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1:35:00

农村卫生

农村卫生范文篇1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资助**省的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合作项目的启动仪式。在此,我代表卫生部对项目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并通过你们向长期战斗在农村基层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今天,也是中山大学成立82周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成立140年的庆典大喜之日,在此,一并热烈的祝贺!

以农村为重点是党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近期推行的农村卫生站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改革,抓得准,力度大,对有效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抓住关键,在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借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资助,启动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试点,以期全面推开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相信,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定能造就一支适应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为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省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山大学密切协作,把这项利民、利社会的工作扎实开展好。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医疗卫生工作,为卫生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献力量,为促进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我衷心祝愿“**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合作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学员学有所成,报效乡梓!

农村卫生范文篇2

一、明确责任,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农村卫生工作关系到保护农民健康、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做好农村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各级人民政府要努力增加卫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积极调整卫生支出结构,从现在起到2010年,各级人民政府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二、合理安排各项农村卫生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卫生的财政补助范围包括: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必要的医疗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建设以及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农村公共卫生经费根据当地服务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量及乡(镇)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并考虑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等因素,由县级财政合理安排公共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工作需要的人员和业务经费。

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主要实行项目管理。县级卫生部门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及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实施所需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人员经费按照工作量核定,业务经费按照开展项目工作必需的材料、仪器、药品、交通、水电消耗等成本因素核定。项目可以交由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组织实施,也可以由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交由其他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目前不具备项目管理条件的地区和不适合按项目管理的工作,可以按照定员定额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核定公共卫生经费。

省和市(地)级卫生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市(地)、县(市)、乡(镇)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补助。省级财政承担购买全省计划免疫疫苗和相关的运输费用。

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的预防控制项目给予补助。村卫生室、民办卫生机构或乡村医生、个体医生承担预防保健任务所需经费,由乡(镇)卫生院等按其承担的具体任务核定。

(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经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原则上通过医疗服务收入进行补偿。对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必要经费,由县级财政根据医疗服务工作需要予以核定。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招聘的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工资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核定,其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按当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标准核定,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

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乡(镇)卫生院原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核定,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并逐步实行集中支付。

(三)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农村卫生机构的建设应与当地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合理确定政府举办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政府举办的县乡两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由县级计划部门按基建程序审核批准后,列入年度投资计划,其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定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修缮、设备更新购置、人才培养等项目支出,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情况,经论证后合理确定,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年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给予补助。

(四)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经费县级财政按实际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和补助定额对合作医疗给予资助,并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及工作任务量等因素合理安排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县级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可以直接用于贫困农民家庭大病医疗费用的的补助,也可以用于资助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省级和市(地)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给予适当支持。

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省、市(地)、县、乡各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资助标准,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地方财政每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资助资金应不低于人均10元。

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农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和中西部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支持。从200年起,中央财政根据试点进展情况,逐步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补助资金。

三、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

农村卫生范文篇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二、建设原则

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目标

2008年,建设完成8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38所村卫生室,基本建立起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相适应,设施较齐全、专业素质较高、运转有效,初步满足当地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设内容

改善就医条件为目标:①改扩建新马桥镇、仲兴乡、杨庙乡、城关镇等4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②刘集镇、连城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③濠城镇、王庄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④连城镇马铺村等38所村卫生室项目建设。

五、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按照《**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标准》填平补齐,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600元控制,村卫生室设备投资按每室6000元标准控制。

六、投资规模

1、2007-2008年杨庙、城关、新马桥、仲兴等4所乡镇卫生院总投资225万元,其中,新马桥中心卫生院总投资55万元;仲兴卫生院50万元;杨庙卫生院60万元;城关镇卫生院6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改扩建业务用房3750平方米。新马桥中心卫生院950平方米;仲兴卫生院800平方米;杨庙卫生院1000平方米;城关镇卫生院1000平方米。刘集镇、连城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总投资45万元,续建800平方米:其中刘集镇卫生院续建3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地方配套5万);连城镇卫生院续建500平方米,投资25万(地方配套5万);

2、2008年濠城镇、王庄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总投资45万元,续建750平方米:其中濠城镇卫生院续建3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地方配套5万);王庄镇卫生院续建450平方米,投资25万元(地方配套5万)。

3、2008年马铺村等38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21.8万元,其中设备投资22.8万元;土建投资199万元(省财政159.2万元,地方配套39.8万元),新建村卫生室面积3900平方米。

七、经费来源

1、新马桥镇、仲兴乡、杨庙乡、城关镇等4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总投资22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85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刘集镇、连城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总投资45万元:其中刘集镇卫生院投资2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15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连城镇卫生院投资2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20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以上6所卫生院建设资金2007年已经拨付)

2、濠城镇、王庄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总投资45万元:其中濠城镇卫生院投资20万元(省级财政15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王庄镇卫生院投资25万元(省级财政20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

3、马铺村等38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21.8万元,其中设备投资22.8万元(省财政);土建投资199万元(省财政159.2万元,地方配套39.8万元)。

八、项目建设期

从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前竣工验收

九、项目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建设规划。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乡镇数,按照1个乡镇有1所政府兴办的卫生院,一村有一所标准村卫生室,按标准进行填平补齐建设。

