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8-16 17:33:34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篇1

一、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融合

(一)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融合要求。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的融合,是要以室内空间的环境布置为主,将传统生态景观设计与现代化装饰设计共塑,相互协调统一,确保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回归的要求,从全球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质量的背景下,使得室内空间在具有美学效果以及文化氛围的重视,展现出自然元素,以空间功能性要求为主,以生态景观设计合理布局,实现室内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呼应,从可持续发展观念入手,实现室内生态景观植物的多样性以及群落稳定性,以艺术表现为主突出空间的文化特色以及艺术气氛,营造浓厚的美学效果与合理布局,以生态与景观的协调统一,满足室内空间及功能的性质需求,应用高科技、环保无毒材料,营造出适合人们生活、工作及娱乐的环境。以舒适、以人的室内空间环境为主,通过生态景观手法打造出生态景观与室内装饰设计完美融合的空间,令系统设计、装饰、生态景观融会贯通,满足生态学原则、美学与功能相统一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室内景观设计中,系统性空间布局以及合理的功能设计,使得生态景观系统与与周围环境的绿地系统统一,营造共同的生态环境权以及物种群落,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从室内空间的功能性要求,突出空间特点以及文化特点,以生态建筑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艺术设计说福安,促进室内景观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共塑,使得生态景观设计与装饰设计风格统一,装饰设计与园林设计的多种创作手法融合,工艺技术对接符合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植物选用以及管理养护满足环境污染治理,从科学、合理及有效等多个方面,明确室内空间环境的发展与设计,实现室内装饰设计与室内精瓜谁的和谐架构。(二)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相互融合的原则。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相互融合原则有三,一整体规划性原则,从室内空间整体规划为主,包括空间布局以及功能设计,针对各个空间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与规划,在创造出符合空间设计理念以及人们生心理需求的空间环境,展现出建筑空间形式的特点,以整体性协调建筑与环境共处,从艺术表达设计手法,展现空间环境特点,注重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设计心理需求,以社会发展与时代美学主流为主,针对大众以及个性化审美心理,实现人们对重新回顾自然以及渴望自然的需求,相互融合设计基于自然发展现状,设计出符合主流审美观念的室内孔家环境,提高人们的审美价值以及精神享受,以审美心理以及空间体验为主,实现环境要素的再创新;二时空艺术及因地制宜原则,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需要从周围地形以及建筑群环境的整体特点入手,以生态环境整体为主,提出景观节点,实现主次分明以及室内绿色空间的序列新城,通过对空间功能以及周围环境的呼应,满足生态环境统筹规划的要求,使得室内空间艺术内涵层次化以及丰富化,提高景观品味以及展现开合变化;三生态学为主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协调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空间环境,以及居住条件入手,促进人与自然地亲近,通过室内景观设计装饰的生态性,以健康环保材料为主,避免室内污染,以群落系统生态圈的构建为主,打造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以及自然美,提高植物景观的审美价值以及追求。

二、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融合的策略

(一)室内景观设计原则,丰富展现形式。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同时,优化室内生态景观设计的颜色变化与心情呼应,确保室内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愉悦性,根据人们的心理与精神需求,选择合理的大小植物以及色彩,空间性质等等,以不同的景观例如插花、水植、组合盆栽、盆景表现不同的空间环境,在营造舒适空间环境的基础下,提高山石构景因素的选择,在室内空间设计的基础上,引入山石景观,提高空间环境的自然气氛以及自然意境,以其亲和力以及自然氛围提高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将山石与园林景观相统一,形成独特的山水精神,不同形式、纹理、色彩、质感的搭配提高室内环境的自然营造感受。水体构景因素不同于其他自然要素,需要从水体元素的特殊性入手,从不同景观设计的特点以及追求,通过动感以及静态等不同表现手法,提高空间景观整体效果,以喷泉或者是涌泉等等表现形式,促进水体丰富表现以及变化,丰富室内空间环境的景观效果以及活力。(二)室内设计要素体现,引入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在于提高室内设计的元素的融合,针对不同元素视觉功能以及美学表现,利用光、陈设以及照明灯等,烘托出室内环境的立体感以及装饰性,从传神达意到空间韵律美,从虚拟美感到历史内涵,不同类型的陈设以及光的运用,起到不同的空间美化以及情感抒发等作用,实现生态景观空间气氛的烘托与强化,避免光污染以及材料选用的不合理,课高新科技首先凸显现念,通过联想、强化主体等表达方式,以自然为题材,以光的折射与明暗反差等等形成斑驳的光影以及浓厚的现代空间气氛,实现室内空间环境与室外空间的隔离与划分,通过不同区域以及审美情绪确定,采用树木、花草、山石、水景等自然要素的组合与应用,提高室内绿化效果以及空间层次烘托,划分空间区域以及功能性质。

三、结语

室内景观设计中需要具有优良的生态学作用,例如植物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以及杀菌防病等等,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主,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需求,改善空间环境的布局以及植物景观的选择与利用,以人们的审美标准以及人文内涵为主,确定室内文化品味以及景观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唐雪峰.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融合的优势[J].现代园艺,2018,14:88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景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更加追求生态理念,突出人类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的理念,生态景观设计是一种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有助于改善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不良问题。

一、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阐述

本文认为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宜居生态环境。生态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桥梁。生态景观设计基于人本理念,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突出景观设计“真”、“善”、“美”的视角。生态景观设计突出对于人性的尊重,设计的景观满足城市人们心理需求,让城市人们体验精神的愉悦,生态景观的设计倾注人们的情感追求、文化需求,同时也能体现地域特色,给人带来愉悦的空间体验和享受;生态的景观设计能够增强城市人们的城市归属感,促进人们进行户外交流,增进人们的情感,创造出更多有效的户外交流空间;同时生态景观设计追求自然的原始状态,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引导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增强城市人们对美的追求,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追求舒适、惬意、环保、休闲、观赏、体验,实现城市人们追求自然美态,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生态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与整理,生态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众多,既包括人为因素也包括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有城市经济因素、城市政治因素、城市的社会组织形态、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的交通便利程度、城市的社会治理制度、区域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本区域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产业经济区开发程度、自然环境、自然地形、居民受教育程度、居民的宗教信仰、城市空间效果、城市环境污染状况、整个环境状况、城市空间视觉效果、城市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程度、城市空间的立体效果、城市视线走廊的开阔度与畅通度、城市空间的立体形象、城市空间意境景点、城市建筑高度、城市建筑体量、城市建筑色彩、城市中心位置繁华度、商业街的繁华度、已有城市景观、城市点线面的景观组织统一度、社会综合因素等。各个因素之间经过对比,生态景观设计的直接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综合因素、环境状况、视觉效果,各个因素对于生态景观设计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三、生态景观设计的途径探索

在城市中,采用什么途径设计一处处适用、生态、富有思想内涵的美观景观呢?人类一直在景观设计领域不断探索新方法、借助其他学科带来设计灵感,以寻找新方法、新途径。生态景观设计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自然状态,适当保留一定的原始植被

为了实现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尽量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尽可能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应该对于所选择的地址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观察研究,对于周围的植被已经周边的地理环境形成一定的稳定性联系,说明这些原始植被对于设计景观有一定辅助帮衬作用,那就应该在建设景观时候,将其保留下来,不但能够节省假设成本,同时也保护自然环境,契合生态设计原则,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对于不适宜保留的植被尽量进行移栽。

