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学习框架与实施路径

时间:2022-12-23 11:14:11

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学习框架与实施路径

[摘要]荷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将数字素养列入学校教育的学习领域之一,并将发展学生数字素养和实践技能置于重要位置,以期学生更好地参与当下和未来的(知识)社会。荷兰将数字素养认定为一组关于基本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它囊括六个学习主题:数据与信息、数字世界的安全与隐私、数字技术的运行与使用、数字交流与合作、数字公民和数字经济。荷兰从数字素养学习框架的顶层设计走向学校的具体实践,数字素养落地生花。

[关键词]荷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字素养

一、引言

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的数字化为信息化社会创造了无限可能性,数字化发展战略成为全球共识。欧盟提出的欧洲2020(Europe2020)发展战略中,欧洲数字化议程(AdigitalagendaforEurope)强调要增进所有欧洲公民对互联网的使用与普及,特别是要采取行动支持普及数字素养。[1]数字素养教育是21世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旨在让儿童与青年掌握数字素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能够高效地、周密地进行信息处理,以此推动社会经济高效发展且具创新性,走向均衡、健康发展的信息化社会。[2]荷兰作为欧盟成员国提出了《荷兰数字化战略:为荷兰的数字化未来做好准备》(DutchDigitalisationStrategy:GettingtheNetherlandsreadyforthedigitalfuture)。年轻一代要掌握良好的基本的ICT知识与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是荷兰学校教育数字化的战略发展目标。[3]荷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将数字素养列入学校教育的学习领域之一,将发展学生数字素养和实践技能置于重要位置,以期学生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数字素养是几乎所有职业共同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并且数字素养的内涵会随着ICT的发展而动态演进,学生需要具备数字素养来应对社会的日新月异。数字素养,是欧盟自2006年提出支持欧洲公民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各个教育阶段都须重视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4]2012年,荷兰皇家科学院中等教育计算机科学委员会在《中等教育中的数字素养:21世纪的技能和态度》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的中等教育课程对数字素养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委员会建议政府更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72 ̄的国家课程,发展学生的数字素养。2013年,荷兰国家课程发展研究中心代表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厘清了数字素养的概念:数字素养是一组基本的ICT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的知识、技能与态度。[5]2017年,国家课程发展研究中心了数字素养的学习框架,涵盖“基本的ICT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四个实质性领域。2019年,数字素养开发团队《数字素养学习领域》,呈现了进一步完善的数字素养学习框架,阐释了学生在各学段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目标。本研究拟解析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学习框架与实施路径,以期为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提供有益经验。