(二)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项目坚持以县为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计划下达,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预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卫生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十、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县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县发展改革委、县卫生局、县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本区域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审定建设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和其他优惠政策由县发展改革、卫生局、财政局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审批、编制上报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项目督查、资金使用、统计报表上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县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履行职责并予以配合。乡镇负责建设用地划拨的落实和施工环境的保证。

县发展改革委、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按照县政府要求和职能分工各负其责。

县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组织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并协调项目启动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评估评价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牵头组织项目的实施和建设、统计报表上报以及制度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验收工作;会同县发展改革委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以及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以及资金的拨付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三)制定优惠政策。一是制定出台在建设用地、建设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保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制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

农村卫生范文篇4

一、深化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是政府的责任

公共卫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推进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给予必要的投入,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需的资金”。刚刚闭幕的**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由于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因此为农民提供公平和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1、深化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本要求,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各种利益的合理分配。当前我国诸多不和谐的社会经济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都是公共利益配置的失衡,这种利益配置失衡的交汇点从健康保障方面看,突出表现在城乡公共卫生方面的巨大差别。因此,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必须深化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

首先,深化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推进。我国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深化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顺利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深化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人口素质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投资健康,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前,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低,多数农民得不到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及时的医疗救助,得病的机率比城市要高,许多农民有病只能“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不和谐社会现象在农村还非常突出,农民的身体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农民的健康水平却没有同比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也就难以提高。农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是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主义建设力量,政府有责任承担起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任。

再次,深化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公共卫生服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享受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应当作为一种全体国民可以获得的权利,从世界范围看,公共卫生服务已经成为了生存权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双轨”制,许多农民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产品,从而产生诸多不和谐的社会因素。在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各级政府更应该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

2、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政府投入是重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政府卫生投入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县级财政要根据国家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基本项目,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省、市(地)级财政要对县、乡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给予必要的业务经费补助。……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项目给予补助”。同时,由于多数农民收入有限,使得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公共卫生发展的瓶颈,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增加对农村公共卫生的专项投入。

首先,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应向农村倾斜。由于历史的原因,政府已经在城市公共卫生上承担了较多的责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立缩小城乡差距,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应是政府卫生事业投入的重点。党的**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次,县乡政府对发展农村公共卫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县乡政府是国家政权机关的基础,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职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县乡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提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县乡政府围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公共卫生的快速发展。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卫生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还不相适应。国务院体改办等五部委《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农村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安排……”。因此,县乡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县乡政府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现有分级财政体制下,县乡政府应成为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按照事权与财权相一致、“以县为主、乡镇配套”的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巩固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在经费安排上,按照与财政支出同步增长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并通过深化卫生改革,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动员社会投资,保障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精神卫生、采供血等公共卫生服务的正常开展。

3、深化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要求县乡政府切实转变职能。长期以来,县乡政府在公共卫生政策理念与工具选择上,过分依赖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与卫生资源的集中控制,而对政府支配的资金、信息和制度工具的利用太少。实际上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不是“办医”而是“管医”,保护卫生服务消费者、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供给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才是实际的政府责任。深化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目的是尽量让农民少生病,因此一方面要突出疾病预防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从源头上保障和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经对某地的审计调查,近年来,政府在尽量让农民少生病上作了多项有益的探索。如拨出专项资金,以买服务的方式,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开展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让农民能够有病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通过政府投入,落实农村慢性病人群的跟踪随访;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阵地,建立以家庭为单位、个人为目标的农民健康档案,这个“多档合一”的健康档案,把预防(计划免疫与精神病防控)、保健(儿保与妇保)、医疗(全科诊疗与全科工作室)、康复、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计划生育指导等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农民享受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情况“一网”尽收眼底等。审计调查认为,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上转变职能,关键在于理顺秩序与提高效率。理顺秩序就是要建立科学和可行的投入机制,合理而公平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进而提高投入总量、扩大农村公共卫生机构的生存空间。提高效率就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解决“养人”与“养事”分辨不清的问题,引导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在农村、面向农民,通过规范管理,实现政府投入总量增加与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提高上的对等。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上转变职能,重点是建设好影响大局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构筑好惠及农民的医疗保险体系,配置好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搭建好反应快捷的卫生监管平台。

二、当前农村公共卫生发展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特别是20**年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发展公共卫生的政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期以来,错误地把公共卫生支出看作是一种福利性消费支出,而非公共健康投资,导致公共卫生政府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主要表现为:

1、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公共卫生是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应当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但实际情况是农村卫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城市医疗投入比例也不平衡。众所周知,我国的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低,闲置浪费严重,而农村医疗资源短缺,广大农民享受不了最基本的卫生服务。据卫生部《2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年全国卫生事业费734.1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83%,远未达到5%的目标;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中城市占66.9%,农村仅占33.1%。

一是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不足的后果之一是农村公共卫生的削弱。政府拨款主要用于医疗,而公共卫生相对较少,对农村的就更少。在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构成中,人员经费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而业务和公务费、公共卫生项目补助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很多公共卫生机构只能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由于农村公共卫生资源缺乏,且不足以应对公共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使农村卫生服务效益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为例,据卫生部《2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9‰、21.8‰,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城市的1.4倍;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5.2/10万、41.3/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城市的0.6倍。

