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下水利大学英语教学探索

时间:2022-05-29 10:34:16

跨文化下水利大学英语教学探索

跨文化视域下水利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索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文化与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文化又赋予语言最基本的内涵。故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水利专业英语教育除了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外,还应该加深对目的语和母语国家背景文化的了解,如此对语言学习将有极大的益处。但就目前的水利专业英语教学成效来讲,跨文化视域下的水利专业英语教育成果还不够理想,这是因为教师对文化教学模式的选择太单一、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认识与教学实践不相符合、跨文化内容在英语教材中太少以及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关系。由孙仕军、刘海生主编,黄冠华、迟道才主审的《水利专业英语》(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一书,在用英语介绍水利专业领域的主要技术问题的同时,还综合考虑了每篇文章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其所涉及的中英文化,旨在丰富跨文化教学教材,创新水利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文化交流的敏感性和包容性。

通读全书,可发现该书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观点具有创新性,知识点丰富多样

《水利专业英语》一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立足水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如在讨论如何撰写科技论文摘要时,提出了“四要两不要”的原则,即要明确该项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和范围、要列出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要阐述研究成果、要阐明结论、不要提及论文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或结论、不要应用参考文献。这些原则呈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客观上,目前国内高校广泛采用的水利专业英语类教材,往往较为重视理论阐述,与时展、经济改革、产业创新等连接不紧密,如此,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该书虽然也属于高等教育英语类教材,但是其内容编排摆脱了传统同类题材的局限,不仅向学习者阐释了水利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理论,还传递了水利领域最为前沿的信息和最新的科学技术,如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再如当前不断开发的水利技术--水污染、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呈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此外,该书在确保内容新颖性的同时,还涉及了更广泛的知识点,如灌溉方法、滴管系统、电力系统、大坝、水文循环、水轮机、水污染等,与最新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需求保持着较高的契合度,对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作用。

二、选材难度适中,内容阐述科学合理

相关文献与论述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材料,这些文献论述中包含着民族文化特点、语言用法习惯、不同领域的前沿信息,为学生营造较为具体的语境氛围,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应的,《水利专业英语》一书的文章基本是摘自原版英语教材和技术文献,在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较为自然、专业的语境,有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水利专业英语及其运用。同时,该书在选材时不仅考虑了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还考虑到知识点难度是否与我国水利专业学习者英语水平相适应,能否为我国水利专业英语教学带来切实的益处,增强了书本的可读性。通读全书,可发现该书在阐释知识点时,并不只是单纯用文字进行解说,更多的是通过数据、图表与案例来讲解、论证,用以增强书本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学习者对水利专业知识、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表达的理解,如在第一部分“世界水资源”中,通过展示“世界水资源质量与分布”“水圈的主要静态和动态特征”“各大洲的淡水资源”“人均淡水径流”等相关表格揭示了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以及循环过程。再如该书第七部分、第八部分和第九部分列举的葛洲坝、三峡大坝和胡佛大坝,充分说明了大坝在农业、工业中所起的作用。该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体现在每篇文章末尾参考译文与重点单词释义的设置,这表明作者在进行内容编排时,考虑到学习者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考虑到中英文互译的差异,不同水平的作者都能快速融入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扩大该书的受众范围。

总而言之,该书所涉及的知识点丰富多样,观点新颖,内容阐述科学合理且具有创新性,可作为高等学校水利专业的教学用书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其中,该书关于水利专业英语词汇、语法的表述,以及对科学论文写作方法的介绍,对探索跨文化视域下水利专业英语教学创新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张彤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