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现实问题探讨论文

时间:2022-12-16 10:27:00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现实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传播科技的创新与发明,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网络形成一个空前多元的社会结构,为人类的传播交往带来了根本性的结构变迁,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公民,可以借助网络就公共问题直接向政府发表意见或投票表决,因而网络时代将以“半直接民主”或“直接民主”代替工业时代的代议制“间接民主”。随着网络舆论愈来愈显示其影响力,尤其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舆论事件后,网络民主意义凸现无疑,网络媒介已经成为社会的导航媒体。而这都与一个理论相联系,即“公共领域”。国内学者对网络能否构成理想公共领域都有过探讨,结果大多倾向于乐观一面。选取网易论坛的新闻论坛作为个案来考察网络媒介在当下中国能否建构理想的公共领域。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易;新闻论坛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扩张,不但直接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逐渐影响人们行动,特别是人类社群生活和公共领域两个方面。互联网通过传输信息革命性的突破,直接介入了人类的沟通行为,由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某个程度上是被中介化。但这个中介的意义不同于以往媒体所支配下的沟通行为。互联网连结人们超时空的沟通网络,使得个人从一个单一的立足点,能扩展到其存在的世界之网。这个过程带动了人们“视野”的提升,并延展了人对社会世界意义的掌握。因此,相对而言,互联网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空间,提供一个全新的人类互动的场域,这个场域的部分空间形成了全新的公共领域。

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说

哈贝马斯在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基本概念作了如下描述[1]:所谓公共领域,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其间能够形成公共舆论一类的市区。他说:从原则上讲,公共领域对所有公民都是开放的。公共领域的一部分就建构在私人的每一次谈话之中,这些私人集合在一起构成了公众,此时他们既非像商人或专业人员处理私人事务那样行事,也不像屈从于国家官僚的法律规则和负有服从之义务的合法组合那样行动。当人们再不必屈从于强制高压的情况下处理有关普遍利益的事务时,也就是说能够保证他们自由地集会和聚会、能够自由地表述和发表其观点时,公民也就起到了公众的作用。当公众集体较大时,这种沟通就要求某些传播信息和影响受众的手段:报纸和期刊、电台和电视都是公共领域的媒介,网络空间的迅速发展又进一步拓展了公共领域,并促进了公共领域的新变化。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的核心内容应是公众在公开讨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典型批判性特征的公众舆论。在这里公众舆论“指的是有判断能力的公众所从事的批判活动”,“公众舆论是社会秩序基础上共同公开反思的结果;公众舆论是对社会秩序的自然规律的概括,它没有统治力量,但开明的统治者必定会遵循其中的真知灼见。”公共领域所形成的这种公众舆论,虽然不能代表每一位公众的意见,但却实实在在地表达了公众的普遍意愿,从而形成了卢梭式的“公共意志”。它不仅将对行政权力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赋予行政权力以厚实的合法性基础。据此有些学者声称,网络论坛真正形成了“公众舆论”,通过论坛,即使普通百姓也可以自己的观点,并就特定的事件进行讨论,也可以相互探讨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对于一些典型的社会问题往往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加入探讨,并且各抒己见,网络论坛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信息媒介,它在某种程度上构建了介于国家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公共领域,并对每一个公众开放,从这一点来看,网络论坛已经形成了“公共领域”。接下来笔者以网易新闻论坛为例,具体探讨在现代网络社会中,论坛这种形式是否能够构成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2]。

二、网易论坛特质及公共领域现实

网易新闻论坛在中国互联网新闻类论坛中并不突出,在网民中的影响力尚不及天涯等一些发展历史稍长的新闻性论坛,但网易新闻论坛作为中国互联网重要新闻门户网站——网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日的浏览量不可小看,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新闻网站建构的网络公共领域在很多方面都能达到理想公共领域的要求。从这点上来说,选择网易的新闻论坛作为考察对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网易新闻论坛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网民关注,该论坛由“今日时事版”、“今日社会版”和“今日贴图版”三个板块构成,讨论的主要范围是各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于国家的政策方针的讨论也逐渐成为该论坛的一部分。通过网民的讨论参与形成了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最显著的东西有两个,一是分散化的和铺天盖的的民意沸腾;二是一批公共知识分子作为“舆论领袖”的崛起。但是网易新闻论坛在每一次的舆论潮流中都无法起到主动的策划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更多的是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发展。

