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网络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4 08:19:28

中学网络教学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篇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无论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目的、作用和要求,对其信息元、信息点做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信息元能够自动在教学实施体、教学对象与教学管理体三者之间流动的反馈型流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其信息流动模式可大大增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提高其系统的运行效益。

一、目前中学生上网状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0名,调查结果如:在260名学生中有183名占69.8%的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其中l50人占57.3%的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65人,占24.8%。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155人占59.2%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17.9%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内容首选文化娱乐方面占45.8%,时事新闻类只占19.8%,游戏类和聊天各占16.4%和14.l%,只有9.9%的学生选择上校园网,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高一有位学生在谈到自己为了解决一个历史学科的知识问题,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高二有一位学生为了学好生物课上关于激素这一节,在互联网上查了大量有关激素的资料,分析比较激素的作用,并且查阅了大量奥运会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例,说明激素的利弊。从调查中发现,有31.4%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时事新闻进行学科教育类的学习。学生认为,能从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得到各种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是上网的最大目的。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和全面的特点,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时,更为担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势必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自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的成就感的追求;长时间上网易导致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等等。网络世界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构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主体匿名匿形,主体间的平等、远距离的交往,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的影响尤为重大。一方面,网络世界不仅消除了面对面交往中性别、身份、地位等传统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赖以产生、提升的基础,使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观念难以放到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认识、检验。也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加以对比,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

二、如何加强网络德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

③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德育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可以通过德育课件来了解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三、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其教学思路贯穿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包括拟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启发性提问和变式自测题等。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数学中的渐开曲线、对称图形,可点击北京立交桥、中华世纪坛、南浦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化学中的氟利昂性质、臭氧空洞、地球温室效应,可虚拟一个灾难画面,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教钢琴协奏曲《黄河》时,可以组合百团大战、香港回收、澳门回归等画面,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教师的主导作用除表现在软件制作过程之中,还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以及教学进程的调控。

四、开展网上主题班团活动

传统班队活动,通常是班级同学、老师围坐在一起,在黑板上写好主题活动的名称,节目一个接一个演,活动一个接一个按部就班地进行。班队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少先队活动因此缺乏吸引力。校园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赋予班队活动新的意义,信息时代特有的工具给单调的班队活动形式带来了勃勃生机。传统的班队活动,往往是由老师一手策划,班干部按部就班,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率很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媒体环境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教育需要设置的情景两者之间的脱节和断层,这也是最棘手的教育难题。随着信息社会进一步走入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班会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公务员之家

网络世界对于未成年人有极强的诱惑力,他们需要专家的指导,广大未成年人面临着网络化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良好的网络内容,需要优秀的网络技能培训,需要安全的上网场所,需要优良的机器,需要体验网络生活,需要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网络世界中的阳光与营养。因此,我们既要净化网络内容,严格执行网法,更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倡导网德,高举法律之剑,激浊扬清,为他们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健敏道德学习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吴汉德刘振华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初探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德育;网络

1引言

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教育改革产生重要作用。由于中学德育传统教育方式主要是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其结果会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产生厌恶的情绪,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

2多媒体网络教育的特点

时效性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与互动,不管是信息分享还是消息传播,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可以随时方便快捷地获取德育方面的资料信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与网络多媒体相比。这对于学生来说,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带来极大的便利。传统的中学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传递教育信息主要是通过教材,整理知识后面对面传授给学生,或者通过传统媒体如书籍杂志、电视广播等传递教育信息。教师现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自己的信息资源传递到网络媒体上,学生只要可以上网,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接收这些信息。所以,网络媒体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灵活性传统的中学德育表现为方法、方式单一,单向灌输,更重视群体等特点,如理论教育、宣传教育等都是在课堂完成,也就是说借助课本等直接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中学网络德育教育要具有灵活性特点。这种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实施方法不拘于固定的某种形式,突破原有的课堂人数限制,使学生自主性及创造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实践途径得到扩展和丰富,没有繁琐程序的限制,能够为中学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创新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中学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够促进中学德育教育的改革创新。传统的中学德育教育是面对面的课堂教育,教育内容也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加之受到时间、空间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使得教育的效果打了折扣。而中学网络德育教育的实施具有传统所不具备的创新性,通过网络媒体教育,不仅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而且增强了教学方式的趣味性。通过网络媒体教育,不仅能够迎合中学生的心理现状,而且对提高中学生学习、接受德育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3网络媒体教育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人才缺乏中学网络德育教育教师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在掌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要深入学习网络技术和知识,不能浅尝辄止。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到网络中来,学会运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是,目前我国中学缺乏的恰恰是这类复合型人才,因此,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也是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优势资源未能整合中学网络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合力,但目前三者的整合力度不强,其有效的联系、沟通和协调相对薄弱。就中学而言,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学工部来负责,这就造成其他部门教师认为这项工作与其毫无关系而漠不关心,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就家庭而言,有些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很少与子女沟通交流,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不太清楚子女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把对子女的思想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学开展德育教育,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媒体设备投入不够要加强网络教育就必须重视中学网络硬件设备的配置。但是网络硬件设施设备建设没有引起中学的足够重视,不能够满足中学网络德育教育的需要。由于投入不足,加之网站建设滞后,网络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4增强中学网络多媒体德育教育效果的对策

加强教师的教育及培训提高中学教师的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是完成德育教育任务的前提条件。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政策水平是个人思想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网络媒体缺乏了解的教师常常容易被飞速发展的网络迷惑双眼,教师必须能够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够及常人所不能,在繁杂中保持头脑的清醒、洞察力的敏锐以及政治的高度敏感性,进而引导中学生正确地学习网络,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加强中学教师的个人素质教育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再一个是应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这要求对网络文化的内容、种类、功能、特点等有所了解,并通过相应培训掌握计算机使用技巧,学会一些基础软件的使用,提高个人对信息的开发、获取、分析、处理等的能力。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就中学而言,首先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学校所有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有责任;其次,学校应积极调动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中学在完善校内整合的同时,需要做好与家庭、社会的沟通联系,建立专家、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机制。实现中学与社会资源的共同协作,再利用网络功能,极力增强中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推广多媒体教学网络时代,中学教学应该主动借助网络媒体进行教学。同时,在校园网络中应构建教学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并且利用当下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融为一体,能够增强理论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此外,德育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体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事性特点。

5结语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为中学德育教育提供了宽广的途径。要不断改进德育教育观念和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机制,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并且以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不断进行理论与方法创新,不断把网络信息技术与中学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学德育教育的快速发展。

作者:王婧 单位:淄博市沂源县南鲁山镇土门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养梅,孙崇文.当代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J].理论月刊,2011(3).

