头企业带动县域经济整体产业化发展。对于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授予企业法人代表“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科技创新优秀奖”称号。积极孵化培育科技中小微企业,加快县域创业孵化基地基础建设。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使其成为集政策咨询、创业指导、项目推介、创业培训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平台,并逐步成长为支撑县域经济科技发展的后续力量。四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推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利用税收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为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县科技局大力宣传推广组织企业实施,只要符合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企业均可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则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上,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数据库和后备库,指导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指导工作,建立常态化的培训帮扶工作,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品牌效应。使县高新技术企业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2积极培养引进高技能科技型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县域企业急需一批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首先在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园区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加快培育县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根据做出的贡献大小,完善收入分配方案,适当增加科研费用和生活补贴。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支持各部门、各单位、采取科技咨询、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创办企业等方式,集聚各类人才资源。同时解决好引进人才的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问题,简化程序,落实相关待遇。其次鼓励县域大型骨干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合理规划其薪酬组成,或者实行股权激励和股权分红策略;鼓励县域小型企业广泛吸收人才,培养一批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专业性强的本地实用型技术性人才。再次,通过专家进乡村,专业特派员、三区人才等引进活动,鼓励企业通过建立专家工作站等方式引进人才。为县农业产业发展培育职业技术工人,增加实用性技能性人才的供给,每年要集中培训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少则200人次多达500人次。

3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建设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社会环境建设。营造一种积极的创新氛围,提升全县人民的创新热情,调动全县人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理念。对于贡献较大的科技领先人物、科技创新人才给予积极的宣传与奖励,在县内各学校增加科普园地科普读物科普器材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创新要从学生开始抓起。其次,加强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建设。一是增加县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实实在在支持创新驱动的发展。加大税收工作力度,对于企业的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和技术合同额的税收减免给予积极的支持,形成鼓励企业创新的财税导向。二是加大金融资本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县域内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和研发平台建设。强化中小微企业股份制转让系统融资功能,同时引导带动社会的闲余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对省市支持的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活动,产业基金直接投资科技创新项目,县科技部门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做好创新服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科技创新活动。再次,加强科技创新法制环境建设。建立县乡场街和企业三级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保障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切实履行科技服务、科技管理、科技宣传、科技协调等职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侵权一处查处一处,对侵权假冒行为严惩不贷。

4大力加强创新型园区建设

为了充分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县老园区,开发创新园区建设。大力支持建平经济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对膨润土化工科技产业园区、陶瓷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杂粮工业园区等老园区继续实施帮扶政策,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产品;对新型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生态科技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创新型园区实施引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完善融资、咨询、培训、场所等创新服务,培育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壮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陶瓷及新型建材、膨润土及非金属矿物制品、杂粮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科技研发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竞争力,争创名优产品,培养名优品牌意识;逐步探索“互联网+园区+企业”模式,推动创新园区电子商务得到积极发展。科技部在2018年一号文件《关于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中,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对科技创新驱动做了完整的诠释,把科技管理系统能力建设作为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质工程。作为县域科技管理部门,一定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http://www.most.gov.cn/yw/201605/t20160520_125675.htm,2016-05-19.

县域范文篇4

目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逐步向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本文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105个县为视角,对信贷资金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县域资金外流情况及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探讨县域资金回流机制。

一、县域信贷资金外流情况及其影响

存款增幅明显高于贷款,存贷差不断扩大,存贷比例明显下降。截至2005年3月末,所调查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19亿元,较2000年末增加149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46亿元,较2000年末增加715亿元。存贷比为60.5%,比2000年下降了11.1个百分点。存贷差由2000年末的490亿元扩大到目前的127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65.4%。

截至2005年3月末,所调查的县域金融机构流出资金131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67.5%。其中,工商银行资金外流最多,其次是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系统内上存,是县域金融机构资金流出的主渠道。截至2005年3月末,县域金融机构系统内上存958亿元,是2000年的3倍多,占县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出总量的72.9%,比2000年末增长近22个百分点。除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二级存款准备金、上存系统内备付金外,由于具有期限稳、利率高、利息收入可靠等特点,与上级行约定期限上存资金和其它上存资金的占比最大,金额达616亿元,占全部上存资金的68.2%。利率较高是约期上存资金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拆出资金和购买有价证券也是资金外流的渠道。截至2005年3月末,所调查的县域金融机构拆出资金9亿元,购有价证券36亿元,其他流出渠道21.5亿元。

