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申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24 21:13:42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篇1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夫妻俩,一位是单位的中层干部,一位是单位的主要领导之一,夫妻俩都非常受岗敬业,工作吃苦耐劳,不但自己洁身自好、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而且能够带领本单位、本部门职工和自己的家庭积极参加各类助廉、倡廉、守廉教育及社会其他有益活动。

多年来,×××同志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以律己,不计得失,带领××支行信贷部门,一心从支行利益出发,努力完成上级行和支行下达的任务,做到了使领导满意、职工称赞。由于工作需要,从20__年开始任信贷科长至今,已经经过了几届领导班子,但她从来没有因为换领导而耽误工作、推卸责任,反而把本职工作看成自己的终身事业,带领部门员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开展工作。大家都清楚,由于竞争激烈,银行信贷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工作要出业绩,就必须强化营销。而营销工作又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主。因此,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她们工作的家常便饭。她作为部门负责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也无怨言。很多时候因任务急、工作紧,耽误了吃饭时间,只能买些盒饭来充饥。在她的带动下,支行个贷工作非常出色,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信贷科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支行和营业部的奖励。本部门也被授予工商银行总行“青年文明号”称号。大家都说,×××同志是个好科长,××支行信贷科是一个团结奋进、人人为公、开拓进取的好集体。

作为丈夫的×××也不甘示弱。他在农发行的工作也极有成效,受到上级的重用。他本人工作敬业、踏实认真,性格爽快,一步一个脚印,处处为职工着想,时时为领导担忧,把工作抓得有声有色。×××、×××在生活中是伴侣,在事业上是互相的支持者,他们坚持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先做人、后做事、再做官;家庭、单位摆正自己的位置,使家庭事业两不误,事业家庭都红火。

二、关爱家人,和谐维家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夫妻和睦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础。×××同志结婚二十多年来,和丈夫没有红过一次脸,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笑声不断,得到街坊邻里的羡慕和赞扬。

她和丈夫都在银行工作,丈夫是营业部副总,管理的范围大,事情也更多,经常是因公外出几天都不回家,家里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的肩上。但她从无怨言,不但干好了自己的工作,还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承担着教育女儿的责任。平时两口子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人们常说,一个家庭如果处理不好婆媳关系,大部分是媳妇做得不好,因为媳妇是丈夫与公婆、子女之间的一个扭带,这个扭带关系着家庭的每位成员。×××同志深知:志同道合是夫妻之间、和谐和睦是家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在她们结婚的二十七年中,婆媳、夫妇之间,始终注意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自古以来,婆媳之间免不了有些摩擦,但是做为儿媳的×××同志,能够用她那颗热爱家庭、关爱家人,希望老人安康、女儿健康向上的善良之心,真诚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使这个家庭成为人们羡慕的和谐家庭。

二十七年间,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宽容善良之心,维护和建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做为媳妇、妻子、母亲的×××同志,在二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以她那爽朗的性格和爱家的责任心,尊老爱幼,真诚相待,维护着家庭的幸福美满。

三、言传身教,育女有方

×××同志在家庭中,是孝顺的儿媳,勤俭持家的爱妻和成功的母亲。这个家庭是让人羡慕的家庭——公婆安享幸福、夫妻恩爱和谐、女儿学业有成,他们的家庭因素几乎囊括了人生的所有乐事。日常生活中,夫妻俩和睦相处,双方享有平等的家庭经济支配权,互相促进,共同营造和谐家庭,相互支持对方的事业发展。×××同志做到了,她不但成为了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也赢得了同事们和社会的肯定,称赞她为一个成功的事业者,单位里的好干部,大家的好姐妹。她带着一颗善解人意的心,以她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家庭的本能,把这个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以一个女同志特有的韧性,爱岗敬业、忠诚守信在金融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女儿在这个和谐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熏陶下,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遵纪守法,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女儿、好孙女。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不但得到长辈们的赞扬,邻里间的好评,在学校里几乎年年获得“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作为女儿,她把长辈的优秀品质,当做鞭策自己成长的动力,努力学习,不甘落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天津大学。在大学里女儿是校学生会委员,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并经常组织和参加校内的各种活动。20__年7月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公派到美国继续深造。不仅邻居们、同事们,只要提起她们的女儿,都会伸出大拇指称赞。这些都和×××、×××俩夫妻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平时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四、敬老养老,共建和谐

在这个家庭里,公婆对媳妇亲如闺女,媳妇对公婆敬如父母。×××同志的公婆一个×岁、另一个×岁,二老的身

体身体状况随着年龄渐老逐年走下坡,年近90、本来身体很好的公公也开始每年都要住院治疗一两次,这就需要当儿子和媳妇的精心陪护。×××同志是银行职工,而且作为信贷部主管,她的工作本来就繁忙,加班加点工作是常事,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推卸照顾老人的责任。作为公婆,更是非常优秀,俩位老人家都已年近九旬,然而还在努力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因儿子、媳妇工作特殊比较忙,孙子孙女小的时候就由俩位老人带着,老人们为了这个家庭,奉献了大半辈子,辛苦了几十年。“家有老、是块宝”,家中的老人慈祥可爱,儿孙们时刻惦念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在尊老爱老方面,×××同志讲了两点体会:一是做为一个家庭中的媳妇要起到中枢神经的作用,既能调动起丈夫和女子们爱家、发家的积极性,又要时刻体现自己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好作风。媳妇尊重公婆,孝敬老人是给下一代做出了榜样,这是一种无声的动力和命令,也是凝聚一个家庭全部力量的源泉。二是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真诚相对,相亲、相敬、相互关爱,家庭琐事不能斤斤计较,人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家人,邻里、同志、同事、亲戚、朋友。

五、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篇2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 资助

为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范围、认定原则、认定标准、认定机构、认定程序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从等级认定来看,各高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比较科学的认定体系,而这一体系正是整个认定工作的核心。如何构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不足

(一)认定依据:缺乏权威性、真实性。

高校在认定贫困生时主要是依据学生提供的贫困证明,同时结合学生在校的生活消费情况。客观来说这一方式是科学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贫困情况。

首先,最具权威认定的是当地的基层民政部门,在开具贫困证明材料的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查真实情况。

其次,由于精力和财力的限制,一些高校不可能核查所有提交申请学生的贫困证明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只要出示了贫困证明,高校就此对其进行认定。

(二)认定标准: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无法确定学生的实际经济状态。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地都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但这些标准都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贫困程度。在校内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消费情况,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特别是现在一名辅导员负责几百名学生,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对每一名申请学生都作深入的了解,在认定时只能靠主观印象来判断,特别在认定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等级时尤为突出。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老师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家庭经济困难等级的认定通常由班级同学投票形式产生。

二、国家资助体系的重要作用

在开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是却不愿意主动申报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我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同学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有经济上的压力,而且他们内心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敏感、抑郁、孤僻甚至会产生虚荣、嫉妒等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给予高校相关资助政策。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资助措施,如减、免、助、贷、补、缓和勤工助学等,以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一)助学贷款。

