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培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3:36:55

武术培训总结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篇1

是闻名中外的太极之乡、武术之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更好地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推动武术社团规范、健康发展,教体局决定召开这次武术社团管理工作会议。刚才,铭宝局长对体育社团2019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布置了2020年工作任务,并对全球太极拳网络大赛站比赛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建刚科长传达了省规范管理武术活动会议精神。借着这次会议,我就武术社团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社会武术活动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推动健康建设、实现武术事业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之年。面对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我们必须树立服从大体育、做实大武术、贡献大健康的观念,切实发挥武术在推进健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因时、因地、因需”地开展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研发适合大众锻炼的武术健身方法,积极引导民众热爱武术、关注武术、习练武术,努力形成特色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武术赛事活动体系,满足社会各领域人群的不同需求,推动社会武术活动繁荣发展。各武术社团组织要积极推动“太极拳健康工程”建设,按照我区关于发展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有关精神,最大限度地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办好太极拳系列培训班,编撰太极拳系列技术教材,不断完善太极拳培训教材的编写与教法的研究。同时,要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加大太极拳骨干人员培养,通过打造太极拳公开赛平台,形成国家、省级和区级“三级联动”赛事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太极拳习练队伍,不断扩大太极拳习练人口。

二、服务区委、政府发展战略,强化社会武术活动推广

是首批命名的全国武术之乡,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是我区的一张靓丽“名片”。2020年,区委、政府提出了“打造世界太极拳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战略目标。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社团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布局,坚决做好武术推广各项工作,为我区世界太极拳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务必重点把握好两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以传统武术为纽带,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契机,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组织和华人华侨、留学生的作用,加强与国外武术机构合作,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级武术比赛、邀请赛、友谊表演赛等赛事活动,不断扩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突出太极拳国际推广,积极争取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广泛参与,加强与国外太极拳组织的合作,通过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引导太极拳走出国门,并在国外站稳脚跟,更好地推动杨、武式太极拳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不断提升的美誉度和“软实力”。

三、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全力办好太极拳网络大赛

全球太极拳网络大赛是国家体育总局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举办的一项重要赛事活动,旨在增进全球人民健康、抵御肺炎疫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希望各武术门派、社团组织积极参与,认真备赛,为争光。同时,各武术社团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学校武术教育,助力太极拳、武术健身操等武术健身项目在中小学校的推广普及,努力培养武术运动后备人才,不断拓宽青少年武术教育的渠道,进而推动体育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实现我区传统武术发扬光大、持续发展。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篇2

一年来,区武术协会以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体育路线、方针、政策要求,为传承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区民政局社团办的指导下,以发展武术事业为目标,通过“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和谐办会、求真务实”来开展武协的各项活动,促进我区全民健身运动的良性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一、建章立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区武术协会成立之初,严格按照武术协会章程要求,建立健全武术协会内部机构(设办公室,财务部,社会培训部,竞赛、教练、裁判部,段位考评小组)在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会的监督下,制订协会工作计划和各部门职能工作内容,各司其职,形成有章可循,规范管理的工作格局。

区武术协会办公室在第一季度认真汇总编制了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在协调各职能岗位认真抓好落实执行的同时,注重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全方位的加强了与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社会培训部建立了“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为会员的训练及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年共举办了各类武术培训13期,为区武术事业的传承创新、普及与提高做出了贡献;段位考评小组认真开展中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使我区武术爱好者的武术竞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赛、裁判部认真组织了“2005年区‘武林杯’首届武术比赛”,并协助市体育局担任了市第二届运动会中的武术散手、少儿武术套路比赛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财务部严肃财务管理纪律,做到钱帐分管、帐目清楚、对帐落实、审核到位、监督落实。

协会常务理事会坚持每一季度一次工作会议,理事每半年一次研讨会,促进了协会民主议事、重大议题集体研究的管理体制的落实,使武术协会的各项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运行有序、各司其职、团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保证了武术协会的各项活动的良性运转。

二、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区武术协会一成立就面临三大制约发展的难题:一是武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武术队伍素质不高。三是活动经费严重短缺。如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三个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抓好基础工作,武术协会将不能很好的发展壮大,针对上述情况,武术协会班子集中精力,求真务实地抓好以下几个基础问题的建设。

〈一〉加强武术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

师资的能力及素质是推进、提高我区武术运动开展的关键,为了提高师资能力与素质,我们采用内联外引,请进来、走出去,立足于自培提高来组建区武术协会自有的教练员、裁判员、办事员队伍。

一年来,武术协会先后举办了两期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聘请省师范大学***教授、市师专***教授及市少体校陆荣光高级武术教练员担任辅导授课工作,同时选送了四名已获得中国武术四段的会员到福州省体育学院参加太极拳培训,借此契机来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区文体局的支持下,自行培训了三名三级裁判员,积极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的教练员参与武术协会活动,聘请十运会太极拳冠军**担任区武术协会技术总顾问来帮助提高武术协会教练员的教练队伍。

在抓现有的师资队伍培训的同时,武术协会重视中国武术段位制推行落实工作。一年中举办了春、秋两季的中国武术段位申报、培训、考评、审批工作,计有83位会员参与了中国武术段位考评活动,其中有16人获得了中级武术段位,67人获得了中国武术初级段位。已获得段位的运动员、教练员人数居全市之首,为师资后备人才培养、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后备力量,达到适应我区武术协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协会发展壮大

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思路,以改革为动力,拓宽办会领域,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队伍建设。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武术协会”就是“武人之家”,武术协会班子勇于突破着常规观念,把谈文习武融为一体,认识到武术协会不仅是习武人之家,更是弘扬中华传统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他需要创新,需要人才。为此,武术协会在抓队伍壮大建设的过程中,认真地抓好以下三件事,来吸引广大武术爱好者加入协会并参与活动。

1、以言论为导向,发挥言论引导作用。广泛开展武术全民健身运动是利国利民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多渠道的宣传手段,让社会各界了解武术协会的工作性质、特色和内容,吸引人们喜爱并参与武术协会的活动,把武术健身活动与弘扬先进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

2、把普及武术教学推向社会。首先打破武术健身作用的神秘感,先后在区政府大院、闽东技校、工业学校、十中、市电力局等开办武术套路、太极拳普及教育活动,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武术健身的效果。其次是发挥优势互补,加大与其他协会的交流互动,例:与摄影协会联合举办“元宵武影”晚会,与武警内卫中队联办“庆八.一建军节”晚会,与区老体协联手参与市第二届运动会太极拳表演等活动来推广中华武术先进文化的内涵。第三是指派武术教练深入到南际、西山、北山、先锋广场进行普及性教学,扩大武术健身的影响力,同时注重“从娃娃抓起”的工作方针,在区机关幼儿园、城南小学开设少儿武术教育工作,利用会员俱乐部开设暑期少儿武术培训班,为学校提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课外健身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在抓队伍发展的同时,重视抓好队伍建设。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以挖掘、培养、选拔人才作为武术基础工作,选派作风正、业务强的同志担任武术教练,克服武术流派之间的分歧,举办“传统武术研讨会”来促进武术各流派的交流,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继承发扬的目的,把“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文明习武道德观融入日常武术训练之中,在日常训练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确定骨干。组建区武术协会散打队、天虹散打队、区武术协会太极拳队、城南小学少儿武术队等,来适应相关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了成效。例:区武术协会散打队代表蕉城区政府参加市第二届运动会获得三金二银的好成绩,区武术太极拳队在市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的集体太极拳表演均获得观众的热烈赞扬。

