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2 12:00:25

和谐社会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前言

我国自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加速发展,日益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趋势,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据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亿人,2025年将达到3亿人,2035年将达到4亿人;到205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3左右。而我国一半以上老年人居住在城市,老年社区建设将是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绝大多数年轻儿女无暇照顾老人,由于缺少家人的陪伴,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和精神慰藉成为日益增长的难题。另外,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不同,自古以来就有赡养之道,“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孝的观念。关爱老人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居住的最重要问题不是“住”而是“家”,需要在各个层面为老人营造一个富有亲切感的生活环境,在满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重视归属感,营造“家”的氛围,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两方面关爱老年人。但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建设还尚未适应老龄化的悄然来临,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导致活动空间过度冷漠。近年来,我国各类养老产业正处于开发热潮,而养老地产在我国属于新兴事物,具体落实到实施建设层面却遇到诸多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对养老地产开发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1居家养老为主的城市社区建设模式

纵观国内外的社会养老模式,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老年公寓和度假养老等方式。居家养老具有与子女合居或者毗邻而居的特点,增加了亲密性,减少了距离感。养老机构有目前较为常用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形式,虽然已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设施,但是相对不够健全。老年公寓分为独立性、服务型、医护型和老年公寓综合体。旅游度假型的养老模式往往结合旅游、养生、休闲项目,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但往往用地规模较大,不适宜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民俗习惯,选择适合我国老年人终老生活的适宜性尤为重要,显然以居家为主、与社区共同建设的养老模式是适应目前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和策略。

1.1打造综合型养老社区

目前我国养老地产中,综合型养老社区一般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住宅、养老公寓等居住社区。这种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单指老年人,大多选择在离市区较远的郊区,结合环境优势。这种养老社区模式使老年人远离家庭、相对独立,需要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譬如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救护等。除此之外,考虑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变化趋势,建议在规划设计阶段分区建设各不同阶段的独立建筑类型和相应配套设施,从而解决老年人从健康自理到半自理再到完全不能自理的生活需求。还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建议适当提升精神生活,比如老年大学和特长班,增加晚年生活的丰富性。

1.2同步社区建设养老组团

这种利用大型社区建设独立养老组团的形式,更具可实施性,可以与儿女拉近居住距离,方便照顾又避免生活节奏的相互打扰。这样结合社区商业中心和配套设施,临近设置养老组团的方式,是较为提倡的一种建设模式。优势在于:一方面可共享资源,缩短老年人出行距离和增加外出活动的几率;另一方面可形成一定规模的独立组团,营造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归属感和日常生活的安全性、方便性,便于独立建设与管理。

1.3配套社区建设养老产品

结合社区建设的各类型养老产品,始终是较受欢迎的居住养老模式,也相对符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现在多数老人会选择帮助子女照顾家庭和孩子,但又不希望一同居住,于是选择近距离同社区居住,更易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现在房地产市场中,绝大多数产品没有考虑到老人居住的特殊性,依旧按照普通商品住宅形式开发建设,给具有一定需求的购房者带来困扰。建议在建设策略和设计方案阶段充分考虑临近而居的市场需求。一种可以选择同楼不同型,意指同楼层或者同单元做不同户型,满足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又可相互照顾的生活需求。另一种则是集中在住宅底层或者独立单元、楼房做专业老年住宅户型设计,考虑老人生活的特殊性,进行户型的适老性设计。建筑面积不宜过大,产品面向大众化,类型实现多样化,这样才能满足大多数城市居民的购房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

1.4增设社区型养老公寓

社区养老公寓的建设,一般设置在紧邻城市街道、小区出入口处,方便独立管理。建筑形式也与底层商业设施相结合,经营管理方式采取出租和出售相结合,提高使用率和经济价值。由于居住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相对于社区其他养老产品,宜居性较差,但却可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需求。规划建设的社区养老产品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人群,是建设和谐社会、宜居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和保障。

1.5补充建设多功能养老设施

对以上各种养老模式的建设方式研究和阐述,均适宜城市的新建、改造区域,如何提高老城区养老服务水平,也是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难题。由于老城区的建设密度大,缺乏一定规模的新建建设用地,因此采用补充养老设施的建设和适当改造住宅为老年人使用的方式。老城区一般建设成熟,配套设施健全,所以选择合理的位置插建或适量改建养老设施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开发模式,这种形式内容要求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相应尺度较小、规模合理为宜。