首先,国家助学贷款是有一定的利息补贴,例如信用社助学贷款政策规定常年办理,在整个借款期内借款人只付一半利息,另一半利息由财政承担。在校大学生可以提前向学校申领《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证明》,由家长凭身份证、学校证明和担保材料等申请办理贷款;新录取大学生家长可凭身份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和担保材料等申请办理贷款。通过这种形式,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可以放下思想负担,不再为孩子的学费发愁,更不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从而坚定孩子上大学的信念。而学生既能培养自立自强的性格,又能树立完成学业的信心。

其次,助学贷款和“三好学生”挂钩。有的高校为了激励贷款学生好好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采取了“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和“三好学生”挂钩,取得一次“三好学生”,减免贷款总额的25%,依次累加。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不断从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专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

专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取得的前提是学习成绩优异,同时各高校奖学金的评选比例较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或者自卑等原因,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从而争取不到奖学金。若在高校资助方式改革中适当加大奖学金资助比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争取各类奖学金,就此树立自信心,减轻对国家无条件资助(国家助学金)的依赖。有的高校还设立了单项奖学金,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对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掘自身的特长,看到自己的优势。

(三)勤工助学。

高校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一定的经济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愿意申请岗位,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适当地补贴自己的生活,从而减轻生活压力与思想上的负担。这样的一种形式,不仅能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工作中锻炼自己的意志,而且能培养学生客观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自尊、自强和自信的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不仅要采取多种资助形式,而且要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真正为学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放下思想包袱,保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理健康,这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常凯.透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探析育人之于助学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苏伟,杨学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难点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法制与社会,2005.9(上)

[3]孙爱玲,任纬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思想教育研究.中国西部科技,2009.12(上旬).

[4]韦颖.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研究――以云南为例.2006.4.

[5]方华,徐迎利.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3.4.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篇3

一、主要目的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家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实际困难,需要通过稳定的制度保障,为这些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救助、精神上的慰藉,使其更好地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制度,增进家庭和谐,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基本内容

(一)扶助对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市户籍人员,可以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

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或者**年1月1日以前出生但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夫妻双方或者本人年满49周岁;

3.依法只生育或者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者子女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三级以上(包括残疾等级为轻度以上);

5.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

(二)扶助标准

1.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县)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5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2.独生子女伤残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县)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2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或者子女康复为止。

3.本办法实施时如果扶助对象已超过49周岁的,以实际年龄为发放起点,直至亡故或者子女康复为止。

(三)扶助对象的申请与登记

1.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为全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格的申请登记时间。

2.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条件的人员,应当在规定的申请登记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逾期视作主动放弃当年扶助资格。

(四)扶助对象需要提供的材料

申请领取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的人员,应当提供下列基本材料:

1.身份证明;

2.户籍证明;

3.婚姻状况证明;

4.已有子女状况声明;

5.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

属于下列情形的,还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子女死亡的,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3.子女残疾的,提供《残疾人证》。

4.收养子女的,提供收养证明。

5.与养子女解除收养关系的,提供解除收养关系证明。

6.离婚的,提供离婚证明。

7.丧偶的,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五)扶助对象的确认原则

1.年龄的确认。以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如果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

2.生育和收养行为的确认。生育和收养子女时没有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3.子女数的确认。按本人生育或者收养且存活的子女数计算。只生育一个子女,包括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定曾生育过一个及以上子女但只存活一个子女的情况。

4.残疾等级的确认。以《残疾人证》注明的残疾等级为准。如果《残疾人证》未注明等级的,以区(县)残联出具的残疾等级证明为准。

(六)扶助资格的确认程序

1.由申请人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交扶助申请表,并提供规定的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套)。

2.村(居)民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扶助申请表及规定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提出审议意见。

3.在申请登记期过后2个工作日内,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审议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及名册报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4.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村(居)民委员会报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及名册报送区(县)人口计生委。

5.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自收到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将初步确定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册发至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扶助对象姓名、年龄、扶助类别、扶助金额,公示期限为10天。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同时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

6.如无异议,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自公示期满后2个工作日内,将确认结果、所需资金情况及名册向市人口计生委备案,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抄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如有异议,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重新审核。

7.区(县)人口计生委对确认后的扶助对象,负责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发放证》(以下简称《发放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向扶助对象送达《发放证》。

(七)扶助资格的年审

持有《发放证》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应当在下一年规定的申请登记时间内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办理审验手续,同时提交扶助年审申请表、身份证明以及申请人已有子女状况和是否有终止享受扶助资格情形的声明。

村(居)民委员会收到规定的全部材料后,按照扶助资格的确认程序,进行逐级审验。

(八)扶助资格的注销

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止享受扶助金:

1.死亡的;

2.户口迁出本市的;

3.在境外定居的;

4.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

5.独生子女康复的。

如发现申请人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冒领或者骗领扶助金的,责令限期退回,并注销其扶助资格。

三、实施时间和基本原则

(一)实施时间

**年起,在全市实施。

(二)基本原则

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各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3.直接扶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扶助金。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助金等违规行为。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开展“幸福工程”、“生育关怀”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资金来源、管理和发放

(一)资金来源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原则,本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所需资金,由区(县)财政纳入年度部门预算予以安排,按部门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编制、执行和核算。

(二)资金发放

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一年发放一次,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各区(县)财政局根据区(县)人口计生委提供的扶助对象清单,通过指定的金融机构,将扶助金直接拨付到扶助对象的个人账户。

扶助所需资金由扶助对象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政府负担。对于户口发生迁移的人员,在迁出前已经办理申请登记手续并通过年审的,当年的扶助金由为其办理申请登记手续的区(县)政府负担。对于终止享受扶助金的人员,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及时注销,并将注销名册报市人口计生委备案,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抄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扶助金由金融机构发放。指定的金融机构应当于每年的8月31日前,将当年的扶助金直接拨付到扶助对象的个人账户。

(三)资金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指导区(县)财政局做好扶助资金的发放工作,并监督管理本市扶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各区(县)财政局负责本地区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和监督管理。扶助资金由区(县)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立专账,列入“一般公共服务”类级科目、“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款级科目、“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级科目,并将本地区扶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金融机构,监督金融机构将扶助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个人账户,通过财政报表逐级反映扶助资金预算、决算和发放情况。扶助资金形成的结余,抵顶以后年度相应扶助资金额度。

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指导区(县)人口计生委做好扶助对象的申请、登记、确认、公示、监督工作,配合市财政局指导区(县)做好扶助资金的预算和决算编制工作。区(县)人口计生委要向同级财政局提供扶助对象的清单,配合金融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及时掌握扶助资金发放情况,了解扶助资金管理情况。

各区(县)人口计生委会同区(县)财政局选择和确定本区(县)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负责制定扶助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接受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委托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将区(县)财政部门拨付的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将个人账户和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反馈给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五、组织管理、检查监督与工作考核

(一)组织管理

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残联共同负责协调、指导全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市残联负责扶助对象残疾等级的确认。各区(县)人口计生委、财政局、残联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具体实施。

(二)评估与检查监督

1.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残联每年共同进行一次制度试点工作的综合评估,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绩效考评,对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2.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反映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

3.实行政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4.各区(县)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扶助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视察、监督。

(三)工作考核

1.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纳入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在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制度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2.扶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门管理。严禁用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其他个人款项。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资金金融机构不按照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扶助资金的,取消其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各区(县)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与监督评估“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确保扶助金落实到户到人。

(三)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要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关爱女孩”、“生育关怀”、“幸福工程”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篇4