2、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保持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平衡

在城市人们对于宜居环境的强烈追求下,城市人们更加追求自然景观,但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破坏了生态平衡,自然景观已经成为城市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城市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保持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平衡,在设计中,可以将森林带、风景保护地带、果园地带辟出,给游人或居民作为休闲放松的场所。像河流、小溪、山谷、丛林等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将其引入到城市景观中,并与人工湖泊、人工植被、花草协调起来,共同构成一处美丽的景观。这样就能使城市景观看起来更自然美丽,也保护并有效利用了自然景观。

3、生态景观设计要适宜美学要求,注重景观设计的意境营造

美,是人们在生活的自然环境或者人造环境中反映出来的综合性艺术感受。生态景观设计要将自然美和人造美完美结合,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营造样衣自然风光的园林风光,在硬质景观的周围设计富有自然美的城市配景加以调和,增加人们在工作之余缓解压力、愉悦身心、欣赏自然风光的场所;注重动静相结合,创造景观的意趣,增加娴静的景点,激发城市人们生活情趣;巧妙运用地形,充分实施绿化,构建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画景,促进城市景点设计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4、巧妙运用景观元素,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系统

城市景观设计时,善于巧妙运用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审美因素等景观元素,将这些因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使得景观呈现不同表现形态及景观效果。针对土地使用和自然土地地貌的保护,重点除了建筑、城市构筑物等实体以外的开放空间以强化和改善美学及功能;同时对各类构筑、道路交通进行选址、营造和布局,并对城市街区、广场、公园系统、植物配置、绿地灌溉、照明、地形改造,进行生态规划和设计,重视绿化空间的布局与设计,注重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性设计等。总之,生态景观设计尊重人、引导人、关怀人,突出“人本理念”,促进了现代城市文明进程,适应了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需求。

作者:张小龙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参考文献:

[1]高静,赵红斌.生态的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观设计途径[C].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2]王丁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篇3

生态环境基础使得旅游景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旅游景区发展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现阶段,我国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景区的设计也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于是生态景观设计应时而生,成为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根基所在。当前,生态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的讨探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生态景观设计在理念是哪个充分考虑了人鱼自然的主旋律色彩并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互惠互利的关系所在。

二、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一)关于节约自然资源的原则

既然,我们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我们就要从资源保护上来进行深化。这里氛围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程度;第二是要进一步完能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在实际景区规划设计中用自然林地来取代人工草坪的设置,用当地的乡土草种来替换外来的草种。同时,还要进一步减少人工化肥的使用,多使用天然的化肥。按照这样的设计原则,就能在实际发展中达到保护资源和减少损耗的目的。

(二)关于完善景区的生态系统的原则

要知道,一个景区的发展不开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动态应变机制,是自然界维持天然平衡的最基本理念。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人员能充分利用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吧,水塘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身可以和周围的生物构建一个关系复杂的生态群落,在这个系统里每个生物能都各取所需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师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也就是自然互利共生的基本机制。

(三)关于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的原则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旅游景区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保留的一方净土,它承担着我国人民与自然环境相互平衡互利的历史重任,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适合我们生活的生态群落,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净化了污染。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所在。

三、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一)新时期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路分析

1、要注重科技原理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设计模式。我们所要进行设计的观光农业园应当具有两个具体的作用:一是科技应用问题;二是美学与艺术作用问题。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技术是首位的原理,艺术处理的需求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所以说,我们要注重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作用。据格子里来说吧,在进行高科技农业展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示范区内的只能温室技术而后我们可以在符合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对温室的造型和材料进行甄选。

2、要注重主观造景的功能性设计。观光农业园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景区设计,首先我们对园内的景观的功能性设计考虑完毕之后才是附加的造景性功能。就像是在我们实际进行植物栽培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功能和实用功能,其次才是对其造景功能的实际应用。

3、要注重合理布局和时空变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旅游农业的本质在于农业,所以说,我们在实际规划设计当中要注意景观设计和规划要带有科学性和序列性。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在观光农业区种植农作物的时候要按照地理物质和地势以及地貌等不同特征来进行具体设计。充分考虑到每种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特点,并且要注重在设计上美观,形成错落有致的景区风貌。

4、要注重参与过程的视觉愉悦感受。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观光农业园区在视觉欣赏艺术上要给人带来愉悦的效果;二是让游客有动态的参与过程。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园区内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景象进行系统化构建,比如说机械操作,或者是游人自己采摘等活动都可以进行人工性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象到,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地里,游客既可以远距离欣赏又可以深入其中挖掘野菜,这是多年令人愉悦一件事。

(二)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主要手法

1、创造性规划手法。创造性规划手法是是对构成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的各类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使无机的、有机的、文化的各视觉事物布局合理,分布适宜,并达均衡与和谐。这种手法在规划展示现代化设施农业景观的观光生态农业园区中运用较多。

2、利用性规划手法。利用性规划手法是指利用观光农业园区域内及周围已有的自然园景,如农田、山丘、河流、湖泊、植被、林木等原有现状,在尽量不破坏原基地植被及地形的前提下,谨慎地选址和设计以免开发建设损害自然风景,在形式上表现自然。

3、乡土化规划手法。乡土化规划手法是指运用乡土植被、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业文化等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的景观要素,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通俗地说,就是要体现农业、农村、农民、农家的氛围和特点。

4、模仿性规划手法。模仿性规划手法是在进行观光农业园区内景点的景观形象设计时,可参照或模仿自然界一些天然动植物的造型。例如:采用苹果造型的门区,青菜造型的雕塑,玉兰造型的园灯,昆虫造型的温室,绵羊造型的商场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景观造型,给人带来既新奇又好玩的与众不不同的心理感受。

四、结束语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篇4

文章以两个乡镇为例,其中包含四个行政村,这个示范区域内没有完整的防护林带网,只有四条主防护林带和三条副防护林带,林带面积和林带数量严重不足,林带还有不同的残缺现象,除此之外,林带都是人工种植,树种单一,只有杨树和椿树两种,群落结构简单,受到病虫害严重,部分林带已经出现枯死现象,致使防护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生态景观方面,因为林带树种单一化,林带网络稀疏,造成防护林没有景观效益产生。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的存在,我们就必须提出整改建议,在合理化方案设计之前,必须对示范区域内的林带数据进行收集,使用SPOT-5卫星遥感影像图获取示范区域的矢量图,在进行修正后,获得项目区域的初步矢量图,再通过实地调查,对初步获得的矢量图进行修正,然后对林带行数、配置、树种、株数、冠幅等进行细致记录,并对林带进行拍照,还要记录与林带相关的数据信息,最后,在获得项目区域与林带相关的信息后,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保存。

2设计方法

通过对区域内已经存在的林带,进行空间上的合理化配置,增添视觉美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并具有观赏效益。所以可以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对农田防护林进行设计。

2.1生态化设计

首先,要确定防护林带的透光度,根据防护林带的最合理透光度以及最佳范围,进一步确定林带乔灌木的合理配置。其次,根据数据研究以后,获得的防护林最佳防护距离和透光度,再结合实际区域内防护林的透光度和有效防护距离,判断出最合理的林带之间距离分布,然后确定是要增加林带还是要减少林带数量。再次,用已知防护林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防护林所占整体农田区域的百分比,按照相应规定标准,计算出林带标准宽度,从而确定防护林的最佳带宽。最后,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到最合理的防护林架构设计方案。

