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2:54:19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范文篇1

论文摘要:文化移情能力是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所在,跨文化意识是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标志。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培养和提升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实用性、渐进性、系统性、时代性、合适性;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影视鉴赏,实践与体验,文学作品赏析,社会文化专题讲座,重视非语言交际,克服并超越文化障碍、文化对比等。

1、引言

自从1972年Hymes提出交际能力观以来,跨文化交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Eiuben,1976;Smaovar&Porter,2001;Brunner,2003;胡文仲,1994,1999;关世杰,1995;贾玉新,1997;顾嘉祖,2000,2002;高永晨,2005,2006;王楠,2005)研究的热门课题。国内学者基本上已就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达成一致,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文化教学要教什么的问题,并强调了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概念的构建及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

随着政治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同社会、文化、地区的人们的全球意识和相互交流的意愿空前高涨,都希望具有跨文化交往能力。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0)中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把跨文化交际列为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把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并要求各校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2、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的定义及价值

文化移情是指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架模式,摆脱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它是跨文化交际中连接主体与客体的语言、文化及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是有效沟通的技巧、艺术和能力。

Ruben(1976:334一354)指出,有效交际中的移情能力的含义是尽量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层面是语言语用移情,指的是说话人运用语言刻意对听话人表达自己的心态和意图,以及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角度准确领会话语的用意;另一个层面是社会语用移情,是指交际双方要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话语的用意。整个过程有六个步骤:承认差异一认识自我一悬置自我一体验对方一准备移情一重建自我,从而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增强对别人的需求和价值观的敏感性。同时,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移情能力的人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并持有态度开放的文化价值观。

根据Hanvey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或调节方法,或者说它指的是交际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交际过程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文化移情能力决定了交际者能否摆脱自身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从而自觉地避免因文化差异,如文化取向、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引起的文化冲突,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的强弱直接影响交际质量,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交际者能否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的重要准绳之一。

3、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

3.1实用性原则

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交际。文化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并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3.2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状况,注意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要有阶段性地把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使学生不断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3.3系统性原则

在教学中,还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因为文化是综合体。也就是说要将所学的教材内容、日常交际方式(包括非言语交际行为如:身势语、表情等)与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异作“融会贯通”、系统性导人,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对英语文化系统的诸多方面有一个整体把握。教师不仅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知识,还要提供理性知识,使学生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成为一个系统。

3.4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的时候要与时俱进。尽管文化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发展,时代变化的速度加快了,民族或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变化也随之加速,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已发生变化,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变化了的内容。

3.5合适性原则

合适性原则要求教学内容应是主流文化的内容,且具有代表性,数量适度。它要求教师精心准备一些与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的、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功能项目及一般话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如文化习俗和传统)。

4、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4.1影视鉴赏

观看英文原版影视作品就是将自己置身于欧美人的语言、思维、习俗、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慢慢浸泡。一部好的英文影视作品能涵盖语言学习中的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学习者/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礼仪、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包括审美观)等,从而培养学习者/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应具备的跨文化意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和电视片,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在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

4.2实践与体验

交际能力不只是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的简单相加,更是大量实践的结果。大量的研究实验表明,学习的内部过程(知识内化)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学习者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增强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实践,如:开展竟赛活动一一举办英语演讲、英语文艺节目、英语征文等;文艺活动—观看有关英语录像片、学唱英语歌曲、做游戏、练习英语书法、背诵小诗歌、举办英语晚会、外语节等;新闻媒体—开设英语广播节目、英语手抄报、英语板报等,使学生天天耳濡目染,置身于英语知识的氛围中。还有社会参与,如组织英语角、邀请外籍教师来校指导、任教,与外国友人会晤、交笔友、上网聊天等,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以多种形式进行操练、巩固提高,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生活中,提高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识。

4.3文学作品赏析

目的语文学作品的阅读也是一种学习外国文化知识的重要方法。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是该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积累,是学习者无尽的语言源泉。学习者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学到各种各样而又自然地道的语言和简洁洗莲、生动逼真的表达方式,还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确社会情况和问题,从而增加知识,扩大视野,自觉地了解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

4.4文化专题讲座

文化专题讲座指在对比学生的语言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选出目的语文化中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定期、限时、有的放矢结合某一章节进行一次或系列性的讲座。文化讲座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合构造,是系统地说明一个整体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同时可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

4.5重视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

4.6克服并超越文化障碍

SamovarandPorter认为文化移情的障碍主要有:1)顽固的自我中心;;2)以偏概全的倾向;3)对性别、种族和文化的刻板印象;;4)防御行为;和5)缺乏动机。同时指出促进移情作用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关注;2)交流中的移情;3)选择文化上被接受的行为;4)避免种族优越感的反应。

4.7文化对比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学生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如在英美等国家,人们举行葬礼时一般穿黑色礼服,表示庄重和对死者的哀悼;而在中国,人们多穿白戴孝表示对亲人死者的怀念。这种富有情趣的对比观察,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以期达到语言、情感上的沟通。又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以及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跨文化意识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高职英语途径

1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sapir说过“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也曾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想成功地交际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渗透文化教学,增强学生对东西文化差异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满足2l世纪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2跨文化交际的含义及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通常我们认为跨文化是一种文化的社会成员和另一种文化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更确切地说,跨文化交际指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的沟通。

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引起一般人的关注。在中国,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外语教学领域中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及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课文讲授中受传统外语教育观的影响,过分强调语言规则,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学习和利用英语交际中频繁出现歧义误解,无法正常与外国人交流。这是因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体,其背后渗透了大量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

3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其基本特征之一。交际法理论指出: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形式的功能,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语言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表达文化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必须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因素,教授语言若不触及到文化,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完成,传统的英语教学常把重点放在“纯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注重语言本身的教授,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中的应用,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严重脱节。

我们学一种语言,交际是目的,语言是方法,文化是背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者应综合考虑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因素,这三者是彼此相关联并不能分割的,只有当我们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才能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

4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制较短,所学的课程涉及面较广,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通常只能被列为选修课,这样,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普及面及实际教学效果通常被打了折扣。高职院校开设的英语课,虽然在教材编写上已经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训练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但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首先,文化知识的传输方式大多是讲授法,这种忽视语言社会环境,完全采用讲授式,灌输式的文化导入方式,使得学生在交际中用书本上的那些条条纲纲来生搬硬套,势必遭遇交际的挫折或失败。

