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7 17:10:50

武术知识

武术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大学体育;武术教学;多媒体技术

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武术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壮大的,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是不能够缺少的,在具体的武术课程中,内容包含了很多攻防类等一系列的动作。在大学体育的武术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同时还有逐渐在进行更新的体育文化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够健身,还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我修养。在大学体育武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提高,为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开阔新的道路。

一、大学体育武术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武术的课堂教学依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像是”灌输式“等教学模式,一般的主要步骤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然后整体练习。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只能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单一而枯燥的练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这种方式会削弱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再加上体育教师的自我业务能力方面不足,而导致了学习效率的降低。

2、理论教学内容较少

在大学体育的武术教学方面,其中的理论内容相对较小,通常是在第一节课的时候进行室内授课,讲解一些有关武术的理论知识。在后面的课时教学中都安排了实践性的练习,而在武术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讲解非常的少。这样就会让学生无法领会到武术的精髓,从而对教学的质量也产生了影响。

3、武术师资不符合武术教学要求

许多的高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都安排了很多的项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但是在武术方面,武术教学的教师不是专业从事武术的。还有就是武术教师对自身教学的专业了解不不够彻底,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就限制了武术教学的顺利发展。

二、武术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1、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多媒体技术就是把文本、图片、动画、音频以及视频等信息承载的媒介,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实现人机互动的技术。在武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把武术的动作通过图片、视频为学生呈现,让学生对武术内容产生兴趣,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全方位感受武术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

2、培养学生实践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多媒体技术中使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己寻找学习的素材,并且进行自我学习,然后对知识进行吸收和深入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先的了解,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就加速了学生学习的进程,这样教师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动作上的实践教学,或者对个别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大学体育武术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1、多媒体图片、文字的应用

在实际的武术理论知识教学中,可以合理的使用文字说明以及图片呈现的方式进行,以此让学生对武术的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到武术的发展历史时,可以为学生呈现创始人的图片等等,或者还可稍带着讲解其他类别的门派武术风格,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在对武术的比赛进行介绍的时候,可以用图片呈现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现场的布局以及规则等知识。在进行武术动作的实践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相关的动作图片为学生讲解动作中应该要注意的要点,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武术动作的具体走向,或者应该要用力的时间。

2、多媒体动画和视频的应用

在武术动作的实际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或者视频,使其从对角度对武术动作进行观察,然后在内心快速的建立一个概括性的整套武术动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把一套完整的武术动作分成正面、侧面以及背面的角度进行播放,让学生观察各个角度中,每个动作的细节和整体的特点。很多的武术动作技术结构复杂,并且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整套的武术动作,着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掌握的。类似在空中挥出长拳以及使用器械的误导技术,这些动作的困难度比较高。武术教师在为学生进行示范的时候,很可能会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在其身体情况、对动作的领悟程度方面导致教师不能够准确的示范,甚至无法完成动作。所以,多媒体的动画视频应用能够为学生全面呈现武术动作的要领和结构特征,通过反复的播放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掌握到其中的动作要领,以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武术教学

在多媒体技术中使用网络武术教学的模式,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教学的范围。在大学传统的网络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建设和武术教学相应的网络教学系统,让学生在网络中自由的获取有关武术的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进行反复的学习和研究。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学生还可以在网上直接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快速的作答。通过网络武术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武术教学的课堂进行优化,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推动了武术教学更好更广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把武术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模式中师生的关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提升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武术的动作要领。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武术内容的教学。

作者:赵丹 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立富,徐建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大学体育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152+102.

[2]刘可.论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1:33-35.

[3]李平斌,郭晶,罗飞虹,郁文.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03):79-80.

武术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武术教学;教学方法;示范法;高校武术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解决了物质需求之后的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在了身体健康和个人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而传承了数百上千年的武术恰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于是想要了解武术的人越来越多,武术教育也逐渐由专业武馆、武校慢慢进入了大部分校园中。人们对武术的需求和重视,决定了武术教育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担心身体和心理健康、低技能、精神追求低俗,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全面的素质教育[1]。如今,学校武术的发展和武术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武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武术中技术动作种类繁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教学的发展。武术动作标准化不统一,学生的武术基本功参差不齐,要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很难实现。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武术教师没能选择正确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探索武术课堂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1武术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发展

1.1武术教学方法的含义武术教学方法的概念是教学理论中最复杂的概念。研究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的专家学者对武术教学方法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表述。武术教学方法是指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方法和措施,实现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过程为目的的任务。1.2武术教学方法的发展武术作为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在古代,站在国家的角度来说,练习武术是为了防御外敌、保家卫国。在现代,人们练习武术则更多的是为了强身健体,继承并发扬武术精神。古往今来,武术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言传身教,老师在做完示范后,由学生根据老师所教授的动作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知识动作。随着社会的改革,现代武术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教授方式也由原来的老师单一授课,变为学生或者多媒体示范教学。

2当前武术教学方法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2.1武术教学方法的欠缺。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武术的教学方法。而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正是各大院校武术老师最为头疼的方法。再加上武术技术动作复杂、教学探索练习方式单一、动作要求高等特点,对于武术教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示范法。而示范法就是武术教师在上课时通过教师、学生或媒体,来展示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技术类型的动作教学。这对于学习武术的学生来说机械地模仿,显得有些单调[2]。由于学生自己看不到整体态势是很难保证每个动作的标准化,很容易忘记或混乱动作顺序,一个简单的演示模拟解决这些问题将逐渐侵蚀在学习进度,进而影响到武术教学的效果。2.2教学方法手段有待改进。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武术功底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符合学校规定的切合学生的教学手段,使武术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达到教学的目的。虽然武术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教学手段依旧不是很完善。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学校武术教学设施不完善、武术教师专业能力的缺乏、教师和学生没有做好及时的沟通和调整,以上这些极大地影响了武术传统文化的传承[3]。很多学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在学习传统武术的初期便失去了对武术的兴趣,甚至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厌恶武术。2.3武术师资的匮乏。武术专业由于存在太高的门槛,普通人很难有专业人士的那种气势和精气神,所以武术教学对于教师本身要求特别高。然而,由于专业的武术老师数量有限,一些高校的专业武术课程是由非专业武术老师授课,制约了武术的教学的发展[4]。在学校武术教学中,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很难学习到武术中的精髓和细节,最终可能只是画虎类犬,而无益于武术素养的提升和中华武术的传承。因此师资匮乏也是当今武术教学发展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2.4过分关注和强调武术价值功能。学生将学习什么样的武术和武术教育的视而不见,这些价值观和播放功能已被搁置。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武术教学属于整个大教育系统下的子系统[5]。武术教育的发展应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操作练习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武术优良的示范方法塑造更为完整的人,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关心和发展。

