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年度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6 03:40:38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1

2016年继续教育个人总结一

本学期我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取得的成绩

我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方便。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学习使我自强、让我发展。我在工作中务实求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时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我每星期抽出一定时间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理论专著,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完成教学案例两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使自己的知识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撰写多篇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所以要全方位的学习各种知识,以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

三、今后工作方向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勇立潮头。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接受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终身学习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

2016年继续教育个人学习总结二

通过教师继续教育让自己对过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的感慨,通过学习,本人了解到自己过去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认识,获验。现主要从教学方式方面总结如下: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四变,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毛茸茸的小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虚拟动物的情景,用所学过的语言相互交流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向同学们说一说小动的相同和不同。学生学得生趣盎然、主动积极,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孩子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2

通过查阅2002-2011年间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各年度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对近10年我国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数量、地区分布及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近10年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内容。根据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的题目,将2002-2011年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进行分类,分为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社区护理及其他(包括职业道德、法律伦理、沟通技巧和团队精神等)六大类,其中临床护理所占比例最高,共1757项,占58.12%;其次为护理管理,共606项,占20.05%;而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社区护理及其他(包括职业道德、法律伦理、沟通技巧和团队精神等)之和仅为21.83%。各类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的具体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如附图所示。

二、讨论

1.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数量逐年递增,但总量不足。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近5年发展更是快速,项目数量达到2,232项,占10年项目总量的73.83%,这与我国近5年护理教育和学科发展速度较快相一致。表1反映出:近10年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总数占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39%,虽然每年数量逐步上升,但幅度不大。《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显示:截止2011年末,我国共有注册护士224.4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6%。然而,2011年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占当年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比例仅为8.57%,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数还应有很大发展空间。

2.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在各地区普遍开展,但发展不平衡。从表2看出,虽然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承担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但在数量上,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北京、上海和广东的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数位居全国前三位,达1,283项,占全国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总数的42.44%,可能与上述三个地区经济和教育较为发达、医学院校较多及地方护理学会重视有关。而宁夏自治区、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江西省未承担或承担很少量的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可能会导致这些地区的护理人员接受高水平继续护理学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或需要负担较多经费去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今后,应加强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基地的建设,合理布局,使更广泛的护士能就近就便接受高水平的继续教育。

3.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内容比较全面,但比例应适当调整。2002-2011年临床护理项目累计达1757项,占部级继续护理学项目总数的58.12%,护理管理项目为606项,占20.05%,而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社区护理及其他(包括职业道德、法律伦理、沟通技巧和团队精神等)之和仅为21.83%,其中社区护理累计项目为74项,仅占部级继续护理学教育项目总数的2.45%,近3年甚至不足2%,说明我国十分重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领域的继续教育,这与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整体护理、专科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相符合,但社区护理继续教育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社区护士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求,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工作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缺乏针对不同职称、不同职务、不同学历等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项目。今后,应加强社区护理及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

三、小结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3

一学年来,我校认真贯彻省教育厅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计划”的指导精神,严格执行《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学科带头人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能够胜任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一、基本情况

2009-2010学年,我校需参加继续教育的在岗教师73人。其中专任专任教师65人,到09年底取得本科学历23人,大专学历4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88.17%;有20人正在参加学历提高学习。全校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均达到示范校要求72学时;其中一、二类学时达48学时以上的有50人;2009年,学校教师参加全员培训73人,专项培训中:教育技术培训58人,班主任培训3人,师德教育培训73人;暑期参加教师职务培训66人;普法教育培训70人。学校内的校本培训落脚点在师德教育、新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上,做到有定时、定人,保证质量。教师一人一档,资料齐全。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下列工作:

二、思想重视,组织与管理落实。

学校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管理规范、设施先进,质量一流”的省示范小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工作就是在这一总体要求下运转的,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师,要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的教师就必须狠抓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为此,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成立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使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以贯彻、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培训工作由办公室组织进行,负责具体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和建档工作。二是学年初,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严格执行《梅列区中小学教师继续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中级职称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不少于72学时,初级职称每学年不少于42学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再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较为详实的继续教育计划、校本培训计划。学校把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列入学校规划之中,在时间、人员、经费上给予必要的保障。制定了《新华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新华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勤制度》,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学校还把它与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起勾起来。形成宏观管理和有效的微观运行机制。保证了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培训内容

1.认真参加市、区两级培训及校长提高班培训。

学校领导小组做到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保证参加市、区培训及校长提高班培训的必修课按时完成,成绩达到规定要求。

2.扎实开展好校本培训。

学校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利用每周一下午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学校做到认真研究,精心计划,确定符合本校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以有利于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宗旨,扎实开展好培训活动。主要内容有: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普法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

四、主要措施

1.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管理、监督、评价职能

2.保证培训时间、场地、经费等到位。

3.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杜绝旷课、迟到、早退等违规现象。

4.加强培训笔记、作业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保证培训质量。

5.做好培训资料管理,及时进行总结。

6.严格考核:根据教育局的工作布署,严格进行继续教育成绩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对教师的工作考核之中,与评职、评先、聘任相挂钩。

五、继续教育开展成效。

1.根据继续教育的要求和本校实际,通过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有较大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使教师的专业结构能够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0年6月,大专学历教师达到54.8%,本科学历达到31.5%。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落实骨干教师发展规划,培养出省、市、区各级骨干教师34人,学科带头人4人;提高新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使他们尽早达到岗位要求,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2.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教材培训,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一年来组织28位教师参加小学初级教师岗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教师进修学校(院)主办的新课程培训,派出近23人次到南京、福州、泉州等地学习,请进3位专家作教育教学的讲座。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培训。加强了与区属各校的联系,主动争取进修学校的支持,教师们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3.对培训者要加大学习、培训、考核评估力度,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一支能适应教师继续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都要在教研组活动时进行汇报,开展以指导教学为主的示范课、研究课、讲座等活动。使所有教师都能分享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要求区级骨干教师汇报课,区级学科带头人示范课,青年骨干教师上研讨课,以此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开展以沟通信息互相激励为主的教师间的互相听课,同年段教师开展“一主题,二课时,三研讨”的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学校上半年组织中级教师教学比武课,要求教师互听课每学年不少于35节。

