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7-05 09:54:19

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

一、支农再贷款助力“三农”经济发展取得的实效

(一)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民收入。科尔沁左翼后旗是半农半牧地区,在1999年以前,牧区也以种植业为主,养殖覆盖面不足60%。近十多年来,通过再贷款的支持,特别是2004年大搞养殖业以来,养殖业贷款的投入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9月末,养殖业贷款余额达到4.7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增长27.05%,当年累计发放养殖贷款3.17亿元,同比增加1.17亿元,增长58.26%。现在无论牧区还是农区,家家搞养殖,养殖覆盖面达到100%,人均牲畜达到9头(只)。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观念形成,促进种植业结构从单一的玉米为主,向玉米、青贮、草等相结合的多元结构转变,2013年全旗青贮种植面积为78.3万亩,优良牧草5.5万亩,2014年种植青贮面积增加到83万亩,2015年青贮面积突破100万亩。同时,在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下,农牧民种植养殖业、个体经营等方面得到信用社贷款的大力支持,农村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旗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1994元,增加到2015年的9502元,增加了7508元,增长了3.76倍。(二)推动了黄牛产业快速发展。在再贷款的支持下,信用社信贷投放能力增强,养殖业贷款的投放逐年增加,推动了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16年6月末牧业年度黄牛存栏达到102.68万头,同比增加32.68万头,增长46.69%,其中基础母牛有68.03万头,较同期增长46%,育肥牛有34.65万头,较同期增长22%。全旗养殖户达到31113户,同比增加1056户,增长3.5%:养殖示范基地20个,牛20120头,基础母牛基地4个,127563头,黄牛交易基地2个,日交易量2000头;黄牛加工基地1个,日屠宰150余头牛。科尔沁牛业依托科尔沁左翼后旗优良黄牛资源生产的科尔沁牛肉制品,夺得全国牛产业“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牛业的第一品牌。目前,科尔沁牛业的产品已远销中东、东南亚、香港等地区。(三)帮助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扭亏为盈。1999年以前科尔沁左翼后旗信用联社亏损经营,举步维艰,经营陷入困境,连支付都成为问题,35个信用社,23个亏损,历年亏损达到431万元;1999年开始注入支农再贷款后,经营状况好转,逐步扭亏为盈。截至2015年末,科尔沁左翼后旗信用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2.07亿元,比1999年增加20.30亿,增长11.41倍;贷款余额达到18.37亿元,比1999年增加16.84亿元,增长11.03倍,平均年递增16.82%。股本金为1.25亿元,比1999年增加1亿元,增长7.08倍;营业收入达到1.94亿元,比1999年增加8.7倍,信用社的经营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四)降低农户贷款利率,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从2015年开始,支农再贷款优惠利率政策直接优惠于农户。2015年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政策,对贫困地区支农再贷款1年期利率执行2.1%,用支农再贷款投放的涉农贷款利率执行7.1%,比自有资金投放的农户贷款利率下降3.196个百分点,3亿元的再贷款将为农户减少利息支出959万元。2016年1亿元的“央贷扶”扶贫再贷款,利率为1.75%,投放到农户的贷款利率最高执行4.75%,比自有资金投放的农户贷款利率减少5.5个百分点,1亿元的“央贷扶”将为农户减少利息支出550万元。同时通过简化贷款手续,一次核定、三年使用,减少了办理贷款的次数和成本,切实降低了百姓的融资成本。(五)打击民间借贷,净化农村金融环境。在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下,科尔沁左翼后旗联社信贷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提高额度、延长期限、降低利率、一次授信三年周转使用、对信用村、信用户给予优惠政策等措施,严厉打击了民间借贷行为。调查中发现,1999年以前,90%以上的农牧户都有抬款,且都是生产性资金不足,农户民间借贷占家庭融资比例达到80%~100%。现在,农牧民的民间借贷大量减少,生产性资金基本由贷款解决,民间借贷主要是临时性资金需求。民间借贷利率由1999年36%下降到24%,最低为12%。通过对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给予信用户提高额度、降低利率、优先贷款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农户诚信意识,注重自己的信用记录,人人守诚信。全旗信用村50个,同比增加26个,增长108.3%,信用户达到41291户,同比增加4009户,增长10.75%,信用户贷款余额达到11.7亿元,同比增加1.85亿元,增长18.79%。农村信用环境不断改善。