3示范法的分类

3.1完整示范法。一个完整的示范法意味着当教师进行示范时,教师或者由教师指定的学生,先做完整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形成技术动作的初始形态,清楚技术动作的路线和方向[6]。教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后,可以指定一个或几个对武术技术动作比较熟练的学生站到前面示范。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出的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排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3.2分解示范法。分解示范,是指武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具有一定难度的完整技术动作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动作来示范,给学生一个整体简单的动作映像[7]。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先做分解示范,先下肢,然后上肢,最后再将上下肢动作一起练习。例如太极拳教学中的搂膝拗步,先练习下肢上步、撤步动作,再练习上肢前推和下搂的动作,最后上下协调一致[8]。教师在分解示范教学时应当观察学生学习动作时的表情神态,对示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好理解动作的内涵。

4示范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4.1示范的方向和位置。示范方向,在武术教学中通常称为示范面。示范面包括正面、背面、镜面、侧面4种示范。正确选择示范面,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动作的结构、方向、路线等。武术教师准确选择示范面,可以使学生有重点地观察示范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合适的示范位置,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示范动作和示范的过程。展示示范的位置是由学生的队形决定的、与教师教学的需要和场地器材等因素有关,教师不断变换授课位置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武术的动作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2示范速度与技巧。示范的速度取决于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要把控好动作的速度与技巧,注重动作之间的衔接,形成完整、连贯的示范过程。教师要明确示范的目的,在示范过程中遇到到复杂、难点动作时,可以将示范的速度适当放慢,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另外,武术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意动作的技巧性,结合恰当的讲解,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3示范应当注意对呼吸的合理运用。示范时应当合理控制呼吸的运用。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对呼吸的合理运用,能够提升动作的协调性。呼吸对动作的节奏、速度和力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在示范动作的特点以及方位变化的时候,应当着重对呼吸的调节进行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对呼吸方式进行合理的应用。

5示范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5.1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动作知识技巧学习。示范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意识,以知识为基础的运动技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方式。个人知识在行动中的知识技能,也可以控制动作方式的知识技能,以达到武术的知识技能的理解。同时,随着各种动作知识和技能的共同运用,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完成武术动作的学习。5.2适应了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武术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讲解加示范,武术老师更侧重于动作的准确性[9]。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进行模仿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然而,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武术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实用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代高校教学的迫切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加需要有创新精神。武术教师在总结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改变教学要求,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常规和学习疑惑,示范法适应了现代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5.3培养了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角色,一个好的武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熟练地掌握武术精髓,因此一个学校想要在武术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教育成果,那么在武术老师培养方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不断拔尖,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从而使武术教学更好的发展。

6结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学生在校身体素质的提高,学校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在武术教学中示范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发扬传统民族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武术教学的示范法是一个值得各个院校去深刻学习并且使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磊.关于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4):97+99.

[2]马秀珍.对体育教学中示范法的再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7(05):36-37.

[3]陈萱.高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82+84.

[4]尤才成.武术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5]田沛源.高职武术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J].中华武术(研究),2019,8(09):44-45+43.

[6]陈王明,梁耀荣,梁文洪.高校武术选项课开展现状研究[J].武术研究,2020,5(01):68-70.

[7]谭家华.浅析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法的运用[J].才智,2016(32):202.

[8]罗雪琳.谈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方法及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J].才智,2017(30):27.

武术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路径

传统的武术文化是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为主要根据。在现代化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数的体育专业院校,都注重对学生的技巧、动作进行强化教学,但对知识理念、历史文化、武术内涵及学习武术的重要性没有进行详细地讲解,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对此,需要对体育院校武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能够对传统的武术技术进行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现体育专业院校武术教学改革目标。

1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重要意义

1.1对学生道德品格产生积极影响。在体育专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开展武术课程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传统文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流程,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武术课程自身具有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1]。武术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锻炼与提升,还能够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体育专业院校的教学中,弘扬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正确地引导,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武术人才。1.2提升学生体质。为了能够使武术课程顺利地开展与实施,前期的准备工作最好能够对传统的武术文化内涵、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地考虑,对教学理念进行优化,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能够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2]。传统武术不仅包括对武术动作的学习,而且在各种武术动作中,需要人体各个部位的相互配合,才能够达高效的形态。除此之外,对于武术运动的教学,需要先把理念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理论充分了解后,再进行基本动作技巧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作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身体动作的调动性,间接性地对学生机体力量、速度、爆发力等都进行了培养,在武术动作中,还有一些幅度比较大的动作,可以对学生的柔韧性进行训练。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身体调节,特别是在武术移动训练中,需要学生有极快的反应能力,不仅可以对武术技巧进行学习,还能够在实战中及时地化解武术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3促进武术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弘扬,武术是重要的载体,可以借助武术促进文化的交流,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武术文化传承中,构建多元化的友谊体系,以媒介、平台为重要的基础,提高武术文化的交流效果[3]。与此同时,在跨国性的传播过程中,需要以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式为背景,在体育专业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教学,实施体育教学体系,促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高校可以定期开展竞技比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文化交流,也使体育专业院校提升了教学水平,为弘扬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实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1.4开展竞技体验。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为了确保传统武术的稳定运动,需要增加一些国际性的竞技赛事,而竞技赛事的水平,对文化传承具有直接的影响,那就需要对其综合的影响力进行提升,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体现出武术教学的时效性,使构建的教学体系更完善、教学流程更清晰,实现了武术教学的价值与意义[4]。需要注意的是,武术课程教学的开展,最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对传统武术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此为重要基础,提高传统武术的艺术性,为武术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对教学路径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2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路径策略

2.1对武术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为了能够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武术实践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对学生详细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学生所关注的,只有学生对内容感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使武术教学结构更加稳定。以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为基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体能全面地提升,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武术教学。尤其是在武术教学的发展时期,及时对教学课程的结构进行优化,避免教学内容对整体发展造成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专业院校的武术课程教学进行深度的改革,提高武术教学课程的效果。(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但是对实践教学比较忽视,使武术教学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出来[5]。对此,需要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充分验证理论知识,既让学生学习到了传统武术理论知识,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武术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升教学管理水平。(2)完善教学内容。在理论知识教学中,需要借助一些历史资料,对武术动作充分讲解,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把理论知识与武术技巧相结合,使武术教学课程内容体系更加完善,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6]。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升级,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结合了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武术教学中,学生最喜爱的武术动作就是防身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升武术实践的教学水平。2.2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基础知识教学为重点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不断改革。一方面,对传统的教学思路进行优化,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构建考核机制,具有严格的要求[7];另一方面,明确教学目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武术课程改革教学的价值。(1)针对实践教学,制定教学目标。武术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拓展实践教学的路径与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学习武术课程,掌握武术动作技巧与精髓。(2)开展体验化教学。体育专业院校开设的教学课程比较多,而武术教学是最能够展现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课程,体育专业院校要高度重视此课程的教学,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考虑,不断改革提高武术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8]。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武术训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2.3创新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武术实践教学进行改良,对武术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训练水平,与教师积极沟通,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武术文化的魅力。(1)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把武术教学训练的内容、动作技巧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进行学习,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习武术动作技巧。(2)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武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改革,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开展武术交流大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学习武术动作技巧、基础知识。

3结语

为了更好地弘扬与传承我国传统武术文化,需要对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提升体育专业院校的武术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焕盛.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的思考与路径选择——基于复合型武术教师的专业发展[J].中华武术.研究,2019,8,(1):32-35.