2商业运营模式与服务定位

不同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养老意愿和需求,在考虑现行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考虑大部分老年人口的生活背景,切实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样性的居家养老服务是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重点。这是一种以基本实用型养老产品为主的基本模式。其次,满足大部分人群的基本使用功能之后,还要考虑升华养老产品的舒适性。结合人文、自然环境,要着力于规划和管理的提高,打造主题空间,提升老年人居住的效率,给老年人提供回归自然生活环境的养老概念。“田园城市”“种植养殖”“综合文艺”等主题概念备受关注,目的就是使老人在生活独立过程中不乏生活的趣味,属于产品类型的升华。其实,研究建设老年社区的诸多模式,目的就是找到一种能够满足老年人愉悦生活,使其享受社区提供的综合性、多方位的服务的,全新的家庭生活形态,并依据不同老年人群的定位,满足不同老年人群的生活需求。

3社区居住环境建设的适老宜居性

3.1现实问题

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日渐成为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老年人大部分生活时间,都是在居住建筑及室外活动空间中度过,目前我国大量建设的普通住区在空间环境、建筑设计方面,大都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和心理需求,大部分居住区的老年室外活动空间不够完善,缺少相对独立的公共空间及活动设施,使老年人缺乏舒适性和安全感。公共空间的缺失极大地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3.2发展背景

2011年,经国务院正式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我国老龄事业提供了根本性的行动纲领。《规划》提出的七项主要目标中指出,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方面,要全面推行城乡建设涉老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新建小区老龄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标准;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要增加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活动设施,扩大老年大学办学规模等;强调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既要重视健全和完善的老年人养老、医疗保障,建设适宜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又要重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最大限度地实现老年人的人生价值。

3.3社区环境建设中适老宜居理念

在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温馨家庭的任务背景下,社区建设模式环境的适老性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居住区的封闭管理和快速的城市交通,制约了老年人的出行和社会参与,老年人只能驻足于小区内部,适宜老人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严重滞碍了大部分老人室外活动、购物、交往等的社会参与。首先,随着“TOD”交通模式的提出,绿色健康的出行将引领城市的交通发展,加强街道、社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在养老社区的建设进程中,以步行解决短距离的交通出行,既可以使老人得到身体的锻炼,又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心理体会。以完整的网络形式建立的步行空间系统,结合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利用城市公共资源,开辟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其次,加快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突出高龄和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环境的无障碍改造,推行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加快对居住小区、园林绿地、道路、建筑物等与老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无障碍改造步伐,方便老年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

最后,在具体的社区建设方面,将大力提倡步行的住区空间,真正的“零”车行,给所有的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议改变小区完全封闭的管理模式,以居住组团作为居住单元,强调传统的邻里单元,形成小尺度的街区空间,各个单元实际并不独立,由丰富的社区中心作为纽带,建立完善的街区步行系统提供给老年人舒适、安全、休闲的生活环境。因此,研究老年人居住外环境问题,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积极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与社会建立必要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模式,在设计及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居住对象,逐渐探索健全的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设计体系及策略。强化并拓展老年生活和服务,切实解决养老问题,使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构建一个全新的养老模式。

结论

中国房地产在经历了繁荣与高速发展之后,面临国家调控进入转型期。房地产的利润更多来源于产品,注重产品的定位、服务和经营模式,而老年地产正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备受关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逐渐呈现的家庭“4+2+1”(一对夫妻赡养4位老人和1个子女)模式,老年地产以及各类养老项目将变为刚性需求,同时成为地产商业模式的核心和主导产业。但这样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要想真正的去实现、全面落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里面存在各种政策的不健全和商品市场的风险。在《规划》中也提出老龄服务方面,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建设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已势不可挡,是摆在每一个公民面前亟待认真思考解决的课题。构建完善、宜居的养老社区,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目标是为老年人创造安全、方便、宜居的居住环境,实现老年人的舒适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旭育.基于社区模式的美国养老地产发展研究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5):119-124.

[2]陈莉,卢芹,乔菁菁.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人口学刊,2016,38(03):67-73.

[3]屈昌辉.建立以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11):1-5.

[4]贺志武.老龄化背景下美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03):78-81.

[5]唐洁,康璇,陈睿,顾纬洲.综合型养老社区功能空间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5(02):83-92.

[6]陈辉,丁艳秋.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2):14-18.

作者:杨柯 韩煜璇 郑秋玲 金浩 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