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意见

时间:2022-11-05 04:44:00

导语: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全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精神,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现就我市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农村相继涌现了一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这些专业经济协会,积极活跃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开拓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是农业大市,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与发展工作,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有关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努力为解决“三农”问题搞好服务,充分发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二、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通过政府培育和协会自主发展,在今后3—5年内,努力建成一批产业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和带动能力强,内部运作比较规范,与**农业产业相适应的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使农民素质和组织管理水平得到较快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有效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的增收能力明显增强。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工作指导上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自愿原则。坚持入(退)会自愿,同时在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等方面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二)坚持专业办会原则。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必须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依据当地主导产业或优势产品来组建。

(三)坚持服务原则。把服务作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根本,把提高服务能力作为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农户受益的重要手段。

(四)坚持民主管理原则。协会内部重大事项由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五)坚持党领导协会原则。按照“民办、公助、党领导”的要求,业务主管单位的党组织要加强对协会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发挥协会中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协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规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登记管理工作

目前,我市各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大多数规模小、资金少、人才缺、协会管理和合作化水平不高,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本着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做好培育管理和发展工作。

一是要明确登记范围。凡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水利、科技等领域内服务于农村和农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各类专业经济协会均属范围;各级民政部门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登记管理机关。

二是要降低登记条件。县区区域内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应具备有3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1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住所,有与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有1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乡镇区域内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应具备15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5个以上的单位会员,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有相对固定的住所,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有5000元以上的活动资金,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村区域内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应具备有1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3个以上的单位会员,有规范的名称和具备组织活动的条件,有相对固定联系地址和方式,有具体联系人或负责人,有2000元以上的活动资金,业务活动范围有限定,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全市区域内的农村专业协会的成立条件和登记程序仍按原规定办理。

三要简化登记程序。在坚持“成熟一个,登记一个,规范一个”的前提下,对各县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可减少批准筹备环节,简化登记程序,减免登记费和公告费。乡镇、村区域内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可免于公告,但应在乡镇、村两级政务、村务公开栏上公示。对条件暂不具备独立登记但有较大发展前途,确有必要成立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经业务主管单位批准后,由民政部门予以备案指导,待条件成熟时再予以登记。

四、加大扶持力度,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市级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市的资源特色,着眼于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目标,认真制定本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规划,努力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数量、种类、布局和规模等方面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可按照国家现行的农产品分类标准设立,也可按照经营方式、经营环节、服务功能等设立。鼓励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跨部门、跨地区发展,尽可能吸收同行业的会员,扩大会员的覆盖面。

县区区域内已建某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后,原则上不再组建同类协会,但可建专业分会或协作组。也可组建专业合作社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到县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以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

乡镇已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可按照“非营利性”原则组建专业经济协会,到民政部门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可以团体会员名义加入协会。

(二)努力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作用。

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协会自身能力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指导协会制定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能力。要把加强协会自身能力建设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支持协会充分发挥以下方面的作用:

1.农业发展项目立项的建议,承担项目评估、评价和培训工作;

2.绿色农产品和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的评选;

3.农业产业政策、农产品发展规划的调查;

4.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规程的制定,并推广实施;

5.农业产品展示、展销、信息,行业统计;

6.技术交流、信息咨询及业务培训等服务;

7.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调查和应诉;

8.协调价格等纠纷及会员之间、会员与其它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

9.法律、法规授权及政府委托的其他事项。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协会的发展能力。

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涉及面广,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在网络信息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1.对新设立的全市区域内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市政府在农发基金中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新设立的县区以下的经济协会,县区政府也应予以资金扶持;

2.协会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经相关职能部门认定为“四技”,即:技术开发与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的业务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

3、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受政府委托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农产品标准、组织农产品展览、展销等,视情给予适当补贴。

(四)重点培育示范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每两年评选一批示范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评选标准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业务主管单位制定。

(五)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共同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合力。凭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证明,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会员在技术服务、农资供应、初级产品加工用电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在流通过程中,开辟省内“绿色通道”;在市内各农贸市场可优先安排摊位,摊位管理费给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