[2]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1).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

网络资源建设主要指的是借助于同步学习,以及异步学习等方式来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的环境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也成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要想真正做好这一项工作,就必然要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来加快网络资源建设工作,真正将初中数学网络教学变得信息化,以此来构建出开放且自主性的初中数学网络教学环境,从而也就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也掀起了一股改革热潮,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加强对初中数学改革的重视,而初中数学课程因为其自身的严谨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等原因也决定了其无法采用大量的影视资料进行授课与教学[1]。在这种现状之下,加强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也就成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改革途径之一。为此,教师一定要加强数学网络资源建设,将数学资源库分为教学管理资源和教学资源两部分,确保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的效果和质量。此外,在建设初中数学网络资源之后,教师还应该加强资源共享建设,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效果和质量。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的措施

(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作者:单位: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工作质量要想得以保障,教师一定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因为只有提高认识才能真正确保这一项工作实施效果。就目前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现状来看,依然还是有部分学校只是注重教学硬件设备建设,可是对于软件资源方面的建设却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初中数学教师甚至还不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资源运用技能,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展示教学方式,从而也就无法有效地发挥出初中数学网络资源的价值,也无法真正让学生事先协作式学习、自主化学习。为此,在进行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的时候,学校以及教师都应该要意识到这一项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将网络资源建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的核心与基础,以此来推动教学质量和素质的提升[2]。(二)加强教师教学培训作者:单位: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教师依然是建设的主力军,可是就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现代化素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教学理论知识,这也就直接影响了网络资源建设工作的有序实施和开展。为此,在新课程理念之下要想做好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工作,学校还应该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教学培训,因为数学这一门课程本身就是十分严谨的课程,而严谨规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数学思维模式的关键。加强教师教学培训,则能够让教师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其能够真正跟上网络资源建设要求,同时还能有效发挥出初中数学网络资源的价值,让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网络资源。(三)各方面要加强配合作者:单位: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工作质量要想得以保障,就必然要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整体质量的重视。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然需要各方面加强配合,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初中数学教师整体队伍建设的前提下,以网络资源建设作为切入点展开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以此来实现教师间的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从而也就能够有效保障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此,在加强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之前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出教学特色、确保教学质量,在自主创新中有效开展教学合作,促进初中数学网络资源项目的有效建设,保障校内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工作效率和质量,最终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效果。(四)进行合理的配置作者:单位:在建设初中数学网络资源的时候,相关人员一定要意识到其和一般的教学网站不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建设出一个更加系统化的数学学科教学功能平台[3]。为此,学校一定要先对其进行准确定位,让初中数学网络资源能够具备较为坚固的结构体系、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及优秀的建设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初中数学网络资源的价值,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要明确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出发点应该要以实现高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为主要,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实践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确保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的效果,让其实用性、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后,在进行合理配置的时候,学校还需要加强信息化环境的构建,按照教学资源功能以及目的进行合理的划分,将其分为资源交流区、讨论区、作业区等,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从网络资源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网络资源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数学网络资源建设的重视,提高网络资源建设工作质量,最终有效构建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真正实现现代化初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金效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网络资源的建设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9):2279.

[2]张杰.初中数学教学课程资源库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33.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现状与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问题与不足,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在现阶段的小学网络教育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要想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探究有效的解决对策与手段。

一、小学网络教育现状与问题

我国小学网络教育的基础设置相对完善,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的校园网建设逐年增长,但是在实践中,小学校园中的计算机数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中设备并不完善,无法保障网络教育的稳定开展。网络教育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在整体上来说,在现有的小学教师队伍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无法满足网络教学的需求。现阶段,我国通过教师教育信息专业委员会进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胶实际上的标准化研究,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此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在实践中要想真正的提升网络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必须要培养专业的人才。网络教育与普通的教育存在的主要差异就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技术上来说,中小学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集合化,但是在整体上来说,我国小学中教育资源不足,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持平台,缺乏优质教学资源,直接的影响了小学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的发展对策

1.重视网络安全教育,转变指导思想。在网络背景中,要想提升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的质量,就要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必须要的监控手段进行教育监督,加强对学生的规范管理,在法律规定的约束与支持之下,加强对学生的规范与指导,保障小学网络教育的稳定发展。同时,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指导思想,重视网络教育研究。在实践中要转变教育价值观念,重视教育评价标准,在小学网络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可以通检索以及加工等方式将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利用。教师要将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要基于教育理论作为主要的指导,加强研究,创新网络教育模式,通过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提升小学网络教育效果与质量。

2.融入网络资源,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网络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其音频资源、图片资源等内容,能够有效的转变传统枯燥、单一的语文教学现状。想要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网络资源的实际效用,教师可以灵活、科学的将网络资源的手段,融入到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们感受到网络资源的魅力,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之火。例如,教师可以加强对开放类型、检索型、工具类型、智能化的软件研究,为网络教育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在学习《火烧云》这一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通过检索的手段,在网络中搜索关于“火烧云”的图片、视频内容,并且在班级上进行播放。让学生们生动形象的感受到“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3.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增强语文教学效率。增强语文学习效率是网络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可以积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各个环节,融入网络教学的内容,切实的让学生们深入的理解语文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们的语文知识水平。当前很多家庭都能够流畅的运用网络手段,为了增强学生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实际效率,教师可以积极的运用网络手段,构建出网络平台。通过“语文家庭辅导公众号”、“语文知识讨论组”的形式,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家庭辅导。

三、小学网络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小学校园网络系统会不断的完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校园网络也会不断的我那时。在技术的角度分析来说,网络技术、宽带技术的逐渐完善推动了小学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而通过软件、硬件的完善,教师的计算机素养在不断的提升,适应小学教育发展的网络信息资源系统也更为丰富,而随着云课堂等模式的逐渐成熟,通过专业的服务提供商可以实现在线的教学、直播录播、教学互动以及远程点拨,实现教学管理等不同的功能,可以实现快速构建网络教育平,实现网络教学。而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网络教育凭借着自身的优势深受人们的喜爱,网络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模式,突破;地域、时空等因素的限制,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小学网络教育会呈现智能化、科学化以及数值化的发展趋势,网络覆盖范围会不断的扩展,师资力量、教学平台、软件也会不断的成熟,可以实现个别化、写作化的学习模式。