其次,文化知识的信息量太少,只是笼统地、零星地散见于教材中,并没有形成一套文化知识体系。这样就很难让学生系统地,具体地学习,了解其文化知识,而且这些文化知识认识往往是对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一些总体概括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只能简单地介绍,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来具体讲解,使得学生吸收这些文化知识过于简单化和片面性,在交际中难免要遭受挫折。

5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途径

5.1加强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

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英语知识结构和提高英语文化水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教学和一切英语语言活动中,在讲授课文,口语训练,语法学习等中进行跨文化教育,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意识和能力。

5.2丰富课堂内容。改良教学方法

首先,注重情景教学。在课堂内创设一些情景,灵活选择和运用groupdiscussion,pair—work,role--play等方法,鼓励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大胆地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音像等。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配有先进的语言实验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比如放英文原声电影,这是了解西方社会最直观的手段之一,还有专门介绍社会风情的纪录影片,这些对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十分有益。

5.3创造文化丰富的学习环境

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多渠道获取文化知识。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设法帮助学生增强文化意识外,还应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英文报刊和原版的文学作品。其次,还可以设立英语广播电台,开展英语角,英语沙龙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渠道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和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举办讲座,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得体的语言,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跨文化意识范文篇3

关键词:口译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培养

口译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之一。它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准确、得体、流利地为听众说明讲话人的意思。但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口译不只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还是把一种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因此,口译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及流利的语言表达外,还应该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这样才能使源语与译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相当,促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

一、口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他们各自所在的社会其经济制度、教育体制等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差异。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

1.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不同。英汉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的差异也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英语强调个体和逻辑,习惯于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汉语则强调整体和直觉,常运用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式的多样性。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就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口译者在做语言转换时,必须按译语语言的习惯进行调整、排列、组合,这样才能使译语自然,交际成功。

在文化个性上.中国人崇尚群体价值观念。而西方人推崇个人价值;中国人性格内向、表达含蓄,而西方人性格直爽,表达直接。因此,在中国,个人主义是个贬义词,而在西方人心目中却代表个人奋斗、进取向上的精神。因为就其文化而言,个人价值至上和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是相冲突的。而西方人认为自己应该尽早独立,他们崇尚独立性和个人价值。如果在口译中忽略了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文化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2.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中的成语、谚语、俚语、歇后语等是以本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等为基础形成的,它们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特色和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例如把“Talkofthedevil.andheissuretoappear.”译成“说曹操.曹操就到”似乎过于归化。因为“曹操”是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文化意象,可能会使听者产生错误的联想。所以不如直译为:“说到魔鬼,魔鬼就来。”汉语中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若译者注意到文化背景知识,只需译为:“Insummerkeepex.ercisesduirngthehottestdays;inwinterdothesamethingduringthecoldestweather.”

3.生活习俗的差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俗。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会说:“干什么去?”“到哪里去?”这些并不是实质性的问候,只是一种表示关切亲昵的问候方式。然而,如果直译,英美人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了。他们会觉得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在英美国家.向不熟悉的人或陌生人打听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是不得体的,但中国人却不这样认为,特别是年长者向年轻人问这样的问题.是对年轻人的关爱和体贴。

二、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口译是跨语言的交流活动,同时也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于口译者而言,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口译者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恰当把握翻译尺度而不受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在交际的过程中,这种意识会对译者的翻译予以启发和指导;在无具体交际事务时,它仍然能够对译者的学习和思考起引导作用。文化因素的考虑与否决定着翻译的准确性及翻译质量.而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强弱也成为衡量一名优秀的口译者的重要准绳。

跨文化意识要求口译人员不仅能了解双方语言的文化内涵.更能充分考虑到交际需要,主动弥补说话人表达的失误或对其话语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帮助双方充分了解对方,建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譬如,在一次商务活动中,中方说了这样一句话“建立‘一条龙’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审批业务”.议员译为“setupthe‘one—dragon’servicecentertoprovideacoordinatedprocessserviceforforeigninvestorsinobtaining叩·proval”。“一条龙”译成“onedragon”会令外方不知所云,因为,“龙”在西方表示邪恶的东西,在中国则表示“吉祥”,如不了解这一情况极易产生误解。再比如“望子成龙”绝不能翻译成“toexpectone’Ssontobecomeadragon”,而应该意译为“toexpectone’ssonbecomeanoutstandingperson”。

在口译过程中.发言人有时会根据情景讲一些笑话或开一些玩笑.以使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但这往往使口译员措手不及。由于语言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有些笑话和玩笑,若直译会引起误解.若意译则失去了可笑之处。这种情况下只能牺牲形式而存其内容了。例如,一个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闭幕式上一位发言人风趣地说:“别人都说青岛远看一朵花,近看豆腐渣.而在我看来……”当时在场的中国代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口译员将其译为:“ManypeoplesaythatQingdaolooksbeautifulfromafarbutfarfrombeautifulonceyouareinit.ButIbelieve…”听到这儿.外国代表则感到没什么好笑的。这里.形式和内容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豆腐渣”在中国人的文化中表示难看脏乱,而在外国人的联想中也许是有益健康、干净和美味的代名词。所以如果真的把豆腐渣译出来,反而会弄巧成拙。对于笑话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译员的理解能力。一个笑话可能会有好几层意思,如果理解能力不强,翻译得文不对题,不但起不到发笑的作用,反而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三、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作用,口译者要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在口译过程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培养跨文化意识。

1.培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语言能力是口译能力的核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口译者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也是克服口译中文化障碍的前提。口译者必须在获得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基础上,掌握一些口译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毫无疑问.培养口译技能与技巧和获得翻译理论知识离不开对源语与目的语的习得与掌握,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而这种对比分析离不开两种语言所分别根植的文化土壤。

2.坚持“文化融入”的原则。“文化融人”是在充分认识异文化的基础上,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要求口译者具备“移情”的本领,即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苦乐和际遇,将自己带入对方的心境,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跨文化沟通中,如果缺乏共鸣,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他人的价值观,缺乏共同的背景,缺乏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与我们所拥有的特定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导致沟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口译者要一直关注跨文化交际中异文化使用者及其现实的交际场景.注意对方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理解对方自然的情感反应。而且,口译者要提高对异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等的敏感度.避免以自己的文化来解释、评价异文化中他人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另外,口译者要了解跨文化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和交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观察分析问题.真正达到“移情”的目的。

跨文化意识范文篇4

论文摘要: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了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指出培养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以及方法与途径。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王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所以如果不熟悉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懂得用西方思维方式理解英语语言,就会给英语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致使听力理解过程难以顺利完成。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文化背景因素和思维方式因素,扩大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面,增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做到用英语思考和理解英语。

一、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方式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体现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听力材料并不是很复杂,生词偏词也不多,语言结构也颇为简单,但学生仍然听不明白。即使听懂了,也只是获得字面意义,不能从深刻层次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我们以下面这两个对话为例。

例1:A:Whereareyoufrom?