县域流入资金有限,进一步加剧了县域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在县域信贷资金流出的同时,有部分资金通过政策性银行信贷投入、系统内借款、拆入资金、在中央银行借款等渠道流入县域,但流入资金规模有限,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截至2005年3月末,所调查的县域金融机构共流入资金326亿元,仅为流出资金的24.8%。由于县域的重点建设项目较少,吸纳外部资金的能力有限,流入资金与流出资金的比例不断扩大,净流出额由2000年的1:2.1扩大到2004年的1:4。

县域资金大量外流,客观上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制约了县域金融机构放贷能力,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二是不利于县域资金与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县域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加大,而县域资金外流,加剧了县域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影响了县域经济金融的自我发展能力,也影响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二、县域信贷资金外流的原因分析

县域资金外流主要是由体制(政策)和风险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变,是信贷资金外流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商业银行逐步实施中心城市战略和扁平化信贷管理模式,基层商业银行的贷款权限普遍向上级行集中,进一步严格控制授信额度,较少发放贷款,大部分县域基层商业银行主要是吸纳存款上存资金。同时,金融机构还在不少地区逐步退出。据统计,3年来农业银行在被调查的105个县中,共撤销经营网点488个,机构数量减少40%。

2.县域金融机构经营情况不佳,不良资产占比高,残蚀了部分县域资金。经过抓“降点”工作,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明显下降,但占比仍然偏高,使得县域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减少,影响了新增贷款的投入。截至2004年末,所调查的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高达33.6%,估计有近五分之一的信贷资金将形成损失。截至2005年3月末,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较上年同期仅增长了5.9%,远低于全辖贷款增速。

3.对邮政储蓄的制度性安排转移了部分县域资金。由于管理体制的规定,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全部流出。截至2005年3月末,邮政储蓄通过系统内上存和转存人民银行的存款金额达到318亿元,占全部上存资金的24.2%。

4.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制约了县域信贷资金有效供给。一是担保评估等县域中介机构规模小,经营不规范,缺乏监管,难以减少金融机构信贷交易活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金融机构提高了贷款条件,客观上减少了贷款需求与供给。二是县域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自有资本少、管理水平低、信誉状况差、缺少有效抵押担保,不具备借款条件,在找不到合适信贷投入企业、项目的情况下,银行只得将“相对过剩”的资金上存。三是信用制度缺失。县域中小企业大都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司法制度缺乏足够的效率也影响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的积极性,致使金融机构被动地以减少贷款投放来防范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县域的信贷投入。四是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了弥补了县域金融体系的断层,增强县域金融活力。但民间借贷由于操作行为不规范,易引发经济纠纷,加剧县域信用环境的恶化,对资金流入产生负面影响。

三、建立县域资金回流机制

民间借贷利率一般要高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水平,说明县域地区贷款的收益并不是一些人想象得那样低。因此,应从解决好政策体制和风险问题入手,坚持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建立县域资金回流机制。

(一)构建多层次、综合性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1.调整县域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商业银行要调整县域经营网点,撤销乡镇级营业机构,归并县市级分支机构,对经济欠发达和业务量较小县域的分支机构特别是存款达不到经营临界点的机构,坚决撤掉,让出存款市场。要适度“放权”,给予基层行一定的授权授信额度和新增贷款的审批权限,在实行信贷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信贷人员积极营销贷款。

2.加快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国际金融机构农贷转贷业务划转到农业发展银行管理。进一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结构,拓宽金融业务领域,逐步将支持的重点由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围绕农业产业化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并逐步向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延伸。

3.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壮大农村合作金融。一是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营业税。国有股在改革过程中,应逐步退出信用社,以真正体现农村信用社的民营性质。二是农信社社员以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方式决定县域信用社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内容,并通过分红及优惠返回从信用社获得收益。三是加快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建设小额支付体系,把信用社纳入到全社会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中来。四是加强经营管理和业务创新。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扩大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再贴现、消费信贷等新的业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县域范文篇5

