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论文

时间:2022-12-01 03:45:00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论文

摘要我国的产业集群尤其是自然生成的产业集群大都根植于传统社会资本之上。这种传统的社会资本不利于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应当促使产业集群组织的社会资本朝开放、流动、竞合的方向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投资和积累集群组织的社会资本,以促进我国产业集群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社会资本信任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成熟的产业集群不仅仅是很多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种表征,而更在于企业扎堆在一起这一表征下隐藏的深层次的社会资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服务机构之间、企业内外、区域内外所形成的各种网络关系、信任关系、规范制度等。因此,需要从社会资本理论这一角度出发,把握社会资本的实质内涵及其对产业集群的作用机理,提出产业集群组织内社会资本的重塑方向,积累产业集群组织的社会资本,促进产业集群走向成熟。

1社会资本的概念综述及外延界定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首次提出了“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概念,并将起定义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此外,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出发,对社会资本给予了不同的界定和解读。国外比较广泛认同的定义有以下几个:詹姆斯·科尔曼(JamesColeman)于1988年将社会资本定义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为——不论它们是结构中的个人还是法人。”罗伯特·普特南(RobertPutnam)提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他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效率”。亚历山德曼·波茨(AlejandroPortes)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处于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罗纳德·博特(RonaldBurt)指出,社会资本是“朋友、同事和更普遍的联系,通过它们你得到了使用(其他形式)资本的机会”。林南(Lin)认为社会资本是“期望在市场中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

国内对社会资本概念研究比较早的是张其仔,他将社会资本简单地定义为社会网络,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种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边燕杰和丘海雄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涉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卜长莉认为,社会资本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收益为目的,通过人际互动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国内比较得到认同的是李惠斌和杨雪冬给的定义,他们认为社会资本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组织通过内部、外部的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和行为范式。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研究领域和不同的研究视角,因此关于社会资本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界定。将以上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社会网络;二是将其定义为一种普遍联系或社会关系;三是定义为一种行动者的隐藏于社会结构中的资源;四是定义为信任、网络、规范、制度等。

2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作用机理

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认为,经济行为是嵌入社会关系结构之中的。企业等组织集聚形成的产业集群是嵌入在区域的社会资本之中的。这种社会资本通过信任机制、流动机制和创新机制作用于产业集群。

2.1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信任机制

信任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资本,它是经济活动得以稳定协调进行的重要因素。福山(FrancisFukuyama)指出,信任是一种有助于“使人们在群体或组织中为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rrow也曾言,没有任何东西比信任更具有重大的使用价值,企业中的每一项交易活动都包含有信任要素,信任是社会系统的重要润滑剂。在产业集群组织内,企业的信任比集群组织外的信任更为重要。格鲁特尔特(Grootaerl)等人认为,企业密度高的地方,信任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产业集群组织内的任何一个企业来讲,理性的选择是在经济交易与合作中采取信任。在产业集群组织内,信用的选择与放弃(即冒险、背信、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实质上是一场囚徒困境博弈。在有限的博弈次数下,信任的囚徒困境博弈均衡是产业机群组织内每个企业都理性地选择互不信任。但产业集群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和企业之间重复博弈的可能性约束了企业的行为边界,使企业的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实施面临着很大风险。格鲁特尔特(Grootaerl)等人认为,“社会资本建立了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的结果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下降”。

2.2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流动机制

产业集群组织内的要素流动以及产业集群组织内外的要素流动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有利于要素在企业之间、区际之间充分流动和高效配置。格鲁特尔特等人认为,“社会资本有利于传播技术和市场信息,从而减少市场在信息传播中的失败”。在目前信息渠道和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和完善的条件下,通过非市场渠道——社会关系网络来传播和扩散信息,加快信息在产业集群组织内的流动与共享很有必要。林南(Lin)认为,“在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网络充当了信息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社会关系网络作为集群组织内部以及集群组织与集群组织之间的重要载体,不仅提高了信息流动的频率和效率,同时也为知识流、经验流、技术流、资金流以及人才流等“要素流”创造了机会和便利。对于产业集群组织来说,内部的社会资本越丰富越深厚,要素就越能自由而充分地流动。产业集聚促使社会资本集聚,而社会资本集聚为要素实现价值最大化创造了“便利通道”。另一方面,要素的充分流动反过来强化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形成。彼得·布劳(BlauPeter)指出,“社会关系取决于接触的机会”。