六、存在的问题 。

1 .继续教育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有效途径,每学年学校都制定出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和方案,并且严格按计划实施。今后,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尤其是校本培训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及时根据教师的需要调整活动安排,真正解决教师们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2 .继续加大继续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及维修教学设备,给更多的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

3 .继续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师的管理和培训,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实验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转变观念。

总之,我校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以继续教育为突破口,把我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4

【关键词】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56-02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各种资源的总量均有不足,教育资源的紧缺状况尤为明显。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一员的继续教育,在云南省的发展存在困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在继续教育的发展中非常重要。因此对云南省的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十分必要。

一 云南省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1.继续教育经费不足

教育经费不足是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截至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3.48%,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在教育总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继续教育的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不超过教育经费总额的5%。云南省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经费的缺乏尤为明显,继续教育经费的不足现象也相当严重。近年来,云南省的继续教育经费占云南省教育经费总收入的比例相当小,而且还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007~2009年所占比例不到1%。虽然继续教育经费数量从2006~2009年有所增加,但增长的幅度非常小,期间还有减少的情况出现,经费的缺乏严重阻碍了云南省继续教育的发展。

2.经费来源单一

云南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政府和个人对继续教育的投资能力相当有限,而来自于社会其他力量的投资也相当缺乏,不像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具有实力的社会团体繁多,投资的主体相比云南要丰富得多。云南省的继续教育经费来源较单一,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中的学杂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的投入和社会捐赠的经费所占比例都很小,甚至没有。

3.师资力量薄弱

云南省继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量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师资水平上的不足。2009年云南省继续教育的教师数量在云南省教育事业中所占比例只有0.75%,平均师生比为1∶80,在成人高等教育和学中的师生比甚至为1∶185和1∶197,对于庞大的受教育人群,师资非常缺乏。在教师队伍不够庞大的情况下,教师队伍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构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整个继续教育队伍中,本科学历和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为97%,高学历的教师较少,硕士和博士学历只占了3%。继续教育专职教师的职称集中在初级、中级和副高级职称,占了总数的96%,高级职称较少,只占总数的0.32%。云南省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广大人群与日俱增的学习需求以及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的受教育人群,这意味着云南省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源较为缺乏。

4.办学条件差

云南省的继续教育不像普通教育,一般都有较为固定的、充足的校舍、行政用房、图书资源和教学科研仪器等,继续教育除了部分成人高等学校、成人中专是独立的办学主体外,主要还依附于普通教育的办学硬件,如高等院校中的校舍、图书、教学科研设备等。与其他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相比,云南省继续教育的办学条件较差,固定资产较少,占地面积不足,教学用房、校舍、图书资源等硬件设施缺乏,办学条件差主要是由于财力资源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对物力资源进行改善,从而阻碍了云南省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 云南省继续教育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政策原因

第一,教育发展轻继续教育重普通教育。2009年全国成人学校教育经费收入只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收入的1.3%。虽然国家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仍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普通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方面,就全国来说,继续教育资源不足。云南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教育的发展也处于落后水平,国家分配到云南的教育资源有限,自己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也很少,因此,云南省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如同国家偏重普通教育一样,云南省也优先发展普通教育,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先投入到普通教育,而分配给继续教育的资源就少了,在这种状况下,云南省继续教育资源非常匮乏。

第二,缺乏保障体系。云南省继续教育的财力资源不足,经费的来源渠道又比较单一,使继续教育的经费较为缺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一方面目前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管理中,没有相应的保障体系和监管措施,以市场为主的资源配置机制也没有很好地形成,如何分配、分配多少都没有相应的法律政策保证;另一方面缺乏扩宽继续教育经费来源的政策保障体系,没有相应的机制促进、激励和吸引其他社会力量对继续教育进行投资,缺乏对继续教育发展的科学引导体系。

2.经济原因

云南省现在处于这样的困境之中,教育资源短缺,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其资源也相当匮乏,体现在经济层面就是经费的不足,导致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跟不上,制约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云南省政府经济实力较弱,有限的财力投入大大影响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供给。一方面投入有限,不能扩大教师队伍,壮大师资力量,同时也不能稳定原有的教师队伍,教育基本需求不能满足,影响和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导致人才流失。另一方面财力资源的不足导致办学条件跟不上,教学硬件设施短缺,办公设备不够,图书文献资料太少,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继续教育的发展。

3.云南省继续教育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观念落后。云南省开放程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社会发展程度不高,社会公众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很多人将继续教育视为欠规范、层次较低的教育,没有将继续教育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继续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发展质量还好,使人们对继续教育的投资较少,影响了继续教育资源的总量,使继续教育资源短缺,从而影响继续教育的发展。

第二,教育质量低。云南省继续教育质量偏低,一方面很多继续教育的办学机构只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存在只顾规模扩张而不注重质量提升的现象,使继续教育的质量较低影响了人们对继续教育的看法,对继续教育抱有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另一方面继续教育质量低,影响了社会公众对继续教育的信任度,不愿意投资,使继续教育资源不足,缺乏经费保障的办学机构不能创造好的办学条件、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三 优化云南省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1.遵循资源配置原则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资源的配置必须遵循一些原则,才能使资源的利用科学合理,而不是盲目分配。社会效益原则,使资源的配置与社会需求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优先考虑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使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原则,使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或是在生产的产品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量。优先考虑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使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宏观规划原则,以战略发展高度,从整体和系统的视角研究问题,分析其发展趋势,从宏观上审时度势,统筹规划。需求导向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大众的学习需求,以他们的需求为向导。这四个原则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需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2.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中国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实行计划经济,由国家统一分配资源。教育资源亦是如此。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主导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虽然能够集中教育资源,但很难真正做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继续教育的资源配置更是如此,继续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面向市场的教育,受教育的群体比较庞大,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对于继续教育的资源配置就更加需要以市场为主体。

3.建立继续教育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由于继续教育面向市场,仅靠政府的管理和行政调节不足以保障继续教育市场的有序进行,还必须依靠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相关法律体系首先应明确继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继续教育制定相应的方针、原则、政策等,以行政法律手段保障继续教育资源的供给。第二,有完善的立法制度或行政法规以保障继续教育资源配置过程的有效性、合法性,使资源的配置有法可依。第三,有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保护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使继续教育市场合理、合法,更加有序。第四,完善的监督和评价制度,对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地发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或资源的浪费情况,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4.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加继续教育资源供给总量

