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0-30 17:25:48

国学启蒙教学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篇1

(一)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文化背景下,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尽管国学启蒙教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但还是会有一部分幼儿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仍旧不按照国学启蒙教育的思想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得幼儿无法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不能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既对幼儿不利,同样也无法真正地将国学启蒙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教育中。(二)幼儿园的教学环境。现阶段,在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中,在为幼儿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方面,幼儿园及教师并没有做到完善,不能给幼儿缔造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环境,未能利用现代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为幼儿创设环境,幼儿不能学习到有效的国学启蒙教育,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进行一些环境创设工作,把与国学启蒙教育相关的图片或文字,做成展览板报贴在教室的墙上,使幼儿能够在充满国学的氛围中学习。幼儿园应向家长和社区大力宣传国学启蒙教育,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三向合力,促进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应进行完善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在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教育理念始终占历史的主流。在国学这一经典传统文化中,我们要坚信,乐教这一教育形式从始至终是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支撑。由古时的四书五经,到现代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即已从私塾或家庭中学习四书五经到现代课堂上学习一篇古文。现代教学采取幼儿的生活与教学的内容完美结合,让幼儿在熟悉、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国学经典。教师可布置一次有关国学启蒙的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在一周之内完成。教师可给幼儿布置一周一首诗,一个四字成语的作业,让幼儿一周内在父母的帮助下熟读甚至背诵一首简单的小诗,了解一个四字成语的含义等,将国学启蒙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利用幼儿父母的资源,帮助幼儿学习国学,引导幼儿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使幼儿牢记中国的传统国学文化。(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学校及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应把国学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点教育,为幼儿今后学习国学启蒙教育奠定基础。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来渗透国学教育,教师可在幼儿休闲娱乐的时候,午睡起床的时候,播放古典音乐,为幼儿营造一个既舒适又高雅的日常环境,让幼儿能够爱上古典音乐,爱学国学,激发幼儿对学习国学知识的渴望,让幼儿以独立的个体身份加入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中。

三、结语

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已经有了一定的教育位置,通过分析当今时代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完善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措施,我们可以发现国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价值。在国学启蒙教育中,我们要首先对幼儿的德行进行培养,然后再培养幼儿的智育,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探究和学习国学知识。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对幼儿的国学学习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利于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遵循教育规律,组织和引导幼儿学习国学,提高幼儿对国学的兴趣,将国学启蒙教育发扬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德艳.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及策略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小学教育;道德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与知识文化教育同样重要。小学生处于性格和人格的养成期,此期间的个人品行状况以及道德发展状况,对学生青春期乃至成年早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在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叛逆、自私、集体意识弱等不良倾向,实际上意味着小学生道德教育需要加强。

一、国学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德育的积极作用

“国学”的概念十分宽泛,从广义来看,国学是能够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学术、理论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总和;从狭义来看,国学是可用于个人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学校教育中提到的“国学”,多是指狭义上的国学。国学启蒙教育即使用国学经典中适用于小学阶段以及国学初学者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教育形式,《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等皆可选用。国学启蒙篇章多是对个人品行发展、个人行为准则以及处世方法和态度的阐述,具有明确的教导意义,能够给小学德育提供良好的范本。小学生通过诵读和学习经典,能对传统道德有初步的认知,辅以教师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

二、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1.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化,因材施教。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受家庭教育影响比较大,因此,道德教育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根据小学生原生家庭的特点进行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状态,选择合适的启蒙读物进行讲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讲《弟子规》的“出则悌”篇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兄长”,教师就可以将“长”的概念扩大到“父母”“教师”“高年级的学生”“路上遇到的老年人”等。而对于家里可能有哥哥姐姐,或者本身就是哥哥姐姐的孩子,则要尽量解释“长”在家庭中的含义。2.树立师者典范,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国学启蒙读物中有很多关于教师角色的描述,如“教不严,师之惰”等。这说明教师在教育中始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能力,但是,在学生认知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教师仍需要在教育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尤其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言行就对小学生起到非常明显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存在小学生课间在走廊里打打闹闹的现象,有时候学生之间的肢体运动幅度较大会产生冲突,教师的“暴喝”制止虽然有效,但是这种行为也是通过暴躁的、突如其来的方式完成某个目的。而国学讲究用“德”化解矛盾,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更多地应该采用温和、守礼、宽容和仁爱的方式教育学生,应在教育过程中展示教师的“德”,为学生做出榜样,实现言传身教。3.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有效地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学启蒙教育倡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昔孟母,择邻处”,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及走廊的墙壁上贴上国学经典中反映道德要求的名句,经常提醒学生遵守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熏染,自然而然地践行道德行为。

