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高等职校课程体系重构探讨论文

时间:2022-11-25 11:03:00

我国现行高等职校课程体系重构探讨论文

关键词:高教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能力素质教育

摘要:本文在详细分析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按能力与素质模块构建高等职业院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设想。

一、我国现行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学校发展目标不切实际,定位不合理,各校的课程体系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这样各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多样性需求,而且由于扩招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按照同样的教学要求,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大批职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2.课程体系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各类知识呈爆炸式急剧增长的信息化时代,这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课程体系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要移植到以培养掌握高级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则更是不宜。

3.忽视学习主体的客观实际和教学规律,课程体系的教学结构仍旧是以教师为中心。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结构,对于高等职业院校中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本来就欠佳的学生来说,其教学效果更是可想而知。

4.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向,课程体系重于理论教学而轻于实践教学。这也是近些年高校教学改革进展不大的症结所在。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和培养要求,在教学目标中正确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相互关系,按能力与素质培养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并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面的教改研究,才有望真正确立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其在高等教育布局中所应有的地位。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内涵及其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正确定位

知识的学习掌握过程实际上是对前人经验和智慧的继承,知识掌握得较多,无疑会在今后面对和处理各类问题时具有较多的可能优势。但要将这种可能优势转为实际优势,还有赖于将所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主动获取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与素质。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具有的学习认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素质就是指与生俱有的,但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塑造和社会熏陶加以影响、改进和形成的,能在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中表征出来的人的本质或本性。人的素质可以划分为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自然素质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如生理和心理素质等,其对整体素质的形成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社会素质具有比较明显的可塑性,如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无疑,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面素质教育,但由于自然素质的客观影响和社会素质的渐进过程性,素质教育也具有阶段性特征和个体特征。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须要考虑到教育的阶段特征和有别于本科院校学生的个体特征,其素质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科学素质和职业业务素质。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关键。知识是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基础和载体,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和锻炼能力,知识的掌握和正确的运用有助于素质的提高。但知识的学习不应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必须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职业应用。能力与素质是对知识的有效掌控和利用的保证,我们强调高等教育要“厚基础,宽口径”,基础不仅指基础知识,能力与素质才是最大的基础。同时,能力与素质提高也是知识积累的直接结果和最终目标,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能使我们更快更有效地获取我们所需的知识并创造更有价值的新知识,但能力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因此,我们所要构建的是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明确以培养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为教育目标、以学习知识为基本手段,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新型的课程体系。

三、按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对高等职业院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1.学习认知能力的培养。学习认知能力是指一个人的基本学习技能,它包括基本的“听、说、读、写”和记忆、演算和理解等高级学习能力。对高等教育来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法律文书、逻辑概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生社团活动等都是适合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环节,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自学能力、表达陈述能力、理解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是指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的能力,这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尤为重要。重点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图书馆、社会新闻和网络收集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学会对收集的知识、信息进行批判地吸收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可以开设计算机技术基础、文献检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势与政策、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速记等课程和各类学术讲座、辩论比赛、新闻评论、专题小论文(可自选和指定)等教学活动。根据我国学生的特点,尤应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和批判的思想。

3.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是指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讲,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教学重点。一方面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实习见习时间,另一方面在必要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和创造虚拟的工作背景环境。如将各类法学专业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进行控辩讨论,把法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工作背景环境中去学;开设一些如律师业务、保安业务等密切结合实际,具有鲜明职业特点的课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有意识地吸收学生担任教师的业务助手,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法律事务工作,开展各类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活动。

4.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收集的资料信息,一般通过联想发散思维,对所研究的对象创造性地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是各类能力中最重要也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该能力的培养重在鼓励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开设创造性思维、科技发明史、经典个案赏析、模拟法庭辩论等课程和教学活动来培养锻炼,但更为有效和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问题都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5.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政治思想素质是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素质,对其影响是来自社会环境和老师的人格魅力,因此首要的任务是建设好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此外,开设一些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以自学和专题讲座、辅导报告等为主,鼓励学生就某个问题或热点问题在班上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6.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身体心理素质属于人的自然素质,我们应该尽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得到较好的发展,可以通过心理学、体育锻炼、军事训练、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热线等课程和活动来实现,另外在其他教学活动中,可以针对特殊个体创造一些情境进行挫折教育或激励教育。

7.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人文科学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的情商的高低,而情商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另外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了解还有助于处理经济技术领域的法律问题。为要适应改革开放,也要熟悉西方文化背景和世界一体化进程,为此可开设一些相关课程,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活跃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教育。公务员之家

8.职业业务素质的培养。职业业务素质不单指专业知识,而是包含了与职业活动相关的组织管理、业务处理、服务意识和公关活动等诸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应具有向相关业务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树立大专业的概念,重视专业基础的教学,拓宽口径,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注意扩大知识面,具体可采取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加强学生选课指导,举办各类职业技能讲座,增加实际训练力度,安排学生进入社会进行考察和实训锻炼等措施。按上述要求建立的课程体系,是要达到实施真正的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关键之处还在于课程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特别是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案例化处理,这是压缩课时、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条件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也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保证。

因此,课程建设将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是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