云南省的继续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继续教育的发展若只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个人投资,是不能蓬勃发展的,需要同时发挥政府、社会、个人和市场的作用,投资主体可以是国家、个人、学生及家庭、外商、社会团体、国际机构等,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来增加继续教育资源的总供给量,缓解继续教育资源的紧张状态,逐步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结合多元办学的新格局。

5.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云南省继续教育资源非常缺乏,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供我们使用,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是极其重要的。实现资源的共享,首先需先将现有的资源整合起来,进行重组与再分配。其次,实现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体系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昌宇.资源倾斜与配置——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5

一、建立并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我院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专门的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由专职人员负责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完善并制定〈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明确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使我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二、高度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1)继续健全继续医学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由专职人员负责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完善并制定〈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明确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研究和学习继续医学教育开展方法;

(3)继续加强继续医学教育规范管理;

(4)做好继续医学教育档案资料的归档工作。

三、继教医学教育管理,做好学分管理工作

根据我院情况,要求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华医网、好医生网等专业网站进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以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医德医风;不断增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自觉性,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按要求乡镇卫生院人员Ⅰ类学分≥5分,Ⅱ≥20分,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学分≥20分。

四、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1)今年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坚持“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注重质量和实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有计划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培训。

(3)农村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我辖区乡村医生的培训方式采取乡村两级培训管理,不定期召开村卫生室人员培训会。

五、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建议

(1)多宣传、多鼓励:医院科室负责人、专技人员都要有开展并参与院内继教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认识。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6

关键词:继续教育;创新发展;战略;对策

一、终身学习背景下的继续教育

(一)终身学习背景下的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继续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它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1996年,OECD国家教育部部长推出《全民终身学习》报告。1997年的《汉堡宣言》提出,一种温和的、建设性的、以成人教育为主体的全民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世界银行教育局长贾米尔•萨米尔(Jamal Salami)认为:“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但它远远超出了正规学校教育与培训的范畴。终身学习框架包括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学习――从婴儿幼儿到退休的各种环境下的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就其本质而言,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中所受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继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 Further education)定义为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既包括继续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也包括在特别领域里的探索、更新和补充知识技能的活动。我国教育大辞典将继续教育表述为:“继续教育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为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的实践载体。终身教育打破了封闭的教育模式,了一次教育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强调学习不再随着学校教育的结束而告终,提倡人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显然,终身教育理念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和指导方针。

(二)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1.终身化和持续化。进入21世纪后,继续教育的终身化和持续化,已经成为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而引起的职业结构变化,人们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生存竞争能力,适应岗位工作变化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2.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终身教育、无国界教育、流动学习、在线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新潮流。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全球化,一些具有实力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拓展国外市场。

3.多元化和社会化。继续教育需求的个性化和职

业的多样化,直接推动了继续教育发展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既表现为培训机构和内容的多元化,又表现为社会对继续教育需求的多元化。由于继续教育涉及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众多继续教育机构,把继续教育的发展推动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教育活动。

4.信息化和远程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远程继续教育,其方便快捷、跨越时空、成本低廉的优势,促进了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和远程化。英国通过建立开放大学利用信息技术采取远程方式把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推向了全欧洲,印度国立开放大学把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有机结合,远程继续教育发展到亚洲和非洲的35个国家和地区。正如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首席执行官瑞德•罗尔所指出的那样,“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人民获得高质量教育机会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继续教育的新发展

1.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04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党的十七大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大决策。继续教育在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继续教育机构不断增加。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继续教育呈现出“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教育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和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国教育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进入我国的国外教育机构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管理服务,成熟的培训模式,较高的市场预测能力以及充裕的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3.继续教育手段不断创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继续教育对象的持续扩大,利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有效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汇入世界科技教育发展潮流,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继续教育手段信息化、现代化。

二、重庆市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继续教育机构初步整合

截止2007底,重庆有独立设置成人高校8所,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15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54所(进修校34所),成人(农民)中学59所,成人初等学校1 056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127 986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生65 367人,成人中学在校生6 913人,成人初等教育在校生28 126人,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在校生82 513人,面向成人的本科、专科、中等学历教育在校生总规模30.1万人。

(二)继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重庆已形成以干部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市和区县党校(行政学院)为主要基地,行业、高校、企事业单位业余党校为补充的干部继续教育体系;由市人事局牵头,高校、委办局培训机构为主体,行业协会、社团配合,市和区县两级联动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由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行业与社会培训机构为主体、企事业单位送培与自培相结合的职工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电大为主体,利用广播、电视、网络,面向社会大众,街道、社区、大众传媒配合的社会教育培训体系。

(三)现代远程继续教育快速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信息化推动下,现代远程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出现萎缩情况下,却展现出蓬勃发展势头。以重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网络教育为重点,市外高校网络教育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面向成人的现代远程本、专科学历教育,已发展成为重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截止2007年,全市现代远程教育市内在校生已达82 513人,占同期全市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2%。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电大利用电视、网络面向社会开展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年培训量已超过36万人次。

(四)继续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明显不足。重庆市在继续教育政策构建、经费投入、部门协调、人才开发等方面明显缺乏整体设计和要求,没有把继续教育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由于政府层面缺乏对全市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统筹,重庆的继续教育基本上还是由部委局办和高校、培训机构在开展,继续教育体制构建、规划建设、政策保障、功能定位、经费投入、办学模式等,都显得不确定和比较模糊。组织、人事、教育、劳动等部门各管一块,缺乏沟通协作。政府统筹、部门负责、分类指导、规范办学、质量评价的机制远未形成。

2.继续教育施教机构良莠不齐。市和区县教育管理部门对继续教育的开展缺乏统筹安排、宏观设计和规划。各类教育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甚为突出。有些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以降低质量为代价,致使教学质量和继续教育声誉下降。由于施教机构良莠不齐,部分机构教育质量低下、教学质量标准混乱以及培训效果差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质量和社会认同度上存在明显差距。