三、结语

将国学启蒙教育应用于小学生道德教育中,可以给学校德育带来新的视角。国学启蒙教育中对“师者”的个人素养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国学启蒙教育视角下,小学教师个人的修养应与德育目标和方法相匹配。因此,在使用国学进行德育时,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行为和言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践行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杜琳琳.国学启蒙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生道德教育[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4.

[2]吕丹妮.章太炎国学观在当代的教育意义[J].教育文化论坛,2016(8):125-127.

[3]姜媛.在国学经典中渗透生命道德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22-23.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小学教育;优化方向;创新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之下,国外的教育思想在为我们带来全新启示的同时,也给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品性特征的培养都具备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寻求小学教育的优化发展和创新已成了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重要时期。小学教育阶段所面向的对象是广大少年儿童群体,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大多较为活泼好动,好奇心较为旺盛,模仿力极强,但存在观察力和注意力较难持久集中的问题,容易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转移注意力,同时心理和生理发育都在逐渐成熟和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需要结合小学生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情绪感知能力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基本特征,设计符合小学生可接受水平范围之内的基础知识教学。当今时代处于信息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的新时期,信息的传播和发展早已不受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全球村概念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文化还是教育领域,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这给我国小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思潮冲击,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固然有积极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最本质的是构建既适应我国国情又具备全球化视野的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正不断谋求全新的优化和创新,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逐渐由技能教育转变为重视学习态度、情感素养和价值观培养的综合素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为小学生奠定社会行为习惯和思维基础,如何建立兼具科学性和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依然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

在全球化背景下,基于小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可塑性,小学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禁锢,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为更高阶段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集中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健康心态的综合教育,以树人为主要教育目的,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根本原则,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实现富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教育优化发展。

三、实现我国小学教育优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国学教育的启蒙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小学教育阶段注重国学教育的良好启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信念,而且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对于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国学教育启蒙实质上是应用国学经典展开素质教育,有助于达到道德教育、通识教育的本质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明晰事理,学会为人处世。另外,通过针对性地诵读和解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中华文学的深层次感悟能力,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影响。

(二)注重创新教育的培养

传统小学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同时习惯于应试教育培养的思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样的模式化教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和优化,由应试教育向综合素养教育发展,由模式教育向创新教育方向转变。小学作为重要启蒙阶段,需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启发式培养,这需要通过教学课程的创新改革实现,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建立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为学生在更高阶段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创新思维和素养基础。

(三)注重社会人教育的转变

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时期,存在自然人和社会人两个重要阶段。西方文化背景中的小学教育是注重实用性教学,育人目的在于促进其成为有用之人。与西方教育思想略有不同,我国传统小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偏向于文化知识的基础普及,但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小学教育也应进行优化发展,切实回归至教育的本质,使人具有人的本质,促使小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进行教育转变。实现这一发展方向,需从两个方面入手:学科知识入门和品性特征养成。中学乃至大学教育注重专业入门,而小学教育则偏向于基础学科入门,同时需要针对学生培养其关于责任、方法和美的感悟这些方面的品性特征,促使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责任感,了解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方法,同时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美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以此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这一教育发展理念正应和了传统教育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本质理念。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小学教育应不断寻求多元化理念的发展,应用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真正的教育主体,通过国学启蒙教育、创新教育和社会人教育等多方面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促进教育树人这一重要理念的实现。

作者:夏冬梅 单位:南昌市广南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志红.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特质和目标[J].淄博师专学报,2006,04:20-25.

