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53:23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行业英语;城轨运营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强国的重要支撑,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处于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坚持世界眼光、中国特色的战略思维,实现城轨交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实现交通强国的崛起。“十三五”的5年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新增运营线路长度总计达4360km,年均新开运营线路872km,5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超过“十三五”前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的累计总和(侯秀芳,2021)。近些年,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迈入快速建设时期,为了满足行业服务需求亟待大量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毕业生跨文化服务意识欠缺、能力不足,在数量与质量上难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这种供需不符的矛盾对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和新标准。各人才培养单位有必要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服务综合能力,为城轨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高职城轨运营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的《论交际能力》中,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包含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Hymes,1972)。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双方可以清楚理解对方语言的含义及文化国情并开展有效交流的能力。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指的就是通过不同的言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和心理,使自己的语言输出符合交际情境,保证语言交流是恰当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等同于口语交际能力,是文化储备与口语应用能力的融合。为了科学地评价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城轨运营专业大二学生进行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计发放电子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问卷有效率为97.7%,量表整体信度系数检测为0.924。问卷设计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陈国明教授的跨文化意识、敏感度、效能感的量表及威廉.斯塔罗斯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维度模型理论。问卷分为三个环节共计72题,其中反向题型30题目,分别测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与意识、情感与敏感性及行为实践。研究使用SPSS22.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第一,跨文化意识测评。跨文化意识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具有的感觉敏锐性、理解科学性和处理自觉性(毕继万,1991)。跨文化意识的高低决定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处理不同文化。将跨文化意识量表得分表分值换算成百分制,发现高职城轨运营专业学生得分均值为64.5,标准差为11.4。说明高职学生跨文化意识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下,学生跨文化意识差异性较小,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情况较差。第二,跨文化敏感度测评。跨文化敏感是指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Chen&Starosta,1997)。本部分问卷采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问卷问题分为差异认同、交际专注度、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与交际信心五个层面。学生百分制得分均值为81.6,标准差10.09。数据表明高职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为中等偏上,能够主动欣赏接受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第三,跨文化效能感测评。分析数据发现学生跨文化效能感得分均值低于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均值仅为61.3。跨文化效能感包含的六个方面数据中仅“尊重对方”分值较高,身份维护和讯息技巧分值高于60分,行为弹性、互动管理和互动放松低于60分。数据表明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沟通能力较差,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

2.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困境的原因

高职学生英语整体水平不高,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我校城轨专业54%的生源通过分类招生考试入学,剩余46%是高考生源。一些学生在高中或者中职阶段对英语缺乏重视,语言基础相对较差。该专业大一年级学生英语A级英语B级首考通过率为68%。总体来说,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跨文化认知较低,但对浅层次的跨文化知识较感兴趣。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学习存在客观知识障碍,学生跨文化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有待提升。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实用英语涉及较多的行业术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缺乏具有跨学科知识储备的专业教师。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首要问题是培养具备国际化跨学科学术英语能力的教师(刘雨蓓,2014)。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必须依赖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大学英语教师。目前,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师资主要来自公共英语教学部门。这些教师缺乏所授学科专业知识或对专业领域知识理解不深,导致行业英语教学被简化成“行业基础知识英译教学”,这种简单的加法式“行业知识+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是行业英语教学的普遍弊端。行业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两个学科知识的融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英语教材普遍忽视跨文化知识。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城轨行业教材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城市轨道交通客户服务英语》、“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外研社创新职业教育系列《城市轨道交通实用英语》等。研究对比发现主流城轨行业英语教材中跨文化知识涉及较少,没有设置专门的跨文化知识模块。其中,仅徐胜南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户服务英语》设置一个章节介绍多彩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英语教材中跨文化知识的缺位实际上是跨文化教育理念长期忽视的结果。教材在教学中起着纲领性作用,没有教材的规范与指引,行业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教授亦无章可循。行业英语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不合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方式较单一,只重视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背离语言学习的本质(史洁,2013)。这种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占比分值较大,长期不合理的考核模式必然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我校2019级和2020级轨道交通学院各专业期末行业英语考试考核为例,考试形式以考查为主,平时成绩占比40%,卷面成绩占比60%。我校和其他同类高职院校一样,行业英语不考核英语听说能力。学生访谈过程中提到日常口语小组活动由于缺乏科学评分标准、反馈不充分等原因,自己参与意愿并不强烈。

3.培养高职城轨运营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

突破城轨运营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偏低的瓶颈亟待对症下药。首先,第一学年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基础能力。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不高的现状限制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基础夯实阶段,第二阶段为行业英语强化学习阶段,第三阶段为实操演练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就是要在第一学年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确保90%的学生通过英语A、B级。教学模式以语言学习为主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传授跨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化语境下服务的差异性。例如,在学习语言点时穿插介绍合肥轨道的地方文化元素。合肥轨道站点命名背后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公园、秋浦河路、大东门、海棠、三里庵等站名实际都是对合肥老地方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包公园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修建的园林。包拯清正廉洁、铁面无私、不附权贵,敢于为老百姓主持公道,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大东门是合肥历史上七座古城门之一,尽管城楼已不复存在,大东门这一地名始终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夏磊,2018);三里庵建于唐代,与莲花庵为姐妹庵,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开门,供人祈福。其次,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化解困境的关键之一,必须要培养具备城轨专业知识和英语专业知识的跨学科教师,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中外师生交流学习。受制于科研管理与评价体系、学科差异与学科利益竞争、缺乏跨学科平台支撑、院系组织构架等因素,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举步维艰(于汝霜,2015)。跨学科师资的培养首先让教学回归应有地位。“数量科研”和“职称科研”的指挥棒让高校教师疲于重复性低水平研究,教学的忽视让本就困难重重的跨学科交往停滞不前。培养跨学科教师必须让教学回归应有地位,对成果的考核评价要均衡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比重。同时,高校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跨学科平台科研配套支持,组织跨学科合作和专业课程再培训,让教师自由参与跨学科再教育项目。高校人事和继续教育部门配合考核认定,确保教师参加跨学科团队没有后顾之忧。教师跨学科能力发展不仅需要高校的支持还需要外部条件的辅助,借助校企合作项目,将跨学科学习与生产和社会服务相结合。让城轨专业英语教师不仅具备城轨专业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城轨运营实操能力。再次,完善行业英语教材,搭建云平台丰富行业英语学习资源,注入合肥轨道交通地方文化特色,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跨文化知识,开阔国际视野。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教材编写欠缺中国元素、没有中国魂是大学教材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孙立会,2020)。行业英语的突出问题是缺乏跨文化知识模块,学生跨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课堂即兴拓展,存在较大的随机性。目前主流城轨运营专业英语教材中跨文化知识内容极少,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多样性。城轨运营专业英语教材应该设立跨文化知识拓展模块,内容应该与章节承接。跨文化知识模块不仅是跨文化知识的学习,跨文交际能力的提升,还是课程思政的要求,是学生树立正确意识形态基础。跨文化知识模块不仅要有整体性还要突出局部特色。例如,结合合肥城轨交通中的合肥本土文化特色,赋予教材地方文化元素。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选取“包拯卡通形象”“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为主题,设计两列主题列车,一列以包拯卡通形象为主题元素,加上“合肥,我是霸气的”“廉政,我是认真的”“违规,我是必究的”等宣传标语,以全新的活泼形象诠释廉政文化。1号线全系列车车身红白相间的两条彩带象征合肥的母亲河———南北淝河。另一列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为主题,讲述“合肥的那些馆,那些事,那些校,那些人,那些山,那些水”,从六个维度介绍合肥的特色,让每一位置身主题列车的乘客都能感受到合肥独有的文化魅力。合肥轨道交通地方元素资源丰富,可开发空间大,在教材中注入地方文化特色,赋予教材文化魅力,让合肥轨道文化实现“内”“外”兼修。最后,调整行业英语考核模式,结合信息化平台推行全过程考核,提高实操实训分值占比。长期以来行业英语课程考核模式与综合英语考核模式基本没有差异,重期末轻过程,考核形式单一,考核指向性不明确,结果不具评价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构课程考核模式,建立过程性考核与实战检验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模式。基于超星平台、学习强国平台搭建城轨运营专业英语学习平台,全过程记录学生学习历程。平台具有海量专业音视频资源,通过积分奖励手段鼓励学生打卡学习赢取积分。设置挑战环节、动态分享评论等措施提高语言文化学习的趣味性。过程化考核主要考察签到、课堂讨论、抢答、任务得分、即兴演讲、小组模拟、课堂笔记等内容,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量化,作为终期考核成绩重要依据。重视跨文化知识储备考试,建立标准化线上考核体系。提高主观题及口语考试占比,能更好地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实际操练能力的考核(张玉青,2011)。借鉴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机考模式,增加远程面试环节,实战检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的检测,借助校企合作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实操实训,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完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核。