3.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市政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放在普通高校学历教育上,对继续教育、岗位技术培训等几乎没有任何投资。继续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但市和区县财政除对农民工等极为特殊的群体拨款“埋单”外,无论是成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继续教育,政府投入都严重不足,培训经费主要由送培单位和学习者个人负担。企事业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规定,在一些单位和企业很难落实。

4.城乡发展及资源配置不平衡。重庆既是大城市,又是大农村,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发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城九个与其他区县,渝西地区与渝东南民族地区、三峡库区,无论是继续教育的规模、层次、水平,还是办学基地和施教力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继续教育的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三、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对策建议

(一)创新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全市继续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统一宏观管理,行业部门配合实施,统分结合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市和区县建立继续教育指导委员会,继续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各级教委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在市教委增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处,以加强全市远程与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市级政府部门和国有、民营大型企业,根据本行业、系统、单位职工队伍规模和状况,建立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制定本行业、系统、单位职工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完善继续教育相关制度,指导和管理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调整充实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发挥继续教育学会指导、协调和服务的作用。

(二)加强继续教育法规建设

市人大及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应根据国家立法规划,主动参与全国人大近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修订,以及计划制订的《终身教育法》等立法活动,及时反映重庆城乡居民终身学习与接受继续教育的法律诉求。根据重庆市情特点,制定《重庆市终身学习促进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继续教育的法律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体制,以及政府、单位、施教机构、个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

(三)构建新的继续教育制度

以国家和重庆市的继续教育法律和规章为依据,完善市级部门、大型企业、高等学校等有关职工继续教育的政策,推进重点行业、职业岗位群的就业培训和执业认证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初次就业、再就业、进入特种岗位执业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建立城乡居民接受继续教育的政策保障制度,构建继续教育准入与退出、检查与评价、统计与年报、激励与约束等制度。构建学有所教,执业认证,定期受训,能力为本,具有重庆特色的继续教育制度。

(四)构建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继续教育施教机构、高校、电大、进修校等全民事业单位,按照分类要求、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和区县财政按照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或年度培训规模拨款。建立政府、单位、企业继续教育专项基金,市财政可按全市上年GDP的1%提取,建立远程和继续教育基金,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费由工资总额的1.5%提高到2%,以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单位、个人按比例负担的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社会公益性教育培训、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继续教育,根据不同的资金渠道和业务委托,由政府“埋单”。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因工作需要进行的培训,由送培单位承担培训费。因个人发展需要产生的培训费用,主要由个人负担。鼓励企事业单位、境内外组织和机构、个人对继续教育进行投入或资助。

(五)加快继续教育基本建设

巩固和发展电大、高校、行业培训中心、农民科教培训中心等传统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积极引进市外、境外培训机构来渝办学,大力培育新的社会培训机构,加强社区、村镇居民文化教育活动中心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城乡联动,分工合理、体系健全的继续教育新体系。

发挥高校人才集中的优势,加强继续教育教材和数字化、网络化资源建设,积极引进承载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资源,整合高校、企业、行业继续教育资源,建立继续教育资源库,推动和促进继续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办学规模和生师比核定公办继续教育院校编制,确保继续教育院校专任教师、管理、技术人员的数量。引进与在职培训结合,提高施教队伍整体水平,改善教师学历结构。

加大公共财政和行业、企业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改善继续教育办学条件。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继续教育施教机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六)实施继续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1.现代远程教育推进计划。以电大为主体,整合全市远程教育资源,促进自考、农广校、奥鹏的改革与资源整合,建立重庆开放大学,打造重庆继续教育“龙头”施教基地。以开放大学为基础,整合电大远程教学技术平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干部教育网,建立独立域名的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站,打造重庆城乡居民终身学习信息服务平台。

2.开展继续教育示范建设计划。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实力的施教机构、学校,调动基层政府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升继续教育能力,适应城乡市民终身学习,提升素质和竞争力的需要。

3.中小企业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基于重庆市中小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从业人员接近300万,职工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配合实施国家“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中小企业“311”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即培训中小企业企业家3万人、创业者1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

4.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计划。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和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的市情特点,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计划。针对在乡在土“留守”农民,发挥电大、农广校、农民科教培训中心、乡镇农民文化中心等的作用,重点开展面向村社干部的培训,农村经纪人,产业带头人、“留守”农民种、养、采、加的实用技术培训。

5.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开展大学后学历提升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抓好汽车摩托车、高新技术、交通运输、商贸物流、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房地产六大行业以专业科目继续教育为基本内容的知识更新工程,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优化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和职务晋升联系制度,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

6.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开发计划。开发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整体性提升企业员工生产、经营、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各类企业和新生劳动力(含农民工)就业培训制度,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推进职业培训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衔接,构建以职业能力开发为重心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加快推进职业认证工作,形成整体性的以职业技能等级谋取职业岗位的企业用工制度,推动职业资格与劳动工资制度的衔接。

7.城乡市民素质提升计划。综合运用各种继续教育方式和施教手段,全面加强市民职业技能、科学知识、文明素养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电大、电视台、报刊、网络等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社会通用知识、文明行为、法律知识、科学知识、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传播先进文化,颂扬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

8.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计划。牢固树立质量是继续教育生存发展生命线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发展特色的原则,强化继续教育教学过程和重要环节管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和特色资源建设,推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研究制定继续教育分类指导、评估的政策和措施,引领施教机构合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建立继续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检测体系,加强施教机构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和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形成继续教育施教质量向社会定期公布的制度。

参考文献:

[1]本部分数据于2003-2007年的《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分析资料》,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编印.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7

一、上海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一)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上海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一个总体特征是总量持续增长,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凸现年轻化趋势,非公经济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迅猛增加。2003年上海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达到129.09万人,比2002年底118万人增长了9.36%。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为78.97万。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到了总数的3.9%。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呈现了青年化趋势。35岁以下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63.34万,占49.1%,36-45岁占25.4%。在20个行业类别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等行业集中了最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总数的62.23%。分布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56.46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的43.74%,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为31.65万人,中专学历人数为11.41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年轻化程度更为突出,35岁以下的超过了60%。

