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研修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4:57:22

中学研修总结

中学研修总结范文篇1

光阴似箭,转眼间2006年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下半年工作,我们按照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点,根据本县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结合新形势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师训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做以简要总结:

一、进一步深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行动研究能力,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发挥校本研修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功能,7月份,由我部牵头,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向全县广大教师提出了以《新课程怎样教》一书为专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的“四个一”研修形式的新一轮全员培训。

1、制定方案及细则,加强培训管理

培训初,为了确保研修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明确了研修目的、内容,并针对研修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对各项研修指标做以细化、量化,以此作为我们考核各校及各校考核教师的依据,从而确保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领导重视力度大,教师学习兴趣浓厚

各校对此项工作都非常重视,将之列入学校重点工作日程当中,建立健全了研修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挂帅,增强了培训的力度,为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由于学校组织周密,措施得当,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四个一”研修对于提高其自身专业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增强了他们参加“四个一”研修学习的劲头和信心,有1467名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了培训,呈现出极高的学习氛围。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培训计划,我们不定期下校进行督促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各校在开展研修的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紧密联系本校实际,恰当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了培训内容和方式。如:乌鸦泡中学,每位教师根据学习专著,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了教学周记活动,并且做到了领导亲自批阅,写下评语及改进意见,激励教师进一步成长;第三中学,每位教师一周写一篇反思日记,每月打印一篇,并且装订成册,相互传阅,取长补短,使研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富林中心校,每位教师根据培训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合自己的校本研修发展目标,为自身向专业发展做出规划,并根据“四个一”学习体会,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单元教学反思,对自己阶段性学习及教学做出评价;第一小学、实验小学、凤山中心校、祥顺中心校充分利用本次培训活动,以新课程怎样教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学年组的教研活动,以培训促教学,以教学成果体现培训成效,体现了“研培一体”这一大的培训观;浓河中心校做到了周检查,月总结,提高了学习质量;岔林学校还根据教师的学习进度拟订了测试卷,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做以测评。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教师在学习中看问题,找差距,谋发展,扩大了培训效果。

4、注重理论提升,推荐成果

十月下旬,针对教师经过对“四个一”的学习、反思、感悟、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大的收获这一实际,我们要求每位参培教师根据自己的观点,撰写并上交一篇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并组织人力认真评选,及时推荐。通过这一活动,致使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提升了教师素质。

5、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四个一”的研修学习,全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确保培训成果,突出实效,十一月下旬,师训部组织精干力量,结合“四个一”研修内容,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拟订了一份符合教师实际的测试卷,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通过评卷,感觉到绝大多数教师从理念到行为都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跟上了新课改的步伐,尤其通过案例分析这部分的答卷,看到教师的思想新,对策得当,方法灵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与学生交流、沟通,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拓展学生的思维,阔步走进了新课程。同时,我们将考核情况登记在培训手册上,做为学校考核个人的参考。

二、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深化校本研修

如何解决新课改以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型组织可以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灵活、有效的手段,也是近年来我县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的一种教师学习研修的方式。本学期我们仍将工作重点放在学习型团队建设上。为使团队建设有章可循,我们印发了团队建设实施意见和评估细则,要求各单位对照评估细则找出团队组织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我部教师还多次深入基层学校,和他们共同探索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思维、新方式;指导其如何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化校本研修。

三、加大远程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应用信息的能力

为了加快提高教师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多次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指导网上学习,让教师充分利用“全国教育网络联盟”资源,实行网上学习,与专家零距离沟通,互发帖子进行交流、研讨,打破空间距离,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从而促使教师应用信息能力逐步提高,促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四、注重回访,跟踪问效

为了使培训工作有始有终,取得效果,扩大成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我们对参加“2006年贫困地区教师免费培训”和“2005年继任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跟踪问效”工作,督促并指导他们完成各项考核内容。以校为单位分别组织他们撰写论文、案例、召开座谈会、上示范课等活动,再次强化了他们把参加培训学习的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之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辐射作用,提高了培训工作的实效。

中学研修总结范文篇2

一、探求专业化的教师研修

“研修”与“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培训通常是以教、授为主,要求受训对象在单位时间内掌握需要培训的任务目标,开展的形式多以自上而下“听讲”为主,交流基本是单向的。而研修则是在单位时间里对所确立的主题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深入研究、交换不同意见及想法,交流是双向互动,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还有上下互动,它的形式是“流动”和多样的。科学和专业的研修应由以下“四性”构成:

