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调研分析

时间:2022-08-27 03:16:02

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调研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庆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有所发展,同时也存在“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市里及周边城市互动性偏少;旅游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游玩层次,未与市里及周边城市旅游企业形成联动,未形成差异化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游客逗留时间短,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增强部门联动,加大支持力度;建立规划体系,推进融合发展;树立产业理念,打造区域优势。

[关键词]大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优势

一、大庆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一)林甸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第一,从内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从外精准定位拓展外埠客源市场。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定期组织服务标准化培训,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跟进项目建设,对俄宣传推介,巩固确定了中国温泉之乡林甸旅游产业市场地位,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第二,通过外出宣传、接洽等方式,建立与边境城市对俄旅游合作关系,打造对俄旅游精品线路。参加绥芬河市举办的中俄旅游企业对接会,邀请10余家俄罗斯与绥芬河旅行社一行40余人,参加“暖暖的林甸”对俄旅游产品推介会并调研林甸旅游资源。第三,依靠项目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利用两条商业街,对贫困村、贫困群众实行免租金优惠招租政策,直至全面脱贫;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开展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鹤鸣湖景区继续实行贫困人口轮流上岗制,在农闲时间上岗工作,增加收入;积极引进大型企业集团———中青旅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与景域集团合作投资建设温泉旅游度假、旅游地产、旅游景区开发等新型综合旅游项目;旅游局携手自驾龙江旅游服务平台,共同举办“‘百车千人’冰雪自驾,研学扶贫助力中国温泉之乡”大型自驾游和青少年研学旅行扶贫活动。(二)肇源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第一,政府持续投入。莲花湖公园景区先后投入几千万元,2018年成功晋升为部级湿地公园。文博体综合场馆融资在建,其中的波波大酒店拟打造五星级酒店。县里还协调各方资金用于衍福寺风景名胜区大殿建设等。第二,企业积极性较高。青花湖景区由鑫泰吉瑞公司投资几千万元打造渔猎文化小镇,2020年年初组织了“冬捕渔猎文化节”和“首届肇源开江节”,当天吸引省内外游客达7000多人,同时销售了大量的淡水鱼和特色小米等农副产品。(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大美湿地,诗画草原,民族飨宴,马背豪情,祈福圣地,养生温泉为突出特点。开发出冬季捕鱼、雪地温泉等特色旅游项目20余个,开辟精品旅游路线14条,定期举办那达慕大会、民族文化节、冰雪渔猎文化节。阿木塔、嘎日迪、克尔台湖水岸渔村都成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力军。(四)肇州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本情况。肇州县旅游商品有老街基系列(窖藏酒、大瓜子、玉米浆、杂粮粥)、托古小米、叶氏粘豆包、牛角尖大瓜子、牧康牧业、兴合科技、昆仓啤酒、百森饮料。近年来,肇州县打造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广、旅游空间大、经营方式灵活为特点的肇州特色旅游新概念。以红色经典、自然风光、特色小吃、棚室采摘为主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为载体,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全域旅游发展新目标。计划建设肇州县青马湖风景区,项目规划建设以“一场一寺两区三馆六作坊”为格局,融合“游、玩、学、住、行”等旅游体验元素于一体的传统手工业特色非遗旅游小镇。