(二)上海开展继续教育基本情况

1、继续教育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建立了“政府调控、行业指导、社会参与、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运行机制。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法规政策,需求信息,实行宏观调控,提供培训政策与业务导向,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承担研究开发继续教育课程,制定继续教育科目指南,提供专业业务指导:高校、社会办学机构等广泛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各类专业培训,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独立开展继续教育,或委托行业、社会培训机构帮助实施各类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单位安排,或者根据个人的业务实际需要,以及职业资格注册制度要求,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目标,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专业培训。

2、继续教育运作方式呈现多样化。近年来,卫生、教育(中小学教师)、档案、统计、建筑、专利、汽车、机电、社会工作等行业都相继出台了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以宝钢、上海石化、华谊、上汽集团等为代表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都已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继续教育管理新体制和工作新机制;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突破继续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继续教育方式向分散性,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的转变,缓解了继续教育的工学矛盾,减轻了继续教育的成本,大大提高了继续教育效率,使上海继续教育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继续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凸现。国外培训机构也纷纷将眼光瞄准了上海这个充满活力的大市场,促进了上海继续教育机构的竞争,也使上海市的继续教育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尤其是一些国际知名的培训机构,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培训技术和培训理念,许多具有国际通用资质的知名品牌培训项目也已被引进。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知识技能培训项目上,一大批国际培训项目已被引入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科目范围。国际培训机构的介入,拓展了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缩短了我国继续教育与国际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差距,促进了继续教育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了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4、积极推进继续教育法制化管理进程。199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了《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本市继续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之后,上海市人事局相继出台了《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实施办法》、《组织编制实施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的工作意见》等一系列配套工作文件,对指导和推动本市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本市行业系统,以及各区县已全面推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将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记录在册,作为考核、使用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培养一体化机制正在形成,继续教育管理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5、以“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为载体,建立继续教育社会化的培训工作机制和网络。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上海市人事局和组织、教育等部门启动实施了“上海九十年代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由政府统筹,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合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了十大行业培训基地,先后开发和实施了通用外语、高级口译、计算机等考核,以及现代企业高级经理,现代企业高级营销经理、房地产开发、现代物流、WTO高级事务等几十个个专业岗位培训项目,其中绝大部分为继续教育专业培训项目。据统计,参与紧缺人才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超过千家,每次计算机考试动用的计算机达6000台以上,外语考试动用的语音设备可供上万人同时使用等。几乎所有的高校、行业培训机构和其他社会培训力量都参与了这一培训工程项目,这既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参与人才培训的积极性,也极大限度的整合了教育资源。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的成功实施,加快了本市继续教育社会化的进程,也为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6、为支持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提供继续教育服务。自中共中央提出开发西部的战略要求以来,我们充分利用了上海在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发挥本市继续教育的辐射效应。95年以来,我们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需求,通过为西部地区举办专业人才培训班,为西部人才开发服务。先后为新疆兵团、新疆阿克苏、云南、广西、内蒙等地区举办了30多期高级专业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班,培训学员达1500多名,为稳定边疆、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和加快边远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为兵团举办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训效果显著,被国家人事部认定为全国继续教育示范班。

7、围绕世博人才开发,推进继续教育的开展。紧紧抓住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给继续教育工作带来的历史机遇,以世博培训工作为载体,推进继续教育的新发展。上海市人事局与世博局联合开展了世博人才培训计划,下发了有关文件。根据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这一原则,通过定期世博人才需求信息、世博人才培训项目,营造人人参与世博会的社会氛围。世博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已经启动,通过引进国际培训项目、考试证书等,使世博人才评价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世博人才的国际化程度。

二、上海继续教育工作主要特点

(一)以专业人才开发目录为导向,聚焦社会教育资源,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统一、直接管理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的模式已不适应。政府机构对继续教育管理必须重新定位,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民营机构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内部培训已经推向社会。继续教育的公共科目和一些新兴学科的培训已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实施,实现了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为了正确引导社会化的继续教育,上海市人事局每年年初当年度的专业人才开发目录。专业人才的开发目录紧紧围绕市委、市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按照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实施服务全国战略和国际化、区域化经营战略的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大项目工程启动实施的情况,罗列出人才类别、专业类别、主要涉及岗位、专业背景、能力和业绩、产业或行业导向、地区导向、政策服务等8个项目,引导对人才的培训工作。《目录》的为各行业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课程设置、调整与建设的参考,同时也为培训机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培训集团开发培训项目提供了参考。

(二)以各类职业、岗位和职称考试项目管理为龙头,引导和促进继续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在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实施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是一项很重要的保证措施。我们把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职业资格的执业注册制度等工作结合起来,采取综合管理。于 2003年4月份成立了职业能力考试院,它以建立各类人才职业能力标准框架为目标,承担各级各类人事人才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研发、实施考试证书管理等工作,旨在建设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考试院以考试指导培训项目的设置,推行培训项目的统一标准,促进了上海继续教育走上了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对规范和引导培训市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以实施社会培训工程项目为抓乎,引进具有国际品牌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推进继续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上海的继续教育在结合开展“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世博人才培训工程”的基础上,去年又推出了新的专业人才能力培训工程。包括21世纪工程师开发计划、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领军人才重点开发计划等项目。同时,加大了国际间继续教育工作的交流,主动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引进了一些国际知名培训机构的著名培训项目、证书,并在国外建立了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培训基地。通过建立具有广泛影响和权威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专业组织,实现了各类专业资质、标准、证书的国际互认,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具备创新性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以实施干部在线培训工程为契机,加快继续教育信息化、网络化进程。2003年,市委组织部、市信息委和市人事局共同组织了干部在线培训,将继续教育培训科目纳入干部在线培训网络,将继续教育培训科目课程、师资介绍、机构介绍等制成课件挂在网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整合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并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有关继续教育的信息,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网络化的继续教育为个人提供了电子IC学习卡,学员可根据卡号内所存的点数在线点击课程进行学习,每完成一个学时消耗相应的点数,并可参加网上的考试,考试合格后进行接受继续教育的登记。