二、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解析

为深入理解荷兰的数字素养学习框架,本文从数字素养的发展愿景、实质性领域、学习主题、学习模块等方面进行解析。(一)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发展愿景。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发展愿景为:在课程中给数字素养一个坚实的位置,为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当下和未来的数字化社会做准备。数字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长为(数字)社会中积极的、负责任的、独立的参与者。[6]数字素养学习框架[7](如图1所示),勾勒出实现数字素养愿景的内核要素与外核的教育总体目标之间的关联。数字素养向外提供机会发展学生关于“思考与行动,与人相处,认识自己,为社会、学习与职业、个人生活做准备”的更广泛的能力,指向总体的育人目标。数字素养的四个实质性领域(基本的ICT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和六个学习主题(数据和信息、数字世界的安全与隐私、数字技术的运行与使用、数字交流与合作、数字公民和数字经济)向内指向数字素养的发展目标,意图培育学生成为具有数字素养的数字公民。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批判性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数字媒体和其他技术,能够掌握这些技术以获得信息并积极参与当下和未来的(知识)社会,即具有数字素养。[8]图1.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学习框架(二)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实质性领域。数字素养的四个实质性领域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旨在学生能够获得数字素养各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学会以批判的方式思考和反思数字技术,学习利用数字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创新。[9]1.基本的ICT技能基本的ICT技能是学生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功能,能够利用各种现代数字技术实现数学逻辑运算和信息处理。基本的ICT技能的要素有:(1)掌握ICT的基本概念,识别和理解计算机、互联网、软件应用程序、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功能;(2)使用互联网基础设备,识别和连接基本的硬件设施设备,使用设备和程序进行访问、存储和共享信息;(3)有效应用标准办公应用程序、软件应用,如文字处理器、演示软件、图像和视频编辑;(4)具有信息安全与隐私意识,安全使用互联网信息、在线交易,并意识到个人和他人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基本的ICT技能是学生认识、参与数字社会所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会使用数字技术,运用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2.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学生能够确定和分析信息的来源,系统地进行数字信息的检索并批判地选择,能够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与可用性。信息素养的要素有:(1)确定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2)制定信息检索策略,从可能的信息中选择最具可行性的来源,并能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调整;(3)获取和选择信息,通过检索获得信息、资料,选择可用的、可靠的信息;(4)信息处理,运用文本、表格等方式对可用信息整理、归类,分析与整合;(5)呈现信息处理的结果;(6)评价,能够对任务过程和最终结果的相关性、有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在数字化资源来源丰富的数字社会中,信息素养强调学生对数字信息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使用数字手段实现有用信息的获取、处理与评价。3.媒体素养媒体素养是在社会媒介化的背景下,学生具有媒体意识、媒体智慧,能批判地看待自己、他人的媒体行为;积极地、负责任地使用媒体,涉及安全和隐私的媒体行为能够合乎社会规范。媒体素养的要素有:(1)理解社会的媒体化,洞察媒体对个人、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2)理解媒体的社会功能,意识到媒体在传播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中如何发挥作用;(3)融合媒体素养、ICT基本技能和信息素养,在使用媒体时,能够操作设备、软件和应用程序,保护隐私与安全;(4)创建媒体信息;(5)社会媒体参与和身份意识。在媒体愈来愈融入数字社会底色的背景下,社会媒介化对社会各领域的塑造是多元与深刻的,媒体素养强调学生要具备批判性的媒体意识,负责任地行使媒体行为,智慧地应对复杂变换的社会。4.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学生基于计算机的算法、程序和计算能力,以及ICT技术的支持,从确定问题、收集资料和信息到分析、呈现结果的一种思维过程。计算思维的要素有: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可视化数据;分解问题;将问题抽象化;算法和程序;自动化;仿真与建模和并行化(同时进行多项任务)。计算思维为培养学生的过程思维赋能,强调以计算机算法思维思考,利用数字技术和工具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三)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学习目标建构。数字素养的四个实质性领域勾勒出培育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概念域。基于概念域的蓝图,数字素养囊括的六个学习主题及其学习模块[10],从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程度、认知水平深度、自我意识等方面具体阐释了学生在各学段的知识、技能与态度。1.数据与信息数据与信息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从大量数字资源中收集数据和信息并经过信息处理,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和信息。随着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资源愈发丰富,数据和信息的产生、复制、更新、传递、访问量激增。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使用数字应用程序访问、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收集、过滤、存储有用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可视化、评价。学习模块包括:(1)从数据到信息,掌握数据的检索、选择、可视化处理,将数据转换为有用信息。(2)学会处理数字数据,以及掌握更大范围、更抽象的数据应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字体验,要求学生能做简单的收集、分类和存储数据,形成多元的数字世界、数据的具象感知。中学阶段强调提升学生数据与信息的结构化能力,让学生具备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与批判意识,有意识地将数字技术关切到职业选择和社会发展。2.数字世界的安全与隐私数字世界的安全与隐私要求学生意识到数据共享存在安全隐患与隐私风险,要有意识地增强数字安全、保护数字隐私,能够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或设备被不良使用。网络资源开放共享,用户在使用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时产生大量的用户数据,涉及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学生必须意识到数字安全和隐私的重要性,学会负责任地存储、共享数据,能够遵循法律法规,采取恰当的安全措施应对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学习模块分为数字世界中的安全和数字世界中的隐私。