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4:03:42

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奥地利;跨文化教育;启示

1跨文化教育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往发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容涉及国家、组织、个人等不同层面,同时涵盖民族、宗教、地区等不同维度,其高度、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学术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逐渐重视跨文化类的学科研究。[1]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在以“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为主题的国际教育大会中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该书阐述了“如何承认不同文化局域的同等尊严”、“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之间相得益彰的联系”、“跨文化性及多重文化主义(Interculturality/Multiculturalism)”、“跨文化或多重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InterculturalEducation)”。[2]虽然该书并没有明确地对“跨文化教育”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但这是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公开提出跨文化教育这一概念,标志着跨文化教育即将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预示着跨文化教育模式将成为国际教育的主流模式。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国际教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1998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跨文化教育”进行了定义:(1)在多种文化并存的环境中,同时进行多种文化的教育或以一种文化为主同时兼顾其它文化的教育;(2)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到另一个语言、文化、风俗、信仰和价值观都不相同的环境中去接受教育;(3)特别设置跨文化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去适应非本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信仰和价值观的教育。[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发表的《EducationinaMilti-linguaWorld》一文中指出,在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全方面、多角度、系统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和学习过程,其中包括:教学环境、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设计、语言环境选择、师生互动方式等,而不是简单地将跨文化教育当作一种“依附”在传统课程教育上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教学方法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其中,教学环境的设计和语言环境的选择是顺利开展跨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6年发表的《UNESCO.UNESCOGuidelinesonInterculturalEducation》一文中指出跨文化教育的两个内涵。其一,跨文化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文化背景,平等对待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个体,秉承着“尊重差异、和而不同”的理念,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让受教育者真正地去认识自身文化的发展以及体会相邻民族文化间的文化共荣,最终达到不同文化间整合与升华。其二,跨文化教育是一种互动的教育形式,它以实现每一个受教育者积极、充分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为目的,促使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宗教、不同性别的人群互相交流、提高。所以说,跨文化教育是一种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发展和共荣的教育形式。[5]这两个内涵充分体现了跨文化教育核心理念和主要目的。综上所述,可以将跨文化教育概括为一种在复合文化背景下,以形成合理的跨文化意识为核心,培养尊重、开放、宽容和平的心态,坚持客观、无偏见的理念,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从而增强人们在发扬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达到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互相理解、尊重、提高的新型教育模式。[6]

2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与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会大有不同。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更加关注与对于知识点的灌输和演示,而在跨文化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一种包容性的概念,帮助学生去理解、认识和分析目标人群的文化特点,倡导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共荣。在教学内容上则以跨文化沟通、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为主,例如自我意识的培养、复合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跨文化交流的方法等一系列的管理组织。根据Watzlawick的观点,沟通是人际交往间的一种相互行为,这种相互行为在人对事物的理解和价值观上得以体现,[7]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建立在具备相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帮助受教育者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文化障碍。因此,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上不仅有跨文化行为互动的内容,而且包括组织行为、行为心理的基本知识。[8]跨文化教育的方法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内容设置的变化而变化,形式多种多样。美国知名跨文化教育学家Forstamann和Gudykunst的研究结果指出,跨文化培训的方法可以分为文化特色教学法和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两大类。文化特色教学法,又可以分为文化特色教学和非文化特色教学法。文化特色教学法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文化,介绍相关的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信仰等文化信息以及对该类人群交流沟通的方法。而非文化特色教学法指的是一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又可以分为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和非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是通过模拟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展现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场景,学生通过模拟场景的切身体验和结合自身实际感受,进行跨文化适应性的探索和训练,并且在模拟场景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从之前的模拟实践中提炼出文化差异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9]

3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现状

3.1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奥地利高等教育管理系统通过不同方法来管理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其中包括给移民提供跨文化教育、对所有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在奥地利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跨文化学习是一种“教育准则”,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所有学生的跨文化竞争力。移民群体的跨文化教育已经从最开始的对偶法和同化法进一步转为了综合法。对偶法的目的在保护学生的原有语言和文化,提供学习东道国语言和文化的教育机会。同化法集中在当学习东道国语言和文化时牺牲移民者的语言和文化的损失提供补偿。综合法是让移民融入到当地社会的同时不放弃自己本土的语言和文化,这种方法是伴随第一语言教学的学校同时产生的。奥地利跨文化教育强调文化间的互动性。奥地利的社会文化已经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社会,各种不同的文化群体在生活习惯、语言、思维方式、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性。奥地利跨文化教育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将不同文化的群体集合在一起,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认识差异、承认差异再到接受差异。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各文化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文化共融。奥地利跨文化教育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推广不仅仅在高等教育,在奥地利的中学、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开展跨文化教育实践课程。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多语言性。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奥地利鼓励学生在积极掌握好德语的基础上,从小学习多门外语。在奥地利的中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多门不同语言。同时,教师会对所学习语言的风俗、文化进行传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以及学会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10]3.2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目标。在20世纪90年代初,跨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准则被引入奥地利的高等教育必修课程。跨文化学习没有作为特定的学科,而是作为推荐项目给老师把这些原则应用于所有学科。它的主要目标有:(1)探索文化资产(习惯、语言、习俗、传统、传说、神话、歌谣等)的本土和移民群体(特别是在地区与种族多样化的教室);(2)创造一个文化价值可以被所有学生体验和形成的学习环境;(3)引起文化差异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培养鉴赏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4)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注重文化,语言和种族的多样性,为了解决民族-欧洲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5)培养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生之间相互理解认识到共性和减少偏见;(6)为了注重双语和多语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他们的第一语言。3.3奥地利IMC克雷姆斯应用技术大学的跨文化教育课程。奥地利IMC克雷姆斯应用技术大学的跨文化教育课程采用了欧洲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内涵、意义,督促学生参与到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来。这些课程的主要对象来自与旅游管理、管理学、文学专业的学生。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进一步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的形成、特征、衍生,如何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中进行进一步的交流等。授课方式的安排更多的考虑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同学们从意识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对跨文化理论概念进行更加真切的认识、体验,增加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对中国跨文化教育的启示