〈三〉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努力改善办会条件

资金是制约区武术协会发展的关键,武术协会刚起步之时,资金严重缺乏,几乎处于白手起家,武术协会班子没有等、靠、要,而是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迎难而上,充分发动会员想方设法融入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武术协会刚成立之时,为了给会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武术锻炼场所,同时也为协会今后发展提供一个立足点,武术协会决定创办“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在一没有资金二没有设备的情况下,武术协会发动全体会员添砖加瓦来兴办俱乐部,武术协会领导亲自带头,全体会员的积极响应,共捐款3000多元,会长、秘书长提供了近200平方的训练地毯,30平方米的训练镜子及沙袋、散手设备。常务理事李秀禄、会员杨健搬来了全套健身器材。副会长***同志亲自制订《“区武术协会会员俱乐部”管理规定及训练条例》,副秘书长彭成全全身心投入指挥安装布置。众人添材火焰高,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在三月份即完成了俱乐部的创建工作。

一年来,区武术协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靠全体会员,特别是武术协会中层管理人员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通过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的多渠道筹集资金,成功的举办了“元宵晚会”、“首届武林杯比赛”、“重阳节登山”等活动。二是及时向区文体局、区民政局社团办等部门汇报工作,取得创业难的理解、工作难的关怀、资金难的帮助。三是注重武术协会自身造血功能的作用,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开办各类培训班,筹措解决部分资金缺口。四是精打细算,勤俭办会,把每一分钱均有价值的用在了刀刃上,来保证武术协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三、和谐办会,增强活力

区武术协会自创建以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个有意义的节假日开展会员联宜会促进会员之间和谐相处,友谊交流,增强感情,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充分利用会员俱乐部的作用,通过训练、交流、切磋武艺,增进团结和友谊、增强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消除自古以来武无第二、门派之间不交流的旧习俗,达到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挖掘、探索与创新相结合的和谐相处的新武德。二是开展了“元宵晚会”、与市电信公司联办“七.一”庆祝党的生日晚会、与市武警内卫部队联办庆祝“八一”节联欢会、参与区政协“八一”慰问武警消防大队联欢会、组织重阳节登山活动等,让会员领悟团体活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会员之间交流提供了聚集的机会。三是关心会员生活,组织探望生病的会员,提供武术协会的亲情力。四是热情听取顾问及广大会员的各类意见,努力改进武术协会工作作风,与会员共甘苦,办好协会的每一件事。和谐的会风,使会员感到家的温情,激活会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协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2006年武术协会的工作总体思路

2006年武术协会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锐意进取、勤政办会、讲求贡献、精通业务、服务会员”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

〈一〉发展目标

1、面向农村建立蕉城区武术协会下属分会三个。

2、新增武术协会会员30%,会员总人数应达到200人。

3、推进中国武术段位制落实,新增中级武术段位人员10名。

4、组建学校、企事业武术活动网点3个。

5、举办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单项交流竞赛活动三场次。

6、筹措活动资金3万元。

〈二〉工作内容

1、依照《章程》要求,推行民主管理,征集决策,发挥武术协会领导班子主观能动性。

2、按照责任到人、分层落实的原则,提倡求真务实、雷利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武术协会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

3、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举办一期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充实壮大师资力量。

4、以会员俱乐部为立足点,开展各类训练培训、交流活动,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建立太极拳、传统武术、散手专业队伍。

6、加强交流,增强活力,走出区门,与兄弟县市开展各类武术交流活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7、深入调研、注重传承、挖掘整理民间宝贵的武术资料,出版《区武术名人志》。

8、按照“从娃娃抓起”的工作方针,积极在城乡中心学校设立武术兴趣小组。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分解教学少儿武术武术教学

谈到武术,普通民众青睐于它的是那种可强身健体的作用,专业武术训练则是在强身健体当中,还要推进竞技武术的发展。我国普通民众爱好的武术与竞技武术都在进行着健康的发展。少儿爱好武术,并从小就开始进行系统武术培训与训练,这对储备我国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大有裨益。少儿既是祖国的花朵,又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当中能有部分人从小就有爱好武术的兴趣,这是祖国武术事业的发展之幸。少儿群体是凝聚潜力最大的群体,爱好武术的少年儿童固然也就蕴含着巨大的武术潜力。怎样保持和激发少儿学习武术的兴趣爱好与热情,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和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少儿积极参加武术业余培训的发展趋势,同样令武术界的研究者们提起了广泛的关注。少儿学习武术,除就读专业武术幼儿园以外,一般均以进入社会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业余学习为主。武术培训机构又是想以营利为主,在他们所选聘的武术教练或教师当中,出于对聘用师资费用的节省,他们未必要花高价去聘用那些更为专业的师资。为此,具有一般武术水平而又非是武术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师资,他们能否真正懂得分解教学法都在不确定当中。同时,武术的教学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如果不懂得起码的从教常识,仅凭会几下拳脚就当少儿武术教练或教师,他们是难以驾驭分解教学法的。即便是很有教学常识和经验的武术教师,他们都还要对分解教学法给予研究呢。

1分解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的分解教学法有时干脆就叫分解法,它是指将一个原本完整的动作技术,分成几个合理的部分,然后再按照被分解的每一个部分进行逐次的学习,最后等待将几个被分解部分的动作技术都掌握以后,再将这几个分解的动作技术进行完整地整合在一起,最终掌握一项完整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1]

2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研究

2.1少年儿童运动系统特点研究。少年儿童的骨骼处在生长发育期,其中软骨较多,而骨组织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相对平衡,骨韶的弹性相对较大,但它们的硬度却又很小,当遭到撞击打压时也不容易出现骨折,却可容易出现弯曲变形。骨关节面的软骨相对较厚,但关节囊却比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既松弛又薄,关节周围的肌肉也为细长,造成它们的牢固性较差,当遇到外力作用时,特别容易发生脱位。少儿的肌肉很细嫩,比较缺乏一定的收缩力,因此,易使少年儿童缺少耐力而容易出现疲劳现象。2.2少年儿童氧运输系统特点研究。少年儿童的血液总量要比成人多,红细胞数量也多于成人,但心脏的容积与重量却小于成人。他们心脏的心率较快,但心输出量又小于成人,心脏负重力差,收缩力相对脆弱,血压也偏低。因少年儿童胸廓狭小,气道狭窄,肺活量小,呼吸功能较弱,肺的通气量和摄氧量都相对较低。2.3少年儿童物质与能量代谢系统特点研究。少年儿童对蛋白质的代谢是合成过程大于分解过程,摄蛋白质量的能力高于成人,脂肪的代谢量也大于成人,糖的代谢系统不如成人完善,水的代谢量低于成人,对钙和磷等微量元素的摄入能力较差。除此以外,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则是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发展很不均衡,他们往往是兴奋大于抑制,才使他们活泼好动。[2]