B:I''''11askher.(Alaska)

A:Wbydoyouaskher?…

例2:A:Whereareyoufrom?

B:Howareyou.(Hawaii)

这两个短对话中,在A看来B是答非所问。但如果A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州Alaska和Hawaii时,就不会闹出把Alaska听成"I''''11askher",把Hawaii听成“Howareyou”的笑话了。

二、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采取必要的手段弥合文化沟壑,进一步提高外语听力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

例3;W;Youaren''''tlikelytogetaAAndyoushouldmakeupthehomeworkthatyou''''vemissed.

M;I''''11domybest.Butmyjobkeepsmeprettybusy.Ihaven''''thadtimetodoalltheseassignments.

Q;What''''sthepossiblerelationshipbe-tweenthewomanandtheman?

A.wife-husbandB.boss-worker

C.friendsD.teacher-student

在美国通常用A,B,C,D,E打分,美国大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作为学费和生活费。从对话中得知,正确答案是Do

例4;Sheisacat(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

在中国,猫是温顺可爱的小动物,人们经常把猫作为宠物。另外,在中国经常说“馋猫”,一提到猫,就想到了嘴馋。如果学生还是按照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句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并不是由语言本身造成的,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对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文化的导人。美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Brembeck说过:“采取只知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而学生更应该认识到文化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多注意文化背景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真正理解听力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打下基础。

三、英语听力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途径

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应该防止走过场,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长期计划和每堂课具体安排相结合.背景知识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英美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相结合,内容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潜移默化,不断丰富。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为什么中国学生往往很难跟得上英美人说话的速度?因为他们经常有一个“心译”过程,他们在听到英语句子时,首先会翻译成汉语,用汉语思维,然后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样势必会耽误时间,对下文的内容反应不过来。这个“心译”就是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如果学生不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听力就不容易提高。薛中梁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性的重视程度是不是足够了,或者说很高了?答案是否定的。包括英语教师、管理人员、家长在内的各方人士对文化性的重视都很不够,缺乏一种文化意识。要想真正排除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信息障碍,使学生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所听到的材料,就应当对于英美等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加以实用性的传授,设计活动场景时决不可以在脱离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与语境的状态下进行。

2.精心选择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

在选择英语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教学中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作用,选择那些包含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有些对话有较高的文化洞察力,适合用于揭示英美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练习听力的好材料。文化因素的融人程度要考虑教学对象这一客观条件,要遵循阶段性原则。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步一步的,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3.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辫析语义内涵

通过各种英文词典,我们可以对比出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义并不是绝对对应的,一个英语单词往往有很多汉语含义。学生在使用词典时往往只注意理解和记忆词典中的第一、第二解释,认为第三以下的词条是不重要的。但是英美人却不那样认为,他们看重词的根源和历史地位,他们谴词用语并不完全按照词典中词义的排序来分主次,而且有的词在词典里也找不到对应的词义。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尽管认识句子中的词,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词义辨析,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词典中的各项词条,从词的表层意义向深层意义过渡。

4.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

跨文化意识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就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以及语言的使用方式均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文化的发展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丰富和发达。语言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语言是通过社会习得的,语言知识只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结构。可见,文化与语言紧密相关,互为补充。语言是传递文化的媒体.学习外语就必须学习文化。因此.外语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但是.我们的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理论和认识上的局限,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入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近来.随着对语言与文化关系认识的深入.人们对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2、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将学习跨文化的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语言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语言交际模式和各种习语是社会文化观念和交际习惯的体现.任何偏离习惯的行为都将改变原有的结构所表达的特殊信息.产生新的意义。所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文化传统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应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语言教学。因此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培养目的语文化意识应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之一,学生缺乏目标语言中的文化知识必然导致母语的文化负迁移的发生。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对比.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

3、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培养要遵循实用性”、阶段性”和“适合性”原则,又要兼顾时效性”和“趣味性”。

实用性是指文化输入的内容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教材内容相关,与日常交流中可能涉及的主要方面相关尽可能与语言知识教学同行.力争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输入的文化内容指导下使用正确得体的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阶段性”则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输入文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等诸多要素对文化内容进行恰当取舍尽可能适应不同英语层次学生的需要。适合性”主要指教师应选择适合适量的文化内容.适度地输入并讲解。适合就是尽可能聚焦于那些与语言知识学习紧密联系的、或与我国本土文化冲突较大的、或蕴涵在语言中对交际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信息.而省略那些不直接影响信息准确接受和理解的或超过了学习者现有理解力的、或脱离了学生已有信息网络而难以记忆的话言和非语言文化信息.适量则要求既要保证足够的文化输入而非初涉皮毛又不可将其作为教学重心输入过量。时效性”要求教师尽可能选取最新、最热门的文化材料,保证学生学习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效”。

“趣味性则主要包括文化内容本身的新颖性、趣味性以及输入过程的趣味性。针对我国目前在非母语环境中进行外语教学的现状教学中应该尽量利用真实有趣的文化信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出较为真实活泼的语言文化氛围,使学生兴趣高昂地于教学点滴之中感受英语文化特色甄别不同文化问的差异.促进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跨文化变际的能力。

4、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4.1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教师在备课时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那高职英语课就不仅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就会变成具有很高欣赏品位的艺术赏析课。同时教师还可提高学生在教育观、文学修养、价值观、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2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具体而言.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1)对比法: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像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如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言论。比如对比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

(2)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好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llytree.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famliy(大家庭)、Nuclearfamily(核心家庭)、single~parentfamily(单亲家庭),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3)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我国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的环境、过程、方法还是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的时间空间和学生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例如.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创办英语角,英语沙龙,定期开展一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或定期组织一些专题讲座,邀请学校归国留学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进而学会去欣赏。