四、结束语

我国的网络教育初具规模,呈现上升的态势,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可以实现自主性、积极性以及个别化的学习,在网络教育中通过图形、图形以及动画等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在整体上来说网络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相信在经济的提升以及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小学网络教育会不断的成熟,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我国小学网络教育会呈现数字化、产规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2+2+2”教学模式;6S管理;可持续;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1]。高职英语教学管理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为了保障我校“2+2+2”教学模式中“2”节课堂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我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已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为了使“2”节英语视听说学习(采取自主学习形式)和“2”节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真正得以贯彻并取得积极的效果,我校英语教学网络中心(专项实施英语视听说教学机构)制定了英语教学网络中心管理模式、上课流程制度和自主学习流程,在教学管理中,已经按照已构建的管理模式、上课流程制度和自主学习流程制定详实的实施细则。

一、英语教学网络中心管理模式

英语教学网络中心的管理以专职指导教师为主体,以学生社团“英语教学网络中心学生委员会”为教学管理专职机构。新的管理模式中学生社团“英语教学网络中心学生委员会”采用“SIM”管理理念进行高效率的日常管理,“SIM”是英语“ShortIntervalManagement(短间隔管理)”的缩写,采用“SIM”管理理念的优点是可以在教师的执行度、仪器的利用效率和教学管理决策效率方面得以极大的提升。在“SIM”管理理念的指导下,“英语教学网络中心学生委员会”主要的作用是对日常的教学环境、教学纪律、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进行常态的监控和管理制度的严格贯彻。通过对教学实施过程的严格检查、实时监控和全方位指导,有力保障了我校英语视听说教学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英语教学网络中心6S管理上课流程

6S管理理念是20世纪70年代风靡于日本企业界的管理理念,是一泓基于工作或学习现场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2]。含六大内容: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与安全。对工作(教学)场所实施全方位管理和维护。在工作(教学)场所最终实现环境清洁、设备整洁的管理目的。“6S管理上课流程”在“6S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英语教学网络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文素养生境相互融合而形成。目的是保证单个教学环节的高效、可持续地进行,确保在教学环境、教学纪律和教学效果等横向要素方面给予英语视听说教学足够地保障,最终使得高职实用英语视听说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此流程制度下,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共习惯,提升个人行为能力,从而,达到最终提高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英语教学网络中心自主学习流程

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的改变将使得教学模式产生改变,最终使得教学理念发生转变。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特点的新的教学理念。我校英语教学网络中心视听说教学采用基于计算机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新模式允许学生在完成必修的教学内容之后,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高职业素养的目标,职业素养作为养成教育的一类,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后期工作过程中综合素养的重要要素之一[3]。为了保障自主学习能够达到设计的教学效果,我校英语教学网络中心设计了“教师主导”、“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三个教学效果保障要素。“教师主导”即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设计和监督者,而非原先的知识的传授者。在英语视听说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设计教学进度、教学任务书。分析学生学习的各项监控数据,并根据数据适时调整后期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在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需贯穿于其全过程。为了确保高职高专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必须辅助以教学过程的督查和知道。为此,我校英语教学网络中心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①.制定并优化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包括:教学考核规范、师资授课基本要求等。②.逐步推进健全的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影响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素质教。我校在教师培养方面已做了相关调整,为实用英语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我校英语教学的“教学评价”是根据我校实际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定期(每学期三次)进行必要的全面自查,以求改进。“教师主导”、“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三个教学效果保障要素是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主学习为主要特色的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经过五学年的实践与改进,三个教学效果保障要素已经成熟,有力地保障了我校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顺利、高效和可持续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弘韬.高等职业院校6S职业素养培养方法探索[J].科技世界,2013(16):104+135.

[2]丁祝红.职业院校推行6S管理实践探索[J].职业,2011(33):20-21.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篇6

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试行)》中的关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为基础在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基本理念指导下与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合作融合双方力量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学院层面的系统管理、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四个模块构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模块化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裁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投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洛类自成体系J虫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三、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篇7

一、Authorware教学网站的建设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在新课程改革中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网站在注重学生学习知识构建的同时,突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提供合适的空间。2.鼓励自主性学习。Authorware在我校是为专业班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他们已经掌握了有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本网站的设计初衷,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避免“有人吃不饱,有人咽不下”的情况发生。

3.提供交流平台。Authorware教学网站拟提供一个学习讨论模块,为学生的交流合作创设一个平台。该模块用wiki技术开发一个基于问题协作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是平等的共创协作伙伴,在学习内容上的互动更频繁和直接。学生可以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平台呈现给大家,师生可以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也可以修改别人不合适的地方。

4.实现课堂教学与机房操作合二为一。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Authorware是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实用软件,版本更新快,所以学生几乎没有教材。平时教学只能是在多媒体大教室讲一节,然后学生到机房操作一节,造成时间浪费和精力不集中。笔者设计开发Authorware教学网站就是要克服这种“两地教学”的问题。在校园网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构建Authorware教学网站。

5.wiki用于网站有助于师生共创、共享。Wiki打破了时空界限,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共同编辑书写平台,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Wiki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学习环境,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在wiki平台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得知问题后,积极准备,然后在此平台上创建针对该问题的相关页面,提出各自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们在wiki上提出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教学。课后,学生可以结合上课所学,再对wiki页面不断修改,从而进行知识系统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创建的wiki页面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所以,将wiki移植到教学中,有利于师生进行最大程度的共创、共享。

二、教学网站系统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Authorware教学网站是为本人教学服务的,所以网站的设计应当围绕教学和学生进行,使教学网站能够提供适当的内容和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Authorware课程是面向计算机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对简单的操作应用自如。但Authorware是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工具软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应用软件,对应用软件的学法学生还不了解。此外,尽管他们是三年级学生,但在此之前,他们也仅仅是掌握了Office软件中的几个组件,对真正的专业知识还不甚了解。另外,我校是刚升格的师范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偏低,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这些学生实行网上教学,尽可能提供通俗易懂的学习知识和多样的学习方式以适合学生的需求。

2.系统特征分析。Authorware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应用软件,它与理论课的区别在于:①它不适宜于在教室教学。也不适宜于在多媒体观摩教学,而应该在机房操作教学。②它不适宜于做过多的理论练习题,而更注重根据学生爱好自己制作小例子。③网站教学不适宜于“讲授—提问—解答”式教学,而注重师生交流式教学,谁都可以提问,谁都可以解答。