二是由于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不足,乡村卫生机构运行艰难。乡镇卫生院由于服务范畴有限、服务对象较少、服务能力较弱,几乎没有自我发展能力,仅靠政府少量的补助和十分有限的业务收入维持简单运转,房屋修建及设备更新等必要的建设只能等、靠、要。有些乡镇卫生院靠借债搞建设,债务成为乡镇卫生院沉重的负担,濒临破产的边缘。而村卫生室的生存环境更差,且普遍存在与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不相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误工报酬不能兑现,村卫生室对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拒绝参与;二是乡镇卫生院无力组织乡村医生进行有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即使培训也是局限于医疗,对公共卫生服务知之甚少,由于乡村医生业务水平不能提高,只能承担发药、打针等简单公共卫生服务;三是乡村女医生比例偏少,不能适应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需要;四是在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靠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这“老三样”来诊病,这对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诊断都很困难,更何况要应付日常的预防保健工作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据卫生部《2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年我国农民十大主要死亡原因,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等三种慢性病居第二至第四位,占总死亡人数的52.6%,死亡所占比例与20**年相比均有所上升。

2、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卫生机构医疗基础设施差。农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的,用农民的话说“县是龙头,乡是枢纽,村是网底”。但作为“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和“网底”的村卫生室却生存困难,导致了“枢纽不灵,网底不牢”的现象,整个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近乎瘫痪。由于我国农村长期存在“重医轻防”的现象,加上乡镇卫生院缺少农村公共卫生运营需要的基本经费,为了生存只能走服务收费和以药养医的路。村卫生室除为当地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小伤小病的诊疗服务外,还承担着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但村卫生室因其办医形式的多样性,业务用房普遍不达标,常用医疗设备也十分简陋,与从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不相符。据统计,20**年我国村卫生室与上年相比,当年净减少约4000个。

3、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偏少,人员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医技缺乏,真正需要的卫技人才分配不下来,富余的非专业人员却分流不出去。同时乡镇卫生院受经费紧张和缺少专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专职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人才机制,外面有学历、有技术的不愿来,内部技术成熟的又要走,不少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山区和效益不理想的乡镇卫生院,卫技人才“分不来、留不住、出不去”,后继乏人,而现有的卫技人员也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卫技水平低”的现象。对于素质不高的农村卫技人才来说,诊断常见病、多发病都成问题,难以开展日常的预防保健工作,更何况要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据卫生部《2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年我国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3.67人,而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仅为0.99人,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由20**年的1.10人下降到20**年的1.04人,20**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净减少4.6万人。

4、“看病贵”现象困扰着广大农民。由于医疗行业的市场化和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造成了我国医药市场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表现为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药品价格居高不下,有的医生为捞取回扣乱开处方,最严重的问题是医疗费用的大幅提高,这令多数农民望而却步,不少乡镇卫生院走的是“以药养医”的道路,致使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非常严重。据对某地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的审计调查,药品收入在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达86%,每门诊人次收取药品费58元。由于乡镇卫生院药品作价没有采用顺价销售政策,药品进销差价率高达50%以上,导致部分患者看病在医院,购药进药店,使新型合作医疗门诊给一定比例报销的政策功能弱化。同时,存在检查、化验过多收费标准偏高的现象。如对某地乡镇卫生院普遍使用的彩超机购置及使用情况的抽查,平均年检查收费占购置额的52%以上,最高的达160%。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给原本贫困的农民造成了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民陷入了不敢生病、不能生病但又往往多病的困境。

三、审计在促进农村公共卫生发展中的作用

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的审计,促进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是当前审计部门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当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各级审计机关如何合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推进审计转型和审计创新,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要求审计机构转变审计观念,创新审计理念。

一是要树立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审计理念。在农村公共卫生审计中,要改变以往审计老是停留在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等微观层面的传统审计思维方式,要站在党委政府推动农村工作的全局来思考审计,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层面的宏观高度来思考审计。重点要围绕上级部门有关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政策法规的执行和重大决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及时发现政府在建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不适应农村实际、农民需求的重大问题,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调整的合理化建议,促进政府对公共卫生政策、决策的深化与完善。树立为政府宏观服务的审计理念不仅仅是要对审计结果作宏观分析,而且要将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审计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自觉从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出发,高度关注涉及上级政策法规贯彻执行中的问题,找出政策制度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注重从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宏观层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有关部门改进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要树立政府责任审计的理念。审计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也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不断调整。由于审计的最终委托人是公众,树立政府责任审计的理念,就是要树立审计是公众受托人的观念,牢记审计是代表公众利益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在农村公共卫生审计中,一是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框架,监督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的投入上是否按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规定向农村倾斜,政府承诺的投入是否及时足额到位,各级政府为支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而制订的政策制度是否落实等。二是要科学评价农村公共卫生政策和公共卫生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果,并将审计结果向农民公开。三是要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畴,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及其服务效果。四是要审计部门敢于同侵占农村卫生资金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要树立文明审计的理念。农村公开卫生审计,既需专业性、更要有综合性,既需微观性、更要有宏观性和服务性。要搞好农村公共卫生审计,提升审计质量,促进政府对农村公开卫生的投入,必须从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着手,增强审计人员的文明执法意识、依法审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审前调查和政策法规学习,要求审计人员熟悉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重点与难点,了解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掌握当前农村公共卫生的政策法规。同时,要求审计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把审计侧重点放在帮助解决问题上,既要注重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宏观性、建设性,又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从政府宏观管理和被审计单位微观管理的不同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事关农民的健康问题,是广大农民关心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审计机关要根据党委政府的要求,将审计结果在不同场合、以恰当的形式和途径如实反映和公开,满足农民的意愿和要求。