[2]杨建营.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技术课程改革理念探析[J].体育科学,2018,38,(12):3-10.

[3]王静.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0):37-38.

[4]王翔.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4):92-93+96.

武术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一带一路”;武术段位制;孔子课堂;文化课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自1988年起实施武术段位制以来,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共鸣。2004年国家汉办成立,致力于为世界人民提供中国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携手发展多元化,武术文化深受世界学生的喜爱。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明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宣布启动《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1]民心相通,即国与国之间,应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等,通过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等,促进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在国际上已具备一定影响,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发展武术段位制,不仅可以保护和推广武术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发展和当地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及实地考察法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武术段位制的现状与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为武术段位制在海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优势:“一带一路”、武术段位制及学生群体优势解读

1.1“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武术段位制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发起,沿线国家及非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包容原则,通过政府间的高效沟通,深入了解国与国之间的长处,发挥优势互补,合理对接中国和“一带一路”参与国已有的发展战略和计划项目,推动中国与参与国之间实现互利共赢,带动中国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拓宽国际视野。另外,2015年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中也明确指出“积极展开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这充分说明了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对外推广的支持。菲律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一,菲律宾孔子课堂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发展契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武术段位制,将武术段位制课程打造成孔子课堂的精品课程。1.2科学、系统的武术段位制体系。2013年12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共同印发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增订版)》。[3]段即阶段、位即位置、制即制度,“武术段位制”意指用统一的评价制度对武术习练者在某一习练阶段达到的位置(等级)进行评定。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由4册理论教程和12个拳种的17册技术教程、不受拳种限制的《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武术功法》《自卫防身术》及3种器械技术教程组成。[4]教程对各段位武术技术动作、理论考试、晋级和晋段、管理和考评、申报与考评、认定与授予及证书、徽饰和服装都作了科学的规划,如在武术技术动作上,段位制以打、踢、拿、靠、摔武术技术动作为主,从一段到五段分别进行教学,六段时对五种技术动作进行综合教学,遵循了循序渐进、系统学习的教学理论原则。武术段位制不仅适用于境内外武术习练者,同时给武术管理者和传播者提供了统一标准的科学管理体系。2014年5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颁布《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5]规划旨在通过纳入政府规划、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构建武术顶层设计,以政府为主导、各武术团体及境内外武术推广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促进武术文化向前发展。同时,规划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武术推广的组织管理问题、时间与空间安排问题以及考评体系技术核心问题。在境内外武术推广方面,规划明确以海外机构为对象的渠道,如与国家汉办合作,在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开设武术段位制课程。在段位制试点阶段(2014-2015),完成在10个孔子学院建立武术段位制推广考点;普及阶段(2016-2020),力争在孔子学院建立超过总数50%的武术段位制考点。1.3菲律宾孔子课堂学生解读。至2016年12月31日,国家汉办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所孔子课堂。[6]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目前已在菲律宾建立四所孔子学院和三所孔子课堂,其中孔子课堂全部分布在菲律宾教育部下属公立中学校,旨在通过以孔子课堂为中心,促进区域内78所公立中学校汉语文化的推广与发展。[7]菲律宾三所孔子课堂汉语班学生主要以菲律宾本国学生为主,年龄普遍在13岁至16岁之间,大都处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学生好动、易对新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且乐于学习新知识,同时,运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律、团结合作、成就动机以及勇敢顽强的良好品质。[8]近年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及中菲关系的全面复苏,菲律宾青少年期望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从而了解中国。[9]菲律宾教育模式与美国教育模式类似,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多面发展,文化课及运动课安排较多,且时间充足。武术作为文化兴趣建设课,可以充分地与当地教学模式结合,将武术列入学生日常文化课中,促进武术文化的推广与发展。

2契合:武术段位制段级标准与孔子课堂学生的有机衔接

中国武术组织与推广部门将2011年确定为“武术标准化年”,起用以考为主、以评为辅的段位晋升方式。同时为了更好的推广武术段位制,在段位等级上,《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增订版)》明确规定段位由趣味武术段前级一至三级、初段位一至三段、中段位四至六段、高段位七至九段和荣誉中段位四至六段、高段位七至九段组成;在考核标准上,趣味武术段前级的考核标准为接受武德教育、正确运用武术礼节,参加武术基本锻炼和掌握相应武术知识,年龄在6周岁以上可以申请晋升一级考试,一级获得半年以上可晋升二级,二级获得半年以上可晋升三级,三级获得一年以上、年龄在11周岁以上,同时完成相应的武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后,可申请晋升一段等,每个段位都有相应的晋升标准规定;在段位认定费上,确定在小学生段前级一至三级、一段,中学生在二段及其以下,高中生在三段及其以下为免收段位认定费。另外,武术推广十年规划明确指定在海外武术推广上,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学课程以《趣味武术(段前级)》《长拳》《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和《五祖拳》为主。菲律宾孔子课堂立足于菲律宾教育部下属公立中学,公立中学由初中四个年级和高中两个年级组成。孔子课堂学员由每个年级择优选择学生组成一到两个班级进行汉语学习,学生汉语学年安排为初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及四年级,学生年龄普遍在13岁至16岁之间,汉语学习时间每周至少4小时。孔子课堂不仅提供汉语语言的学习,同时还提供中国文化的学习,如武术、剪纸、书法等。将武术段位制段前级和初级段位一段引入孔子课堂汉语班文化建设课中,一方面符合段位制等级晋升的循序渐进原则,另一方面四年的汉语学生学年安排与段位制段前级和一段晋升时间标准一致。

