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服务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28 03:24:12

外包服务方案

外包服务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为突破口,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努力将*建设成为“科技创业家摇篮、中国服务外包高地和世界服务外包基地”,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科技创业

1、科技产出和投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750亿元以上,高新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以上,其中企业R&D投入占全市比重达到85%以上。

2、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新建成三创载体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一站两中心”80家以上;不断拓展政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合作院校总数累计达到10家以上。

3、专利工作: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5000件以上,授权专利总量达到5500件以上,建成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0家以上。

4、人才建设: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创业团队150个以上,创业人才500名以上,创办“530”企业150家以上。

(二)服务外包

1、业务总额:实现服务外包业务总额15亿美元以上,其中执行额10亿美元以上。实现离岸外包业务总额8亿美元以上,其中执行额5亿美元以上。实现服务外包业务收汇额1.2亿美元以上。

2、培植企业: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00家以上,其中新增全球服务外包100强、国内服务外包50强投资企业20家以上。新增通过CMMI/CMM、PCMM、ISO27001/BS7799、ISO20000、SAS70等国际资质认证服务外包企业30家以上。

3、政策扶持:大力实施“123”计划,新增“123”计划企业20家以上。

4、人员培训:全力建设部级标准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新增服务外包人才培训3万人以上,新增服务外包就业人员2万人以上。

5、载体建设:服务外包载体建设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建成中国*国际数据中心,启动建设中国信息化体验中心。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开展科技创业促进行动

以科技创新创业为主线,以促进现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再创业和吸引国内外科技领军型人才来锡创业为突破口,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基础实力和加快三创载体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全市科技创业促进行动,培育创业主体,增强创业活力,健全创业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奋力打造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

1、加大科技创业投入。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大力吸引科技创业投资企业来锡,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大力培植科技创业企业。促进生产型企业“中间分离,两端延伸”,设立“一站两中心”,加大研发与创新投入,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和行业竞争力。鼓励科技创业企业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通过重组、兼并、联合、收购等方式,实现再次创业。对企业扩大规模或再次创业形成产业带动、当年发挥效益的,享受市相关优惠税费政策。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150%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收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投保科技保险,分散化解科技创新风险,降低科技创新成本。

2、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载体孵化育成功能为重点,围绕*市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着力加大*(国家)工业设计园、太湖国际科技园、太湖科教产业园等“三创载体”建设,不断充实内涵完善功能,使之成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设立支持重大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专项资金5000万元,鼓励科技型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建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市优势产业,依托科研单位的科研资源优势,在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风力发电及其装备、生物医药、创意设计、知识产权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善、服务于设计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专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环保等特色产业领域内建设一批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优化全市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全面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模式,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产权组织形式的转变,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投资主体创办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综合性与专业性、非盈利性与赢利性相结合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依托相关专业孵化器,择优扶持一批孵化器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全市科技创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建立支持创业企业由小到大迅速成长的梯次推进机制和全程孵育体系,着力解决科技创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投资融资、组织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提高对高成长性企业、“瞪羚企业”的承载支撑能力,努力使科技企业加速器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基地和特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完善配套服务,建成一批标准高、配套好、功能全,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孵化育成功能的科技载体,并将条件成熟的载体逐步建成“科技小社区”。

4、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安排政产学研和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1亿元,全面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内涵,积极开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与转移活动,鼓励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工作,鼓励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公司在*市创办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进一步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开发体系,全力推进与各院校政产学研对接成果的落实与推进,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潜力大、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5、鼓励各类人才创业。加大“530”计划的扶持和投入力度,继续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530”计划宣传,吸引各类领军型海外留学创业人才和团队来锡创业。设立后“530”计划专项资金,加快实现已落户“530”计划项目产业化,以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软件及动漫等产业为重点,每年重点实施10项以上“530”项目产业化推进计划。设立“泛530”计划,两年吸引30个境外专家和科技创业者到*设立实验室,建立公共技术平台进行科技创业。实施面向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的科技创业计划,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学科带头人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积极探索适合*的以“院士工作室”、“星期天科学家”等为代表的促进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鼓励和吸引国内领军型人才和团队带项目、带成果、带技术来锡创业,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产业。

(二)全力实施服务外包促进工程

抢抓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加快转移的契机,以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外包和吸引国内外服务外包企业来锡为突破口,以大力引进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吸引高中端服务外包人才来锡创业、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通信信息服务外包为重点,大力实施服务外包促进工程,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中国服务外包高地和世界服务外包基地。

6、加大服务外包招商引企力度。加大对国际服务外包100强企业的跟踪力度,强化工作目标和责任,采取“上门敲砖”、“以企引企”、“以业务促项目”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着力推进一批国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落户*。着力引进对跨国公司研发、采购、销售、营运等生产服务环节的外包业务企业。精心组织服务外包专题招商推介活动,为各板块、服务外包集聚园区、企业对外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在经贸节期间举行第二届亚太服务外包国际合作会议,组织赴印度、日韩、美加等重要国别地区服务外包招商活动和大连、上海、北京、深圳等国内服务外包先进城市专题投资说明会。

7、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广泛宣传推介、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等措施,大力培育有条件入围“123”计划的企业,大力支持和推进“123”计划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境内外上市加速扩张。依托集成电路、光伏、液晶、生物制药和工业制造产业的集群优势,着力发展技术和产品研发、嵌入式软件、创意设计、高端咨询等合同研发外包和技术先进型业务流程外包。实行对国家服务外包扶持资金配套政策,鼓励企业获得国际资质认证,保护服务外包企业的信息资产。同时,立足*市制造业高地的实际,鼓励外资企业引进集团(总部)研发中心,鼓励本地企业壮大内部研发中心发展服务外包业务。

8、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引进培养。大力实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太湖工程”,加快形成服务外包人才集聚和“蓄水池”效应。成立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向有条件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优先配置资源。按照国家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更大力度支持,按政策规定予以资金配套。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外包人才培训模式和培训资源,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吸引应届大中专学生来锡培训,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服务外包人才需求进行“订单”培训,促进跨国公司、大企业与学校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区域内中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服务外包人才,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端引进、中端专培、低端职训”的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联盟及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培训机构与服务外包企业的互动合作,重点培养服务外包产业急需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形成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强劲支撑。

9、推进服务外包集聚园区建设。制定服务外包集聚园区环境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推进服务外包集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集聚园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使之成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并积极推进服务外包集聚园区获评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积极发挥已建成公共技术平台的带动促进作用,加快IBM云计算中心、中国*国际数据中心、SUN开源技术创新中心、超级计算机等公共技术平台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积极鼓励本地企业使用服务外包公共技术平台,推动服务外包公共技术平台将服务扩展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

10、扶持培育本土服务外包品牌。编制并完善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科学发展指导力度。选择一批规模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管理水平高、品牌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的本土企业,集中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实施重点扶持。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品牌。定位“中国服务·*创造”品牌核心,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市服务外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际发包方和国内外服务外包企业把目光投向*,在*投资兴业。