在对农村公共卫生的审计中,要以资金流向为线索,突出审计重点,注重管理环节,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分析对比等手段,科学评价农村公共卫生的发展现状,促进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

一是在审计内容上突出政府投入。资金是当前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审计部门要结合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村公共卫生的要求和当地政府的政策决策,检查财政预算是否按政策决策要求编制,列入财政预算的公共卫生资金是否及时划拨到位,并通过分析对比,反映农民人均公共卫生经费的占有量和公共卫生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并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或与同期人均城市公共卫生支出进行比较,是否体现了公共卫生经费向农村倾斜的基本要求。根据政府编制的农村公共卫生经费预算,与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必要的运行经费和政府承诺的专项经费相比较,是否留有缺口,并提出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向党委政府报告,寻求党委政府的支持。

二是在审计方法上突出绩效评价。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体分为三大类十二项,大部分采取“政府买服务”的方式,由乡镇卫生机构为主体向辖区农民提供服务,政府在全面考核考评的基础上核定补助。但由于乡镇卫生机构作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垄断地位,卫生服务购买的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较难保证,且三大类十二项服务的考核考评难以量化,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卫生服务购买的绩效。这就要求审计部门通过走访、统计、对比等办法,采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分析考核考评中需改进的地方,提出相关的制度建设,为党委政府尽快构建投入与产出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效果与效率相结合的政府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购买制度,提供审计意见及建议。

三是在审计环节上突出内部管理。首先是要审计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重点审计本级政府是否将农村公共卫生目标纳入下级政府和本级机关部门岗位责任制;是否以“卫生强乡(镇)”、“卫生强村”等创建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在落实农村公共卫生的过程中,是否用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手段,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否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经费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并按考评结果及时拨付资金等。其次是审计乡镇政府在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组织协调等方面是否到位。重点审计是否将发展农村卫生建设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工作绩效纳入村居和有关部门干部的考核内容,负责起各村居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是否着眼于长远打算,规划建设适应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平台,为农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指导“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乡镇驻村指导员是否按职责配合完成公共卫生工作等。第三是审计村(居)是否起到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枢纽和落脚点的作用。审计应重点关注村(居)是否将辖区范围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环境卫生、改水改厕、健康宣教、健康体检及流动人口卫生管理等工作纳入工作日程;是否落实村(居)公共卫生联络员,专门负责本村公共卫生宣传服务及相关信息的收集、上报等日常工作,协助卫生部门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村(居)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补贴是否落实等。第四是审计乡镇公共卫生机构对服务项目的管理。重点审计是否定期对驻村医生、乡村医生、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开展业务指导,提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是否开展好健康宣教工作,对群众的健康档案进行收集、整理;是否落实辖区内妇幼保健、疾病控制、儿童免疫、卫生监督及重点疾病管理等工作。就上述几个方面,审计部门要通过审计调查,发现管理制度中的不足与管理过程中的缺陷,经分析提炼后向党委政府提出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及建议。

四、几点思考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国家的责任,保障全体国民应有的健康水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为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缩小城乡间公共卫生的差距,审计部门要努力在促进政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上出一份力。

1、审计要为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服务。审计应时刻关注政府在统筹城乡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巩固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上的作用。关注政府是否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规范对公共卫生的补助范围和补助方式,从法律层面上规定政府对卫生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的投入在当年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审计认为,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应重点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公共卫生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经费。包括按标准划拨县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医学教育全额预算单位的人员经费,乡镇卫生院院长、专职公共卫生人员工资,乡镇医疗卫生单位离退休人员的费用,在编职工的社会保险费,对村级卫生机构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卫生人员的补助。二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业务经费。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农民健康体检的补助,县级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医学教育机构的业务经费。用于对农村重大疫情、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救治的专项业务经费。三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经费。包括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基础设施修缮、设备购置的经费。四是农村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专项用于补贴直接面向农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支出和村卫生室、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补助。同时,应兼顾辖区范围内农村公共卫生的均衡发展。

农村卫生范文篇5

一、确保农村卫生事业费持续增长。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努力增加财政对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投入,保证其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要不断调整财政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向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倾斜。从200年起,各地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省、市(地)级财政对农村卫生和县(市)、乡镇开展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所必要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予以保证并纳入财政预算。

二、按照中央决定精神,年内各地必须完成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工作。乡(镇)卫生院经费指标上划后,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对全县(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县级财政部门统一核定农村卫生经费预算。乡(镇)人民政府要继续对农村卫生给予支持,并按规定在用地、用工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

三、规范农村卫生资源规划管理,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按规划合理调整农村卫生资源布局。凡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项目,省级和地方财政原则上不安排项目投资。省制定《湖北省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并实施新一轮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各地按照《标准》,在2010年前完成县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建设投资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四、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各级财政要切实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金;额,省级财政按每个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年人均5元补助,市、县(市)级财政按每个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年人均不低于5元补助。

五、落实乡(镇)卫生院长待遇。乡(镇)卫生院长的工资、奖金和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按国家规定标准核定,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工资和奖金部分由县(市)卫生主管部门集中管理,考核发放。

农村卫生范文篇6

一、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医院规范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良性循环,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保证患者和医疗安全。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