一、主要目的

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家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实际困难,需要通过稳定的制度保障,为这些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救助和精神上的慰藉,使其更好地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制度,增进家庭和谐,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扶助对象与标准

(一)扶助对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区户籍人员,可以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

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或者*年1月1日以前出生但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夫妻双方或者本人年满49周岁;

3、依法只生育或者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者子女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三级以上(包括残疾程度为轻度以上);

5、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

(二)扶助标准

1、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5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2、独生子女伤残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2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或者子女康复为止。

3、本意见实施时如果扶助对象已超过49周岁的,以实际年龄为发放起点,直至亡故或者子女康复为止。

三、扶助对象的申请与登记

1、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为本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格的申请登记时间。

2、符合本意见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条件的人员,应当在规定的申请登记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逾期视作主动放弃当年扶助资格。

四、扶助对象需要提供的材料

申请领取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的人员,应当提供下列基本材料:

1、身份证明;

2、户籍证明;

3、婚姻状况证明;

4、已有子女状况证明;

5、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

属于下列情形的,还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子女死亡的,提供镇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3、子女残疾的,提供《残疾人证》。

4、收养子女的,提供收养证明。

5、与养子女解除收养关系的,提供解除收养关系证明。

6、离婚的,提供离婚证明。

7、丧偶的,提供镇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五、扶助对象的确认原则

1、年龄的确认。以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如果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

2、生育和收养行为的确认。生育和收养子女时没有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3、子女数的确认。按本人生育或者收养且存活的子女数计算。只生育一个子女,包括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定曾生育过一个及以上子女但只存活一个子女的情况。

4、残疾等级或程度的确认。以《残疾人证》注明的残疾等级为准。如果《残疾人证》未注明等级的,以区残联出具的残疾等级或程度证明为准。

六、扶助资格的确认程序

1、由申请人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交扶助申请表,并提供规定的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套)。

2、村(居)民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扶助申请表及规定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提出审议意见。

3、在申请登记期过后2个工作日内,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审议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及名册报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人口计生部门。

4、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人口计生部门应当自收到村(居)民委员会报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及名册报送区人口计生委。

5、区人口计生委应当自收到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人口计生部门报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将初步确定的扶助对象名册发至各镇人民政、街道(莘庄工业区),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扶助对象姓名、年龄、扶助类别、扶助金额,公示期限为10天。区人口计生委同时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

6、如无异议,区人口计生委应当自公示期满后2个工作日内,将确认结果、所需资金情况及名册向市人口计生委备案,并报区财政局,抄送相关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如有异议,区人口计生委应当重新审核。

7、区人口计生委对确认后的扶助对象,负责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发放证》(以下简称《发放证》);镇、街道、莘庄工业区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向扶助对象送达《发放证》。

七、扶助资格的年审

持有《发放证》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应当在下一年规定的申请登记时间内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办理审验手续,同时提交扶助年审申请表、身份证明以及申请人已有子女状况和是否有终止享受扶助资格情形的声明。

村(居)民委员会收到规定的全部材料后,按照扶助资格的确认程序,进行逐级审验。

八、扶助资格的注销

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止享受扶助金:

1、死亡的;

2、户口迁出本区的;

3、在境外定居的;

4、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

5、独生子女康复的。

如发现申请人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冒领或者骗领扶助金的,责令限期退回,并注销其扶助资格。

九、实施时间和基本原则

(一)实施时间

自*年起,在全区实施。

(二)基本原则

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区人口计生委应当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3、直接扶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扶助金。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助金等违规行为。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开展“幸福工程”、“生育关怀”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十、资金来源、管理和发放

(一)资金来源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本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按照区、镇(街道、莘庄工业区)两级35:65的比例分担。区承担的资金纳入年度部门预算中,按部门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编制、执行和核算。镇(街道、莘庄工业区)承担的资金由区财政通过财力结算方式扣回。

(二)资金发放

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一年发放一次,当年度扶助金在次年度发放,并实行国库直接支付。扶助对象清单由区人口计生委审核汇总后,于每年的7月31日前报区财政局,区财政局于每年的8月31日前,通过指定的金融机构全额拨付到扶助对象个人储蓄账户。

(三)资金管理

区财政局做好扶助资金的发放工作,并监督管理本区扶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负责本地区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和监督管理。

区人口计生委做好扶助对象的申请、登记、确认、公示、监督工作,配合区财政局做好扶助资金的预算和决算编制工作,并负责向区财政局提供扶助对象的清单,配合金融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及时掌握扶助资金发放情况,了解扶助资金管理情况。

区人口计生委会同区财政局选择和确定本区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负责制定扶助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接受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委托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将拨付的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将个人账户和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反馈给区财政局和区人口计生委。

十一、工作监管

(一)组织管理

区人口计生委、区财政局、区残联共同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具体实施。区人口计生委负责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区残联负责扶助对象残疾等级或程度的确认。

(二)评估与检查监督

1、区人口计生委、区财政局共同对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2、实行政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3、区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扶助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视察、监督。

(三)工作考核

1、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纳入镇、街道、莘庄工业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在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制度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2、扶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门管理。严禁用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其他个人款项。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资金金融机构不按照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扶助资金的,取消其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区财政局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全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切实做好我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病残儿医学鉴定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水平。多年来,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的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鉴定诊断标准把握不严格、审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影响了全市人口和计生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认真汲取教训,增强工作自觉性、主动性,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抓好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切实做好病残儿医学鉴定的清理核查工作

(一)清查内容和重点

市政府确定,从10月10日开始至11月10日,用一个月的时间对20*年以来审批的病残儿情况,进行认真清理清查。清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有冒名顶替病残儿现象,是否有出具假医学鉴定材料行为;审批的病残儿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申报、初审、复审程序是否规范;病残儿医学鉴定后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公示,在申报、初审、鉴定过程中是否存在不正之风等。清点是城镇和公职家庭,特别是具有多个病残儿的部门和单位。

(二)实施步骤

1.宣传教育阶段。凡20*年以来被批准有病残儿的单位,要认真做好病残儿家庭的思想教育工作,讲明政策,分析利害,积极协助搞好病残儿清理清查工作。2.调查阶段。农村乡镇、村民委员会,城区办事处、社区,各部门、单位,要对20*年以来的病残儿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澄清病残儿真伪,弄清事实,并按调查内容由乡镇(办事处)逐一写出调查报告。同时将调查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3.审查和处理阶段。各县区要成立清查小组,清查小组根据工作要求,吸收热爱计生工作、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秉公办事的有关专业医务技术人员参加。清查小组根据20*年以来的申报、初审、鉴定材料及乡镇(办事处)调查报告,逐一进行审核和分析。审查中发现有问题的,按程序收回二胎生育证,已怀孕的劝其流产;对于不服审查处理意见的家庭,可进行复议或复查,或由市组织重新鉴定。具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个人要主动自报,并主动缴回二胎生育证;主动进行流产手术的,按照有关政策予以从轻处理。对申报和鉴定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在本次清理清查工作中思想认识到位、态度端正的,予以从轻处理;对不配合工作,掩盖事实,再次弄虚作假的,严格按照《*市计划生育有关工作人员责任追究办法》及补充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扎实做好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