2.3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创新机制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产业集群组织系统内,社会资本是创新的关键所在。简·弗泰恩和罗伯特·阿特金森就认为,在新经济中,社会资本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因子。社会资本加速创新的动力之一是合作与信任。福山认为,“组织中人们之间的彼此信任,蕴涵着比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更大而且更明显的价值,高信任度的社会,创新的可能性更大”。在一个企业高度密集的产业集群组织内,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是组织创新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正如简·弗泰恩和罗伯特·阿特金森所言,“成功的创新取决于合作与信息共享。没有合作的网络——如果这种网络还能运转的话——会导致交易成本急剧增加,引发合同纠纷,使各方蒙受巨大损失。”对创新来说,加强产业集群组织内企业之间知识共享与交流合作很有必要,而这依赖于网络关系资本的畅通和信任关系资本的有效发挥。社会资本加速创新的动力之二是流动性。产业集群组织内,丰富的社会资本网络使信息流、知识流、技术流、经验流等高速流动,从而为知识文化的相互碰撞创造了条件,而正是这种碰撞的火花使创新成为可能。

3产业集群组织的社会资本发展方向

3.1产业集群组织的社会资本应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我国产业集群尤其是自然生成的产业集群大都根植于传统社会资本之上。这种传统社会资本的核心是家庭(血缘、亲缘),社会网络本质上是血缘、亲缘关系的延伸和扩展,社会资本通过血缘、亲缘得以传承。正如著名学者费孝通对传统社会资本的描述,如一轮轮波纹,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推,愈推愈远,关系也愈薄的人际网络。

传统型社会资本对产业集群的影响是双向的,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成为其形成的助推器;当产业集群格局初步形成,需要在市场机制逐步完善、法制体系逐步健全的条件下重新整合的时候,传统型社会资本又成了阻碍力量。另外,从信任来讲,福山(FrancisFukuyama)认为中国社会是一种低信任度的社会,因为一切社会组织都建立在血缘之上,人们缺乏对家族外其他人的信任。这种传统型社会资本有利于节省短期交易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形成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制度结构和可靠的行为预期。传统社会资本过于封闭、保守、排外,只在血缘、亲缘、地缘网络内形成紧密的关系和信任,对外界资源普遍缺乏信任,因此也就阻碍了外部信息、技术、知识、人才等资源的流入。在经济发展以开放为目标取向的条件下,传统社会资本必须以开放、理性的心态向现代型社会资本转化,由非正式社会资本或关系型社会资本(信任、关系、网络)向正式社会资本或契约型社会资本(规则、制度)过渡。

3.2产业集群组织的社会资本应从凝固状态走向流动状态

根植于传统社会资本的产业集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凝固的系统。从产业集群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流动性角度来看,存在着产业集群组织内外封闭,即我国产业集群组织内部的社会资本对外部的社会资本有着某种与生俱来的排斥现象,对外来的社会资本不信任,从而产业集群组织内外的合作很难实现。比如温州人的观念中存在“自己人”与“外人”之分。“自己人”形成帮带,注重抱团,形成很好的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但对于“外来人”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和排斥感。另外,从产业集群组织内部来看,存在着横向封闭和纵向封闭。横向封闭是同类企业(生产替代品)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的阻塞、合作的欠缺、互信的不足;纵向封闭则指处于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各类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机会主义行为频频发生,长期合作信任关系难以得到有效维持的状态。产业集群组织由发育、发展到成熟必须打破内外封闭、横向封闭和纵向封闭,加强内外交流、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促使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从封闭、凝固走向流动,优化要素在产业集群组织内部的配置。

3.3产业集群组织的社会资本应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合(竞争与合作)和信合(信任与合作)

产业集群使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势必加大了企业生存的压力,造成企业之间盲目竞争、过度竞争甚至无序竞争。这种状态导致了产业集群组织自身的内耗,不利于产业集群组织提升竞争力,更不利于与产业集群组织外企业或其他集群组织进行竞争。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哲学基础是“大范围竞争、小范围合作”。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区域与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极”)之间的竞争,而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区域内产业集群组织的实力较量。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区域内产业集群组织的社会资本整合。因此,产业集群组织的社会资本必须转化定位,从过度的注重竞争向注重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尤其是长期互信基础上的合作转变。通过信任、合作,建立产业集群组织深厚的社会关系资本和广泛的社会网络联系,而这又反过来强化集群组织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规避风险和机会主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频率和效率,促进产业集群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对一种新的解释范式的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詹姆斯·科尔曼.邓方译.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6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弗郎西斯·福山.彭志华译.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8C.格鲁特尔特,T.范贝斯特纳尔编.黄载曦译.社会资本在发展中的作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9PeterBlau“InequalityandHeterogeneity:APrimitiveTheoryofSocialStructure”[M].NewYork:FreePress,1977

10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1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