11、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外包。加快推进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站、信息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的外包整合工作。继续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体制改革,创新后勤服务社会化形式,进一步结合实际,采取不同形式,在全市推广信息通信、物业管理、设备维护、绿化养护、保安保洁、交通运输、房屋维修等服务外包。

(三)积极优化服务环境。

12、加快知识产权的建设与保护。修订《*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和重点支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业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申请专利,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专利保护群。继续实施创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计划,鼓励、引导和规范大中型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专利专题数据库,鼓励科技创业、服务外包企业借助专利数据库运用专利分析软件开展国内外专利技术的比对、分析、借鉴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的维权援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和多途径解决纠纷机制,全面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形成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13、优化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制度,为科技创业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为科技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咨询、创业指导与策划、创业培训等服务,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财税、法律、劳保、外贸、政策、信息、管理、融资等全方位“保姆式”辅导和服务。加快服务外包企业协会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联盟建设,积极开展以“加强协作、优化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推进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享受国际通讯专用通道服务;推进所有服务外包集聚园区实现双回路供电、公共交通等保障;推进服务外包相关专业人员实现顺利落户等就业保障。

14、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推动银行与科技创业企业、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对接沟通,加大银行对企业的授信力度,改善和优化融资环境。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加快构建社会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产业风投资金集群。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开展银行短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为实物抵押条件不足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缺失、流动资金短缺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特殊性设立新的信贷方式,用足用好服务外包扶持资金。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建立“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联系会议制度,并在市科技局、外经局分别设立科技创业促进办公室和服务外包促进办公室,具体负责“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协调解决“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活动中的问题。各市(县)、区政府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本地区“科技创业和服务外包促进年”重大活动实施方案,加强对促进年各项活动的组织指导,并建立工作制度和机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大资金扶持。加大科技创业投入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确保推进年培训、辅导、宣传、招商等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方案所需政策兑现资金在相关专项中统筹解决。

(三)强化协调配合。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并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活动主办、承办单位要从全局角度出发,集思广益,制定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加强协调,强力推进。协办部门要主动配合,加强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外包服务方案篇2

[关键词]档案;外包业务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生存发展中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随着档案受重视程度提高,档案及其相关业务也呈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档案及相关业务进行外包,利用企业所不具备的档案专业技术和特定的资源,准确把握档案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提供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服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对档案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借助外部人力资源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要,从而增加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灵活性。虽然档案业务外包这种经营管理形式已经被很多企业所采用,但是随着业务外包范围逐步扩大,我们有必要对档案业务外包的问题及风险进行分析。

一、引入企业档案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1、档案业务外包行业标准建设滞后,缺乏市场监管机制。

近年来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但是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档案管理服务外包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企业与档案外包机构之间在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价格等方面均缺乏详细的规定,导致在档案业务外包过程中出现诸如偷工减料、整理不规范、编目不科学、查找不方便、保管措施不力等各种质量问题,同时还容易导致安全漏洞。其次,外包业务过程中的监管缺失。在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外包过程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外包机构作缺乏适当的管理和约束,丧失对外包业务的质量、进程和结果的把握控制,在双方合作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

2.档案外包机构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部分档案外包机构为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综合实力不强。企业档案外包多以数字化处理、文件整理与鉴定等业务为主,业务单一,没有独立研发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服务能力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大,在服务方式、特点、业务范围上没有自身特色,杂而不专。

(2)档案外包机构专业人才问题。档案外包机构中的从业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档案业务外包的发展。一些档案外包机构中具体从事档案业务的人员大多只有高中学历,相当一部分是临时工,经过短期培训、甚至是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许多人不具备从业资格。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这些人员在从事档案业务时往往会出现诸如归档范围把握不准,保管期限划分不准确、文件排列编号不规范、目录录入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由于档案外包机构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档案业务外包服务的质量与成效。

3.外包档案安全问题

企业将档案交由档案外包机构整理,档案外包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文件内容进行必要的了解,特别是在档案数字化录入阶段,录入人员能够接触到每一份具体的档案文件,这就使被整理的档案文件变得毫无秘密可言。而当前我国档案外包业务法律制度不完善,一些档案外包机构具体从事档案整理的人员道德素质不高,保密意识不强,加之企业未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监督,即有可能泄露档案信息的内容,从而给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带来威胁。

二、企业引入档案业务外包需采取的措施

1.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档案业务外包机构。企业在引入档案业务外包管理模式时,首先要选择具有相应的档案咨询、评估、鉴定、整理、寄存和数字化等资质的机构,尤其要审核档案业务外包机构从业人员的资质条件,如规定从业人员均需持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不少于一名取得档案中级职称等。

2.明确档案业务外包机构的业务操作程序和服务质量。

档案业务外包机构要制定与完善相关标准和制度,如档案业务外包验收标准、档案文件登记备份数据存储管理规范、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规定、档案文件扫描操作规程等,向企业提供详细的业务操作说明,对提供服务的内容、程序、质量进行控制,同时企业要对档案业务外包机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出现问题及时沟通,达成共识。企业要对档案业务外包进行评估,可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议,对档案业务外包机构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依照双方的合同约定和共同认可的各项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估,审查合同履行情况,及时查出漏洞并弥补纠正。

3、档案业务外包活动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高度重视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切实避免档案信息的泄露,最大限度地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一是企业应对档案业务外包范围进行明确,对哪些业务可以外包,哪些业务不能外包划定一个明确的范围。二是要与档案业务外包机构签署保密协议,在协议条款中,要严格规定档案业务操作人员不得损坏档案原件;不得随意破坏档案载体的完整性;不得泄露档案信息的内容等,一旦违反,企业有权追究承包方的相关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及至法律责任。

企业档案业务外包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企业借助外包公司的力量能弥补其档案管理能力的不足,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但是企业档案业务外包并不意味着企业对档案工作不管不问,只有通过事前制定对应的措施,科学防范,才能有效消除风险,从而充分利用档案业务外包来辅助企业档案管理。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行业的发展成熟,档案业务外包服务将在企业的档案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梅,张小峰.企业档案外包服务分先分析.中国档案,2014.11

[2]刘俊.企业档案外包服务及其安全风险防范的实践与探讨.数字与缩微影像,2015.1

[3]杜小汀.浅析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外包业务.兰台世界,2014.06

外包服务方案篇3

1.档案馆管理现代化建设业务的工作量

档案馆管理现代化建设业务外包可以视为IT外包的一种。IT业务外包,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上,例如桌面PC、局域网建设、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应用程序的开发、培训、数据加工以及数据中心的维护运行。IT外包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但国内真正做得好的还不多。个中原因除了认识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外包方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可用于IT外包业务量还不够大。档案馆管理现代化基础建设就大多数地市级档案馆而言,无论在建设规模,还是在建设投资规模上都相对比较小,总的持续性工作量不大,与IT业业务外包承包服务企业的承包底线有一定差距,还达不到哪个信息技术外包承包服务企业愿意为此配置专门技术人员的程度。