在空间上,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发展县城经济。因为县城集聚了县域内各种资源和行业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重点。过去大搞“一大二公”,实施平衡发展战略,致使经济发展重点不突出,县城带动乏力。为此,要吸取教训,在发展县域经济时,要重点发展壮大县城经济,并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在产业上,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在县域这个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层次低,特别是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滞后,“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经济欠发达,缺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发展工业经济。

在所有制上,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多数县属国有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主体地位日益萎缩,给县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就业、财政和稳定的压力。因此,要发展县域经济,填补县域公有制经济全面退缩形成的“真空”,只能在国有经济的体制外,大力实施“民营强县”的战略。

在资源利用上,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在现代经济的全面竞争中,县域经济要想在更大范围的分工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利用自己的资源,创造自己的特色优势。

纵观各地经济发展的轨迹,凡是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均是该地区特色经济能量充分释放的结果。那么,如何寻求自身特色能量释放的最佳途径呢?

一是要研究挖掘自身特色优势。一个县域均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有的有区位优势,如地处交通要道和枢纽,或沿海、沿边;有的有自然资源优势,如域内蕴藏大量矿藏资源,或丰富的水能资源;有的有社会资源优势,这主要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域内已集聚的智力资源,或成为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有的则以上优势兼而有之。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即使再贫困的地区,也会存在某种资源优势,或自然资源方面的,或社会文化资源方面的。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这种资源,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才能摆脱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所以,作为县域经济的决策者,一定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吃透县情,理出发展思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闯出一条适合本县域的发展之路;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发掘自己的发展优势,培育经济增长点,创造出本地经济的特色。

二是要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产业。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指出:最有效、最合理的社会生产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只生产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相对优势、成本比较低的产品,并用这种产品去同其他国家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这样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好处。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已经得到各地经济发展实践的印证。我们过去的县域经济,包括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由于忽视特色,不注重比较优势成本,一味追求全面发展,形成“小而全”的局面,其结果是各地产业结构雷同,没有产品特色,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进而失去了许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机遇。因此,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时,一定要按照比较经济利益的原则,研究制定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参与县域外的经济分工与协作,突出自身特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劣中选优,切忌毫无特色的“大而全”、“小而全”。如县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则可以突出旅游产业特色;县域矿产资源丰富,则可以突出以矿业开采、加工为主的矿业经济特色;县域内水能资源储量丰富的,则可突出以水力发电为主产业特色。总而言之,只有坚持特色,才能使县域经济具竞争力,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对接中找到自己最佳位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县域范文篇6

[关键词]大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优势

一、大庆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一)林甸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第一,从内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从外精准定位拓展外埠客源市场。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定期组织服务标准化培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跟进项目建设,对俄宣传推介,巩固确定了中国温泉之乡林甸旅游产业市场地位,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第二,通过外出宣传、接洽等方式,建立与边境城市对俄旅游合作关系,打造对俄旅游精品线路。参加绥芬河市举办的中俄旅游企业对接会,邀请10余家俄罗斯与绥芬河旅行社一行40余人,参加“暖暖的林甸”对俄旅游产品推介会并调研林甸旅游资源。第三,依靠项目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利用两条商业街,对贫困村、贫困群众实行免租金优惠招租政策,直至全面脱贫;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开展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鹤鸣湖景区继续实行贫困人口轮流上岗制,在农闲时间上岗工作,增加收入;积极引进大型企业集团———中青旅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与景域集团合作投资建设温泉旅游度假、旅游地产、旅游景区开发等新型综合旅游项目;旅游局携手自驾龙江旅游服务平台,共同举办“‘百车千人’冰雪自驾,研学扶贫助力中国温泉之乡”大型自驾游和青少年研学旅行扶贫活动。(二)肇源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第一,政府持续投入。莲花湖公园景区先后投入几千万元,2018年成功晋升为部级湿地公园。文博体综合场馆融资在建,其中的波波大酒店拟打造五星级酒店。县里还协调各方资金用于衍福寺风景名胜区大殿建设等。第二,企业积极性较高。青花湖景区由鑫泰吉瑞公司投资几千万元打造渔猎文化小镇,2020年年初组织了“冬捕渔猎文化节”和“首届肇源开江节”,当天吸引省内外游客达7000多人,同时销售了大量的淡水鱼和特色小米等农副产品。(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大美湿地,诗画草原,民族飨宴,马背豪情,祈福圣地,养生温泉为突出特点。开发出冬季捕鱼、雪地温泉等特色旅游项目20余个,开辟精品旅游路线14条,定期举办那达慕大会、民族文化节、冰雪渔猎文化节。阿木塔、嘎日迪、克尔台湖水岸渔村都成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四)肇州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肇州县旅游商品有老街基系列(窖藏酒、大瓜子、玉米浆、杂粮粥)、托古小米、叶氏粘豆包、牛角尖大瓜子、牧康牧业、兴合科技、昆仓啤酒、百森饮料。近年来,肇州县打造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广、旅游空间大、经营方式灵活为特点的肇州特色旅游新概念。以红色经典、自然风光、特色小吃、棚室采摘为主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为载体,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全域旅游发展新目标。计划建设肇州县青马湖风景区,项目规划建设以“一场一寺两区三馆六作坊”为格局,融合“游、玩、学、住、行”等旅游体验元素于一体的传统手工业特色非遗旅游小镇。