(一)严格申报程序

县区计划生育局负责本辖区病残儿鉴定的管理和组织工作。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并符合有关病残儿规定的家庭,可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委会(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所在单位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及其子女情况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核实申报对象的病残史、家庭史及病残儿真伪,由单位计生工作人员带病残儿到医疗部门确诊病情,乡镇(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发给《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审批表》。之后,乡镇(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对申请人及其子女情况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并将有关材料报县区计生局。县区计生局成立初审小组,初审小组对各乡镇(办事处)上报的材料进行认真把关和严格审核,初审合格后报市计生委进行复审。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逐级调查制。申报人所在的村、居、单位,在接到个人申请后,要组织人员对申报人进行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材料后,加盖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印章,向所在乡镇(办事处)申报。乡镇(办事处)对申报的病残儿要逐个进行社会和家系调查,形成调查材料加盖公章和负责人印章报县区主管部门。县区主管部门对申报的材料要进行认真审核,对病残儿父母为公职干部、职工的,要逐一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材料。初审前,要会同有关医务人员对乡镇办事处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之后按照程序进行县级病残儿初审。2.坚持公示制。对于申报的病残儿情况,坚持三级公示制。单位上报乡镇(办事处)前在本单位公示七天;县级初审后上报市级鉴定前在病残儿父母双方单位公示七天;市级鉴定结束在父母双方单位公示30天无异议后,方能办理有关证件。对三级公示情况,县区要派出督导组进行专门督导。3.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在病残儿申报工作中采取骗取、伪造、变造等手段索取病残儿鉴定证明及二胎生育证的个人,按照《*市违法生育当事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规定,给予党政纪直至开除公职处分;对于提供不实诊断证明的医疗人员和在申报、初审、鉴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鉴定专家和工作人员,按照《*市计划生育有关工作人员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规定,给予党政纪处分;对于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负责人,按照《*市计划生育领导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规定,给予党政纪处分,并对该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实行重点管理,取消其各种评先获奖资格。

四、加强领导,严格监管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残疾人特殊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状况,实现残疾人事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方式

(一)安养。为重度、无自理能力的困难残疾人(肢体一级,智力、精神一、二级),提供长期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等服务。

(二)托管。为贫困并具有一定自理和从业能力的中、轻度残疾人(智力、精神三、四级),提供康复、特殊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庇护性就业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引导他们从事简单劳动,为促进残疾人康复、提高生活水平和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三)居家托养。以村(户)为单位,有组织地为重度困难残疾人(肢体一级,智力、精神一、二级),实施长期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等服务。

三、条件

(一)安养、居家托养

凡具有*市常驻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重度智力、精神、肢体等无自理能力的困难残疾人,均可享受政府安养、居家托养政策。

(二)托管

凡具有*市常驻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具有一定自理和从业能力的中、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均可享受政府托管政策。

四、补贴标准

(一)个人补贴

1.安养:每人每月不高于800元。

2.托管:每人每月不高于400元。

3.居家托养:每人每月不高于180元。

4.资金来源:上述各项补贴资金由*市和我市各负担50%。我市负担部分由市、镇两级承担,其中财政状况一类镇,由市负担20%,镇(村)负担30%;财政状况二类镇,由市担25%,镇(村)负担25%;财政状况三类镇,由市负担30%,镇(村)负担20%;财政状况四类镇,由市负担35%,镇(村)负担15%。

残疾人跨市托养,*市补助资金补助到残疾人所在托养机构,*市补助资金由残疾人低保金发放地负担,补助到残疾人所在托养机构。

5.对享受五保待遇的托养残疾人员实行差额补贴,即享受五保待遇的残疾人托养补贴应扣除其五保补贴部分。

6.托养残疾人员不再享受重度残疾人劳动技能康复专项补助。

(二)机构开办和建设补贴

“十一五”期间,各镇、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以下统称各镇)要采取新建、依托敬老院等社会资源建设等方式,至少建立1处残疾人安养机构或托管机构。

1.对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5万元;对村(居)设立规模化的托养站(点),托养残疾人达到5人以上,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1万元。

2.新建托养机构,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床位数不低于100个,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150万元。

五、托养机构认定与审批

(一)规范名称

残疾人托养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残疾人安养中心或残疾人托管中心”、“*村(居)残疾人托养服务站(点)”等。

(二)资质认定

自主新建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达到《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参照《规范》,具备合法有效的机构资质,具有完善的服务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具备相应的公共活动、康复训练等场所和设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基本达到《规范》管理要求,并且托养残疾人不低于50人。专门的安养机构,安养残疾人数不低于40人;专门的托管机构,托管残疾人数不低于30人。村(居)托养站(点),应具备一定场所及管理人员,聘请有爱心、有较强养护能力、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

(三)审批

1.申报。残疾人托养机构会同所在镇,提出设立残疾人托养机构的申请,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由市残联会同发改、财政、民政、卫生、劳动等部门,参照《规范》,对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残疾人的起居照料、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安全隐患、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进行审查,并形成书面报告,连同审查盖章后的《*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一并报*市审批,经*市考察合格后,下达机构认定通知。

2.申报材料。机构资质证(执业资格证)复印件、《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托养残疾人花名册》复印件、被托养残疾人的残疾人证、低保证复印件和书面报告。

六、审核拨付程序

(一)残疾人居家托养补贴审批

1.调查统计。由各镇具体组织管理,每年3月初、9月初,以镇为单位,调查统计村(居)残疾人居家托养情况;

2.公示补贴对象。各镇要对残疾人托养补贴对象在本镇进行公示。公示内容要明确享受残疾人托养补贴的条件以及补贴对象的姓名、住址。公示期限为5天;

3.申报。公示确认后,各镇要填报《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审核;

4.审核。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考察、审核后上报;

5.批准拨付。由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各镇连同本级配套资金发放到村(居)服务站(点)的残疾人养护员或残疾人家庭。

6.申报材料。

(1)《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

(2)托养残疾人花名册及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

(二)残疾人托养机构托养残疾人补贴审批

1.申请。每年3月初、9月初,由残疾人托养机构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初审;

2.审核。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考察、审核后上报;

3.批准拨付。由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各镇连同本级配套资金发放到托养机构。

4.申报材料。

(1)《*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一式四份,报*市残联一份,市残联留存一份,返回各镇残联及托养机构各一份;

(2)《托养残疾人花名册》一份;

(3)被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各一份。

(三)新建机构、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机构、村(居)托养站(点)奖励或补贴资金审批

1.申请。9月初,申请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残疾人托养机构的一次性奖励资金、自主新建的托养机构补贴资金,由托养机构写出书面申请报告,说明机构开办、建设及托养残疾人基本情况,并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村(居)托养站(点)一次性奖励资金由村(居)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并填报《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由各镇汇总后报市残联。

2.审核。市残联负责相关材料的审核并会同市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等单位联合对新建和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进行实地考察。

3.批准拨付。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由各镇拨付到托养机构或村(居)托养站(点)。

4.申报材料。

(1)各机构或村(居)书面申请报告;

(2)《*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一式三份,市残联留存一份,返回镇残联及托养机构各一份;

(3)《托养残疾人花名册》一份;

(4)被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各一份。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领导。

要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工作模式,重点解决低保范围内精神、智力、重度肢体(含脑瘫)残疾人托养。各镇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参照本方案制定本镇残疾人托养工作实施意见,确定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计划,明确投资标准和服务对象,扎实推进辖区内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任务。