在整个档案馆管理现代化基础建设中,持续性业务量较大的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以馆藏量20万卷左右的地市级档案馆为例,以每人每天录入100条目录计算,20万卷馆藏量,每卷以文件15至20份计算,仅文件目录就有400万条左右,需要4万多个工作日。以每年240个有效工作日计,需要166个录入人员同时工作一年才能完成。如果10个录入人员需要16年。再以馆藏档案全文扫描为例:以每卷100页计算,20万卷就是2000万页,以每人每日处理1300页的能力计算,需要15000多个工作日,同样以每年240个有效工作日计,需要60多个录入员同时工作一年才能完成。如果10个录入员需要6年,再加上图像扫描、照片与录音、录像数字化等工作,工作量将成倍增加。在不考虑加工成本支付能力与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这项工作是一个可以外包的项目。

2.可外包业务的操作技术规范

业务外包中对外包承包企业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是一个关键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档案馆自身业务流程各环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没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档案馆业务流程,就无法向外包承包企业提出质量与安全要求。“诺基亚公司很早就制订了有关业务外包的标准文件,包括详细的业务流程外包评估、实施、流程方面的规定。”①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真实记录,具有真实性与原始性,它与一般的图书情报资料的保密性要求不同,未经授权或未达到解密时限是不能公开的。因此,档案馆业务外包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其自身业务流程各环节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否则将无法保障安全与质量。

3.档案馆可持续支付经费的数量

业务外包以省钱为目的,对于经费向来拮据的档案部门来说更是如此。在外包过程中,我们关心的是如何省钱,IT外包服务企业关心的是如何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这样,档案馆能否有持续的外包经费支付能力,就成了能否实施业务外包的关键。仍以馆藏档案在20万卷左右的中等规模档案馆为例,如果不考虑馆藏增加的因素,馆藏档案文件目录的数字化,以每著录一条需向外包服务企业支付0.2元计算,每卷按有文件20份计算,文件条目就有400万条以上,需要人民币80万元,再加上20万案卷目录需要人民币4万元,仅目录著录与输入就需要人民币84万元左右。馆藏档案全文的数字化(扫描),以每卷100页计算,20万卷就是2000万页。同样以每扫描一页需人工费0.2元计算,2000万页就需要人民币400万元。两项合计将近500万元。以加工周期10年计,每年需要50万元;以加工周期20年计,每年需要25万元。如果经费上得不到持续性的保障,业务外包就难以开展。

4.IT行业业务外包商的选择

业务外包是双方的事情,在满足上述几点要求之后,选择合适、可靠、安全、稳定的IT外包服务商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情。如何选择IT外包服务商与买硬件、软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何评估自己的需求、选择服务提供商、签合同、控制质量、定价等等是一个很复杂、很慎重的事情。IT行业是高增长、高风险的行业,企业寿命多以年来计算。因此,在选择IT外包服务商时,我们要认真听取内部与外部专家的意见,这支专家队伍至少要覆盖档案、法律、人力资源、财务及IT等领域。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之后,才能拿出一份包括服务等级、需求等在内的详尽计划。档案馆应小心翼翼处理此事。

外包服务方案篇4

沉稳大气、谈吐风趣、彬彬有礼――这是记者初见深圳市银雁金融配套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银雁公司)总经理何军时的印象,渊博的学识,扎实的专业功底,使这位年轻的掌门人显得更加成熟稳重,而开阔的眼界、企业家的气质也让他在金融外包领域游刃有余。

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营销企业文化。何军,无疑将这点用到了极致。作为一家员工逾万人,服务网络覆盖国内100多个城市的企业管理者,何军对记者提到了他活跃在金融市场的三驾马车――使命、愿景、价值观,即率先在业界提出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社会使命、立志成为“金融外包服务专家”的宏伟愿景、用“服务创造价值”的价值观全面回馈社会,每一架“马车”都紧跟市场环境的变化应势而为。

践行“服务创造价值”承诺

术为表,道为根,有所执,方能有所成。在金融外包行业,银雁公司的外包服务一直被同行津津乐道,其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它以“服务创造价值”为核心追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整体金融外包解决方案。

“在给金融机构做服务的初期,是金融机构让你做什么你做什么,但是当你给多家金融机构做过服务过程后,你开始有了经验,进而会从中总结各家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和管理特点,在了解不同银行的需求之后,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各种专业服务方案。长期在金融外包服务行业实践,等你的服务做到了几十家甚至过百家金融机构之后,你就完全有条件成为金融外包服务专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外包解决方案。”何军告诉记者,只有当企业自身成为行业内的专家,所提供的服务是别人不能替代的,这时你的创新才能得到更多金融机构的认可,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同时也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据了解,经过十六年的不断发展,现如今银雁公司的服务项目已经包括六大类产品:第一,金融物流类。即提供金融机构各种票据(包括凭证、档案以及单据等)、保单、信用卡等物品的传送服务;第二,数据处理类。提供凭证及资料影像处理、集中作业及专业审核、信用卡中心业务处理等服务;第三,网点管理类。提供银行网点管理类综合配套服务:以网点大堂等岗位服务外包为核心,提供网点一体化管理模式,网点各岗位各类型定制化培训、辅导及第三方服务监测等服务;第四,风险管理类。提供上门核实、银企对账、贷前调查、信贷助理、贷后管理、抵质押登记、供应链金融监管、见证服务等服务;第五,档案管理类。提供金融行业档案的整理、归档、录入、存储、调/查阅、库房托管、档案管理咨询等服务;第六,现金管理类。提供现金清点、清分、加钞、清机、ATM设备维护服务。

领跑者的“创新”革命

近年来随着银行外包业务的不断向前发展,众多从事银行服务外包的公司在一片红海中拼得你死我活,可为什么银雁公司却能遥遥领先于同业,答案只有两个字,“创新”。

谈到外包业务的创新,何军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在创新方面,银行业的发展是很典型的,我们做银行业的外包业务,首先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从需求入手做到创新,其中包括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两个主要方面的创新。”

“作为外包商,前些年,我们早期的外包业务比较单一,只是从银行的外包业务做起,比如说物流的配送、传递。但是随着金融行业的需求不断转变,企业的服务也随之转变。”何军解释称:“有些服务需求可能是十年前的,但是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发展,这些服务流程就会被新的服务需求所替代,比如说,票据影像处理技术,十几年前是不存在这项业务的,当时做的是胶片处理技术。但是当金融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时,金融市场对性价比高的存储设备有了新需求,这时票据的影像处理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

“当市场要求创新时,作为第三方的外包服务行业也要跟着市场需求进行创新。”何军总结道。

外包服务方案篇5

那么国外著名的航空公司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接受记者采访的HP-EDS亚太地区(包括日本)运输业务副总裁Adam Roark说: “国外的经验是通过采购服务,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降低IT系统建设与维护的成本。” IT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是一大发展方向。从近几年惠普的发展策略,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惠普在重点发展IT服务业。在巩固IT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导地位后,惠普通过收购,发展软件产业,侧重在管理自动化。随后,它又通过收购发展IT服务业。EDS就是其在服务领域大展拳脚的一个重要砝码。