2.2景观化过程

确定项目区域内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景观,视野较好并具观赏性的景观,最终,确定具有优势的景观区域和重要节点,划分出景观的轴线。按照景观的优势以及轴线,对具体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准确定位区域功能,然后对各功能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划分。

3生态景观设计结果

3.1生态化过程

透光度评价是确定防护林带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通过透光度的纵断面和总面积计算得出,并给出最为合理的防护林透光度以及最佳设计方案。由防护林的宽度和长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目前已有的防护林站农田总面积的百分比。为了进一步保障农田防护林尽可能的少占用耕地,想要满足林带占用耕地标准,就要做到保持防护林宽度不变。而对于需要增加或者是补充修建的防护林,其宽度也要在适合范围的最低宽度值。结合最佳防护距离、透光度、占用农田百分比,空间布局,防护林宽度等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项目区域土地整治防护林带的最佳方案。

3.2景观化过程

农田防护林景观设计一定要突出景观优势空间,景观的重要节点。在植物种植上使用规则方式,对景观区域内的植物进行栽植,突出序列、强调序列,并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形成整齐的景观走廊,同时还应该选择一些暖色系的植物,突出景观热闹的氛围。为了使景观区域内的每个功能区,都能突出自身的特点,防护林带乔灌木的植物色系应该相近,使景观整体具有一致的色彩基调,形成非常良好的视觉效果。为了使景观空间更具活跃性,就要选取色彩比较鲜明的植物,穿过灌木之间的空隙,对景观空间进行有效的划分,形成不同的景观风格。通过上文分析得出,防护林的生态结构布局要结合各小区域的不同功能,以及景观轴线的实际需求,对防护林带增加的植物品种进行选择,最终确定景观植物的最佳配置,形成别具一格的农田防护林带生态景观。通过对防护林带的景观设计,有效解决了树木品种的单一现象,不仅增加了林带的面积和数量,还有效改善了原来林带残缺的现象,不仅防治了水土流失,还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

4结论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

1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不论国内外,城市河流相比其它河流都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比如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以及休憩玩耍等价值,相对于其他城市景观其更具吸引力。然而近些年,我国的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才得以受到重视,属于起步阶段,规划制度和设计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发展。城市是推动社会经济科学的主战场,因此,城市河流重则遭到环境破坏,轻则仅用于防汛泄洪并无景观设计,致使环境治理和景观设计止步不前,工作还停留在表面。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没有充分利用河流自然走向,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千篇一律的直线使河流景观丧失活力;河流附近生态环境和结构以及景观建设过于人为化和简单化,可能导致河流生态环境出现紊乱或者失去平衡;城市河流很难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植物疯长,降低水本身的净化水平以及霸占水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最终使水质变坏而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2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城市河流是城市独特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整个设计都应该与城市融合统一,最重要的生态设计亦是这样。完整完善的河流景观含有多项因素,例如水体景观、两岸景观、连接景观(桥梁等)以及人为景观(人群、车辆、船只等)等。在整套景观建设中必须考虑组成景观的每一个细小因素,随着时间季节的转变能呈现出不同特色但不突兀的河流景观是景观设计人员最重要的工作。

2.2自然性原则

河流走向有弯有直,但是弯曲的河道具有更多优点,它更利于生态稳定以及更加具有观赏价值,在设计工作中不能仅仅从水利和工作量的角度考虑将河道改直而忽略了自然弯曲河道本身所带来的优势;除此以外,河道的建设应该尽可能采用现场可利用的、自然馈赠的材料,建设步骤和过程应遵循自然过程和规律,从而建设出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河流景观。

2.3生态性原则

生态学是景观建设中经常涉足的学科,因为它是研究有机体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问,运用在河流中的环境即指物理和生物环境的结合体。河流景观设计应该依据生态学原理,采用天然的材料、运用自然的手段创造出自然的环境,使其符合生态平衡和稳定,促进景观与自然的融合与发展。

2.4传承历史与文化的原则

河流形成的时间有长有短,除了正常的河道还有历史遗留下的运河等,这些不同的河流处在不同的地区、城市,处在不同的人文背景、环境下,所以不同的河流景观建设也应根据当地的特点而有所转变。河道见证和陪伴着一个城市的兴起发展,它充满弥漫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一个好的充满特色的河流景观建设是引领外人认知整个城市的一个特殊存在。

2.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河流景观设计依然如此,它的设计不应该只满足当前的要求,应该尽可能满足更多要求和具有更大的意义,使其在将来的环境中仍然可以适用并发挥作用。这就要求设计前做好充足的调研和方案探讨,设计从当地历史进程出发并且取材于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3遵循自然的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方法

3.1仿照自然的设计

形式各异的自然形式呼应形式各异的自然过程,景观设计中要善于变通,根据不同的自然形式以及对应的机理创造出顺应自然规律的景观。这不仅需要极强的专业性还需要一颗敏感且善于观察感受的心,所以,设计师应该对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景观作品。

3.1.1保留恢复自然形态。河流景观应该依据河流所处城市的本身样貌进行改造设计,不过多地干预从而尽量保持其原有的蜿蜒曲折的河道走向。若已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则可尽量恢复河道本身的自然形态,除此之外,不破坏河道两旁的河滩沙地等。河滩沙地不仅具有水利价值和观赏价值外,还具有提供人们休憩、玩耍的功能,除了尽量保持河滩沙地原貌之外,可以利用有限空间搭设球场等运动场地,也可在河边建设台阶等供游客近距离接触水流。

3.1.2水声的利用。城市河流景观除了可以用眼睛观赏外还能带来听觉的享受,城市的人们通常为生活而忙碌无法经常亲近自然,而城市河流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水流的声音丰富多样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回忆,因此设计者可以在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水声,丰富环境的层次感,增加空间的意境色彩,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不仅能看到美景还能听到美景。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貌、河流的大小等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仿自然景观。

3.1.3生物环境多样性。自然的河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依据河床的高低、区域温度的高低等会形成深浅不同的水域以及温度不同的水域,它们可能单一出现也可能交替出现,不同的水域适合生长的动植物也会有所区别,这就是河流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多样性产生的原因。除此之外,沿河道的建筑物道路等不应阻断河流,应该保证河流的延续性,是其形成一套完整自然的生态系统。

3.2环境友好型的设计

对于处于繁华城市或者繁荣地区的一些河流,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可能很难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河流的自然形态以及将原本的河滩沙地改为商业或者政府用地,这种情况下,设计者只能尽量保留现有河流河滩的自然形态,采取环境友好型的方式降低对现有环境破坏的可能性。

3.2.1采用自然材料。临近河流的景观很多情况下都是广场、花园等,里面除了一些娱乐健身器材需要额外采购外,在条件资金允许时,其它景观应该就近采用天然的物品来取代,例如河滩沙地上的岩石和石头等,可以保持其原来的面貌和位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河流生态的自然性,也能够更逼真地建设一个繁荣城市里的自然一角。采用天然材料更能保持周边环境的和谐性,人们也更容易接受,而采用其它设施、材料会显得比较突兀,造价相对也高,施工也相对麻烦。