(二)坚持公益化方向

实施残疾人托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需求为导向,突出托养服务的公益性。要针对不同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和康复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不断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使残疾人得到康复和“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三)加强组织管理

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应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业务上接受民政、教育、卫生、劳动部门和残联的指导和监督。市镇两级残联要参照《规范》,加强对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层层签订《托养服务责任书》,市残联、民政、卫生、劳动、财政等部门要通过不定期培训、现场督导、抽查、召开残疾人及残疾人监护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和监督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的质量。对残疾人托养机构实行年度审验管理。市镇两级残联对非公办托养机构,不参与机构经营、成

本管理,不承担法人责任。

(四)加强财务管理

对残疾人托养经费进行专项管理,设置专门科目,规范核算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做到收支账目清楚,资金拨付、发放手续齐全、规范。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监督检查,市财政局、审计局将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审计检查。

(五)加强档案管理

要建立和完备各种工作档案。村(居)残疾人居家托养要建立残疾人养护员和服务对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户口簿、养护员技能资格证、个人简历、残疾人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低保证、残疾证复印件等;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机构服务规范和工作流程等,建立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技能资格证、个人简历、残疾人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低保证、残疾证复印件等档案。建立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软件和信息网络,对业务管理和服务监督等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篇7

1、组织召开市女能手协会理事会议,协会全体理事、各县(市)区妇联分管主席参加了会议。会议商议了协会*年全年工作计划,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协会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讨。

2、筹备市妇联半年度工作会议、母亲素养工程第一期骨干培训班、宁波市第二届巾帼人才招聘会、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扩大会议、第五期“巾帼文明岗”负责人培训班。

3、开展市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推荐工作。

4、与市卫生系统和贸易系统妇委会联合对两个系统“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进行抽查和指导。

5、启动《巾帼文明岗创建指南》(第二辑)一书的采编工作。

6、市人大、市妇联协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地方立法工作。近期市妇联、市人大内司委完成修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修改稿第二稿。

7、6月1日,由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丁祖年带队的《浙江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立法调研组在甬调研,调研重点为《浙江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草案征求意见工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陈美云一同参加调研。在甬调研期间,调研组召开了宁波市妇女权益保障市级相关部门和宁波市妇联系统代表两个层面的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及《浙江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草案修改意见建议的汇报。调研组还考察了宁波市天波港联电子有限公司和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听取了两个公司在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并就企业女职工婚育情况、女职工孕产期保护情况及女职工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等问题进行详细情况了解和意见听取。

8、组织市妇联离退休老干部活动,由市妇联权益部向老干部汇报维权工作。

9、对《宁波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考规则》草案、《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草案)》、《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草案)》、《关于深化农村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暂行)》提修改意见,并报相关部门。

10、参与6·26国际禁毒日活动——组织妇女维权志愿者进戒毒所开展帮教活动。在市禁毒委今年开展的第二轮创建“无毒社区”活动评选表彰活动中,宁波市妇联被评为第二轮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先进单位。鄞州区妇联获全国爱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11、根据省妇联要求,在全市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宣传月活动,并完成总结材料上报。

12、5月27日,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在儿童乐园举行宁波市“与爱同行快乐成长”城乡儿童手拉手游园活动。来自奉化、鄞州、北仑、江北等地的留守儿童和结对“爱心妈妈”及其孩子,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还有市区的小朋友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活动;市委副书记郭正伟同志亲临现场并致辞,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教育局等有关领导也参加了本次活动,还分别向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代表赠送了节日礼物。

13、5月27日,在华茂外国语学校举行“七彩童年”宝宝秀大赛决赛。从1000余名参与初赛的学龄前儿童筛选出的180名儿童参加了决赛,最后产生54名活力宝宝。还通过专家评选结合网络点击率,评出了10名可爱宝宝。

14、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有奖征文圆满结束。共收到征文1000余篇,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30名;并选取了部分优秀征文在宁波日报《城事周刊》上刊登。

15、5月26日,宁波电视台、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慈善总会在万达广场联合举办“请让我来帮助你”手拉手活动。

16、5月26至27日,组织3对妈妈与留守儿童参加全省留守儿童代表“杭州一日游”活动。

17、5月30—31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分头带领市政府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领导慰问了海曙、江北、江东、镇海、北仑、余姚等地的部分小学和幼儿园,与小朋友们一起共庆节日,并向全市110多万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广大辛勤工作的少年儿童工作者、辅导员和幼儿工作者表示慰问和感谢。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共慰问2363所学校、幼儿园、福利院等,赠送慰问金、物品等价值751.5万元,赠送各类书籍306052册。

18、做好“六一”宣传工作。据统计,今年“六一”期间,我市各级各类媒体刊播稿件数1299件,各级妇儿工委办发放宣传资料362574份。

19、6月,全市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次数1513次,共有544429人次接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市帮困、助学结对总数5791,其中留守儿童结对数1937对。

20、和团市委、文明办、教育局、体育局联合下发《关于举办“联通杯”宁波市第一届家庭乒乓球大奖赛的通知》。

21、6月11日至12日,省妇联召开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市妇联作了题为《拓展阵地创新载体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经验交流发言。

22、完成市级和谐文明家庭、先进协调组织、绿色家庭评选工作;绿色家庭示范点认定工作;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先进县(市)区、优秀家长学校推荐申报工作。

23、市妇女研究会上报的“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和谐家庭建设”研讨会被市社科院列为宁波市社会科学学术团体资助项目。

24、落实全国妇联全民健身“城市之间”趣味运动会宁波赛区6个社区的相关工作。

25、下发妇联系统第二期心理咨询师培训通知,启动舟山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

26、继续指导下属单位人员进编工作。对下属单位班子进行年度考核。完成公务员招录工作。

27、开展“三八红旗手”情况调研,将《宁波市“三八”红旗手有关情况》的汇报材料上报市委督查室。对特困全国“三八红旗手”情况进行公示,对部分全国“三八红旗手”进行慰问,对6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特困全国“三八红旗手”进行补贴,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28、组织机关全体人员接受局域网操作相关知识培训。

29、继续做好妇女儿童文物征集相关工作。

30、本月完成的文字材料:完成市委市府办公厅*年重点督查工作材料《市妇联参与法治宁波建设情况总结》、《关于要求核拨母亲素养工程*—2008年所需经费的请示》、《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儿童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关注留守儿童共建和谐社会》、《*年上半年市妇联参与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宁波市妇联申报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材料、宁波市网络家长学校申报全国家庭教育优秀家长学校材料、《宁波市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履行妇联职责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等。

31、6月15日,组织机关党总支“七一”活动:参观东部新城和科技园区创业中心等;组织参加市第十五届运动会的健美操比赛并获第三名。

32、6月19—30日,组织各县(市)区妇联主席、园区妇工委主任、机关妇委会主任到北欧、英国考察。

33、组织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活动,上报市科协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志相关材料。

34、上报作风建设年活动有关报表。上报组织部对目标管理体系设置的意见。

35、建立处级干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廉政档案。

36、组织机关干部体检。

37、接待湖州市妇联、青岛市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等单位来我市考察。

38、本月36件、来访21件、来信5件、来电10件。

七月份工作计划

1、召开市妇联半年度工作会议、市文明家庭协调小组扩大会议、召开全市平安家庭表彰会暨现场推进会、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会议暨家长学校现场经验交流会。

