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时间:2022-05-14 08:39:0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摘要:为创建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必须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健全保障机制、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师资团队等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具有一定创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融合;人才

在知识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科技创新才是国家和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型社会环境的造就离不开高等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高校必须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2015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为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教育的支撑,没有扎实的专业教育基础做后盾,创新创业教育也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树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有效地融入专业教育中,这样才能真正使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整体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一定的经验,使得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外先进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很多学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些只是简单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等同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或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深度融合,存在相对独立、各自为政的现象。诸如以上问题都影响或制约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做到深度有效的融合,我们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突破口,从制度上合理构建一个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内涵建设,凸显高职教育特色。

一、建立健全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长效融合保驾护航

我院从顶层设计开始,从最初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到后来创业学院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促进了我院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企业、创业学院、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联合参与,在人员配备、制度配套、绩效考核、师资培训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四方联动全力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成立创业学院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外,教务处和二级分院还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认定;通过改革教学工作量认定办法和考核方式,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通过访工、下企业、外出培训等加强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培养教师创新创业的素质和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长效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课程体系,为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穿针引线

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结合专业、注重实践”的理念为指导,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创新创业通识基础课程、创新创业专业技能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实训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除此之外,还通过开设学生思想成长第二课堂及增加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工作坊等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我院国贸专业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为例,通识必修30个学分中有11个学分是创新创业类课程,占到36.7%。其中包括创新创业基础、工程素养、素养拓展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加入了创业策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竞赛等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公共选修课中又有思想成长及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包括思想成长(含工作履历、志愿公益、文化活动等)、创新创业(含实习实践、技能特长)等供学生选择。通过建立“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进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和创业意识。

三、搭建实践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安营扎寨

专业实践平台是建立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我校通过学生社团、专业实践实训、模拟实操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学生协会、社团活动等为学校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专业实践平台与实践技能课程相匹配,使学生在实习和实训过程中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借助实践实训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2018年我校创业学院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创新创业项目培育选拔,从30多个项目中评选出《小区安全巡逻机器人》等19个项目进行培育,并对立项项目开放各类创新工坊,支持孵化项目开展工作。根据各孵化项目,邀请相关专家开展针对性的课程与培训,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对于可商业化的项目,帮助对接各类资源,支持团队项目转化。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体验创业项目,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专业进行创业。设立“2+1”创新创业精英班;与企业进行深度产学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星火计划班”;组织班级申报班集体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创新创业与专业相融合的项目调研及申报;与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创业班;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等,通过以上种种举措逐步建立我校创新创业项目的长效培养机制。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浙江省创业实践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比赛,展示和巩固项目成果,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2018年,我校在多个创新创业类技能大赛中实现了大学生创业大赛成绩历史性突破,获得多项金奖和银奖。

四、培养师资团队,保障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

创新创业课程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强大的师资团队,学校一方面引进人才、组织创业指导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在师资配备上尽可能做到多元化。除具备有创业实训师资格的专业教师、通识课专任教师、专业技能课教师,还聘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和成功创业人士。校内教师理论功底扎实、授课经验丰富,但缺乏实战经验和企业运作、发展、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校外教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企业经历,但教学方法不足,因此校内外师资可以互相沟通,各自发挥优势和特长,通力合作,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除各类竞赛获奖外,我校每年培育30多项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密不可分,只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创业创新服务机制,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充分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将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深入并有效地融入于专业教育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专业优势,提升专业水平、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社会、学校、专业三个层面组织机构的有效运行,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协同推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N].中国政府网,2015-05-13.

[2]仲颖王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策略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3):107-108.

[3]段丽华刘艺.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8):24-25.

作者:卢杭央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