3.网站开发人员特征分析。网站的构建和管理人员是整个网站建设的核心,本教学网站本着“师生共建,在用中建,在建中用,服务教学”的原则进行开发。开发人员仅限于科任教师和本系网页设计教师,不外聘美工人员,网站的设计风格力图做到清晰明了、操作简单,而不把精力放在网站美观上。

三、学科教学网站的设计原则

1.服务教学原则。Authorware教学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学服务,因此,在设计教学网站时要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量用浅显易懂的知识在网站上传授,让学生感觉和课堂教学一样亲切。

2.开放性原则。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学科教学网站应具有开放性,要不断地同外部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舍弃无用的、过期的资源,及时调整和补充新的内容,反对网站内容一劳永逸的思想。

3.交互性原则。交互性是教学网站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必须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的交互,达到共同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个可行的、交互性强的学科网站。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包括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文化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我们学校存在这样一个特点:每个教师所代的课头多、但课时少,造成教师每天忙于备课,却每门课都不能十分精通。但我校硬件资源相当先进,共有200台配置非常高的学生电脑供教学使用,而且架设开通了校园网,为建设学科教学网站提供了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如果学科教师和计算机专业教师配合在校园网上开设某些课的教学网站,不仅节省了教师资源,而且能提高教师业务精度。

四、学科教学网站的建设

一个好的教学网站,应该从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及技术性几个方面来考虑。网站建设大致需要网站结构设计、网站视觉设计、网站框架实现、网站信息建设四个环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本网站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简介模块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方式。教学大纲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网络课堂模块实现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功能。资源素材模块提供了制作Authorware实例需要用到的图片、声音素材,以及一些完整的实例制作过程。习题模块中是随网络课堂提供的练习题和实例制作要求。课件下载中提供了PPT电子课件,供学习在线或下载学习。交流园地便于学习过程中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也是本网站最为关键的模块设计。学生作品模块用来学生的作品、记录学生的学习心得。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动易;微视频;物理;教学网站

在信息化、网络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建立课程辅助教学网站已经成为趋势。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目前阶段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为将来学生网上自学做准备。为了保证内容的新颖,网站利用动易系统建立,可以结合最新教学趋势随时补充或更新学案、试题、相应微视频、相关物理视屏等。同时利用系统提供的评论、Q群等实现互动。

一、动易系统介绍

动易内容管理系统能够简单构建教学视频应用网站。教师可以在网站管理后台设置各种属性,如:网站名称、地址、关键词、栏目说明;也可简单的开启或关闭评论、留言功能。而作为教师本身只需在文档中采用少量的模板代码,然后即可把精力集中在设计之上的内容了,并实现动态更新,极大地简化了教师的工作。

二、网站建立

(一)频道规划

1.本章目标模块

学习目标中包括声学课程简介、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目标、方法指导、相应考试样卷及相关声学相关参考资料。学生可以根据网站内容及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声学相应知识进行学习或复习。

2.课时模块

以课时为基础建立教学频道,可以将教学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如知识结构图、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等列出。可以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先查阅知识结构图,了解本节的大体结构。再了解本节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学习指南、必做题。让学习者知道自己该重点掌握什么、理解什么、了解什么。同时以超链接的形式提供相关微课的学习链接,便于系统的学习。同时每一节后配有相应的习题,通过完成课后习题了解自己学习程度。同时每一节的课后习题答案在均在网站上,学生可对应检查。对于做错的题,学生可观看相应的评讲微课视频,或者带着问题重新回过头来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单元复习模块

包括本章要求、知识点思维导图、单元复习题示例及相应微课视频。单元复习题示例解答及评分标准。

4.视频索引模块

在这个模块里,所有视频均在本频道页面下以超链接的方式公学生学习,同时会给出网站所有视频内容索引,包括各课时的引入视频、知识点讲解视频、试题讲解视频等,建立索引为学生自学提供更具体的帮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系统的观看本章视频。

(二)交互功能

网络上实时交流技术,和网站自身的评论和留言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促进网络交互式学习。现阶段通常通过。讨论区(BBS)、E-mail、QQ和微信进行可以通过QQ和微信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答问题、传送学习文件等。这种方法简单、快捷、方便、有趣。

三、网站内

(一)微视频

1.微视频类型

微视频可以分为知识点类微视频、课堂实录微视频、情境微视频、试题评讲类微视频、生活中的物理类微视频。

2.微视频首先要求

目标明确,视频中可结合相应的实验视频,就像教师单独给学生辅导一样。其次每一个微视频都只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视频的长度控制在5-8min,便于学生查找,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3.微视频来源

视频文件的采集途径很多,可以从网上下载,通过电脑电视卡、各种光盘等中介物获得,或是通过DV、手机自制视频。具体做法如下:(1)视频网站上的视频Internet上的大量视频资源,特别是土豆、优酷、酷6等视频网站的内容丰富。利用好网络视频资源,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视频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2)专业网站初中物理在线(http://www.czwlzx.com/Index.html)、中小学学科网(http://zxxk.com/Html/Index.html)等专业教学网站可以下载视频,主要运用于课堂,如演示实验视频、创设情景使用的视频等等。(3)自制视频通过DV、手机等媒体将社会生活、生产中的物理过程,以录像的方式拍摄下来,制成短小精致的视频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由于这部分场景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因此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能够直观反映物理、生活、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可以通过录屏软件自己制作微课使用。

(二)学案

学案的作用就是“导学”。首先可以让确学生用多长时间、完成怎样的预习任务,要明确达成怎样的预习目标。其次是让学生思考质疑。第三可以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练习而梳理,形成一定的条理或系统。

四、遇到的问题

1.学生方面

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妨碍着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或不具备上网条件,即使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上网学习的设施和地方,学生也可能由于时间和地点的原因无法经常使用这些设施。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备新的学习技能来保证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要从不同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获取信息的技能,主要包括浏览网页的技能、通过网络接收教师微课程的技能、进行网络信息检索的技能。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视频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相应的检测也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多数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会受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影响,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无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的教学质量。最后要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展示自我能力,协作学习是个体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问题,以获取知识的途径。在翻转课堂上进行协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课堂交流就是让学生大胆说话、主体参与、合作探究。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表达多样化的思维,并相互启发,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达到在分享中实现共赢的目的。学生通过倾听他人发言、接受教师点拨,升华思想,提升自我,最终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值得注意的是,展示只是教学的一环,而不是全部。问题是展示的载体,展示是互助合作探究后对疑难问题的解读。