3少儿武术培训与教学的师资现状研究

少儿武术培训与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师资力量做后盾。国家和教育部曾在2004年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规定了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但仍有许多中小学未在体育课教学中增加武术教育内容,原因是严重缺乏武术专业教师,为此,将爱好武术的少儿“逼”进了社会武术培训机构。仅就目前少儿武术培训与教学的师资现状而言,一是武术专业师资力量依然脆弱,并严重匮乏师资。我国武术师资来源一般来自各类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培养,但因院校对武术师资培养目标不清,往往以培养一般体育师资为主,忽视对武术师资培养,致使专业武术师资来源不足;二是武术师资难以取得相应的教学位置,因中小学校一般未开设专业武术课,将有限的武术教学内容穿插在体育教学内容当中,致使中小学不再安排专业武术教师,而以体育教师进行越俎代庖;三是即使是从师范院校走出来的武术师资,其武术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依然非常欠缺,难以更好胜任武术教学。四是对武术师资继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原本武术专业知识和武术教学能力就不足,又无武术师资必要的继续教育制度跟进,不能动态培训武术师资,严重影响了为数不多的武术师资教学能力的提高。中小学校武术师资的现状是如此,而社会少儿武术培训机构的专业师资数量同样是捉襟见肘。社会少儿武术培训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只能从各类武术训练部门招聘一些兼职教练或从社会上招聘一些稍懂某些武术动作的人从事少儿武术的教学工作。而这样的师资多数都未经过武术教育系统培养,在他们仅仅会一些武术动作的基础上,却是严重缺乏科学教学知识和系统专业知识,不懂教学科学与少儿心理与生理知识科学,更缺乏相应的科学教学经验,这也就谈不上规范教学的问题了。因此,少儿武术培训师资也是乱象丛生。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分解教学法在少儿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动作分解教学在少儿武术教学与培训中,对动作训练的要求相对较多,如果少儿对教师示范动作的观察不能到位,那么,教师所展示出来的武术动作也就难以使少儿得以正确掌握。为了做好少儿武术的教学,需要教师更多使用动作分解教学法,强化对少儿所要学习武术动作技术的掌握。在少儿武术的实际教学中,当遇到少儿难以掌握的某一重点武术动作时,就需要教师自己先做到示范动作的清晰细化,并尽量降低武术动作的演示速度,而且还要进行武术动作的边演示和边解说,以便让少儿能在教师分解的教学中更好了解所学武术动作的要点。当少儿大致掌握武术动作的要领以后,教师还要慢慢带领少儿一起做这个所学的动作,并再次加以对动作要点的简说,以此使少儿能更好记住所学的动作。[3]例如在段位制《八极拳》一段中的“起势”动作教学中,教师即可把这个动作分解为预备部分、并步穿掌和并步盘肘等三个部分进行施教,对每一个动作部分的教学都要体现细分化,当教师在示范做每一个部分的动作时,就要详细解说明这个动作需要掌握的动作要领,并要求少儿跟随教师慢慢学做这个动作。当经过多次而反复的练习以后,教师再引导少儿将这三个分解动作整合在一起,那么,这个“起势”动作就容易学会了。(2)肢体动作的分解教学学习武术,需要肢体动作的整体协调配合,做好肢体动作协调是少儿在学习武术初级阶段必须应有的基础。然而,训练少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又是有一定难度的训练,为此,训练少儿肢体动作协调主要是要使少儿提高身体整体的协调能力,它需要并适合使用分解教学法。[4]例如在学习八极拳一段的动作当中,像“撤步拖肘”动作是既难掌握又需肢体做协调配合的动作,这就需要教师讲究一些少儿可容易接受的训练方法,但这样的方法除非就是分解教学法。教师可将这个动作分为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进行分步教学,在上肢动作的练习中,让两手在体侧,一手上托掌心向上与肩同高、一手下按掌心向下按至腰侧,且要注意前手托肘、后手下按的发力点;下肢动作先提右膝,同时身体向右后方转身90°成马步,重点练习提膝转身成马步的连贯性。总的教学原则是遇到了难度较大而又不好掌握的动作时,就要应用分解教学法。(3)段落分解教学对少儿武术教学,其实不宜安排更多难度较大的动作,而更多的是要学习相对简单或难度较低的武术动作。而段落分解则是在训练少儿难度相对较低动作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法。武术动作都有它一定的套路性,以相对简单而难度又相对较低的武术动作训练少儿,助于提高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像对八极拳一段的动作练习,按常规动作套路式样较多,而在训练少儿时则可做相对的简化,因为动作规格都差不多,全套12个动作,一般安排做6个的动作就可以,以便让少儿快速掌握动作套路。(4)技术分解教学武术历来以各种变换多样的动作组合而见长,学好武术需要做好有学习难度的心理准备。而教师对待武术教学,同样也存在着较大的训练难度。学习武术不是再练一般的花拳绣腿,而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学到一些相应的武术动作,这就有了对少儿学习武术要求较高的问题。少儿能掌握一些武术动作完全是取决于他们能否对每个武术动作真正理解或了解的程度,而理解或了解武术动作又在于他们对武术动作技术的了解。[5]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多对少儿进行武术动作基本技术的传授,才能达成必要的学习目标。还以八极拳一段动作为例,教师要重点向少儿讲清这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同时将动作的拆招既攻防含义介绍清楚,把动作姿态控制好,又要注意力集中,还特别要使眼法和身法到位,然后再以分解教学的方式,按逐个动作环节进行一步步的训练。只有做到在技术引导下的教学,才可尽量减少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现实的少儿武术教学中,特别需要对少儿进行呼吸技术的掌握,让少儿在控制好呼吸的前提下,再对他们进行较大武术动作的技术训练。运用武术动作技术实施教学是贯穿于少儿学习武术动作全过程的原则,教师不能对其省略。4.2分解教学法在实际应用当中应注意的问题。(1)结合少儿生理特点安排武术动作学习少儿处在生理发育期,不宜做运动量较大和动作难度较大的武术动作训练。从上述的少儿生理特点得知,他们的骨骼、关节、韧带、肌肉、心脏、发肺活量以及代谢功能都相对脆弱,他们的神经系统也是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得相当不均衡。尽管在表面上看似他们精力很饱满和旺盛,是那么的活泼好动,但在实际上,他们却是非常容易自感疲劳。[6]如果对少儿安排难度较大武术动作进行学习训练,或者是安排更多的学习训练内容,都会对少儿身心成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训练少儿武术动作,比较适宜那些动作环节相对简单,而又学习训练强度不能过大的一些武术基本套路的练习。在要求他们掌握正确身体姿势的同时,避免长时间内单一做某种动作的教学,也不要训练长时静止性动作,以免造成少儿腰椎的弯曲。更要慎重安排负重动作的训练,以免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跑跳动作要掌握好适宜的幅度,防止他们跌损韧带或关节。不过,可多安排一些伸展动作方面的训练,以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2)保证分解动作教学安排的合理性注重分解教学法并不是说学习每个武术动作均需进行分解训练,对那些相对简单而难度又较低的武术动作,教师则完全可以按照一个贯连的动作做一气呵成的教学与训练,对每一个武术动作都频繁使用分解教学法,既耽误学习进程,也容易引起少儿的腻烦,有时不会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但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而学起来还不容易掌握的武术动作,则当需而且必须要使用分解教学法。[7]不过,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武术动作环节分解科学合理,既不要分得过细,也不要分得过于粗糙,以少儿能快速掌握武术动作为宜。过于细化分解武术动作而进行练习,不利于后续整体动作的整合,过于粗糙分解训练武术动作,少儿同样难以领悟武术动作要领,将失去分解教学法的意义,因此,它需要掌握一个适宜的分解度,并且是根据少儿学习武术特点而分解出来的。(3)体现因人施教原则毫无疑问,都是少儿在学习武术,但每个少儿的智商与身体素能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的存在,使他们对所学的每个武术动作在理解上或者是在配合的练习上都会被表现出来。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观察仔细,仅以一个要求,一个时间段做不分差别的统一教学,则会令理解水平较低或理解速度较慢的少儿难以掌握武术动作的基本要领。孩子家长之所以能支持孩子学习武术,意在让孩子真正学到武术的一些基本知识,但以统一模式进行的武术教学则是害了那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和配合动作较慢的孩子,久而久之,还会将少儿学习武术的兴致消磨弱化。[8]最好的办法是需要教师进行因人施教或因材施教,尽管需要付出精力,也还是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因它利于所有的少儿都能学到相应的武术知识或动作,也能对孩子的家长有个交代。在使用分解教学法时,同样也要照顾到理解力和相对配合力较差的少儿,多给他们吃些“小灶”,以使他们与其他少儿同步跟进。做到如此,就需要根据上述分析到的师资现状,尽可能的招聘一些既懂教学艺术又懂武术教学的“科班”专业师资,因为他们能更多懂得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于震东.分解教学法在少儿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112,114.