(五)以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为机遇,加强继续教育的区域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服务全国。近年来,上海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为实施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努力开拓继续教育培训新项目,建立了智力输出、合作培训的继续教育合作工作机制,在服务全国中促进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求得共同发展。2003年,苏浙沪两省一市召开了首届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会议。长三角地区实行联动发展、人才资源共享、政策制度协调衔接、服务贯通等区域人才资源开发启动,继续教育正式纳入长三角地区人才开发一体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协议书,包括相互提供各行业、专业系列的继续教育课目指南及相关教材目录,提供各自的继续教育师资目录、基地目录等,并协商建立继续教育高研班互派专家、互派学员、登记互认的合作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要继续推进继续教育法规体系的建设。争取早日实现继续教育的上海地方立法,为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推动继续教育提供保障条件。继续教育新法规要着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原则、对象、形式、继续教育权利与义务、政府责任、教育机构、评估标准、人力资源营销,救济途径等方面作出严格的法制规范。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8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

一、实行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对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要求他们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补充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建设一支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要实现上述培训目标,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作保障。但是目前,在我国充当继续教育的师资,主要是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些兼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资格或高等教育教师资格。从理论上讲,他们的知识占有量是可以满足培训工作需求的;但实际上,继续教育是一种不同于高等学历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教育形式,学员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获得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去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注重的是每个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有所提高;但从近两年的培训实际效果看,培训工作的总体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部分培训教师或者最新成果掌握不足,教改动态及信息匮乏;或教非所用,教学内容不切合中小学的实际,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求。继续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个“新”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实施继续教育的师资是一支高层次的、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前瞻性思想观念的教师队伍。毫无疑问,当前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新知识、新观点,很少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学习。因此,继续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支专门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学员的高期望值与师资水平的相对低下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解决继续教育的师资质量和数量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成败的最根本性的大事,因此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建立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实现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首先,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教师准入的门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不讲条件,指令性分配任务、教师良莠不齐的状况,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还可以排除那些不胜任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其次,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继续教育,使有志于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科研人员、学者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途径来获得继续教育教师资格,壮大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力量。与此同时,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可以促进教育系统人员的合理流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事继续教育事业。

二、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可能性

1.实践基础

1993颁布的《教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同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开始部署教师资格过渡工作。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026万余人获得教师资格,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积累了经验。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自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2001年教师资格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保证教师资格制度的稳步、规范、顺利实施,依据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精神,2001年教育部陆续颁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对教师资格的认定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等首次认定教师资格的有关政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细化,对教师资格证书的法律效用、主要内容、证书格式、证书补换发、证书编号、管理责任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从实践上来讲,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有利于把住教师队伍“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教师培养制度;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为学校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因此,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认定制度提供了实践支持。

2.理论依据

许多研究者认为,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有的教师在高等学校里是优秀的教师,但在继续教育领域内有可能难以胜任工作。培训院校中的教师,不同于一般师范院校中的教师,他们既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也要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分析、总结,必要时还要亲自讲授中小学课程,发挥出“师范”的作用。从目前状况看,许多国家都要求培训机构中的各科教师继续参加培训,通过教育理论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训,到中小学开展调研、教研活动,参加培训课题的教材编写或研究工作,最终形成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如在德国,师资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必须要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并要在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在理论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还要经过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的层层审批,才能正式担任教师工作。如果工作不胜任,同样可以被辞退。但在我国,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继续教育的任务一般是分配给一定的师范院校或进修学校;这些教育机构,都是根据自身现有条件,把具体教学任务分配给个人,不管能否胜任工作,没有一个监督的机制,随意性很大,这样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就在所难免。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以便从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各类申请者当中选拔能胜任继续教育的合格人才,以保证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建议

1.建立独立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内一项战略任务,所以说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保继续教育师资质量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国家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这个部门可以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构成,来保障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如果培训单位和资格认证机构是一个单位,就很难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如私情、关系等干扰,使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失去公证性,最终影响到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有师资培训机构与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成功经验。如英国,向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有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高等教育学院、开放大学、教师中学、皇家督学团、教育部与教育当局,而教师资格审查权和证书发放权均在教育与技能部。

2.设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首先,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要求的具体规定,结合继续教育的教学特点和要求来确定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多层次的,也就是针对申报者的具体情况应有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擅长理论的,也可以是擅长教学实践的。其次,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一般教师资格认定的基础上,如取得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要从事继续教育必须再通过一定的考核方可取得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这同样适用于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只是他们录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教师资格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坚持标准,严格把关,这样才能保证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健康进行。另外,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审查学历条件的同时,在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中,应重视对申请者实际能力的考核,重视对申请者思想品德的考察,以及身体条件尤其是心理健康的检查,对学校在编正式任教人员也要结合年度考核测评教育教学能力。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9

关键词: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与问题;思路与对策

继续教育是利用面授、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面向成人进行在职教育的总称,是一种相对灵活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多层级、多类别的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引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的增长极。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落户滨海新区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并能够充分发挥天津高等院校现有专业和现有师资队伍优势的多层次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各类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构建服务天津和滨海新区发展的继续教育体系,也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作保证。

一、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普通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大多依托现有专业和现有师资队伍优势,专业设置基本上与全日制相同或是有一定程度的扩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由校内教师担任。因此,容易使人产生错觉,将全日制师资队伍建设等同于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总体上看,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其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期望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还不够。从总体上看普通高校对学校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继续教育的特殊性认识还不深,如有部分教师认为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才是主业,给继续教育学生上课只是副业并被人瞧不起,甚至认为只要将全日制师资队伍建设等同于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就可以圆满完成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致使师资队伍建设与继续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2)专职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从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组成上除个别专职教师外,其中绝大多数是本校内的兼任教师、部分合作办学单位(教学点)教师以及从社会上聘请的兼职教师,即兼职多专职少。由于兼职教师多、流动性大、约束机制少、缺少必要培训,产生了不利于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甚至会影响到日常教学的进行的严重后果。

(3)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和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占师资队伍的比例较大,即老少多中年少。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年龄结构不利于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建立稳定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尽快得到改善。

(4)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从知识结构上看,由于绝大多数教师来源于本校,这些教师习惯了课堂理论教学,而缺乏对企业实践经验和社会特殊需求的了解,即理论多实践少。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与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不一致,容易将继续教育办成压缩的全日制教育,不利于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5)上岗标准不严格。从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来源上看,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机关干部以及在校研究生等。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师聘任标准可以参照执行,所聘兼职教师能否适合胜任继续教育无从考察,教学质量也难以保障。事实上因成人继续教育学生基础较差、年龄偏大、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不高,所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要求更高、更严格。教学方法与技能主要包括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以及课堂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等,教师要找出更多适合成人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讲课的情境导入到课后作业的布置都更应具有针对性、突出应用性。