2.教师方面

微课视频并非传统的视频教学,它要求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比较全面了解本专业课程,同时还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制作相应的视频,并利用网络及时应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做到达到与时俱进。

3.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

在中学教学中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完全取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人机对话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同时对于物理来说,视频替代实验,弱化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弱化了仪器的感官作用,不利于物理现象的生成和过程的展示,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创生教学契机。视频只能作为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时现阶段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师生交流表达时束手束脚,影响课堂效率;当然在物理讨论中有许多问题是通过公式、符号、过程来表达的,现阶段交流平台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五、结语

本文介绍了利用动易系统实现了在低投入的情况下建设初中物理声学教学网站的需求。声学教学网站不仅是教学技术的更新,更是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的创新。声学教学网站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和强大的信息、传递信息的功能,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空上的局限性,把教与学的交互过程进一步延伸到课堂以外,大大地拓展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拓展了课程的学习空间和层次。声学教学网站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课后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重复性、轻松学习的氛围,有效解决了学生因接受能力不同带来的分层教学的困难。利用网站的服务管理功能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管理。随着网站开发的不断深入将对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

作者:杨世嘉 单位:福州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孟艳涛,邵长海.建设专题学习网站开展远程教学所取得的经验和效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3).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网上阅读语文阅读能力探索

一.引言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地狱。

“网”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多大,它是天使还是魔鬼都已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中学生对这个新兴事物特别感兴趣,他们畅游在网络的海洋中。网上阅读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对网络阅读与语文学习关系的调查

学生为什么喜欢网络文学?网上阅读对语文学习有什么帮助?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是:91%的学生喜欢网络阅读,87%的学生认为网上作品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近一半学生认为网络阅读对语文学习关系密切。

在走访一些学校时笔者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对“网络文学”感兴趣,有的中学生还十分偏爱,甚至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学生为什么喜欢网络文学?

原因之一:网络文学贴近生活

与传统文学相比较,网络文学更贴近生活。它不仅情节简单,叙述方式自由,而且大都写个人经历,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且多抒内心感受,写的那些话好像就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读后让人心里一阵舒畅。正如GGMM们所说:“网是虚拟的,但拥有是真实的。”另外,网络文学还富于意象,它常以它丰富、幽默、前卫的对白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学生青睐,有关专家分析,中学生喜爱网络文学,与中学生好奇心强,渴求沟通了解,追求前卫、追求自由不羁等心理特点有关。在我们所调查的高中生中,57.4%的中学生认为,网络文学贴近生活,其语言、情节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提炼,其形象是现实人物的简缩。受此影响,同学们的作文,主题贴近生活,准确、真实地反映内心世界,语言生动活泼,娓娓叙来,轻松自然。较过去学生作文的程式化和千人一面的状况,这个变化让许多语文老师都很是惊喜。

原因之二:网络交流的隐秘性

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中学生在与网络文学的接触中,有35.2%认为受到它影响最大的就是思想上、心理上的转变与成熟。众所周知,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发展的特殊的年龄阶段——心理断乳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时时痛苦着他们的心灵,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内心,他们渴望倾诉,渴望交流,但又不愿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呈现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评头论足。这样,隐秘的网络文学就成了他们心灵张扬的理想场所。看别人的文章,心灵得到回应,思想受到冲击;写自己的文章,没人知道你是谁,却给了自己一个倾诉的空间,不经意间,学生的自我关注加深了,自我意识增强了,思想也日趋成熟,多了一份对于人生的思考。许多中学生(尤其是女生)对安妮宝贝的文章非常喜爱,认为那样的文字很深刻很现代很能触动人心;大多数的男生则对俞白眉的《网上论剑》持有极大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也有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原因之三:网络文学的多元性

世界是多元的,惟其丰富才会精彩。网络文学就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灵魂与心态,不同的个性生活与社会景象。这对于喜爱幻想并充满好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面多棱镜、一个万花筒。他们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他们可以拥有许多理想中的现实、现实中的色彩瑰丽的理想世界。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展示自我空间,任自己的思绪驰骋。于是,自由、活泼、多姿多彩的作文便出现在了语文老师的面前。

然而,网络文学的弊端也对中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

1.在网络文学作品中,成年人的文章居多,且大多讲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或爱情游戏,有的甚至是靡靡之音,这一部分作品对中学生而言,绝对还为时过早。如果中学生读多了这些文章,势必会影响中学生的观念,不排除有中学生因模仿而做出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事情,这对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型最重要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利的。

据调查,有25.9%的中学生很向往网络小说中的情节,33.3%的中学生常看网上的言情类作品。最具代表性的网络经典——《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中学生群中就十分走俏。因为它不仅把网络文化活生生的表现了出来,它还表达了一种大都市生活中普遍的理想,即渴望在敲击键盘的过程中出现奇迹,希望在现实中被否定的浪漫在虚拟世界中成为现实。“痞子蔡”、“轻舞飞扬”在中学生群中的走俏程度,不亚于任何歌星、影星。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1.8%的人都承认,在看完《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曾产生过有关网恋的念头。

2.由于网络是一个倾诉的空间,是一个宣泄的角落,当人们想着淡褪的往事,想着曾经的美好与单纯,想着现实的残酷与尴尬;或许就会生出些许的无奈与沧桑。就如《祈祷拥抱》一般:孤独的人祈祷一个拥抱,给天下所有孤独的灵魂。网络文学消沉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导致许多中学生感染了这一病毒。调查中,许多专家、老师都反映现在中学生的作文,过多地强调“小我情结的宣泄”,消极因素偏多,主题明显低调,缺乏时代青年应有的朝气、活力和进取精神。

3.由于上网费用的昂贵,所以即使是好的文章,学生也是“匆匆而过”,不太可能花大工夫认真仔细地去读,去品味,更何况网络上更多的是快餐式文化,良莠不齐,因此从文学修养的提高上来说网络阅读往往是事倍功半。与传统阅读相比,那真是三六九等,层次分明。统计结果也显示,52%的同学把网络阅读仅当作娱乐消遣。很多老师、学者都忧虑地指出:这样的阅读和写作,离真正的文学殿堂还很遥远。

有关专家指出,中学生了解网络文学是很有必要的,但不可陷得太深,要想学到真正的文学知识、写作技巧以及获得文学作品带给心灵的愉悦、享受,读书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有效途径。中学生追逐网络文学的现象,应加强引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不至于痴迷,以免耽误了学业,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正视网络文学,处理好网络与传统阅读的关系

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确实是存在的。但网络文学也确实具有传统阅读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它的广博性、交互性、简捷性、新颖性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图文并茂,丰富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又使读者感到信息的接受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更妙的是,它解决了传统阅读无法解决的问题——少慢差费,丰富了阅读量,促进了快速高效阅读能力的养成。

那么网络阅读有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吗?