[2]秦克铸,薛忠祥.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研究课题组,全球化背景下的学前———小学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2007,04:3-13.

[3]郭悦.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J].才智,2016,21:118.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篇4

国学即一国固有的学术,指的就是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学术。国学以学科分类,可以概括为文学、史学、哲学、礼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等,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国学经典指的就是记载这些文化学术的经典著作,而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论语》《诗经》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的文化精髓。

二、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国学经典的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借助古诗文中的韵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语感,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有效拓展学生的词汇量,使得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为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国学经典是征集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作品,对人性、品德、内涵等多方面,都有所涉猎和阐述,古人用最简单的语言提出了最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还可以在国学经典的著作中,了解到人性的复杂,进而对自我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有效加强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三观,全面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三)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国学经典的作品中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思想。古人注重君子之风,强调仁、爱、理、智、信的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可以通过著作中的故事案例,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四)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凝聚了无数先人的智慧与心血,再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才流传至今,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进步与发展。

三、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趣味原则。小学生年龄小爱玩闹,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国学经典的趣味性。素材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传统国学经典中的内容,以故事、寓言等形式进行呈现,并配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汉字听写大全、诗歌朗诵等,为小学语文国学经典的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差异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制订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鼓励和引导学生坚持学习国学经典,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开放原则。国学经典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名言、寓言、诗文、成语等,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为学生选择国学经典教材的时候,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为学生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国学经典作品,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教学的有效性。(四)启蒙原则。国学经典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经典著作,著作内容是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传承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国学经典教学选择教学素材的时候,要注重国学经典的启蒙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为学生选择适合其阅读和学习的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国学经典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锻造自己的人格,进而有效加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四、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国学经典引发学生感悟。国学经典是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内容中蕴含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心血,以及深刻的人生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国学经典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国学经典引发学生的明理感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进而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孙膑运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在赛马中精准认识到自己这一方的优势和缺点,并结合客观形势对比赛计划做出了及时的调整,利用自身排兵布阵的能力,充分展现出了排列组合的强大效用,最后,文章还延伸至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人生道理上。以此来引发学生对自我的感悟,让学生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能狂妄自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要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加以利用和补充。(二)利用国学经典提升学生道德。古人将就君子之风,要求君子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等良好德行和修养,所以在国学经典的著作中,很多内容讲的都是关于道德品行、修养操守等相关方面的道理。组织校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例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被誉为“圣人”的孔子的拜师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高阶品行,并将教学内容延伸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求学思想上,引导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要尊重他人,永远保持好学之心,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逐渐完善自己的道德标准,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在教学《大禹治水》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大禹治理水患的故事,充分体现其高尚的道德品行和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结合远古神话故事中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对国学经典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树立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三)利用国学经典加深学生体会。实践出真知,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听到的不一定是对的,所以,在国学经典的著作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关于所知和所行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内容,可以加强学生的认知感受,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寻到正确的行为表率,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和道德标准,为学生的成长注入积极的力量。例如,在教学《大禹治水》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可以通过讲述大禹在治理水患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加深学生对大禹不屈不挠、积极忘我精神的体会,再结合“善恶之念”,对国学经典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珍惜生活,进而帮助学生改掉生活中的陋习,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良好生活习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会。在教学《李时珍》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李时珍历经千辛万苦编写《本草纲目》造福后人的故事,加深学生对中医曲折发展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引用国学经典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等名言名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看清实际、认清自我,踏踏实实的学习和生活,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教训,同时也要学时珍无畏艰险、永不放弃的精神,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体验和感受。(四)利用国学经典营造学习氛围。国学经典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国学经典为学生营造一个拥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做好言传身教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意识和道德操守进行陶冶和洗礼,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国学经典的教学氛围中,体会到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进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家长可以利用休闲时间,陪着孩子一起读一些国学经典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他人、感恩父母、热爱生活,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可以有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以及学生的道德水平,对于实现新时期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国学经典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遵守其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启蒙性的原则,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学习能力,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阳.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9(3).