4.结语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培养城轨行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职城轨运营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业规范与岗位要求,从教师、学生及企业多个维度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展专业课教育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强化跨文化服务意识,实现城轨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为社会输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ChenGM&StarostaWJ.AReviewoftheConceptofInterculturalSensitivity[J].HumanCommunication,1997,1(1):1-16.

[2]Hymes.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M].InPrideJ.B.&Holmes,J.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3]曹阳.中学俄语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4]毕继万.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1(5):72-76.

[5]侯秀芳.2020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J].都市快轨交通,2021,34(1):12-17.

[6]刘雨蓓.大学英语教师跨学科学术转型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9-40.

[7]芮燕清.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26-53.

[8]孙立会,朱雅,李芒.大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8):1-5.

[9]史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50-52.

[10]夏磊.地铁塑造城市形象研究———以合肥地铁1号线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8.

[11]于汝霜.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4):90-94.

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篇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日语;教学;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合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实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需要通过商务日语实现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每个人至少需要掌握两种语言,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了很多东西。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国家对高素质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商务日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讲授,还要将学生的实践学习放到第一位,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商务日语交流渠道,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商务日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每个人所需要掌握的跨文化知识及相关技能的综合表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了跨文化交际与商务日语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的实践性教育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但同时也表明了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人性化的体现,更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的商务日语教学,不能够只注重对商务日语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思想及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商务日语教学的目标,完成当今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商务教学的使命。而在商务日语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并掌握基础语言技能,逐步接触中日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建立跨文化交流的观念意识,进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商务日语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背景下商务日语教学的培养现状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密切,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商务日语的重要性,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人交流,学校可聘请一些商务日语外教,教导学生怎样才能正确有效地掌握商务日语,用最短的时间来掌握一门语言。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来激发高校学生对日语的兴趣。此外,学校还可与中日合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在实习或毕业找工作时,有机会进入中日合资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并借此来锻炼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商务日语交流能力,还可以加深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商务日语和日语有很大不同,仅是日语的一个分支,但教师如果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对商务日语不够了解,那么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学生。所以在商务日语的教学之中,教师不能出现盲目性、流水式教学,这样不仅课堂中没有学习氛围,学生感受不到商务日语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更没有心思进行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学习,不会进行交流,很难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建树。让学生既能掌握商务日语又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着实有点困难。

四、当前商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我国自从开始注重跨文化交际之后,各大高校都开始转向外语学习,日语专业则是目前需求最大的专业之一。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社会对精通商务日语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加大。但是我国高校商务日语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偏低、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教学理念保守,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专业性。尽管我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但是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在日本生活的经验或者留学的经验,这样才能够从经验出发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商务日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现如今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还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教学。语言学科与其他技能学科不同,商务日语需要的是交流和沟通,如果学生不会交流,光记住日语知识并没有什么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让学生写、记,却不带领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和学习,那么学生积累不了任何经验。即使最后获得了毕业证书,但也无法从事任何有关商务日语的工作。所以教师随着时展,要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提升自我认知和素养,帮助学生学习商务日语。

(三)学生缺乏实际交际能力

现阶段高校学生都普遍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学校在商务日语方面的资料教材较少,所以教师在学习内容安排的难度大大增加,也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对商务日语的应用能力较弱,不能适应如今社会的需要。因此现阶段加强学生的现实交际能力最为重要。

五、加强培养商务日语教学创新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商务日语课程的创新及安排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断进步,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在商务日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创新。当前众多高校的商务日语专业,在课程安排上缺少跨文化交际和文化类课程,只注重商务日语的语法和用法,并不能满足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商务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对以往的教学课程进行创新调整。在商务跨文化交际过程之中,除了要具备商务日语交流能力,还要了解各种日本文化商务礼仪,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在进行课程创新时,教师还需要增加一些商务礼仪的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商务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提高日语教师文化素养水平

在学校学习语言,都是由教师负责教导学习。所以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商务日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日语教师拥有较高的商务日语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而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可以通过学习中日文学作品,加深对中日两国之间文化的理解,或者是经常做一些翻译工作,锻炼一下自己的口语,还可以参加一些日语培训,这些都可以来提升教师的日语水平。

(三)优化日语课堂教学方法

商务日语不像其他语言那样简单,商务日语需要学生记住的词汇特别多,还需要学会各种专业术语,而学生在学校学习商务日语专业词汇是比较单调和乏味的。日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讲述大量的商务日语词汇,这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那么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精力,学生也掌握不了太多知识,这时就需要改善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商务日语知识时可以播放一些商务日语交流或者商务谈判的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商务日语的理解,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定期举办文化交流节

随着国际商务日语发展越来越迅速,整个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但是并不是学生在学校攻读一个商务日语专业就能解决问题,学生还需要学会跨文化交际,这时学生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跨文化交际学。所以学校可聘请一些外教或者日企中的优秀人员,到学校参加文化交流节,让学生通过文化交流节,和外教及企业人员进行商务日语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日本文化,还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商务日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商务日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结语

通过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的商务日语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过程,对商务日语课程进行创新,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借此来帮助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提升自己的日语水平及交流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通过一些商务日语交流短片、歌曲、小说、奇闻趣事、演讲等,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进入日企进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升。因此现如今教师的教学模式一定要以教导学生掌握商务日语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做好课程创新和改善,合理地教导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大伟.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研究[J].学园,2014(27):93.