不会。因为传统是基础和保障;网上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条崭新的途径。而且也不能让网络来替代传统,否则就意味着传统的中断和终结。两者必须相辅相成。

那么,网络文学如何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网为我用”?让很多家长忧心忡忡的“网吧”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三课堂?借此机会,把我校实验的一些构思与探索给大家作一介绍,以抛砖引玉。

课题——网络的阅读方式、写作方式、交往方式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探索与研究。

研究时间——1年,2002.9.1-2003.9.1

研究思路——强化教师的引导和干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老师能否参与学生的网络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方向,走好每一步呢?或者进一步设想,我们能否施加影响,使网络文学不再只属于成年人群,使学生不再只是停留于模仿成人的风格,而是以中学生的朝气、活力、智慧与气质为网络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使网络文学中有一块属于学生自己的天地――自如潇洒的、活泼明丽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天地?再进一步思考,我们语文教学能否在继续保持传统阅读训练时,也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毕竟有83%的学生期望“将语文学习和网络结合起来”!

初步成果——我们在高一年级12个班开展实验,仅13周时间,90%的学生已能顺利的进行网上阅读与写作,80%的学生能借助电子邮局、留言簿、聊天室等开展网上评价、讨论等活动。我们相信,一年之后,这些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方面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干预网络阅读的思考与探索

探索之一:自主阅读,养成良好的网上阅读习惯

网上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喜闻乐见的阅读形式。

但网页浏览有很大的随机性,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阅读效果。加上网络中的信息纷繁复杂,学生又很容易受次要信息和无关信息的干扰。所以有很多学生下了网后,往往“两手空空”。不只如此,因为网络的虚拟性,网上充斥了太多的虚假信息,学生如果不具“慧眼”,也常常“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甚至“上当”。这其中,还不排除信息提供者的别有用心,还不排除一些非法的、暴力的、色情的或反社会主义的“”侵袭学生。

所以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告诫学生切不可把“漫不经心”“无所用心”当作一种自由,要加强自律,增强价值判断。教育学生在进行网页浏览之前,必须有一定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的目标意识。多问自己:我为什么读?想从中得到什么?想学到什么新信息?怎样才能使阅读有一定的方向,尽可能快地找到积极信息,避开无关信息的干扰,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化“魔鬼”为“天使”?

在2001年“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座谈会上,陈金明先生就曾强调过:“在互联网这个最大的信息载体进入社会后,一个人要想跟上时代,成为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分子,他就必须阅读——及早学会网上阅读。”

探索之二:延展阅读,让“网”成为学生课外博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展性阅读我们一直都在做,比如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询课内学到的知识的相关知识,了解知识的最新动态,发现课内学习的不足等等。

但是普通文本的课外读物,由于知识量、信息量受纸张、版式、刊期以及图书价格等客观物质条件限制,学生阅读收益是有限的。

而网络的信息是海量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网成为学生课外博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起课内课外,促进学生的语文课内的学习。

如笔者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曾要求学生在网络上当堂把本文改写成《刘和珍传》。但了解到同学们对“传记”这种文学样式了解甚少,这样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就组织学生在Internet环境下,以“传记文学”为方向,进行阅读,使学生对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开展《祝福》阅读教学后,又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分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把鲁迅笔下的女性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

由于网络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语文基本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延展性阅读迫使学生在课堂内更认真地学习。而学生在网络以及其它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学生制作课件,也是把课堂和网络结合的很好的方法。我们知道,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但是,这还是老师“嚼过的馍”,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与倡导的学生自主阅读相差甚远。因此我想,学生喜欢多媒体,我们爽性来个反弹琵琶,发动学生自己来制作课件。因为要制作一个有一定质量的课件,学生不单单要理解课文,懂得资料筛选,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加进自己的体验,要再现自己的审美观,并通过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要达到这水准,不吃透文章怎么可能有灵感?“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不事半功倍,才怪!事实上未来相当一部分作业都可以要求学生用课件来完成。

探索之三:经典导读,阐扬高尚的网络文化

学生只凭兴趣阅读,往往会产生偏向,出现随意性,因此教师在引导中应以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引导学生读各类文体的佳作,逐步增强学生阅读中的选择性和层递性,使阅读有品位、上档次,让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阅读态度。

钱利群说:在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经典领域,为学生打一点“精神的底子”。网络阅读更应如此。因为网络文学年轻,因为网络文学业余,因为网络文学太杂;更因为有79%的学生认为“网上阅读是语文课外阅读的一个好去处”。

就譬如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有人认为它经典,树它是网络文学的“旗子”,誉它为“开山鼻祖”。但也有人把痞子蔡和痞子王比,说两者的区别就好象羽毛与秤砣,说痞子蔡的网络小说是正而八经的痞子文学:浅薄,无聊,低俗,虚假,矫情,是电子化时代的语言垃圾,读这样的东西,除了浪费时间,几乎不会在任何层面使我们有所收获。更有甚者说,《亲密接触》之所以得宠是因为它极具想象空间,极具刺激性和暧昧性,迎合了城市里一部分荷尔蒙分泌过剩的人群……同一篇文章,褒贬为什么如此悬殊,争议为什么如此激烈?我认为,对这样的文章,老师不但要让学生读一读,更要让学生好好议一议!通过“议”,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因为阅读之后的讨论和交流,有助于学生汲取现代文化精髓,提高信息价值判断经验,积累文化底蕴。

我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的只是形式而已,传播渠道不同而已。文学是关注人的,是关注人的心灵与情感的,所以,在导读网络小说时,重点还是要体现文学点化生命、启悟智慧和润泽灵魂的作用,提倡“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注意文化阐扬。

探索之四:研究性阅读,引领深层次的网络阅读

研究性阅读是把研究性学习和网络结合起来进行阅读的典型方式,也是开展科学研究时查找资料、研读文献所用的最主要的研究方式。目前,这种阅读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题中,比较阅读题反复出现,且呈上升趋势。我们相信,研究性阅读仅仅出现在考题中,却被语文教学所忽视的局面应该很快结束,因为,对于适应未来社会来说,研究性阅读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阅读方式,是培养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好的阅读方式。