4.1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跨文化教育作为当今教育管理领域的热点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子,同时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现实意义。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的情况,跨文化教育的实施有以下几个好处: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树立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因此,无论是从外部需求的角度,还是自身发展的层面上,我们需要坚持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并全面推进我国跨文化教育进程。4.2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为了更好地将跨文化教育落到实处,给学生营造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跨文化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一是要引进优秀的且有丰富跨国教育实践经验的外籍教师或优秀学者,通过“一人一测”的薪资激励机制,吸引海外优秀的专家学者,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和多样化;二是通过国际学术会议、教学方法培训等形式培养现有教师的跨文化教育理念和认识,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4.3搭建国际化的沟通交流的平台。跨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不应该是停留在书本上或局限于教室内,也不是简单地选派交换生或组织访学团,而是更多地与其它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在平台上对跨文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分享和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国际化、多元化的教育交流氛围。4.4细化跨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跨文化教育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属于发展初期,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体系构建还有待提高,其中包括教材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本土化研究等方面。在学术界中讨论和研究的重点更侧重于跨文化语言交流及跨文化翻译,导致我国跨文化教育研究的内容略显单一,缺乏交叉学科的支持,如旅游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跨文化教育的学科建设需要加强与各学科间的联系及交叉实践,通过不断地去粗取精,才可以更好地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总结

跨文化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跨文化;民族文化;和谐共荣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的脚步极速加快,特别是信息化革命的到来,使人们不出家门就可以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进行交流。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所以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在这样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处处存在文化差异,也处处存在着由于交际失误导致的文化冲突和文化矛盾,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要求。众多外语教育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交际能力的人才,尤其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2018年7月20日,TESOL(TeachingEnglish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中国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指出了新时代下英语教育肩负的新使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李海在会上表示,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博采各国之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改革开放,同样教育的现代化也应该面向世界开放。因此,跨文化教育也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大会明确指出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教育的世界化进程,不仅仅是学习西方文化,在此过程中要将外语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结合在一起,深入理解新时代下外语教育的内涵,使我们的跨文化教育不失民族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既要尊重西方国家的文化,又要始终保持我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1传统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中的现状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不单是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还应该了解本土的民族文化,对本国和目的语文化的共同了解才能构建交际者的国际视野,才可以达到完美的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能只教授西方文化而忽视本土传统文化,否则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难以实现。如果只注重目的语的文化教育,难免会出现所谓的“文化生态失衡”现象。1.1跨文化教育中民族文化意识不强。其实,在英语教学中,大家对跨文化教育的理解就是西方文化的传授与学习,这是很多人,包括学生和老师,都会犯的一些“错误”。英语教学普及很多年了,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人们最开始的时候只关注英语语法、英语写作,导致了“哑巴英语”的出现,很多年以来,大家都是“殚精竭虑”地在整治“哑巴英语”,强调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但是在口语交际的灌输中最开始也没有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现在大家又一边倒地过分关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民族文化在交际中同等重要的地位,所谓“过犹不及”就是如此吧。1.2传统民族文化在跨文化教学中缺失。很多英语教师在上学期间,缺少正规的跨文化教育课程,只有个别导师开设简单的跨文化选修课,没有系统学习。而且导师在讲授跨文化课程的时候也是只讲授一些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对这种跨文化课程是只知皮毛、不知精髓。那么在给学生上课时,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导入过程中也总是找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作为切入点,忽视了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造成了学生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失语症”,那么在以后他们和不同国家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就不会有传播本土民族文化的可能了。1.3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缺失。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网络的盛行,给中国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生活时尚、思维活跃,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且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稳定,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一些大学生讲究个人利益至上,追求享乐主义,以求达到“速成”的目的,认为西方文化更先进,更能代表个人,尤其是艺术类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更多地接触到西方文化。所以有些大学生认为,民族文化太传统,一些东西老旧、陈腐,而西方文化非常先进,出现了贬低民族文化、崇尚西方文化的思潮。学生在学习中更愿意学习西方文化,抵制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自豪感大大降低。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有些实际上是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必修课之一,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其实是一种双文化交际能力,既有对西方文化的学习理解,更需要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掌握,而且用英语准确无误地表达民族传统文化,能对外输出民族文化,才是跨文化交际的终极目标。