一般而言,航空公司会采用传统的IT系统建设方案,自己购买硬件和软件,由系统集成公司完成系统的搭建,然后自己维护系统。面对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日益复杂化,航空公司有点不堪重负,其出路就是寻找服务。对于航空公司来说,HP EDS是世界领先的航空IT服务的提供者,其客户包括货运公司、客运公司、机场地面处理,以及旅行和商务接待公司。EDS在全球有超过9000名人员为300多个运输客户提供服务,具有成功管理和递送复杂、大型应用的历史。EDS拥有从客户体验、航线管理、营收管理到企业管理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航空公司的另一种策略是采购租赁服务。与传统IT应用方式不同,HP提供了以租赁为主的应用服务模式。用户不用购买IT硬件和软件,可以采用租赁服务提供商的IT系统,将老的IT系统顺利迁移到服务商的新平台上。相比传统的应用模式,IT软硬件购置成本为零,还可以省掉系统的维护成本,既可以保留已经运行多年的数据,而且也能给客户带来新的价值。Adam Roark说,采用EDS的航空公司客户包括五大州的50多家公司。

惠普能为航空业者提供什么样的IT服务呢?Adam Roark说,航空公司的业务其实主要分为几个板块: 商务(客运和货运部分)、航务(飞行)、机务(飞机维修)、财务和内务(内部管理)。“航务”包括飞机、航班的控制和机组人员的控制等,属于日常的运营系统。HP EDS可以为用户提供这四个方面的服务。“商务”则包括新一代旅客服务系统(PPS)等。上一代旅客系统已经使用了20多年,现在已经无法支持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客户想要购买什么,支付时非常困难,因为上一代的系统中除了名字什么都没有。而EDS的新一代PSS则可以对新的商业模式给予支撑。

外包服务方案篇6

[关键词]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外包 流程设计

一、供应链管理及外包概述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人们对产品需求也呈多样化趋势。由于需求拉动、技术推动和竞争驱动的综合作用,导致企业运作模式发生变革,引起运作理念和竞争策略的转变。21世纪的市场竞争,实质上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一般而言是指企业从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链条。供应链管理近年来逐渐成为管理领域的焦点问题,引起许多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重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运作模式,它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注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目前全世界年收入在5 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2007年全球业务外包规模达到2021.24亿美元,2008年扩张至2173.87亿元,增长7.6%。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企业在选择外包领域时各有不同,采购、制造、研发、市场营销等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实现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这些企业的辅助业务活动也在逐渐实现外包。

二、供应链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战略,将原先由企业内部完成的人力资源工作,部分或全部交给外部的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完成,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经营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目前在国内发展潜力巨大的生产业。它分为两大类:人力资源派遣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派遣是一种针对企业灵活用工需求的全新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方式,人力资源派遣公司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选择合适人才,并与之确立劳动关系,然后将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完成岗位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包涵的内容则更广泛。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根据供应链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应渗透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事业务,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设计与创新、流程整合、员工满意度调查、薪资调查及方案设计、培训工作、劳动仲裁、员工关系、企业文化设计等方方面面。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正是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等来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涉及的业务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因此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合作关系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其相互活动过程中必然存在隐患。

目前,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人力资源”这个概念从引进到逐步接受,在中国也只是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这一管理创新缺乏了解,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更是认识不充分。虽然已有不少国内企业迫于成本压力使用了人力资源外包,但基本上还只是处于人力资源派遣的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并未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真正作用。国内一些企业负责人错误地认为纵向一体化、“大而全”、“小而全”才是企业实力的表现,认为人力资源外包是“皮包公司”的行为,人力资源只有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另外,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虽然已广泛应用人力资源外包,但它们都视此为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不愿向外界宣传。

2.外包行业的运作存在法律隐患。我国人力资源外包行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外包的从业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另外,我国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猎头及其他外包行业的运作。现有的《劳动合同法》只是对劳务派遣做出了简单的规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法律规定尚属于空白区。一些非法中介机构的违规经营,使服务商的诚信度大打折扣。外包服务商的质量和专业素质已成为企业最应关注的也是风险最大的因素。

其次,人力资源外包实际上涉及到的是两个合作公司和外包人员三方利益平衡的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平衡三方利益主要是靠两个合同:外包公司和外包人才的合同、外包公司和目标合作公司的合同来保障。因此,三方劳务派遣关系下的责任归属问题也是人力资源外包中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三,企业在外包合作过程中必须向服务商披露大量信息,特别是在人力资源规划等项目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以外的如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虽然目前国内的服务机构在合作时都会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但由于我国目前相关法规的不健全,一些运作不规范的外包商有可能泄露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机密信息。特别是如果外包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护。

3.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服务不到位。虽然国内许多企业也在尝试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外包,但是企业对外包的服务质量往往是抱怨的多。造成这种服务不到位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企业自身与外包服务双方的适应性问题。一方面,服务提供商是否能够深刻理解、适应企业文化的特点,全面分析企业现状并对服务进行相应的客户化;另一方面,企业是否已准备好项目实施的平台,是否对外包服务本身适应,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相关人力资源流程、企业执行力等是否能够保证外包服务的效果等,都需要双方的适应磨合。

第二,用人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往往会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过滤的风险。从企业来讲,由于对外包业务的监控减少,使得企业从供应商处获得的信息不及时,以及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扭曲。而服务商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有可能对信息加以过滤,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因此,企业就不可能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进而影响企业的有关决策,造成逆选择。

从外包服务商来讲,它毕竟不如用人企业对自身情况的了解,企业也可能不提供详细的业务运作流程、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政策等敏感信息,从而影响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使得服务不到位。

4.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误解。在国内大部分员工的脑海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内部管理职能。而现在随着人力资源外包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外包服务的内容已经逐渐涵盖了人力资源的主要职能。这使得在企业中原来的管理流程、职责分配、汇报关系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定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员工产生各种顾虑和猜疑在所难免。这些猜疑和顾虑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从而加剧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导致新一轮矛盾的加剧和内部冲突。另外,由于外包是利用外部人才来承担企业的内部职能,在外包的同时,若忽视了内部员工的作用,则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带来恶果。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人力资源外包流程设计

由此看来,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各类隐患。为了规避这些隐患,企业有必要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从与人力资源服务提供有关的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服务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外包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部门都具有较强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

1.做好内部沟通,取得一致认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重大的决策。因此,在做出外包决定前,企业应采取会议、培训等形式,让员工知道外包决策的来由,并在公司管理内部沟通人力资源外包的认识,取得人力资源部、管理高层、相关部门等公司内部的支持和认同。特别是在进行如薪酬考核方案、人力资源制度设计等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外包项目之前,企业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应当做好对员工的宣传贯彻工作,营造变革的气氛,保证服务实施的效果;要在内部管理流程方面进行优化,为外包服务的实施搭建顺畅的通道。