⒉加强卫生行业监管,解决群众“看病贵”;

⒊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解决群众“看好病”。

二、进一步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努力改善医疗卫生状况,满足农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⒈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

⒉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步伐;

⒊认真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市工作。

三、认真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政策,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⒈进一步完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⒉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

⒊加强传染病控制,巩固和提高地方病、结核病防治工作。

四、强化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⒈加大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卫生防护意识;

⒉加强执法力度,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

⒊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

五、续抓好血防、麻防工作,巩固血防、麻防成果。⒈稳步推进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计划的实施

⒉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新疫区的血防治理,严防急感发生。

⒊狠抓麻防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疫区内人员管理工作;

⒋认真抓好麻风病监测工作,重点抓好现症病人的治疗。

六、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力度工作。

⒈认真做好乡村医生培训班工作;

⒉积极做好创建村级群众满意卫生所(室)工作。

七、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

⒈重点抓好“降消”项目工作,确保实现项目目标;

⒉继续抓好儿童计划免疫等基础工作,突出抓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为迎接年计免达标打下扎实基础。

⒊继续开展“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

⒋继续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基础上作实施“关爱儿童”项目,推广应用“儿童保健卡”。

八、持续抓好爱国卫生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⒈积极开展“创卫”活动,打造卫生城镇;

⒉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农村卫生范文篇7

大家好!今天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资助的**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项目启动了。该项目同时也列入了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医药卫生扶贫工程”。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各位学员对我省农村卫生工作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今天,也是中山大学成立82周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成立140年的庆典大喜之日,在此,一并热烈的祝贺!

农村卫生事业关系到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繁荣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关心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党中央、国务院就从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总体上规划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加大农村卫生工作领导力度。农村卫生投入逐年增加,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推进,农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今年一年间,相继部署了农村卫生站建设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掀开了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农村卫生人才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由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资助的**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项目,涵盖三个山区市乡村医生培训、乡镇卫生院院长和骨干培训以及地、县卫生管理干部培训,7500余名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将得到系统的培训,对整体提高三市农村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积累丰富的经验。希望省卫生行政部门把握机遇,抓好管理,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希望中山大学发挥全国一流大学的优势,为我省卫生人才的培养再作贡献。

再次感谢天大药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对我省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感谢社会各界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培训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农村卫生范文篇8

一、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强政府对农村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和宏观管理,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推动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各项农村卫生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卫生人才的作用,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

2.工作目标。到20*年,全国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的执业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到2*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乡(镇)卫生院院长原则上要具有中级及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占用卫生技术岗位,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清退;逐步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全面素质。

二、进一步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3.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县级以下农村卫生机构就业。志愿到艰苦、边远地区以及乡(含乡)以下卫生机构工作的各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1~2档。

4.实施优惠的工资分配政策,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对长期在乡以下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农林一线科技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情况给予政策倾斜。

5.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业绩、能力为主的原则,评价和使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要给予适当倾斜。

6.要重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任用、管理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认真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选拔、聘任和管理工作。可以在全县(市)或更大范围内招聘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具有中级及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优秀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其工资以及医疗保险单位缴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加强农村卫生适宜人才的培养

7.省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资源状况,结合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规划,合理配置医学教育资源。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在合理布局并有利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原则下,可申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办学层次,为农村培养高等医学专科人才;在医学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在中等医学专业中可保留卫生保健及中医(民族医)类专业,以适应本地区农村对卫生人才的需求。

8.医学院校要拓宽专业领域,明确为农村培养人才的目标,增强专业适应性。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增加全科医学知识和中医药学(民族医学)的教学内容,强化能力培养,使毕业生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

9.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服务。对专门为农村乡(镇)及乡(镇)以下卫生机构培养的考生可适当降低录取分数;高等医学院校面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及国家指定的边远、贫困地区可以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省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单独的入学考试;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定向招收的学生可优先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适当减免学费、优先获得勤工助学机会。新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出申请,与高等学校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合同,享受相应的优惠条件,毕业后按合同就业,并服务一定年限。

10.在西部地区试办面向农村、初中起点的5年制医学专业。学生参加中等教育考试,享受国家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待遇。毕业生授予高等专科学历证书,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安排到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工作。

11.加强农村在职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鼓励已经取得执业资格的农村在职卫生人员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举办的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学历教育;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高、中等医学院校应适应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的教育需求,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农村卫生人员分阶段完成学业。

12.面向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要注意研究乡村医生的特点,适应他们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重点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要加强乡村医生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讲求培训效果,避免低水平重复。

13.建立健全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的培训制度。将终身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巩固和更新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作为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必须履行的义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充分重视,制定具体措施,认真落实。县级卫生机构要发挥培训职能,承担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为农村卫生人员接受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高、中等医学院校和城市卫生机构要积极组织支援农村的各种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函授、广播电视、网络教育、讲习班等,拓宽在职、在岗培训渠道,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培训水平。在职、在岗培训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农村卫生工作实际,适应农村卫生人员的需求。

14.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要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切实保证培训时间,定期组织、安排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到县及县以上卫生机构进修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在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工作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每5年参加进修学习的时间为3~6个月。

15.有条件的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或具备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增加培训农村基层医师的职能,对高、中等学校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的培训,使其达到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水平。必要的培训经费由当地人民政府在农村卫生专项经费中予以补贴。培训单位应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培训意识,提高培训能力,并为培训对象支付一定的劳务报酬。