[2]杜贤新,郭丽丽,付明萍.少儿武术教学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探讨[J].贵州体育科技,2016(3):33-35.

[3]马书爽.分解教学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8):136.

[4]赵启超.从生理角度谈少儿武术套路的训练方法[J].搏击•武术科学,2013(8):55-57,66.

[5]田纪云,郑晓攀.浅述分解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J].搏击•武术科学,2013(7):65-68,73.

[6]黄俊.浅谈少儿武术训练方法及应当注意的问题[J].科技视界,2016(03):224.

[7]李竑,李立.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体育师友,2012(1):28-30.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篇4

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

理论教学不足,缺乏全面的认识目前高校太极拳的教学,除了专业院校之外,多数的学校没有开展太极拳的理论教学课程。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正动作—学生自主练习———考核这一模式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只是在做机械的模仿动作,依样画葫芦,只要考试能及格就行。这一状况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导致很多学生都是在应付式学习,只要考试合格,之后就“全盘抛弃”。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人才较少高校太极拳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当前在高校教授太极拳的教师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武术专修毕业的老师,这部分老师在专业素质方面,大部分都是停留在专业普修的阶段,对于太极拳的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并不十分扎实,缺乏对太极拳专业知识的理解,导致其所教的学生只学到太极拳的外型,无法理解太极拳深刻的文化内涵。第二类是武术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相对于非武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上能较好地向学生传授太极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动作内涵,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然而,在一个学校当中,专业的武术教师只能占到一定的比例,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需要靠非武术专业的教师去完成,因此,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缺陷。教师缺乏培训在太极拳教学方面,不同的教师,其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每个技术动作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这一点从历届大学生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中就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师所训练出来的学生动作都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出现很多不规范的技术动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太极拳方面的培训较少,且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导致一些好的教学经验无法得到及时交流。缺乏比赛和交流的平台比赛是检验教师和学生教学效果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会为其作为目标进而认真学习,教师也会为学生在比赛中拿到好成绩而倾尽全力进行指导,达到教学的和谐发展。但是,与篮球、足球等项目相比,太极拳的赛事较少。不但很多学生因为没有赛事这个平台,缺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很多教师也因为没有这个平台展现自身的执教能力,进而产生教学惰性。周而复始,不利于太极拳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策研究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传统武术;文化弘扬;教育

高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地,也是人才的培养地。传统武术兼备了艺术性和竞技性,凝聚中华的传统文化,促进了高校的文化传统。部分高校教育没有传统的武术经验,实际的教学中问题重重,阻碍了传统的传播武术的发展。为了发挥武术的传统优势,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需要从多方面促进武术与高校的体育结合。

一、传统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困境

(一)传统武术研究基础薄弱

科学的传播支撑着我国的传统武术,体育化的课程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研基础为后盾,但当下高校中的中国传统教学研究仍然薄弱,导致在传统武术中缺乏正确的指引与支撑。很多学校研究了武术,虽然研究主体是武术的体育化,但是整个研究过程还是着重在西方的竞技思想,这导致传统的武术目标偏离,在高校研究传统武术教学生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这使得数据研究资料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成果的效用较低。当下传统的武术交流范围并不广泛,由于高校之间缺乏着互动交流,这不利于武术的研究与发展。

(二)高校武术教师素质不高

为教授传统武术,高校教师必须应具备丰富的武术底蕴,积累传统的教学实践经验。若是这些条件匮乏,会导致武术动作的教授中可能不够标准,这容易引起学生对武术的错误认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下我国的高校体育中武术素养并不深刻,在时间推移中,专业的教师已经慢慢退休,新聘任的教师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习惯期,由于缺乏武术教学经验,导致高校武术教学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三)传统武术教学手法落后

传统武术与学生接触到的体育项目并不完备,但部分教师由于没能调整传统的武术教学,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在体育教师传授和设计武术内容时往往出现畏难以及对学生情绪的厌倦。在现阶段高校在教授传统武术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理论教学。有些老师认为武术教学的目标是强身健体,锻炼学生的体能以及素质,这种观念具有主观的片面性。在传统武术流传至今,我们应当重视武术领域的文化内涵,强调武术精神。在实践中有很多高校教师都忽视了教学领域的传播,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甚至不清楚传统武术的具体门派与分类。