二、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思路与对策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继续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日制教育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和特点。因此,各高校应根据高校自身和继续教育自身的特点,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保持继续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与继续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建设规划

发展继续教育,必须进一步转变固有、偏见、陈旧的观念,增强对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中,并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继续教育专业建设和规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目标,确定建设思路,真正使继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服务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经济建设、推进文化建设、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具有可操作性,主要应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年度计划、实施方案、经费投入和其他保障措施以及专兼职比例、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2.统一校外师资标准

没有一支完善的适合继续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要建设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比例结构合理和素质优良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还应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制定理论课教师和指导实践环节教师的上岗条件和标准。教师上岗条件和标准主要应包括学历层次、所学专业、教学和实际工作经历与业绩等内容,对于不符合上岗条件者,原则上是不能聘用的。

3.加强专职队伍建设

专职教师是继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与核心,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好。这里所说的专职教师是指以从事继续教育教学为主要任务的专任教师,根据发展需要专职师资队伍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应逐年提高。专职教师主要以在职教师为主,也可以把一部分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但身体和教学效果均好的老教师聘为专职教师,发挥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以及以老带新的作用。

4.加强兼职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发展继续教育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继续教育所需的教师不可能全部为专职,根据需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机关干部以及在校研究生等作为兼职教师来承担某些专业课程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以减少师资队伍的人员支出。应下大力气实现专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从校外聘请有相关行业产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等主要担任专业课程特别是与行业产业对接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最好也能聘请学生工作单位的满足任职条件的人员担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聘任兼职教师时除了应审查其应具备规定的学历以外,还应具体认真审查其是否具备任职条件,同时要考查能否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从源头上严把兼职教师入口关,保证师资整体素质。

5.加强培训与管理

继续教育要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就必须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因此,要根据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对教师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培训的方式和种类应多样、灵活,采取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在岗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以及国内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使师资培训真正成为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做出预算从经费上保证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基础课程教师重点培训适应成人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专业课程教师除培训专业知识和实验方法外,还应到与所教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实践锻炼,特别是工科专业的教师要了解掌握相关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6.加强高校间的联合

继续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因此承担继续教育的高校建设师资队伍的思路也应是开放的。由于每一所高校的专业门类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包含我市所需各类人才的所有专业,即使有也未必是最有优势的。因此,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各高校各自的专业、师资队伍和资源等优势,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各学校间的联合与合作,继续教育需要各高校的联合与合作,同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形成天津市继续教育的整体优势和品牌效应。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当前天津市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还不完全适应,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建设规划,加大投入进行专门建设,集中全市各高校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与资源优势,建立跨学校、跨专业,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继续教育,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使之真正成为天津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在职学历提高、下岗职工转岗再就业培训、农民工进城务工培训以及社区居民素质全面提升的主阵地,为天津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丹.重庆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2]柴水英.民办高校兼职教师的作用、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

[3]陈?冲,李新中.中职学校升格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广西教育,2009(9).

继续教育年度总结篇10

关键词:老龄化;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

(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

根据联合国的权威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称为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3.26%;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8.87%,均已达到联合国标准,老龄化特征突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5.5%。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我国老年人口每年增加1000万人,按照这一趋势,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比重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呈加快趋势,形势非常严峻。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相比,我国老龄化显著特征是“未富先老”,届时,“银发潮”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继续教育在老龄化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世界各国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影响,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提供继续教育,比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和法国的“第三年龄”大学,日本的长寿学园等。我国为应对老龄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也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延迟退休年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继续教育等。其中,加强对老年人继续教育对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老年继续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预期寿命提高,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失去的情况下,对老年人人力资源再利用意义重大。

2.老年人参加继续教育,丰富精神文化,提升老年劳动者整体素质。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实现与社会有效沟通,不断更新自我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延缓老龄化社会进程[1];同时又找到生活乐趣,提高自身生活质量,使他们再次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

3.老年人参加继续教育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措施。健康老龄化是个系统概念,涉及物质、精神、医疗、教育等各个层面,要求老人的身体健康、家庭健康,对社会、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能积极参与工作和社会活动,真正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进程。

二、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继续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老年人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够,参与热情不高

各地党和政府把主要精力都用于义务教育和青少年文化教育上,忽视对老年人开展继续教育,认为老年继续教育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时才考虑。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更为重要的是精神需求。一直以来老年人都是弱势群体,由于生理原因,他们记忆力和听力较差,精神、精力都处于下降或衰退,很难参加继续教育获得持续学习的机会,很多老年人自己也认为,参加教育是年轻人的事情,没有必要参加老年继续教育,这种主观上的认识导致他们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不高。另外,很多人对老年继续教育认识片面,把老年继续教育简单认同为唱歌、跳舞等文化娱乐活动;很多老年人的子女也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参加继续教育对老年人生活没有太大意义。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出台一些涉及老年继续教育的一些法律、法规,如《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但尚未出台《老年教育法》,在执行老年继续教育工作时,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依据,没有强力的法律制度保证,成为老年继续教育发展障碍。比如,一些地方上老年大学,比上普通大学还难,老年大学每年的新人仅为总数的八分之一,而且存在户籍、身份等门槛限制。当前,我国老年继续教育相关工作主要由老干部局负责,老干部局无法支撑老年继续教育相关工作,应当理顺管理体制,将老年继续教育纳入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三)缺乏相关的继续教育资源

1.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龄人口日益增加,对老年继续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老年继续教育资金的投入远远跟不上人口老龄化速度,资金不足成为老年继续教育发展障碍。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是当前老年大学主要由老干部局主管,经费由老干部局划拨,没有相应的财政预算,随着老龄人口增加,老干部局投入的经费无法支撑;除了老干部局之外,还有隶属于其他部门的老年大学,如老龄委、教育局开办的老年大学,由于主管部门不同,没有统一标准,经费投入存在差距,城市投入多,农村投入少,一些地区的老年继续教育基础设施和日常开支无法保证;师资力量弱且队伍不稳定。另外,个人投入也不足。