16.调动农村卫生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要制定有利于农村卫生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政策,将教育培训与上岗资格、年终考核等相结合,把农村卫生人员参加培训合格作为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7.要高度重视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农村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并认真实施。要定期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总结经验。

农村卫生范文篇9

一、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情况

8月30日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以后,**市政府把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农村卫生工作列入了近期的政府重要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会议的精神,按照让农民尽量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的要求,对照我市的农村卫生工作现状,***副市长与卫生、发改和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形成了初步的贯彻实施意见,现正准备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并拟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我们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方面:

(一)全面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让广大农民尽量少生病

1、扎实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由县(市)、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其中市财政补助每人每年2元(我市该项政策已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前落实)。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由乡镇卫生院设立常年体检门诊点,让参保农民免费享受每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建立农户家庭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2、切实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重大疾病防治专项经费,列入市、县两级每年经常性财政预算支出,有效落实肺结核、艾滋病和血吸虫病免费查治等政策。进一步健全农村,尤其是乡镇、村两级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和管理体系,健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治机制。建立流动人口中儿童和孕产妇居住地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

3、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根据省《实施意见》要求,由县级政府安排农村卫生监督网络建设经费,坚持“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按照“监督全面,执法有效”的要求,到2007年底基本完成县级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设置工作,原则上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派出机构。加强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企业职工卫生防护、学校卫生等的指导和管理,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农村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4、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各级爱国卫生组织,保证爱卫工作经费,充分发挥爱卫组织的组织、协调职能,广泛开展农民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加大改水改厕和除四害力度,协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健康水平。

(二)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农民有地方看病

1、切实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根据省《实施意见》精神,明确以县为主,县、乡、村分级负责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县级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成立由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卫生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明确乡镇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和领导职能,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确定一位领导分管卫生工作,设立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落实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村级自治组织建立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协调做好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2、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县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为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同)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下同)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服务的网底,根据省《实施意见》有关“村卫生室由村民委员会举办,可采取乡镇卫生院派出服务、乡村联办或其他多种形式承办,实行乡村一体化化管理”的规定,结合宁波实际,抓紧探索研究村卫生室的举办主体、承办形式和管理体制等。明确乡镇、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和推广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按照“责任分区、团队协作、综合服务”的原则,组建农村片区责任医生组,明确职责任务,使每个农村家庭都有自己的农村社区责任医生,每个农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3、全面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根据省《实施意见》中“以县(市)、区为单位设立每年每人15元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要求,我市已明确的每年每服务人口8元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经费纳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并新增7元,市财政根据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给予适当补助。按照省里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宁波实际,确定我市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改革补助方式,由市政府制定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指导意见,县(市)、区制订考核办法,对乡镇、村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项目管理和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量化拨付每年每服务人口15元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

(三)巩固完善农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让农民看得起病(略)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自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10个县(市)、区及大榭开发区已全面推开,并陆续进入第二或第三个统筹年度。全市参保人数达348.6万人,占应参保人口的91.7%。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良性运行机制。首先,合理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两年来,我市“住院统筹、大病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制度总体框架得到初步建立,“保障、救助、服务”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服务机制逐步形成,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市、县两级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管理组织和经办机构,配置事业编制人员28人,编外人员27人,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因地制宜探索了不同的管理模式。除卫生管理为主外,鄞州区积极探索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运作的模式,宁海县和北仑区尝试了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管理运作模式等。这些地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方面的有益探索,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四是较好地保持了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从两个统筹年度来看,农民筹资水平和政府资助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提高,农民的补偿水平有所提高,信任度逐步增强,参保积极性得到维护,筹资难度一定程度下降,参保率从去年的76.6%提高到今年的91.7%。五是切实加强了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广大基层组织和干部承担了组织发动、经费收缴等大量基础性工作,各级财政按时足额拨付政府资助资金,确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到位。截止今年6月底,累计统筹基金4.05亿,人均年度筹资约80元。其中各级财政2.41亿,人均资助约50元。个人(包括集体扶持)1.64亿,人均筹资约30元。各级经办机构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医药费用审核,杜绝不合理支出。人均医药费用从去年的6920元降到今年的6703元,有效费用控制在85%左右。各地制定了基金财务管理办法,设立了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了基金的绩效评估和专项审计。到目前为止,已有7个县(市)、区开展了专项的基金审计工作,未发现财务违纪违法事件,确保了基金的安全,让广大农民放心。