2改变传统民族文化在跨文化教育中的缺失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不鼓励学生课堂上使用自己的母语,TESOL的中国大会主席埃斯特尔认为这其实是对英语学习的一种障碍,将英语学习与母语分裂开来的学习有悖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一些英语水平不错的人在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对于西方文化的话题“侃侃而谈”,当谈到民族文化时,有种“哑巴吃黄连”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建设,提升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改变民族文化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地位。2.1改变传统民族文化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是文化双方的交流,所以任何一方文化语言的输出者,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天平不应该只向西方文化倾斜。优秀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同样重要。为了改变传统民族文化的弱势地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出努力。首先,作为教育的输出者,教师在跨文化教育中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民族文化的导入;同时,教师要加强文化修养,不断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做一个合格的跨文化教育者。其次,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也要适当增加中国文化元素,选取介绍中国优秀文化的篇目,配以适当的评价体系让广大师生重视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教师要努力弘扬传统文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该为此做出贡献。2.2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责任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国际化的轨道。西方文化理念的入侵导致了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跨文化教育就是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的思想有悖于跨文化教育的目标。跨文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首先,在跨文化教育中,必须教导学生要有民族尊严,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教育和认同,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在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们要教导学生大力推广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在接纳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担当得起文化输出者的重任。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只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才能合理正确地处理中西方文化矛盾。

3加强传统文化学习,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跨文化教育和交际是一种双方的输入和输出,如果只强调或是只注重某一方,会造成文化失衡,不利于跨文化教育的发展,阻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众所周知,跨文化交际中最大的障碍是文化差异。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以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平等为基础的,只有熟悉和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活动。以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外语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也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能力,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学好民族传统文化,为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在外语教育中加入民族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还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国际化必然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对跨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认识逐步较深。忽视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学习,会导致跨文化教育中的严重失衡,也极大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教育的生态平衡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正视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

[2]向士旭.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J].重庆三江学院学报,2015.

[3]马冬,万鹏飞.论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提升[J].理论观察,2015.

[4]田颖.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

跨文化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韩语教学;跨文化教育;应用 ;意义

一、语言与文化关系综述

文化作为一个宽泛的人文概念,简单来说指的是一定地区内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集合。而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充分反映文化的具体内涵,同时也在文化的映衬下展现出语言自身独特的形式。当前语言学主流观点认为,语言、思想和文化三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也不是呈线性的直接递推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者在发展之中彼此之间相互形成的同时又相互影响,属于共存共生的关系。通过语言的学习可以理解文化,通过了解文化反而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进步。这就是当前跨文化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语言在学习和了解时并不能作为单一学科而存在,相关字母、语素的构成都源于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可以说文化是语言形式形成的重要外在条件。所以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通过从特定文化中提取出相应的重点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言的学习。这也是当前语言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的现实因素。

二、韩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韩语作为当前世界影响力第九的语言(数据来自联合国《2005年世界主要语种、分布、应用力与影响力调查》),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都颇深。韩国属于文化输出大国,其文化产品广泛影响着亚太地区并向欧美辐射,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教师在开展韩语教学时,以韩国文化为主要形式的跨文化教育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可以发挥下列优势。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外语的学习上。韩国文化产品以其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内容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当前韩国的多种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在国内市场中表现出色,不仅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被国内同行争相模仿。基于此,教师可以广泛利用多种韩国文化产品在国内深远的影响力,积极丰富课堂素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韩语作为外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达到外国语学素养的要求。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利用跨文化教育中的对照、对比手段进行开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韩语学习的语言规范,同时也能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跨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自身韩语语言运用能力。3.摆脱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外语学习时,由于学生在外语使用时需要进行母语到外语之间词语对应转换这一过程,所以不论母语与外语的相似程度多深,这个过程都不可避免。在当前外语教学时,学生都是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进行外语学习,所以这种母语与外语转换的过程会经由多种因素的限制,从语音、语法结构、到更深层次的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内容都会影响到学生转录语言。所以通过跨文化教育可以从文化层面上最大限度帮助学生进行这种母语与外语的转换,进而使得对外语的运用更为精纯,熟练。汉语与韩语虽然在一些词汇的发音上比较类似,但是具体的语法结构和句式却大大不同,这就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很难熟练运用相关学习的语言知识来进行综合性的韩语运用。而通过跨文化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的限制,高效地运用韩语。4.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化。在跨文化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的外语文化教学,跨文化教育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方面对比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认识。这种对比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认识到母语文化与外语文化的不同,另一方面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同一问题的看法和表述由于文化的差异也会出现变化。韩国文化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与我国类似,但是通过对比之下还是可以发掘出多种的差异,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文化,并体现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三、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具体应用