[2]杨媛媛.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8).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篇5

一、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

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构建学生基础知识、基础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未来更高阶段的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就当前教育现状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小学传统教育模式基于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注重技能教育和智力教育,对于德育的培养则较为欠缺,基于此现状,学生出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并不罕见。究其本质原因在于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需提倡传统文化的教育启示,加强重视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化和发展。

二、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

我国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其中的宝贵结晶。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阶段,应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道德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爱国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传统文化的信念,就长远意义来看,这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便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下,重视智育和德育的共同发展,为培养既拥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具备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奠定最为坚实的教育基础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启蒙

在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便在于启智和树人,这集中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品性培养。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自古便极为崇尚道德观念的建立,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最重要的启示也在于道德观念的启蒙教育。“首孝悌、次见闻”“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应该遵守的道德感已有了明确界定,这对于小学教育而言也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传达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感悟道德教育的精髓所在,同时也可应用经典的国学启蒙之作帮助学生感受优秀道德文化的熏陶,“养正气,养心”,在潜移默化之间激发学生关于真善美的审美能力,从而建立真正高洁的品性特征,促使学生在成才之前先成人。如今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多元化文化对于我国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新形势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实现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夏冬梅

(二)重视小学阶段的通识教育启蒙

通识教育是指在现代化的多元社会之中,为受教育者提供应用广泛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又称之为博雅教育。这是基于开放教育的理念之上的自由教育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应用国学经典开展的启蒙教育便可以作为知识层面的通识教育。以经典国学教材《三字经》为例,便囊括了治国兴衰、人文自然、生活常识、思想道德的多元化的知识内容。其中典故众多,孟母三迁的典故喻示着为母者劝子向学的良苦用心;囊萤读书的典故则描述了古人对于学习机会的重视;“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的朝代更迭则蕴含了世事变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一哲学内涵。由此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便在于开放教育的思路,教育无方。在小学教育阶段应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善加利用,通过中华文明的宝贵结晶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融入更为自由开放的教育观念。

(三)重视以人为本的启发教育

在小学阶段,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在课堂统一讲授为主,偏向于模式化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化作用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但就教育本质而言,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同样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直至宋代,朱熹将这一教育理念总结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才”。孔子门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品性各异,水平不一,孔子主张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这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定位,如“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另外也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天禀赋,知识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这对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启示在于需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和家庭教育需尊重和挖掘其兴趣所在,发现其特长并加以有效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在人生发展方面能实现自我价值,强化自我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发展自信。

四、结语

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启蒙时期。在这一重要阶段,启智和树人都是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之下,有助于在小学教育阶段更加注重道德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启蒙,同时也能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启发教育,促进学生能树立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在未来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自信。

作者:夏冬梅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

参考文献:

【1】黄承斌.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0(15)

【2】刘利.和合文化中国价值——浅谈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J】.教育论丛,2008(09)

【3】胡征.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以荀子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1)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实践探究

一、研究实践的意义以及目的

1.研究实践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的胜利并不仅仅在于一个国家的实力,还有很大的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国家的经典文化是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的。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启蒙课程,语文的发展本身就是来源于国学经典,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完善,让小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提升自身的素养。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识字的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所以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2.研究实践的意义。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开展关于国学经典的活动,但是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理论,学生都是单一的诵读国学经典,其方法大大的打击了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本研究尝试探索符合现在小学生阅读发展水平的,多样性的国学学习方法。让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少走一些弯路,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学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二、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诵读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粘贴一些名句和古诗词,在黑板报上独立设计一个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宣传画册,摘取一些国学经典中的片段,营造浓烈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让学生静下心来专心诵读,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认知。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2.做关于国学经典的小游戏。平时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都是一味的死气沉沉,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国学经典的小游戏,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组之间存在竞争,小游戏比如说,对诗句,古诗填空,文言文接力,输赢是有奖惩的,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比赛可以激起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教育和影响,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3.国学经典诵读的原则。正确的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引导学生热爱国学经典。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一步一步慢慢来,随学时间的推移,就会有进步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就会变得更有信心。教师还可以在墙上设立国学经典诵读的乐园,每个学生的诵读情况都可以用小贴纸来记录,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有着更深的认知和更大的兴趣。学生也会有大幅度的进步,同时也解决了教师教学的困难。4.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方法。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我们要做到趣味、判断力、思考力等有效的结合。促进学生完成国学经典的学习和传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的主要学习阵地,在诵读期间,教师也可以领着学生进行诵读,诵读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总结,让学生做好笔记,方便学生的记忆。教师也要抓取学生的兴趣爱好,向学生展现积极生动的教学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掌握学习技巧,并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经典文化,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情感的交流。