3困惑:武术在孔子课堂文化课建设中的反思

菲律宾孔子课堂于2015年成立至今,文化课建设一直以来受到了孔子课堂负责人及相关老师的高度重视。武术文化作为文化课建设中的内容之一,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但是当前孔子课堂中武术特别是武术段位制的推广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3.1选修人数众多,生源素质不高。菲律宾教育部下属公立中学设立有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阿拉伯语和汉语选修课,汉语在国家汉办和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汉语在菲律宾是发展最快、学校分布最广和学生选修数量最多的外语语种。在三所孔子课堂内,每个汉语开设年级至少两个班,每个班至少40人,四个年级共计200人及以上,汉语班学生多为学生自愿选择,人数众多时,根据学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按照综合成绩录取的汉语班学生,择优录取时更多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运动素质层次不齐,普遍素质不高。3.2自然环境恶劣,训练场地缺乏。菲律宾地处热带,由7000多个小岛组成,是一个群岛国家,又名千岛之国。[10]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菲律宾雨季时多台风暴雨,旱季时气候干旱、温度过高,自然环境恶劣,另外菲律宾教育部下属公立中学由于经费有限,校内运动场所尤其是带有空调或制冷设施的运动场所极其稀少。三所孔子课堂中的两所学校校内具有开放式棚顶运动场,但是运动场所内缺乏上课设施及场地有限等因素,影响了武术教学质量及武术的推广与传播。3.3师资力量薄弱,段位制知识缺乏。“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计划”指明力争为海外每所孔子学院配备1-2名武术段位制教师,负责武术推广教学工作。按照计划中的标准,至目前为止菲律宾四所孔子学院内武术教师均未达标,仅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每年有一位专任武术教师任职,但是一名武术教师在承担孔子学院武术教学的同时还兼顾下属三所孔子课堂的武术教学,教学任务太重,不能很好的完成武术教学与推广任务。通过与武术教师调研得知,武术教师们在国内武术学习中,很少涉及武术段位制相关知识,在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武术教学时,以开设自身专长的教学内容为主,极少涉及段位制教学。另外,在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图书馆内,可以查阅到武术教学相关教材及CD光盘等资料,但是武术段位制相关资料还未进入图书馆内,尤其是英文翻译版武术段位制相关资料的缺失。3.4上课模式陈旧,课程体系不完善。武术文化在孔子课堂推广中,由于缺乏对武术顶层设计的了解,及武术上级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上课内容大都以五步拳、长拳、太极拳及武术体验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师多为结合自身武术学习经验及个人武术技能知识,自行安排武术教学内容,未形成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系统教学模式。另外,在课程体系及档案资料管理上,武术文化课未形成学生学习课程完整体系与档案备案记录,影响下一任武术教师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3.5培养目标不明确,再学习率偏低。中国武术组织与推广部门虽然已经从顶层构建了武术段位制推广蓝图,但是在实际推行中,速度还比较缓慢。当前在全球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中,汉语奖学金项目申请大多仅要求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考试等级,对特长生的开放有限。菲律宾孔子课堂内武术作为文化课内容的一种,教师在培养目标上还不明确,武术未得到足够重视,教学时多以武术兴趣课或武术欣赏为主,学生武术技能学习仅停留在基础阶段,造成了学生再学习率偏低尤其是初中四年级之后的武术再学习率。3.6顶层设计认识不足,考评检验机构不完善。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得出,武术顶层设计蓝图已初步构建完整,尤其是“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提出。但就目前而言,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负责人及海外武术教师们,由于远离国内,对武术推广的政策文件和新措施学习有限、认识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优势,向学生推广武术及武术段位制。另外,菲律宾境内未有一家武术推广机构或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已申报武术段位制一级或二级考评检验机构,在考评检验机构缺失的情况下,无法确保武术段位制推广的顺利进行。

4路径:段位制推广对武术及孔子课堂文化传播的促进

《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增订版》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武术推广标准指导性章程,在海外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中按照段位制的标准进行武术教学,有利于给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负责人、武术教师提供专业的理论支持,同时可以通过等级晋升考试激励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及对高一级段位知识学习的渴望。4.1优化生源渠道,提高生源质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汉语学习热已属于世界新潮流,菲律宾人民亦对邻居中国的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武术段位制仅作为文化课内容之一,可以在武术体验课中全面展开,但是武术段位制教学一种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学习者拥有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段位制教学中,适当控制选修人数,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的武术段位制学习者和爱好者。孔子课堂一方面进行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加强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在为孔子学院或其它上一级教学组织机构培养汉语型人才。武术段位制纳入孔子课堂文化课建设中,通过四年系统、科学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武术技能及理论知识,进一步优化学生生源,对上一级教学机构继续组织武术段位制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4.2遵守自然规律,合理安排武术学习时间。武术段位制教学,应充分结合菲律宾特有的自然规律、场地设施情况及菲律宾学生的学习习惯,合理可行的安排学生武术段位制学习时间。如每两周正式安排一节汉语课作为武术段位制教学时间,另外下午四点放学后,可灵活选取时间,安排武术段位制教学,同时校园内可以创办“武术角”,定期举办武术文化宣传活动和段位制教学课程,动员校内汉语班及非汉语班学生广泛参与学习,扩大武术在校园的影响力。4.3普及武术段位制课程,完善课程体系。武术组织和推广部门,应根据“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指示,积极主动地展开与海外孔院学院及孔子课堂合作,将武术段位制的章程及相关政策及时地分享至海外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力争把武术段位制课程纳入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文化课建设中。在武术组织与推广部门的帮助与指导下,可以在武术课程内容选择上、师资培训上、课程时间安排上及考评检验上对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武术文化课起到规范作用,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武术推广体系。4.4引进MOOC课程模式及施行“造血计划”,解决师资缺乏难题。由于目前还处于武术段位制的普及初期推广阶段,拥有武术段位制经历的教师仍然缺乏,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满足海外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需求。短时间内,慕课(MOOC)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是武术段位制当前必须借鉴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专任武术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与慕课教学模式结合,解决武术师资缺乏现状,促进武术段位制在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中的发展与普及。[11]另外,当前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武术教学主要采用“输血”模式,即由国家汉办统一选拔、培训并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武术专任教师负责,但是师资数量有限,很难满足海外对武术师资的需求。“造血计划”既是从汉语班学生及其他武术爱好者中,逐年分批次选拨对武术感兴趣的人才按照标准进行规范化培养,让其具有专业扎实的武术段位制知识,学成后返回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执行武术教学。[12]造血计划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时间跨度大,收效慢,但是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海外武术师资缺乏问题及武术师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问题。4.5明确培养目标,提高武术学员再学习率。武术作为中国的“国术”或“国粹”,在唐朝及以前就已传向海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深受世界人民的热爱。[13]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作为中国语言文化推广组织机构,理应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担。在武术及武术段位制推广中,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应制定好纲领,明确培养目标,加快武术段位制知识的普及,加强武术学员的段位考评与审核,提高学员的再学习率。4.6加强武术顶层设计知识学习,完善考评机构体制。武术组织与推广部门应积极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沟通、协调,及时将武术顶层设计政策推广知识传达至海外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负责人,同时双方联合共同培养一批具有武术段位制知识的专业教师,并派遣制海外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另外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在全球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中设立超过总数50%考评机构的布局,实现以考为主、以评为辅的段位晋升制度。