从上文可知,在当前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主要用于对于提升学生兴趣,丰富课堂素材,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等。所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开展。1.通过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运用相关韩语文化产品来与课程相结合,积极地为学生介绍韩国的风俗文化,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教学目标来有机地安排韩语文化教学内容,如在课堂中设定多种特色板块、介绍韩国传统习俗,积极与国内相关文化习俗进行对比。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丰富的韩国文化产品来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面,如韩文歌曲学唱、经典韩剧表演等活动的开展都可以帮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在高昂的兴趣引领下进行高效地韩语学习。2.用文化提升学生交际、表达能力。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交际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跨文化教育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言交际、表达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手段来向学生展示韩国国内职场、日常交流、社交活动、特殊情景等多种场合的主要特点和相关环境,让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模拟环境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学生在互动间歇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于中韩两国文化的同异性进行比照和分析,利用文化差异对比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韩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用技巧的印象。这种模拟的环境虽然并不能原汁原味的还原真实的韩国情况,但是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带入到韩语使用的环境中,是当前比较有效地跨文化教育手段之一。3.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利用优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广泛为学生创造韩语使用的环境。而当前随着中韩经贸额的日趋增加,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都来到中国工作、学习。教师可以与当地国际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中韩学生文化联谊活动,通过令学生与韩国人积极沟通交流来提升学生的韩语运用能力。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动,让中韩学生可以充分地对两国文化进行实际交流,这种交流氛围下,不仅学生的韩语能力和对韩国文化的理解能够更上一层楼,同时面对真正的韩国人在长时间的语言氛围熏陶下也可以极大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自信。

参考文献:

[1]张大方.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方法分析[J].广东蚕业,2017,(12):41.

[2]闫海静.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5,(18):27.

[3]吴昊.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4,(23):29.

[4]瞿玥.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方法分析[J].科教文汇,2013,(09):117.

跨文化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语言;文化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它蕴含着民族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必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学生要学好英语,达到熟练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除了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本土的文化。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多是成绩中下等、无望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水平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笔者在这几年的中职英语教学中发现,中职学生除了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欠缺之外,阻碍学生学好用好英语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英语文化知识匮乏造成的理解偏差或者交流失败。在中国的传统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只讲解词汇、语法等知识点,过分强调单词的记忆和课文的背诵,片面地认为只要拥有足够多的词汇量,语法使用恰当,就能理解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这种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词汇的内涵、外延以及文化意义,久而久之,学习英语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有些学生甚至视学英语为一种煎熬,上课就睡觉或者做别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从而导致了语言知识的欠缺。这也同时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对于外族文化的接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际。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性质更严重。一位中国人结结巴巴地用不符合英语语言和语法规则的中国式英语与外国人交流,与之谈话的外国人会非常宽容,并且觉得很有趣。但如果这位中国人按照中国的习俗用标准的英语发音与外国人交谈,虽然他语法使用准确,但很容易因为不懂英语说话规则而冒犯他人,被认为不礼貌。比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爱问“你去哪?”“吃饭了吗?”虽然是善意的,只是出于关心,但是英美国家的人会认为你在侵犯他的隐私或者以为你要请他吃饭。教师是跨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中职学校的英语师资仍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很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跨文化意识相对淡薄,普遍缺乏跨文化视野,仍然认为英语教学就是语言知识的教学。教师自身缺乏全面的中西文化观,这样在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培养时,就比较难做到发掘语言形式外的文化内涵。

2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由外研社出版的《基础英语》修订版删除了原来每个单元后面的语法内容,增加了学生“说”的部分。从这点我们不难看出,新教改后,中职英语教学的目的逐渐由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注重学生语言交流,开口说英语、用英语的能力。而在语言交流中必然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这就更加凸显出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风土人情,同样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要同时学习该国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重语言教学而忽略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往往只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不利于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和适应未来国际化社会的能力。教育部针对中职英语教学在《大纲》中明确提到:“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必须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新修订后的中职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饮食、旅行、穿着、环保等话题,这些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中职学生本身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英语较为吃力,如果教师在讲授常规语言点的同时,多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异国文化,不但能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课改后,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们日常交往中遵循的各种规则和风俗习惯,如打招呼、问候、赞扬、致谢、告别、打电话,等等。举个例子,中外对于别人赞美的回应相差甚远。中国自古倡导“自谦”“尊人”,对别人的赞美,采取的是“不接受”态度。而英美人士崇尚“个人主义”“尊人”而不“卑己”,所以他们毫不犹豫接受对方的赞美。在英美国家,无论是陌生人还是朋友,甚至是家人之间,他们常常把“Thankyou”挂嘴边。对于别人的帮助或者善意的提醒、邀请、礼物等都习惯用“Thankyou”,他们除了对别人表示感谢,更认为这是一种礼貌。而在我们中国,如果亲密的人之间说“谢谢”就觉得关系疏远了,反而大家都觉得不习惯。(2)非言语交际的表达方式,如肢体语言、服装、体态等。比如食指和大拇指搭成一个圆圈,这是英美人士经常使用的手势,相当于英文中的“OK”,表示征求对方的意见或者表示同意、赞美等。在中国,这个手势表示数字“0”。(3)词汇的文化内蕴,具有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惯用语的运用。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单单颜色,中外就大相径庭。比如“white”,在英美国家,白色往往象征着纯洁、高尚、善良、吉利等。英美人士在婚礼上总是穿着白色的婚纱,戴着白色的面纱象征着纯洁。“whiteday”指的是吉日,而“whitelie”则是“善意的谎言”的意思。(4)认识和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概况。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还应学习该国的文化。(5)有关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对于很多事情的价值观念上有很大不同。比如,英美人士认为在谈话时要尽量回避婚姻、体重、年龄、收入、政治、宗教等话题,以免侵犯他人隐私而引起不快。而中国人觉得这些是公开的,不需要隐藏。