在小学国学经典的教学中,进行国学诵读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个人的素养和文化,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切身体会到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国学经典诵读,它也是推动我们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诵读国学经典,发挥国学经典的作用,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仲毅.培养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兴趣的路径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5(10)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幼儿;国学诵读;古筝配乐;效果分析

结合当前幼儿教育中国学诵读的现状,阐述国学诵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将国学诵读与古筝配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古筝配乐的方式更好的完成国学诵读教育,更好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并调动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国学诵读的教育效果。

1幼儿国学诵读的现状

近年来,幼儿国学诵读研究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这一方面肯定了幼儿教育中国学诵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呼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重视国学诵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探索符合幼儿阶段的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国学诵读在小学阶段实施较好,在幼儿阶段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这将幼儿教育的损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儿阶段开展国学诵读,使幼儿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国学诵读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孔子教我们如何做人,老子教我们如何做事,孙子教我们如何赚钱,以及庄子的达观,屈原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是国学中的瑰宝,除具有高度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外,还教育中华儿子褒贬善恶,歌颂真善,贬斥假恶,集合了爱国精神、忧民精神、奋发精神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国学。对于幼儿阶段来说,可诵读的经典篇章有《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四书》和《五经》等等,通过上述国学经典的反复诵读,使幼儿从小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并达到提升幼儿道德和文化修养的目标。并且在幼儿阶段开展国学诵读,是符合《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教学政策,通过幼儿阶段的国学诵读来将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使社会核心价值转向传统文化,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国学诵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国学经典反复诵读,使幼儿从最初的“不求甚解”到日后的慢慢体会,潜移默化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同时幼儿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小,有大量时间可进行学习,幼儿教育中还可以通过音乐等方式实现国学诵读的教育和教学,尤其通过古筝配乐的方式辅助国学诵读,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3古筝配乐在幼儿国学诵读中的应用

(1)古筝配乐让国学诵读徜徉在远古的时空。幼儿国学课上,在教授幼儿诵读《满江红》时,配以古筝音乐,将诵读与配乐想结合,使幼儿获得全新的视听感受,让幼儿和着配乐诵读岳飞将军的词《满江红》,此时此刻幼儿会被古筝配乐牵引到当时岳家军征战沙场的悲壮场面,清新甜润的古筝乐曲让幼儿在吟诵苏轼、李煜、李白等伟大诗人的名篇时,仿佛亲临了诗人们笔触下的情境,通过音乐鉴赏的形式让幼儿在听、赏、诵的活动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妙,潜移默化中被传统文化所熏陶,引领幼儿思想感情的变化,使艺术教育与国学诵读达到和谐的统一,更好的完成国学诵读教学,也能够提升国学诵读对幼儿教育的效果。(2)把古筝配乐融入国学诵读,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审美力,增强幼儿记忆力,并提高幼儿国学学习的效率。国学诵读配以优美的旋律,让幼儿歌唱出来,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古诗词的记忆,还能够让幼儿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国学,提升国学学习的效率。在古筝配乐和国学经典的结合中,幼儿的记忆力得到提升,幼儿也能够变得更聪明、更睿智,更富有创造力。如诵读国学中的《弟子规》时,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幼儿虽然也能够学会,但是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但配以古筝音乐,通过反复的播放和诵读,幼儿几节课就可以学会,古筝配乐很好地诠释了国学作品,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音乐响起,幼儿随口就背诵出来了。又如在给幼儿讲述国学《木兰诗》时,通过古筝配乐能够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表现出《木兰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使《木兰诗》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幼儿轻而易举地就学会了这首诗。(3)将国学诵读与古筝配乐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意想不到的视听感受,提高幼儿国学教学的效果。国学诵读与古筝配乐的结合能够帮助幼儿把握国学经典所表现出的情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激发幼儿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兴趣。在诵读国学经典诗文时,幼儿教师应选择符合作品主题的古筝曲目进行配乐,运用音乐激发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在古筝乐声中投入地诵读,幼儿从美妙的古韵中,想象着、感受着国学经典的艺术魅力。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诵读氛围,还增加了幼儿诵读国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在诵读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更加深切地感受国学经典的艺术魅力,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幼儿对中华的经典诗文的学习兴趣。如《水调歌头》配上古筝版的音乐《水调歌头》,马上就把幼儿带入悠远深长的意境之中。众所周知,唐诗蕴含着丰富的画面意象,如幼儿在诵读《秋思》时,就可以结合音乐课上的音乐《平沙落雁》一课,吟诵时背景可以是幼儿们的情景剧,演唱时,可以是现场书法展示书写这首诗,那么幼儿就可以在音乐中、歌声中、表演中进一步感受国学经典古诗所特有的魅力,使国学经典韵味十足的呈现出来。在诵读国学经典诗文时,幼儿教师播放相关的曲子,让音乐引领幼儿进入优美的境界中,通过优秀音乐作品的渲染,幼儿就能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深切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逐渐感受经典国学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所以将国学经典与古筝配乐巧妙的结合,使幼儿热爱经典诵读,把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4结束语

