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04 04:35:58

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互联网下的教育给高职语文课程的发展与建设,带来新契机。在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建设中程中,利用互联网资源并应用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却不容忽视。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建设中,首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需对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加以反思,明确课程的定位,研究课程的内容,了解课程目标,充分根据高职语文教学特点、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课程教学框架的设计,从而做到对教学资源整体性的优化设计与整合,促进资源与课程深度且系统性地结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需要充分根据资源碎片化建设,加强对于每篇文章的细化,增强学生的能力训练,使使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性更加突显的同时也更具实践性。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从而也推动了以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随着慕课、微课等多种网络教学方式的存在,对于正处于改革激流中的大学语文课程带来新挑战。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公共课,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思想的丰富、健康人格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学生职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浏览阅读的信息资源,而大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文化视野的拓展,有效促进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的提高,潜移默化文体意识和文体个性培养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竞争能力而有机融合。但鉴于大学语文的课程的特殊性,利用互联网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明确课程理念、课程定位、课程目标。

一、反思课程理念

1.明确课程的定位。各种网络的课程资源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需要我们充分的反思大学语文的课程理念。对于大学语文的定位,需要充分结合时展的特点,其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的,所以其课程性质也一直受到争议,有人认为是“工具性”,有人认为是“人文性”。长期以来,大学语文的位置受到冲击,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定位和课程的基本性质不明确。所以,明确大学语文的课程理念,是进行其信息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在总结了多方面的看法与观点后,我们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是一门集人文内涵培养的育人课程,又是要突出专业能力和职业技术标准需求的课程,在学习中欣赏陶冶与训练不可偏颇。既要文史哲的熏陶,也要有结合专业需求有重点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大学语文课程,只有明确了其自身的定位以后,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开展有效的课程安排。只有坚持以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定位,以语言实践为属性,以行业为背景的人才定位,才能够有效的进行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2.明确课程目标。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方面要求,而且也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方向。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综合对于学生的岗位需求,将课程的定位的目标于学生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的训练上。需要首先明确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目标,坚持以行业文化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做什么人的人文情怀;注重学生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的培养,提高专业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搜索的能力,信息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要重点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3.明确课程内容。需要结合学校的具体办学特色,将语文的学习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促进特色办学,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从多个方面和维度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教学特色的创建。人文建设是每个学科建设的基础,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的素养,提高综合素质。为此可以根据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目标,分成不同的模块,对学生不同的方面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养成。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要求,可以将语文课程与职业理念相结合,分成不同的专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重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人文建设过程中要始终结合拓展训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能力,延伸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人文事业,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对于课程资源建设的探索

教育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是社会信息化建设与转变的缩影,是社会潮流与趋势的转变。信息技术正在推动着社会教学的革命,语文教学相对其他的课程的改革存在着难度,首先是语文课程的知识点分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纽带并不明确。其次是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但是如果这些教学资源不能够与语文课程的教学形成有效的结合,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框架,那么也很容易使得各种教学资源难以有效的利用。根据这样的教学特点,那么在进行教学资源的利用过程中,首要的是完善教学设计框架的构建,完善整体的教学设计。1.传统课堂与微课堂相结合。近年来,虽然一直倡导课堂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是很多的传统授课方式仍将教师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较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虽然传统的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存在着问题,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弃之不用,而是将其与“互联网”相结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课资源和网络学习的平台,由于其内容丰富,便于学习等优势,受到了学生与老师的欢迎。由于课程内容的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性等因素,可以进行不同的课程资源的选择。比如:学生可针对自身某一知识模块的欠缺,借助于互联网上的相关学习资料、学习软件进行补充式学习,但比较碎片化,难易度可能不适用于学习者。大学语文授课过程中,有些院校已将课本中的枯燥知识以微课程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进行反复的观看与学习,节约了成本,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提高了学习有效性。而且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利用微课程的平台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老师提问,与同学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的良性的互动的循环,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然而,目前大部分微课对于新疆部分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不太适用。比如,新疆很多职业院校都存在少数民族学生(民考民)与汉族学生同堂上课的学情,但他们不同的知识构造、汉语水平极大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难易度把握困难。为此,可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具体的学习问题,制作相对应的微课。比如:对正在学习的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制作成微课,供民汉学生共同学习;也可以针对民考民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汉语较弱的情况,制作语言专题学习微课,在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国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岗位的竞争力。值得考虑的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基础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制作古代诗歌、文言文等知识模块的入门学习的系列微课。利用微课丰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为想要自学补课的学生提供了想要系统学习打好基础知识的入门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困惑新疆很多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难题。大学语文具有教人的任务,不仅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的素养。学生的良好的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对于文学作品展开鉴赏活动等都属于语文文学素养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普通的语文学习而言,语文学习的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潜移默化形成,从而增强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利用微课程进行高职大学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中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探索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微课程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大学语文学习的效率。2.重视教材与资源的深度的结合。随着大学生的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校园中的无线网的覆盖,大学的校园生活也逐渐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教学资源主要是由课内的教学资源和课外的教学资源,所共同组成的。不仅包括视频资源,电子课件,电子书等资源,同时还包括大量的拓展资源。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资源而言,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是更加丰富的,更加全面的,对能够实现教学中的“线上―线下”的互动性的教学,教师不仅可以灵活的开展教学活动,而且可以满足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的需要。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教学资源是碎片化的存在的,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与整合,设计出数字化的教材,从而实现资源建设与教材建设的互动式的教学。教材的价值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式,所以老师要将传统的教学中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材中的素材由于是孤零零的存在的,所以需要教师的系统化的整理,需要有“用教材”的方向统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促进学生的思维锻炼,点燃学生学习知识的引线。3.重视资源的整体化的设计。课程的设计类型资源是我们课程资源的基础性的素材,我们主要的教学设计有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基本的框架的体系,不仅需要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指南,而且需要充分反应课程的思想与教学理念,展示出课程改革成果。将总的课程分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向,将其落实到不同的教学单元中的教学接设计的全过程。坚持以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为核心的目标,将阅读、理解与表达综合性的考虑,从而找出其中的侧重点。并使得其中的目标与能力相结合,以碎片化资源的建设为重点。在老师提供的单元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老师在提供学生专题学习的指导过程中,还需要提供给学生专题任务结构图。资源库建设的基础是素材,其中主要是包括电子的教材、教案、课件等资源,以及微视频、音频、实践项目的任务书、动画等方面的资源。4.重视课外拓展资源的应用。大学的课外拓展资源,已经融入了图片、视频、教学案例、名家讲坛等方面的资源,还采用了美文阅读,经典阅读,影视鉴赏等拓展资源,用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中。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努力的对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均充分有效地发挥,充分的利用图、文、声、像等媒体的优势,促进各种教学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同时又能够相互补充,提高效率,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尤其是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在作文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得将互联网应用其中,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白尉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国际公关,2019(09):104.

[2]陈华,王虹力,何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智库时代,2019(35):3-4.

[3]陈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9(03):34-35.

[4]徐青林.“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7(23):177-178+210.

作者:高迎春 单位:伊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