[2]张艺.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商务日语教学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9):145-147.

[3]李亮.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于研讨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人文之友,2020(15):261-262.

[4]李叶萌.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J].现代交际,2020(10):180-181.

[5]赵冠宇.商务日语教学改革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2018(3):157-158.

[6]金冬梅.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学园,2018,11(30):104-105.

[7]钟金铃.探究商务日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1(9):21.

[8]韩秀钰.商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6):320.

[9]魏萍.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商务日语及其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8):107-109.

[10]郑玲玲.浅谈商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351,356.

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篇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你和外国人打交道时,你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与人交流。由于国籍、地理位置、种族或宗教、职业、社会阶层、性别和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造成误解,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AlvinoFantini对这种能力的定义是:与来自不同语言及文化环境的人有效恰当地交流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1]。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冲突,从而进行有效交流。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英语课程,比如国贸英语、会计英语等,这些课程是对大一、大二基础课程的补充,通常会在大三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将来可以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做贸易。因此,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增强工作环境的和谐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交流习惯,所以只知道语法和词汇是不够的。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2004年就已经纳入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减少交流障碍,适应国内外工作环境的多样性。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打交道的时候,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以使团队更和谐,可以形成健康的双向沟通模式。

(三)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冲突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减少文化冲突[2]。现代社会中,与别人得体地交流的能力是必备的生存能力之一,高校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多样化的国际社会文化环境,避免文化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四)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会接触到很多新知识,能够增长见识,扩展视野。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探索,完善自我认知,也会增强自我文化认同,找到构建自我交际能力的正确途径[3]。同时,在语言学习中,通过另外一种文化背景信息的导入及差别分析,可以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语言的特点,从而掌握语言的学习技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校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1.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必须过硬,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要兼顾课程教学和科研,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脱产学习或培训,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个人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共享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譬如华裔英语教育者自媒体公众号为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渠道;短视频也为教师构建了非常好的了解外面世界的平台;抖音可以使人们更为直接地感受异域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生活习惯、饮食特色、节日氛围等。2.教与学相结合提升个人业务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从中学习适合本人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可以利用假期进修学习来提高个人业务能力。目前有多种模式供教师假期学习:各出版社开设的研修班、针对教师开设的在职研究生课程、短期的出国培训等。高校英语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文化理解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才能结合课本内容灵活开展教学。教师在自我学习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到很多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发现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并应用于教学,使学生从中受益,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教与学的良性结合可以使学生迅速提高个人技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1.大学英语课堂上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英语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目前高校中都有多媒体教室和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来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这些教学资源[4]。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图片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产生兴趣,加深对文化问题的理解,从而在具备基本的文化意识之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样,多种与文化相关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另外一种文化的状态,比如餐桌礼仪文化、禁忌语相关的文化和节日文化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2.课下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在课下同样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泛读教程第一册第九单元“Festivalsandholidays”为例[5],本单元主要介绍西方的节假日。教师备课时可以设计选取学生熟悉的圣诞节进行导入,在微信公众号等学习平台上布置作业或讨论题,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节日习俗;组织学生讨论中西方节日的差异,要求学生编排话剧展现这种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差异,并以短视频的形式发送到学习平台上;利用网络为学生在线答疑,解答各种跨文化交际相关的问题;在学生讨论和表演之后,教师再补充学生没有提及的与西方节日相关的常识,然后以视频形式展现西方家庭在圣诞节期间的相关准备,并告知学生观看过程中要关注视频中家人和友人之间的礼物交换、互相道贺以及收到礼物后双方答谢的话语等,这些都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在线操练式、表演式和答疑式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在课下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长时间以来,高校英语教学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单词、语法和课文教学只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而进行的,而针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却知之甚少[6]。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的学习[7]。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传统的讲授法中穿插讨论法和发现法来使学生发现问题,再运用练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可以做一些专题性的报告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线上教学补足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通过交互教学法开展教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在线教学模式和线上辅助教学手段和软件得以应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提高线上教学的能力,来辅助和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8]。教师可以在现有的智慧树等平台上补充与课本相关的内容,采取任务教学法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线上教学内容之后完成相关的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中设置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9],例如电话英语、住宿英语、旅游英语和销售英语等,视频内容可以选取权威机构制作的英语教学视频和软件,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可以通过模仿、背诵和表演等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张嘴说英语,从而学习和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线上的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上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习惯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跨文化交际中所需知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交流中应对自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扩大知识储备。通过阅读,可以学习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的初期,坚持很重要,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短小、有趣的材料为主,循序渐进地扩大英语词汇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之后再阅读较长的、有一定难度的英语材料。大量的阅读其实是语言无意识的输入过程,阅读材料包含了跨文化交际中涉及的语言和文化特点。2.训练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10]。阅读的同时,英语口语的练习时间也要相应增加,以改变学生不敢说、不会说、不知道说什么的困境。目前很多高校配备了外教教授学生的英语口语,学生应该积极与外教交流以练习口语和了解西方文化,但与外教交流中要保持自省和中立态度。也可以通过英语沙龙、英语角和英语戏剧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11]。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下自我练习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正确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篇4