2、举办母亲素养工程高层次讲座暨第一期骨干培训班、市第二届巾帼人才招聘会、市第五期“巾帼文明岗”负责人培训班、中英爱滋病防治培训项目培训班举办、团体会员负责人联谊活动。

3、对市“巾帼文明岗”义务监督员组成人员进行调整。

4、聘请市女能手协会法律顾问,为女能手经营管理提供法律帮助。

5、进一步征集“百千万活动”参观点,并编制宣传册。

6、赴余姚开展“巾帼致富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将与协会行业小组活动相结合,本期的内容暂定为兔业养殖知识培训。

7、启动第二届“十佳创业女性”评选工作。

8、汇总梳理意见,制定市妇联作风建设年活动整改措施。

9、各党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民主生活会。

10、继续开展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调研,出台有关妇联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文件。

11、完成反家暴立法第三稿并组织在甬高校法律老师进行讨论。

13、筹备女村支书培训班、第二轮巾帼维权志愿者招募工作。

14、贯彻落实《浙江省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并根据宁波实际情况,会同市卫生局等部门制订加强妇女病普查力度、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具体方案措施。

15、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好学生*年暑期活动。

16、开展省级绿色家庭评选工作。

17、做好第五轮文明机关申报工作。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篇8

一、实施范围、对象和标准

(一)范围

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制度限于四城区(即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含*区)城镇范围内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的住房困难家庭。

(二)对象

申请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家庭(以下简称申请家庭)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民政部门确定的低保家庭,且连续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个月以上;

2.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建筑面积,下同)低于8平方米(含8平方米);

3.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

(三)标准

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按低保家庭人均住房保障面积15平方米计算,对不足15平方米的差额部分,由政府按每月每平方米3.50元的标准给予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即(低保家庭人口×15平方米-家庭现实有住房面积)×租金补贴标准,每户享受租金补贴的住房差额面积最高不超过50平方米。

二、实施步骤

(一)申请

申请家庭可委托一名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由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身份证、户籍簿、婚姻证明、房产证明(户籍所在地房产证明或单位住房情况证明)、低保证、家庭成员收入证明、房屋租赁证明等相关证明原件1份和复印件2份。

(二)初审

由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会同社区(村委会)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填写《*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申请表》(一式两份),同时将签署初审意见的《*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报区(含*区,下同)房管部门。

(三)审核

区房管部门在接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报送的申请家庭相关资料后,会同区民政等部门组成审核小组予以审核,并通过查档取证、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家庭的收入、人口和住房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和筛选。

(四)公示

经区房管和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审核小组审核后,在15日内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在社区(村委会)公示,其中有工作单位的申请人在其单位公示,公示期限为15日,有效期内无异议的,予以审定确认,并上报市房管局。

(五)审批

市房管局对申请家庭资格予以审核,符合条件的审核通过,并批复区房管部门。

(六)签订协议

取得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资格并纳入年度保障范围的申请人,与房屋出租方在出租房屋所在地的区房管部门签订《房屋出租协议》,领取《*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租房情况调查表》,经户籍所在地和租住地社区证明后,与出租房屋所在的区房管部门签订《*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租金补贴协议》。

区房管部门填写《租金补贴合格人员汇总表》、《纳入年度保障计划领取租金补贴人员汇总表》,并报市房管局对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发放进行核准备案,建立电子档案。

(七)制定补贴资金计划

市房管局对租金补贴协议审查确认合格后,区房管部门将《租金补贴合格人员汇总表》、《纳入年度保障计划领取租金补贴人员汇总表》报区财政部门和市房管局,市房管局根据各区的情况,按年度编制《*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市区)计划》,与市财政局会审后报市政府批准。

(八)补贴资金发放

区房管部门根据市房管局批准的《租金补贴合格人员汇总表》、《纳入年度保障计划领取租金补贴人员汇总表》,签发《*市城镇居民领取廉租住房租金补贴通知书》(通知书每半年签发一次),经市、区财政部门核实后将补贴资金划拨到廉租户租金补贴专用账户后,再通过银行进行发放。

三、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由市政府副秘书长胡建为组长,市房管局局长李勇为副组长,市财政局机关党委书记童赛平、市民政局副局长肖正聪、市房管局副局长罗庆全为成员的*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管理工作组,工作组办公室在市房管局,办公室主任由罗庆全兼任。各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并将名单书面报市房管局。

(二)责任分工

市房管局负责该项工作的总体统筹、协调、监督和管理,负责廉租户资格的最终审核认定工作;市财政局负责80%补贴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区民政部门负责对符合廉租住房租金补贴保障条件的低保家庭情况的核查工作,并提供动态情况;区房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发放的具体实施工作;区财政部门负责本级20%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工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负责申请人申报情况的调查、核实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组织动员、宣传、培训阶段(*年10月8日至*年10月15日);

(二)申报情况调查、核实、筛选阶段(*年10月16日至*年11月15日);

(三)区房管部门资格初审、公示阶段(*年11月16日至*年11月30日);

(四)市房管局核准及补贴发放阶段(*年12月1日至*年12月20日);

(五)从*年起,每年分两次集中申报审核,其中4月、5月为上半年集中申报审核时间,10月、11月为下半年集中申报审核时间。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发放工作是党和政府实施惠民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关系到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各区政府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接受监督

要通过召开动员培训会、在新闻媒体报道、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审核、发放等工作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三)严格政策,强化监管

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有关单位要严格审查把关,市、区房管部门要定期监督和检查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工作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四)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是新形势下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长期的社会保障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努力做好租金补贴发放工作,形成一个保障对象明确、补贴测算审核准确、资金发放及时、档案管理动态科学的监控体系,建立便捷的“电子档案”,构筑起“市、区、街”三级廉租住房长效管理机制。

(五)认真把关,严肃纪律

各有关单位必须严把资格审核和资金发放关,坚决查处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的行为,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对情节特别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篇9

为加强和规范我县城区年度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工作,确保县城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根据省政府《关于积极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的若干意见》(府发[]3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公开出售及售后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府厅发[]13号)、《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府发[]82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城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制定销售工作流程,销售过程全程接受社会监督,使申购、审核、摇号、购房等各个销售环节公开、公平、公正,销售工作有序进行。

二、销售原则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按照“个人如实申请,社区群众评议,房管部门管理,三级审核公示,政府核准审批,分类摇号排序,社会公开监督,违规操作必究”的原则,限定购买对象,限定销售价格,限定住房户型,确保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工作顺利开展。

三、销售时间

在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取得县房管局核发的预(销)售许可证后,建设单位可按县政府审批的购买对象销售经济适用住房,具体销售时间,以届时的销售公告为准。

四、销售对象普查

在销售公告前,由县房管局牵头,镇政府组织,房管、民政、公安、监察等部门参与,由各社区居委会对当年度人均年收入标准线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人口情况、住房情况、收入情况、购房意向等,开展全面的入户调查摸底工作,并将调查摸底情况分类归档,为合理确定销售范围和中签比例奠定基础。