笔者也发现,网易新闻论坛也对网民的言论设定了一定的范围,比如,“用户严禁破坏宪法和法律、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扰乱社会秩序、色情、淫秽、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文章”,并对具体的语词进行限定。带有敏感性语汇的文章是禁止发表的。

从禁止敏感语词这一举动来看,网易新闻论坛虽然为其网民提供了发表言论的空间,但言论内容的最终审核权还是掌握在论坛管理者手中,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流于表面,欠缺深层次的挖掘,这就导致构成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判性的缺失,更无法形成具有典型性的公众舆论。

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网易新闻论坛的内容相比与天涯论坛稍显滞后,且言论往往与其他论坛雷同。而在网易论坛的娱乐休闲版块却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对于一些影视明星的新闻和生活消费休闲类信息比较能够吸引更多的网民关注,与此相对比的是网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冷漠,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带来了负面影响,网民在这里变成了消费大众。

网络论坛作为一种媒介形态除了受技术因素约束以外还受数字鸿沟、互动机制缺位加之新媒介商业逻辑及社会权力向网络空间渗透与宰制等因素影响,网络公共领域的理想国或许原本就是一个乌托邦,呈现在我们视野里的只是一个真切的公共话语平台,而非理想的公共领域。

三、网络论坛并非理想的“公共领域”

根据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相关论述,理想公共领域的形成离不开两个要件:理性批判能力与理想的言说情境。但在今天看来,哈贝马斯似乎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即讨论议题如何确立,他只在行文中指出议题最为重要的价值就是“公共性”,而不同媒介形态对议题形成的影响尚未论及。这体现了历史的局限性,毕竟早在1962年,当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问世时,网络尚未出现,我们无法苛求一个伟大的学者去思考一个当时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在哈贝马斯心目中,讨论的议题应当是有价值的,即议题的讨论能促进社会民主、自由与进步。话题主要源于社会现实问题,传统媒体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场所。不过这仍非哈氏所希望看到的,因为他们所创造的交流情景的类型远离哈贝马斯心目中那种发生在俱乐部或咖啡屋中的面对面的、以口语为媒介的对话性交流[3]。公务员之家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是建立在一种本质上是空间性、对话性的公共性观念上,果真如此当我们热情倡言网络论坛的时候,将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过多的转帖对论坛本身或者理想的网络公共领域形塑是否全都是如前面所言的积极意义呢?由于过多的转帖将使论坛缺乏一种对话性,这样是否会遮蔽理性辩论而使其演化成一个“言论丛林”呢?真正在辩论中折射出的理性见解及只有在观点公共市场上才能体验到的自由境界是否将不复存在呢?如果这些疑问真的被不幸言中的话,那么我们所期望的理想公共领域也将从视阈中逃离。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理想公共领域的构成主要有两个要件:广泛参与和理性批判精神。然而,网易作为一个商业性的网站也面临“两难”选择:商业类网站,点击率高,参与少,理性低;思想类网站,点击率低,参与多,理性高。作为一个商业类型的网站,网易新闻论坛有着非常高的点击率,我们从帖子数万次的点击率可看出。但参与热情显然不够,网民更多是浏览帖子,很少参与交流,即使有,也是非常简单的感性语录或是情感抒发。在这个消费文化主导的大众社会中,思想网站参与者人数明显少于商业类网站,但从参与讨论的热情、帖子的质量、讨论的文明程度以及理性批判精神这几个方面综合来看,要远远超过商业类网站,然而较少的参与人数客观上影响了公共领域的最终形成。因此,从这种两难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下,若要形成哈贝马斯所理解的那种比较成熟的公共领域,商业类型网站难当重任,欲将参与的广泛性与讨论的深刻性很好地捏合在一起,媒体网站论坛仍需要经历一段较长路程,起码短期内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Z],2000-10.

[2]罗贵榕.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第26卷[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

[3]李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及其现代启示:第39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4]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三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7,(1).

[5]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陈勤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6]特殊的中国式“公共领域”[EB/OL]./publish.

[7]新媒体条件下公共领域在中国的前景[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