关键词:跨文化;高校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当前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全球性语言,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国际性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经济竞争与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际已然成为常态,这些都为现代高校英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高校英语必然要更加关注于学生国际视野的培育、文化认同的提升及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输出具有全球思维、能够承担跨语言沟通的优秀专业人才。因此,作为英语教育的设计者与执行者,高校教师要认真审视当前英语教育的现状,并从跨文化视域来探析英语课堂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这将对英语人才未来职业成长起到良性引向。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际,所指为不同地域文化下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形成的相互交流行为。这里的交际既有语言层面的直接交集,也有非语言类交往。不可避免地,双方在世界观价值观及文化认知习惯等层面都存在差异性。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与非本族语言使用者交际所需具备的能力,其一般是指人们于跨文化交际中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包括宽容的态度和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等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涵括三大能力:一是跨文化交际认同能力层面,能够理性认知文化之间的差异,善于在文化对比中反观母语文化,辨析利弊长短,既要认清目的语文化的先进性,又要对母语文化的优越性保持充分自信。二是跨文化交际调适能力层面,能够在文化接触时,自觉克服对目的语文化的排异,能够通过语言探讨或文化学习等方式,加深语言了解减少文化对斥,提升心理调适的灵活性,从而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三是跨文化交际学习能力层面,能够站在学术角度加强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学习与理解,不仅掌握语言的使用原则,还能习得关于语言运用、语感培养的技巧,习得一定基础深度的民族文化知识,使之具备初步的交际学习自主能力。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跨文化教育是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放置英语教育领域,高校教育正在聚焦学生符合交际需求的能力培养。不过由于文化观念及认知上的差异,教师对于学生跨文化教育的选择缺乏专业性与全面性,学生在交际领域缺乏足够的应变及语言能力支撑。1.教育目标定位不够科学。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更加倾向于对学生未来就业的考量,将未来职业要求作为当下英语教育的总目标,导致教育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对疏离。就用人单位对于英语水平的界定来看,大多将英语是否达到大学四级并获取证书作为硬标准。这对于高校英语教育的唯书本化、唯考级化形成强化与导引。围绕就业而展开的英语教育,自然缺乏了课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纳入。2.教育体系架构尚不健全。从高校英语教材来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国以及国外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的介绍。不过教材中,并没有列出较为系统化与专业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板块,除了教学目标的导引缺乏外,其教学内容的支撑也相对薄弱。有的英语课程,教师只能从商务英语这块找到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然而也主要集中在生意往来、经济交往。关于英语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对比,教师只能通过自身经验与理解引导学生就现有文化介绍进行对比,难以满足更多实践场景的交际需求。3.教育存在思维定势影响。这里的思维定势,主要是母语的习惯性迁移。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文化习惯的影响。不过从语言结构、语法规则及话题习惯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语的思维定势,将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英语造成误导,使得学生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偏差性。而教师对于母语迁移的影响并没有及时予以施策,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础不牢,产生负面隐患。4.教育思维方法亟待创新。传统高校英语教育依然将专业课程课本作为核心化的教育依从,教师依然习惯于采用强化英语单词记忆、强调英语文本翻译,更加注重语言词汇类教学、语言技巧类训练,跨文化交际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关于跨文化教学,教师仅仅是象征性地进行内容上的引入,且以了解与认识为要求,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单向传授。这种教育方法难以让学生体会到跨文化语境,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只有概念上的认知,实践感知有限,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仅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三、跨文化视域下英语课堂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精准定位跨文化交际教育目标。跨文化交际教育目标的精准确立,必须从全球化视野来考量跨文化交际的素质需求,结合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现实,兼顾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目标具体化可以从三层面予以探讨。一是强化目的语文化学习能力。目的语文化是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传统习俗的重要载体,唯有达到相当量的认知积累,学生才能在学习英语时减少母语文化迁移带来的影响。跨文化教育必须要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通过常态化的了解与认知,培养其学习目的语文化的良好习惯与基础能力。教师要重点将英语思维方式、礼仪传统等作为英语文化学习的导引,激发其学习趣味性,提升学习主动性。二是培养理性的文化认知思维。不同的国家,其本族文化存在较大不同。高校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认知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理性态度、宽容态度,善于发现异族文化的优势,兼收并蓄、以长补短,进而在文化学习中增知、文化互融中进步。三是聚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化发展态势下的英语教育,需要更加重视英语教育的实践性,即利用所学英语知识发挥英语工具性角色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创造英语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与不同文化的英语国家人群交际的语言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的自主性,在提高跨文化交际价值的认识基础上,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2.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体系。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兴趣特点,展开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项训练。一是信息资源的获取训练。即通过教师示范与专项体验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互联网途径甄选关于目的语国家发展历史与文化习俗的各种资源,如视频讲座、文字材料等,这是资源积累共享的重要途径。二是分析能力的专项训练。教师可以先呈现某个英语国家的文化领域真实案例,并为学生提供N种事件解读,让学生将最贴近的答案选出来,并展开专项评价与训练。该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异族文化的辨析能力,是跨文化教学常见的训练办法。三是文化体验的专项训练。即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感知思想认知的差异性,并从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差异。如让学生角色扮演,体验在接收到好友礼物时的情境。中国人一般在委婉羞涩、推辞再三的情况下才最终收下,且先收下礼后待客人离去才拆封。教师可让学生根据美国人的习俗,让学生尝试直接收下礼物,并当客人面拆开礼物并礼貌性致谢。如此差异下的文化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美国文化的特点,学到跨文化交际技巧,进而在具体情境下即时调整交际策略,进而高质量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3.丰富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方法。当前,跨文化教学需要创设学生更为兴趣化的知识空间,并尝试丰富的教学方法,以提升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一是扩展教材内容,丰富教育题材。教师要站在英语国家的视角,搜集符合西方人思想认知、行为习惯的内容,纳入课程教材中,从基础的语言问候、交际习惯开始,到固定话题的交流,内容深度与难度可随着学生学习的推进而提升。社会语言学课程内容也可作为学生教育一部分。二是引入互联网教学,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便利,将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及电影作为题材,开展讨论式教学。如曾风靡电影界的《泰坦尼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英文对照字幕版的视频,并就Jack向已订婚的Rose袒露爱意等具体情节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更有趣味地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三是组织实境交流,利用院校外籍教师建立外国友人朋友圈,开展专题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同主题情境下中外文化的差异。而教师则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实时指导,并在活动结束后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进。四是设立专家定期讲座,主要对中外国家文化层面的差异进行对照解读,并进行现场小问答、现场小互动,逐步消除学生英语交际心理障碍,减少母语迁移影响,帮助其正确得体参与跨文化交际。五是开展英语文化作品赏析课,主要选取英语国家的名小说作品,引导学生对名著开展名片段解析,并从中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性,逐步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差异化思维的作品。4.重视其他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除了跨文化语言交际,现实中教师还应对其他文化类知识进行导入。如不同英语国家对于表达同一意思的动作存在差异,或以不同的体态来表示。如同样传递“同意”的意思,印度旁遮普族是通过头的前后倾仰来表示的,朝后使劲仰起则表示肯定,保加利亚则是左右摆头来表示。而同样动作不同的英语国家其表示的意思也存在差异,如中指食指交叉,在中国是说“10”,斯里兰卡则解读为“邪恶”,美国则认为是吉祥的意思。像此类知识,教师应该通过趣味性问答或解读的形式引入,让学生理解并形成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习惯性关注与主动学习,不断积淀其英语实践素养,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高校教师要重视基于课程教育的跨文化专项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展开实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降低汉语文化迁移带给其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从多元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2]金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80-85.

