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优缺点及趋势

时间:2022-03-29 08:57:2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优缺点及趋势

摘要:介绍了我国工程质量检测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现阶段工程质量检测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检测人员自身水平和素质的参差不齐、检测行业培养人才能力的差异以及现阶段检测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未来行业内部优胜劣汰的规则、静态检测变为动态监测的趋势以及无损检测在不久的将来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质量,动态监测,静态检测,无损检测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发展过程分析

就我国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来说,相较于其他的发达国家是相对落后的。在我国的历史条件之下,在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建筑工程的检测行业有着不同的工程质量检测策略。在1985年之前,我国的检测行业还是处于一个实验的阶段,而且在这个阶段,我国缺少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而且对于建筑工程现状质量的检测工作是不完善的,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测的工作,是由企业内部与科学研究进行决定的。之后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到了实际可行的时期,国家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力度。尤其是在我国进入科技信息时代之后,对于建筑工程的现状质量要求更严格,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对其进行约束。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需要与行政部门以及各种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划清界限,对工程质量的检测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保障。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特点

1)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及投资也在不断增多,关于监督建设工程质量的投资也在逐步加大。国家的相关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也日益重视,同步带来的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兴起。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标准,以规范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检测行为。但是我国的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同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研究、交流来不断地减小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2)由于工程检测行业的突然兴起和迅速发展,导致其市场是混乱的。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该行业的管理力度有限,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被委托方的“委托目的”所左右。随之出现检测结果并不客观科学。再者市场上各个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检测人员素质低下,对检测市场亦是一种危害,加剧检测市场的混乱现象。3)就目前我国的检测水平而言,检测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好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目前我国采取的是静态的检测方式居多。这样的方法往往无异于“亡羊补牢”。当建筑物已经出现一定的破坏时才进行质量的检测评估,随之带来的有可能是一大笔的加固费用甚至是资产的浪费,尤其对于国家来说损失往往不可估量;再者现有水平的检测技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就存在回弹法和取芯法两种,而且还受到碳化深度,龄期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这样在同一工程上难免出现意见的分歧。据我所知当出现此类分歧时一般的做法是比较操作过程的准确性。这种判断方法的效果犹未可知。4)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接触绝大部分为没有专业知识的人,经常被提问的问题是“就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不破坏然后完成检测工作吗?”这个问题一直让我深思。就比如说取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建筑物的破坏,或多或少对建筑存在一定影响。然而采用回弹法检测准确度又不高。对方法的选取以及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权衡利弊。

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发展趋势

1)在目前这种局势下,我国有关部门一定会加大对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的监管力度,对委托事宜及程序应进行全面的考量。严格把控检测行业的准入范围,提高建筑行业相关人员的素质,明确检测人员的法律责任。对于行业内部来说,各机构一定会加强技术实力,加强行为规范,优胜劣汰。2)静态检测变为动态监测,就像人身体一样,将来建筑物也会定时进行“体检”。及时有效发现建筑物的状态变化,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将损失控制到最小。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动态监测成本可能很高,但可以对建筑项目投资巨大,涉及生命安全庞大的建筑物进行监测。但是对目前国家的建筑物发展来看,建筑物的动态监测是一个发展的趋势。3)无损检测,主要借助了电子学、材料学以及物理学等多门学科,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可以对建筑质量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确认异常原因。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五种检测方式,分别是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以及超声波检测。这种检测方式目前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不仅不会对物体本身造成损害,还能够保证被检测物体的最佳性能,而且易于操作,成本低。

4结语

就目前我国情况而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在建筑行业之中,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动态监测或者定期检测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不仅有效的减少财产损失而且对建筑物的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无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被完善,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一种保证。

参考文献:

[1]申东望.质量管理小组知识介绍(四)[J].核工程研究与设计,2014(3):11-12.

[2]张文远.故障树分析法在铁路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西铁科技,2014(2):97.

作者:郭帅斌 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