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可和广泛接受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对幼儿身心发展和素质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幼儿进行国学教育,使幼儿具有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并发挥国学诵读对幼儿的知识启蒙及学习意识的培养的重要作用,加强幼儿阶段的国学教学,是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人才的根本举措,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加强国学诵读与古筝配乐的结合,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幼儿的国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密英.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价值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11):13.

[2]公姗姗.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之我见[J].西部素质教育,2017,3(6):293.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篇8

科技发展飞速,国际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多元化世界格局已经逐步呈现于我们眼前。语言作为连通各国的交流工具,越来越被人们置于显眼的位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母语能力、外语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由此可知,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以及激烈的竞争中,除了母语是首要掌握的必备语言外,掌握第二种或者多种语言是具有竞争力的。在以上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学前领域的英语教育也在各个地区遍地开花。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幼儿英语教育作为幼教改革的综合工程,是英语教育的重要改革趋势。曾有资料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从当前看来,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其中,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儿童生理、儿童思维和与语言发展的研究表明,幼儿英语教育对于儿童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有一定作用。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一书的编者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学多年的基础上,参考了许多同行专家的意见,并将其整理写入该书,以提供一部可用于中国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的指导书。该书指出,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必须建立在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之上。在这一前提之下,教师还应创设一个“适宜的语言环境”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这是对学前儿童进行英语教育的方式或手段,也是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关键。语言的学习和习得与语言交际环境密不可分。从学前儿童学习外语的方式来看,适当的环境创造尤为重要。

“启蒙性”是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根据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一书的研究以及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语言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与探索等,可以总结学前儿童英语学习的相关对策。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或图像直观地教学。直观的思维方式使儿童必须通过直观的动作、表情、图片或特定情况来理解和表达语言。例如,每天早上老师用英语“Goodmorning”迎接小朋友的到来,通过反复观察,刚入园的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这句话与生活的联系,慢慢理解这句话。这种直观的思维方式使儿童的语言学习变得自然,他们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一门语言,但他们会主动理解和表达语言,以便与他人沟通信息和情感。在沟通过程中,他们也不会考虑什么是语言。其次,打破儿童语言学习中的沉默现象。虽然儿童通过听妈妈说“宝宝笑”来做出相关动作,但学习具有真实意义的词语需要的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另外,孩子从听到一种句式到学会说出这种句式,或者是学会使用这种句式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瓶颈期,但是时间不会太长。就像孩子刚刚听到“Comeheretome”的时候,不会马上说出一模一样的句式来,只有经过练习可以说出“Comeme”或“Cometome”或“Comeheretome”。