五、销售宣传

县房管局及时将符合销售条件的全部房源信息,包括申购的条件、房源位置、户型标准、房屋数量、销售价格、申购程序以及建设单位、售房时间及地点等,在各社区居委会、社会公共场所等张榜公告,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

六、销售价格

县城区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价格,根据建设项目所处的地段,按《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及县政府确定的价格构成因素合理核定,报县政府批准后,实行明码标价,其最高售价不得超过县政府核定的最高限价。年度县城区经济适用住房最高销售限价为1258元/㎡,具体为:

(一)二、六层为:1208元/㎡

(二)三、四、五层为:1258元/㎡

(三)七层为:1135元/㎡

(四)柴间为:1258元/㎡

七、销售按揭及预售款管理

县房管局要协调各商业银行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事处,将个人购房按揭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优先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购家庭发放。协调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基准利率执行。实行经济适用住房预售款管理制度,其预售款全部进入县房管局指定的专门监管帐户。

八、申购范围及条件

(一)申购范围

户籍在县城区镇、将军园8个居委会范围内的城镇家庭,均可对照规定的申购条件和程序进行申购。

(二)申购条件

1、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取得县城城镇常住户口1年以上,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上。

<2>申请家庭人均年收入符合县政府确定的中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标准线以下。年,县城区中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标准为7615元。

<3>申请家庭为无房户,或现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15平方米(不含自行租赁住房面积)的住房困难家庭。

计算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家庭成员,必须在县城区工作和生活,且相互之间有法定瞻养、抚养关系。

符合上述条件的军烈属、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可优先申购。

2、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1>已参加集资建房的;

<2>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含安居工程住房)的;

<3>已参加过房改购房(含在外地已参加房改购房)的;

<4>单位奖励赠送住房的。

(三)提交相关材料

申购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家庭,应向现居住地的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1>申请家庭成员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或居住地居委会出具的收入证明。

<2>申请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居住地居委会出具的现住房情况证明,提供房屋所有权证、租住公房或私房的租赁合同,无房户应特别注明。

<3>申请人家庭户口簿,同住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原件和2份复印件(核实后原件退回)及所有家庭成员2张一寸彩色免冠照片。

<4>其他必要的有关资料。

九、申购程序

1、申请受理。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公告后,申购人到现居住地的居委会,领取并如实填写《县城区经济适用住房评议申请表》,并向居委会提交申请表及相关的资料,居委会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及时进行审查,并及时组织本社区居委会居民和申请人所在单位领导、同事进行评议,将评议结果在申请人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同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

申请材料不全需要补齐、补正或者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材料齐全且经公示结果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社区居委会应将申请材料、公示结果及时移交镇政府。

2、镇政府初审。

镇政府收到居委会移交的申请材料后,组织申请人填写《县城区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申请表》,并及时组织人员对申请人申报的家庭人口、收入及住房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和初审,并将初审结果在申请人居住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对公示期有异议的,由镇政府组织人员调查核实,异议成立的取消其申请资格。

3、联合复审。

镇政府将初审公示结果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申请材料,移交至县房管局,由县房管局会同监察、公安、民政等部门组成联合审查小组,对初审结果进行复核、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在申请人居住地或相关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对公示期有异议的,由联合审查组组织人员调查核实,异议成立的取消其申请资格。

4、政府审批。

县房管局将联合复审结果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申购家庭逐一进行登记,并报县政府审批后,向申请家庭核发《县城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摇号通知单》,即申请家庭取得本次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摇号资格。

十、销售办法

1、县房管局下设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公室,负责县城区经济适用住房的营销及申购家庭的资格审查,已购家庭的信息台帐建档等工作。

2、由县房管局根据房源总量和申请登记的类别比例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申请家庭申购的户型原则上为:

<1>现有家庭人口1-3人的,二居室;

<2>现有家庭人口4人(含4人)以上的,三居室;

<3>符合申购大户型条件的可以申购小户型;

<4>柴间与住房捆绑销售。

3、取得申购资格的家庭户数少于或等于经济适用住房可售套数时,申请家庭即为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人,通过公开摇号方式确定购买房号;取得申购资格的家庭户数大于经济适用住房可售套数时,通过公开摇号方式确定购买人和所购买房号,并摇号确定中签数的15%为轮候购买家庭。

4、摇号工作在县公证处全程公证、纪检监察部门和申请人代表的全程监督下,采取现场公开摇号方式,按不同申购户型分别摇号,确定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及购买房号与柴间号。

5、摇号确定购买房号后,由县房管局向摇号确定的购买人核发《县城区经济适用住房购买通知单》,购买人应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程序办理购房手续,逾期将视为自动放弃购买权,申请人今后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当按照规定重新申请。

6、参加摇号未中签的申请人,可以参加下次申购经济适用住房摇号,转下一年度的须经县房管局重新核实申报条件。

十一、建档备案

建立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已购家庭信息档案制度,镇、各居委会及有关部门,应将中低收入家庭及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家庭的有关资料,及时移交至县房管局,由县房管局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公室负责,将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已购家庭的基本情况、收入情况、住房情况、申请情况、摇号中签及购买等申购资料、办证资料整理归档备案,实行动态管理,资源共享。

十二、产权发证

凡新购的经济适用住房,在其房屋所有权证登记发证时,必须注明该房为经济适用住房,并在产权证的附页上注明:“该房是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的福利性住房,不得转让、转租、交换、赠与、分割、合并或用作经营性用途,不满5年不得上市交易和变相交易”。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做好年政府七项考核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府发〔〕49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年市政府对我县七项考核评价工作,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评价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七项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县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常务副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农工部长

县政府副县长

县政府副县长

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

县政府副县长

县政府副县长

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局局长

县政法委副书记、县综治办主任

县发改委主任

县财政局局长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县统计局局长

县经贸委主任

县安监局局长

县建设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外经贸局局长

县商业局局长

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县农办主任

县农业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水利局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扶贫办主任

县计生委主任

县科技局局长

县教育局局长

县体育局局长

县文化局局长

县广电局局长

县卫生局局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县房管局局长

县交通局局长

县残联理事长

县国税局局长

县地税局局长

县人民银行行长

县信息中心主任

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县统计局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县统计局副局长任副主任,具体负责考评工作的总协调。

二、考核评价工作责任

为使今年我县在市对县七项考核评价工作中位次前移,县政府各分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明确考核评价分管领导负责制,分管县领导对各自分管的考评指标在全市的排位情况负责。

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将每项考评指标考评责任具体分解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由各责任部门在分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抓好该项指标的具体工作。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工作由同志具体负责,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工作由同志具体负责,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由钟兴福同志具体负责,社会稳定考核评价工作由同志具体负责,民生工程考核评价工作由同志具体负责,政务环境考核评价工作由同志具体负责,固定资产投资指标考核评价工作由同志具体负责。

三、考核评价内容

年,市政府对我县政府考核评价内容分为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民生工程、政务环境、固定资产投资七大项。

四、考核评价方法

年,市政府对我县政府考核评价采取以下计分方法:

1.单个指标(项目)的计分根据其属性采用五种计分方法,即常规性指标采用功效系数法,控制性指标采用扣分方法,鼓励性指标采用加分方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指标采用指数法,民生工程目标完成程度、各项民意调查、主管部门评价项目分别采用民生工程各小组的评分、民意调查的得分和主管部门评分,以百分制计(具体计分方法见附件10)。

2.综合计分采用加权平均法,七项考评综合得分按七大项得分和相应权重进行加权平均。七大项综合总分120分,其中经济发展占60分,民生工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各占10分,社会发展占8分,社会稳定、政务环境各占6分,固定资产投资占20分。

和谐家庭申报材料篇10

Abstract: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s a special group in university campus, poor students' funded work relates to campus stability, is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fore, university funded work must focus on po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their management work in the premise of justice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actual role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and campus.