5结语

武术知识范文篇5

关键词:百色学院;武术;社会体育;课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凭着竞技运动、健身、表演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养生保健功能的神奇魔力,吸引了很多国家和人民的参与,使其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流行运动。武术项目是我国体育部门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等文件的时候就有明确指出培养目标:“武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成可以胜任教育类的工作,突出师范性特点,并且可以从事学校科研等方面的复合型教育能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指导纲要》在2004年颁布的时候也有明确的规定:技击,作为武术课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必需依照划定的教学打算和设置专业培训打算,为技击成为武术课程科目政策奠基了根本。为了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已经扩大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辐射和其他体育相关专业。因此,武术课程重要任务是要社会适应能力,融合时代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百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开展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百色学院在不同水平上对武术专项课程纲要做了一定的修改,根据当前对百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整理分析得出,新纲要的前提是以武术类课程为指导纲要,修改、补充和完善了课程的指导思想,如内容设置、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但是课程在开设的实际过程中,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规定的纲要内容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执行。在上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套路为主,与中小学的体育武术课程内容难以衔接,然近几年增设了散打、跆拳道等项目,也改革了武术课程,可是改革的力度就像是把力打在棉花上,不痛不痒,这样还是很难达到新课改的形式。1.1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指导思想。“竞技运动”的影响对百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强调技能动作的传授和技术运动水平的提升;思想上的灌输却没有:如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全面发展等意识;这样并不利于知情意行的方面能力的发展。喜欢武术的学生比喜欢武术课的学生多,从这种情况看得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百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的实施还不是很到位,对于武术的认知的建立也不是很乐观,消耗了学生对于武术健身的高涨情绪和武术专长的成型。1.2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目标。学生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在上课的过程中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而且在武术这一门学科领域里面,学校要达到教育的课程目标,受教育者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提升必须要教育者通过武术这一教育形式,方能奏效。学校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整合符合实际情况的依据,制定出对应的课程目标。据了解,目前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武术专业的技术技能以及一定的理论知识,可以正确的示范动作,按程序教学,会写教学计划,可以自主创编套路动作和组织竞赛或者担任裁判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这些目标还未能体现出来。1.3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核心,只要掌握好教学内容,并且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社会体育武术专选班通过三个学期学习,可以熟练掌握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太极拳等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掌握本专项教学、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争取在技术上达到二级武士的标准,具备从事学校武术教学的能力。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达到会讲、会做、会教,具备组织中小学教学课、课余训练以及组织中、小型比赛的能力,能够胜任中学体育课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和业余训练工作。

2存在问题与分析

2.1教学的指导思想不够完善。由于课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改革,包括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需要健康第一,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这比注重运动技术要好得多;目前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着力培养学生修身养性的意识和基本的运动能力,以前教学却只强调竞技体育思想,难免有些枯燥。随着课程的改革,指导思想虽然有进一步的完善,但是,据调查了解,当前武术教学仍然缺乏科学和现代武术教学指导思想,还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思想,高度重视运动技术、技能培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思想培训;重点放在对技术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上,没有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上课模式。所以,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指导思想无法贯彻落实。2.2教学培养目标不够具体。经过了解,我们知道了武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设定的基本上是由武术任教老师自定或部门武术教师集体交流讨论定的,因为老师之间的个人综合素质,对武术的理解课程和课程教学目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加上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和讨论,所以,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实际教学中,武术专项课程目标实现有较大的差异,武术专业的学生也千差万别,培养目标的实现相对较难。在从武术课程纲要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即使达到的课程纲要的要领,可是事实上,作为师范性的具体体现,教育知识与能力在目前来说还没有达到要求。资料显示,竟然有高达52.9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目的和计划地培养学生,学生的能力就很容易被忽视了。能够在一年之后完全既得所学课程内容并熟练的只有11.7%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只能完成个别动作,导致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示范动作,攻防含义也不懂,纠错更不会,这样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工作之后不懂怎么去教武术,有些学生没有学习自卫防身术,不知道养生保健知识和当代体育健身的知识之间的区别。可是这些知识都是中小学课程中必须要完成的培养目标,缺少了这方面的能力,将会很难胜任武术课的教学任务,师范性的目标也很难达到要求,同时,对于武术课程的普及和推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学生对于武术课程改革的建议,有64.7%的学生希望加强进攻和防御战斗这样的实际行动,可见学生还是倾向于实用性的内容,强烈的对抗,但是现在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强调操作的标准化,突出拳种的风格特征并没有错,但进攻和防御战斗教的内涵,但由于空间的限制和设备限制,所以被忽视了。2.3教学内容忽略了本质特征。在社会体育武术专选班的学生中,大多数是从高校才开始接触武术,所以基本功比较差,需要加强基本功和简单套路的练习,而教学大纲的安排为长拳和南拳类,由于长拳和南拳是国际规定套路,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强,还有一些腾空动作,所以学生在练习的时候非常困难。武术的本质特征为技击性,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武术的本质特征开设,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导致学生因学不会而厌倦武术,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适合学生当前练习的武术套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更好的推广武术奠定基础。

3发展对策

3.1强调创新的理念,指导思想贯穿整个教学。素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长期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崭新的教育价值。现在的武术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技术动作水平的提高,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这种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使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受了很多限制,武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刚好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身体体质、强化运动技能且在上课过程中始终谨记“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3.2明确培养目标注重教育知识与能力。武术课程教学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可是也更应该提高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武术道德素养。一是规范理论课程,关注武术理论知识。首先,遵循教学纲要。教学纲要的时间进度通常会安排得比较合理,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尽量达到要求。为了让学生的学到更多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知识。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加课,其次,我们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中增添科研方式的内容。最后,加强理论指导,打破常规。二是强调武术素养,加强武术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善恶分明、积极进取、匡扶正义,学会与人交流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重情重义,还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3.3简化教学内容,强调武术的技击性。武术的特征为技击,所以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缩减一些复杂的套路,在学生学起来更容易,然后穿插一些技击,比如某一个动作的实战用法,这样学生在学起来不仅不会太枯燥,反而越学越感兴趣,从而使学生不仅仅是喜欢武术,而更是喜欢上武术课。当前许多高校武术发展脱离了技击,使得学生不太喜欢武术,所以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武术,是当前武术研究者需要用心去探索的方向。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保护和发展武术需要每一个国人的努力,作为一个武术研究者,应努力通过高校这个平台,让武术的发展日益兴盛。

参考文献:

[l]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翟少红,蔡仲林.初探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武术内容的构建.新世纪学校体育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武术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核心素养;武术教学;武德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2018年初由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表现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和技战术应用、体育展示和比赛,健康行为具体表现为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健康知识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体育品德表现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这从根本上明确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2培养武术课堂核心素养的途经

2.1武术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素养。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中小学的武术教师同样也要教授其他体育项目。此外,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武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和体育其他项目不同,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武术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过硬,所做的动作标准规范,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武术动作。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武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次喜欢和教师比赛。”因此武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2.2武术课堂教学重视武德渗透。武德是指长期以来在习武群落中形成的对习武者的行为规范要求,它协调着习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着习武者的各类活动。武德是武术礼仪的核心思想,又通过礼的形式来体现其内在含义。“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崇武尚德”“德艺双修”“德全艺高”武德修养成为武术行为的基本礼仪。例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着重讲解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抱拳礼,它不仅是外在的动作行为,更是对武德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一种诠释,左掌右拳寓意崇文尚武。左掌大拇指内扣,表示谦虚请教,永不自大;左掌掩右拳,文武兼备,身心一统;右拳五指紧握,寓意五湖,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拳掌相抱,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天下武林为一家;两臂屈圆,象征以和为贵。可见,“抱拳礼”是以礼为外在表现形式,对武德所进行的诠释。它引导着习武之人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是习武者道德修养的一个外在表现。通过武术锻炼健身强体,注重健身养身之道,形成重视生命的教育观;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步树立“尚武”的武德思想,通过武术交流活动可以交流思想,增进友谊;武术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自身防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知晓中华武术的渊源。在武术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的综合体现。小学武术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武德教育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武术教学中运用游戏、比赛、分组等练习方式,并结合情境教学和练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增长本领,学会武术的礼仪知识,丰富武术文化内涵,充分向学生展现武术的文化魅力,增强学生的爱情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武术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2.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2.4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武术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3小学武术重武德的意义