1.研修的专业性

研修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做支撑,这个专业的支撑不是单方面的所谓的专业课程,而是由专业的团队、专业的课程、专业的教学设计、专业的管理、专业的标准等构成。在此基础上,从研修方案、研修课程的设计,到研修过程的组织、实施都是在专业化的过程中进行的,既有科学的依据,又有专业的标准,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在研修方案设计阶段,整体考虑研修方案的专业性构成是十分必要的。在确立了研修主题后,围绕研修主题组建专家团队,设计研修课程。研修课程的设计是整个研修过程中的主要“发光点”,但要形成整体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跟上,也就是说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是相辅相成,课程就像棋子散在棋盘上,教学设计就像棋盘上的线将棋子有序化,有了精彩的课程做引子,教学设计将点穿成面,形成美妙的棋谱,研修开展才能不散、渐进、有序、有效。加上专业的管理和评价,使整个研修在专业的框架下进行和展开。

2.研修的需求性

研修的开展必须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产生源自于对研修对象的了解,了解学员参加研修的需求、现状、分析他们的所想、所求,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参加国培的学员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每个人都有很强的专业优势,甚至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如此高端的研修,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的针对性十分重要,学员心理对研修的接受程度及参与研修的态度,是研修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方面。首先,我们从设计研修前的学情调研问卷这一环节入手。通过调研了解需求和学员现状,以便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程、内容和研修活动。通过对全体学员的问卷调查,将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聚焦。归类———将不同问题分到各个教学主题里;分析———发给各个教学专家解读问题实质,为备课提供原始依据,在专家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解答与讲解;聚焦———将学员的共性问题提炼出来,作为本次研修的主要研讨问题,并设计到教学活动中解决。专家在备课和教学活动设计中直面学员的问题,使研修和教学更贴近学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要求学员上交一份日常的教学设计或者常态教学课堂录像。专家通过分析学员日常的教学设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员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学员存在的教学问题,将学员提前“卷入”到研修中,待研修正式开始时,学员已经非常熟悉研修任务,很快就能进入研修状态。

3.研修的设计性

一项有效的研修活动的开展是要有预设的,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研修主题、研修形式、研修活动、研修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研修的评价与考核等,因为,没有周密的设计,研修就像一盘散沙,或者“拼盘”,而且每个教学活动中细节的设计,都是贯穿整体研修方案的关键环节。在研修活动开展过程中,原有的预设可能有偏离,在研修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也是非常必要的。

(1)研修主题设计,是研修全过程的“灵魂”所在,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开展研修是必须明确和清晰的。主题设计可以是单一主题,也可以是多个主题,可视研修需求情况而定。但是在较短时间内的研修活动不易主题过多。“国培计划”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北大研修班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去设计课程,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拘泥于某些具体的教法展示,围绕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力求面对教师碰到的那些最实际最困难的问题,包括课改后的新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转变观念,沟通思想,引领教学解决困惑,斧正认识,通过认识的提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2)研修形式设计,是贯彻研修主题的载体,有活力的研修形式可使研修收效事半功倍。北大国培研修的形式定位在打破以往满堂灌式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设计为“专家引领性讲授和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研修模式,研修的过程:实践课堂———认识提升———再实践课堂———再认识。实践课堂:对学员在报到时带来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由专家首先进行初次评价和教学指导;到北京的中学(北大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学、八一中学)课堂听课,观摩教学,对比教学,与实地考察学校的教师座谈交流,由跟队教学专家和学员共同评课。认识提升:专家就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问题进行引领教学;专家就收集上来的学员对新课程改革以来学员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再实践课堂:经专家引领和观摩教学后,学员自身实践教学。以“工作坊”形式进行。学员分出不同角色:教师、学生、评课专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互评;专家点评小组的教学,并进行引领教学与教学指导。再认识:每位学员做三次研修反思日志;学员分小组反思再实践课堂的教学设计,重新修改并完善;小组派代表陈述修改的教学设计,提出你们的思考与质疑;专家点评小组教学设计方案,并与学员互动、交流。