二、大庆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扶持力度小,专业人才匮乏。文化旅游作为新构建的部门,懂管理、精业务、善运营、通服务的人才匮乏,缺乏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专业人才总量储备严重不足,且专业门类结构比例严重失衡,缺少考古、群艺辅导、文艺创作等方面专家和领军式人物。2018年,各县在文化旅游专项资金支持方面十分有限,严重影响相关工作开展。各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作为行政部门,科室业务分工明确,合作沟通不足,涉及文化旅游融合类工作相互之间缺乏学习交流机制。(二)发展规划滞后,产业融合度低。一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缺乏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文化是文化、旅游是旅游的发展特征还十分明显。文化产业倾向于公共服务为主,以体制内运行,行政化主导为主,缺少旅游元素;旅游产业基本都是以旅游企业的单个景区运营为主,旅游项目同质化、重复化、低端化明显,缺乏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植入。二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链条短,缺乏上下游或是相关产业的支持互补,缺乏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旅游线路设计,文化纪念品种类少、样式匮乏,特色性、代表性、体验性、实用性、便利性、大众性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更是屈指可数。(三)传统运营模式为主,区域联动效应差。传统运营模式下,大庆县域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基本处于分散、隔离的状态,文化是文化,景区是景区,基本都是围绕各自进行“单点”式发展,产业价值链短,运营模式单一,没有形成文化旅游方面的优势经典线路。以门票和折扣为主的低端营销运营模式,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亟待加强和完善。民俗特色游内涵和民俗文化还未能与景区深度融合,博物馆游、文化馆游的游客互动体验性不强。大庆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市里及周边城市互动性偏少,旅游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游玩层次,未与市里及周边城市旅游企业形成联动,未形成差异化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游客逗留时间短,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三、大庆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县域范文篇7

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构建“兴镇先锋行动”党建工作新格局。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发展县域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从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入手,突出“兴镇、先锋”两大理念,以实施“兴镇先锋行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形式、新方法,以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建设为重点,抓党建促发展、促和谐,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使全县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和先锋模范。

实施“兴镇先锋行动”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围绕中心,促进发展;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坚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兴镇先锋行动”,使全县基层党组织成为“五好”先锋,即“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达到“三增强”目的,即使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创新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服务、团结和组织群众的作用,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担负起带头和带领群众完成本地区本单位工作任务的责任,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使广大党员成为“五带头、五先进”的先锋,即“带头学习讲政治,做到思想先进;带头干事谋发展,做到行动先进;带头创新争一流,做到业绩先进;带头服务比奉献,做到作风先进;带头自律树榜样,做到形象先进”,努力使广大党员在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勇挑重担、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目的。

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五四三”工作思路实施“兴镇先锋行动”。即:“五类组织”分类实施(农村、机关、社区、非公企业和窗口服务单位党组织);“四项行动”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力增强、党员人才队伍培养、农村党员率先致富和党的新形象塑造);“三大建设”显见成效(创新党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从而将“兴镇先锋行动”的要求贯穿到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党建工作的各个领域,统筹城乡,覆盖机关、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延伸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构建“兴镇先锋行动”党建工作新格局。