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光靠英语写作和做题是远远不够的。写作和做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英语成绩,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反而还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只有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度关注和尽力培养。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教育普遍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和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好坏,只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判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从而导致学生发展方向单一,造成畸形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拥有较为成熟的心理和稳定的情绪。他们通常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只靠成绩排名来判别学生好坏的评价体系十分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形成自卑等心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家长、学生都只是把英语的学习作为高考的跳板,仅仅重视高考分数,对于英语的学习也仅限于高考词汇、语法。课堂氛围枯燥死板,教师上课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因

(一)紧跟时展的步伐。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更多的其实是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语言是承载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介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作为文化的载体,人们通过语言了解不同国家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我国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大力开展英语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外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有所理解,从而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当今社会,英语已经是国际通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具备英语专业水平的人才,而高中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在眉睫,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二)英语教育本身的发展需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育的深刻改革就显得比较困难,对于英语教育来说,在短时间内产生大的改变是很困难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很多学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可是,大部分高中生的听说能力却相当的差,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开口说英语的勇气,仅限于对单词的拼写,而且很多发音也不准确。这些现象导致英语教育一直停滞不前,新课改的作用也不明显。因此,我国的英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改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从其基本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教授相关知识。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对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地理位置进行介绍,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设备对相关的文化进行有效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国内外的文化差异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开拓学生的视野,借助国外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英语学习。(二)注重教材与情境的结合。情境教学法因其独具特色的方式和优势获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在各科教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对英语教材学习内容以及情境模式的融合进行讲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并与教材进行系统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生活状况以及中国与国外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更好的融入外国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探究一切事物的动力所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愿意主动去探究和学习知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定要融入很多的外国历史文化,但由于各个国家的背景差异也比较大,学生在刚开始时,自身的抵触情绪是比较强烈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对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习质量的提高就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可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英语跨文化交际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四)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单一,只关注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发展目标,对相关的国家背景进行有效的分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让学生也参与到分类之中,使其更加了解英语词汇学习的奇妙之处,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把英语语言与其文化看作密不可分的整体,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敏.对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篇6

[关键词]社交媒体;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人才综合能力的因素之一,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已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发展也颇为迅猛,各种新媒体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而且给社会生活也带来了崭新的变化。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了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探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培养必要性。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概念虽一直未能在学术界得到明确的定义,但依据其特点大致可将其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恰当地交往的能力”。针对国际商业中的跨文化能力,Johnson等人也对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际商业中的跨文化能力乃是个人有效地使用一套知识、技能和个人属性,以便在国内或国外成功地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从外语角度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可界定为:在特定的交往场合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是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方面。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能仅具备专业知识,更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只在于英语表达流利与否,而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能否真正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简单举例,“吃饭了吗?”是中国人见面常用的寒暄之一,但这在英语文化背景下指的却是真正的问题,而非问候语。若仅是简单的外语能力培训,可能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沟通障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冲突。因此,综上所述,教育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英语教学需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第二,学生需了解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并能处理因文化差异出现的问题。做到以上两点确实不易,尤其是第二点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得现如今的英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评价和考核方法过于单一、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少有创设跨文化交际的情境。1.教学评价和考核方法过于单一。四、六级的分数通常是各大高校对英语教学的评价手段。因此,教师往往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考核方法也是模拟四六级分模块进行的。教师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对教材的讲解和分析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多数同学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是单纯为了学而学。不过,随着教学模式开始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教育者也逐渐意识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非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而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知识信息。2.学生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薄弱。对学生而言,也许课本上的文章他可以一字不漏地流利背诵,甚至可以辅以动作、表情,把它以情景剧的方式表演出来,但如果让他做一个很简单的自我介绍,却常常抓耳挠腮、找不到头绪。经教师的指点,才能勉强地说出一两个句子,但却是语法错误迭出。说明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并没有那么上心,而一个学生若连流利表达都勉强,更何谈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3.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就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两国文化间差异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外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由于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我国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仅停留于对外语文献的翻译,而并未进行系统性探讨研究。近些年来,跨文化研究逐渐开始受到重视,但刘润清先生指出过其中的不足“零散罗列现象为多,整体系统研究居少”。也正因此,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很难开展跨文化交际训练,即使对这一概念有着清晰把握,但具体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日常英语教学仍存在不少困难,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感到陌生,如此何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呢?4.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还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原本的教学模式大都局限于课堂,少有课堂外的探究性学习,在真实环境中与外国人员交流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而只有学生真正处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才能切实体会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与多元化。高校应当努力创设跨文化交际环境,使学生可以感受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交流时的差异。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聘请外籍教师和模拟会话。但外教数量往往比较有限,这就导致外教无法确保与每一位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作为同一语言的个体,模拟会话也很难模拟真实的跨文化情境,无法使学生体验到真实交流中的细节。因此,多数情况下英语课程只能更侧重理论知识教学。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选择借助新兴媒体的力量,获取真实且多元性的跨文化资源,为学生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开展线上跨文化交际活动。

社交媒体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是由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它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社交媒体不仅是一个提供用户线上交流的平台,更是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可以确定的是,传统教学方式和社交媒体的结合,必定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在社交媒体环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以下几个途径。1.教师角色转换。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控者,对于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只注重交流过程中言语是否流利,发音是否准确,了解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常常会被忽视。教师需正确指导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其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两种文化的中介和解释者。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是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吸引着传统媒体争相跟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媒体渠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再仅仅通过教师这一渠道。那么,教师的作用就从信息给予者向信息引导者发生转变,需要使学生正确利用相应的社交媒体,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社交素养。2.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虽然外教数量有限,但教师可以通过录音或视频等方式记录学生与外籍教师的深入对话。将优秀的案例和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整合,通过广播、论坛、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传播,使学生体会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交流时的差异。学校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载体,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现代技术和产品已经能模拟较为真实的场景效果,如微软研发的体感游戏,需要用户通过语言和身体动作进行交互,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进一步缩小了与真实跨文化交际情境的差距。3.鼓励创办自媒体。社交媒体(Social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也是信息传播的桥梁。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Ducate等人曾开展过一项有关博客的项目行动研究,认为博客是知识过滤与积累、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交流并不局限于本国文化,也包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并且学生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传递自身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故而学校应创造相应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到这些媒体的创作中或者创办自媒体,比如鼓励学生参与微博相关话题的讨论;拍摄讲述中西方差异的微视频,或是以原创情景剧展示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困惑;创建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用以发表对本国或外国文化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比赛或分享会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一系列创作活动。通过媒体创作或是创办自媒体,学生不再是单纯接收外部输入的跨文化知识,而是转变为跨文化信息的传递者。首先,此过程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外国和本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自发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而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4.支持在线跨文化交际。若一个学生拥有了跨文化知识,是否也意味着他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线上跨文化交际也逐渐变成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之一。社交媒体可以为学生营造适当的语言文化环境,而不再像先前那样,只能与教师、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email、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与外国友人进行实时在线交流。不少软件还支持在线跨国视频,视频与文字、语音交流相比,增加了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恰恰也是文化差异而造成矛盾的问题所在。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可以对文化差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许多实证研究早已表明,在线跨文化交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对促进学生外语学习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也有不小的帮助。