(3)研修活动设计,是整体研修细节和关键所在。在研修主题和研修形式确定后,如何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体现和落实?为此,研修活动的细节设计关系到研修设计的效果与成败。我们在研修活动设计时,重点强调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并且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对每一个活动设计形成“活页”,将活动设计的意图、目标、要求、建议清楚和简捷地列在活页上,发给每一位学员。这次北大研修班在实践课堂中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工作坊”教学活动,这项教学活动深受学员欢迎,因为,在“工作坊”中重要的是使每一位学员参与其中,展现每个人的所长。学员间的相互切磋、讨论、补充、完善、相互启发等获得的收获,数倍于研修课程内容。

(4)研修评价与考核,是研修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对研修设计者的检验。通过对研修评价的科学设计可以客观地看出研修的成效。设计对学员的评价与考核,使参研的学员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跟着研修设计走,“虚已以游进”最后自然形成研修的结果。本期研修评价是要求学员在每个教学模块结束时进行一次命题研修反思,共三次。在研修结束时,每小组将研修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设计做修改,并说明小组修改的意见和依据,也可以保留原有设计,但陈述理由,更可以质疑。

4.研修的生成性

差异即是资源,重视研修过程中学员贡献的各种生成性的资源,尤其国培学员都是国家选自各个省的优秀学员,他们的专业水平及教学经验都是非常可贵和鲜活的教学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如何将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生成的新的资源加以利用和传播,这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北京大学在开展的这期研修结束后,将学员经过研修几经修改的教学设计形成专集,并由专家进行点评后正式出版,作为今后教学研修和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提高的宝贵资料。另外,为方便学员可持续地开展长期的教学交流,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平台,我们将在新学年开通“北京大学语文教学网”,把研修延伸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专业层面。

二、营造良好的研修文化

如果说科学和专业是研修的首要条件,营造良好的研修文化氛围则是做好研修的必要保障,没有文化内涵的研修,使研修流于形式而止于其表,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力。研修文化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培育特色的研修主题文化

高端的教师研修,通常是要在一定的主题背景下进行的,研修的主题更体现了组织者的设计思路与理念,有了主题的研修,如同有了研修的“灵魂”。北京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重点考虑了北大自身的特色,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将北大的办学理念和传统的文化渗透在研修中。首先,在专家团队的构成上,即展现学术的权威性,邀请北大著名的语文教育及相关学科专家,展现北大的“特质”教学,又有其它院校特别是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专家,还有参与研修的学员中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多方资源结合,优势互补,精心的组织、精心的设计、精心的策划,形成一盘研修“盛宴”。其次,在教学设计上始终不离北大的办学理念:“自由、民主、求真、务实”,继承蔡元培先生“兼容并蓄”地办学思想,广纳众家之长,我们将本期国培研修定位既是学习的课堂,也是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大师引领,把握学术和专业的基准,课堂氛围营造开放的、畅所欲言的研修环境。再则,注重创新,体现北大人的探索求实的学风。语文教学内容宽泛,人文性强,比较难于定性评价,这也是语文学科长期以来经验性的东西多,争议多的原因。从现代教学的角度看,语文学科的评价需要增加一些定性的分析,引进一些科学性思维和方法。我们这期研修班有意采纳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基于常态课的真实性评估与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从认知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念、建构主义理论等不同的角度,对先行组织者的策略与方法、教师隐性教学行为改变、课堂讲授法等方面进行了引领与指导,并和学员进行了充分的对话。

2.创设民主平等的研修文化氛围

每一位参加国培研修的学员,尤其分到北大研修班的学员都带着很高的希望和憧憬,也带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如何引导他们走向认识的正确轨道?如何把现实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这是研修的难点,也是重点。首席专家温儒敏教授提出:面对问题,不回避问题,摆出问题、正视问题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态度,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研修文化,而不是发牢骚,要多提些建设性意见,少些指责与对立。专家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问题。从而使学员能够本着正确的、积极的研修态度参加研修。在研修过程讨论问题时学员更多的是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平等交流,集思广益,提建设性意见,大家普遍感到研修的收获扎实而丰富。“工作坊”教学活动设计,充分体现北大开放课堂的学术氛围,为学员们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自主交流的平台。鼓励研究性学习、小组间协作,广泛交流、探讨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各自认识和提出质疑,大大提高了整个研修活动的收效。对此,学员说:“‘工作坊’的合作学习,这其实是新课改教学法的一个亲历亲为的体验。思维的碰撞、经验的整合,让我们真实体验了‘合作探究’的具体效果,最后形成了小组乃至全班集体智慧的呈现,再有专家的经验及技术的点评,我个人认为是获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收获,这种学习和呈现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的。”还有的说“,‘工作坊’的活动形式很好,由小组内学员研讨碰撞,再汇聚集体智慧呈现,既有小组互评,还有专家指导,在多道工序打磨修正的过程中,我们获益多多。学员间的相互切磋砥砺,不同意见争执、学会质疑都是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我们今后专业发展树立了正确的观念,给我以多方滋养。”