学前英语学习活动是第二语言启蒙教育,为培养儿童双语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建立儿童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儿童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组织方式的过程并非完全被动。在语言交流环境中,当孩子需要交流时,他们会积极地在记忆中搜索单词和句子并尝试表达。在这种沟通需求的情况下,当孩子由于缺乏词汇或语法错误而导致沟通中的理解障碍时,孩子们会感受到学习新单词的紧迫感,并会有意识地利用这个机会相互学习,积极地模仿。以上是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对策的探究,也是笔者最为关注的地方。

作者:欧燕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篇9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在运行过程中,大多采用全英文授课,运行国外大学的课程,授课教师一部分为外籍教师,这种教学模式使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较容易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这对于正处于个性思想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而言更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倾向性影响,使其较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体系多引自国外高校,这势必出现“两课”教学课时少的现状。基于此,北京农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探索以学生实践为主体的培育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激发学生入党的积极性。

1.开展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的三级教育,构建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把学生党员教育贯穿全过程三级教育是指启蒙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和先进性教育。首先,对全体新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启蒙教育由讲座和志愿活动组成。讲座重在普及入党知识,主要讲解“如何写入党申请书”、“如何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等内容;志愿活动是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学院的志愿服务社团,做到“早启蒙、早选苗、早培养”。基本理论教育是指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二级党校学习,提高对党的认识和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园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先进性教育是指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教育。组织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使学生党员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解决一些思想上的问题。

2.开展以教育实践为主的小学期活动,构建国际交流的文化氛围,发挥学生党建的积极作用北京农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小学期是针对合作办学的课程安排设定的,每年的5月底到7月初,大约一个月半的时间。小学期活动通过开展英语演讲比赛、中国文化英语展示活动、国际交换生项目、专业实验等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西方文化认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其中,构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文化氛围。在活动开展中,努力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学习、带头实践的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发动学生、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积极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加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弘扬学校传统的文化氛围,发挥学生党建的指导作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接受教育、增长才干的最佳方式,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应结合学校和合作办学项目特点,设计好、指导好社会实践活动,北京农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走进偏远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开展走访校友等社会实践活动。

二、搭建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实现两者良性互动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目的是坚定全校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创造者。鉴于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党建工作应结合项目特点,搭建出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平台,在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同时,实现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北京农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根据现实情况,构建了“一帮一”体系,成为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平台,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一帮一”体系是指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党支部一对一帮助出国党员。通过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再借助学生党员影响其他学生;通过学生党员帮扶困难学生,督促他们完成学业,形成良好学习氛围;通过党支部帮助出国党员,规范组织生活,提高凝聚力,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1.建立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员机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部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同在学生支部。因此,教师党员定期指导学生党员,随时了解学生党员动态;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学生党员即将赴英国学习前,党支部安排他们参加“重温入党誓词”、与教师党员个别谈话,这些活动让学生党员深刻地意识到“共产党员”的分量。

2.建立学生党员帮扶困难学生机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少部分学生因多种原因耽误学业,甚至出现了被开除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帮扶困难学生学习,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定期辅导他们,同时督促他们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或报告。如党支部定期召开学生党员与困难学生交流会,让他们充分交流。针对困难学生遇到较多难题,给予集中解答。

3.建立党支部一对一帮扶出国党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多种网络方式开展学生党员出国后再培养。党支部通过电子邮件和人人网等多种方式与他们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动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力争获得学习、思想上的双丰收。与此同时,党支部组织海外学生党员同步参加国内组织生活,听到支部声音,感受党组织关怀,接受党组织教育和指导,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如预备学生党员期满后,党支部通过网络视频和音频会议的形式召开留英预备党员转正会,使在英国学习的学生党员与国内学生党员在不同地域,同一时间参加会议,从而指导海外党员。

国学启蒙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国学教育;创新

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国学教育,不仅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而且还可以对小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要使得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发挥作用,就要对国学的价值取向确定下来,明确重点教育内容,并在教学上实现创新,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1“国学”的基本涵义