5、高职英语课中文化导入的建议

5.1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应教材应紧密结合

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如果在精读课堂上系统地讲解所有的文化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其实所有的精读教材里的文章绝大多数是选自英美报刊书籍,而每一个单元都侧重讨论一个关于语言、文化习俗等话题。因此.在讲解一篇文章之前应充分利用教材组织进行文化背景的导入,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文章的兴趣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5.2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度,不可喧宾夺主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与阅读能力为主的精读课变威文化知识课,不能为教文化而教文化。必须明确的是精读课中的文化导入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语言知识而服务的.它并不是专门的英美文化课。因此文化导入应注意适度的原则,切莫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5.3导入文化内容时应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对比并求同存异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存在很多的差异.蒙学生学习英语时受母语文化的干扰。恰当地进行对比.不仅会有助于消除文化干扰.还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除此之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的优缺点因此.在跨文化教学中不应盲目的崇拜或妄自菲薄。而应重视文化间的差异.客观的比较求同存异。

5.4注重课外文化熏陶

学习和掌握西方文化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知识的积累。如,中国与西方的节日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有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而大多数汉族学生却对这些节日的意义和特点了解得不多。教师可在这些节日来临时让学生们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享。如有条件.也可安排几个小组制作相应的幻灯片并作介绍。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看一些英美原版的影视材料或听一些有关介绍英美文化的专题讲座。这样既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也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跨文化意识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口译;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口译质量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国际化的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问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译活动也越来越活跃。传统上,人们一一直认为口译员只是担当着交际过程中语言转换专家的角色,而现在,众多的口译实践已经证明口译员的角色绝不仅仅限于此,他必须担当起一个新的角色——文化的传播者。事实上只成为一个语言专家离合格的口译员还相去甚远,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他在交际过程中要消除的不单单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还包括文化的障碍。正如王佐良教授所说:“口译员要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因此口译员必须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已成为保证口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一)口译的定义说明口译的本质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关于口译的定义曾有许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侧重因素做出不同的阐释。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IzJ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认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问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文教授对口译的概念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她认为:口译是在人们跨文化、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为消除语言障碍,由能运用交流各方所使用的语言的人,采取口语表达方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以别种语言做出转述的即时翻译过程。

上述定义,虽然语言表述不同,但都基本表达了口译的本质,即口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在跨文化交际口译中,口译者很可能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文化,口译员必须要明确跨文化交际和口译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种种错误。

(二)口译的过程模式说明必须重视口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口译的最终目的在于将原作者的真实意图传达给目的语的听者。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需要对原语的理解,对目的语的表达,更离不开对语言和文化的分析。由厦门大学口译小组率先提出的厦大口译模式,用模式集中体现了影响口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重要因素和所需技能,见图1。

在这个模式中,C=Comprehension(理解);R=Reformulation(表达);S=Skill(技能);A=Analysis(分析);D=Discourse(语篇);CC=Cross—CulturalAwareness(跨文化意识);K=Ex~a.LinguisticKnowledge(非语言知识);TL=TargetLanguage(目的语);SL=SourceLanguage(原语);I=Interpreting(口译)三个圆圈分别代表口译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置于三个圆圈中央的三角形说明技能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至R箭头指明口译的整个过程,而A至C与A至R的箭头说明分析在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重要意义。这是一种非直线型模式,旨在说明口译包括理解原文(C)和用目的语表达意义(R)两个阶段。这个交际过程只有在分析(A)语篇(D)和特定情景中的文化因素(CC)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厦大模式强调了对语篇和文化分析的同等重要性。正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yons所晚,每一种语言都与其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该语言的语言结构、语言交际模式、说话人的思维、心理等等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作为该语言的文化观念的影响,甚至制约。在跨文化交际口译中,接受信息一方对原信息分析的任务就落到口译者的身上。口译分析不仅包括对非文化信息的分析,还包括直接影响准确传递的那些可能引起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的分析,这时跨文化交际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口译者是否能够对交际双方的浯言及语言所包含的文化正确理解、分析和表达,进行正确的转换,口译也因此成为交际双方成功交际的桥梁。如果口译者对信息中文化因素进行了错误的分析和理解,翻译后的信息必然会有悖于原信息文化之处,也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二、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

口译中译员面对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影响交际效果和质量的现实问题,对文化差异进行适当分类,有利于口译实践和教学,有利于口译员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差异外在表现为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体态表情等,更深层的差异则表现在思维方式、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审美观、心理因素、对世界的感知等方面。

在英、汉口译过程中造成文化障碍的文化差异按承载方式分为言语语言和非言语语言两大类。具体可分为五个方面,即:民族习俗、文化沉积、认知体系、思维模式和非言语语言。

民族习俗差异指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逐渐形成了包括礼仪、习惯、喜好和禁忌在内的各自的特点。口译员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甚至造成语用失误。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生性谦虚慎言,倾向含蓄内蕴,藏而不露,常用婉言曲语平缓语气,强调客气。因此交流中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可能”,“大约/大概”(about,approximately),差不多(almost,nearly),大体上的/基本上的(generally,basically)等。但这类词语用多过滥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言不由衷的印象。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发言之前中国人常常会说:“我对这方面了解不多,准备得不好,看法很粗浅,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等等;我们本民族人都了解这只是讲话人的谦虚,可是如果口译员直译过去,英美国家的听众就真的会认为你没有作好准备。再比如当外方对中方为他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时,中方习惯回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若直译出去,中方的好意就会被误解为“你是出于工作而并非愿意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口译者如果懂得异国文化习俗,用“withpleasure”或“Itismypleasure”等表达,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使交流深入下去。

文化沉积指的是各民族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惯用词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俚语、俗语、歇后语等)。它们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带有浓厚的色彩。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如果对文化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影响其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儒释道的精深教义与思想至今还在对国人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在言谈之中都会引用到很多的成语和格言。而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欧美国家所使用的英语,深深浸透着宗教文化的影响,包含着纷繁的宗教文化的因素。《钦定圣经译本》在广泛流传中形成了大量的习语、格言和典故。在欧美人的演讲中经常会听到他们引经据典,内容广泛。作为口译员,如果不对两种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就无法准确分析和传递其中的信息。