3.挖掘资源,体现“道法自然”的研修文化

北大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北大通选课堂”是北大几十年来的特色课程,均为各个院系推选出来的优秀课程和特色课程。我们在发给学员教学资料的同时,将“通选课”的安排表也提供给学员。多数学员吃过晚饭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到不同的教室去听“通选课”,直到研修班结束,学员们的兴致未减,不舍离去是因还有许多想听的课没有听到。这样的一种校园文化融入到研修班中,“营造”了一种很好的辅助研修环境,使研修文化更加多彩、丰富。北京大学“国培计划”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在学习环境设计上选择北大东门外,学员住在西门里,每天穿行在北大校园里,途经学校图书馆、未名湖、伯雅塔,北大的“一塔湖图”对学员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从中体味研修文化的内涵。

中学研修总结范文篇3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发展

开放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自助建站系统(*)建立全市中小学校网站体系,创建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督导网、××市教育科研网为信息与网络研修为主核心网站,全面规划全市28个教育网站体系,集教育网站\个人空间\教育论坛为一体,整合教育新闻资讯\教师博客日志\教育论坛主题,初步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空间(博客)+论坛”技术模式,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网站,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技术含量。

四、教师信息化教育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的“惠普杯”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论文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涉及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面,科学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61名教师的5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33篇;获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17篇论文由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论坛专刊收录(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我市有30名教师参加竞赛,有33人获一等奖,3人获优秀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人,××市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中学研修总结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师德教育、学科培训、岗位培训、名师研修、外出交流及提升教师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面向全体教师,整合利用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在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全面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我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健全和拓宽教师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更好地推动推动教育实现更加优质、更具内涵、更为协调、更有品位、更大影响,办人民满意的“更好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工作思路

借“国培”之力,整合教育教研科研、研修工作室、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网络研修与教师工作坊、中小学毕业班复习研讨、学科教师命题制卷、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论文评选、课题立项、校长论坛、校点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改革培训等工作,转变培训方式,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助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功。

三、工作措施

1、分区域建立教研、科研、研修联组:推行区域研修,协同研修,集智研修,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为中心,以优秀工作室为龙头的“1+N引领培训、以骨干与学科带领人为首的“1+1”帮扶研修以及学校自选的同课异构、校际结对、网络讨论、实践反思、校园网站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满足需求,捆绑考核,均衡发展,实现“共融、共荣、共赢”目标。

2、“送教下乡、各类教学赛课”纵深开展:全覆盖26个乡镇中心校推荐学校,10所一级预算单位中学、16所直属学校、部分优秀示范幼儿园等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采取“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介绍、现场参观、岗位实践、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强化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意识。

3、实行领导(教研员)联系学校(乡镇)制度:领导或教研员联系到具体学校、乡镇,具体到每个项目实行捆绑考核。强化“县-乡(镇)-校”三级教师培训,实施“人盯人”管理,对项目负责人和学习者进行“双向考核”,捆绑评估,提高培训质量。

中学研修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青年班主任;成长环境;生态

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能力发展,虽然与他们自身的职业理解与认知程度,自我职业潜能开发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因素密不可分。但是,如果没有外力的驱动和引领,即使他们激情澎湃、豪情满腔,也未必能达成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我们以关爱和激励的心态去引导他们,从创造岗位实践环境、搭建方法交流平台、营造校本研修环境等方面着力,努力为他们的岗位实践和能力提升创造条件。

