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19:15: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语文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论文
一、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作用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在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并不是单一结构,单元化的教育模式,各学科与德育教育是相互渗透和反映的,特别是文科类,尤其是语文。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知识传授载体的同时,更应去传习德育教育的内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各种文学题材和优秀美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可以看到,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种技能教育,更是强大的德育教育载体。而且对于任何一门教育来说,没有哪一门可以像语文教育那样,跨度时间如此之长、教育内容如此之基础。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语文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二、德育教育的迷失及现状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不仅仅是在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在于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以和为贵”、“不以善小而不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是中国博大人文精神的冰山一脚。在西方,众多的学者对充满神秘感的东方文化古国充满向往,众多的中国古典被翻译成西方文字,用来教育西方的孩子。但是,在中国社会变革之后,文化教育的空白却使得很多中国的优秀文明在传世的时候成了空白。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中,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但是有多少教育者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将教书和育人作为一种长期的事业去认真落实?在这里,有一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云南大学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位名叫马加爵的大四学生残忍杀害了四名同班同学。平时同学们觉得他性格比较孤僻易怒,都很少与他来往。可这些都没有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以致马加爵心理失调,干出了失去理智的行为。
可以说马加爵案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现象,它们都或多或少与目前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逐渐弱化有关。在现阶段的社会中,学校和家长都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业,而对其德育教育放任自流。学生到青春期已开始反感教师的硬性约束。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师,把标准告诉学生,使其独立思考有所依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有了这个标准学生才好作出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目前作为学校,缺乏开设此种相应的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的强化,如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性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可以说,对一个学生的心里人格塑造,干预。完全可以通过语文教育来同步实现,这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在中学,大学的时候,德育教育完全可以从语文教育中独立出来。在启蒙、基础教育方面,语文必须发挥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作用,为素质教育服务。但是在目前,社会对语文价值期望过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现代教育,在注重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基础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语文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担负的重要文化价值曾经被人们长期漠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语文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让德育教育重新在语文教育中重新为塑造“文德武备”的新世纪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形势所需。本文从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进行探讨,使得德育教育通过语文教育这个有效的载体焕发出新的青春。
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教育文德武备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国素质教育任务的最主要使命就是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正当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学历提升的同时,无论是国民系列教育还是各种应运而生的社会职业教育,却都在越来越忽视最基本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共性,语文教育的作用在社会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基础地位不断动摇,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社会期望也越来越局限于能朗读、能识字以及可以写一篇好的文章,从而忽视了语文的德育塑造技能。原因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社会认同和需要在降低,更是人们对语文教育功能社会期望下降的直接反映。语文教育在多年的发展后,是继续再为应试教育服务,或是重新考虑。
一、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作用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在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并不是单一结构,单元化的教育模式,各学科与德育教育是相互渗透和反映的,特别是文科类,尤其是语文。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知识传授载体的同时,更应去传习德育教育的内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各种文学题材和优秀美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可以看到,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种技能教育,更是强大的德育教育载体。而且对于任何一门教育来说,没有哪一门可以像语文教育那样,跨度时间如此之长、教育内容如此之基础。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语文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职校语文教育论文10篇
第一篇:中职语文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的总和,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语文教学是文化知识的传承、文化精神的积淀与挖掘的过程,与校园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从三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优化语文教学为校园文化奠定基础;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的总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促进、导向、规范、约束的教育功能。语文教学是对文化知识进行传承,对文化精神进行积淀与挖掘的过程。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优化语文教学,为校园文化奠定基础
(一)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教育
中职语文教育论文
一、人文特色
作为众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中职语文课程而言,其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这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素质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有的人文特色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上表现:
(一)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作文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学是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工具。中职语文教学在一定层面上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全面施展,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激发。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于课程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渗透,使语文这门学科的审美性和功能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中职学生大多接触到的学科都是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这些学科大多是对技术的指导,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显得枯燥而乏味。通过语文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在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堂压力,在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朝着正常的心理方向进行发展和延伸。
小学生语文教育论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如果能使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的学习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将会使他们的各个方面有很大提升。我国古代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作用
比如说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在提到“谦让”时,孔融让梨几乎是不可不说的一个例子,这就在于它的典型性。我们在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应生动形象,把语气放轻松,既让孩子们觉得有趣,又不忘这个故事的宗旨,并能很好地践行,这样才能达到启发他们的效果: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他从小聪明好学又很懂事,父母都很喜欢他。有一天,爸爸端出梨来让大家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爸爸让孔融先拿,你们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4岁,还真懂事呢。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呢,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大家说,孔融讲的有没有道理呀?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4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场景,梨可以变换成苹果、香蕉、糖等等之类的东西。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受到启发,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懂得谦让、尊老爱幼,从而达到此次教育的目的。
二、革命精神的激励作用
小学的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体现革命精神的,比如说《倔强的小红军》《狼牙山五壮士》《为人民服务》等等。教师在讲到这些课文的时候,应着重强调其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倔强的小红军》要表现出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粮食方面的困境以及小红军小小年纪就懂得革命大义而舍青稞面不吃的决心;《狼牙山五壮士》要讲述出五位壮士为了革命舍身取义,我们的革命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才能最终成功的;《为人民服务》则要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现出来,表达题词“为人民服务”其中所体现的对他以及有这种精神的人的褒扬和激励。
三、优秀个人品质的榜样作用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研究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的不足
(一)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单一,效率低下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不愿意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不愿意钻研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只愿意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生搬硬套,脱离生活实际按书照宣大道理,忽略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这样的教育方法乏味、单调、死板,发挥不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作用。小学生长期接受如此单调的教育,会对学习产生较大的抗拒心理,这样的语文教育不可行,效果可谓是事倍功半,甚至产生反效果,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二)过分注重智育的开发,忽略德育的发展
智育是教育很重要的教学目的,但德育教育同等重要。小学生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要接受有效扎实的科学基础文化教育与被良好的思想道德所熏陶,让祖国未来的栋梁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是教育的第一条件,成绩是判断学生好坏的依据,在这样的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只是灌输式教育,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脱轨,让小学语文变成是一门学科,一种表面功夫。
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一、美育与语文
美育是通过对感性形式的直观,达到对其中蕴含着的意味的领悟和把握,从而启迪人的创造力。它是“以直观形象的丰富性来培养人的有机的、整体的反应能力”,是沟通人类感性与理性的桥梁。美育既可使人的感性深邃化,也可使人的理性情感化,从而用温暖的色彩装点逻辑严密、严格规范的理性世界。美育在升华人的感性、引导人的情趣和完善人格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35条也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美育,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活动,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语文为美学载体,其中既有文学形态的优美呈现,也有教学形态的审美表现。纵观中学语文课本,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大千世界。每一篇散文、每一段杂文、每一句诗歌,都是美的极端表现。这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呈现了美的各种丰姿。在美育的高度下,重新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融入审美情感,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之中也揉入动情的美感体验。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积极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中学语文课程中的美育问题
我国语文美育的理论准备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再加上课改力度不够,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表现在:
1.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所谓的语文美育,只是抓住课文中的某些词句,刻意同美学概念挂钩,形成教材分析加美学术语的套路,实际上课程内容与美学概念仍是未能完整结合的两张皮。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育,甚至会因为重形式而无法落实语文内容的教学。这样的美育,并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部分老师之所以能把语文课同美育较好地结合起来,往往得力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或者是自己独创性的教学经验。他们的课充满诗意,氛围活跃,能收到“陶冶情操、启发智慧、传授知识”的综合效益,但其实践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缺少自觉性、主动性,也缺乏推广性。他们创造的宝贵经验,并不能让其他教师也同样获益。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文美育理论框架已是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受学习环境、教学条件的局限,农村的中学语文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明显偏低,由于教师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学生思想拘谨、视野狭窄,社会评估唯分数论,导致学生厌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存在于农村教育中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仍需我们努力解决。
一、农村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1.新教学理念接受迟缓,对学生缺乏心理上的正确引导
农村地处偏僻,信息流通缓慢。而农村教师大都受到过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他们曾经也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学习并成长起来的,所以,教师要在短时间内接受教育新理念会比较困难。而正是这种相对比较迟缓的改变使语文教学效率无法提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在整堂课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充当着主要角色,而学生更多时候都是一个个在观看或聆听的观众一样,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发展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但教师也有必要认识到育人不仅是从文化上、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武装,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信息技术设备缺乏