2.成立外包实施小组,指定执行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往往很难由一个部门或少数几个人完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团队来完成这个项目。例如,可成立由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业务部门及相关人员代表组成人力资源外包实施决策小组,并指定人力资源部门为执行单位。共同决策,共同实施,让相关环节上的人员参与到工作中来,工作的执行才可能最大化得到各方面配合。

在转移外包过程中,要通过公开性的沟通、走动式管理等方式,证明公司仍然重视员工。在员工士气低落期间,管理人员必须向员工证明他们有耐心倾听他们关注的问题,并进行包括哪些岗位必须外包出去的决策前后的沟通。在这段时间,人力资源主管可推动高管及中层管理人员以会议和走动管理的方式,接触和倾听员工的希望与声音,让员工感觉到自己仍然得到了公司的关注与认可。

3.起草项目邀请,发出服务邀请。起草人力资源外包项目邀请书,阐明外包的目的并介绍项目相关情况,规定邀请截止日期和邀请服务商的标准,并注明允许服务商索要补充信息;收集当地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供应商名单,向名单上的所有服务商发出邀请书。货比三家,确保自己获得性价比较高的服务。

4.约请见面会议,进行充分沟通。约请接受了邀请的合格服务商开见面会议,与服务商在会议上互动,详细讲明相关服务要求细节和项目细节,回答服务商的提问,并要求服务商在会后指定时间提交服务方案。服务方案要包括外包模式、服务项目、每个服务项目的服务流程和报价。允许服务商会后索要补充信息或允许服务商会后开展的调研工作。

5.确定外包模式,锁定服务项目。比较各种外包模式和服务项目,确定外包项目的最佳外包模式和服务项目,并要求服务商按照最佳外包模式和服务项目对每个服务项目的服务流程确认和报价。不同的外包机构针对相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外包模式和服务项目,而相同的外包模式和服务项目则往往会有不同的服务报价。因此企业应该吸取百家精华为我所用。

6.甄选服务商户,细化服务方案。确定两至三名服务商进行最终评比,要求服务商提交最终详细方案,包括外包模式、服务项目、每个服务项目的服务流程和报价、方案所涉及到的各种法律文本、服务质量监控参考指标、服务奖惩措施建议和意外补救措施等。另外,挑选的服务商必须是高信誉的并且使企业所要协作的工作是他们的长项、优势。

除了外包模式、项目、费用的物质层面沟通,企业和人力资源供应商还应相互了解彼此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用人方式以及对人性的各种认识,基于双方共识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信任合作关系;另外,双方应该在长期的合作关系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承诺、签订相应的人员外包和租赁合同,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协作的有效进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7.确定最终方案,选定商家签约。确定最后要签约的服务商,将方案最终修改签名确认后再签订合约,方案做为合同的附件存在。方案只有作为合同附件才具备法律效力,服务商方案只有具备了法律效力才可能真正起到约束作用。另外方案固定下来也能起到一个明确的指导作用,不会因为合作双方具体人员变动而影响项目的执行。

另外,在与服务商签订合同时,要特别注意考虑来自服务商方面的风险问题。在外包项目预期效果、阶段考核、信息安全、损失赔偿等方面的条款应当明确详细,不能有模棱两可的描述和各种误差。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应该加入相应的协商和议价条款,以完善各种合同条款。

8.指定监督人员,维护合同执行。人力资源外包并不是将工作负担移转给服务商,而是连结服务商的工作能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人力资源外包之后,企业还需要做很多日常的管理工作,需要适时监控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更需要通过推行自律机制,更好地了解业内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企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树立“双赢”的管理理念,双方都应对对方的资产和利益负责;双方应定期沟通,以明确外包任务的完成情况或提供给服务商需要的各种企业的资料,了解、反馈租赁员工的工作情况等;企业应在法律和道德层面尊重人才服务机构和租赁的员工,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侵犯,保护租赁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9.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态调整。外包的合作伙伴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应采取一种动态的观点去看待。根据现代供应链管理要求,为适应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在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经验曲线会越来越陡峭,越来越多的成本低质量高的人力资源工作可以从市场中获得,因此企业应根据人力资源部门及公司总体战略对外包项目做动态调整。

四、结束语

从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于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并不是简单复制其他成功企业的外包经验。因此,企业在选择外包项目时,除了参考自身状况外,有必要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知识去进行人力资源外包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 颖:企业人力资源与供应链管理策略分析. 山东纺织经济,2010(7)

外包服务方案篇7

[关键词] 人力资源;外包;风险

一、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是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集中于人员的招聘、选拔、分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等事务性活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和企业竞争的加剧,绩效评估、激励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员工发展、企业文化的营造等战略性活动逐渐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由一种维持与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职能。同时,随着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台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繁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中。一般来说,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有60%的时间用于管理(即我们这里说的事务性工作),30%的时间用于咨询,仅有10%的时间用于战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重心的转移与事务性工作的不断繁杂使得人力资源外包成为可能。

资源外包(Outsourcing),英文一词的直译是“外部寻源”,这种管理模式首先是在实践领域兴起的,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柯达公司。1989年柯达将自己的信息部门委托给了IBM等两家公司。当时柯达面临着计算机设备投资的增加和从自动相机领域撤退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选择了外包。柯达与IBM的契约为10年,合同总额达10亿美元。柯达在实行业务外包的同时,将计算机设备出售给IBM,将信息部门的350名员工也转籍到IBM。此举将柯达信息部门的计算机关联投资减少了90%以上,年运营成本也减少了20%。这一成功的尝试引发了业务外包的高潮。一时间,美国出现了大量的外包现象,企业、医院、学校甚至政府把整个项目交给专门从事某种业务的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外包影响到日本、欧洲,全球外包业务急剧增加,外包成为一股潮流。

实践的发展推动了理论的创新,1990年,Gary Hamel和C.K.Prahaoad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发明了“外包”这个词。所谓“外包”,即组织把某个项目或者工作内容交给专门从事这种工作的公司。通过外包那些企业自身缺少能力或能力不强的部分,企业可以专注于能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有知识的企业。

所谓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根据需要将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专注于人力资源的核心战略性活动,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外包项目的效果。企业投入了人力、物力、时间,如果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能因为错过时机丧失获取竞争优势的机会。另一类风险就是在外包项目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如造成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薄弱,以及企业信息外泄等。具体来讲,人力资源外包风险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包服务机构的选择。目前,国内市场上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的数目众多,由于行业进入门坎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这些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既有世界顶级服务提供商,也有一个人一台电脑的独立顾问。由于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很难对服务商的背景、资质准确了解,而真实的水平往往在过程中才能被准确评估。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与服务提供商的优劣有直接关系,因此,服务商选择的决策风险不可忽视。笔者在一个客户企业曾经听到过这样的失败案例:该公司在进行人力资源薪酬、考核方案设计外包时选择了当地号称最有实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但是,在项目还未有任何成果时项目组突然解散,企业不得不重新选择咨询公司。后来了解到该咨询公司的实际资质与对外宣传极不相符,对方进驻的3名顾问中有2名是刚刚招聘的毕业生,其中一名离职后公司再无人员补充进来,项目经理自身的业务素质又不足,因而无法继续项目,造成项目失败。