分类实施,整体推进,创新“兴镇先锋行动”党建工作载体。

五类组织分类实施: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开展工作,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农村发展、引领农民致富、关心农民疾苦、维护农民利益、繁荣农村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推进民主管理、保障农民权利”的先锋;使农村党员成为“宣传政策、遵纪守法、率先致富、带领致富”的先锋。二是机关党组织紧紧围绕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畅通高效的发展环境、干事创业的用人环境、诚实规范的信用环境、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使机关党组织成为“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服务基层、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先锋,使党员成为“顾全大局、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服务群众、公道正派”的先锋。三是社区党组织紧紧围绕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和谐”的新型社区目标,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社区群众、关心弱势群体、整合社会资源、共建文明社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友爱和谐”的先锋,使党员成为“讲文明、守法纪、关爱人”的先锋。四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发展”目标,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发展壮大企业党员队伍,使企业党组织成为“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培育企业精神、提升企业形象、维护各方权益、凝聚员工队伍”的先锋,使企业党员成为“宣传党的政策、联系职工群众、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先锋。五是窗口服务单位党组织(包括学校、医院等)紧密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工作和改革发展实际,加强和改进窗口服务行业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党组织成为“推动科教兴县、实现自主创新、加强行风建设、遵守职业道德、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水平”的先锋;使党员成为“业务精良、服务一流、诚信公正、群众满意”的先锋。

四项行动整体推进:一是基层党组织活力增强行动。着重抓好“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激发活力、提升水平”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积极稳妥地探索党代表常任制,稳步推行村“两委”班子换届“公推直选”,全面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实行村级重大事项票决制和村干部任期零负债制。通过在实践中锻炼群众、砺练干部,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全县机关单位以勤政廉政,提高效率,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重点,通过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办事公开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严禁“三乱”、“三难”行为,坚决纠正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等行业不正之风,全力营造“舒心、放心、安心”的投资发展环境。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协调委员会等社区党建工作议事机制,充分挖掘、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扎实开展“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在企业党员中开展争当“三个模范”活动,即“争当岗位奉献模范、业务技能帮带模范、团结凝聚职工模范”。加强非公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非公企业党政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机制,保证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壮大。二是党员人才队伍培养行动。重点突出“抓队伍、重培养、强管理、育英才”主题实践活动。继续深化拓展“五三○”工程,进一步加强“双培双带双示范”工作。健全完善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科学发观学习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执行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制度,做到“三进两结合”即进考核,进评定,进档案,把公务员年度考核和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有机结合起来,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定结果和干部提拔使用结合起来。建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并开展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充分利用乡镇农技校等阵地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搞好“四库建设”,即党员信息库、农村优秀青年信息库、各级后备干部储备库、各类人才储备库,为突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外出务工党员中深入开展“创业发展,建设家乡”活动。三是农村党员率先致富行动。着力抓好“整合资源、结对帮扶、共同致富”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落实县直机关支部与农村支部结对帮建措施,夯实具体帮建责任,有效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和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制度,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实行绩效量化目标考核。着力推进以“一体两翼”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向小康迈进。深入开展农村党员“百千万致富双带动”(百名党员率先创业,带动千名党员致富,带领万户群众奔小康)活动。围绕县域经济“三二二”突破发展战略重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培育“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基地”,尽快形成一批致富带动力强、服务群众好、稳步增收致富的“党员示范标兵”,推动以“两园两业”为主导的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农村支柱产业。在涉农行业开展争创“群众满意部门、基层站所”活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跑项目资金,努力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农村提供有力支持。四是党的新形象塑造行动。重点抓好“亮身份、创先进、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中尤其是窗口行业推行“党员挂牌上岗”,争创“党员先锋岗(科室)”,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党性铸师魂”、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天使先锋”等活动。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网络体系。实行“三级承诺制”,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和党员都要承诺为群众办实事,并接受社会监督。继续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为无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搭建有效平台。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积极开展“五送一建”活动。设立党员温暖基金,实行“七一”、春节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制度。建立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注重关怀离退职村干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先锋作用,举全县之力抓好“民生八大工程”和灾后重建工作,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问题,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县域范文篇8