农村语文教学单一落后的原因主要还有现代化信息设备缺乏,电脑网络没普及、无图书室、无教育杂志的学校比比皆是。就是学校偶有几本图书,也是“古色古味”且被封于书柜中。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农村语文课堂仍是一人、一书、一粉笔,至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只是听说过而已,没有真正用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所以,语文教师只能靠陈旧的教学方式去讲,学生也只有依然陈旧下去。
医护高职语文教育论文
2007年,全国各高校在语文教育方面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有的高校把其列为非中文专业的必修课,有的高校将之列为选修课,随意性较大,语文教育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权重呈现边缘化,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医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这就体现了语文教育在医护高职院校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语文教育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语文,那语文的内涵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语文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学为核心,以文化为延伸,涵盖口头与书面两个层面,它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在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和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更是我们要继续学习的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达到会利用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会和人进行沟通,还要达到教育最终的目的——育人,让学生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大学语文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文学艺术形式传承文化。文学即人学,是人心之学,展现出社会生活中各类人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学问。因此,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文学引导学生认识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了解如何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如何抵御各种利益遍地跑的诱惑,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通过对大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培养,还可帮助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正确的认识,促进人际沟通交往,互相帮助,一起进步。
二、医护专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特殊要求
在医学这一行业中,医学是以“人学”为基础的,其本质原因是:在医护这一领域中,病人群体与家属群体在疾病中饱受折磨,需要各种药物的治疗与精神安慰。这就要求医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将专业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即学生既要有过硬的医护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医学语文素养——有一颗仁爱之心,即要培养医护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病人的理性思维,要有高尚的伦理道德观和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社会对医护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更高。在生活与工作里,如果念错或写错一个字、词、句,也许仅仅会遭到嘲笑,一笑置之,然而医疗无小事,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一字之谬,将失之千里,最严重的时候能够导致重大的医疗事故。例如:一名护士在输液之前,需明确且确认患者的姓名,“是李南(黎岚)吧?”患者答复说“是”以后,通过输液瓶向患者注射药水。经过十分钟以后,这一患者极为不舒服,抽搐不止,护士拔针之后,找到医师,经核查,患者对已输入的药物过敏,在极力抢救之后,死亡。细致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是,当天下午,两名名字相似的患者先后入院,护士因普通话不标准,l和n区分不清。一个生命的消逝告诉我们,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护技能,还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语文素养。随着生命学与人类学的高度发展,医学与护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其护士的工作已超过传统的打针与发药方面的局限,护士需不断地提高技能与技术水平,并且需掌握护理心理等方面的复杂技能,从而使患者恢复身心方面的健康。同时,医护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深层次地掌握患者的身体与心理方面的健康情况,提供准确的诊疗方案,使患者的痛苦减轻,使护理与医疗行为提高成效。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日常医疗护理中,医护工作者的言语交际与沟通分为以下层面:第一,患者与家属之间;第二,医护工作者之间。表达的手段可分为以下层面:口头和书面;针对病人及家属以口头表达为主体,医护工作者之间除口头表达之外,要撰写计划与总结,记录会议与会诊情况,拟定交班的报告与病历,详细地记录护理情况。运用准确的表达与沟通手段主旨目标是:提高治疗护理效果,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三、语文教育在医护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论文
1、社会对于语文教育实用以及人文审美的要求
1.1教育与社会的核心是一样的
教育对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融入到社会中,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服务做准备,这样也可以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开发以及发挥做准备;第二个方面是需要加强学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有效的引导是学生成为有信念有理想的公民;第三个方面是需要加强对学生心里健康方面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第四方面是需要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以及人文审美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教育。
1.2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不适合“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来讲,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来讲,并不适合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进行。在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学生综合情况进行区分是当前情况下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学生工作以及教学工作最主要的目的都是对人才进行培养,只不过是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已。一般来讲,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学生工作的重点则是在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对于语文教育来讲,需要将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期,同时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以及审美意识引入到课堂上,要在坚持课堂教育为主阵地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来实施素质教育。这样才可以让语文课堂有内容、有形式、有目标,充分提高学生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社团为阵地,以文化为支撑,以职业为目标”的思路来广泛幵展素质教育。语文课堂应该是流动的的高职教育虽然都是培养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实用性专门人才,但是应有不同专业的区别。文秘专业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就不用用同样的一套标准来要求机械电工专业的学生。农林系、财贸系的学生更注重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在教师的语文课堂上应该有所体现有所侧重。
1.3高职语文教学可推行双向沟通的教学模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