二、支农再贷款投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支农再贷款投放时间与信用社资金投放时间不匹配,造成贷款的投放与支农再贷款的要求相脱节。一是支农再贷款投放的时间较晚。由于信用社贷款大部分集中在上年12月至当年的3月,这时信用社用自有资金和拆借资金已进行了大量投放,先得到贷款的都是信用户;而支农再贷款大部分都在4月中下旬投放,用支农再贷款投放的涉农贷款执行优惠利率,比自有资金利率低2.39个百分点,剩下的农户非优质客户居多,且还要执行再贷款优惠利率,比优质客户的利率还低,不利于贷款的管理。二是由于再贷款投放时间与信用社投放时间脱节,易造成用支农再贷款偿还拆借资金现象。信用社贷款投放主要集中在年末和下年3月份,在没有得到支农再贷款之前,信用社利用自有资金和拆借资金先行投放贷款。再贷款指标下达后,受资金需求量和规模控制,再贷款不能全额投放,于是便出现了用拆借资金投放的贷款抵再贷款资金,再贷款直接被用于偿还已到期拆借资金或同业存出。(二)支农再贷款的需求大幅度下降。一是随着信用社经营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再贷款的需求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资金相对宽松,需求意愿不强。2016年初以来,通辽市11家法人金融机构,有再贷款的仅3家,占27.27%,3.4亿元的限额结余0.9亿元。二是目前的再贷款政策是直接优惠于农牧民,给信用社的利润空间很小,甚至是亏损经营,信用社需求意愿下降。特别是目前的扶贫再贷款,投放到农户的利率不能超过人民银行1年期的基准利率4.35%,在再贷款利率1.75%的基础上仅上浮2.6个百分点,覆盖不了信用社的资金成本,因此,信用社需求意愿不强。(三)补贴政策的不一致性,影响了扶贫再贷款的推进。信用社投放的扶贫再贷款是低利率,不允许超过人民银行1年期基准利率,利息全部由农户承担,而农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的“富农贷”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农户还是较愿意选择农行“富农贷”贷款。(四)一户多家授信放贷,增加了农户的还款压力,增大了信贷资金的风险性。信用社对农户进行信用评定和授信后,信用社投放3万~6万元,农行在信用社授信的基础上再投放5万元,再加上网贷等,每户最少承担8万~10万元的贷款,特别是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承担风险的能力弱,还款压力加大,风险性提高。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再贷款使用激励机制。应结合支农再贷款政策效果评估结果,给积极使用支农和扶贫再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再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积极推进扶贫再贷款的推进工作,打好扶贫攻坚战。(二)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惠农作用。支农再贷款的投放与信用社贷款投放节奏应一致,这样可避免用再贷款偿还拆借、或存出资金,可使优质客户享受到再贷款的优惠利率政策,也便于对支农再贷款的管理。(三)创新方式,扩大再贷款的政策效果。人民银行应通过窗口指导,引导信用社创新涉农贷款方式,形成“再贷款+信用社+合作社+农户”等“再贷款+”的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畜牧业,加快农业产化进程,促进农牧业规模经营,提高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四)建设保险补偿机制。一是由政府推动保险公司完善农牧户违约保险制度。建立完整的信用违约互换制度,解决科尔沁左翼后旗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空白的现状,降低金融机构对农牧民的放款门槛,降低农牧业贷款的违约风险,增加资金安全性。二是财政部门加大对农业保险补贴的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农业保险在我旗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力度。使农牧民通过参保抵御自然灾害及疫情,降低农牧户违约风险。

作者:吴铁山 杨青梅 陈志远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科尔沁左翼后旗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