2.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随着老年继续教育蓬勃发展,老年大学的设施、设备较之以前有很大改善,发达地区的一些市级老年大学,不但拥有自己的教学场地、办公大楼,而且配备钢琴、电脑等设备[2]。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老年大学,学习场地仍然是租的,学习和娱乐空间狭小,设施设备陈旧,没有多媒体和网络教室,一些娱乐设施、设备无法满足需求。

3.师资力量短缺。随着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愿意接受老年继续教育的人口也逐年增多,老年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短缺。因为老年继续教育机构经费来源没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所以从事老年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没有编制,属于聘任制员工。教师主要来源于退休员工,另外,还聘有大量的兼职教师,导致师资队伍建设不稳定。兼职教师往往有本职工作需要完成,投入到老年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老年继续教育需要有一支热衷于老年教育的教师队伍,要有责任心、耐心,这与兼职教师的状态相冲突,兼职教师受到原单位工作影响,加上家庭事务比较繁忙,请假、停课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老年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对教师在能力和思想上有更高素质要求,但从事老年继续教育的教师工作的年龄偏大,可塑性差,影响老年继续教育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

老年继续教育内容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老年继续教育规模。目前,老年继续教育教育的内容偏重于娱乐化。课程设置以文体活动、医疗保健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为主,这使得老年继续教育机构变成老年活动中心。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枯燥教学内容无法解决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脱离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老年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应当多样化,避免枯燥无味的知识,以丰富老年人生活,增长老年人见识为主,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在教学形式上一般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也有一些实践性教学活动,比如,带老人参观、听讲座,这种传统说教形式很难满足老年群体实现自我价值需求,难以达到理想教育效果”[3]。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较少,针对老年群体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缺乏利用网络媒体对老年群体进行继续教育。

(五)教育模式有待完善和提高

我国老年继续教育有五种教育模式,分别是学校老年继续教育、基层社区老年继续教育、远程老年继续教育、社会老年继续教育以及老年自主学习继续教育。这五种教育模式应当相互补充,实现资源共享,推动老年继续教育发展。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都以学校老年继续教育为主要发展模式,对其他老年继续教育模式的重视程度认识不够。以社区老年继续教育为例,在国家推进“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继续教育模式以其就近性、便利性,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推进社区转型建设,扩大老年继续教育工作覆盖面。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很多城市在社区老年继续教育上显得比较薄弱,在社区老年继续教育宣传和推广方面缺乏经验,影响社区老年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因此,需完善各种老年继续教育模式,促进老年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

三、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1.加强宣传,提高对老年继续教育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老年继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老年继续教育不仅是社会福利事业,还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把老年人幸福、健康、快乐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4]。因此,应加强对老年继续教育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老年继续教育功能属性的认识,让老年人和社会认识到老年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帮助老年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实现自我价值。

2.理顺管理体制,将老年继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对老年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老年继续教育主管部门不统一,存在老干部局、教育行政部门、成人教育部门等管理主体,存在多头管理、责权分散的情况,没有统一发展规划,老年继续教育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需建立由教育部为主导,整合文化部和民政部对老年继续教育的在规划上和福利政策上的职权,从国家层面设立“国家老年继续教育领导小组”,隶属于教育部,统一规划指导老年继续教育,有效避免多头管理,权责分散,结束老年继续教育边缘化地位,完善我国教育体系。

3.加大经费投入。首先,国家应加大经费投入,不能只重视基础教育投入,忽视非基础、非正规的老年继续教育投入,加大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经费比重,将老年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既要保证老年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为老年继续教育提供专项活动基金。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拨款,规定地方政府投入老年继续教育的经费比例,比如,老年继续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提高老年继续教育经费的可靠性。再次,建立社会民间资助体系。研究引导社会资金推动老年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发挥政府的政策优惠措施,利用民间力量,争取社会捐赠,保证老年继续教育经费。最后,在一定范围内,收取老年学生的学费,作为老年继续教育办学经费。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年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支撑,但尚未出台一部关于老年教育的法律。我国已经出台《老年权益保障法》,已经涵盖老年权益的各个方面,但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急需完善老年政策法规,呼唤出台《老年教育法》,确保老年继续教育的性质和地位,让各级政府部门重视起来,根据老年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老年继续教育的统筹发展规划,以便老年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机构保障层面

1.拓宽教学内容。首先,要强化健康保健相关课程教学。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在该阶段应特别注重养生保健,增加保健教育内容,开设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身心健康,才能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其次,紧跟时代步伐,优化教育内容。一是增加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老年人在退休之前的工作环境及生活背景不同,因而,对教育内容也有不同要求,加强历史性、科普性、法律性知识教育,内容涉及文化、医疗、体育、烹饪、投资理财等方面,也可以增加一些育儿知识教育,让老年人在家庭中能分担年轻人的重担。二是“注重教育内容的应用型,能解决老年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年人比较关注所学知识能否直接运用到生活中,比如,书画、钢琴、太极拳比较受到老年人欢迎”[5]。三是注重教育内容的娱乐型,使老年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四是注重对老年人生命观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源及意义。

2.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老年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应当多样化。引入快乐教育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专题讲座、讨论等交流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有些课程可以把课堂搬出教室,利用学校图书馆、展览馆等场地资源,边讲边做,在做的过程中回答每一位老年学生遇到的问题,增强老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修养指导教育方法,发挥老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途径帮助他们“老有所学”。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教学手段,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开展基于网络媒体技术的老年远程教育。

3.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教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老年继续教育是否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需建立一支热爱老年继续教育工作,有耐心,精通业务,懂老年人心理的教师队伍。首先,把好入职关。在前文已经提出,老年继续教育归教育部管理,这样应聘老年继续教育的教师会得到事业编制,招聘教师相对容易,但应注意三个选择标准:一是热爱老年教育工作,有耐心和责任心;二是具备担任教师基本的素养和能力;三是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其次,提高老年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和福利。再次,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让他们懂得老年人身心发展特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后,聘用一些专门研究老年人生活、教育方面的专家,讲授关于老年继续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可以从学习者队伍中选择一些有特长的老学生作为兼职教师。

作者:周海英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忠海.老年教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11-16.

[2]袁丽.老龄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老年教育路径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