二、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武术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能够强身健体,锻炼个人意志,武术道德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优势明显,也同样因为武术的强身健体,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武术课程能够强身健体,注重的是内外兼修,在练习中能够疏通经脉,调养精神。太极拳中强调的是意识的引导,长久的锻炼能够调养人体的气血,改善人体的精神状况,治疗慢性疾病,增强健康的体质。学习武术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武术中的格斗套路能够体现实现正当防卫,在体育教育中很多体育项目仅仅可以强身健体。武术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意识,课程设置能够体现学生的基本武术技艺,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长久以来的中华武术重视礼仪,在习武中正在成长的学生同样能学会做人,培养自身的良好道德与心理素质,达到修身养性。武术的课程设置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武术的观赏价值较高,技术动作以及套路演练的内外合一给予人以精神与美德的激励,深受学生喜爱,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武术的课程设置同样可以增强学生在学校中的交流机会。我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学习,这扩大了学生的交友圈,增进的同窗情,师生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三、如何在高校体育中推广传统武术

(一)更新武术课程

为促进传统的武术创新与教学的改革,学校应当针对当下的困境,从课程的培养,训练目标等方面重置传统的武术教程,优化武术教学。首先要扩展传统的武术课程,针对传统的武术兴趣与需求深入调整体育竞技、民间养生进行培养。教师充分调整传统的武术理念与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考核,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高校设置传统武术的目标后,老师还应当调整课程体系,为实现目标进行具体的方案执行。在学校中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发展与体育需求,提高武术的系统性以及科学性。

(二)提高高校老师的专业技能

专业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进行武术推广的重要保障,针对师资的培养老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财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学校在招聘中应当积极的吸纳武术中的专业人才,对于真正有能力的武术专业人才,高校应当想办法留住他们,比如重金聘请,降低学历以及职称方面的要求,让更多的专业人才能够加入到高校教育中,从而改善高校的教师团队的短缺问题。学校可以外聘民间艺人以及当地德高望重的资深武术专家、教师等到校进行理论的交流和文化的开展。高校根据传统的武术安排和学习交流经验,深化体育教师对武术的理解,强化教师技巧以及基础,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从而改善武术的教学质量。定期在学校开展专业的武术培训活动,促进教学的再学习。学校应当创造机会,让教师深入不同的学习传统领域,掌握有特色的武术技能。在传统的武术教育以及培训中,高校应当以谦逊的态度开展校内学习,向教师讲解武术,弥补高校教师素质不足的问题。

(三)落实传统武术的教学研究

在研究高校体育中,高校应当突破西方思想的局限性,调整教育目标,调整传统的武术精神,为提高教研的实践与针对性,在开展武术教研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拳种设置研究小组,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课程。为提高传统武术的教研,高校一方面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根据传统武术研究制定经费标准。另一方面制定教研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与考评制,提高武术的研究积极性。在学术交流中,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合理举办武术交流,营造活跃的研究氛围,提高体育教师的水平,促进武术的稳步发展。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第一是丰富武术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领域整合梳理系统性的教学资料。教师应合理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原有武术内容,补充兼备实践性与趣味性的课堂教学。第二是多元化的训练,高校的体育教师转变武术的教学概念,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套路,比如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定期进行太极拳、工夫的表演,鼓励学生进行专业交流。体育老师可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武术代表队,深度联系培养,这一方面能提高武术的比赛水平,另一方面可培养高素质的武术人才。第三优化武术的理论教学,在千年的武术发展中,每个拳种都蕴含着传统的伦理、美学思想,这体现着我国传统的文化。在传统武术发展中,应当整体提高传统的武术掌握。

四、结语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在千年发展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高校课堂中进行传统武术的推广,完善高校教学体系,提高教材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促进良好的锻炼习惯,能够更好的弘扬我国传统。受制于西方的模式以及体育制度的局限性,高校在武术的领域方面课程失衡、教师基础薄弱等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为应对教学困境,推动校园中的武术传播,高校应当探索以及推广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武术。高校应当结合武术需求,重置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方法,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武术教研措施,推动武术发展。

作者:薛世发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注意问题

前言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

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1.2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少儿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少儿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相近。由于少儿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故每搏输出量小。少儿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血压也比成人低。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呼吸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较小。同时,由于少儿氧运输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故在运动训练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少儿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拳、推掌等。不宜过多的进行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少儿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作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1.4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

2根据少儿心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2.1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与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2.2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一分钟的正踢腿,一组不记数,不看质量,每天踢。而另一组记数,看质量,并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优点,登记各次成绩和次数。两组练习相同时间后,测验结果表明后一组的效果好于前一组。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指出优点和问题,能使有关神经得到阳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经中枢的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加强分化过程,使兴奋和抑制两过程更加精确,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特别是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提高有机体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

2.3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少儿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教师或教练员在定教学与训练的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少儿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少儿武术专项教学与训练是为比赛准备的。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是最敏感的部分,由于少儿的情绪波动性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界刺激敏感。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单练的形式,让他们充分体验赛场情景,培养克服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同时增强力争上游的决心,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3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3.1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3.2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3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4结束语

4.1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2少儿正处于武术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所以,在进行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专修教材《武术》.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版。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武术;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

自主席于2013年秋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联合国大会的重要决议也将该倡议纳入其中,沿线许多国际合作项目和工程逐步向前推进。在2017年5月15日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又取得了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继续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能。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在积极找寻切入点,力争把握契机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文化的名片、中国国家形象符号和中国人的情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是亟待认真思考的问题。

1“一带一路”上武术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一书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论,对中国武术走上“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韦伯认为:工具理性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通过精确计算功利、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目的,不去作过多的价值追问;而价值理性以纯正动机为驱动,追求过程的公正性,不管结果如何[1]。不管在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都是难以回避并且需要谨慎处理的一对矛盾。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障碍是“民心相隔”[2],而民心相通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心理基础。沟通民心应该是武术走上“一带一路”的切入点。武术何以沟通民心,还要回到武术的本体功能上寻找答案。武术是中国古老的“技艺”,技是搏杀技,为战争、搏斗而生;艺是表演艺,一般为讨生活而存在。一方面,单就一门技艺而言,各个国家、民族都有,如俄罗斯的桑博、印度的卡拉里帕亚特、巴西的柔术等。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艺术的产生和存在,都与当时人们的生存需要息息相关,武术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战争已经由早期的近身肉搏战变为今天的远程科技战,表演也由讨生活变成了艺术追求。按理说,武术现已失去了当初生存的土壤而走向消亡,但是武术依然存在,仍然是中国人的生活情结,同时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武术之所以顽强存在的原因就在于其兼蓄并包的品质。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武术也在经受破茧成蝶的历练,即所谓“旧艺新用”。今天的武术已经发展为容强身健体、修身修心、治病防病、娱乐表演于一身的多功能运动形式。虽然,今天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已被弱化,但传统武术的根还一直都深深地扎在土壤之中。万物互联,世界相通,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必然也能够造福世界其它各国人民。武术走上“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的人民是共赢的举措。印尼政府对武术非常重视,在印尼的全运会上,武术的金牌数多达18块,而且各省的代表团都是由各省省长带队。习武是印尼人提高社会地位的途径之一。赞比亚人对中国武术也有较高的认同度。赞比亚习武人群中,一个被称为“小奥巴马”的人就是通过习练中国武术进入受人尊敬和羡慕的社会阶层的代表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远远高于中国国内人们的想象。对中国而言,武术是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有力武器。当前中国经济发达了,文化自信还有待于切实提高,以往人们乐于陶醉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被消解,所以,以武术为载体来切实增强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显得非常必要。曾经有一位留美中国学者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总结得非常好,他说“没有文化的经济,再发达也是建立在沙滩的高楼大厦,一旦局面有临时的变动,就像脚底的沙一样流走,最后什么都不剩”[3]。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武术是中国经济的精气神。中国武术走出国门,绝不是走走过场、亮亮相、暖暖场而已,根本目标应该是通过传艺,树立起智慧、美好、向上的中国形象,这应该是中国武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立足点和价值所在。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中需要有坚定、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钟摆上,任何一端偏袒或失衡都会影响民心沟通的效果。一方面,在“凡事以数据说话”的今天,武术传播也容易走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的怪圈,从而忘记“沟通民心”的初衷。另一方面,如果一味地醉心于纯粹的价值信仰,通过武术来实现民心相通的理想注定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2“一带一路”上武术的国家使命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篇8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牢固树立“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狠抓体育教学六认真工作,强化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继续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1、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家常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抓好课间操、眼保健操、集体舞、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