本文通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并对社交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种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随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象。基于此,我国英语教师需因势利导,依托社交媒体,为学生创建跨文化交际的良好平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跨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玮、杜景芬、高月琴:《“文化走出去”背景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016年第1期。

[2]周琴:《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2卷第1期,第25-27页。

[3]杨流琴:《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与培养》,《才智》2016年第24期。

[4]闫雪:《“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年第2期,第101-102页。

[5]卢梵:《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概况”课程教学反思与建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3卷第11期,第49-51页。

[6]钟建玲:《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研究》,《海外英语》2018年第14期。

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法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指与不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往。作为国际化语言的英语,在进行交流时首先要有对别国文化的理解能力,也就是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传统的英语应试教育模式,只需要会读写译,能考高分就是英语好,不重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高校开设有听说读写课程,同学、老师重视度不够,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本不能满足当今国际化需求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为适应这一需求,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十分必要了。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和外国人交往时,一般可以容忍你的语音或者语法错误,但是如果不遵循讲话规则,则会被认为没礼貌。在交际中,文化错误要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文化方面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那么交际可能会失败。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法能力、语言能力等。然而在我国,“文化教学”理论只是针对英语专业的提出,并非所有高校学生。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其他历史因素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是两个截然分开的不同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语言形式,语法规则,完全脱离社会文化背景,教条式教学充斥着各种英语课本。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转向语言能力的培养,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所做的还远远不够。

三、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老师跨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近年,跨文化教育的意识在一定层次上有所提高,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跨文化教育意识还不够强。在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日渐明显的今天,老师的跨文化教育能力不足,可供参考的资料也是十分有限。2.学生对英语文化学习的心态不紧迫。受传统英语教育影响,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得到高分,拿到文凭、证书。所以,至今考试还是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语言教学要服从整个课程的安排,除了考试,语言交际能力很难有合适的标准来考核。另外,我国国情环境和社会伦理结构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学生学习跨文化的动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少注重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3.我国跨文化教育的内容有所欠缺。到目前为止,我国正式出版以文化导入为目的的教材不多,体系也不够完善,可供参考的数据甚少。词典、教材上能查阅到有关文化解释更是十分有限。高校英语教材和阅读材料也多是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社会背景。关于跨文化的指点极为匮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少。同时也十分缺乏相关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融合。十分不利于开拓视野,提高英语的口语表达及交际能力,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1.增强英语老师跨文化教育的意识。高校老师作为跨文化的理解者和推动者,要有全面的中西文化理念,树立多元化文化视野,以更好的理解跨文化理念。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老师要以多元化、开放式的方式进行跨文化教育,促进不同文化的理解、交流。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英语老师不仅需要有英语语音、语义、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想要做到这一点,高校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同时,施行跨文化教育,英语老师需要有较强的文化意识,要不断学习文化背景相关知识,使跨文化教育长期的贯穿在教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根本上讲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不是简单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接受专业的文化教育培养,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生活、风俗、历史等,为英语教学创造条件。3.注重教师继续教育,提高跨文化教育的能力。老师是跨文化教育的主角,必须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继续教育中不断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和思想。熟悉现代化教育理论,开拓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最新发展动态,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使老师跨文化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4.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尽量为学生营造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以高度的热情去讲课。多组织英语交流类活动,比如创办英语口语角,英语交流协会,定期表演英语小品,鼓励大家看英语电影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大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大家在玩乐中学习英语文化。这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提高。在课堂中,老师要给予鼓励、关怀和指导。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课堂中所学到东西也越多,学生会很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各国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想在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大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进行公关交际。我国各高校老师可以很好的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进一步学习和探究跨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丽娜.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3,(19).

[2]宋生英.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7).

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篇8

【关键词】文理科研究生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1.研究背景。随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互动机会的增加,跨文化交流无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研究生肩负着与西方国家进行科学文化交流的重任,是重要的教育人才。因此,培养和发展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研究者只重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只有少数研究者关注文理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得出,高中文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于理科生,那么,随着在专业领域的深入探索,文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如何产生?本文笔者将通过质性研究对以上问题得出结论。2.研究意义。首先,随着跨文化交际需求的日益增长,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因为外语学习者的实践可以反映外语教育的成败程度。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研究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可以为改进不同专业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其次,研究生作为重要的培养对象,在经济、科技和政治领域承担着重要的国际交流责任。研究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的需求与本科阶段有所不同,除了要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研究生还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来满足专业领域的跨文化沟通,以此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水,成为高素质人才。基于此,因此对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进行质性研究,具体分析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能力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且为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系统掌握和培养提供了一个可参考途径。3.研究结构。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介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是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章是质性研究中的被采访者以及采访提纲;第四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五章对文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出总结。

二、文献综述

Kim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个体内部心理系统改变其现有属性和结构以适应环境需求的能力”(Kim2001:268)。之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性质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学者们分别强调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同方面。Rogers和Steinfatt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取决于个人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适当和有效沟通的程度(Rogers1999:221-231)。Starosta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反映了“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效地、恰当地执行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反应的能力”(Starosta2007:340)。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知识输入的影响。一些学者热衷于讨论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试图探析出文化在跨文化互动中的重要性。Arasaratnam试图通过面对面访谈和实证调查来建立一个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通用模型,证实移情、动机、互动参与、全球态度和跨文化体验在构建跨文化交际模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rasaratnam2003:226)。胡艳红认为,中国学者非常重视跨文化语用学,而国外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训练上(胡艳红2011:554)。赵浩宇指出,素质教育的提出使核心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突出重点,文化修养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更高(赵浩宇2019:31-39)。刘玉红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法,考察了文/理科本科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差异(刘玉红2011:35)。但缺乏探讨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的研究,因此,本文笔者采用访谈方法探寻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差异及其原因。

