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的优先出版与质量控制研究

时间:2022-09-04 03:48:58

学术论文的优先出版与质量控制研究

2019年12月病毒肺炎(简称肺炎)开始在国内蔓延,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认为肺炎可被认定为全球“大流行”[1]。目前,该疫情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

1疫情期间对科研成果及防控诊治规范的迫切需求

疫情初期,人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很不充分,无论是治疗还是防控均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亟需有经验的知名专家给出共识性的指导意见,也需要科研战线的成果能迅速指导实践,更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或防治经验能尽快得到传播、利用。科技期刊无疑要肩负起这个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2]。疫情之前,常规的出版方式仍是以纸刊为主,按照三审三校的流程,一篇文章从收稿到刊出最快也要1个多月;疫情当前,如果仍按部就班地按照之前的编排流程进行肺炎相关论文的纸刊发表显然已无法满足尽快共享科研成果以指导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这与传统出版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网络优先出版实践的快速推进。优先出版是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是指学术期刊将已经录用的论文在印刷之前进行提前数字化出版的行为,其属于正式公开出版,在缩短文献发表时滞,最先确认科研成果首发权以及加快知识传播交流与创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3-4]。作为当今科技期刊发展的最新变革,很多国际一流期刊进行数字出版的速度可谓是争分夺秒。因此,优先出版已成为现阶段一种最重要的快速数字出版方式。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本次疫情阻击战中,为科学防控工作提供了科研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的大平台。

2适应需求,改进与优化出版流程及DOI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专业杂志社,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承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为了满足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对肺炎相关科研成果、专家建议及指南方案等的迫切需求,杂志社决定改进与优化出版流程。2.1搭建学术平台。在疫情最严重的阶段,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联合中华医学会共建了“中华医学期刊网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5],供科技人员成果、发表观点、参与讨论、开展述评,尽快集中展示更多的肺炎科研成果及防治防控经验,更好地服务于疫情防治一线。平台的搭建为优先出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这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疫情期间的最佳工作方案。平台经过多次改版升级,不断优化检索策略,方便读者查阅,并提供平台数据概览,文献统计数据;还可以推荐优秀文章供读者参考。后续设立了英文界面,被国家“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WHO官网、世界医学会、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威科出版集团、威利出版集团等加入肺炎资源列表并提供链接,为全球科研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及公众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2.2发出优先发表倡议和征稿通知。疫情初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已谋划和部署了支持全国抗击疫情的切实措施,充分发挥杂志社出版国内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涵盖学科最广、影响最大、权威性最强的系列医学期刊的优势,利用多年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积淀,统筹协调杂志社各相关部门力量,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应有的学术支撑和智库支持作用。杂志社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多种形式,联合国内医学期刊出版单位以及有关学(协)会,发出关于肺炎相关文章优先发表的倡议,同时向全国的医学科研或临床工作者发出征稿通知,征集与肺炎疫情防控、诊治相关的学术论文。2.3改进与优化出版流程。接到征稿通知后各刊编辑部迅速行动起来,加班加点,通过各种媒体(杂志、网站、微信、微博等)积极开展组稿约稿。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即刻启动“快速通道”,尽快完成同行评议和稿件初加工,总编室及社领导在收到稿件后24h内完成相关审核工作,新媒体部在12h内完成数据加工后在中华医学期刊网上优先发表,同时免除全部费用,供读者免费阅读、下载。具体流程见图1。2.4重新制定DOI编码规则。目前国际上已公认DOI是识别某一文献的唯一、特有符号。DOI是认证优先数字出版论文的一个必备要素。优先出版的论文能够通过DOI被国内外读者快速检索、及时引用,DOI还可以解决优先版与正式版的对接问题,同时,DOI具有版权保护作用[6-7]。如果优先数字出版时没有标注DOI或者标注不完整均不利于准确识别、追踪和引用该文献,还会大大降低优先出版的效果。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2009年底主动收回了DOI数据注册的权利,改由数字出版部门维护,这个决策为后续的期刊论文在全国乃至全球推广打下了非常重要的物理基础[8]。按照之前的规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应在确定了纸版的具体年卷期及页码后才能产生DOI,而且每期的DOI为连续编码。但在优先发表时这几个要素均为不确定因素,这就可能造成纸版DOI与网络版不一致的情况。为了确保两者具有同一个DOI,提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内容资源数字化传播效能,保护数字资源在网络链接中的知识产权和网络传播权,实现对数字对象的持续追踪和阅读数据的有效统计,杂志社经研讨并广泛征求意见后对DOI标注的规则作了修订。新的DOI由“统一前缀/学会标识.文献类型.cn号-收稿日期(8位)-流水码(5位)”组成,作者投稿时即可产生DOI,并确保不再发生变化。如此,保证了在平台优先出版的肺炎相关论文均具有唯一的DOI。