3、强化科研意识,善于总结,教师能撰写科研论文。

4、加大体育运动队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争取各项比赛获得好名次。

5、做好学校体育特色“1118”工程,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形成学校体育特色品牌。(“1118”学校体育特色工程指的是,一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军训,组织开展一次学生运动会,教授学生一套武术操,组织学生进行“八个体育小项目”的比赛。)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1.体育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为使体育教师尽快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因此,体育教师要坚决维护体育课程的严肃性,按课时计划上好体育及活动课,并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及防范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将一如既往,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继续加强学习,弘扬团队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精神,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2.在体育教师之间倡导勤学习、共研讨之风,以不断充实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围绕《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本学年,体育教师人人上实践课,在实践中得以提炼、得以升华。

4.一丝不苟做好各种资料工作,不断充实完善学校体育资料。

5.认真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巧构思、勤笔耕,力争写出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6.全面负责特色项目建设,拟定专项计划,用好校本教材,开展各项活动,为创建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工作作出贡献。

8.精心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三)、发展特色项目建设,抓好普及与提高

1.拟定武术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专项计划,全面推进特色项目建设。

2.利用好校本教研,引领武术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规划并实施以武术运动为中心的校园环境建设。

3.将武术运动引进体育课堂,研究基本规律,提高武术教学的水平,适时展示观摩课。

4.利用校园艺术节及大课间活动,开展武术活动。

(四)、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打造体育文化

1.全面抓好“阳光体育”活动,精心组织好大课间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间活动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2.继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游戏、活动。

3.配合学校行政、德育组、艺术组认真研究,拟定计划,组织举行**年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五)、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

1.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2.重新调整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重点建设田径队。责任到人,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科学训练,严格训练,争取在区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新媒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武术专项

大学生20世纪后期,全球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刻,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发展的量变最终带来产生新事物的质变,在此情境下“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向人民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媒介,是相对于报刊、广播、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体产生以后的“第四媒体”,新媒体本身拥有双向性、即时性、个体性、数字化等特征,当今时代的新媒体已然作为人们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新媒体给了人们以足够广阔的平台展示自我。在我国,手机网络使用者规模已到7.53亿,新兴的新媒体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同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重要的传播工具,对当代武术专项大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201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指出:“在当代学校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之中。”表明了党中央和政府对学校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学校一直担负着培养祖国优秀人才及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自武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开展以来,形式一直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主,不可否认,从我国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伊始,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随着20世纪后期经济的腾飞,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伴随着武术专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都出现了显著变化,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当代武术专项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个性鲜明独立,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模式已经与当代的武术专项大学生产生了矛盾。像这样的明显的,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模式压抑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枯燥无味的课堂上,武术专项大学生只能保证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表面内容,但对其内核的价值观,却不一定有了解,这样的行为制约了学生们内化知识的效率,其实效性极差,甚至会造成武术专项大学生的抵触心理。在对武术专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也应该着力于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即用武术专项大学生可接受的形式,将教育内容贯穿于社会环境中,使武术专项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法有利于消除武术专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可以充分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武术专项大学生自觉主动去进行无意识学习。[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与娱乐进行有机的结合的方式实用高效,理应成为武术院校教学的重要方式。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在北京体育大学馆藏文献和电子文献书籍中查阅相关学科著作及数据库资源,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新媒体在其他领域研究较为成熟,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新媒体的研究还非常薄弱。上述文献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参考数据,总计查阅文献总量约百篇,重点参考文献10篇。1.2专家访谈法。基于前期的文献查阅,围绕对新媒体的理解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需求及此中引发的问题,整理、总结专家访谈提纲。访谈了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武术学院五名学者,每名学者访谈时间总计为一小时。专家访谈应用开放式访谈的形式,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和新媒体相结合,并请专家重点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提供建设性意见。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手段构建