3.2.2铺设下凹式绿地。在河流两岸的空地上除了可以铺设同水平的草地,还可以铺设下凹式绿地,这种绿地的标高低于周围地面,这样主要是为了可以聚集地面上的水分。绿地上可以种花种草或者其它自然景观,这种绿地除了可以采用天然的土壤外,还可以采用人工的渗透系数大的透水材料,在低洼处合理建设渗透设施和管道等,尽量能汇集雨水并均匀的分流向其他部位,这样既操作简单又降低成本,还能利用自然地势收集雨水。

3.2.3铺设透水地面。在河流两岸人流量小的地方可铺设透水垫层,同样是为了收集雨水并排出,在城市遭遇大降雨或者洪水时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对于某些不能采用透水垫层的部位,可科学合理地抬高地面,使其产生一定坡度将水引向最近的绿地或者透水地面。

4结语

人们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会对精神生活、娱乐生活产生更高的要求,城市河流景观即是人们茶余饭后享受休闲时光的不二去处。城市河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诸多原则,最重要的就是源自自然、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除此之外还需要设计者有一颗感受自然、理解自然的心,再结合当地的人文背景,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出融于城市的独一无二的景观。

作者:陈溯宁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篇6

1唐山湾国际旅游岛项目概况

1.1地理区位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滨海处,乐亭县境内。旅游区西临曹妃甸滨海新城,东接京唐港区,北面至滨海大道,南至渤海。国际旅游岛规划陆域面积40.75km、岛屿面积32.25krn2。

1.2现有资源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南部沿海重点旅游区——菩提岛、月坨岛、金沙岛国际旅游岛开发业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开始进入市场;乐亭县渤海湾畔的金银滩,其沙质细柔、黄白相间,这里天蓝水碧、潮平沙软,是海浴、沙浴、日光浴胜地,亦是品尝海鲜、海钓赶海的旅游佳地,吸引着京津等地的市民前来休闲度假,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1.3存在问题

1)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现有资源多数处于初始粗放开发状态,景点起点不高,大部分旅游资源尚未完成深层次开发,显得单调和一般化,缺少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和休闲度假型项目。

2)生态系统未得到良好保护。滨海岸线一带现状均为虾池用地,海水倒灌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沿岸植被严重减少,湿地退化,威胁生物多样性。

1.4设计目标

充分发挥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地处京津冀重要区域的区位优势,合理规划、综合协调,将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海洋生态之岛,海滨温泉之岛,海滨健康之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用生态修复与湿地开发等多种生态建设手段,实现生态环境与旅游区的协调发展。

2规划理念与定位

旅游区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现城市生活的舞台。良好的规划设计作为旅游新区开发的第一步,必须确立新的规划理念和定位,使旅游区的生态开发和环境保护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2.1规划理念

1)生态的理念。注重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改善陆域海岸线的综合生态环境,提升宜居性,突出海洋生态文化游特色。

2)健康的理念。突出阳光、沙滩、海上运动、温泉等旅游资源特色,强化滨海度假的休闲娱乐功能。

3)文化的理念。突出海洋文化的展示、观赏和教育,突出渔业风情特色,倡导游客的渔业风情体验、参与和互动,突出地域文化的展示、传承与参与。

4)和谐的理念。改善原有渔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原有居民的经济利益,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2旅游特色定位

1)海洋生态旅游特色。规划打造国际旅游岛成为北方滨海地区观赏海岛生物、植物和鸟类的旅游基地。

2)海滨温泉度假旅游特色。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规划旅游岛成为北方滨海地区仅有的海滨温泉度假胜地。

3)海滨健康休闲游特色。打造北方滨海地区重要的海滨游泳、日光浴、沙滩休闲运动、海上运动及其他休闲运动的场所。

4)渔业风情游特色。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当地特色,形成北方滨海地区体验渔民风情和生活的重要基地。

3规划构思与设计

3.1规划结构

规划区结构划分为“一轴两带一心五区”。一轴:乐北路旅游景区主轴;两带:海岸休闲景观带和滨海路旅游景观休闲带;一心:旅游景观中心;五区:西部的渔家风情旅游区、中部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南部的旅游商务休闲区、中东部的海滨旅游居住区和东部的海滨特色度假区。

3.2功能分析

1)渔家风情区:位于规划范围西部,是以展示国际渔家文化,弘扬当地渔民的民生民俗,以渔业风情游和渔业特产商贸为总体功能定位的区域。

2)旅游商务休闲区:位于规划范围中部,以完善的旅游码头、旅游服务中心、宾馆酒店等综合商业服务设施为主要功能。

3)旅游综合服务区:位于规划范围北部,以居住、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

4)海滨旅游居住区:位于规划范围东部,以承担旅游区的居住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主,借助毗邻旅游商务休闲区的优势发展度假村等职能,并建设高标准住宅。

5)海滨特色度假区:位于规划范围最东端,规划建设游艇别墅、游艇俱乐部和高端居住建筑,形成以游艇为核心的特色度假区;高标准的环境设计在完善旅游区功能结构的同时也能给居民提供一个更舒适的游憩空间,提升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品质。

3.3绿地系统设计

采用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将现状湿地分为三部分:自然湿地、养殖区湿地、河道湿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分别进行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最大限度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展现湿地独特景观,同时合理开发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区内河道疏浚与湿地修复形成的绿色生态主链、片状的生态绿地、防护绿地和星罗棋布、发散在各部位的点状绿地组成区内的绿地系统,组成“纵横交错”的绿地网络,与外部海、水、绿等生态系统紧密联系,为整个新区生态编织功能良好的绿肺。充分体现各种绿地的休憩功能。其中除了渔家风情园生态绿地对界内提供绿色休闲、滨海开敞空间提供亲水空间与游憩空间外,结合商业区人流密集的开放空间,沿路组织步行游憩的植物花卉公园;结合道路绿带、居住区绿地建立均匀密布的街头绿地、中心绿地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绿色游憩环境。

3.4城市节点设计

城市节点应突出其城市的标识和窗ISl功能。重视节点的功能和作用,突出节点的个性特征。

1)休闲娱乐码头标志节点:作为旅游区的特色观光休闲码头,突出周边的城市绿地景观作用。

2)旅游区景观中心节点:以捞鱼尖中心广场及其核心位置的地标建筑为中心,将周边的开敞空间、滨海栈道、配套服务、商务酒店、旅游码头、商务休闲区、产权酒店等不同功能区集聚于一体,使该节点成为城市环境最美、最具人气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4结语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今后将成为唐山乐亭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将给周围居民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游憩场所,也给外来游客带来轻松、健康、惬意的休闲空间。通过本次城市设计工作,为如何构筑海滨旅游度假区的自然生态景观做了有益探索,我们得出几点结论。

4.1生态保护与修复

规划严格控制国际旅游岛内的旅游开发规模,充分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以陆域滨海岸线的生态修复为基础,强化对滨海岸线中河道与生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4.2滨海岸线和旅游功能互补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主要承担海洋生态旅游、海上运动、沙滩运动以及温泉度假的职能。滨海岸线旅游区主要承担商务会展、海滨度假、渔民风情、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整个旅游区的综合服务职能。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现代化城市;运用

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人们逐渐改变了对自然环境的观点,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铸造了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环境恶化充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本文对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实践操作方法,优化生态景观设计。

1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城市资源短缺,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就城市的环境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的城市环境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缩影,目前很多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不能满足生态发展的基本要求。