3优化质量控制,保证优先出版论文的质量

3.1严格的审稿流程和全方位的质量把控。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杂志社上下仍牢牢把握质量第一、内容为王的宗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肺炎相关论文的具体刊发要求,杂志社加强对系列杂志刊发相关论文的管理,做出了详细要求:1)不允许为“抢蹭热点事件”而降低论文的学术质量和违反稿件的审定流程,坚持以促进疫情的防控、提升患者诊治的效果为标准。2)论文中涉及的重要数据,以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或有明确的出处,诊疗防控标准要以国家公布相关文件为基础。3)所有论文至少有2位及以上专家的审稿意见,以及总编辑和总编辑委托的副总编辑的审定意见。4)通过同行评议决定刊用的论文,经编辑加工后,须将审稿意见及总编辑意见一并提交杂志社总编室审核,通过审核的论文方可网上优先出版。主管单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期刊,须同时提交“重大选题方案报告”。5)指南、方案、建议、共识类论文要以国家的治疗方案为蓝本,撰写和审定专家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尤其是重点疫区的专家和有一线诊治经验的专家。6)刊发前一定向作者核实是否存在一稿两投或多投。自肺炎疫情暴发后,各系列杂志编辑部积极响应和配合全国疫情防控和诊治工作,广泛开展“肺炎”专题论文征集活动,积极组稿约稿,取得显著成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网上优先出版的文章已达400余篇,截至5月底已达千余篇。刊发的论文,尤其是指南、共识或规范类文章为疫情的防控和临床诊疗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作者投稿积极性持续高涨,来稿量较大,但同时杂志社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盲目追求发文的速度,出现一些文章学术质量不高,科学性不强,同质化严重的情况。还有少数期刊出现选题策划不精细、审稿把关不严、流程执行不规范等情况。为了加强对肺炎论文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杂志社组建了由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4位院士领衔,汇聚相关学科的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委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主编、副主编,以及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专家组成学术指导委员会,保障平台文献的学术质量[9]。同时杂志社对后续肺炎论文刊发工作提出更严格的要求:1)坚决杜绝“蹭热点”的行为,保证发表的稿件切实对疫情防控发挥指导和借鉴作用。加强选题策划,全面反映有关肺炎诊断、治疗、防控领域研究成果,发挥学术导向作用,引领科研方向。对各类指南、共识、建议及述评类稿件严格把关,鉴于国家已经制定有关肺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防护指南,建议不再刊发与上述指南内容重复的各专科防控共识、建议类稿件。文章中涉及的重要数据要以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或有明确的出处。诊疗防控标准要以国家公布的相关文件为基础。2)保证严谨的审稿流程,加强学术质量控制。所有文章均须具备有据可查的审稿流程,强化专家审稿质量,坚决杜绝因“抢发”而减少审稿流程以及流于形式的审稿意见。拟发稿件除经同行评议(至少3位专家)同意刊发外,还需具有总编辑或总编辑委托的副总编辑的审定意见以及编辑部主任的审核意见。完成上述流程后,编辑部须将拟发表的稿件上报杂志社总编室,经总编室和社领导签批后方可发表。3)严格执行编辑出版流程,保证期刊出版质量。已完成网络预出版待印刷出版的文章,要严格执行印刷版出版流程,按正常编校程序出版,做好文章的编辑加工、文献核对、关键词标注等工作。4)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密切关注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所有文章正式发表前,期刊和作者不得以任何形式和渠道对外公开传播。编辑部需加强实时监测,发现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期刊在“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优先出版的文章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引起其他不良后果的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联系作者做好相关信息澄清工作,消除不良影响,必要时组织平台栏目专家组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根据中华医学会期刊管理部的通知要求,各编辑部在初审时先筛掉了一批学术质量不高、缺乏临床意义或是存在较多问题的文章,再经过3位专家审稿,总编、编辑部主任终审后提交至总编室,总编室除进一步对文章学术质量、科学性把关外,还综合考虑各系列杂志在某一专业领域已发表的文章数,内容上是否有重复,对一线的疫情防控是否能真正起到借鉴作用等,最后交由杂志社领导审批,经过层层把关,确保最终在平台上优先发表的文章切实有助于疫情防控。3.2数字优先出版形式。数字优先出版一般包括单篇出版和整期出版2种形式,通常单篇出版要比整期出版能够更好地缩短发表时滞。为了能将科研或一线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成果、经验或权威专家的共识意见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一线防控人员,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实践,杂志社选择以单篇出版的形式进行网上优先发表。编辑部将稿件送专家评审,收到评审意见后会迅速反馈给作者,同时敦促作者抓紧时间针对问题进行修改或答复并尽快返给编辑部。随后编辑部在审核作者修改稿(建议修后再审的文章再次送专家审核)并进行编辑加工的同时将稿件送至杂志社总编室审核,审核通过并且编辑也已完成加工的稿件将发至新媒体部进行数据加工。这样尽可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缩短每个环节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上线发表,平均时间6.22d。3.3网络论文版本设置。关于优先出版的版本设置,目前国际上有些数据库采取保留录用稿、编辑稿、待刊稿3个版本的形式;国内有些平台则采取一旦正式出版,优先出版便自动被撤销,但这不利于保证作者的首发权。考虑到疫情期间科研成果的时效性,为尽可能缩短流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出版平台采取上传编辑加工后的版本,而且在正式出刊后会替换为正式版本,以保证与正式版本的一致性,避免不同版本对读者造成的引用混乱。3.4文献引用格式。肺炎论文在网上优先发表后很快得到了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有些论文的日点击量破万,不仅给临床诊治提供了学术支撑,也为后续撰写文章的作者提供了参考。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优先发表文献的引用格式问题,如何设置合理而规范的格式成为当务之急。经过查阅国内相关规范以及国际标准,杂志社总编室与新媒体部多次论证,并经学术指导委员会讨论,认为DOI号和出版日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2个要素,前者类似于文献的“身份证”,后者可明确首发权,最终将引用格式确定为“主要责任者.题名[J/OL].期刊名,年,卷(出版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DOI.[网络预发表].”同时,会以“引用本文”的形式在显著位置标示,以便读者引用。3.5规范获得作者授权。虽然追求更快的传播速度、更高的传播时效,但有些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还是不能省略的。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高度重视学术期刊版权保护,遵照著作权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文章上线出版前编辑部必须获得作者的授权书,以获取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相关权利的许可使用。考虑到疫情的特殊性,以及很多作者来自高风险地区,交通和邮寄均很不方便,特许此类作者可将授权书延后3个月提交。经过近4个多月的实践和调整,截至6月5日,平台共优先发表了来自国内127种期刊1041篇与肺炎相关的学术文献,总点击量约313万次,而且同期被世界卫生组织的冠状病毒病出版物数据库收录,为正在经受疫情考验的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有效、值得借鉴的学术信息。