4培养中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措施

4.1课堂教学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

课堂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在阅读、词汇、口语、语法的教学中,自觉渗透跨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活动中都能融入跨文化教育。同时教师还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学习异国文化的兴趣,自觉地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渗透到教学中来,培养跨文化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歌曲、电影等,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且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此外,教师还要适时创造机会模拟或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异国文化。在修订版的《基础英语》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根据提示词模仿对话的练习,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表演对话,多开口讲英语,摆脱一直以来中职教师课上唱“独角戏”的情况,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用”英语,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2结合教材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中职英语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涉及到英语国家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把跨文化教育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主动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指出其文化意义。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英语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很好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语言背后隐藏的生动鲜明的文化知识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有意识的讲解和传授,这样不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会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基础英语第一册WelcomeUnit中有部分内容是讲Holiday。在讲授这节内容时,教师除了教学生中外各种节日的英文说法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向学生讲解节日的由来、人们庆祝的方式等。由于商家的推动,中国年轻人对圣诞节已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对于圣诞节的由来,相信大部分人未必知道。教师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既加深对语言内容的学习理解,又增加了学生跨文化知识。

4.3提高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的素质

英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知识的中介者和解释者,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自身应具备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树立多元文化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英语教师应摒弃英语教学就是语言教学的陈旧观念,扩大跨文化视野,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在文化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平时应多阅读一些反映英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情等内容的书籍、报刊杂志和原声电影等,多了解英美国家的背景,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有趣,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4.4大力拓展课外英语教学活动

课堂学习是有限的,仅靠课堂学习远远不够,而课外学习却是无限的,同时也是课内学习的延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异国文化显得格外重要。在课余时间播放英文歌曲,观看英文原声影片,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外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开设英语角、英语知识讲座、英语演讲等活动,鼓励学生多交流,增加学生用英语交际的机会,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

总之,外语学习是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注重语言知识技能,应该重视跨文化教育,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英美国家的了解,扩大多元文化视野,真正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同时作为推介者和解释者的教师也应提高自身跨文化素养,扩大知识面,把这些知识真正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实践技能的学生。

作者:曹金梅 单位: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跨文化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外语教学;大学英语

一、跨文化教育的产生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极其重要的媒介体。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跨国公司的迅速壮大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意味着跨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然而,文化间的差异往往导致跨文化交际冲突,跨文化教育由此产生,成为教育界努力倡导的新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正式提出跨文化教育这一理念,2006年对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给出了建议。高等学校作为跨文化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更要把该理念贯穿于教育体制和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有望成为跨文化教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是一个长期的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文化教学相对于语言技能教学还处于从属地位,其内容多以目的语文化为主。此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主要集中在表层文化,如文学作品、风俗习惯、历史等,较少涉猎交际原则、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等深层文化,实际上这不是真正意义的跨文化教育,阻碍了对学生真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欧、美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现状

1988年,欧盟出版了两本关于文化教学的论文集,其中对文化教学的模式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做出了介绍。1989年至1996年,欧洲公民的语言学习计划通过对如何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将各种语言文化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从而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英国的Byram和法国的Zarate关于文化教学的经典著作确立了他们在外语教学界的学术地位。在欧盟跨文化研究的带领下,欧洲各国开始主办关于文化教学的研讨会、讲习班和实验课等,促进了文化教学思想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各类跨文化教育实践表明多元语言教育在欧洲成效显著。美国语言教学研究机构CARLA分别在1994年1996年召开了两次关于文化语言课程改革的研讨会,同时承担了跨文化教育的多项研究项目,CARLA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美国的外语教学改革。1996年《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全国标准》(ACTFL),重新制定了外语教学目标,可概括为5个C,语言、文化、联系、比较、群体。其中,比较和群体是基于21世纪时代特征而提出的新目标。通过比较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了解文化差异,以融入国内外多元文化群体为目标,体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美国新外语教学大纲作为国家文件认可和巩固了文化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使文化教学得以普及和深化。