(二)企业与外包服务本身及外包服务商的适应。许多关于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研究都把这种适应归结为企业文化问题,即服务提供商是否能够深刻理解、适应企业文化的特点,并对服务进行相应的客户化。实际上这种适应还应当包括企业对外包服务本身的适应,比如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相关人力资源流程、企业执行力等是否能够保证外包服务的效果,因为外包的成果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应用和实施发挥效用。

在实际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中,这种双方的适应磨合是普遍存在的,而适应的程度对服务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例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在对人力资源招聘、薪酬考核、职业生涯设计外包方案进行实施时,遇到几个问题:第一,按照设计方案,招聘工作应当从人员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出发,而国企的背景、人际关系的影响造成在招聘的过程中方案往往无法得到严格执行;第二,薪酬体系的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打破了原有的平均主义,但是员工由于多年处于“大锅饭”的体制下,对收入差距的接受程度极小,方案推行的难度很大;第三,职业生涯的设计将企业现有岗位划分了职系,梳理了清晰的晋升通道,但是在实际干部升迁时,由于旧体制的影响,对所谓“资历”以及政工方面的因素过多的考虑使得职系往往被忽视,跨职系升迁调动十分普遍。这些问题使得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原因就是企业自身还没有准备好项目实施的平台,而设计方案本身对企业现状的考虑也存在不足。

(三)信息安全。企业在外包合作过程中必须向服务商披露大量信息,例如,企业战略、经营方案、经营指标、人员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特别是在一些项目中,如人力资源规划等,也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以外的如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虽然目前国内的服务机构在合作时都会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安全保障,但是由于在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外包行业的运作,一些运作不规范的外包商有可能泄露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机密信息,特别是如果出现外包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护。如何在保证服务商为外包服务的顺利开展获得足够企业信息的同时,保护企业信息安全也是外包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

(四)外包与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关系。企业选择人力资源外包,就必然会产生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职能的定位问题,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

1.如何应对企业自身人力资源职能边缘化。随着人力资源外包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外包服务的内容已经逐渐涵盖了人力资源的主要职能,从简单的档案管理、薪酬福利发放到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员招聘、人力资源规划。在这种趋势下,选择进行外包的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技能可能会越来越少,企业可能随之产生对外包的依赖性,逐渐使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削弱,久而久之造成对外包服务的评估能力下降或者无法准确认识企业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需求,而且一旦与外包机构的合作终止或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带来管理风险。

2.如何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定位。随着人力资源外包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很多人力资源从业者都产生了一种担忧,就是随着人力资源职能外包的范围越来越大,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责权是否逐渐被削弱而最终使人力资源部失去存在的意义。这种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潜在风险实际上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即原有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定位模糊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人员流失。

三、规避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对策

人力资源外包决不简单是将一些职能“扔”给服务机构而高枕无忧,在外包的决策、实施等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对外包项目本身、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对于整个企业经营造成消极影响的风险因素,企业不但需要识别这些因素,而且需要制定详细可行的应对方案,这就要求在外包项目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参与者,包括高层管理者、项目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等各方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具体来讲,企业为了规避人力资源外包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择外包的内容。企业必须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哪些可以外包,哪些是不适于外包而必须限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这就涉及到对外包的定位问题:人力资源外包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日常琐碎工作中解放出来,释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战略性的工作。试图把人力资源的所有职能,特别是战略性职能全部外包是不现实的,估且不谈成本问题,这样一是会增加重要经营信息泄露的风险,二是会使人力资源部门陷入无事可做的窘境。理性的做法应当是将事务性的工作,如工资发放、档案管理等外包出去,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职能,如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等工作中,既规避了风险,又无形中提升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减少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外包过程中的危机感。

另外,外包内容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企业自身在规模、性质、文化、制度等方面确实没有对一些职能进行外包的可能和必要,切忌迷信或者跟风,应当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宜、最有效果的内容进行外包。

(二)做好外包之前的准备。在进行外包之前,特别是在将如薪酬考核方案、人力资源制度设计等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项目外包之前,企业应当做好几方面的准备:首先,应当做好对员工的宣传工作,营造变革的气氛,保证服务实施的效果;其次,要在内部管理流程方面进行优化,为外包服务的实施搭建顺畅的通道。这就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外包的决策之后,做好内部的功课,完善内部管理,转变人员思想观念,从领导者的层面保障服务的顺利实施。

(三)选择外包服务商。对服务商的选择,除了价格外,应当从公司实力、客户群体、专业背景、客户口碑等方面综合了解,针对所要进行外包的内容,选择专业可靠的服务商。特别是客户口碑,作为在传统的信息渠道的补充非常有帮助:通过曾与服务商合作过的客户的反映,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该服务商的水平资质。企业的项目负责人(通常是人力资源部专人负责)必须在服务机构调研、选择时考虑周全,尽量选择实力雄厚、公司历史较长、有本行业企业服务的丰富经验、在合作的内容上具有专长、以及客户评价良好的服务商。

在与服务商签订合同时,也要特别注意考虑来自服务商方面的风险问题,在外包项目预期效果、阶段考核、信息安全、损失赔偿等方面的条款应当明确详细。

(四)明确人力资源部门在外包过程中的职责和定位,保证过程的参与和监控。虽然外包可以把人力资源部门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外包过程中的参与和监控也决不可以忽视。不断的参与,可以保持和提升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使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与外部专业机构的交流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避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边缘化,同时更好地行使其战略方面的职责,而且这种学习的机会也可以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满意度,减少人员流失。更重要的是,作为与外包服务机构接触最为密切、频繁的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要承担起对服务的监控和评估职能。要建立起服务商的评估机制,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审、反馈和沟通;同时,由于大多数信息资料都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披露给服务商的,因此,在信息安全的保障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协作,建立起文件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避免机密信息的外泄。

总之,人力资源外包本质上虽然是把繁琐复杂的工作交给服务机构处理,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管理者及人力资源部门的负担,但是要保证服务的效果并且规避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需要进行充分的计划、准备工作,要求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及全体员工在外包的前、中、后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当然,随着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行业在国内的发展,规范程度的提高和企业对外包服务的理解认识的不断加深,文中提到的一些风险将会随之减弱,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会逐渐加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积极效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参考文献

[1]黄婕.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9).

[2]刘颖,钱慧敏.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管理的探讨[J].企业活力,2006,(2).

[3]陈方.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规避[J].人才资源开发,2006,(1).

[4]刘叶云,周飞.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规避[J].企业技术开发,2006,(1).

[5]王长福.人力资源外包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5,(7).

[6]韩红.人力资源外包(HRO)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5,(5).

[7]严群英.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与对策研究[J].兰州学刊,2005,(5).