纵观“国学”的基本涵义,其原本是国家学府。“国学”作为一种文化,产生于晚清时期,当时国学的主流文化为儒家哲学,其中所涵盖的学科内容包括文学、史学、哲学以及宗教学,同时还涵盖着伦理学、宗教学以及版本学等等。如果对国学按照思想学派划分,包括儒学、道学、先秦诸子百家等等。其中儒家学说贯穿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其他的思想学派都处于从属地位。与传统的“国学”涵义有所不同,现行的“国学”已经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本质而将传统意义上的“国学”作为研究对象,即国学成为一门“学问”而展开研究[1]。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整个中华文明都被纳入到国学研究范畴,已经不在局限于国学的内在涵义,而是将民间艺术、书法、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纳入其中,使得国学的内容多元化。

2小学教育阶段实现国学教育的创新有效策略

2.1通过小学生识字教育而渗入道德教育

通过小学生识字教育属于是基础教育,将国学教育内容渗入到国学教育中,有助于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道德教育也就是做人的教育,让学生利用《三字经》识字,小学生学习生字的同时,还通过《三字经》的故事内容对小学生循循善诱,对小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而且想象力丰富。在给小学生讲《三字经》的时候,所选择的片段要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而且易于理解。比如,在讲解“夏传子,家天下,……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的时候,首先要带领小学生朗读这句话,让下学生读熟,之后对内容进行讲解。此时不需要对小学生的学写生词与予以强调,而是针对这句话的内容向小学生提问:“哪位同学说说,为什么夏代会灭亡呢?”有小学生回答,由于君主不够厉害而被打败了。答案虽然比较孩子气,但是也是有道理的。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夏代的君主不够厉害呢?”此时,就有小学生回答:“君主坏,不被人民所拥护,就会被推翻。”这样的回答近乎成熟,是小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类似的故事内容而想象出来的。“那么,什么样的君主会被人民所爱戴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潜力。为了使小学生的思路正确,教师可以予以适当的引导,最终小学生明确,德才兼备的君王才是被人们所爱戴的,才不会被推翻。采用这种引发小学生思考的方式,可以修正他们的道德观,同时还可以帮助小学生读书识字,记忆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2.2塑造国学校园文化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对于学校而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塑造国学校园文化,要在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学校的文化内涵以及教育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以使得学校的传统教育精神得以彰显。关于国学校园文化的塑造,不仅学校的教师要参与,学校的学生也可以献计献策,让小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塑造自己所喜欢的校园文化氛围,由此而在校园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2]。由于校园文化是围绕着国学而展开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这个活动中有意识地接触中国的国学文化,并对国学文化的思想以探索,主观性地将国学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对国学文化进行理解,这就使得传统的国学文化实现了现代转向。鉴于中国的国学文化范畴已经从经典著作和代表思想逐渐外化为符号,学校在塑造国学文化氛围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国学文化符号充分地利用起来。比如,将教学楼的走廊和楼道塑造为文化长廊,将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头像张贴在走廊的墙面上,在头像的下面将其代表性思想介绍出来,这就使看起来生硬的墙面被赋予了生命力。在教室的后墙上可以绘制中国的国画。国画是中国美术中是精髓,这样妆点教室的后墙,可以让教师更具有艺术气息,特别是图文并茂的精彩绘画,让后墙变得赏心悦目,有助于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进行培养。除了静态的国学文化表达之外,还需要在校园中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小学生在校园中进行艺术展示比赛,小学生的参赛作品可以是书法、国画、剪纸等等。鼓励小学生参赛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积极地接触国学、认识国学并能够体会国学内涵。小学生在创作这些艺术作品的时候,也会对国学思想以探索,不仅可以净化小学生的心灵,而且可以将小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起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拥有的悠久历史文化,几千年来对中国人民的文化价值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的精华,其中蕴含着文化价值观。将国学文化用于小学教育中,就要从时代的角度采用创新教育模式,以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培养。

作者:徐志欣 单位:广东省蕉岭县澳门回归纪念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