如果把阅读理解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经过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归类,信息资料的解释、规则原理的再运用。那么,研究性阅读可以设计为如下流程:

1.专题导入,明确阅读方向。

现今网上用中文交谈、聊天、发表文章的网友、网民或网虫们在谴词造句以及行文方面,正在自发地形成一种网上语言的新格局。看多了网络文学的学生,在作文中也时不时夹杂了很多网络用语,对这些网络词汇该怎么看待?该怎么规范?我就选定一个课题——“研究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让学生以此作为阅读的方向进行研究性阅读,并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

2.搜集资料,进行个体研究。

在搜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或纸质卡片记录素材,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与活动类型。学生的理解感悟都以文字的形式放在BBS论坛上,教师即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密切关注学生在BBS论坛上发表的言论,给他提供适时的帮助,学生互相之间也可以在论坛上交换意见。

3.归类整理。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景,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归类、整理(据调查学生对下载的资料能进行整理的仅占15%,66%的同学很少会去整理)等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提取,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以网络语言的归类为例,学生通过收集、比较,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类,很是有趣:

第一类为初级语言,包括普通词汇和科技词汇。普通词汇如“东东”指东西,来自广东的儿童语言;“菜鸟”不是鸟,指水平不高的网友;“大虾”是网络高手,不是食品。科技词汇是随着IT的发展而产生的,如下载、上传,如OICQ(网络寻呼机)、EC(电子商务)等。

第二类为中级语言,指符号、数字语言。网络语言中约有100多个符号,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示各种表情。:)是最简单的笑脸;:-D是开口大笑;8-)是眼睛族的笑……很多很多,已逐渐形成一套国际网络脸盘。数字语言如886是再见了,7456是气死我了。

第三类为高级语言,是在OICQ聊天室里常用的命令。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命令规则,就难以在冲浪时与朋友侃大山。

不仅做课题时要进行整理,平时,也要辅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多进行知识整理,分门别类,建立系统的学习资料库,像名言名句、文化常识、文体知识、成语、作文材料、新语、文言句式等均可整理,让学生在积累资料过程中,注重知识不断系统化,摸索规律,使纷繁、复杂、无序的信息转化为有序的知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规律的能力。

4.展示观点,深入认识

同一事物不同视角的认识对较为整体地理解该事物,具有特定价值,但是不能取代整体认识本身;不同视角看法的有机整合才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某一方面,帮助我们较为全面把握该事物。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补充,完善、加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一般要求学生以成果演示的方式将他们的研究所得作一个总结:包括一个PowerPoint和一篇文章。像本课题的演示,就有两种鲜明的观点:一方认为网络语言既有它的市场,就必定有它的存在价值,还说网络语言简而又简是因为惜时如金,“马赛克”现象也是因为表达上的便捷、省力。另一方认为网络语言残缺不全或言不达意会扰乱汉语语法规则,他们还举老外面对“8147”百思不得其解的例子说明乱造和滥用将对语言的规范带来极坏的影响。面对两种不同见解,笔者放下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对这两种观点在聊天室里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热烈的讨论,大家最后形成共识——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理解语意要结合语境。

研究性阅读,就好象在山顶放置了一个目标,学生从哪里爬,怎么爬,他能够爬多少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爬了。给定一个课题(譬如《走近苏东坡》,譬如《苏轼理趣诗研究》)让学生去研究,找一篇什么样的作品进行比较,从哪个角度进行比较,学生找到的及所做的比较究竟能有多深入,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他们对于由自己选择的文章都去认真地看了,并且认真地去思索了。而完成这些的正是他们自己,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了!至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我想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探索之五:组建文学网站管理系统,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

利用网络建立文学网站管理系统,既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成就欲和表现欲,为学生开辟自由的发展空间,又能极大地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界限。如今在优异、搜狐、新浪、上海热线等网上已开通的几百个文学社团就足以说明组建文学网站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文学网站开通后,就像开文学社和办小报那样,可让班级同学组成一个编辑小组,负责班级文学网站管理。开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像“诗歌精选”、“散文天地”、“戏剧舞台”、“小说天地”、“自言自语”等,定期更换文章,并负责将精美文章在网上发表,同学在自己的天地里可以无拘无束畅快地抒写他们的心情。以往,学生的文章每次只能向30-50个学生展示,而现在,他可以直接向全世界!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如果有精力,还可以将“精彩文章”编辑发行。

前文讲到,现在的网络文学中成年人的文章居多,属于学生自己的很少,我想,我们要是组建了大量的文学网站,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文学网站的轰轰烈烈的活动来建设属于学生自己的网络文学,来扩大学生对网络的影响,让学生健康向上的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文学来取代那些颓废文学,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施展才华的新天地,让网络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践提供前所未有的实践机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第三课堂”。这样看来,文学网站的组建还很有必要。

希望文学网站的星星之火早日燎原!

五.老师迎战网络阅读必须四转变

一转变:观念。敬请老师别再去呼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回归传统”,否则你就是新时代的“兵马俑”了!因为在关于“你认为网上阅读效果好还是传统阅读效果好”的选择中,66%的学生认为“网上阅读效果好”,仅有10%的学生赞成书面阅读;有72%的学生主张“将语文阅读搬到网上”。

语文是一个有很深文化积淀的有优秀传统的学科,但在信息社会里它不可能故步自封。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要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语文教学不仅亟待凭借信息技术来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而且这种‘整合’具有异常广阔的天地。”顾德希也这样说。

二转变:作用。教师的主要作用将定位于教材开发,教学研究和评价,定位于挖掘学习者的聪明才智,帮助学习者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生存能力。形象地说,应该是:教师为学生设立一个起点,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然后告诉他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完成任务的资源,这些都有了的话,就可以让他自己上路了。这时每个学生迫不得已只能选择一条自己的路走。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可以向教师或同路人寻求帮助。而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陪伴着他走这一路。但只有当他需要教师时,才会发现教师就在自己身边不远处。对于学生来说,从出于某种动机的选择到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正是他们自己体验感悟的过程。只有当他们走过一路,也许精疲力尽,也许头破血流,但回过头再回想这一路来的点点滴滴的收获,却是一种未经者所不可能有的成就感。在此,教师不再是一名吹笛子的人了,而是一个同行者。他将出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路上,他倾听他们的话语,支持他们的选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或者提供一个好的建议,以使学生能更关注到一路上那些容易被错过的美景,以充实旅程,开阔视野。到了终点后,每个人的行囊都是鼓鼓囊囊的,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终点只是一个路标,只是告诉你你所在的某个地方,而真正有价值的是他们一路上不断充实着的行囊。