学习了《中国青年报》上几篇关于兖矿集团的宣传报道,我的体会很深,随着思考的深入,感受也不断变化。初读这些报道的时候,我很自豪,因为现在的兖矿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且拥有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抗衡的先进技术。它不仅获得如此多的荣誉,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还受到了上级组织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与重视。汇聚了这些荣誉、技术与关注的兖矿集团正在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进。作为一名兖矿人,看到这些,我是自豪的。当我快要读完这片文章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是幸运的。我庆幸能在这样一个有着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潜力的企业里工作,能成为这个团结一心为实现美好前景而不断奋斗的集体中的一份子。然而细细回味这篇文章时我萌生了一种危机感,一种作为兖矿年轻一代要挑起继续创新、可持续发展这个重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今天我们看到的成绩如此辉煌、如此振奋人心,但它是一代有一代人不断努力积累而成的,我们不能只是沉溺其中而止步不前。我们应该将这些辉煌视为是对我们的鞭策与激励,激励我们谋求兖矿更大的发展、更广阔的明天。

耿主席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机制,抓住机遇,突出重点,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句话不仅对大局适用,放在青年人的身上也一样适用。我们就是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抓住兖矿机制创新的机遇,主动投身到各项建设中去,以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无限的热情,实现兖矿集团更快更好的发展。历数集团公司这些年的变化:从年亏损2100多万元到连续多年保持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从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第17位到中国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从单一的本地煤炭开采到拥有50家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涉及采矿、煤化工、煤电铝、建筑等10余个行业,总资产372.84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231.9亿元;从煤炭大量积压到年出口煤炭突破1000万吨;从基础的煤炭采掘技术到拥有世界一流的综采放顶煤技术和深井冻结施工技术。是积极推行的改革,不断转变的观念,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无数次的探索和尝试,是兖矿人的不懈奋斗为兖矿带来了今天的效益。也为青年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挥空间。

其次,为适应企业战略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集团公司全面实施人才战略,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公司团委开展的创建“学习型团组织”活动,“五项教育”活动,建设“新世纪书屋”活动,长期开展的“四个一”活动,以及推行的“团员青年学习日”,“三册”等制度也都印证了集团公司“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的观念。基层团员青年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受益,不断成长,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生力军突击队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视,集团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逐渐增强。

兖矿的可持续发展是长久的规划,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就能办到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团的发展也是一样,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需要怀揣着共同理想的人为之不懈奋斗。作为一名基层团员青年,我也许并不能为兖矿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作出什么贡献,但是我坚信:只要有一点一滴的汇聚,就会有波澜壮阔的大海。我将会立足本职的岗位:甘于奉献,保障每一批物资的安全与高效;解放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和吸收更多的知识,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我,甘愿做着一滴水,和更多愿为兖矿发展奉献青春的朋友们一起,汇聚美好而广阔的明天!

县域范文篇9

1发展经验

1.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武胜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组织领导,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活动的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技术专家组细分为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和草食牲畜养殖三个小组,主要职责是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技术支撑、协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

1.2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生产按照“六化”推进。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实现生产规范化;健全防疫制度,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有效处理畜禽粪污,达到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依法对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投入使用实施有效期监管,实现监管常态化。

1.3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07年开始,到2011年全县利用中央投资,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共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小区)57个。2010年起,全县启动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11年,根据省上有关要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2011年现代畜牧业优质生猪养殖示范点建设的通知》。按养殖内容制定全县统一的评审打分细则,组织专家组开展初步筛选、技术培训、创建指导和验收评审等工作,及时高效地建成了12个圈舍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验收后由县政府补助每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5万元,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树立了学习榜样,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成效。

1.4探索畜牧业发展新机制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公司+专合组织+养殖农户(场)”的运作模式,实施“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经营方式,运用寄养、托养、订单养殖等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鼓励引导养殖业户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兴办各类畜牧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养殖业户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5重视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

1.5.1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

1.5.2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畜-沼-果草”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达到治污成本最低,治污效果最佳的目的。

1.5.3计划在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有机肥厂),收集养殖场粪便运送到一个中心,利用生产工艺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1.5.4对广安天兆白坪种猪场等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主要采取建立污水处理站进行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1.5.5落实好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利用沼气发电项目等方式集中进行粪污处理,提高集约化处理和利用能力。

2主要问题

2.1投入不足,发展受限标准化规模养殖占用资金较大,各级部门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不具体,投入较少,没有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畜牧业发展投入机制。金融机构对现代畜牧业扶持贷款额度小、周期短且条件严格,养殖户和企业融资难度大,缺乏引种和购买养殖设施设备资金,从而制约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