2、住院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民的因病致贫问题。我市“住院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初见成效,广大农民普遍得益,受益率从单纯的住院统筹3%-4%提高到20%左右。一是住院统筹,对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实施补偿,截止今年6月底,累计全市住院结报142082人次,补偿金额25214.5万元,人均补偿1775元,平均补偿水平为25%左右。二是医疗救助,对农村五保、低保等困难对象实施医疗救助,截止今年6月底,医疗救助6020人次,救助金额1220.1万元,人均救助2027元。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各地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建立了多种小病受惠机制。如宁海的乡镇卫生院门诊受惠模式,**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三免一减”做法,**、**推行的联村责任医生制等。截止今年6月份,全市小病门诊受惠43.3万人次,受惠金额818.2万元,人均受惠约18.9元。特殊疾病门诊补偿1363人次,补偿金额116.8万元,人均补偿约857元。全市2004年享受健康体检50.7万人次。这些地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小病受惠机制的建立,使农民普遍享受到门诊优惠、健康体检、家庭保健、慢病随访管理等服务,扩大了制度的受益面,增强了制度的普惠性,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3、农民欢迎、干部拥护、社会支持,较好地营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开和实施,广大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遍给予了认同和欢迎。从我们跟宁波大学医学院开展地实地进村入户调查来看,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种代表性呼声。一是要求制度持续办下去的呼声。有75.6%的农民对制度表示满意,有93.7%的农民认为有必要实行合作医疗,有89.5%的农民连续两年参加了合作医疗,有86.9%的农民表示以后愿意继续参加。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政府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希望能够持续的办下去。二是要求制度逐步完善的呼声。集中在三个方面:有47.8的农民认为目前补偿水平偏低,有63.2%的农民希望个人缴费适度增加,政府资助稳步提高,保障能力相应提高;有72.3%的农民希望门诊得到一定补偿,增加受益面;有91.2%的农民希望结报手续进一步简化,医疗费用得到进一步控制。三是认为制度没有吸引力的负面声音。对去年参加而今年未参加的原因调查中,60.0%的农民认为合作医疗费用补偿比例太低,对未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原因调查中,32.4%的农民认为医药费用补偿比例太低,52.9%的农民认为合作医疗保障范围太窄,说明部分农民不愿意参加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程度比较低,从全市来看,这一人群占了10—20%左右。同时,在我们走访过程中,广大基层干部也普遍反映,第二年的筹资难度有较明显下降,他们说,在目前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党和政府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建立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受广大农民拥护,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政府形象。各级人大、政协及残联、慈善、老龄委等社会团体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充分的肯定,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充分说明建立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主要困难问题

我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已经初步建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的表现在:

1、制度层面。一是个别县(市)、区和乡镇两级财政压力较大,个人缴费相对偏低,一定程度存在由村集体和企业为农民部分垫资缴费现象。二是基金运行不够平稳,由于制度刚刚起步,基金测算缺乏现成的经验等原因,资金沉淀或超支过多。三是医疗补偿流向不尽合理,由于补偿比例设置随着医药费用的增加而提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群体医药费用相对较高,而家庭困难的病人由于自负部分难以承受,医药费用相对较低,造成基金实际补偿过多地流向经济相对较好的群体,使可能因病致贫的农民受益的份额相对较小,一定程度影响了制度的公平性。四是保障能力较弱,受基金总量限制,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限于住院补偿,平均补偿水平仅在25%左右,住院统筹平均受益率仅为3%-4%,尚无法有效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2、管理层面:一是筹资机制相对落后,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收缴工作,基本依靠乡镇、村(社区)干部分片包干上门收缴,尚缺乏好的机制,牵制了基层政府和村(社区)组织大量的时间、人力等。二是经办机构力量薄弱,目前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近350万,专职管理人员不到30人,经办机构管理力量明显薄弱,有三个地方尚未落实人员编制。三是基金管理尚需加强,信息化建设程度不一,大量工作无偿依托医疗机构和基层乡镇的干部职工兼职完成,无法专业操作,存在基金审核、补偿和监管的薄弱环节,影响制度的正常运行和规范发展。四是医疗服务有待规范,尤其是大型医疗机构在参保病人的费用控制、结报资料提供等方面尚存在缺陷,与县级经办机构协调不够,给参保病人结报等带来不便。

3、农民层面:一是互助共济意识不够,疾病风险意识欠缺,更多地认同和习惯于政府和集体的救助,有投入、必回报,低投入、高回报期望与现有的制度保障能力形成了矛盾。二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不足,对“定点医疗、转诊治疗、分段补偿”等制度规定适应性较差。三是医疗消费观念存在偏差,不管小病大病都往大医院跑,从目前的医疗消费流向来看,乡镇卫生院的住院人次、医疗费用和补偿费用分别为14.1%、6.1%、6.2%,而宁波市级以上医院却占了27.9%、46.5%、42.0%,不合理的就医结构对基金支出造成很大压力。

(三)下步工作重点

1、全面建立小病受惠机制。实践证明,建立小病受惠机制是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解决筹资难问题,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我们将在总结各地小病受惠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重点研究制定既有利于扩大参保农民受益面,又能促进基层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的科学的门诊受惠办法,全面建立小病受惠机制。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对重点慢病患者、60岁以上老人等特殊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

2、逐步增强制度保障能力。建立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投入的动态增长机制,从2006年起,各级财政每年补助提高比例不低于10%。在保持制度稳定性和充分考虑农民对制度的认同及参与程度的基础上,间隔一定年限对个人筹资标准作适当调整,来逐步增强基金实力,提高保障能力。

3、积极探索长效筹资机制。随着制度的深入实施,在依靠基层干部分片包干上门收缴个人出资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试点,探索依托乡镇社会保障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个人筹资收缴点,或在农民自愿前提下,委托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水电费等收取单位代收,科学引导农民群众自愿缴费,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减轻镇村干部上门收缴工作压力。