三、访谈设计

本文以两名在读研究生(文理科各一名)及一名准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受访者专业涉及英语类、非英语类和工科,以探析不同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在采访之前,受访者会被告知采访的用途和目的,并保证在本研究中不会使用真名,将使用A、B、C命名,以确保采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从而获得真实答案。。1.受访者信息。2.访谈内容。面试问题是根据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而设计,该模型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来探讨。其中,跨文化意识代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方面,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我们思考和行为的文化习俗的理解。跨文化意识是一个态度化的过程,对一个群体支配成员行为的主导价值观、态度和信仰的洞察力进行内化。关于认知能力的问题包括:(1)你知道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吗?(2)你认为现阶段自己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吗?(3)你了解英语国家的价值体系/英语国家的经济体系/英语国家的政治状况吗?(4)你觉得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高于本科生吗?情感能力,指的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承认、尊重和欣赏文化差异的能力。换句话说,对跨文化敏感的人能够在互动过程中投射和接收积极的情绪反应。跨文化敏感度的六个要素:自尊、自我监控、思想开放、同理心、互动参与和暂停判断。关于情感能力的问题包括:(5)你能和所认识的外国学生自然相处吗?为什么?(6)你觉得文理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样吗?为什么?(7)我了解你不喜欢日本文化,为什么?行为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培养交际技能,使人们能够恰当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跨文化交际行为有效性的五个要素:信息技能、互动管理、行为灵活性、身份管理和关系培养。关于行为能力的问题包括:(8)如果你现在参与了一个外国项目,你将如何发展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9)你会选修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吗?(10)你认为你现在接受的英语教育对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帮助吗?3.访谈数据整理。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数据分析方法评估访谈结果,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对采访记录进行抄录和整理,以方便数据的管理和参考。第二步是一级编码。通过使用一种基于关键词的搜索方法,从下到上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例如“和外国人聊天儿”“讨厌日本人”就是意义相对突出的关键词。第三步是二级编码,将意义相似的一级编码重新分类,形成一个更大的类别。例如,将“缺乏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和“缺乏学习动力”归类为“缺乏文化输入”。第四步是三级编码,采用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进行再编码,例如,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与外国人聊天儿”归为认知能力表现,将“民族仇恨”“仇视日本人”归为情感能力表现,将“主动了解留学生的生活习惯”归为行为能力表现。

四、结果分析

1.文科研究生的认知能力高于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这是文科研究生B对于“你认为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回答。并且B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包括不同籍贯和不同的家庭背景。受访者B作为文科生长期接受文史哲类的文化教育,所以能够通过字面意思对跨文化交际的含义做出相对正确的猜测。“跨文化交流就是和外国人聊天儿。”理科研究生C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了解则较为表面。他觉得跨文化交际就是和外国人说话,同时他提到由于历史战乱原因他不喜欢日本。从受访者C给出的答案可以看出,部分理科研究生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较少,无法客观地看待民族问题,并且在讨论中发现受访者C难以克服种族中心主义。2.文科研究生的情感能力高于理科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它的一个必要分支。”当文科研究生A被问及是否有必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时,他回答了这句话。A同时补充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其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因此,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国文化,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A还提到,如果有机会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话,他可以做得很好。“我目前的专业不需要跨文化交流”受访者C表示,他现在的生活不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C还谈到了他在实验室和一个摩洛哥同学的相处状态,“和外国人相处太难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并补充说,除非他有机会出国留学,否则他是不会主动了解一些关于英语国家的信息。3.文科研究生和理科研究生在行为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主动学习英语国家的价值体系/经济体系/政治状况/社会规范和禁忌。”当被单独问到“如果一个重要的项目现在要求你出国进行跨文化交流,你会怎么做?”受访者A、B、C给出了几乎相同的答案,这表明在行为能力方面,文科研究生和理科研究生没有显著的差异,他们通过考研阶段所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需要掌握一项技能时去主动学习。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篇9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可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提高区域竞争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与湾区内部、外部等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亟须一大批熟悉世界各地商务环境、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并顺畅开展跨文化交流的精英语、懂商务、擅交际、通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冯佳惠,2019)。因此,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应用型、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需的人才资源,做好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工作。然而,从现有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单一化弊端、缺乏产业化人才、人才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那么,如何改革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跨文化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商业英语专业发展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透视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支撑,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有效地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在于建设世界一流湾区,这就需要湾区内部与外部的有效互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该建设目标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但是,笔者在审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时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存在短板。1.1语种教学过于单一。广东省内高职院校是输送“粤港澳大湾区”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主力军”。但是,从广东省内高职院校外语语种的设置来看,除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家“双一流”高职高专开设了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和俄语等语种外,大部分高职院校均不具备开设英语以外语种的条件。据初步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合作国家及地区约2500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1/3以上(王春香,2019)。然而,从当前高职院校语种设置来看,仍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存量和增量上都不够理想。1.2“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国情文化教育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注重内部联动又强调外部耦合,与外部耦合国际及地区文化多元化、风俗文化变体的差异等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育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推手。自“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以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积极对接相关行业、企业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及时进行调整,然而,在专业教学中,仅注重语言的培育,而对相关国家、地区国情文化教育存在偏少、偏弱的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1.3商务英语专业文化内涵建设不够。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专业化、国际化、高素质语言类人才的基地,强调以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在专业文化内涵建设上,高职院校要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区分,并把实用性、应用性等作为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然而,笔者在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进行调研时发现,该专业建设创新性不足,缺乏市场导向、就业导向、职业能力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不够。在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学生实践锻炼较少,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2“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自“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以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始终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纵深发展过程中,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问题仍然突出,对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人才需求,积极做好、做细、做实人才培养工作。2.1坚持需求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要坚持市场的人才需求导向,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作为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识别不同国家、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属性。首先,注重导入文化背景。“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湾区,势必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互动,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学要及时导入与“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密切经济活动交流的国家、地区的国情、文化、历史及风俗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这些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培育跨文化意识(王春香,2019)。比如,教师在介绍阿拉伯国家时,不仅要教学阿拉伯语,还要融入阿拉伯国家的文学知识、历史事件和风俗习惯等,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含量。其次,强化第二课堂文化注入。第二课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培育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平台,涉及到第一课堂外的所有外语活动,比如外语配音、外语角、诗歌朗诵、话剧、影视欣赏和美文欣赏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进行引导,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国家、地区的文化元素输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树立跨文化意识,明确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差异。最后,增加外语语种教学。针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语种开设不足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积极与知识跨界贸易企业合作,开设相关语种,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以拓宽教学语种,培养不同语种的跨文化交际人才。2.2坚持创新导向,推动教学改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教育教学改革首当其冲,针对部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任务不同,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从办学规律、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特点出发,积极探索与高职大学生认知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坚持“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取向,探索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情景式教学、任务式教学、仿真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及工作场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跃升”。同时,高职院校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专业发展趋向,采用“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岗位工作来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实务性和实用性,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育储备一大批跨文化交际能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文保雅、郑梅花,2019)。2.3坚持服务取向,完善师资结构。俗话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职院校应大力培育跨文化交际人才,尤其是拥有具备厚实文化底蕴、语言技能、学术涵养的“双师型”人才。调查显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语种开设较少、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的存在,与“双师型”人才的短缺息息相关。对此,高职院校当务之急要完善优化师资结构,使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嵌合。第一,注重引进外教人才。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合作联盟,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各国、各地区外语教师合作交流机制,既让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走出去,也让外教走入高职院校,到课堂讲学、教学,传播本国、本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俗等,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第二,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课题研究。高职院校应鼓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申报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文化交流相关的课题,举办课题研讨会,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并积极开展课题成果交流,实现研究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第三,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到境外访学。高职院校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把教师输送到企业一线,让教师深度了解企业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并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同时,高职院校应选派骨干教师到境外访学,开展体验式学习,使其真正感受属地国的文化魅力,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3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高素质、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重任。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亟须大量精英语、懂商务、擅交际、通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要主动承担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任,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以培养更多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冯佳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5):4-6.

