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聚合力 合力促和谐

时间:2022-12-07 06:29:00

和谐聚合力 合力促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只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集中起来、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是哪个领域、哪个方面或者哪一部分人的和谐,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下大功夫、苦功夫、长功夫;不能仅靠少数人,需要全民行动、人人参与、个个尽责。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就来自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而成的合力。有了这种合力,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从而不断增进人们之间的团结,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而人们之间的团结、整个社会的和谐,又有利于更好地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力量激发出来、凝聚起来,形成更大的合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谐与合力,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谐聚合力,合力促和谐。

和谐社会的实现,是团结奋斗的结果。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和力量源泉。然而,这种力量还须被激发出来并形成合力。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努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强大合力。

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上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社会能否形成合力、实现和谐,首要的就在于是否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方向。就像一个乐队,如果各定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就无法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思想认识和工作精力集中到构建和谐社会上来。

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管理学中有一个公式,即目标方向×工作效率=管理效能。目标不明确,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难以形成合力;有了明确的目标,还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一方面,应积极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重要原则,让人们充分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光明前景,从而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激发干劲;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人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得到实惠,从而感到越干越有奔头,越干越有劲头,越干越有信心。

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差别的社会。有矛盾和差别,就需要加以化解、消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差别,存在着具体利益的矛盾。对于这些差距和矛盾,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和处理,就会引起纷争,影响社会和谐。其实,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逐步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进和谐因素的过程。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自然有利于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