4、特别重视基金监管。严格执行基金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设立基金财政专户,保证财政补助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确保基金“钱帐分离、封闭运行”。采取措施通过稳妥调整,使统筹年度与财政预算年度一致。各级财政、审计和卫生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切实承担基金监管责任,定期开展基金专项检查和审计工作。县级经办机构必须配备专职财会人员,成立基金稽查组织,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审核结报监管。各行政村定期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情况。统筹年度末各地基金使用情况在媒体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5、科学规范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现有多种管理模式的相对统一,合理归并为1-2种,现阶段坚持卫生部门管理运作为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向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过渡。同时针对当前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的制度和方案设计,积极引导和规范,逐步实现相对统一和有效融合。在管理模式、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时,建议酝酿制订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实施依法管理。

6、切实加强经办机构建设。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级经办机构、人员和经费到位,同时加强乡镇相关组织建设,建立村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联络员制度,形成三级组织网络,确保工作需要。加强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统一使用省版软件,实现网络互联,实时审核、当场结报,更加有效地实施基金监管和数据的分析决策,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三、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定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健全社区基层网络,巩固公共卫生体系网底,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全面加强疾病控制和应急反应能力。全面启动实施公共卫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4年全市各地共投入资金6649万元用于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监督执法和报告预警五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实施,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疫情网络直报达100%。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免疫规划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五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各类传染病的发病率继续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实验室能力和现场快速检测毒物分析能力明显增强,我市成为WHO流感监测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有了极大提高,2004年62起、2005年3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置。

(二)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监督体系。针对我市农村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相对薄弱,管理体制不顺等现象,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在乡镇划片设立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分支机构,形成市、县(市)、区和乡镇三级卫生监督执法网络。2004年,我市镇海、江北、江东等地率先建立了垂直管理、规范化运转的农村基层卫生监督分所。目前,全市144个乡镇街道共设立卫生监督分所24个,占全市计划设置数的40%以上。全市新增卫生监督人员名额202名,其中正式编制161名,合同聘用41名。

农村卫生范文篇10

这里开展农村卫生室建设会议,今天。贯彻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刚才,特区社会事务局局长作了工作演讲,总结了去年全区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对今年农村卫生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安排,内容比较全面,也很符合实际。会上,对年度村卫生室先进单位进行了惩处,此,谨代表特区管委会向受到惩处的先进村卫生室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卫生战线的同志们致以高尚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年,全区卫生系统在特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和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全区卫生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进一步规范了村卫生室的建设与考核,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与医疗双重功能得到强化,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农村初保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农村合作医疗人口参保率86.03%,36名乡村医生取得了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全区改水受益人口2000多人;新增无害化户厕250多座,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3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具备了传染疫病网络直报功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五苗接种覆盖面达99.23%。

年是“十一五”规化实施的第一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我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年工作目标,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着力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努力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一个统领”,做到“五个坚持”。把握“一个统领”,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把发展是硬道理和遵循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态度促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分析卫生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科学发展观对卫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把握科学发展观给卫生事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努力做到在协调发展中加快发展、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发展,不断开创卫生工作的新局面。做到“五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惠民为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努力促进城乡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相协调;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改革为动力,推进有利于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服务和监管,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关于的全区卫生工作,在这里,我想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切实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制,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认真贯彻《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重在农村”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区、乡一体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指挥信息网络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努力构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防护屏障。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上争,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抓紧做好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立项和建设等工作。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各单位要制定相关计划,定期安排一定比例的人员参加公共卫生知识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卫生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工作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农民的健康、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全民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区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村一级医疗卫生机构还比较薄弱,投入不足、缺乏人才、设备简陋的情况仍然存在。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关注农村卫生和农民健康,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切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改变基层农村卫生发展滞后的状况。今年要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要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重点,积极引导医院经营者改善医疗设备设施条件,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要。二是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要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制定优惠政策,落实相关资金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区合管办要强化监管职能,加大对合作医疗资金统筹使用情况的督查力度,不断提高资金利用率。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既要防止因报销标准收得过紧造成资金沉淀,影响农民实际受益,又要防止发生透支现象。三是加快农村工作的落实。要规范村卫生室的设置、建设和管理,逐步落实乡村医生报酬,用3-5年时间,使我区各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改水改厕计划,并积极筹措启动资金,加快实施进度。卫生行政部门、爱卫办要积极协调自来水公司及各村组,帮助解决过程改水改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尽快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三、高度重视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对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必要的资金投入,防止疫病的发生或蔓延。要切实加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抓住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两个重要环节,把病例的发现、报告、治疗、管理等措施落到实处。要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加强艾滋病检测能力建设和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实施预防干预,及时提供医疗救助和关怀,努力控制和消除艾滋病危害。

四、规范发展城区社区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推进分层次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促进城镇医疗资源的战略调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结合社区分布状况,合理调整布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兴办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行多元化兴办模式,通过提供廉价房屋,减免规费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全科医师的规范化教育培训,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人事、业务培训、职称晋升等相关配套政策,通过推行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加强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统一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五、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老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群众反映的看病难是难在高质量的医疗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看病贵是贵在药品价格下降幅度太慢。各级医疗机构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真心为民解难,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医疗服务时,务必优先考虑到群众的健康利益,考虑到群众的受益程度。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要在卫生系统弘扬白求恩精神,把学习吴登云、李素芝等先进典型,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用宣传典型的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崇尚医德,廉洁从医,努力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维护医护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对极个别以医谋私,拿“回扣”,收“红包”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和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