三转变:职能。在七彩斑斓、瞬息万变的电子图文面前,教师只能做学生与信息系统间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服务者和协调人。具体地说:

1.备课。首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语文能力建构的阶段性特点,确定各次网上阅读的能力培养目标。就某一次教学活动而言,网上阅读虽然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但教者应该有所侧重,不应该眉毛胡须一把抓。其次,教师必须了解网页上相关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利于在上课时能指导学生迅捷地找到信息源。否则,学生在得不到教师的指点时,一上网,就如同初次出海的渔夫到了大海之上,不知道到哪儿撒网才可以捕上自己要捕的鱼。又其次,教师必须考虑课堂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计算机诸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声音、图像等媒介,创造生动活泼的可以激起学习兴趣的情境。再次,教师必须对整个训练程序作出预测,诸如时间的灵活分配,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可能出现的障碍,媒体操作方面可能出现的故障等等,都得有缜密的考虑,预备应急措施。

2.课堂。教师得充分利用监控平台,有效地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阅读、评价与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训练能力目标,指示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即指明相关网址,利于学生快速上网。学生进入阅读阶段,教师应随时调阅学生阅读情况,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比如在网上阅读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不太健康的图文。进入评价阶段,先可以由学生互评,教师得讲清互评的要求,如果要进行网上讨论,教师得课前帮助学生开辟讨论园地,如建立聊天室,电子邮箱,留言簿等。这一阶段,教师要快速进入每个聊天室了解讨论的情况,把握成功讨论的群体的情况,禁止利用网上讨论而搞下三流的行为。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都得发挥监控平台的作用。

四转变:知识结构。全新的领域肯定要求有全新的知识结构与之相适应,教师必须更新知识。以前强调“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现在提倡“教师更要能引导学生自己找水”。

六.结束语

网络为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更为学生开辟了自由的发展空间。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并有条理的指导学生的网上阅读,让网上阅读真正的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我们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将信息技术手段和语文学科有机整合,在传统语文学科教学车上装上信息时代的轮子,相信语文教学会有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课程观;网络课程;教学策略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构建学科网络课程,突破传统文本课程知识的陈旧、文化的保守等局限性,是构建个性化学科课程的一种新模式。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求教师应具有新的课程规和教学策略。

二、新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与局限性

1.新高中化学教材的新特点

(1)新思想: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注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

(2)新结构:注意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对习题总量和难度、适度问题进行了控制,并注意了题目的梯度和知识的衔接与跨跃问题,在加强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方面给予了重视。

(3)新措施: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有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等,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注意实验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实验,以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新版面:新教材语言生动活泼,采用比喻等手法,注意层层引导,使教材具有启发性,以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图画的作用,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彩图、章头图、插图以及实物照片等,使学生见图知意,印象深刻。

2.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注重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较长以及文本课程内容的单一媒体和线性结构,决定了课程知识更新缓慢和文化相对封闭保守等缺陷,新课程的目标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三、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1.网络课程及其特征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础性。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二是多元化。课程内容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要,具有差别性和选择性,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和增加新内容。四是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课程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五是综合化。重视课程的综合化,体现课程的整体性,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目标框架图

新课程目标价值指向(如图1所示):

(1)基础性目标:使全体学生具备国家规定的化学学科基础学力,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应有的化学素养。

(2)拓展性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知识体系和容量,发展思维能力,具备深入学习所必须的学科基础。

(3)发展性目标: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形成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学科网络课程结构

按新课程目标价值指向构建的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结构图如图2所示。

(1)横向结构

课堂教学网:主要适用于同步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相关页面中内嵌表单,供师生的提问和回答。此外,通过链接相关站点解决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学习过程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教师个体拥有的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性知识迅速更新和增加的矛盾,并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教学更直观、更高效。由于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分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媒体将同时作用于学生,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网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强大支持。

课程学习网: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弱点。知识的习得和运用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缺乏直接经验的过程及其方法的教育;缺少知识发展过程的历史叙述;忽视具体知识结论的相对性和条件性。课程学习网提供全新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不但形成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协作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方法和体验的支持,而且通过网络的链接与多媒体演示以及讲座,突破学科课程的封闭性,形成对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信息资源支持。

研究性学习网:主要是对研究性学习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使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网络平台。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经验的总结需要教师进行个案的启发和理性知识的指导,开设学科知识讲座对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活动是必要的。综合课程讲座使学生获得选题上思维的发散性。通过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等讲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使命感。

综合资源网:传统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但传统的学科课程也同样受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方法论的局限,表现出知识陈旧、文化保守等缺陷。综合资源网对学科设置及内容进行选择与组合,提供综合化课程资源,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2)纵向结构

教学管理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管理,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适应个体差异的异步教学。

资源管理区:学习资源、链接和多媒体演示,合理配置学科资源,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知识和思维的封闭性。

讨论交流区:BBS课程论坛、网上答疑、E-mail、OICQ等。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交流,拓展学科课程教学时空。

练习测试区:作业及反馈系统,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成绩网络管理服务。

四、学科网络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课程观及教学策略

1.教师和学生要具有新的课程观

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封闭的教学理念。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知识陈旧、封闭保守等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的环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师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的课程观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即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过程。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超文本和多媒体、非线性结构及整体性,要求学生必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这种变革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即兴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肖川博士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所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其特征为: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时空,具有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异步的个体学习的教学平台,具有支持实时通讯和非实时通讯的强大交互功能,同时还具有教学行为管理的功能,教师要学习和研究利用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和主动探究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如下(图3所示):

(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本着创造性、实用性、新颖性的原则,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其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2)探索研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课程信息资源库,运用相关链接、E-mail、BBS课程论坛、OICQ实时答疑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搜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3)总结提高。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

5.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人的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应当传授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的知识技能、策略方法。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非线性结构为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教师可利用学科网络课程的综合性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使用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6.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学科网络课程的最大缺陷是难以表现学科行为性的内容和情感性的内容。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实施中,既要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利用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机器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育人的责任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五、结束语

在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中,课程与教学过程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课程不再是一种指令和规定,教学也不再是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由于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不再是孤立、封闭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体验的、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新的课程观要求每个教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课程和教学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l]余胜泉.网上教学、学习与课程设计[OD/OL].教育技术通讯,

[2]肖川.论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3]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研究,2002,(4).

[4]李建平.教师为何踩不上点儿[N].中国教育报,20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