[8]潘文燕,余一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利弊[J].经营与管理,2005,(4).

[9]陈通,赵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动因及风险应对步骤[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2).

外包服务方案篇8

企业简介

目前,东软集团拥有员工17000余名,在中国建立了6个软件研发基地、8个区域总部,在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大连、南海、成都和沈阳分别建立了3所东软信息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设有子公司。

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与服务的结合、软件与制造的结合、技术与行业管理能力的结合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

面向行业客户,东软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易扩展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信息化管理最佳实践,以满足客户业务快速发展的不同需求。

东软的行业解决方案涵盖领域包括:电信、电力、金融、政府(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公共安全、国土资源、海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知识产权等)、制造与商贸流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行业。

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世界著名的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车载信息产品、IT产品等众多产品中运行。东软的客户遍布世界各地。

在医疗领域,东软先后研制成功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等10大系列50余种医疗产品。

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IT咨询服务、应用开发和维护、第三方ERP咨询与实施、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与本地化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流程外包(BPO)、IT教育与培训等服务业务。

其中,在业务流程外包(BPO)方面,东软面向日本、韩国、欧美等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提供多语言、多类别的一站式BPO服务,包括:客户服务、技术支持、应用系统支持、Help Desk等Front Office外包服务,以及HR 外包、网站内容服务等Back-office外包服务,涉及IT、教育、政府、通信、互联网、制造、个人消费品等众多行业领域。

东软将“超越技术”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和品牌承诺。作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东软通过开放式创新、卓越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全面构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客户和社会的价值,从而实现技术的价值。

东软致力于成为最受社会、客户、股东和员工尊敬的公司,并通过组织与过程的持续改进,领导力与员工竞争力的发展,联盟与开放式创新,使东软成为全球优秀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

杰出成绩

在自有品牌的产品工程方面,东软先后研制成功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等10大系列50余种医疗产品,其中CT机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能够生产CT机的国家。

产品已经销往中国32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在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等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设备安装,拥有客户5000余家,构建了覆盖中国、辐射全球的销售服务网络。

企业荣誉

东软获得“2006 CCTV年度雇主”称号(中央电视台) 。

东软连续获得“中国杰出创新企业奖”和“中国IT创新企业奖”(《计算机世界》、《IT经理世界》杂志) 。

东软获得“2008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公益企业奖”、“2008中国信息产业年度高成长性企业”称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

东软入选“2008年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和《环球企业家》杂志)。

东软连续进入“全球外包100强”榜单,并于2007年进入25强,成为全球最优秀的外包公司之一(国际外包专业委员会)。

东软连续进入“全球IT服务100强”榜单,蝉联“亚洲新兴市场外包十强”榜首。

2009年,东软入围全球“最佳表现IT服务提供商10强”和“人力资本发展10强”榜单(美国《全球外包》杂志和“全球外包服务咨询公司”)。

东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成功入选“2009年度10位全球外包杰出人物”(亚太总裁协会) 。

东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入选“2009中国经济年度人物”(CCTV)。

东软获得“2009中国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称号。

在2010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 “东软NetEye安全运维平台(SOC)”、“东软PIS乘客向导系统 V2.0”和“东软SEAS综合档案管理软件 V7.5”获得“中国软件行业软件产品金奖”;“东软银企协同服务平台(CBS)解决方案 V3.0”与“东软数字化健康服务平台(又名熙康)V2.0”获得“中国软件行业软件产品创新奖”(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社会责任

诚信是东软事业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公司价值观的重要组织部分。东软要以高标准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标准以及公司治理原则来要求公司的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并得到社会的尊重,回避发展中的风险。

外包服务方案篇9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本身就是企业成功转型的代表。公司最初为电讯盈科集团内部的IT部门,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公司已经跻身世界顶级的IT服务公司行列。目前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拥有3800多名资深ICT专才,在8个城市建有外包服务中心,为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全面的外包服务,满足客户对全球外包交付的需求。此外,公司亦在中国香港和内地投资建立数据中心,拓展创新跨境数据中心业务。

深耕ERP服务市场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凭着多年的各行业大型项目的服务经验,以及备受认可的行业资质,在ERP市场深耕细作,通过专业的实施团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ERP咨询、实施、维护,以及系统的开发和集成服务,帮助客户深入挖掘ERP的应用潜力。公司曾成功实施多个高端ERP项目,奠定了公司在中国ERP服务市场的领先地位。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具有雄厚的方案咨询和开发实力,拥有超过900人的ERP专业团队,其中包括Oracle和SAP ERP团队。公司为电信、零售、地产、制造、教育、政府等行业提供服务,拥有国内大规模ERP项目的实施经验(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是落地能力很强的综合性IT服务公司。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以ERP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系统,为日常运营提供了有效支撑。但是随着需求的增长、市场的快速变化,企业信息化,尤其是ERP已经进入到个性化、精细化时代,企业要求ERP系统更加深入地与业务结合,更加灵活、敏捷,更具适应性。在这一背景下,兼备本地和国际化实践,拥有丰富的咨询和实施经验,能提供应用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厂商更能获得客户的认可。企业希望借助服务提供商的最佳实践经验突破发展瓶颈,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充分发挥其对多个行业的深刻了解和信息化实施经验,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积极拓展ERP服务领域。

从广度来看,公司的ERP实施团队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企业财务、物流、人力、薪酬、资产管理等关键业务流程。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拥有超过15年的甲骨文ERP的实施和升级经验,为中国香港、内地及其他亚太市场的客户实施和升级甲骨文ERP方案。2013年5月,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收购了顾诚方案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顾诚)。顾诚是专业提供SAP ERP实施和支持服务的领先供应商,是同时拥有SAP金牌合作伙伴(自2006年起)资质和SAP认证培训合作伙伴证书的SAP合作伙伴,也是中国香港和内地的SAP总经销商。在云计算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2013年顾诚成为第一家获SAP授权在内地和中国香港提供云服务和托管服务的公司。通过收购顾诚,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成为能够同时提供SAP和Oracle两大主流ERP软件的咨询、实施、升级、维护和培训的供应商。

从深度来看,电讯盈科企业方案一直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大型企业客户紧密合作。这些企业的IT需求在国内大型企业中很具代表性。电讯盈科企业方案为各行各业客户提供贴合甚至超越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已成功为客户开发并实施战略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计划与项目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关键系统,尤其是能够满足资产管理部复杂的采购、合同、实物管理需求的成熟解决方案。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还在我国内地建立应用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的ERP服务。公司通过在线解决客户问题,为客户提供全面的ERP服务,支持用户总数超过1万人。服务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神华宁煤和国内某大型航空公司等。

打造世界级金融核心系统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清晰把握信息技术和服务市场,特别是在银行和金融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电讯盈科企业方案为超过100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系统集成、软件应用开发和服务,在该市场稳占领导地位。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致力于IT解决方案的研发创新和服务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解决方案60余套,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客户提高竞争力。针对当前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和客户需求,电讯盈科企业方案于2012年11月收购中联中国,大力投入开展以金融应用为核心的应用产品研发和系统集成业务,将中联中国30多年的国内外银行业应用系统开发、集成经验与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在IT服务领域的国际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加速打造一流的中国金融行业IT解决方案。