2.2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加强目前,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尚未聘用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及疫病观察员,影响到日常的疫病诊断、服务指导和疫情信息的发现、上报、处置等工作。技术人员知识普遍老化,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能力差。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少,工作难度较大,正常工作难以开展。部分基层技术人员竞争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服务范围窄“,轻防重治”、无法提供管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个别养殖场不能达到防疫制度化和监管常态化。

2.3养殖用地缺乏近年来,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大,城市化、城镇化用地急剧增加,招商引资项目增多,总耕地面积有限,导致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紧缺,一些养殖项目因无法解决用地而不能得以实施,不利于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2.4环保意识薄弱由于养殖场建环保设施投入大,而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业主环保意识不强不愿投入,致使一些养殖场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不能达到粪污处理无害化,同时引发社会问题,阻碍了发展。

3思考及建议

3.1强化政策扶持抓住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武胜县已有的基础优势,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的长效推进机制,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在规模养殖场优化品种、专合组织建设、技术推广、环境污染治理、争创品牌、畜产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土地、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在推进基本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行畜禽全面政策性保险,拓宽保险覆盖范围,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3.2强化畜产品安全

3.2.1着力动物免疫。认真做好畜禽春、夏、秋三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工作,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达到100%,彻底控制和消灭疫病。

3.2.2着力检疫监督。做好产地、屠宰、市场、运输等环节的检疫监督,引导业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确保畜产品无疫病、无药残、无公害。3.2.3着力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控制疫源流动,提高预警能力。

3.2.4着力完善应急机制。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变化特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组建应急队伍,提高快速应急反应能力,构筑起畜牧业发展的安全屏障。

3.2.5着力投入品监管。组织执法人员,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对饲料、兽药市场的整顿,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饲料及兽药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养殖户利益和畜产品安全。

县域范文篇10

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县域”这个概念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这里的经济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因此国民经济需要加快转变发展的方式、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县域经济自然也要转变其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减小对外依存程度,通过发掘内部力量,从而实现自身县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经济转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内源型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产生原因

2.1内源型发展理论的内涵

内源型发展理论,也有学者称之为内生性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最开始是用于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问题。对于内源型发展的概念,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①VanderPloegandLong认为,内源性发展是一种动员过程,它要求本地社会将各种利益集团集合起来去追求符合本地意愿的规划和资源配置的机制,从而达到发展本地技能和资格方面能力的目的。②Garofoli认为,内源性发展包括在本地层面进行创新的几种能力:如何应对外界挑战的能力、如何转变经济社会系统的能力、如何促进社会成员学习的能力,形成符合自身社会规则形式的能力。③日本学者宫本宪一和鹤见和子对内源性发展理论也有阐述:前者归纳了内源性发展模式的要点,包括居民的学习、综合目标、产业开发和居民参与制度这几点;后者提出“内发的发展论”,指出“不同地区的人们和集团适应固有的自然生态体系,遵循文化传统,参照外来的知识、技术和制度,自觉地寻求实现发展目标的途径,创造出理想的社会形态以及养成人们自觉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学者和文件对内源型(或内生性)发展的含义解释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方面,内源型发展是一种主要由地区内部来推动和利用地区自身优势和资源,尊重自身的价值和理念,探索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照搬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发展。

2.2内源型发展理论产生的原因

20世纪70~80年代后,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等发展社会学的主流理论陷入困境,寻求内源型发展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亨利•明茨伯格在《发展的反思》中提出:“无论对于国家还是领导者,是不是已经到了内源性发展的时候了?”他认为,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是内源型发展。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上,发达国家却避免让发展中国家实行内源型发展,而是借口自由贸易、全球化等原因把发展中国家引入歧途。内源型发展理论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现实发展实践的反思,随着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和生活迅速得到改善,人口以及资本不断向这些地区集聚;另一方面,处于不发达地区的乡镇发展停滞,经济落后、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传统文化丧失,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地更为明显。农村的衰弱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引起社会贫富差距之间矛盾的根源,因此,在这以后,如何解决城乡之间的贫富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理论界也试图寻找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一难题,内源型发展理论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中提出的。

