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模式

时间:2022-07-22 09:00:45

语文教学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模式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渗透国学经典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在日常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中严于律己,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从而能够更加专注、用心地去学习与体验生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作为渗透国学经典的载体,并且要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深度思考、领悟,感知国学经典中的人文底蕴、精神内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国学经典诵读

近年来,我国流行起了“国学热”,在学者、专家的指导之下,当前很多学校都开始推广国学教育活动,这样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同样,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之中,由于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所提升,教师不应该再把语文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要实现教材知识和课外素材的融合,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国学经典作品知识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国学经典作品内容,还要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真正体会作品中的民族精神、仁爱精神、传统文化。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中严于律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通过日常教学工作可以发现,气质、品行、情操、道德等人文素养是很难养成的,需要依靠于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熏习、陶冶等途径来培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引导小学生濡染于心、熟诵于口,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实现高年级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同时,小学生在国学经典作品的熏陶与感染之下,能够让自己的性情更加平和、增强其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开阔小学生的心胸,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虽然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成效,但是却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借助于国学经典诵读来引领、熏陶、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丰富、多彩。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自身的道德品质、个性发展、道德水平都在小学时期基本养成,3岁到12岁是人记忆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因为孩子缺乏正确、特定的价值观念,对于事物的辨析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国学经典作品,才能够影响小学生的思想行为。高年级小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并不是要关注学生是否背得多、背得快,而是要观察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让学生在学习并积淀经典文化的时候,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在国学经典作品诵读期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多,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参与学习活动,实现和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强化对文化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三)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作品的时候,能够增加语文识字量,国学经典作品在词语、句式内容方面较为押韵、简练、浓缩,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生僻词,逐渐提升识字速度、阅读速度,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社会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在国学经典作品诵读期间,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科素养,可以饱含激情地念诵、诵读,无形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很多经典国学作品内容很有深度,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可以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从中拥有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不够充足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意识到了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必要性,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不够充足,无法取得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效果,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修养有待提升,学生不能深入挖掘国学经典作品中蕴含的德育素材、人文素材。首先,在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时间,导致大部分学生较为随意化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性、导向性,无法提高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效果。其次,学生缺乏独立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机会、时间,通常都是以集中诵读的形式来了解国学经典作品,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最后,由于无法保证国学经典诵读的时间,便无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习惯,缺乏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视,无法展示出国学经典作品中的人文价值、德育价值。

(二)教师缺乏对于参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深入了解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参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深入了解,只是形式化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利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首先,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很多教师只关注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是否可以娴熟运用教学技巧、方法,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只是用一些形式化的技巧来引导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根本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形式、内容较为单一,不利于提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效率。其次,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主要是为了传承文化、提升思想,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深入了解,导致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缺乏诗意,无法让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感知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学生的综合道德修养有待提升。除此之外,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只是关注学生是否掌握诵读的技巧、方法,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国学经典作品中的人文内涵、精神内涵,无法展示出国学经典作品中的价值、作用。

(三)国学经典诵读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指导、点拨,无法取得理想化的诵读效果。首先,在国学经典诵读内容选择过程中,教师没有围绕学生的诵读水平、兴趣爱好,科学、合理选择诵读内容,导致个别学生缺乏参与国学经典诵读的自主性、积极性。其次,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再加上国学经典作品内容抽象难懂,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式诵读国学经典作品,缺乏有效的指正、指导,学生经常会出现一边诵读、一边遗忘的问题,缺乏完整的国学经典诵读评价体系,根本无法取得高效率的国学经典诵读效果。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的模式

(一)保障充足的国学经典诵读时间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体现出国学经典诵读的优势与作用,教师就要保障学生充足的国学经典诵读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诵读、思考、探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时间是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开展国学经典作品诵读的基本要求,如果缺乏时间保障,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空谈,由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诵读时间,才能够增加国学经典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反复思考与探究中,实现知识储备量的增加。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时间来引导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早晨是学生思维最清晰的时间段,在晨读中要保证2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时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晨读中提升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从本质上保障国学经典诵读的质量。同时,教师要围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来选择国学经典诵读的时间,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比较强,国学对于他们来讲较为抽象、复杂,教师一定要在不增加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来选择国学经典诵读时间,让学生对于国学诵读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由生疏过渡到流畅,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语文素养,展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德育功能。

(二)实施多样化的国学经典诵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施多样化的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从中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质。如果一味开展灌输式的国学经典诵读,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抵触心理,由此,教师一定要围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兴趣爱好,科学选择国学经典诵读模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的积极性,提高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开展示范读的活动,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较强烈并且善于模仿,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教师要先作出一个榜样,发挥出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强化学生诵读语感的培养。在示范诵读中,教师要读出音律与节奏,注意诵读的停顿与速度,充分体现国学经典中的音律美、节奏美、国学美,长久下来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要保证国学经典作品诵读的多样化、灵活性,改变以往重复、机械式的诵读模式,可以利用游戏、故事、表演、竞赛、配乐、集体读的模式,让学生深入品读与思考,保证国学经典诵读的趣味性,展示出国学经典诵读的优势与作用。

(三)深化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理解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想展示出国学经典诵读的优势,教师要深化对国学经典诵读的理解,让国学经典诵读真正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诵读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深层次、多方面理解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改变以往表面化的诵读形式,而是要让学生在诵读中陶冶情操,感知国学经典作品中的独特魅力与文字魅力,感知中华传统文化中智慧的结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古典诗文素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复杂,教师要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解国学经典诵读内容,让小学生去熟悉、理解作品内容,促进自身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引导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国学经典作品内容,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片、视频、声音形象化展示国学经典作品内容,让学生在配乐、图片的引导之下,有感情且思想高度投入展开诵读,激发自身的诵读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诵读效果。

(四)完善国学经典作品诵读评价机制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完善国学经典作品诵读评价机制,让学生从中修正自我、提升自我,获得理想化的国学经典诵读效果。教师要保证国学经典诵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到诵读活动中,实现多方位的感悟与理解,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率、质量。同时,要保证国学经典诵读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教师可以利用诵读分享会、游戏活动、汇报演出的模式来开展诵读评价,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渗透对国学经典作品的记忆与理解,展示出国学经典作品的文学魅力与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经典诵读成长记录册”来开展跟踪评价,因为国学经典诵读属于一个长期积累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对不同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的学生设定层次化的诵读目标,以此作为开展诵读评价的重要依据,在“经典诵读成长记录册”中可以设定经典诵读之星、经典诵读评比卡、每日诵读心得表等,让学生能够在诵读中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展现出诵读评价的优势与作用。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展示出国学经典作品的优势与作用,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从中来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诵读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教师要设定多元化、趣味化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诵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构建有效、合理的国学经典诵读评价,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药丽霞,高雪莲,吴艳华.弘扬传统文化兼顾教育均衡——沧州区域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践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4).

[2]朱文娟.有经典,最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华夏教师,2018(27).

[3]曹风.国学经典吟诵教育的策略———以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8(12).

[4]于民龙,仲爱兰.小学经典诵读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以龙口市润新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9(12).

作者:马慧芳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