2.1建立完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如果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对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运用来自外界的辅助则更为广泛,环节更为繁复,故而在它开展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被引进武术院校的时间还不够长,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教育者而言,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并不健全,所以教育者在从事教育过程时很难自觉,主动地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措施。[3]为了促进教育者积极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武术院校领导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尽快建立完善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使各个部门了解其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4]2.1.1建立完善的物质资金保障机制。在物质资金保障机制方面,务必加大对物资资金的投入力度,深入抓好项目式研究。在2016年举办的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围绕此次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提高对专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充分展现高校学科专业学科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理论研究优势,开展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项目式研究。”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存在形式上依托于人类的诸多社会活动,故而我们在施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需要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而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与资金的保障,同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与新媒体载体的运用也息息相关,在这一方面需要充足资金的支持。借助于社会实践活动与新媒体载体的运用来开展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划拨场地与费用,来保障活动顺利进行。针对武术专项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费用投入主要包括:(1)课程建设费,主要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2)教职工培训费,包括针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3)校园文化建设费,用于校园文化宣传、社会实践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维护;(4)场地硬件设施费;(5)心理咨询费。武术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物质资金保障体系:首先,武术院校要成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设所需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学科建设,培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还应该从中划出部分经费用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与教育资源的采集与运用。其次,应充分发挥以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为核心的力量募集经费,在最后,武术院校应当对经费的管理与应用进行严格的监控,每一笔支出都做到透明化,做到专款专用。2.1.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机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在武术专项大学生中顺利开展,主要决定于武术院校管理层的制度和法律的保障。首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起武术院校中各级领导的重视,而后命令专门的校级党政领导负责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该管理团队应当由武术院校领导和部门管理人员组成,各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需有该管理团队进行统一安排;其次,该管理团队应对教育者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面的培训,使所有教育者重视隐性思想政治的教育,使武术院校教职工及组织部、团委、学生处等所有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己才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最后,武术院校必须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特别是要重视制定符合新媒体时代下武术专项大学生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规定,制定相应的奖励惩罚机制,比如在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表现出色的教育者在精神与物质上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教育者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2.2建立新媒体引领社会舆论导向机制。新媒体时代下的多元的、复杂的、活跃的社会舆论背景,为社会的舆论导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引导,可以呼唤人心、引领社会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消极错误的舆论引导,会混淆视听、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中国的网民用户基数庞大,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对网络舆论的导向进行有作用的引导,净化网络环境,首先对我国新媒体用户的特征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然后准确把握舆论热点的形成规律,最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占领舆论的主要阵地。[5]2.2.1科学分析新媒体用户群体的特征。(1)我国网民总体结构特征分析截至2018年年初,我国网民数量接近7.72亿,2018年总计新增网络用户4074万人,增长率逼近5.6%,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约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约9.1个百分点;截止2018年年初,10-39岁人群占整体网民的73.0%,我国网民以10-39岁人群为主,其中10-19岁人群占19.6%、20-29岁段的网络使用者占比最高,达30.0%,全部网络使用者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5.4%,人均周上网时长27小时。国家互联网系统不断推陈出新、线上线下服务结合的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的线上化进程加快,这些成为推动网络用户数量增长的原动力,我国网络使用者规模也一直处在一个平稳增长的状态。(2)互联网接入环境分析从上网设备角度观察,截止2018年年初,我国网络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而与此同时,使用电视上网的网络使用者比例也提高至3.2个百分点,达28.2%。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电子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移动互联网服务系统不断加强、移动终端规模得到快速进步、移动数据量持续增大,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创造出更多发展空间。[6]2.2.2严格监控网络信息环境。我国武术院校的网络信息存在偏差,在信息处理时达不到绝对公开,武术专项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不够畅通,这些问题造成了往往是武术院校中最容易见到不良的舆论信息,武术专项大学生对网络空间里来自其他同学发表的言论深信不疑,在众多的网络信息里,难免有虚假信息的存在。在开放的网络环境里,武术专项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不利导向。我们是武术院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有着对网络舆论的警惕性,要敏锐的捕捉网络舆论的要点,对一些热点舆论要做出客观合理的分析,为师生们解答问题,在学校里开展正面的宣传与领导,从而主动地引导网络舆论,最大限度的减少校园网络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在网络上散发谣言,制造虚假信息的人要严厉追究其责任后果,责罚分明。高效解决不良网络舆论带来的影响,尽可能把不良网络舆论扼杀在萌芽中,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7]2.2.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新媒体时代,各式各样的传播媒介让人眼花缭乱,单凭单一的传统媒体不足以产生强势的舆论压力。今天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日益衰微,只有与其他媒介形式相结合,才能产生足够强大的舆论影响力。2014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中指出,“我们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共同发展,要根据新闻传播学与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强化网络思维。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的结合。”传统媒体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相对主导的地位,武术专项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往往把传统媒体这种古老而重要的媒介作为首要选择。新媒体在进步过程中也离不开传统媒体的结合,它需要与传统媒体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只有两者有效的融合才能得到共赢。2.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反馈制度。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存在潜隐性的特征,所以我们更难认识到它的教育效果,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各种评估的需要又需要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数字化,方便我们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方法的制定做好准备,为此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反馈制度。2.3.1健全教育工作者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方面,要设立专门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我们可以发现优势、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指导日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施行,从而成为评价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我们认为正是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潜隐性、间接性、渗透性、生活性等特点,才造成后期评估出现种种困难的情况,一方面,在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潜隐性的特征,所以我们在评估中很难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进行量化,而评估又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会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正是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这种特性,决定了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会需要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无间断”的教育方式,它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时间与空间上的重合,这会混淆我们最后的评价结果,因为武术专项大学生不可能清楚地了解自己道德品质的提高是来源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而教育者也并没有将教育目的以明确的形式表现,所以教育者也不清楚是否武术专项大学生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也不清楚武术专项大学生是否接受了真正的教育内容,这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重重困难,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确是真实存在的,只要用心去观察。[8]2.3.2建立教育效果反馈制度。武术院校管理层应该组建科学的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控性与不可测性,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的失误都会致使教学效果出现低效或无效应、负效应等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制定科学的反馈机制。”[9]武术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行阶段中需要及时的将教育效果进行反馈,这样方便教育者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教育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在一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结束后,教育者应当根据先前制定的评价机制进行评估并积极改进,为下一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2.4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素养,简单进行描述就是一种道德修养,它是人类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一种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理论素养、军事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等,在新媒体时期,我们也务必针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解。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育群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理解、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打造出具有强烈批判能力、能自主思考媒介信息的优质公民。可以看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媒介素养培养和提高。2.4.1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尤其是对武术专项大学生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政治动向要时刻保持着警觉。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保持清醒;其次,必须以自身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理想为武术专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三,为人师表,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严格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培养自己所需的职业品德。2.4.2强化理论学习。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是我们事业开展的重要保障,要提高群众的媒介素养,首先对新媒体理论的学校,从理论角度上认识新媒体的概念。通过对新媒体学科知识的学习,认识新媒体的产生、发展,新媒体的多种形态以及每种形态的使用范围、不足之处,认识新媒体的最新发展趋向,学习新媒体信息交流带来的诸多影响等,通过对新媒体的专业化学习,能够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采用适当的媒体的环节进行科学的指导,有助于增强新媒体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运用效果。[10]此外,可以通过不同新媒体的不同优势,运用多种新媒体进行优势互补,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诸多新媒体形式中融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武术专项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

3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武术院校对武术专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武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来,武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了巨变,现今武术专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方式明显难以迎合新媒体时代下武术专项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与文化追求,也较难满足新媒体时代下武术专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就尤为必要,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武术院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变得艺术化,可以融入学生生活,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作用。因此武术院校要在传统显性教育的指导下,研究和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武术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并加以运用,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同特征,通过不同的实施途径将其融入武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这些不同的途径来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武术专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使得武术院校思想教育工作多样化发展。因此,武术院校应建立合理科学的保障机制,组织社会舆论导向,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重视媒介素养教育,为社会和国家提供更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铁.手机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辽宁工业大学,2016:38.

[2]王慧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7:58.

[3]吴丽萍.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7:32.

[4]孙博逊.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7:47.

[5]李艳.新媒体视域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7:10.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2018.

[7]苏蕾.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56.

[8]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154.