当前,国内各金融机构和银行正加快创新力度,积极优化业务流程,拓展新业务领域,开发新金融产品,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以提高整体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中联中国拥有两套获公认的领先的银行核心应用软件方案和财务公司解决方案,在国内拥有不少成功案例。在自主研发的几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解决方案基础上,结合最新信息技术和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的最新理念,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正计划打造新一代国际版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解决方案,以覆盖当前银行的全部业务功能需求,助力银行客户全面实现移动金融业务、基于数据的管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以及全面的安全运维,满足银行当前的业务需求和未来业务扩展需求。

创新信息技术助企业转型

云时代,企业需要服务商提供完整的端到端服务,以推动业务转型,而无需关注技术细节。电讯盈科企业方案率先推出全方位云计算服务,涵盖架构、平台、软件、内容和流程五个层面,为客户提供私有云、公共云或混合云三种可选模式。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在云计算的每一个层面都提供丰富的服务组合。例如,在IaaS层面提供云服务器(server cloud)服务和云综合终端(desktop cloud)服务,帮助企业灵活配置资源,有效降低IT总拥有成本,并增强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在PaaS层面提供全球追溯平台踪横网,为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现代化,促进企业与全球贸易伙伴的高效、无间断合作;在SaaS层面上,为客户提供ERP、CRM、HR等服务。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通借助端企业解决方案市场大联盟(ESSA)聚合自行开发的众多应用,以及本地和国际ISV的世界应用,通过安全云平台以SaaS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和可靠的应用。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还推进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中国香港承接多项特区政府IT项目,包括智能身份证和电子护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港口监控系统、电子病历应用等,并致力于将这些解决方案延伸到中国内地市场,致力于成为中国内地政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最佳合作伙伴。

外包服务方案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模式 购物网站

背景介绍:有拍网是一家B2C电子商务网站,创建于2009年2月。它是中国首个娱乐性购物网站,以全新的“娱乐网购”模式引起了众多网络玩家的关注,打破了传统网购“寻找-支付-邮寄”的固有规律。

有拍网站内商品为品牌手机、数码电子产品、IT产品、名牌化妆品等高档次消费品,商品来源正规,有质量保障且均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品。消费者通过购买“有点”(有拍网竞拍点卡)来取得竞拍资格,每竞拍一次消耗一个有点。

商品交易价格低廉是有拍网的一大特色。所有正规产品0元起价竞拍,以及仅有0.15元的商品价格涨幅,为用户创建了低价获取商品的绝佳机会。在有拍网里,几乎所有商品的成交价格都为市场价格的20%-30%。但是由于每件商品只有一个低价购买权,在一个人获得低价商品时,其余参与竞拍者只白白花费了有点。有拍网的这种盈利模式受到极大的争议,一度成为09年互联网最火爆话题和09年最受争议娱乐购物网站。然而,撇开其运营模式不谈,有拍网的物流运作也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即是针对其物流运作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提出最终改进方案。

问题描述:有拍网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目前仅与中通快递、EMS两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且邮寄时间长达14天,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影响了网站的服务质量。与同样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淘宝相比,在与物流提供商的合作广度、合作深度,及提供的服务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与同样作为B2C网站的当当相比,当当的自营物流在网店覆盖面积、迅捷度等方面也存在较大优势。有拍网的物流运作有待改进。

解决方案:方案一:自营物流模式

方案二:外购公共物流模式

方案三:第三方物流模式(外包物流模式)

方案四:混合模式(自营+外购、自营+外包、外购+外包或自营+外购+外包)

方案五:第四方物流模式

方案分析:方案一:自营物流模式

可行性:1、控制权的掌握。有拍网若采用自营物流,对于网店覆盖面积、消费者需求等信息,其自身会掌握最详尽的资料。

2、可以合理规划管理流程,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流通费用。

3、可以使商品进货和送货从战略上一体化,有利于调控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

4、若选择自营物流,自营物流作为有拍网的组成部分,与网站经营关系密切,以服务于本企业的经营为主要目标,确保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利润。有拍网可配合销售计划合理安排物流业务,例如为促销展开免运费活动等。

劣势:1、一次性投资大,成本较高。

2、受有拍网规模所限,开展的自营配送模式可能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3、有可能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管理难于控制。

4、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方案二:外购公共物流模式

可行性:1、不需自有设施设备,只要每次支付物流提供商相应费用即可,与自营物流相比成本降低。

2、有广阔的选择空间,可以及时摒除服务水平较差的物流提供商,不需受长期合同限制。

3、可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选择物流供应商,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维持高质量服务水平。

劣势:1、由于每次送货都要重新选择物流供应商,花费较多时间、人力与资金,与建立长期合作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相比成本仍然较高。

2、一次可能是物流提供商缺乏相应合同限制,即所谓的“一锤子买卖”,造成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影响网站信誉。

方案三:第三方物流模式(外包物流模式)

1、外包模式可使有拍网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2、解决有拍网资源有限的问题,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资源的有限性往往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物流外包策略对于企业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有拍网作为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型模式电子商务网站,资源并不宽裕,进行物流外包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可以减少监督成本,提高效率。

4、有利于降低风险,同时也可以同合作伙伴分担风险。

劣势:不利于网站掌握控制权。

方案四:混合模式(自营+外购、自营+外包、外购+外包或自营+外购+外包)混合模式是一种复杂的物流运作模式,它是由企业自身资源条件、发展阶段、前景规划、成本及物流相关资源的获取难易情况等因素共同促成的,各种因素比例的微小变动即有可能带来物流模式的相应变化。

方案五:第四方物流模式

将第四方物流模式列入备选方案是为了使备选方案囊括所有物流模式,一个企业目前可选的物流运作模式不外乎以上五种。然而,第四方物流概念的提出时间还很短,相关研究不多,甚至连概念目前都存在较大争议。国内最顶级的企业都还没有采用第四方物流的先例,以有拍网的规模实力,第四方物流基本不具有可行性。

结论:综合上述分析,方案三第三方物流模式具有更大可行性。物流配送环节并非有拍网核心业务,但对网站成功有较大影响,且根据有拍网现有条件,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有限,因而更适合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此外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成本低于方案一、二,有利于有拍网在提供高质量服务水平的同时,达到成本最小化。因此建议有拍网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在这方面可借鉴淘宝网经验。

1、增加合作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数量,扩大网点覆盖面积,缩短送货时间。

2、使用推荐物流模式,给消费者更多选择。

最后,有拍网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外包成本。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2、服务质量。包括有拍网要求的服务质量和消费者需要的物流质量。

3、供应商的反应速度。购物网站的送货速度一向被消费者关注,因而应选择反应速度快、配送速度快的物流供应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