3.1武术教学相长。教师在教授武术技能时,关注礼教,培养德技并举的小小武术传承人。同时自身应该不断自省,在努力提高自己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自己品德的修养,达到以身行道,以技显德。“技击之道,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武术练习者在施武用武方面都有基本的规范,要求习武者要有手德、口德、公德。正是因为武德对武术的制约与规范,才使得武术能够更好地发展与传承,也让武术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3.2凸显尊师重道。常规的体育课中,教师和学生仅仅是礼貌性的问好,在武术课堂上,运用经常灌输的武德教育,显示出武术的与众不同。“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礼者不可与之教”“为武师,须教礼,德不贤,不可传。”这些要求体现了武术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关注德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技并举的武术传承人。尊师重道是武术文化中重要的礼仪形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小学武术教学重视武德的形成,武术练习者对老师的尊敬是武德的基本要求。3.3促进武术发展。武术教学重渗透武德的环节,它不仅体现了丰富的武术文化,还促进了武术自身的发展延续,蕴含了特殊的文化意义。武德的发展传承,使其成为结合政治、道德、礼教、体育于一体的武术礼仪活动。武术项目中不仅技能形式的武术在礼制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同时以武德为代表的传统礼制文化,同样渗透到习武人群的道德修养当中。“抱拳礼“以及“拜师礼”为代表的典型武术礼仪使得传统武术得到传承,通过抱拳礼等礼仪保证了武术技术体系的整体传承,学生都被武术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内容震撼,喜欢武术,热爱武术,使武术得到保护与普及,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4小结

武术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武术课程;改革;发展

武术作为我国主要体育项目,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国粹。结合当前情况发现,武术不仅受到人们热爱与欢迎,而且还是当前人们主要锻炼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属于较为重要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向体育教学提供优秀素材的同时,还能吸引许多高校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实现弘扬国家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目的,从而加强学生自身体质,使其具有较高健身意识、体育意识,以此提高高校武术整体教学效果,促进高校体育的有序进行。

1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现存问题

1.1理想和现实间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初次进行武术课堂教学时,其学习兴趣相对较高,即认为武术相对比较神秘,使其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由于没有达到学生预期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激情逐渐弱化,仅将其作为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最终造成武术教学质量的持续下降。1.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对于体育类院校来讲,武术普修课中教师数量相对比较充足,且多数为专业运动人员,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或者是由武术专业研究生等组合而成。但是,在普遍高校中,武术课程主要为其他课程教师兼任进行,在进行实际教学时,由于教师自身缺少丰富技术和理论知识,导致武术技术要求和动作要点等内容无法进行有效传授,最终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下降。1.3忽略理论知识教学作用。任何技能形成均应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武术教学同样如此,因为武术具有丰富内涵与独特技法特点,所以,对武术理论和传统养生等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极其重要,以便于学生更好掌握武术这项运动。但是,当前高校进行武术教学时,普遍会将技术作为教学重点,逐渐忽略了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普通院校教学中,武术课程每周两次,理论课时间均在1~2个学时左右,为了尽快实现技术教学目标,教师往往会直接忽视理论课时,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1.4缺少有效安全保护。在高校体育场地中,通常是以足球场与篮球场等为主,在进行武术课程教学时,往往会选择室外空旷场地教学,但由于环境比较复杂、自然因素较多,使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出现安全问题。而部分学校领导与教师在考虑学生安全基础上,经常会展开简单教学活动,对于武术课程中难度较高动作等,则采取直接忽略的态度,从而对武术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2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2.1教学方式的改革。高校应该对武术教学方式予以合理应用,即将学生发展作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武术锻炼习惯,由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实现武术教学多样化特点,同时培养师生间的交流能力。对此,在进行武术课程教学改革时,需要根据武术特点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和攻防特点的融合,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器械进行对抗训练与双人练习等;毽球等器械的合理应用,将其模拟为暗器,以便于学生徒手与防御训练;以武术情景的方式进行创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各自特长;适当进行户外教学,强化学生野外武术学习能力。2.2考核标准的改革。在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实现分数考核标准的淡化,即利用学生特长爱好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具有较强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与此同时,在对武术课程考核标准予以改革后,还能调动学生对武术的学习热情,避免受分数考核标准的不利影响,使其出现枯燥等情绪,进而造成武术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下降。2.3教材体系的改革。在武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其主要课程教学为教材内容,同时还关系到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等。对此,高校武术教学过程,教学教材应该满足科学教学理念,在符合新时展要求的同时,还应提高武术教材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除此之外,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体育进行融合,以便于彰显武术文化和国际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突出国外先进理念,而且还能确保武术文化具有整体性特点,从而彰显武术课程的时代感。对此,在进行武术教材体系的设计时,应该将素质教育和个性体育、终身体育等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严格按照统一性、灵活性原则进行。

3高效武术课程改革发展措施

3.1对教学内容予以优化。武术运动形式具有搏斗性等特点,在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可以按照不同专业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学生不同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效果,既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科学性,还能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对此,在对教学内容予以优化时,其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教学内容应该将学生健身功能作为基础。由于武术能够强身健体,并具有修身养性特点,因此,武术教学能够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正确了解武术知识与技术。第二,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其教学内容主要为实践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相对较少,要求教师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展开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确保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三,强化技击性教学。在高校武术课程中,技击性属于此项运动的主要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和其他项目进行划分,并将擒拿与散打等项目进行融合,使学生更好掌握武术的整体内容。3.2将武术作为选修课。为了促进高校武术课程改革发展,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应该将武术作为选修课,以学生兴趣为教学主导,基于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教学,能够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武术课程教学具有人性化特点。在此教学方式下的教学效果相对比较理想,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为教师更好进行教学提供便利。3.3强化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在高校武术课程改革中,构建一支较强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师资团队,除了可以提升其教学质量,还能强化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对此,高校需要通过扩招的方式,改善当前教学能力水平较低的问题,同时还应落实岗位津贴和教师聘任等制度,以实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4结语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武术课程的展开,除了可以加强学生体育意识之外,还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但是,由于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仍然存在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导致其教学效果较差,对此,加大武术课程改革力度,在进行改革发展时,应以弘扬民主文化为基础上,结合武术教学相关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明确,以此调动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推动高校武术课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冬,吕韶钧.高等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92-98.