二、大庆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扶持力度小,专业人才匮乏。文化旅游作为新构建的部门,懂管理、精业务、善运营、通服务的人才匮乏,缺乏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专业人才总量储备严重不足,且专业门类结构比例严重失衡,缺少考古、群艺辅导、文艺创作等方面专家和领军式人物。2018年,各县在文化旅游专项资金支持方面十分有限,严重影响相关工作开展。各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作为行政部门,科室业务分工明确,合作沟通不足,涉及文化旅游融合类工作相互之间缺乏学习交流机制。(二)发展规划滞后,产业融合度低。一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缺乏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文化是文化、旅游是旅游的发展特征还十分明显。文化产业倾向于公共服务为主,以体制内运行,行政化主导为主,缺少旅游元素;旅游产业基本都是以旅游企业的单个景区运营为主,旅游项目同质化、重复化、低端化明显,缺乏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植入。二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链条短,缺乏上下游或是相关产业的支持互补,缺乏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旅游线路设计,文化纪念品种类少、样式匮乏,特色性、代表性、体验性、实用性、便利性、大众性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更是屈指可数。(三)传统运营模式为主,区域联动效应差。传统运营模式下,大庆县域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基本处于分散、隔离的状态,文化是文化,景区是景区,基本都是围绕各自进行“单点”式发展,产业价值链短,运营模式单一,没有形成文化旅游方面的优势经典线路。以门票和折扣为主的低端营销运营模式,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亟待加强和完善。民俗特色游内涵和民俗文化还未能与景区深度融合,博物馆游、文化馆游的游客互动体验性不强。大庆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市里及周边城市互动性偏少,旅游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游玩层次,未与市里及周边城市旅游企业形成联动,未形成差异化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游客逗留时间短,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三、大庆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一)增强部门联动,加大支持力度。第一,充分发挥市县党政机关的领导作用。建议成立大庆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小组,夯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战略部署,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体系中。文化旅游产业联动作用强,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相关部门间的协作,建立以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牵头单位,涵盖规划、城管、市场监管、工商执法、法律监督等多部门的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协调和监管机制,统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事宜和文化旅游部门综合执法,促进文化旅游在规划编制、政策支持、标准制定、市场监管、宣传推广、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紧密结合。第二,完善融合发展联动机制。完善具有文旅资源的市区县乡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总结各级单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典型做法,反思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误区和教训,集中反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共性的突出问题,专题性研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联动问题,捋顺市区县乡镇纵向横向联动机制。第三,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庆市、县政府部门根据市、县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其他城市和周边地区标准,尽快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在财政资金、土地税收、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餐饮业、旅游住宿业、旅游购物、旅行社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力度,为大庆市、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营造有利政策环境。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动的招商团队,加强招商力度和举措,特别注重在土地、交通、设施、税收、服务等方面政策的连续性、承诺性和服务保障性,实行“一把手”工程。第四,加强政校联合。支持大庆市各高校引进文化旅游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和鼓励支持各高校文化旅游专业学生的招生和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实习实训等,有计划、有步骤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等熟悉大庆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加强政府和高校的文旅产业科研投入和项目合作,提升高校服务大庆市文旅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建立规划体系,推进融合发展。第一,突出文化旅游产业核心地位。考虑到文化旅游产业的系统性、综合性、专业性、民生性、先导性,将文化旅游发展纳入大庆市整体顶层设计的同时,要系统化、专业性和高标准的同步编制大庆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保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与城市规划切实相融,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指导作用,形成多规合一的规划支撑体系。第二,加强产业链发展和融合发展路径。一是地区党委、政府要将大庆文化旅游发展同大庆城市品牌打造、产业发展相连接,重新审视大庆文化旅游。二是优化产业政策,扶持文化旅游新业态,支持发展文化旅游+健康、文化旅游+体育、文化旅游+养老、文化旅游+会展、文化旅游+研学、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交通等,加快开发一批集休闲旅游、旅居养老、度假养生、康体养生综合项目。(三)树立产业理念,打造区域优势。第一,推进“互联网+文化旅游”新型战略产业发展。将大庆市文化旅游融合建立在大庆新型战略产业发展和争当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的高度,突出数字艺术、数字媒体、数字设计、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艺术产业,政府企业联动,构建“互联网+”文化创意设计园区,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互联网+文化旅游”的产业氛围,将数字艺术设计产业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构建向上下游延伸的产业链条。组织开展面向国际、面向“一带一路”、面向国内的大型数字艺术创意的会议、比赛、展览等,吸引更多企业关注、入驻,提升市场关注度和大庆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加强校政企合作的引领发展模式,发挥高校的力量,将艺术、旅游、文化等相关学科专业的企业、老师、学生等资源整合互动起来,将科学研究、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学生实习、课程建设等,都与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发挥校政企联动效应,发挥高校对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作用。第二,推动区域文旅产业联盟。站在区域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定位大庆市文化旅游产业在哈大齐、在黑龙江省、在东三省区域中的资源、技术、政策、产业等方面优势和特色,重点打造城市旅游名片,形成大庆城市品牌,推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构建基于区域的全域旅游,形成区域性文化旅游交流和联动机制,从同质竞争、恶性竞争走向融合发展、联动发展。突出大庆市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雪地温泉、蒙古族少数民族文化等文化旅游特色和优势,与哈尔滨市合作联动可以通过引流的方式,形成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与齐齐哈尔市可以通过区域市民优惠的方式,增强区域间文化旅游消费的联动性,打造区域文旅活动、文旅宣传、文旅产品设计、文旅营销、文旅信息共享机制等。

作者:郝毓业 刘楠 孙伟仁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