[2]王春香.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6):97-98+133.

跨文化交际能力范文篇10

1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or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指的是指本国(民族)与非本国(民族)人们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也指所有在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方面存在差异的人们之间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由于不同国家(民族)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宗教等环境存在差异,对人们的话语与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使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产生不同的说话方式、行为习惯体系。这增加了交际双方因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理解和推论,产生种种误会、冲突以及交际障碍事件发生的概率。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中尊重彼此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熟悉并且遵守国际通行的社交礼仪,愿意进行换位思考,努力克服彼此之间的语言及行为差异障碍,促使双方在交流相处的过程更加和谐友好。因此,为了向多元化的外国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酒店员工必须着力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这无论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还是企业形象的塑造都大有裨益。

2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语言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

语言是人类最直接最为有效的沟通工具,但是据相关调查的数据显示,90%的酒店员工在对客人服务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姑且不论这一数据是否准确,但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酒店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普遍存在着。这种跨文化交际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语言习惯造成的。面对外国游客服务时,由于所要表达的目标语言和自己的母语之间存在表达方式和表达结构的不同,酒店员工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造成运用语言失误,从而阻碍双方的交流。以目标语言为英语为例,当酒店的员工为一位欧洲游客搬运完行李后,客人为表达感谢说了一句“:Thankyouverymuch”。负责搬运行李的酒店员工回应道“:It’smyduty!”按照中国人的思维逻辑,面对顾客的致谢理应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并没有什么问题,合适得体,客人体验到周到服务听到如此得体的回答应该会感到十分贴心。但是欧美国家的客人会把“It’smyduty!”理解为“这是我的义务。”他认为行李员并不十分乐意为他服务,是出于自己的义务迫不得已才来帮忙的。行李员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使得原本为了让客人满意的服务却因为客人的误会而对酒店的印象大打折扣。

2.2宗教文化知识欠缺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

国外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禁忌,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许多酒店员工对国外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禁忌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知道,以至于在为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外国客人服务时,不能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造新跨文化交际障碍。例如印度、缅甸、尼泊尔由于宗教信仰,视牛如神明不吃牛肉,只吃猪肉。因此,酒店员工在向这些地区的客人推荐菜品时要十分注意避免冒犯这些禁忌,避免惹恼客人。又如在印度、印尼、阿拉伯国家,由于特殊的宗教原因,不能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更不能用左手传递东西。因此,负责为这些地区的客人服务的酒店员工要注意这一点,在其用餐传递菜品食物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左手传递。酒店员工要十分注重这些细节,避免因为宗教文化知识欠缺而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造成客人不满意酒店的服务,给客人留下较差的印象。

2.3过多关注客人的隐私问题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

部分酒店员工在接待外国客人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希望能够拉近与客人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的提供服务,就会按照中国传统的处理方法与外国客人交际。本是出于好意,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惹恼了客人。例如酒店员工遇见一位美国客人时,向其问好。这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服务意识,但由于这位酒店员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忽略了外国客人强烈的隐私保护意识,先向客人说“Goodevening”,之后又问到“Lady,whereareyougoing?”国外客人听后十分不悦。酒店员工采用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问候“去哪儿呢?”这对中国人而言再普通不过,但对又外国人而言,这干涉了他们的私生活,没有顾及到他们强烈的隐私保护意识。还有部分员工私下打听客人的收入状况、家庭婚姻状况、年龄等,或如上文中所提及到的,有意或者无意的打听客人的外出动向等等,这些都会使客人觉得反感,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

3提升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措施

3.1聘请语言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

针对酒店员工因为语言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酒店管理层可以聘请专职语言教师,对酒店员工开展语言培训。酒店举办的语言培训应着重培养酒店一线员工的语言交际能力,关注在为海外客人提供服务的酒店员工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了提升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语言教师需要授员工以“鱼”更要授员工以“渔”。语言教师在培训员工时需要给他们讲解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培训酒店员工在现实中遇到这些情景时应该如何应对,提出恰如其分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授员工以“鱼”,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现实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限的案例不能解决不断变化的实际,因此,语言教师要培训员工了解跨文化交际差异的规律,教会酒店员工能够掌握这些规律自己寻求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问题的办法,从而从容应对千变万化的跨文化交际实际,这就是所谓的授员工以“渔”.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想提升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以针对酒店员工的语言培训为前提。

3.2深入调研,建立档案——提升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酒店应该成立以员工为主体的调研小组,这些员工可以从酒店的前台、客房部、餐饮部等与客人直接发声关系的部分抽调,将各个部门收集到信息按照入住酒店客人的按照客人的来源地、所使用的语种、饮食习惯、住宿目的、消费习惯、作息习惯、宗教信仰及宗教禁忌等等进行分类整理和深入分析,形成文字性材料,为针对酒店员工开展的跨文化交际培训积累充实的素材,还能为员工制作成视频培训资料,为酒店员工直观呈现在收集到的信息,从而使酒店员工更好更快的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规律,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因为自身知识的欠缺,有意或者无意冒犯客人的宗教禁忌,侵犯客人的隐私,使得员工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被动地位。诚然,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酒店员工长时间的总结和积累。酒店员工应该建立专门的客人档案,将客人在住宿期间的偏好、行为习惯以及消费特征记录存档,从而使客人在下次入住时酒店员工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从容应对,对外国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只有在深入调研,建立档案的基础上,酒店员工才能在面对国外客人使游刃有余,在跨文化交际时坦然处之。因此深入调研,建立档案是提升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

3.3招募综合素质高的酒店员工——提升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

酒店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人员的流动性太大,人力不足。真是因为人员的不足,致使部分酒店“病急乱投医”,对应聘酒店员工者门槛较低,对酒店员工综合素质的考核几乎没有,这就使得在处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时,一些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酒店员工难以应对,久而久之,面对不能胜任的工作许多酒店员工选择辞职另谋出路,酒店又会存在人员匮乏再次招募层次不高的员工,使得酒店的管理陷入恶心循环之中,难以使酒店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为了应该跨文化交际的问题,首先应该提高用人的门槛,重视对酒店员工的培训,对应聘者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沟通能力,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等等方面进行考核,力求招募招募综合素质高的酒店员工,使其以更高的起点接收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外部的跨文化交际培训和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紧密切结合起来,促使酒店员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快的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酒店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寻找到快乐。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的现状,更能稳定酒店员工数量,使酒店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招募综合素质高的酒店员工是提升酒店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