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时间:2022-09-04 04:38:29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摘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快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转型步伐,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化存在部分问题,急需进行解决与完善。为此,分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性提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创新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开展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创新型教学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满足现代化学生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要关注的重点。基于此,在了解实际教学现状的情况下,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出题新的思路,为大学语文走出教学困境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定位模糊。一方面,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中,认为学生主要的学习目标为提升自身职业技能,而忽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导致高职大学语文缺少明确的课程定位。部分院校在保证基础课程课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语文教学时间,甚至出现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的情况,使大学语文课程流于形式,很难达到整体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受外界教育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各职业院校之间的往来只停留在资源共享层面。教学信息的闭塞,使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教学情绪日益低落。这种状况的出现,会使教师教学随意性增加,要么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思路,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需求的思考。要么沿袭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学习氛围沉闷乏味,加重学生长期学习的疲惫感。最终导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不能在全面落实教育改革背景下完成教学模式转型与创新发展。2.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足。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较,职业院校学生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自身素养和学习能力方面,在科学和文化基础方面也相对较弱。从现阶段所呈现出的情况而言,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具备学习的动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但自身存在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足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环境中,自身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被一定程度地削弱,学生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存在不足。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这种对于基础教育的偏见并未完全消失,大部分学生学习功利性倾向严重。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这类基础性学科可有可无,在课堂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不但浪费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还会降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学生存在的这种负面情绪会降低学生主动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的积极性,使其不能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无法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进而不能实现自身人文境界的提升。3.教学方式创新程度不高。首先,高职院校所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在技术性和专业性学科的投入较多,教学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时,能够在教学辅助资料和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发挥自身学习的潜能,配合教师更加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形态的出现,使人文类学科缺少教育基础设施的支撑,不能及时完成教学改革和创新。其次,就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教师为在规定课时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传统课本知识传递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决定着教学节奏与课程内容。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客体,只能在教师引导下被动地汲取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降低,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不但影响大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还会阻碍其革新的步伐,限制大学语文课程现代化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内容作为吸引学生的关键,是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托,与学生具有直接的联系。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学的最终效果,特别对于人文性学科的大学语文而言,选择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只有学生对课程内容保持良好的好奇心,才能够更加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探索与研究,进而顺利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语文》教材不能顺应教育发展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革新,还存在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材内容由文学作品构成,许多作品流传时代久远,具有较为深厚的内涵。将其应用到语文课程中,能够帮助现代学生了解更多传统知识与文化,让现代人继续接受文学作品的沐浴和熏陶。但从另一方面而言,部分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他们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较为久远,不能够符合现代的社会情形。同时也不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审美标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不深入的情况,导致语文教学内容失去原本的教育价值。2.人才市场缺少对学生的要求。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缺口日益增大,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功利导向严重。许多高职院校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将学校打造成为职业训练的场所,所设置的教育内容也是围绕市场转动,使传统学科逐渐失去主导的地位,发展空间受限。另外,在社会和政府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托大办学规模中,而忽视其内涵的发展。沉重的压力使高职院校无暇顾及基础学科的建设,致使本来能力和素养就不高的学生,更难得到文化的浸润,进而导致高职学生思想水平低创新能力不强,不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总而言之,外部人才市场和就业环境的影响,是降低大学语文教育水平质量的关键因素。3.课程建设投入不足。第一,高职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使许多职业院校重视办学扩张而忽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数量与师资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多为外聘与兼职,教学能力得不到保障。第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职院校所接受的教育经费多为专业课程的专项经费,其他基础向课程很少得到教育资金的支持。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所需的经费大多为自筹,这种方式缺少一定的稳定性,会影响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第三,教学基础设施的缺乏。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重心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对于专业性课程的投入较多,所花费的人力与物力较大。而对于人文性的语文学科,许多高职院校认为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丰富性,无需投入过多的资源进行学科建设,导致语文教学基础设施的缺乏。在这种环境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其整体效果会受到影响。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明确整体教学目标,树立专业教育服务理念。大学语文是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教育功能的课程。大学语文以汉语言为主要载体,集合古今中外海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征。相关教育结果表明,通过对于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并实现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得提高。尤其是对于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而言,具备扎实的母语知识,能够更快速地完成岗位过渡,适应岗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并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更好地完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语言和文字的基础知识教育,并通过教学创新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践应用的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文修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可细化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利用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和实践为辅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实现教学整体成效的提升,以促进高职学生的全方位发展。2.重视教材的建设,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在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不应停留在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上,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性和文化性思维方式,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需求,编写科学合理的教材,赋予课程全新的生命力,完成大学语文现代化的建设。在增强《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文学性方面,除选用传统篇目内容外,还可以将国内外励志性书籍引入到教材内容中,比如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现代当红作家的作品,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通过励志和责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学习态度,从而辅助教师完成语文课程的教育任务。在增强语文教材内容时代性方面,可在完善基础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设几门选修类课程,如名著赏析、外国文学阅读、演讲与辩论等,利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相互促进的方式,增强学生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完成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育。3.革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增强教学职业性。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教学方式的一成不变,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解决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后的问题,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学内容,更加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首先,大学语文课程应逐渐淡化教师的单一传授,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可具体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尽量缩短课堂讲解的时间,为学生设置自主思考的问题,利用引导启发的手段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语文教学内容应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演讲竞赛、知识竞答、作文评比赛等,转变教师角色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引领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还可结合学生实习和实训活动,为学生安排记录实习生活和书写实习日记等任务,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使语文知识贯穿学生学习始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最后,大学语文应面向就业市场,不断提升教学的职业性。将语文教学重心转化到培养学生四项基础能力方面,并设置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口语课、写作课、阅读课等,增强学生从事各项职业的基础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就业,实现语文教育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总而言之,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转型,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转变,使高技能高素养人才成为市场和岗位的宠儿。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在立足大学语文实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大胆进行尝试,不断增强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白尉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国际公关,2019(09).

[2]陈晓静.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思考核心研究[J].智库时代,2019(14).

[3]何洋.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J].才智,2018.

作者:殷如昕 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