一、从创造岗位实践环境着力

青年班主任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融学习、实践、反思与研修为一体,基于实践历练的问题发现、经验积淀、智慧吸纳、认知深化和潜能开发的综合发展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青年班主任采用岗位任务驱动的培养方式,通过三项措施来督促和落实岗位培养任务。一是实行“一对一”导师培养制度。给所有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安排师德品质好、教学水平高、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承担其培养和指导之责,从教学、教研、班主任岗位实践等方面进行培养和指导,使其在导师的言传身教的影响、身体力行的带领和实践过程督导下,学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教育方法、实践教育措施。二是实行岗位实践过程引领制。安排培养对象做导师的班主任工作助手,担任其副班主任,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共同承担班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其在参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处理具体的班务工作实践中,在解决各类具体问题和协调各种矛盾的体验中,学习导师的经验、反思自己的差距,并在悦纳差异与思路构塑的过程中获得积淀、促进生成。三是实行任务督导和过程考核制。我们给青年教师定研修任务、定副班主任岗位职责;用基于岗位实践和研修的考核过程,督导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管理方法、措施及经验,在督促其撰写工作笔记、实践体会、问题反思、案例分析的思考与辨析过程中,逐步提升其教育和管理认知水平;用工作过程考核督导青年教师认真履行其副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促进其在履职的发现、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历练中开发实践智慧。

二、从搭建方法交流平台着力

为青年班主任提供学习经验和汲取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教训的机会,搭建融团队交流与研讨、骨干答疑与引领、学校教育和要求为一体的研修平台,着力营造有利于成长和发展的学习环境,是促进青年班主任不断优化教育认知、提升教育和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从三个层面为青年班主任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一是搭建由学校组织,以法规教育、班主任工作常规的通识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培训平台。新教师入职初期,开展为期一周的入职专题培训,专题包括:理解教育法规,做到以法执教;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帮助者;解读班主任工作的任务、职责;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内容。专题以鲜活生动的故事、叙事和案例承臷,使青年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中理解教育法规内涵,了解各个阶段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特点,明白班主任工作任务和职责,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二是搭建由年级部负责,以完成岗位任务为目标的方法指导平台。年级部充分利用每个阶段班主任工作安排会和每周班主任例会的时机,讲任务、讲要求、讲方法、说措施,通过工作任务的安排和讲要求的过程,使他们进一步明白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知道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达成怎样的效果;通过工作情况的总结过程引导他们反思方法和效果,总结不足与亮点,促进其不断优化思路和改进方法。三是搭建由德育处主导,以班主任工作的案例分析、教育故事介绍为主题的交流引领平台。德育处充分利用校内外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经验资源,遵循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依据青年教师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着力为其搭建吸纳经验的学习平台;论坛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呈现,每次研讨一个主题,由优秀班主任按主题目标要求精心准备内容,通过围绕主题说理解、谈感受、讲故事、析案例、述往事等,使青年班主任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事例鲜活和情景动人的故事讲授与经验交流中学习和反思。

三、从营造校本研修环境着力

中学研修总结范文篇6

为了提高本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学校安排,特拟定个人学习计划:

一、培训内容:以《新时期师德教育》和“八荣八耻”为主的“师德教育”培训;以《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及反思》为主的“新理念”培训;以《校本研修面对面》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为主的“新课程”培训;以《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为主的“新技术”培训以及骨干教师培训。

二、参加培训时间:年月——年月

三、学习、培训活动安排

1、集中学习培训

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准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虚心接受授课教师的辅导;认真完成授课教师布置的作业。

2、自主学习

利用空闲时间自学,认真做好笔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课件。

四、达到的目标

1、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按时参加省统一考试,力争取得好成绩。

2、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则)

一、指导思想:

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计划目标:

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熟悉所任学科《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3)熟悉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4)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5)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6)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三、措施及方法:

1)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

2)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

3)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4)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

5)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考核登记。

以上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只是目前我的初步设计,未尽之处将在学校具体工作安排下,自主学习、集体集中学习过程中加以完善和弥补。

(三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市、县教育局有关教育发展和师资培训方面的文件精神,坚持”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理念;坚持”以教师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的理念、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首“的理念,通过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以”创造适应于学生差异的教育,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理念,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宗旨,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新师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这”一德三新“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为价值取向,通过三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批专业能力强、在市县有影响的专家型教师;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育质量上乘的市县校三级骨干教师团队;一批刻苦钻研、积极进取,能承担起”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教学任务,产生几门在市县有一定发言权的强势学科,能为学校特色发展和铸造教育品牌提供优质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工作任务

1、全员培训

对于市、县开设的基础性学习课程,要求全员参加并按时完成学分,以期提高全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于基础性学习课程中的实践课程,在全员参加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岗位有所侧重地参加。