[9]全永丽.以微信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20.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要点分析

在新时期下,我国已经步入了素质教育阶段,而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能只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身体素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武术教学获得了一定发展,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对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健康成长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全面发展内涵,所以我们一定要将体育武术教学重视和应用起来,并将它的教育价值发挥出来。

一、体育武术教学的概述

(一)体育武术教学的内涵

体育武术是一门全新课程,其是体育、武术以及音乐的有机结合,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体育武术教学,不但能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自身武术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和成长,也[1]正是因为体育武术的特点,所以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

(二)体育武术教学的意义

体育武术教学通俗易懂来理解,其实就是将体育与武术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体育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武术有保持体态的作用,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在基础作用上,提高应用价值。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教室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身体锻炼,影响到他们的发展。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要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在体育武术教学中,其不只是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受到武术作用影响,还可改善学生的形态和柔韧度,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自信的身体。而且通过身体锻炼,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的血液循环,活跃大脑机能,提高反应力。其次,在体育的作用下,使学生审美能力增强,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素养。不但实现了对我国武术的传承和弘扬,还提高了学生的肢体协调性;最后,在体育武术教学中,男女之间的相互协作,可以改善学生的胆小、懦弱的心理,减少学生因为性格而远离群体,缺乏合作的意识。也就是说,可以在培养学生心态的同时增强其对团队协作的重视,让他们更加自信、积极的学习和发展。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武术水平存在差异性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性较强的武术训练,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接受过武术训练的,所以学生之间差异性会很大。再加上高职学生都已经成年了,所以他们在练习体育武术的时候会因为身体因素,无法更好的练习体育武术,如肢体协调能力、柔韧性、肌肉能力等,都是会给体育武术教学带来困难。最终会因为学生之间的差[2]异性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学生缺乏参与体育武术教学的意识

就目前的体育武术教学来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训练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专业训练的影响。由于学生专业武术基础较差,再加上武术本身存在难度,因此学生对体育武术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降低,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也就无法提高;第二,对体育武术教学不够重视,所以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会更加重视专业能力的学习,并未切实意识到体育武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优势所在,只是单纯地认为其可以活跃气氛,业余爱好罢了,所以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新时期下,就业压力非常大,学生受传统教育的思想,会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导致对体育武术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性。

(三)体育武术课程安排的时间少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来说,都是三年制教学。因为学习时间比较短,专业知识内容又比较多,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并不会给体育武术教学安排很多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想要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对体育武术教学的认识,并投入到体育武术学习中,是不现实的,也会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体育武术课程安排时间比较少,缺乏对体育武术的认识,仅停留在基[3]础阶段,也是会影响到学生体育武术水平的。

(四)教学观念过于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素质教育下,体育武术对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是很有大帮助的,所以被高度重视和应用起来。但是在实际的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中,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体育武术教学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此外,在教学活动展开的时候,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教学内容也比较浅显,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无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的要点分析

(一)学生武术水平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武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体育能力,还要具备基础的武术功底。众所周知,在高职院校中,专业是非常多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体育武术课的时候,是有很大差异性的。如,对武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体育武术老师会更加重视传授学生的体育能力,因为武术教学对学生的难度系数要求并不是很大。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武术功底,所以在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其他专业学生对体育武术学习也有很大的、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自身因素不得不放弃学习,或者很难达到学习目标。自身因素包括兴趣、身体素质、肌肉能力、骨骼软硬度等,都是会影响到体育武术教学质量的。因此,想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武术教学效率,老师一定要提高学生武术基础和水平,将其作为教学要点来展开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老师的教学意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想要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的效率,还需要将老师的教学意识和学生的学习意识。体育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存在很明显的区别,体育武术教学要求学生有武术功底,但是在实际的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中,很多学生在选择此课程学习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武术训练,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是,甚至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学习。很不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培养,这种在困难面前低头、退缩的人也不是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培养的人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具备正确的教学意识,并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为教学要点,使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可以更好地展开。

(三)加强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老师想要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提高体育武术教学效率,还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这也是体育武术教学的要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武术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新时期下,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应用到各专业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武术老师也应该正确应用,要通过它的应用给学生带来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武术能力。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武术作品进行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带来全球优秀的武术作品,通过学习和分析,将其正确应用在体育武术教学的实践中。最后,还需要通过对经典动作的总结和反复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教学,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武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促进教学的深度,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激发出来,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四)体育武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武术教学来说,动作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要点之一。如果单纯地进行武术教学,动作会很软,失去支撑力;单纯的体育教学动作又过于生硬,缺乏美感,所以都无法有效、正确的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体育武术教学既具有武术的美感、艺术感,又具有体育的阳刚之气和魅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体育武术动作的教学质量。如,在武术教学中,要指导和引导学生抬头、挺胸、收腹、肩平、膝松等动作要领,要培养学生自信、落落大方的姿态;在体育武术教学中,要重点关注不同武术的特点、神韵、风格以及表现形式等。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老师还需要在体育武术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武术风格和表现,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音乐背景,不但能加强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在音乐和体育武术的结合下,更好地体会两者的关系,最终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动作教学作为教学要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四、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策略分析

(一)完善体育武术教学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来说,是要以实用性为主,毕竟学生面临的是就业问题。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武术教学在高职院校中不但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还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体育武术教学对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所以在这些内容的约束下,需要老师要对现有体育武术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要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教育目标。在设计和完善教学课程的时候,老师需要加入一些审美元素、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一些新的武术方法和理念,要实现和满足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此外,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将体育与武术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要保证学生可以在了解体育武术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课程的安排具有实用性。最后,还需要重视一点,就是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在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中,要尽量对灌输式课堂教学进行避免,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性,选择更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武术教学,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专业知识、基础能力不足的学生,老师需要[4]采用激励策略将他们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

(二)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会对教学质量带来直接性影响。特别是对于体育武术课程,其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具体主要从以下方[5]面展开:第一,转变固有教学观念,是展开体育武术教学的基本条件。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武术教学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是仅国家教育部门重视起来,学校不够重视,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校教育观念的重要性。也只有学校将其重视了起来,才能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将体育武术教学重视和实施起来;第二,要加强对体育武术老师的培训,提高武术教师自身的专业性素养和能力。对于体育武术教学,虽然它是一门新型的应用课程,但也是会随着时展而变化的。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武术教学不但要具有实用性,还要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只有老师具备和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能力,才能带领学生一起迈入新的台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三,要对考核机制进行完善。俗话说得好“有竞争力才能有压力”,这句话也同样适合老师,学校想要为学生建设一支高能力、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考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以及教学水平有着促进作用。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往常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如何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应用在体育武术教学中是老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和素质水平的提高。为此,教师则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教学期间,老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重视起来,给学生播放一段体育武术,让学生可以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进行正确的赏析;老师也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体育武术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对比提高自己对体育武术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了检验学生对体育武术要领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语言对不同地区、国家的体育武术名称、规格以及要领等内容进行表述,并将容易出现错误地方进行阐述,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体育武术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体育武术的水平和[6]能力。

(四)将实践教学的重视起来

在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中,实践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体育武术水平和能力获得进一步提高的重点所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和实践,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对于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行实践指导,能够在提高其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强化。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以小组练习、班级合作练习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结束语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武术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日渐凸显,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所以老师一定要将体育武术教学重视起来,并要通过体育武术教学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霜.浅谈高职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武术教学[J].农家参谋,2020,No.651(7):298-298.

[2]宋倩.浅析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武术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1):137-138.

[3]李鸿鸽,郭思化.体育武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0):142-143.

[4]陈春梅.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武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90-91.

[5]宋王芳.高职体育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8):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