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时间:2022-11-04 04:04:01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一、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现状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当中,有自学的,有被动学习的,但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职业能力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没能做到一专多能等方面。所以在当前社会因素造成的就业难的情况下,学生自身也为自己的择业能力水平打了折扣。[1]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迫切性

民办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已成为检验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所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也将成为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方向。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1.调整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1)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避免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如:学会全面考虑问题,把工作区域、期望值、待遇、交通、住房等问题作为参考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2)加强自我信心的培养,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能够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主动参与就业竞争。(3)加强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避免因虚荣心和侥幸心理的存在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4)加强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能够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所学内容对自己进行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5)避免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存在,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等。

2.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

面对就业压力,民办高校毕业生要充满自信,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因行业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因此做为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素质:[2]适应社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适应本岗位工作的特殊能力。

3.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第三产业越来越热,民办高校毕业生也越来越热衷于自主创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所以加强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势在必行。[3]而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同时创业教育比较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在此基础之上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创业指导中心给那些拥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和创业指导,有力地推动毕业生成功创业。

4.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缺陷,应该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来进行改革。另外民办高校一般属于地方高校,要围绕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首先,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合。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4]其次,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在校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最后,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使其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时在民办高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增强实践能力培养

民办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偏低已引起了社会对民办教育质量的质疑,进而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因此,民办高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重点在于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5]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培养模式,了解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学会如何做事做人,如何与人共处,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的情况,将就业能力培养扩展到整个大学学习阶段。(1)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一是社团活动。参加学生社团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优势特长,可以了解社会、行业、企业情况,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本领。二是勤工助学。可以体验到工作的艰辛,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和家人的无私付出;能够了解社会的用人要求和管理标准,加快与社会的融合。三是职业体验。通过社会调查、访问学习、模拟工作、假期实践等方法,去了解社会文化,体验职业要求,感受企业氛围,合理定位自己。四是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实习作业,是一门必修课。毕业实习可以了解行业、单位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自我管理:一是实践活动时机的选择。正确认识自我有哪些优势特长、缺点不足,明白自己的真正需要,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生活和就业,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形式。二是拟定实践活动的计划。大一应以接触社会为主,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可选择在快餐店、销售、家教等接触人多的工作;大二应以素质储备为主,根据自己所缺乏的能力适当安排计划,如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可选择客户服务、前台接待等职位,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如果实习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和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就更为完美了;大三以技能储备为主,如在公司实习则应有意识地了解公司面试流程和技巧,向同事学习职场生存技能;大四要找好目标,在实践中争取担任主要工作,充分展示自己。三是实践活动过程的控制。目标要明确,心态要积极,沟通要主动,准备要充分,实践要勤奋。四是实践活动过程的总结。一方面是书面总结材料包括综合总结和专题总结。综合总结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效果及评价、收获、体会和建议等;专题总结要求把实践过程中体会最深、收获最大、最有成效、最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总结出来,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有情况、有例证、有分析、有归纳、有理论。另一方面是实践证明。实践结束时,用人单位考察鉴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完善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可提高就业竞争力。(3)社会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按照一名正式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企业的要求和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业务素质;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加强沟通,良好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使人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善观察提建议,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提合理化的建议;不要急于求成,要踏踏实实地多做事情;要提高警惕,避免中介诈骗、乱收押金、直销、传销、克扣工资、安全隐患、兜售假货等陷阱;选择正规用人单位,要签署劳动协议,维护自身权益。

6.加强就业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庞杂、信息多样、技术难度不断加大,要面向市场,又要面对学校的办学实际,同时还要兼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深入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新时期,无疑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信息化”的符合“四化”标准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应时展的要求。(1)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就业指导队伍。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就业工作,同时成立院级的就业工作小组,构建学校“一把手”与学院“一把手”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组织机构。高校要坚持走就业指导队伍“全员化”的建设道路,组建成立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发挥他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积极创造条件,邀聘专家学者组建和扩充学校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就业指导队伍人力资源的不足和指导水平的欠缺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极为普遍的现象,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大力度,创造条件,积极邀聘各个领域的人才市场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知名企业管理人、成功创业家、教育界著名人士及成功就业的校友组成学校强大的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切实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水平。(3)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就业指导人员研讨和培训班;分批选派人员参加全国的就业指导研讨班;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心理学、语言文字能力、社会交际协调能力、招聘会展的组织能力等的培训;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集体备课;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考评和督导工作等等。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力培养就业指导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有关数据库分析与管理的技术和能力,以适应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4)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研。通过座谈、问卷、走访等形式,就业指导人员应经常开展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就业需求等专项调研活动,跟踪调查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表现、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以及新形势下对学校专业学科设置的建议,为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新形势下,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环节。新形势下,笔者将继续加强探索研究,在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为有利的自我完善的培养机会。

作者:王艳杰朱含单位: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