1.1城市景观设计思想与生态环境背离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人们往往认为城市绿化就是生态景观设计,这是大多数人对城市景观设计观念的误区。在很多的广场和公园中不难发现大量的树木、花坛、雕塑等,而真正从生态环境平衡角度考虑的设计思想几乎没有,导致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如出一辙。从生态角度考虑没有对环境发展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又浪费了大量的环境设计经费。从视觉角度考虑,也没有生态景观的美感。由于城市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时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导致了城市景观设计与自然理念脱节。设计者在设计时最主要的是要对环境进行考察,因地制宜的落实好景观设计,根据地形地貌以及水循环的使用状况作出合适的设计方案[1]。

1.2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追求发生着很多变化,劳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大部分人喜欢将闲暇的时间停留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环境景观中的设施不仅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品质追求,还增添了人文气息。然而,在很多景观设计中,只片面的追求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并没有结合人的需求而设计,导致设计作品流于表面,不能走心,在景观设计上缺少人性化与人文气息。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本应该从人的需求本身出发,创造更加舒适的设计作品。在很多的广场上都能看见形式美观的设计,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缺少为少儿或者老年人活动场地,甚至连休息的椅子都没有。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更多的从人的行为需求出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才是我国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2]。1.3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中国特色目前,国际化的设计不断被国人认可,而很多外来文化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文化在设计中失去色彩,严重的说是设计上的崇洋媚外。很多设计延续了国外个性与创新的思想,而设计与环境不能达到协调统一,风格也是格格不入。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甚少体现。

2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条件

2.1以自然环境为设计首要条件

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大自然环境的缩影,是将自然环境缩小安置在人的生活区域,让人更好的感受自然、贴近自然。设计上首先要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大力提倡资源保护、能源利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杜绝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生态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能动性,使其发展一直维持在自我修复与更新中,不能破坏其循环结构,一切设计都要以自然为首,以生态效益为优先条件。在景观场地的设计中应该尽最大可能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有地貌形态,设计师需要将生态学原理充分运用到自然景观设计中来,将对自然条件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在美国的查尔斯顿水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将天然的沼泽地保存完好,在沼泽另一侧扩建漫河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亲水性,同时完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处之道[3]。

2.2将外界干扰降低到最小

最小干扰是在外界干扰最少的背景下,达到实际应用的最好效果。大自然有其强大的自我平衡能力,尤其表现在植被、土壤、水循环以及地形中。为了使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系统更加的稳定,那么就应该很好的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危险达到最小化。但是完全保留自然条件就不能说是对环境的干扰了,就不能开展设计行为。人类活动多少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但是在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将干扰因素降到最小。并且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设计者的合理设计,促使自然环境能够继续循环利用,保持原有生物的基本格局[4]。

2.3设计原则尊重地方特色

地方性原则是指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气候的不同将导致环境出现地区差异。这种差异还包含文化的差异,因此才会有不同民族的建筑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事实上,地方性原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法则,首先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来源于具体的地区环境,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以及附加的特殊条件。无论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景观设计的第一步骤就是对自然环境进行周密的考察,对周围生活人群进行调查与分析。景观设计与地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景观设计理念应该充分的尊重乡土意识,环境是每一个居住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充分尊重地区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中找灵感,创造适合人们生活娱乐的景观设计。另外设计本身需要节约环保、就地取材,将当地原有的景观材料进行废物利用,合理取材有效的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完成景观设计要求[5]。

3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运用的建议

3.1生态景观设计注重细节技术

生态景观在设计中,设计技术水平决定着生态景观设计的成败。景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技术应用,第一是高新技术的应用,第二是低技术的应用。其中高新技术是指设计景观设施的加工、处理、成型等工艺流程。随着现代进程的加快,科技不断的进步,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与艺术设计分不开。科学技术能够缓解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从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在目前很常见的高新技术应用主要是太阳能发电以及水系统平衡等。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为自然环境创造更加舒适的温度以及植被覆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新技术都是有益于环境发展的,很多的技术应用本身存在不环保的现象,并且造成资金的重大浪费。例如在很多设计中使用的石材与木材都不能进行分循环利用,因此高新技术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设计技术的第二种,低技术的使用就是指在设计中使用的建材不是工业的产物,是从大自然中取材,直接运用于城市建设中,在设计中与环境相融合,一方面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目前,低技术的使用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源于自然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与高新技术相比,低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避免了矫揉造作,在生活中体现了一种极其自然而真实的生活体验[6]。

3.2生态景观设计减轻生活压力

景观设计源于自然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是在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第三是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在现代环境建设中,不可取代的建设材料主要是钢筋、水泥、玻璃,这些高科技背景下的材料给人一种距离感,就算是再高端的技术处理手段也不能改变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局面。城市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现代化城市建设往往忽略的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关系,设计的距离感,使得人在环境中不能贴近自然。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心理上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自然中可以让人减缓压力,从身边环境中汲取正能量,并且迅速投入生活与工作中。随着教育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在工作与学习中不断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建设中,建设者的能力决定着景观设计的方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培养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拘泥于书本的景观学知识,还要深入研究自然知识,尤其是生态学知识。让学生在就业时不仅注重经济利益,设计更应从生态环境本身出发,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并且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态景观[7]。

3.3生态景观设计为生活渲染气氛

生态景观设计主要以人为本,由于当今人们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希望在空闲的时间享受阳光、亲近自然。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城市景观设计就需要为人们生活营造出温馨的生活情境,这种景观的设计对场地空间没有要求,对设备材料与工艺没有标准,只需要简单的自然背景,使得疲惫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例如在小区中的一片小树林,树下简单的石桌石凳。简单中烘托出浓厚的人文理念。景观环境虽然是属于设计出来的环境,但是也要处处体现自然的气息,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设计内容就是回归自然环境中的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这样不仅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还能在享受环境中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8]。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与自然背离。在具体的设计中缺乏人文气息,不能将大自然风光呈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该结合生态环境的特征,将自然元素注入到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中来。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生态环境合理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该不断更新环境与自然的保护理念,做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韩湘烨.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2]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辛颖.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李岳珅.传统文化DNA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转译研究[D].长安大学,2013.

[5]胡海燕.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

[6]贾红云.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方向[J].城市问题,2009,(10).

[7]陈蓉.现代城市绿地特色的营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6.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居住环境;生态景观设计;策略

1广州城乡接合部现状概况

由于城市不断扩展建设,原本以农业为主要职能的城乡接合部开始向工业、商业等其他职能转变,城乡接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一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进行谋生的背景下,城乡接合部因其较低的物价、房租,成为外来务工者的首选之地。在广州,例如海珠区小洲村这种类型的城乡接合部是非常普遍的。和众多城乡接合部一样,小洲村的居住人口数量在逐年上涨。而过往人员、车辆主要集中于居民生活区,以致居民生活区的人流量、车流量相当大。到目前为止,当地有3个银行、9个公交车站、3座桥梁、十多个交通要道以及两个学校。公共活动中心设备简单、老化,无人打理,大多数外来人口居住在当地人的自建房,因此大多数建筑并没有经过过多的规划设计。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小,且未与周边环境结合进行设计。小洲村建于元末明初,经历了起源、发展、成熟、拓展4个阶段,小洲村逐渐演变成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现存古建筑有北帝庙、溪西简公祠、天后宫等,而最具当地特色的则是耗壳屋,其实现了现代化建筑与传统建筑的相互交叉。小洲村的房屋主要是依河而建,作为临水特色街道,其居住环境的生态景观则主要分布于河的两岸。当地生态景观环境因为并没有经过过多的设计与规划,整体生态景观格局较混乱。