三、我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相对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文化教学研究和实践相对落后。20世纪80年代,许国璋(1982)、胡文仲(1982)、何自然(1988)等第一批学者引进推广文化教学,但由于当时中国保守、封闭的环境以及过分谨慎的态度使得文化教学的状况不尽如人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外语教学界引进了国外跨文化交际学说并尝试了各种新的外语教学法理论。有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跨文化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加,鲁子问2002、王鉴2017年第18期2003,2004、曾煜2005等阐述了在中国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意义。胡文仲、高一虹(1997)、陈申(1999)从语言教学角度出发谈文化教学。鲁子问(2005)、张红玲(2007)从文化的视角,阐述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功能,这些成果拓展了外语教学研究途径,提高了人们对于跨文化教育的认识。尽管如此,中国基于跨文化教育的外语教学才刚刚起步,在广度和深度上各有不足。2007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性质和目标部分强调了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这份大纲只是围绕语言教学制定的,并没有针对跨文化教育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中国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并未真正实践于教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欧美的研究成果与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数据支撑,这启示我们要进行跨文化教育的本土化研究。然而中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面临三个问题:(1)外语教学政策未给予足够重视,没有纲领性文件指导,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够完整.(2)学术研究方面概念、构想居多,缺乏理论性,没有详细的可行性计划.(3)最后有数据支撑的实证性研究罕见,缺乏实践验证。因此,笔者认为,国内的跨文化教育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化”研究,制定符合我过国情的教学大纲,丰富教材,完善学生教学内容,积极探讨外语教学方法,对大学外语教师进行跨文化培训,促进我国跨文化教学在高等教育中顺利展开。

作者:王诗宇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鲁子问.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2-8.

[2]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西方民族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3(6):5-12.

跨文化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人文性跨文化教育校本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意识,即在英语教学过程要抓住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环境中。

1.拓宽渗透渠道

教师除了要认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之外.还要注意通过其他渠道开发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拓宽跨文化教育的渗透渠道。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收集和积累文化信息丰富的相关材料。如以“阅读美国”“阅读英国”“阅读加拿大”等为主题。对一些使用英语的国家进行系统介绍,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也包括一些名人轶事、幽默笑话等。另外,在开发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循序渐进。及时向外教和专家请教,以确保其科学性、适用性和趣味性。

2.拓展渗透内容

现今小学英语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文化渗透”,即在教材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发现跨文化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存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课文、情景对话、日常口语、听力训练.甚至在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应该相信,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是可行的。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在长期的使用中,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意味着教师要注意指明这些词和句的文化涵义和使用中的规约,让学生不但掌握其音、形、义,而且能恰当使用。以“dog”一词为例,在中国人看来,“狗”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狗仗人势”等形容所厌恶的人。但英语国家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把狗当成最好的伙伴和朋友。故有下列说法: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luckydog(幸运儿)。在数词中,英语国家的人把“7”看成是幸运数,而“13”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车号、门牌号、座位号等都竭力回避“13”。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帮助学生获取有关国家的文化背景.使学生不致于由于对语言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流失误。如在教答谢这一语言项目时,则可以告诉学生中国人常常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当这种赞扬遭到中国人拒绝时.美国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地说:“Here’ssomethinglittleforyou,it’Snotgood.”太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very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当听到英美人士赞扬时.可以用“Thankyou”来回答。

3.创新渗透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得体地传递和接收信息,教师应组织各种活动,使文化渗透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跨文化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人文性跨文化教育校本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意识,即在英语教学过程要抓住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环境中。

1.拓宽渗透渠道

教师除了要认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之外.还要注意通过其他渠道开发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拓宽跨文化教育的渗透渠道。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收集和积累文化信息丰富的相关材料。如以“阅读美国”“阅读英国”“阅读加拿大”等为主题。对一些使用英语的国家进行系统介绍,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也包括一些名人轶事、幽默笑话等。另外,在开发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循序渐进。及时向外教和专家请教,以确保其科学性、适用性和趣味性。

2.拓展渗透内容

现今小学英语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文化渗透”,即在教材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发现跨文化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存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课文、情景对话、日常口语、听力训练.甚至在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应该相信,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是可行的。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在长期的使用中,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意味着教师要注意指明这些词和句的文化涵义和使用中的规约,让学生不但掌握其音、形、义,而且能恰当使用。以“dog”一词为例,在中国人看来,“狗”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狗仗人势”等形容所厌恶的人。但英语国家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把狗当成最好的伙伴和朋友。故有下列说法: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luckydog(幸运儿)。在数词中,英语国家的人把“7”看成是幸运数,而“13”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车号、门牌号、座位号等都竭力回避“13”。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帮助学生获取有关国家的文化背景.使学生不致于由于对语言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流失误。如在教答谢这一语言项目时,则可以告诉学生中国人常常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当这种赞扬遭到中国人拒绝时.美国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地说:“Here’ssomethinglittleforyou,it’Snotgood.”太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very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当听到英美人士赞扬时.可以用“Thankyou”来回答。

3.创新渗透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得体地传递和接收信息,教师应组织各种活动,使文化渗透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跨文化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初探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各国间联系日益紧密,英语在国际合作和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否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模式已成为影响国际交往的关键因素。文化学习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学习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学生通过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习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有助于促进语言学习。因此,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运用跨文化教育策略,把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促进学生外语翻译水平的提高。