但文化沉积绝不仅限于此,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新观念,新词汇,不断地添加到已有的词汇中。作为口译员,应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极大的敏感性和求知欲,这样在口译中才会译得清楚,译得明白。例如在第78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JonStewart的幽默风趣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他在开场白时说“…andrightnowaroundtheworldweraebeingwatchedbyhundredsofmillionsofpeople,nearlyhalfofwhomareintheprocessofbeingadoptedbyAngelinaJolie.(现在全世界有上千万的人在看我们的节目,其中有一半人在等着被AngelinaJolie收养。)场内观众笑翻了天,可中国观众却莫名其妙,因为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AngelinaJolie作为娱乐界的名人和联合国亲善大使,收养了三个外国孩子,美国媒体对她的每一次收养都进行热门报道,并称她激励了国际收养的行动。口译员如果有时间可以做补充说明,让中国观众更明白其中的含义。

而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就更不胜枚举了。如“三个代表”、“三讲教育”、“五点一线”和““四个坚持”等等,在这些词汇刚刚传达给西方人时,口译员必须要对其内涵加以解释,直到外国人已经很熟悉这些词的含义为止。

认知差异也会对跨文化口译造成一定的障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是有差异的,但在同一个民族内部,这种差异通常不会造成理解的障碍。而在不同民族之间,认知差异会造成理解障碍。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由此形成了民族成员共通的理解基础。面对相同或不同的感知对象,不同民族的人们以自己的方式选择并形成特定意义的表述词语。这一点在比喻性词语中表现比较突出。比喻是通过“一种相似联想”对本体进行设喻的,而不同文化背景所引起的人们的联想也不尽相同。以包含动物的习语为例,在东西两种文化中,有些动物代表类似的形象,如狐狸;有的代表完全不同的形象,如狗和龙。有的性格在两种语言中由不同的动物代表,如英语中的马常常扮演汉语中牛的角色,而英语中的狮子往往相当于汉语中虎的形象。对动物的选择体现了两种文化的认知差异。口译员在翻译时一定不要字对字的直译,否则是达不到比喻的效果的。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便是思维差异。两种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英汉民族在观察某些事物现象时,所取的角度是很不同的,如果翻译时不加倍小心,很容易出错。例如,中闻人出于礼貌请对方先走、先吃、先做某事时,常说“您先请!”,而英语的说法却是“Afteryou!”。就是说,同一举动,同一意思,由于视点不一,英汉的表达方式完全相反,汉语中用“先”表达的意思,英语中却用“后”表示。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安排上多有不同。汉语句子语序以逻辑为序,往往先因后果,先假设后推论,先叙事后表态,先说以前发生的事,再说最近发生的事,空间上,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由远及近,从大范围到小范围。

谈问题由重要意义到次要意义,由程度强者到程度弱者,由一般到具体的顺序排列。而英语可以借助它的形态和丰富的关联词语,按意思和结构的需要,灵活安排,并且英语民族在叙事时往往先说最近发生的事,再说以前发生的事。。。;思维方式不同不仅表现在语言内容上,受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汉句子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在翻译中如果译者忽视了这种因思维差异而造成的句式特点,那么得到的译文很可能会是英译句支离破碎,汉译句冗长板结。另外非言语语言如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说话人之间的距离等都在向周围的人传递着信息。文化不同,其非言语语言交际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同。

三、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众多的文化差异会对口译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口译的质量和信息的传递。然而由于口译本身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口译中文化的导入远远不够,对口译和口译教学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鲜有涉及,口译书籍中对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和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差异问题也鲜有探讨,造成口译者跨文化意识不强。因此培养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口译训练中的文化导入已成为当务之急。

所谓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说它指的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交际过程中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包括口译培训者和口译学习者两方面的努力,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

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两国之间的差异,了解交际双方的价值标准、思维习惯和认知标准。目前培养中高级口译人才的任务主要是在高级翻译学院和翻译系的研究生阶段来进行。培训单位除了开设必要的口译技能课程外,还应开设跨文化交际学和语用学等上述课程,对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口译学习者而言,除了学习上述课程外,也应该非常重视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人员之间的交往。创造各种条件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如果有可能,口译学习者应该至少到目的语国生活学习一年,尽可能的将自己融入另一种文化之中。如果没有可能,口译学习者应该大量地阅读外文原版杂志、报纸、期刊,大量观看外国原版电影电视节目,并细心体会,从中也能了解很多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

(二)有意识地学习西方文化,包括政治、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文化的学习

目前国内的英语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英美概况、英美文学史、欧洲文化入门等课程,这对英语学习者是非常必要的。但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有翻译方向的学校应开设教授《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的课程。因为它们作为英国文学的源泉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口译学习者通过学习课本知识并广泛涉猎目的语国家的历史进程,不断积累自己的语言外知识,才能对演讲者的引经据典处理得游刃有余。

(三)有意识地学习中国文化,了解本民族的文化

研读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国学书籍,比如《论语》、《易经》、《大学》、《老子》等,了解经文的含义和比较准确的翻译。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地把中西两种文化加以对比。王佐良教授曾倡导过用英语来传授中国文化。“一方面可以了解国外人家怎样研究我们的文化,国外也有材料丰富的学术著作,讲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另一方面,我们应当学会怎样对大量的外国来访者或者外国听众介绍我们的文化。”

(四)与时俱进,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热点问题,做到真正的杂家

关注欧美主要报纸和新闻媒体,关心时政要闻,养成每日读报、听新闻的习惯,日积月累,无论在语言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会有质的飞跃。

跨文化意识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现代大学生;文化意识

“鱼是否知道自己是湿的?”这是文化、媒介评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知道”。鱼的生存是由水决定的,只有在没有水的情况下,鱼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处境。这个例子对于人和大众媒介来说是同一个道理。媒介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至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感觉不到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媒介向我们传递信息,给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兴高采烈,让我们烦恼困惑。媒介改变我们的情绪,挑战我们的文化意识,侮辱我们的理智。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变为“地球村”的今天,大众媒介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改变传统文化边界,拓展文化空间的过程中,推进着跨文化传播,进行着文化的整合,同时也携带着政治与资本的力量,推行着文化霸权主义。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种文化正是由于不断地吸收不同文化的有益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更新、丰富和发展。

现在越来越活跃和频繁的跨文化传播使我们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新鲜内容,校园媒介也开始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例如,大学生们穿的是“韩国风”和“欧美风”带来的、款式多样的、休闲时尚的衣服;戴的是“韩国风”吹来韵有着光亮色彩的、能展现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精细幽雅的饰品;我们的手机彩铃是现在最流行的韩文或英文歌曲;宿舍墙上贴的是安在旭、Rain、张东健、金喜善等韩国影星的巨幅海报;手机、钥匙或书包上挂的是“冬日恋歌”的插图或Rain、辈勇俊等英俊韩星的小型照片;课余休闲时,我们在网上看韩国最新的浪漫爱情剧或美国现在最受欢迎的连续剧;我们模仿韩剧男女主角的流行发型和发色,现在我们最想去的城市是汉城……