2 广州城乡接合部居住环境生态景观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对海珠区小洲村的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和整理以及具体情况分析,发现广州城乡接合部居住环境景观具有以下几个问题:2.1土地硬化。土地硬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归结于两点,首先是人为直接将土地变硬。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大多数原先以土壤为主的道路表面被铺上了水泥,加上有些屋主为了通过收租获得更多收入,直接在原本为农业用地的地方建起房屋,铺起水泥路。另一个原因则是降雨或灌水等外因的作用。在农业中,农药等产品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而农药等产品的使用剂量大多数是依靠农民自身的判断加上以前老一辈的经验。有些农民为了使自己的种植物外观变得美观起来,对氮肥磷肥等无机肥进行过度施加,同样也造成了土地硬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2.2公共绿地少,质量不高。在海珠区小洲村,因为道路、路网密和建筑密集的原因,导致当地居住环境的公共绿地占地面积就变得相对来说较少了,加上大多数公共绿地的游憩设备简陋、造型丑,以及人们对公共绿地的管理、维护力度不足,造成了绿地质量不高的局面。因此,人们对公共绿地的需求下降,公共绿地使用率变低,使原有的公共绿地在功能发挥上受到了限制。2.3污水、垃圾、废弃物处理不合理,公共设施少、造型丑。对于城乡接合部而言,外来人口大幅度迁入本地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口数量上的急剧增长,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扑面而来。在城乡接合部,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农业方面,生活、农业中的各种污水混合剂,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处理便直接排入河流、湖库等水体中,造成了水污染。而垃圾以及废弃物的处理也存在不合理性,因为生活垃圾和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废弃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原本就不足的垃圾收纳点就变成了垃圾堆积点,使垃圾完全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而在小洲村几处较为空旷的地方有公共设施器材,但公共设施少,加上并未考虑周边环境等因素,以至于整体不协调,无美感。2.4道路、路网密,建筑密集。由于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一大批原先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农民开始向城市转移。在交通上,因为人流、车流的增大,道路、路网密度因此也增大。加上管理人员少,管理难度大,道路交通设施不齐全,所以交通事故易发。加上城市过高的房价和房租,大多数外来务工者选择白天在城市工作,晚上在城乡接合部定居。当地居民似乎发现其中商机,希望将人口红利转变为经济收益,不仅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而且在自家建筑附近的空旷地带进行违建,导致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有些甚至直接是“背靠背”形式的建筑,造成道路、路网密,建筑密集的局面。

3广州城乡接合部居住环境视野下四大需求探索

3.1生态湿地需求日益增加。生态湿地是介于陆地与水域之间的交汇地带,其功能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它不仅能维持生态平衡,而且在调节局部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当地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在这个人们对精神层面有着极大追求的时代,生态湿地的质量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对生态湿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今,生态湿地除了兼顾以上的功能以外,同样也应该具备以下的功能,人们可以在生态湿地进行文化交流,可以进行教育活动,可以进行科研研究,为人们提供休憩与游览的场所。人们在实现与大自然接触的同时,不影响湿地本身的生存与发展。3.2社区对高质量、布局合理、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公共绿地的需求。公共绿地是指各种公园、花园、植物园等有游憩设施的,适合于人们进行活动,供人们共享游憩的绿地场所。公共绿地能有效地防治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污染,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公共活动空间。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完善,社区对公共绿地的需求日益增大,公共绿地建设也逐渐成为衡量当地发展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在小洲村,公共绿地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的。当然,公共绿地不仅仅是指绿地面积,更多的应该是绿地的质量、布局。人们更加向往的状态应该是在满足安全,满足多种活动需求等条件下,其植物景观的搭配、种植模式,与周边的环境、设施之间的相互呼应;同时也能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是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高质量、布局合理的公共绿地。3.3居住环境污水和垃圾处理与景观构筑物相融合的环保景观设计需求。随着人们的生活垃圾、污水量的增加,垃圾桶、污水处理点越来越多,污水、垃圾处理点也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设计点。小洲村的生活污水大多数直接排入河流里,并没有进行二次处理,这么做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在污水处理点进行过滤装置设计的同时,对河流进行景观设计,使河流实现自我修复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地的垃圾桶随处可见,垃圾桶的设计、摆放方式等便成为影响当地形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居住环境污水、垃圾处理与环境构筑物相融合设计需求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垃圾桶设计中加入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同时搭配周围的景观构筑物,对垃圾桶进行多种形式的造型设计,对周围景观进行景观小品设计,从而达到环保作用。3.4道路与周边绿化的生态、美观、舒适设计需求。广州城乡接合部的道路多、路网密,被周围建筑物直接包围。道路在最初的设计时并没有结合周边绿化环境,所以在小洲村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许多人直接在道路上摆摊贩卖东西,特别是小洲村村入口的道路两旁,乃至道路上都是菜市场的一部分。这不仅影响车辆,也影响了过往的人们和当地的居民。因此,人们对道路以及道路周边的绿化设计需求不断加强,道路与周边绿化等环境设计则显得十分重要。道路不仅应该满足车辆、人流的通过,而且也应该防止灰尘到处飞扬,降低土地硬化问题,与周边绿化更好结合,让人们认识它的功能与作用,实现道路的生态设计、美观设计,带给人们舒适感。

4城乡接合部居住环境生态景观案例分析

4.1长春水文化生态园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将工业建筑与生态景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生态园充满了文艺气息。这不仅实现了现有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节约资金,而且也促进了人们与自然的互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与大自然有更进一步接触的机会。4.2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该设计综合运用雨洪生态管理的渗透、滞蓄和净化技术,以及“与水为友”的适应性设计,结合污染和硬化河道的生态修复,既节约了资金,又能够保留现状植被。运用本地的植物营造景观,将生态建设与城市开发相结合,构建了一条贯穿城市的、低维护的生态绿道,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态系统服务,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4.3小结。在以上案例分析中可知,实现生态景观资源活化与再生,提高人与自然的互动性是至关重要的。对生态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不仅能改善人们所生活的环境,而且也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在考虑这两大方向的同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对广州城乡接合部居住环境进行生态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5生态景观设计优化策略