2、骨干培训

与市县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相衔接,以县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为载体,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学校市县校骨干教师团队的培养

3、学历进修

根据县教育局要求和我校实际,三年内,80%教师达到本科学历。

四、培训对象与任务

1、培训对象

目前,我校培训对象共58人,其中中教一级教师10人。专任教师55人。

2、学习任务

(1)总体上说各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基础性学习课程的研修任务,修满学分。

(2)基础性学习课程中的实践课程是本轮培训任务的重点所在,是校本研修的主体内容。学校通过加分形式,鼓励教师积极完成实践课程的选修及研修模块。此类学习经历将作为骨干教师评选的优先条件之一。

(3)鼓励中教一级以下职称的教师积极进取,在完成基础性学习课程的同时,主动参加发展性学习课程的研修学习。此类学习经历将作为骨干教师评选的优先条件之一。

(4)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校师资力量,发挥资深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徒带教帮助中青年教师完成各项研修任务。

中学研修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校本研修;职初教师;过渡语;英语课堂

对于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职初教师而言,因教学经验的不足,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提高职初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学校和教师本身共同关心的话题。校本研修为这些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在参与中快速成长。

1校本研修与职初教师

“校本研修”一词衍生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校本培训”及“校本研究”,是教师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有人将其视为教师教育的一种形式,有人认为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还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制度和文化。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可以将校本研修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校本研修是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一种教师教育的新方式,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途径,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行动教育范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师教育方式,同时也是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及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1]。职初教师一般是指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教师。从任教时间上看,是指刚参加教师工作2-3年的新教师[2]。从教学经验来看,一般指教学经验较少或完全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指那些从企业、公司或其它行业转到教学体系的人,他们具备了丰富的实践技能与专业知识,但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职初教师自身学科专业知识丰富,教育理论水平较高,工作热情高涨,学习能力很强。但是,由于工作经验有限,在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及与学生相处方面,其执教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促进职初教师成长的途径包括:1.转化有经验教师与专家的隐性知识;2.优秀教学案例展示与“公开课”;3.职初教师进行个人教学反思;4.回顾自己的过去吸取教训与经验;5.参加在线教师研修学习活动等[3]。以上这些途径可以通过校本研修一一实现,除此之外,参加校本研修的职初教师还有机会去参加校际或区际公开课交流展示活动,这些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2校本研修与英语教学

校本研修的实施步骤为三段九步。在准备阶段(课例前)需要组建团队,收集问题;确立主题,制定专题;精选课例,明确分工;深度研习,达成共识;预设方法,找寻策略(预设研修)。实施阶段(课例中)包括课例研磨,验证猜测(诊断研修)和反思总结,提炼成果。在总结阶段(课例后)需要做的是行为跟进,整体提升和生成新问,深化专题。校本研修要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以本校英语教研组开展的校本研修为例,教研组中有两位刚刚工作不满两年的职初教师,他们在工作中经常得到专家教师的帮助,如何高效提高他们的执教能力也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成绩。因此,本校英语教研组将校本研修的主题确立为“校本研修下提高初中英语职初教师执教能力的研究”。这是一个大的主题,要通过若干个研修专题来实现。教研组中的职初教师自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生硬不自然。经教研组成员研究讨论,将第一次研修专题设立为“通过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确定了课例,明确了分工。在查阅相关文献和阅读相关书籍之后,教研组成员预设相关研修策略并制定了观察量表。