追求浪漫、追求美、追求时尚、追求新形式和新鲜内容,喜欢模仿别人的东西、适应性强、价值观和审美观灵活的、代表一个时代的现代大学生正在成为吸收跨文化传播养分的主力军。我们的各类文化意识也随着跨文化传播的潮流而打破了本土文化的界限。具体说来,跨文化传播对现代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服饰文化意识的影响

公元前221年以后,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织品通过贸易进入欧洲,十字军东征促使西欧人广泛地了解东方的古老文明。从此东方文化开始影响欧洲中世纪人们的服饰。中国织物光泽华丽的外观、豪华的金银线刺绣与欧洲人对神的崇拜心理一拍即合。尤其在l3世纪,随着西方和东方贸易的不断加强,形成了欧洲人热烈追求东方服饰的热潮,女装衣服的领、袖、衣边均出现模仿绣花的形式。因此,中国袍装和装饰对后来的西欧服装的演变和更新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可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跨文化传播对各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而现在,“欧美流”和“韩流”在中国迅速蔓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现代大学生,常常把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衣服叠放在箱子里,成为追逐“欧美版”“韩版”潮流的主力军。

几年前,在年轻人中间兴起美国黑人的“街舞热”,在我们校园则引起穿HIP—HOP服饰的浪潮。在校园里,无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男生或女生,都流行穿宽大的休闲T恤、肥大的裤子和滑板鞋。几年来,随着韩剧越来越多的播放,走在校园里,身旁飘过的、一身精致时尚韩版服装打扮的个性男女越来越多。韩剧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剧中女美男俊的主角、催人泪下的煽情剧情外,还有男女主角青春亮丽的各色服饰。现在“韩国风”征服了无数年轻人,让欧美时尚成功的亚洲化。

突出自由自在的个性,即不像西方服饰那么开放、又没有东方服饰那么的过于保守,注重精美的细节处理,简约而含蓄、大方,经典又不失时尚、朴实,闲适中透露出高雅,适合各种场合穿着的休闲、舒适的韩服符合具有追求完美、自然轻松、无拘束的浪漫休闲心态的,还在校园学习生活又渴望时尚个性的现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因此,风靡流行的韩服成为了现代大学生的首选。

大学生们也喜欢佩戴韩剧里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首饰,喜欢金黄色的、剪得千奇百怪的韩版发型,还喜欢像韩剧中的女主角一样着鲜艳的眼影,抹光泽的唇膏,以此炫出自己的青春。

由此可见,跨文化传播使大学生的服饰文化意识更多样化、个性化和色彩化了。

二、对饮食文化意识的影响

饮食文化,从本质上说,不是指这个人和那个人在餐饮上应该做出哪种选择,它指的是隐藏在人们心里的东西;如共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的基础;指的是人们在这个方面连续重复的群体实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为了生存,曾发明很多加工食物的工具以及各种烹饪技巧和食用方法,并把这些技巧和食用方法利用各种符号传播给别人。也正是因为这些饮食文化的传播,人类积累了丰富的饮食习俗、典故、思想和理念。

信息交流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跨文化交流对各族人民的饮食文化意识的影响更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长盛不衰,是因为,不仅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传播交流,同时又积极吸收海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

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大众传播媒,跨文化传播和交流不断地影响我们的饮食文化,断地更新我们的饮食文化意识。在古代漫长的岁月中,商业贸易传播和宗教传播是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现在各大众传播媒介也成为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务员之家

2002年笔者刚进大学的时候,同学们中间去肯德鸡、百富、德克士等西式餐厅就餐的情况不是很普遍。但随着乌鲁木齐西式餐厅的增多,西式食品价格也随之下降,在校园里,学生去装修豪华、优雅的肯德鸡、德克士、西饼屋等西式餐厅消费成了一种时尚。在各种节日里,同学们很喜欢去环境舒适、给我们新鲜感的西式餐厅,享受给我们带来新滋味的西式食品。最近,随着“韩流”热在中国的出现,各式各样韩国料理的美味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像西餐很快成为我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那样,不久,韩餐也将成为我们饮食文化意识的另一个新内容。

三、对节日文化意识的影响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各种节日。如圣诞节是西方人的最大节El,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最主要节日。随着各民族和各国之间跨文化交流和大众媒介的跨文化传播的日益增多,其他民族的一些节日不同程度地融进了我们的节日文化。特别是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典型的西方国家的节日,在新疆的各民族人中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中很流行和普及。

每次圣诞节,不论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还是其他学院的学生,都会用圣诞树和圣诞礼物把教室和宿舍装饰得非常漂亮,门和玻璃上贴着“MerryChrist.mas”的贴纸,并相互发短信来庆祝。情人节是追求和向往浪漫爱情的现代大学生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则是我们向父母表达孝心的重妻节日。总之,这些典型的西方节日已成为大学生节日文化意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休闲娱乐文化意识的影响

年轻人都特别重视娱乐活动。尤其是在校园重重的学习压力下,在做不完的作业之中忙来忙去的大学生,特别渴望参与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几年前,校园里主要盛行的娱乐活动是去操场打球,在安静的树林里跟朋友聊天、看小说,晚上则去操场沿着跑道跑两三圈或散步,或去看学校搞的各类晚会。

跨文化意识范文篇8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镜子,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高校外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让英语真正成为文化传播的工具。

美国语言学家Spar曾说过,“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镜子,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多年来,跨文化教学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已成为广泛探讨的问题。通过探讨,人们得到了一些共识,即在外语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注意培养得体的外语交际习惯。外语教学实践也证明,跨文化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直接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的必要性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信息传播的载体,它承载着跨文化交流的职能。进人21世纪,伴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英语已经成为传递信息和沟通世界的重要工具。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英语不仅仅是了解世界的工具,更是在世界上展现自我,让更多可以通过英语交流的人们了解中国的媒介。基于跨文化交流的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拥有广阔的视野,在立足本国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英语学习。中国要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崛起,一方面需要我们了解世界,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不仅仅是能够熟练应用一门外语的人才,更多的是需要能够将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和谐处理的具有相当文化意识和理论水平的人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贯彻这个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英语的一个总体观念—借助英语进行多元文化间的有效沟通。因此,外语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的导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