通过对城乡接合部的文献资料以及案例分析,结合广州海珠区小洲村城乡接合部居住环境景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广州海珠区小洲村提出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改造策略探讨,如图1所示。实施观生态规划,科学完善道路和空间的景观格局;对垃圾废弃物、污水处理点进行可持续利用,合理布局绿色景观,建造生态环境。同时,将当地的特色文化、建筑元素等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实现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公共绿地、生态湿地等因素进行创新设计。因此,本文的设计策略分为两大解决措施:5.1将现有的绿地进行优化、完善。要实现现有绿地的优化、完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就是适当使用渗水材料,比如说一些硬化较严重的地方我们都可以采用渗水材料来降低土地硬化这一问题。我们也可以在一些停车位,采用草砖组合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既降低了土地硬化的问题,又实现了美观性。其次,我们可以运用完全绿化的方法,将杂乱地完全绿地,对被占用的绿地进行恢复。河堤、道路两旁的地都可以转化为绿地。小洲村是一个依河而建的古村寨,河流对当地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所以滨水地区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滨水地区,通过层级放坡或者隐形驳坎等多种形式,栽种苔草,加上以本土常绿植物为主,其他水生植物为辅,进行搭配种植。这样一来,河水在植物的作用下不仅能够实现自我净化,改善了水质,而且也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如图2所示。与此同时,河道设计要建立河流与生态之间的联系,运用蜿蜒曲折这一特点,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在滨水地区设计观景亭、步道等设施来实现河道与人的互动性设计。如图3所示。公共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加绿化面积,种植本土植物,营造复式种植结构。在公共绿地处还可以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如休息区、娱乐区等,这不仅达到美观、生态的效果,而且居民也在此地进行运动、娱乐,人们的活动、娱乐空间也得到了优化、完善。5.2完善垃圾、污水处理点,对处理点进行重新设计。完善垃圾、污水处理点,对垃圾、污水处理点进行重新设计可通过五大步骤来实现。第一,对垃圾、污水服务站的外观以及位置进行重新设计,服务站位置需要定在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地方,外观也需要进行设计改造,与周边的环境融合。第二,我们可以通过设施设计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在垃圾、污水处理点方面,因为当地的垃圾桶造型较丑,我们可以通过垃圾桶的造型设计,达到与景观构筑物相融合的作用。当地盛产耗壳,耗壳屋是小洲村的标志之一,我们可以结合耗壳这一特殊材料,运用于垃圾桶设计之中,同样也可用于花基、座椅等设施设计之中,使设计更具有地域性特色。第三,提高处理点的利用率来对处理点进行布置,在人们集中的地方,在垃圾、污水较多的地方多安置一些处理点,实现真正的有效运用。第四,我们可以将处理点进行功能改良,比如说污水口我们可以运用过滤装置,使污水进行过滤后再排放出来。第五,我们还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让垃圾处理起来更加方便,以此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点的完善。

6结语

运用这两大典型的设计策略,不仅经费少、见效快,使城乡接合部居住环境中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还兼具以下作用:6.1生态化环境与艺术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每一个城乡接合部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特殊符号融入两大设计策略之中,使每一个设计都有其本身的特色,实现真正的因地制宜设计。而小洲村作为古村落,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将生态化环境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建造一个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的生态村落,以此来走向乡村绿色发展与文化兴盛之路。6.2城市化发展与乡镇协同发展进行创新设计。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概念,本设计策略研究通过城市现代化的高科技发展与先进的社区服务,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本土文化与生态化景观建设,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实现“三合一”,建造现代化生态城市。而小洲村作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传统古建筑对于当地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优势。将居住环境生态景观与古建筑相互融合,使这一资源的优势发挥至极致,以此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对当地传统建筑、文化有兴趣,同时也带动了相关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生态与经济双增长的作用。通过这两大设计策略,实现广州城乡接合部居住环境生态景观设计。让人们在享受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以及感受当地艺术气息的同时,也能体验广东传统村落和岭南水乡氛围,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使得城乡接合部随着时代的变迁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韵味,建造一个生态与建筑和谐发展的环境,以此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广州,幸福广州”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佚名.生态修复主旨探寻——国内十个生态修复设计案例介绍[DB/OL].北极星环境修复网,2019-07-03.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山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在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人们越来越关心生态环境的问题,许多城市逐渐将自然山地打造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山地公园。部分城市在山地公园景观设计中充利用自然生态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一、山地公园

(一)山地公园的概念。山地公园主要是指因采矿而废弃的山地或因原有林相单一的林业山地而进行生态园林导致我国一些城市和城郊的自然山地破坏严重,呈现出山地缺损和岩上裸露的现象,既浪费土地资源,导致环境恶化,又影响城市景观。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对山地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良好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形式。此外,对城市内原有的林相单一的林业山地进行适当园林改造,增添一些登山步道等休闲设施,既能为市民提供游览场所,又能改善城市景观质量,是城市建设人性化的体现。此两类山地形成的公共绿地,一般称之为山地公园。(二)山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1.注重地域特色的表达。城市山地一般是当地历史、人文以及传说等文化的载体,因此设计时结合当地文化背景,结合物质景观形成文化的体验形式,满足观者情感表露,形成文化共鸣,提升山地价值,增强景观的可读性。其次,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山地的原有景观形态和地形、地貌,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形态,传递山地公园的特色人文形象。2.依据不同地形特点设计。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山地地形的特点,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设计视觉空间和景象特征。由于山地的立体和层次性,在设计中要充分使用山地地形的特点,根据山形及走势从加强地形地势和丰富城市色彩的角度进行植物配置和设置景观小品,从近、中、远景以及俯仰等不同视距、视角来进行植物的合理组织,创造出扣人心弦的景观层次,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序列,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植物设计遵循生态学规律。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注重乡土植物选择及林相的变化,按照生态学规律,以形成丰富多变的生态景观植物群落为目标,以人性化的设计方法为手段,形成环境友好型的山地生态景观环境。

二、实例分析——以南京市牛首山公园为例

(一)牛首山公园项目背景。1.地理位置。牛首山地区地处南京市的南郊处,江宁区的北部,由牛首山和将军山等诸如此类的大小山丘组成。牛首山山体高度为248米,其山脉与宁镇和老山山脉共同构成了南京市的骨架,形成天然的生态保护区。2.文化背景。牛首山又称作牛头山,钟灵毓秀,重峦复嶂,是金陵四大名胜之一,佛教牛头禅宗思想的起源之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人文气息。山地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相对完整的历史遗迹。南京古称金陵,金陵代表性的四十八个景点又称金陵四十八景,其中三景都在牛首山公园中,分别为“祖堂振锡、牛首烟岚、献花清兴”。(二)牛首山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地形变化是山地独一无二的条件和优势,从山的本质出发,基于场地空间,面向当代生活,重返自然怀抱,与山地对话。将整个公园组织成一个开放的公共绿地,充分尊重并结合地形,强化竖向设计,打造不同的生态景观序列,拓宽完善的生态景观带来的视觉体验。如今,牛首山只较完整的留存下了东峰,西峰的山地由于长达21年的铁矿开采,一直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譬如地质结构不稳定、山地滑坡频发等。因此,解决安全隐患、彰显文化底蕴就成为牛首山景观设计的迫切任务之一。牛首山公园前瞻性地将“生态修复、文化修补”理念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去,通过对水文、地形、文化遗产、市政、植物覆盖等进行系统详尽分析,建立牛首山生态景观格局。在建设过程中,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使用GRC塑石假山工艺模仿自然山石,依据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合理种植乔灌木,恢复山地生态。(三)牛首山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中山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的体现。1.地域特色的表达。牛首山公园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底蕴的角度出发,以既有的南唐二陵以及郑和墓为景观基地,尊重自然生态,在不同的场地设计上都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形式,深入的挖掘其山地的地域景观,充分融入其场地的人文情怀,给予了山地独有的灵魂精神。历史上牛首山也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名山,具有浓浓的的历史人文气息。因此牛首山公园的腹地佛顶寺的整体布局采用唐代道宣式的布局样式,建筑样式以唐风为主,利用山地地形的特殊性层层递进。寺内园林布局借鉴了日式枯山水园林,在两侧回廊以及廊院空地都采取白石,地被植物以及小型乔木进行组合搭配,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弘扬“禅”之平和的生态景观。牛首山公园通过山地景观线上的景观构筑物——佛顶宫、佛顶寺和佛顶塔的联系,串联园内的佛教文化景观,结合牛首山公园自然式的景观布局,将佛道禅意的文化同儒家思想文化、江南生态和诗词文化以及郑和海洋文化五种文化糅合交融于牛首山公园园中。2.地形处理。在佛顶寺的选址上,牛首山公园遵循生态景观原则,结合山地现状,充分利用原有地形规划建寺,并利用现状平缓地块布置主要的活动广场,方便游客集散。山林陡坡以现状保留为主,利用山地景观高低变化的特点新建环山步道、登山道和沿湖步道。牛首山公园在所有道路的处理上遵循依山就势的原则进行生态景观设计,丰富景观空间层次,实现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山地公园的游览区的每个节点都是在功能需求和景观要求相结合的基础上,与原有地形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坚持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植物景观营造。牛首山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讲究小中见大、步移景异,通过植物形体高低,合理设置障景,以达到丰富的艺术效果。在植物选择方面,牛首山公园遵循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从花期、季相、色彩、形态不同方面选择乡土植物,尊重植物生长特性、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山地特有的景观特性和山地地形特色,营造四季有花,一年常青的植物环境。常绿主景树的主要有苦储、冬青、石栋、青冈、紫楠、柞木等。牛首山公园还大面积使用了色彩鲜艳的花卉,丰富园内植物色相,如白鹃梅、金鸡菊等,华东木蓝、卫矛、木半夏、黄杜鹃、紫金牛、火棘等,色彩对比明显,主次分明。牛首山佛顶寺内的景观设计以禅意景观的打造为基础,植物的色彩搭配遵循着“取其自然,顺其自然”的原理,为人们营造出温暖平和的视觉效果。