3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在我国的实践及其存在问题

3.1以资源为基础的县域经济发展

资源型县域经济,是指以当地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有机体。资源型县域是我国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一个典型,长期以来,资源型县域经济把主要力量放在发展矿产开采和加工上,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中心,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县域经济都能走这条道路,天然赋予的资源优势是发展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先决条件。发展资源型县域经济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资源开采和加工在一个城市产业结构中居于支柱性地位,资源型县域经济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代表,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依靠资源走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道路有其天然的制约因素,资源型县域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天然赋予的资源和国家或地方优惠的政策是其发展的有利因素,但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很多有利因素逐渐消失,甚至转化为不利因素。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储量的日渐减少以及开发成本的不断上升,没有续接产业或者替代产业出现,导致企业倒闭、工人下岗,资源型产业也由兴盛逐渐转变成衰败,严重影响了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发展。

3.2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县域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特点是国有资产投入少、少有国家大项目的支撑、市场主体不足,所以在我国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市场主体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民营经济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富民的源泉,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能够看到很多发展民营经济的掠影。在学者们总结的众多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中,比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义乌模式”等等模式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苏南模式”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是通过大力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使县域经济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的。而“温州模式”则是通过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它代表了中国农民在经济社会条件落后、交通和公共设施不发达又缺乏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的情况下,通过自发地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例证,体现了一条以个体和私营企业为主的经济逐步壮大的发展路径。“义乌模式”和“温州模式”类似,主要是通过兴办专业市场来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种模式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一般这样的县域在当地历史上有经商的传统,并且能够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特色从而持续发展,形成原发性的专业市场,以上这些都是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典型的例子。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的内源型发展模式的缺陷:政府扶持不到位,缺乏外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创新的推动,导致民营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缺乏活力,发展环境不够理想,影响了县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4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一般路径

刘福刚在《县域经济要走内生性发展道路》的演讲中提出:县域经济内生性发展道路就是立足县情,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优势,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空间布局和城乡统筹,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生幸福,更加注重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抗风险能力,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从上述论断中可以农民、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总结出县域经济实现内源型发展的一般路径:

4.1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创新农业发展技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民在县域经济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劳动力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思想观念也比较传统和守旧,很难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缺少创新精神。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在农民身上下工夫,转变他们的观念,在农村开展科技兴农的宣传,培养农民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成功,这会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在提高农民各方面的素质、鼓励农民创业的同时,也需要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立足县域基本情况,遵循农业科技规律,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是提高农业效率、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农业结构性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建设,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在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软件的同时,硬件也要跟上,需要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和农业生产效率。此外,解决好农村土地经营问题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土地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对土地需求压力越来越大,土地作为县域经济的宝贵资源,需要合理规划使用,既要保证耕地面积不被侵占,又要充分发挥土地经营在县域经济中的关键性作用。

4.2依托工业园区,促进企业集群式发展,发展特色经济

明茨伯格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例举了内生发展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家族企业,这种企业发展方式被现代的理论家认为是传统的,但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大规模的家族企业,这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我们国家的江浙一带很多民营企业实际上都是家族制的企业。第二种是分流,即从一家企业分流出很多创造其他企业的企业家,他们成为彼此互助创办企业。还有一种方式是合作社,人们以社团的形式结合起来,把经济力量集合在一起共同发展。在现代的企业发展理论中,企业集群成为发展企业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集群,又称产业区,是一些相关联系的企业在特定的地区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既有本地自然资源因素又有社会历史根源,又受到本地企业之间竞争合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集群理论发展成为新产业区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地域内的中小企业网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为网络内的中小企业彼此间发展了高效的竞争合作关系,可以形成既灵活又专业的生产协作组织,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工业园区是企业集群发展的载体,目前国内在很多县级城市都设立了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可以发挥交通地理位置的优势,节省运费和能源,同时利于企业减少中间费用,推动企业在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创新。县域工业想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需要依托工业园区,促进企业的集群式发展,发挥好企业在本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作用。特色经济是从本地比较优势出发,根据本地在某阶段的资源禀赋结构,即经济中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比重,在某一产业或产品上建立经济增长极,形成主导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过分依赖资源禀赋,要将其理解为动态的过程,同时,也要努力发展特色工商业。实践证明,特色经济发展好的县域,其中小工商业的发展也比较好,从我国发达县域的发展经验看,县域中小工商企业集群发展与县域特色经济的壮大有很大的关联性,在企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合作和适度竞争可以保持企业活力,也有助于中小企业克服市场中的交易分散性和不确定性风险,从而降低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