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还必须了解文化。外语学习更是如此,加强文化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习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更快更好地学习外语。这是因为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只重传授,学生学到的是为适应语法学习而编造的空洞的书本知识,信息含量少,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啃书本,缺乏语言应用能力。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课本中关于英语国家鲜活的文化背景资料会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师平日授课时,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这不仅仅是指词汇、语法,而是社会概念、社会心理、人们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这主要体现在,打招呼和问候,各种称呼、致谢、赞扬及其它社交礼节。中国学生在路上见到英语外教,常常出于礼貌打一声招呼说“Whereareyougoing?”然而,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是中国人的习惯,外教并不感到这是一种礼貌,反而认为好像是警察在盘问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外语水平有着深远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系统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激活对策

学习英语,不仅要了解英语知识,还要理解英语文化,特别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激活,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英语语言文化特色,发展英语人文素养。语言内含丰富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关的。现着重就发展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一、感知文化差异,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除了关注英语知识点的教学外,还要渗透英语民俗俚语、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相关文化背景,让学生认识与辨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性。如在学习关于颜色的词汇时,对于“blackandblue”难道是“黑又蓝”;对于“blacktea”难道是“黑茶”;对于“whitecoffee”难道是“白咖啡”?事实上,单纯从词汇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不对的,还要联系英语文化中的俗语习惯。对于“blackandblue”释义为“又青又紫”,同样,对于“blacktea”代表“红茶”,而“whitecoffee”意为“牛奶咖啡”。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整理英语文化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渗透,让学生辨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如在学习“floor”时,该词表示“地板”,还可以表示“楼层”。如“Thebuildinghasfourfloors”,表明该建筑有四层楼。不过,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对于英美两国中的“floor”又有差异。比如“一楼”,在英语中称为“thegroundfloor”,“二楼”表示为“thefirstfloor”。所以,平时在词汇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释义的差异性,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要体现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在低年级英语课堂,可以让学生自我介绍,谈一谈自己的好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围绕假期生活、天气、购物体验等话题交流,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情。如在“freetalk”中,我们可以专门渗透一些英语文化知识点,如组织学生操练如下句型:“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What'syourfather/mother'sjob?”“Whatcolourdoyoulike?”让学生从中培养英语语感,正确运用英语来进行沟通。

二、强调教法创新,关注英语文化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激发,需要从不同教法中积极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促进学生体验英语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搭建生日聚会场景,在班上为某学生过生日,并送上生日礼物。传统的中国礼仪,礼物需要在客人离去后打开,而西方,礼物需要当着面打开才是对送礼者的尊重。教师在设计文化情境时,要贴近学生的认知、语言实际。如在学习“Buyingfruit”时,该节主要介绍买水果的对话情境。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西方文化下的购物氛围,我们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时买水果的趣事,并在课堂上以角色扮演方式来展示。在向顾客服务时,要主动问话:“WhatcanIdoforyou?”在确定要购买物品时,要礼貌地回答:“Iwanttobuysomepeaches.”当对购物有疑问时,可以提出:“Whatabouttheseones?”购买完之后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体例编排,其中“语文要素”以循序渐进、自成体系的教学训练为契机,旨在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训练,教师对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的落实都是以直接、粗暴、生硬的方式展现的,都误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关注了、训练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就可以顺势提升。其实,将语文要素转化为认知能力,需要向对方致谢:“OK,thanks”。同样,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相关的购物场景,让学生从语言情境对话中体验西方人主动热情的交际礼仪文化。同样,开展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教学,教师还要把握教法的多样性,如对比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母语与英语语言结构与文化异同点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更加深刻地认识英语文化。如在英语中表示称呼、称谓的名词很少,“cousin”表示表兄弟、表姐妹等关系,而在汉语中各种关系都有严格、细致的划分。在英美国家里,其称呼方式较为直接,如小孩子可以直接称呼爷爷、奶奶的名字,反而显得更为亲切、得体,而汉语中如此则显得不礼貌。还有,在西方语言交际中,对陌生人往往不要问收入、年龄、婚姻、家庭等问题,因为涉及个人隐私。相反,在汉语中这些却显得很常见。

三、拓展英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范文篇10

关键词:跨境电商;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在经济全球化的状态下,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从而令社会愈发需要深刻理解世界乃至异国文化的人才。这需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知识,并提升至所需的层面,令学生在沟通中具有多元文化的包容能力。在日常教学当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令高职商务英语的学生可以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而且可以依照交际中的话题、语境乃至文化背景合理使用,这不但成为了当前高职商务英语进行交际教学在原则方面的基本所需,还是跨文化交流的所需。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实践而言,虽然大多外语老师已经体会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无法在脱离文化下而存在,外语教学已经由纯语言教学变成语言和文化共存的方式。从而也需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点是因为商务英语教学存在重商务忽视文化而形成的,并且也是当前商务英语教学被各种因素所影响而形成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状态下,我国已经走进关税及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的阶段。这也体现出外国商品以及公司会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并且,中国也可以更多的涉及到国际市场当中,这则需拥有大量熟悉外经贸的人员进行相应工作,从而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则需建立精通国际商务规则、了解全球各民族文化特征、可以无阻碍沟通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而言十分关键[1]。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对于当前外语教学与学习而言,联系文化而学习语言已经获得人们的采纳。英语教学并非只是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语言方式,还应当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文化属于内涵丰富且尤为繁琐的理念。语言与文化相互协助,语言成为文化十分重要的载体,也成为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文化成为语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尤为紧密。语言在民族发展下给予发展,成为社会民族文化的构成方面。人类通过语言打造了文化,文化也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且令语言的表达方法更加丰富。社会的语言成为文化的一个层面,语言与文化成为部分与整体的关联,语言身为文化的一方面,其特殊性展现在其为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使用语言而获得文化。所以,语言与文化相互共生、相互依赖。不存在语言则不存在文化。语言被文化所影响,体现文化。语言体现出民族的特点,其不但包括此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并且饱含了此民族的思维特点。语言也会被文化所影响,由于文化渗透在语言当中,人们运用语言时会被民族文化所影响。文化还会影响到语言方式,变成语言的基本内容。文化差异一定会令词语理解和翻译具有出入。并且,词语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出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因此不了解文化则无法学习好语言[2]。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特质的体现