关键词: 高校安全稳定;资助工作;贫困生

Key word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y;funded work;poor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50-02

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深化,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而贫困生因其心理、行为的特点,往往是校园内较特殊的一类群体,也是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潜在因素。因此,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支撑,必须加以重视、研究。

1 关注贫困学生心理,维护高校安全稳定

相对剥夺是指人们被剥夺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是相对人们的期望而言的,是一种关于人们认识自己生存和发展障碍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当前,我国政治、社会和经济改革均处于攻坚阶段,社会利益分配也处于大调整时期,各种利益的差别不可能在近期内得到缩小,因而社会成员的相对被剥夺感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贫困生的相对剥夺心理主要来源于同学间家庭条件的差异。青年学生同处一个校园环境,彼此之间会感受到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素质等方面明显的差异,因而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青年学生会产生与和自己家庭成员相同的被剥夺感。

贫困生的相对剥夺感使得他们较于其他同学易表现出以下特点:

1.1 自卑和消极 自卑是贫困生心理问较严重的方面,并由此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鄙视,对于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缺乏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抑郁孤僻,自我封闭;生活困难对他们心理造成了重大的挫折,面对挫折,他们往往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消极地对待人生,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使整个人生带有浓重的灰色调。

1.2 人际交往困难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较为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基于这一特点,贫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基于上述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使得贫困大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如不加以重视,往往容易导致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事件发生。

从维护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角度出发,分析贫困学生的上述特点,在高校资助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这就给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安全稳定角度下,高校资助工作的对策探析

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角度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仅要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利用好国家各类奖、助政策,让真正的家庭困难学生得到资助,解除后顾之忧,顺利完成学业,更应包括对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困难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

2.1 做好困难生认定工作,进一步促进资助工作公平、有效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明确指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也积极采取相关措施,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但正因为此类资助措施均针对贫困生,所以一些实际并不贫困的大学生往往夸大、伪造困难事实,以获得困难学生的资格,从而获取经济利益。这样的行为,不仅使得真正困难的学生利益受到损坏,而且还加剧了贫困生与普通同学的矛盾与冲突,为校园稳定埋下了不安的种子。

因此,高校资助工作首先要做好困难生认定工作,维护党和政府资助政策的公平、有效,为校园安全稳定扫除不安定因素。在困难生认定工作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不同地区生活指数的差异,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贫困”标准;②认定过程中,严肃考察认定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善困难学生认定的基本程序;③建立贫困生档案,对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贫困生资助方式及力度。

2.2 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构建和谐校园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除了在制度上保证资助工作公平、有效之外,关键还在于对贫困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辅导工作,真正从内心深入帮助困难学生摆脱困境,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构建健康温馨的和谐校园。

励志为先,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首先要转变所有同学的贫困观念: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通过不懈努力,迟早会扔掉“贫困”的帽子。同时,要让家庭苦难的贫困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学校的资助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帮助贫困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贡献社会,而不是终极目的。要引导贫困生不要因为暂时的经济困难,刻意掩饰,产生自卑心理;也不要抱着“等、靠、要”的心理,坐等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好逸恶劳,而一旦没有享受到资助时,就心怀不满,滋生敌对甚至仇视心理,做出对校园、社会稳定不利的行为。另外,贫困生往往有逃避倾向,不愿意过多和人交往,主动寻求心理开导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注意改被动提供咨询为主动辅导,改集体灌输为单独谈心的方式。

感恩教育,培养贫困生对学校、社会的浓浓深情。应将感恩教育纳入高校经济资助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采取多样化的宣传、开展方式,鼓励困难学生以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实际行动和成绩主动的回报学校和社会。

素质教育,培养贫困生成人成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还应搭建各类实践拓展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机会。通过各类活动,让贫困生走出相对封闭的自我环境,让他们既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又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只有将困难学生真正培养成才,才是对他们最大的资助;也只有将贫困生培养成人,才能够更好的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2.3 加强贫困生管理制度化,落实管理,完善不足 高校资助工作除对资助对象开展各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对受资助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使资助对象的管理制度化,通过加强管理,弥补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使得资助工作更好的实施开展。如学校要详细记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信息,受资助情况,及其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受表彰和处分情况,为选择资助对象及资助力度提供参考。对受资助学生的操行表现、学习成绩、消费行为提出要求,对生活不简谱有高消费现象的贫困生取消困难资格;学生毕业时将将受助、获贷信息装入毕业生档案,督促受资助者诚信履约。加强管理,使资助工作落到实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才有根基。

3 发挥辅导员作用,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维护校园稳定

3.1 深入细致,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对贫困生困难身份的认定是资助工作的基础,只有认定准确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除了之前提到的做好困难生认定工作的几点注意之外,认定工作中还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一线作用。目前比较通行的困难生认定方式是“自我申请—同学意见—辅导员意见—名额限定”。在这一模式中,学生申报的真实性如何?同学、辅导员意见依据什么标准?名额如何限定?这些都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难以把握的问题。而辅导员作为资助工作具体的实施者,应深入细致的做好以下几点:①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收入来源、地区差距等第一手资料,在认定过程中不凭一纸“调查表”简单判断;②辅导员形成评定意见前,充分了解班级(年级)民主意见,有必要时要采取与同班、同宿舍同学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申请人在校日常消费情况;③不拘泥于“主动申请”的形式。现行的“自我申请”认定模式,一方面可能使部分家庭困难学生因“好面子”而不愿意提出申请。同时,有的困难学生表述能力较差,申请材料往往得不到辅导员、同学的认可,错过认定。鉴于此情况,辅导员要通过深入学生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主动排查真正困难的学生,让其成为困难生认定对象的主体。

3.2 以情动人,关注贫困生心理资助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贫困生较普通学生更易出现各类心理问题,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特别注重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注。在与贫困生的沟通中应以主动辅导、单独谈心的方式为主,增强相互的情感渗透,让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融合于交流的内容之中。同时,在交流中注意引导、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潜移默化的灌输给贫困生,增强他们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这就给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队伍工作者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普及知识及辅导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结合,将心理资助落实到位。

3.3 励志自强,建设贫困生精神资助体系 在进行经济、心理资助的同时,还应帮助贫困生树立起正确对待贫困和资助的思想,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追求成功的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构建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健全和完善他们的人格,增强贫困生战胜贫困的勇气和能力,这是解决贫困生思想“贫困”的关键所在。

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修养,通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才能够让学生信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励志、自强教育,让贫困生看到未来的希望,体会到学校、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一个阳光的大学生活。

“校园无小事”,安全稳定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前提。高校资助工作应从安全稳定角度出发,制定相关对策,并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一线作用,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王小元.论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3]应金萍.加强高校的感恩教育与约束机制建设[J].当代青年研究,200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