三、结语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想要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愿望变得更加愈加迫切,山地公园越来越成为城市绿化美化的环境载体。生态景观构建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因此山地公园在进行景观设计规划时应始终坚持生态景观原则,在保护原有地形和生态环境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寻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我们在山地公园的生态景观建设中,也要注重生态、文化和艺术的相互结合,因地制宜,做到绿色永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祝遵凌.设计与自然生态[J].设计,2018,(21):007.

[2]祝遵凌.生态设计[J].设计,2018,(11):029.

[3]王奕,火艳,祝遵凌.乡村植物的生态群落与美学设计应用——以桦墅为例[J].设计,2018,(12上):61-63.

[4]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J].设计,2018,(18):141-143.

[5]程涉,卢鑫昱,胡海波.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研究——以太仓市金仓湖湿地公园为例[J].设计,2018,(11上):30-32.

[6]童丽丽,许晓岗,汤庚国.牛首山森林公园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旅游开发[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04):76-78.

[7]周亚兴.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5,(12):80-81.

[8]魏平,熊瑶,窦逗.浅析城市广场的起源及未来设计趋势[J].大众文艺,2018,(19):47-48.

[9]张秀,熊瑶,胡昕.郊野公园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南京星甸湿地公园为例[J].大众文艺,2018,(20):45-46.

[10]殷京生.绿色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篇10

1.综合地区生态特征

首先是综合生物链情况,保证采用的景观植物在该地区处于食物链中间环节中,不至于由于天敌较多或较少导致,景观建设投入成本过高或引发生物入侵现象。其次是结合当地气候特征,选择跟当地气候特征相性最佳的景观类植物,避免由于气候不适导致植物生存环境恶劣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投入。最后综合河道的水文特征,确认河道景观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堤为主,还是观赏功能为主。防风固堤为主在景观选择上就需要倾向于湿地类植物,在涵养水源、削减洪流速度的同时发挥观赏作用。

2.综合地区人文特征

综合地区人文特征主要是城市精神文明和市民精神风貌。景观选择上应当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使河道景观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生态建设,更是城市文明建设。比如:是否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方向,能否良好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关于该河道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且符合城市生态文明设计的河道景观能够极大程度的展示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其次是市民的精神风貌,主要是考虑到市民对于河道附近地区的利用方式上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观赏游玩为主,河道景观都应当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活动空间上应当充足,能够供市民娱乐休闲使用,环境上应当适宜,要求景观植物具有净化空气、沉降灰尘的功能等。

3.综合景观组合美学

河道附近的景观建设不能单纯地将植物、动物或一些土建工程类项目进行罗列、摆放,河道景观建设过程是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过程。因此其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到景观和建筑物、自然风物之间的美学特征。首先,植物景观和自然风貌和谐,不能培植一些仅看起来美观,但是却不符合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特征、地质特征的植物景观;其次,景观和建筑物的和谐,景观和建筑物都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应该相互和谐,将植物和建筑物放在同一个取景器下,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融合;最后景观和景观之间和谐,河道附近景观建设不是单一项目,而是一个整体工程,不能存在某一部分是中国特色,另一部分是西方风格,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如同穿衣打扮一样,要每一部分相互映衬。

二、河道景观规划管理方案

1.河岸线的处理

城市河道进行景观建设滞后,可以发展成为居民娱乐活动的新场所。河道附近居民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河岸线的亲水性处理就是关键所在。河岸线平面、断面形状和驳岸形式的亲水性选择,是营造良好河道景观形象的重中之重。可以充分利用河道自然形态特点,在平直流畅的部分、河岸线转弯的部分、河流的部分修建一些亲水平台,既能够为群众提供观景平台又能够营造河岸线上景观亲水性特征的景色和气氛。

2.河道断面的处理

通过对断面部分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河道断面部分一般可采取分层式、台阶式或坡地立体式建设方法,通过河道断面部分景观建设将河岸和河滩部分的景观连为一体,使其构成完整的河道景观。在河道景观建设中绿化的作用毋庸置疑,其中立体式的绿化建设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首先河岸上能够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娱乐休闲场所,而且河岸上的绿化能够为群众遮阴避阳,可以考虑采用藤本植物或是灌木类绿化,既不会占用大量空间且能够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驳岸的绿化可以采用灌木类、或高大茂密的垂直类植物,在装饰河岸线的同时能够净化河岸附近空气、美化环境。河滩附近培植一些水生植物或是浮游类植物,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可以对河道进行美化装饰,也是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河道景观的后期维护

1.植物的养护

首先河道景观的植物绿化不能影响到正常的蓄洪功能,对河滩地附近绿化要求树冠高度不能超过20m,不能高堤岸0.3m左右。其次,为了迎接河道的汛期水量,需要在汛期对绿化进行修剪工作。另外,河道附近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差变化明显,要注意好景观绿化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止工作,定期进行除虫作业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虫媒疾病的传播。

2.其他设施维护

绿化和其他建筑类景观都是河道景观建设中的一体化工程,对于绿化工程可以依靠专业人士定期进行养护工作,但是其他建筑类景观和设施的维护则需要号召附近居民一起进行,使群众一起参与其中,才能实现长久有效的维护工作。

3.保持河道生态生物多样性

保护接近原始的河流状态时景观河道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后期维护工作也需要对其有所侧重。首先,定期检查河道立体工程材料的状态,及时更换出现问题材料,保证不会有过量的水下渗,避免河道下层的地质条件被流水侵蚀。其次,对河道附近生物种类、数量进行定期统计,一旦发现有生物数量变化幅度不合理,及时请有关专家进行原因调查,同时制定出治理方案。

作者:王秀丽 单位: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晨.关于南京老城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交互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