1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教育的过程中,最根本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而随着外语人才需求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对异国文化有着深刻理解和把握能力的人才越来越急需,这决定了跨文化教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不可回避的课题。高职的语言教学不仅教会学生怎样来掌握一门特定的语言,更要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一种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运用其所掌握的语言学习技巧,来快速掌握其他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和传播工具,就高职的英语翻译教学来说,通过跨文化教育,揭示潜伏在语言背后容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国外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规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2)顺应学生社会性发展需要跨文化教育与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社会发展正是在不同文化交往和碰撞中实现,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理解和包容能力,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合作、相互尊重的精神。在现代生活当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崛起于发展,人们只需要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智能手机等工具,就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社会活动,例如学习、交流与购物等。这样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便利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需要,但也会导致其与人际交流社会越来越远,并因此而导致其自身的社会性慢慢减弱。但是,当学生完成学业并走入社会时,社会性又是其所必须要具有的一项重要能力。而通过跨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从多元视角去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接纳不同的立场,帮助学生学会敞开胸怀,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3)满足本土文化的发展需求对于人与人的交流来说,语言是其最重要的工具。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国外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实现对本土文化的有效传播,也就是说,文化的交流有着明显的双向性特征。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全面的融入世界环境当中去,就必须要将自己的文化充分地展现出来,才能实现对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弘扬民族精神。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更倾向于把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先进技术推广并影响世界。因此,在进行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积极运用跨文化教育,确保学生能够在对外国文化了解的同时,实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播,让世界对于中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与认知。

2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高职教师缺乏跨文化教育意识和视野虽然说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大部分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普遍存在着跨文化教育能力不强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不够,部分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单纯进行语言知识讲授,只强调单词、语法及句式等基础的语言技能层面的重要性,而将语言形式与其使用环境孤立开来。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得到准确、充分地理解。因此,教师应重视跨文化教育,在教学中兼顾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讲授,使英语翻译教学获得实效。其次,是教师自身缺乏深厚的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教育意识较弱,较重视语言知识而轻文化因素,这样也就导致其在英语翻译教学当中,没有做到深入挖掘语言背景文化的内涵,难以实现对跨文化教育的有效运用。2)高职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薄弱长期以来,我国英语的教学受到考试体制的制约,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来获得证书,并以此来为其日后的就业提供保障,这样的学习目的导致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通常只是对考试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学习,而缺乏跨文化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频繁出现语用错误,文化障碍凸显。此外,语言承载文化,理解文化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是句式、语法还是文化背景,汉语与英语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其原有文化背景与英语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处于初级或中级阶段,其在进行翻译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其语言知识的有限性影响到对英语文化的自然关联和完全理解。3)跨文化教育模式存在弊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将跨文化教育引入到英语翻译教学当中,但由于受到学校自身环境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起步较晚,导致跨文化教育体系相对不够完善,使得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跨文化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具体包括:第一,跨文化教育内容的欠缺。跨文化教育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其在内容设置上,相对来说有所欠缺,未形成完整体系,许多教材与教学资料的系统性不足,使跨文化教育无纲可循,最终导致跨文化教育缺乏实效性。第二,是教学方式的不合理。目前,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时主要还是偏重语法和句法解释,而忽略了文化背景因素的讲解,使学生对语言的文化背景认识模糊,制约了翻译技能的提升。跨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意识的缺失最终使英语学习效果出现偏差,也使得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

3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策略

1)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心态在进行跨文化教育时,应要求学生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彼此的差异,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对外国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不能盲目以其为标准,全盘否认,贬低本民族文化,应做到理解和接纳外国文化,而不是被同化。进行跨文化教育一方面为使学生深入学习其文化的精髓,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学生用所学外语更准确地介绍、传播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弘扬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本民族,从而减少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误解、冲突。任何放弃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而去单纯学习外语的极端主义观点都是错误的。2)丰富教学材料目前,高职教材资源中有关跨文化内容不丰富,教材内容缺乏真实性和语境性,因此,高职教师当应选择贴近英语国家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的教学材料,贴近真实情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学习体验。具体包括:第一,在教材中增加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传统等文化知识的介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促进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与运用过程中,避免文化误解。第二,教材当中应创设真实的交流场景,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才能更好地强化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并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第三,要在教材中进行中西文化对比,让学生深入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对外来文化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3)提高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重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领导者。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职英语翻译的跨文化教育质量,就必须要强化并提升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跨文化教育能力,具体包括:首先,教师应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和传授能力,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社会文化洞察力,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意识,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态度,提高对文化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其次,要求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提高对英语翻译的教学和运用能力,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优秀的外国文化,熟悉英语国家典型背景文化知识,掌握英语翻译教学的跨文化教育技巧,以此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4)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方式传统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其所采取的通常都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而在跨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如课堂中采取角色扮演法使学生在真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发现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解、冲突及语用错误,理解并避免那些由于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问题。课外通过定期举办有关英语文化或中英文化对比的讲座、英语演讲、英语歌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跨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其他文化的态度和移情能力。积极创设课外文化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渠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例如,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定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并做好读书笔记,欣赏英文影视、歌曲,体验直观的英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期举办外语文学作品学习分享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感受中外文化的异同,弥补课堂文化教学的不足。作为教师,应积极拓宽教学渠道,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源,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制作文化教学微课,具体可涉及英美文化导读及应用类的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初级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相关微课供学生学习。

4结语

英语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教育能加强学生对外语国家文化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通过英语学习,能够增强社会竞争能力。重视跨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能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学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理解教育策略——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2013(6):57-60.

