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时间:2022-03-29 08:59:01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坚持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下,研究改革目前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方法,建立具有高职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评价机制,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产品质量是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商业纠纷造成的国家、企业、个人经济损失巨大。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一方面要提高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长期以来,国内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系统内部进行,随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这种教育行政部门扮演“运动员”和“裁判员”双重角色的评价方式,显然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宜,造成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严重失衡。因此,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第三方评价机制,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对高职教育长远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都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高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河南省高职院校的调研分析,笔者发现目前高职才培养方案模式采取了大幅度的革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中评价主体、客体不完备。评价主体主要是校方,企业方和企业用人单位参与较少,比如某企业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安全操作知识,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缺乏系统的考核评价。抑或某企业单位要求学生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未涉及此项内容。这样就影响了学校和企业的对接,导致学生毕业后还要接受企业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缺乏有效的反馈应用机制。目前,人才质量评价的结果主要用于对教师、学校或者校企双方合作工作绩效的考核,而未能将评价结果用于对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与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方法不全面、不科学。现有育人质量评价主要侧重对学生培养质量的结果性评价,弱化校企合作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过程性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缺乏完善的多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平台。企业、家长、社会存在参与学生评价的意愿,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参与进来仍然是个问题,尚缺乏优秀的社会评价平台。

2高职人才培养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

2.1与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用人单位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实施用人单位介入培养的模式。从利益相关者视角上看这种产学研一体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用人单位合作以及培养终端学生三方,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2.2与用人单位共同构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用人单位介入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教育与就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接。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高校与企业、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由被动变为主动。要想顺利实施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还要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下大功夫,做好准备,凸显企业文化和能力特色要求。2.3与用人单位共同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方法和路径,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期间,重点建设专业根据学院“循环提升、整合重构、逆向分解、正向实施、动态反馈”的“五步推进法”,推进课程体系重构和改革。打破学科界限制定教学计划,不再按学科的逻辑结构和顺序,而是以岗位要求为基准、提高就业率为目标,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保持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一致。2.4注重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通过举办院内说课、讲课竞赛,实现以赛促建;组织优秀教师主讲各类示范课、公开课,实现以讲促建;分层次评选、建设优质课程,实现以评促建,大幅度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成立课题小组,共同商讨好的教学方法、知识点的讲解、重难点的区分,努力编撰系列教材,构建国家、省、学院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注重网络课程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2.5打造具备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能力的工程型教师队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建设规划并努力实施。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激励与约束并重、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2.6与用人单位共同构建相应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首先,为确保该创新型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的实践研究的顺利进行,确保新的培养模式高标准完成,根据与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构建相应的考评机制、毕业标准。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依据社会、行业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含行业标准),立足校情,以《黄河交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纲,特制定本、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其次,革新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片面,理论知识比重偏大,动手能力往往被忽视。考核革新后,仅保留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一般多为通识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仍采用传统试卷的考核方式,其他课程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无法体现其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学生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理论知识及综合实践能力。在考核改革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课程设计、创新性考核(实操笔试口试分组讨论)论文等。适当加大实操项目,增加实操技能与过程考核的比例,并且使操作要求符合工艺规范,增强实用性。如《汽车电控系统的检修》课程的考核中编订个常见的项目:传感器监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自动变速器检测,学生随机抽取项目进行考核,同时要回答相应的理论问题,考核非常深入、全面,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为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多职业资格考试,如中级维修工、机电维修工等,作为检查学生实操能力的依据。

3构建模式长效运行保障制度

学校根据市场的发展、岗位需求、企业要求,采用订单式与非订单式培养,企业按照既定的岗位获得相应的人才,然而这之间也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一是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利润,是经济利益,如果国家不出面干预,不出台新的政策和具体制度加以引导,企业有可能在参与之后未得到预期的利益,从而使其继续参与的积极性消减,甚至校企合作在初始阶段就面临流产的厄运。用人单位的提前介入,必须有相应机制做保障,整个环节中校企双方要提前协商各项问题,包括工资支付、津贴发放、荣誉给予与奖励等,以此确保长期合作。

参考文献:

[1]张震.提升广东先进制造业产业工人职业能力的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夏冬梅.远程教育中新型产业工人的学习特点与教学策略探究[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

作者:孙玉凤 介石磊 单位:黄河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