3英语课堂中的过渡语

过渡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过渡语,教学结构就会显得松散,环节间就会出现生硬的跳跃。如果能巧妙地使用过渡语,就能起到内容上承上启下,思路上前后贯通,学法上忆旧探新,心理上迁移持续等作用。过渡语的设计要注重衔接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自然性原则和精炼性原则。常用的过渡语设计方法包括串珠法、转换法、归纳法、近体法、设疑法、渲染法和激趣法等。根据课例“Thegoldentouch”和学情,本次预设研修采用了四种策略:设疑法、归纳法、激励法和图片法。3.1设疑法。设疑法就是通过问题进行环节之间的过渡。问题能够唤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有些问题是需要学生参与层层推进的,如:在本课例的导入环节,教师先后问了几个问题,“Areyouhappytoday?Whatcanmakeyouhappy?Doesmoneymakeyouhappy?Howcanyoumakealotofmoney?Ihaveamagictoletyouhavealotofmoneyinashorttime.Doyouwanttohaveit?Itiscalled‘theGoldenTouch’.”教师从问候语着手,询问学生是否快乐?在学生做出肯定回答之后,教师追问学生什么会使他们快乐。这时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教师再次引导,“金钱会让你们快乐吗?”“你想获得很多钱吗?”学生回答“Yes”之后,教师借机介绍短时间拥有很多钱的方法———“点金术”,自然流畅地引出了本课主题。有些问题是不需要学生即刻回答的,而是通过这个问题直接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如:某个环节是找出文中人物情感的形容词,学生活动后发现国王获得点金术前后两次感到开心和激动,教师提问“Aswecansee,thekingfelthappyandexcitedfortwice,aretheythesame?Ifnot,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them?Pleasediscussthedifferenceingroups.”这个过渡语中的第二个问题自然地引发了下一环节的小组讨论活动。3.2归纳法。归纳法就是通过教师总结性的语言过渡。教师对前一部分进行归纳小结,并及时地将其引导到后一部分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在学生讨论并回答了国王两次开心和激动的不同点之后,教师总结“Atthebeginning,themostimportantthingtothekingisgold.Butatlast,themostimportantthingtothekingishisfamily.”教师使用简单明了的总结语概括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要点,使学生能够自发联想到钱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为后面的环节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总结语还经常和问题一起出现,学生阅读文本选出每段大意后,教师说道:“Nowwehavelearntthemainideaofthestory.Howaboutitsstructure?Howmanypartsarethereinthestory?”“Wehaveknownthemainideaandthestructureofthestory,howaboutitsdetails?”在问题前使用总结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做到心中有数。3.3激励法。激励法就是通过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进行环节间的过渡。激励语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性的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种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语言包括“Ibelieveyoucanfindthemquicklyandcorrectly.”“Youhavedoneverywell!I’mveryproudofyou.”“Ibelieveyoucandoit!”“Let’sgivehersomeencouragementplease!”等。这些鼓励性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感到回答问题或展示成果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自发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在课例中,学生回答问题会获得一颗星,星星总数最多的小组会获得奖励,而在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后说道“Ifyoucometothefront,Iwillgiveyoutwostars”,这样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更加认真完成写作任务并积极展示作品。3.4图片法。图片法就是通过展示图片进行过渡。一幅图片相当于一千个词汇,图片的优势在于直观形象地表达主题。合理利用这种非语言的信息进行过渡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的意图。例如,在导入部分引入“点金术”时,教师展示两组图片,第一组第一幅展示了国王和一朵花,第二幅国王触摸此花,花变成了金子。第二组第一幅展示了国王和一盘菜,第二幅国王触摸此菜,菜变成了金子。学生通过图片对比轻松掌握了“点金术”的意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课例的实施教研组成员发现这四种策略确实能解决两位职初教师在教学中环节过渡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诊断研修时就自己的观察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确立了下一次的研修专题。

4结论

英语课堂的过渡语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优化组合的筋节,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校本研修,两位职初教师收获了教学环节自然过渡的有效策略。同时,教研组的其他成员也有一定的收获。校本研修能够解决具体教学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探究体验式专业学习,优化职初教师教学行为,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尹祥.中小学校本研修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4):27-28.

[2]黎鹤龄.职初教师科研选题及研究方法[J].华夏教师,2017(3):84.

中学研修总结范文篇8

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研修圈子*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发展

开放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自助建站系统*建立全市中小学校网站体系,创建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督导网、××市教育科研网为信息与网络研修为主核心网站,全面规划全市28个教育网站体系,集教育网站\个人空间\教育论坛为一体,整合教育新闻资讯\教师博客日志\教育论坛主题,初步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空间(博客)+论坛”技术模式,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网站,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技术含量。

四、教师信息化教育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的“惠普杯”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论文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涉及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面,科学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61名教师的5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33篇;获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17篇论文由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论坛专刊收录(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我市有30名教师参加竞赛,有33人获一等奖,3人获优秀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人,××市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中学研修总结范文篇9

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研修圈子/?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bbs/forumdisplay.php?fid=45),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action-category-catid-176),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发展