[2]陈云海.浅谈高校武术课程改革与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121-122.

[3]马锦梦.高校武术课程改革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4):97-98.

[4]方桂芳.高校武术课程开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15):64-65.

武术知识范文篇8

一、关于武术课程

1.武术课程的设置目的。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置武术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目的:①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并学会一定的武术基本技术及攻防技术;培养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坚韧不拔和爱国主义等优良品质;②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按照WHO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2.武术课程的任务。武术课程的任务:①使学生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散手的基本战术,掌握基本的攻防格斗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②加强学生的武术文化教育,注重武德修养和团队精神、顽强坚韧精神的培养,发扬民族精神。

3.武术课程内容。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防攻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及格斗运动等三种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课程的内容主要由武术的理论知识及武术技术两部分构成,其中武术的理论知识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太极拳运动的概述、拳术、搏斗对练与集体项目等内容;武术技术包括武术的基本功如步型、腿法等、长拳套路、初级刀术、太极拳套路等内容。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教学重难点也不一样。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矛盾。现阶段,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武术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这一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合理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理论教学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都没有达到《新指导纲要》规定的课时数,由于课堂对理论知识讲授得不够,使得学生对武术知识的了解也不足,对其掌握也仅限于理论考试的那一小部分,因此学生都是考前背、考后忘,不能形成长时记忆;②技术教学内容单一: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课程的技术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学习比较规范化的武术套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大多数都是肢体动作的学习,内容单一,教学效率低。

2.课程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很多高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教师教学观念还比较传统、陈旧,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过于强调学生整齐划一的接受学习,这种教学观念不仅教学效率低,还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按照“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器械”这一个流程进行,授课也是采用一些比较传统的语言法、示范法,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学效果不佳,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3.专业课程开设缺乏科学性。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正式颁布后,很多高校都将武术课程纳入了专业主干课程,随着课程的改革,也对武术课程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改革,但是很多高校虽然都是以课程大纲为依据,但是在实际的武术课程开设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大纲的要求来落实,课程开设也缺乏科学性,武术课程内容基本都是关于套路和散打基础,与武术内容、课程目的以及培养目标都不能很好地衔接。

4.教学课程目标及培养目标认识不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很多教师由于对武术课程教学课程目标及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够,导致教学过程中没有使用正确、合适的教学手段,再加上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缺乏,使得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发展。此外,在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等方面,教师也没有过多的重视,更多的是注重对武术套路及攻防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及精神的培养。

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基本上是遵循“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招法→器械”这一程序化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课堂教学的要求不断在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和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了。因此,高校应顺应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尝试新型的武术教学模式。例如,“招法→套路”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虽然看似时间安排不合理,但实则转变了教学对象,也很好地适应现代武术教学的需要。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应采取放宽要求、突出重点、熟练运用这一教学目标来进行武术基本功、套路以及攻防技术上的教学。

2.调整教学内容,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专业武术课程应根据课程目标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加理论教学的课时,增加技术教学的内容,淡化套路,突出攻防技术的方法,强调武术技术的应用,结合武术的技击本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招法→套路→招法”的武术教学方式。此外,学校还应开发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积极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并及时让学生了解武术技术的相关动作;建立网络武术课程平台,将老师上课的视频以及一些相关的视频及时上传到该平台上,以供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或复习。

3.丰富教学手段及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内容进行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创新。对于难度较大,攻防内容较多的多做,教师可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体会动作要领及要求;对于较为简单的技术动作,教师可以运用提示法及预习法等,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和技术学习,还要重视对学生民族精神等的培养,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进行学习。综上所述,武术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专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想使其顺应学生及社会的需求,就应打破传统,进行课程改革,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技术与文化、精神相统一。同时,还应改进教学方面的问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将武术的竞技性、健身性、教育性融合并结合实际实际应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发扬民族精神。

作者:彭智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

[2]蔡仲林,翟少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对策研究[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

[3]邱丕相.“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

武术知识范文篇9

中学体育武术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整个武术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传道授业、教学育人的发起者,教师应该充分提高自身的武术教学知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总结教学经验,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武术学习进展等有个大致了解,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规范自身的武术动作。在进行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部分学生反映对武术教材的一些内容不能理解,认为晦涩、高深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武术教材内容有着合理的选择,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用简洁、生动、易懂的语言合理讲解武术知识,使得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的武学知识,便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1.2教学安排要严密、教学方法要有效

教师应该先要设计学期教学规划,确定教学目标,并要将目标通过合理有序分解成阶梯型的系列任务,按照其先后顺序在每堂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逐一落实,督求学生完成规定任务,最终确保了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武术学习状况的调查,来认识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并经过适当调整,力求合理、有效,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进程。

1.3注意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具有差异,如一般情况下,对于武术学习,男生的学习效率比女生对武术知识技能的掌握速度要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每位学生都应设有不同而适当的要求,借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4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教师应该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武术动作应该言传身教,训练时应该在一旁守护,确保学生的学习安全,让他们注意身体的协调能力,指导他们按照规范进行练习,确定训练强度,以免引发其对武术学习疲劳。

1.5利用多媒体教学,安排多样化的考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可与时间观看与武术相关的影片,如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等,以影片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效果来激发他们对武术学习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如将武学套路、招式进行放慢,便于学生记忆等等;设定多样化考试,充分考察学生对中学体育武术运动的掌握程度,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对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牢固,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否则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这就要求在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基本功的学习,端正某些学生好高骛远、目空一切、沾沾自喜的学习态度。经过对武术百家的调查研究,武术套路一般与文章结构组成极为类似:在编写文章的过程中,其文字、短语、语句、语法就是写文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功底扎实了,才能写出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实际意义的好文章;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同样如此,其基本功就是动作外形、手法、步法、步型、跳、墩、起、走、缓、急、协调等单一或者多个综合的最基本武术动作,将它们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就产生多彩纷呈、琳琅满目、林林总总的武学套路。因此,教师严格规范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武术学习的要求,还是学生学习拳法、腿法等武术技术水准提高的先决条件。目前,在中学体育中,一些武术教师在初期就交给学生复杂的套路,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最终教学效果也是欲速而不达、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于武术教学十分重要。

3学生对于有关的武术术语应有正确认识

3.1武术术语概念

所谓武术术语,就是规定特一武术动作、理论知识、套路等内容专业性词语,如电影《功夫》所出现的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等。每一个武术术语的形成都需要有详细的过程,其以精准简练的文字来形容武学动作的特征,进而在长期实践中,归结成武学概念。

3.2对武术术语的规范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一听到武术术语,就会在脑海当中形成较为直观的情景,在经过武术教师合理指导与点拨下,加深对武术术语的理解,使得他们能够在实际阅读相关武术书籍的时候,不再盲目评测、随意幻想等等。我国武术运动历史悠久,其留下的典籍众多,而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武术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实施流程就是学生通过研读武学典籍,来提高自身的武学素质。这时如果对典籍论述的武术术语不甚了解,那么只能是望洋兴叹、所得甚少了。