(一)外贸职业能力

跨境电商是把传统外贸流程彻底在网上进行操控。跨境电商人员应当对传统外贸流程十分熟练,具备传统外贸方法。所以,掌握基本知识和流程,掌握交易的所有流程与环节,注重细节,不出问题。这则变成进行跨境电商需要具有的前提条件。

(二)外语沟通能力

总体跨境电商的工作当中,依照流程能够分成十个工作环节。这些环节的完成无法脱离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在电子商务成熟、跨境电商的普及下,行业竞争力逐渐增加,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则变成潜在买家沟通的方法。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跨境电商则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地理常识

国际地域分工逐渐深入和扩大,国家相互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国际地理环境因素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以往。跨境电商的操控虽然不被交易双方的时空所限制,可是通过国际贸易地理中的区域、国度、时差、物流、港口、国际商务礼仪等方面的差别而构成特殊的交易氛围以及交易方式,掌握区域市场、国别市场乃至个体买家的喜好,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与客户进行沟通,提高客户的信任度,提升询盘量与询盘转化率。所以,了解国际贸易地理知识也成为跨境电商人员需要具备的一个职业岗位职能[3]。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境电商不但是源于经济利益的沟通与合作,而且是各种国家或文化相互间的交流,所以跨境电商人员应当掌握各个国家的具体的文化差异,分析对方的文化背景以及特征,掌握对方的言语以及非言语习惯、思维形式、宗教信仰乃至心理特点,随机应变,在沟通当中获得主导权。

四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一)有效编排教学内容

对于跨境电商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授课而言,需要有效编排教学的内容,应当令内容具有独立性。教学内容需要源于教材但却不依赖教材,这则需实现以下几点:(1)在教材的教学目标方面,应当了解教学目标则为授课的宗旨,是学生努力的意义所在,跨文化交际的宗旨则需学生可以熟练掌控跨文化交际的软件,让学生知晓如何在教学当中将项目前期创意完成好,如何综合使用不同特效。(2)透过对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编排,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理论体系,依照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够把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内容分成不同阶段,则为软件基础知识阶段、基础特效制作阶段、基础高级特效制作阶段乃至栏目与宣传片包装制作阶段。整体而言,这些内容均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容与理论知识。

(二)以情怡情令师生和谐

老师犹如黑暗中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当学生在大海里前行时,老师则成为最佳的指示标。老师犹如一本能够让你一读再读的书,当学生在孤单寂寞时,可以让他的人生丰满起来。老师犹如暖人的春风,当学生孤立无助时,可以让学生的内心获得一丝温暖。这些都可以通过以情怡情的方式进行。所以,老师在走入班级时,应当为学生展现出灿烂的笑容,真心实意地告诉学生对学生的喜爱。这在课堂中虽然看似并不重要,可是却尤为特别。这是由于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老师还需要亲近学生。特别对于年轻老师而言,亲近学生可以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老师勤于关心学生,多进行心理开导、细心观察,可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透过这些方法,老师的热情可以感动学生、激励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三)改革跨文化交际传统教学模式

在授课时,老师应当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乃至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因为基础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作为具有较高难度的一门学科,假如跨文化交际符合传统教学方法,则会阻碍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对跨境电商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十分不利。所以,改革教学方式则尤为关键,在教学当中,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把教学任务教给学生,通过不断实践以及老师的辅导,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如此才可以真正展现出学生的差别,老师通过不断了解再进行因材施教,关注所有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积极性调动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四)乐教乐学

老师在转变教学方法方面,应当做到不断变化,令人惊叹。有效运用多媒体,令课堂文化更加丰富。动手在黑板上勾画图画不但能够有利于获取信息,还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为歌曲添加英文词,通过英语将中国韵味展现出来,感受异域风情的国粹精神。为学生留出一片天地,尽情展现出英语的魅力。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堂,感受不同的英语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通过智慧以及自身独特的思考方式,提高自己外在的表现能力,体会自身的英语人生,打造自己的英语世界。

(五)加强知识的解析

在教学当中,基础知识尤为关键,跨文化交际学科的基础知识尤为深奥,在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语带过的方式并不符合跨文化交际的特征,也较难有利于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因此,细致分析尤为关键,老师在教学当中需要通过不同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以便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老师在授课时需要即刻将学生无法触及到或者已经忘却的内容进行填充,如此才可以有利于学生在遭遇难题时,通过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在讲解知识方面也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标准,需要老师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具有实践经验乃至较好的逻辑能力。

(六)聘请企业一线人才

当前高校应当与企业一线商务相结合,与外商进行跨文化沟通,从而令师资力量更加强大。高校想要透过让专业老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或者将老师输送出国而解决这一问题。可是短期实践并不能让老师即刻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当前也不具备一个长效机制可以确保老师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得持续性的提升。从而可以聘请跨境电商企业的一线人员到校,和专业老师合作教学则成为有效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方法。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具备长期的从业经验,尤其对非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乃至非英语国家客户的英语口音进行深层次了解。企业人员一线案例不但能够让学生较好的开拓国际化视野,更加深入的了解跨文化知识及技能,还能够弥补专业老师在这一层面知识的欠缺。并且,企业人员可以进入高校,在授课当中能够开发具有潜力的学生,为企业输送高品质的专业人才,令企业和高校都能够获得利益。并且,当前校外外语培训机构发展较好,具备较为丰富的外教资源乃至大多一线企业外语人才的有效方法。相较于此,高校因为管理的束缚,无法大量引进外教。所以,和校外外语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大量引入外教参与到第二课堂当中,为学生打造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变成校企合作的一个全新课题[4]。

(七)增加跨境电商的实战机会

当前高校大学生直接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较少,这与在校学生希望与外宾沟通的需求造成了矛盾。以跨境电商为背景的英语教学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跨境电商的操控当中,无法脱离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学生可以透过跨境电商的平台进行聊天或发送邮件,与外商进行及时沟通。真实状况下的交际可以调动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且还可以令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获得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目前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需要考量的主要内容。实际在进行教学时,需正确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乃至商务英语活动中具有的文化冲突,目前具有商务英语教学的文化知识欠缺的现象,只有完善教材、创新商务英语教学的方法、优化课程设置等方面,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作者:莫江燕 单位:广西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美华.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1):113-114.

[2]孙从众.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英语专业模块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通讯.2015.(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