开放农村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加强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内及设备的清洁,注意防火,及时关闭电源。加强学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学校机房及部室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办公环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加强××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建设(),合理规划栏目,丰富模块内容,集成教育新闻资讯、教师网络研修、教师研修论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一体,及时学校公开的教育教学信息,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网站收录,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网自助建站系统()建立全市中小学校网站体系,创建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督导网、××市教育科研网为信息与网络研修为主核心网站,全面规划全市28个教育网站体系,集教育网站\个人空间\教育论坛为一体,整合教育新闻资讯\教师博客日志\教育论坛主题,初步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空间(博客)+论坛”技术模式,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网站,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技术含量。

四、教师信息化教育取得了丰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组织的“惠普杯”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论文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结合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涉及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化建设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面,科学总结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61名教师的57篇论文参加评选,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33篇;获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17篇论文由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论坛专刊收录(2009年7月)。

在2009年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中,我市有30名教师参加竞赛,有33人获一等奖,3人获优秀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人,××市外国语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中学研修总结范文篇10

一、培训特点

(一)师资水平高。本次培训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教育部华东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应俊峰,上海市建平中学党总支书记、上海市名师基地主持人、浦东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培训项目指导专家周增为,教育部初高中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祖浩,上海教育委员会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生导师顾泠沅等著名教育专家为培训班授课。

(二)课程内容精。为增强这次研修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教育局多次商定培训计划,针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要求和校长队伍实际,围绕当前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教育改革、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优质课程。

(三)培训模式新。本次培训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报告形式,培训过程互动性强,体现出了求真、探究精神,呈现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的生动景象,突显了专家教授的培训主导和学员的学习主体。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研修培训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四)学风纪律好。研修培训期间,李建忠、张伟亚全程参与研修活动,认真听取每一场报告,始终坚持做笔记、写反思,每场报告结束后都谈感悟、作小结,为全体学员树立了榜样。全体学员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而又活泼的学习中去。大家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与各位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点对点互动,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教育人的良好形象,得到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的肯定和赞扬。

二、主要收获

(一)聆听名家讲座,开阔了眼界

六位专家分别就不同专题作了有深度、有广度、富有含金量的报告,为研修人员呈献了丰盛的精神大餐,使研修班成为一个开放的思想场和激发灵感的头脑风暴场。通过培训,研修人员接受了一次次思想冲击,了解了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国内教育改革的现状,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丰富了理论,夯实了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切实做到了学有所获,研有所得,思有所悟,激发了想干事的激情,锻造了敢干事的魄力,提高了干成事的能力。

(二)深入名校考察,启迪了思维

培训期间,全体学员参观考察了上海市复旦附中、复兴中学两所知名高级中学,实地察看了两所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状况,参观了校史展览馆和学生活动室,深入教室了解学校日常管理和课程实施情况,听取了两所名校校长有关学校育人理念、办学思路、管理策略的经验介绍,领略了代表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的名校风采,感受到了上海教育人具有的自信、敬业、谦虚、执着的宝贵精神,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奋斗目标和方向。

(三)积极研讨交流,拓宽了思路

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管理中去,真正把专家的先进思想和宝贵经验转化为促进管理工作的新动力,转化成提高管理水平的新办法,培训期间,大家着眼于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交流,在学习、思考、交流中寻觅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策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培训结束后,全体学员结合实际每人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畅谈此次研修培训的思考感悟,同时在教育网开辟交流园地,供大家进一步互动交流。大家在交流互动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三、感悟思考

(一)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教育事业是一项为了明天、面向未来的事业,更是一项铸造灵魂、创造未来的事业,教育工作复杂而艰巨,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上海教育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各位专家教授的严谨态度和务实作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事业,把学校当家园,把学生当家人,真正做到心系教育、扎根教育、奉献教育,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父老乡亲的期望。

(二)校长要肩负起神圣使命。“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新时期的校长,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给自己“加油”、“充电”,激发想干事的动力,锻造敢干事的魄力,理清会干事的思路,练就能干事的本领,肩负起神圣使命,做一名有修养、有思想、有智慧、有作为的校长,让自身的价值在崇高的教育事业中得到充分实现,办出成功的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成为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校长。

(三)校园文化是浸润孩子心田的雨露。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推动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教育场”,是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既反映学校硬件建设和办学水平,更体现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此次所参观的两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文化氛围浓厚,真正做到了让学校的每一座建筑、每一面墙壁、每一处景点,甚至每一株树木、每一块绿地都会说话,都能和谐一致地发挥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像雨露一样浸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着每一个孩子。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上海复兴中学和复旦附属中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