[2]肖立青.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及应用策略[J].科教文汇,2015(6):167-168.

[3]熊亭玉.试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缺失[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5-97.

[4]师梦霞,李茹.基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67.

跨文化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人文性跨文化教育校本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意识,即在英语教学过程要抓住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环境中。

1.拓宽渗透渠道

教师除了要认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之外.还要注意通过其他渠道开发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拓宽跨文化教育的渗透渠道。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收集和积累文化信息丰富的相关材料。如以“阅读美国”“阅读英国”“阅读加拿大”等为主题。对一些使用英语的国家进行系统介绍,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也包括一些名人轶事、幽默笑话等。另外,在开发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循序渐进。及时向外教和专家请教,以确保其科学性、适用性和趣味性。

2.拓展渗透内容

现今小学英语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文化渗透”,即在教材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发现跨文化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存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课文、情景对话、日常口语、听力训练.甚至在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应该相信,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是可行的。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在长期的使用中,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意味着教师要注意指明这些词和句的文化涵义和使用中的规约,让学生不但掌握其音、形、义,而且能恰当使用。以“dog”一词为例,在中国人看来,“狗”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狗仗人势”等形容所厌恶的人。但英语国家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把狗当成最好的伙伴和朋友。故有下列说法: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luckydog(幸运儿)。在数词中,英语国家的人把“7”看成是幸运数,而“13”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车号、门牌号、座位号等都竭力回避“13”。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帮助学生获取有关国家的文化背景.使学生不致于由于对语言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流失误。如在教答谢这一语言项目时,则可以告诉学生中国人常常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当这种赞扬遭到中国人拒绝时.美国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地说:“Here’ssomethinglittleforyou,it’Snotgood.”太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very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当听到英美人士赞扬时.可以用“Thankyou”来回答。

3.创新渗透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得体地传递和接收信息,教师应组织各种活动,使文化渗透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跨文化教育范文篇10

以情境做铺垫,再设计问题探讨,能够有效渗透跨文化教育。以往初中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教育,教师以陈述文化知识为主。此种方法类似于灌输式,学生被动听,效果并不高。为此,教师要变革文化教育方式,以情境导入文化学习。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6Foodandlifestyle》这一单元时,教师以图片情境导入,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饮食和生活方式,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西的差异。首先,教师利用图片展示中西日常饮食图片,让学生看图,了解饮食。欣赏图片,享受美味视觉盛宴,不知不觉学生已经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其次,教师利用问题带动思考:中西饮食文化有哪些差异?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开始结合自身认知,开始交流。有学生提出中国人用筷子,辅之以勺;而西方人用刀具、盘、碟较多;有学生提出中国人的饮食偏于味觉,所以有“舌尖上的中国”;而西方人侧重于营养等。在交流中,学生将自己所知道的与其他学生分享。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达到跨文化教育效果。

2.对比教学,强化印象,渗透跨文化教育

在跨文化教育中,利用对比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强化学生对差异的印象和认识。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对比教学,进行跨文化教育。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A中的《Unit2Schoollife》这一单元时,教师利用对比教学,强化学生印象,取得很好的跨文化教育渗透效果。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中国学生的学校生活。大家都知道,中西学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但鉴于学生课外阅读有限,为了强化学生印象,增强认知效果,教师先利用视频播放美国学生的学校生活片段,然后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学校生活,让学生认识差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对比。

3.模拟情景,深化认识,渗透跨文化教育

对比教学是实现跨文化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模拟情景,深化学生的文化认识。模拟文化情景不同于灌输式、讨论式的文化教学方式,它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文化模拟活动,能让学生得到独特的体会。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5Let’scelebrate》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取得很好的跨文化教育渗透效果。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节日,中西方都有不同的节日,并且庆祝方式也有所不同。教师以节日中“互赠礼物”这一内容为重点文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模拟“中西收到礼物”的不同反应。在情景模拟活动中,学生融入肢体动作,完美呈现情景。如有学生模拟西方人收到礼物的情景:A:MerryChristmas.Hereisthepresentforyou.(模仿送礼物的动作)B:It’ssobeautiful.Ilikeit.Thankyouverymuch.(表现出高兴的情形,并兴奋地打开礼物)A:Youarewelcome.在这个情景模拟中,学生将“外国人喜欢当面打开礼物的文化内容呈现出来”。而我们中国人,喜欢等送礼物的人走后,再打开礼物。利用情景模拟活动,渗透跨文化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实践活动,提升效果,渗透跨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