4培养学生观看图像、视频学习武术的能力

在中学体育中开展武术教学时,有效利用武术图像、视频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武学典籍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图文解说,学生在阅读或者训练时,应该按照图像任务武术动作来规范自身的动作,并严格根据有关解说开展武术学习,如果遇到不懂之处,就应该向武术教师请教或者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弄清关键动作,了解其含义、作用。教师应该传授学生怎样辨识武术图像,让他们能够清楚武术动作衔接、方向、角度、力道、虚实、回返路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观度相关武术教学视频,通过后退、快进、调慢等视频功能来充分掌握武术动作、套路组合、技巧分解等,提高学生自行学习能力,促进武术教学的长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武术学习的意识。

5认识武术套路的形成特点和坚持原则

在中学体育中,武术套路的学习是武术教学学习重要内容之一。在巩固学生武术基本工之后,武术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输武术套路,不管是采用自己编织的新型武学套路,还是选取相关书籍中记载的武学套路,都应该让学生对其形成特点和所要坚持的原则有着充分的认识。教师应该有效分解武学套路,因为每个武学套路都是由单一动作或者多个组合动作组合经相互连接,再加上预备和收尾动作组成的,例如最常见的五步拳套路可分解成预备动作、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传掌、虚步挑掌、收尾动作等等,便于学生学习和对套路某个动作训练程度,并要保持整个武术套路演练流畅。套路动作包括踢、打、摔、擒、刺、击等方面,其表现特点就是攻击和防守,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解套路的攻防规律,使得他们在训练中更好地调节武术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此外,学生对不同套路的特点和风格有着大体的了解,这样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就会根据自己身体素质的高低来选择适合的拳法、腿法,在实际训练中加深体会,达到切实掌握的目的。

6明确武术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武德修养

武术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武术;高校体育教育;融合;发展

1.武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融合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化,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因素,因其具有非常显著的健身和攻防效果而被代代相传,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普及。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在体育运动方面,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他们会根据体育项目的侧重点和自身的需求来确定何种运动项目。这对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冲击。而将武术融合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可以有效改善武术在传播和发展中存在的误区,树立起人们对于武术精神内涵的正确认识。而在融合的过程中,因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必然会产生一些始料未及的矛盾,有效地避免这些矛盾的方法就是找到传统文化被传承和普及的原因,结合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础,从中找寻二者的平衡点,方能促进传统武术的有效传播。

2.武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途径

2.1提高学生对于武术的认知程度,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合武术教学的重点就是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首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普及和传播武术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采用讲座和课堂讲解的形式来给学生介绍武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从心理上接纳武术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武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发展打下基础;其次,用创新的态度给学生营造武术学习的氛围,人们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学校应该将中华武术的精神内涵和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模式和需求结合起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的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在其能接受的情况下,激起他们的兴趣。比如表演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武术动作、将武术和舞蹈结合起来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的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学习武术的想法;最后,可以通过社团来引导学生对于武术的认知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较短,如果课外也能抽出时间进行武术的学习,学习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课外可以通过社团组织来进行学习,社团的作用比课堂中的教学作用更大,在社团中聚集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他们是主动性地参与,而不是像课堂上被动地接受。同时,武术社团不仅让社团内的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也能激起其他有武术爱好的学生参与其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2通过各种渠道丰富教学内容

因为受到传统武术训练方式的影响,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一般采用武术套路作为主题思想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办法千篇一律,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必然会让学生丧失对于武术的好奇和兴趣。高等学校的学生一般具有相对成熟的思想和独立的个性特点,在安排和设定教学内容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设定,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长期地将武术当做兴趣爱好来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武术的学习中。分析现在各个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会发现其形式太过单一,且不实用,让学生没有任何的选择空间。学生不能够有所选,就无法从武术学习中体验到充实和快乐,长期如此,必然会丧失学习武术的兴趣。所以,高校在安排和设定武术的教学内容时,应该更加全面地参考学生的兴趣点,同时更加多维地扩展武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其有更多的知识点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在武术教学中,将套路的动作一招带过,更多地讲解如何精准地使用力道等,适当地开展武术竞技比赛,对于赢得比赛的同学给予奖励;也可以开展武术理论知识讲座,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讲解武术文化的传承、各个流派的历史以及每种拳的特色等内容,理论结合实践。通过信息化的渠道表现传统武术的魅力,既能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又能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2.3用趣味性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

受到传统体育课堂的示范、讲授、联系为一体的教学方法的影响,高校武术教学中也多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时间和进度的原因,老师有时候只会简要地讲解一下每个动作的比划方法,对其文化背景、劲力相关原理以及健身意义等内容一语带过,有的老师直接不讲这些理论性的知识,上课就教学生比划招式,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进行套路的分解,每一步讲解完成以后,督促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的比划和动作拆解来反复模仿和练习,这种机械式的学习完全依靠学生对于动作的记忆力和反复练习产生的惯性来维持,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比较累,他们不知道每个动作的要领,不知道每个招式的来源和所要传达的武术精神等,这样即使事倍功半地学会了武术的每个动作,学生也不能完全懂得学习武术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种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思想相悖,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其对于武术学习丧失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按照教学内容来合理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一个招式的攻防要义时,可以适当地安排学生演示,采用模拟的方法进行攻和守;在讲解某个拳法的内涵和来源时,可以用多媒体的方法来进行演示,以此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活泼。总体来说,武术教学的老师应该积极探究出有趣味的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氛围中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在理解了内涵的基础上掌握每个招式的力道、动作拆解内容,在兴趣的驱使下反复练习和巩固,以此达到将武术知识烂熟于心、武术动作运用连贯的效果,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2.4结合各种技巧表现武术的技击性和实用性

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武术除了强身健体以外,还能培养学生实战对抗的能力。如果不注重其实战对抗性,一味地强调武术套路的教学模式完全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受学生关注的课程就是跆拳道,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实用性和技击性。参考跆拳道的属性,高校应该也注重武术的实用性和技击性,在教学内容上,适当选择一些相对简单但很实用的防身技巧。这些技击技巧可以是超越教材以外的内容,比如说传统的武术中的某一个技击动作,再比如格斗中的擒拿术,或者摔跤中的快摔技巧等,中华功夫博大精深,让学生能够学习的实用性的技巧不胜枚举。教师在武术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高度注意所教授内容的技击性和实用性,以此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武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

3.小结

综合以上描述内容,将武术融合于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传统和现代的冲击而面临更多的矛盾,这就需要高校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武术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得更加有趣和生动,教学手法更具创新性,强调武术的技击性和实用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终身锻炼的意识。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中华武术得以传承。

作者:丁宝震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杜寿高,吕伟,章璐璐,等.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

[2]陈立富.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的策略[J].职业时空,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