4日常出版中网络优先出版常态化的思考

4.1优先出版与预印本的不同点。随着跨媒介出版态势的逐渐形成,相关的网站、论坛、博客等应运而生,网络出版、网络发表从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主流,不仅有效缩短论文从产出到传播的时间,还能实现网络传播的多种样式。目前,同时被作者、学界和期刊界认同的优先出版方式主要有预印本和网络首发2种[10]。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网络优先出版包含了编辑部审稿、同行评议等严格的评审流程,而预印本则未经过同行评议而直接在平台上。二者均具有对学术论文首发权的认证,但在权威性方面,优先出版是经过同行专家认可的,预印本虽然也有对投稿人的认证,但毕竟没有经过严格的审稿流程。4.2实现常态化的困难。杂志社疫情期间的优先出版是一次有益尝试,这一出版方式保证了能将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最需要的人,在疫情攻坚战中承担了医学学术期刊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每篇文章从收稿经过一系列审核接受发表,到最终上线平均时间6.22d,高效的运转全都得益于整个过程各个环节包括期刊编辑、审稿专家、总编室和新媒体部的工作人员以及社领导夜以继日的全心工作并密切配合。后疫情时期如果转为日常稿件的优先出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规范流程?比纸刊提前多久进行网上?整期所有文章都进行网上优先发表还是选取高质量文章?在当前各个部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优先出版与纸刊出版的平衡?这些都是后续需要考虑并逐步解决的问题。4.3今后采取的措施。1)制定标准规范、健全管理制度: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此次优先出版工作中重效率、保质量,边实践边调整边完善,基本保证了优先出版各个要素的齐备,但后续应该将具体的发稿流程、出版形式、版本设置、引用格式、差错率、授权及签发制度等一系列内容标准化、文件化,作为中华系列杂志可参照执行的标准。2)有选择地优先出版:目前实现整期优先出版尚存在困难,可以每期由作者申请、编辑部选择推荐学术水平高、时效性强的文章进行优先出版。

作者:赵巍 付辉 王海娟 蔡丽枫 沈锡宾 刘红霞 李鹏 徐妍 刘冰 魏均民 单位:1.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 2.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新媒体 3.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办公室 4.中华医学会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