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数字安全与隐私的意识,要求学生能使用密码保护账户信息。中学阶段逐步提升学生辨别、防护、应对安全隐患与隐私风险的能力,使学生的信息共享行为合乎法律法规。3.数字技术的运行与使用数字技术的运行与(创新)使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字技术运行的基本原理,能够积极地、创造性地运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人既是技术的使用者又是创造者,学生有必要学习计算机语言和编程,掌握数字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能将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造与创新。同时,学生要意识到数字技术对生理健康的影响,能从社会、经济、伦理等方面批判地审视数字技术。学习模块包括数字技术的交互与创新、控制与创新。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应用创建简单文本、音频、图像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计算思维完成简单任务。中学阶段逐步提升学生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强调创新性、编程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利用计算思维解决复杂问题。4.数字交流与合作数字交流与合作要求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批判地使用数字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数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人与设备之间的多维联系网络,学生能够掌握数字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概念、原理,有意识地、批判地、负责任地运用数字媒体进行交流与合作。学生深入了解数字交流与合作在不同背景下发挥的作用,在交流与合作中发挥和利用数字技术的创新与价值。学习模块包括:网络、数字交流和数字合作。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网络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体验数字通信交流,能进行简单的信息、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中学阶段逐步提升对学生创新地利用数字技术组织合作项目、创建数字产品的要求,让学生有意识地建立与维护合作网络,在合作中自我反思,关切数字合作对个人与社会的价值。5.数字公民数字公民是指学生具有数字素养,基于民主社会的自由、平等、团结的基本价值观,以批判的、积极的、负责任的公民身份参与数字社会。学生参与数字社会既有权利也有义务,要秉持基本的价值观,有意识地反思作为数字公民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学生能够负责任地使用数字技术、多媒体资源,学习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批判地、积极地应对多媒体信息对多元化民主社会的影响。学习模块包括:数字化公民和数字身份。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字身份的认知,使学生能塑造自己的数字形象,识别和尊重他人的数字身份,辨识多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中学阶段强调培育学生数字公民的基本价值观,使学生批判地认识媒体信息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等色彩,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成为具有批判意识、负责任的数字公民。6.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要学生能够积极地、批判地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应用参与经济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经济活动创造了新兴形态和商业模式,如在线支付、数字平台经济、数字化形态的货币。用户数据的经济价值让人们既是新型服务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学生要认识到这些新变化,积极地、批判地参与新兴形态的经济活动,并能够利用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探索可能的选择方向。学习模块包括参与平台经济和数字营销。小学阶段注重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参与、体验简单的经济活动,了解数字广告的不同类型、用途及个性化特点。中学阶段强调学生能够深入认识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营销新形态、新模式,以及用户数据的经济价值;批判地认识数字平台经济活动的机遇、风险,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有意识地将数字技术关切到未来的学习与职业的选择。(四)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分布特点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在学段上垂直分布,在各学习领域中水平统整,各学习领域合力发展学生在数字素养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分布特点。荷兰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覆盖九个学习领域:运动与体育、公民、数字素养、英语/现代外语、艺术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荷兰语、算术与数学,各学习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数字素养广泛地分布于其他八个学习领域,与其他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既融合也关联。如数据与信息的模块“从数据到信息”的学习目标也体现在其他学习领域。与之关联的学习领域有:英语/现代外语[11];人与社会[12];荷兰语[13];算术与数学[14]。数字素养的学习目标与其他学习领域(除运动与体育)之间相互关联,既突出数字素养学习领域的主导作用,也形成培育学生数字素养的跨领域学习合力。

三、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融入学校课程的实施路径

为培育学生成为具有数字素养的数字公民,更好地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荷兰将数字素养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从数字素养学习框架的顶层设计走向中小学校的具体实践,数字素养落地生花。(一)垂直连贯各学段的持续性学习线。荷兰为数字素养融入中小学课程开发了垂直连贯各学段的学习线。学习线描述的是一个具有合理结构的学习内容和中间目标,它指向最终的学习目标,涵盖学生在各学段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目标。[15]学习线具有三重含义:它提供了学习过程的全局概述;它指明了学习领域内要讲授的核心内容;教学指导指明了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联系。[16]这是数字素养的学习线、学习材料线和教育线的集合。其一,数字素养的学习线涵盖中小学教育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习线由面到点,实质性领域描述了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总体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和学习模块阐释具体目标。具体目标的设定由低阶到高阶,由简单到综合,前后衔接贯穿各学段完整的学习过程。如在每个学习模块中都描述了中小学生不同学段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发展线。其二,针对中小学各学段开发的示例性课程与教材,为教师讲授核心内容提供直接的课程和教学指导建议。针对不同年级,示例性课程与教材将数字素养的学习目标转化为课程目标。师生可以直接使用这些课程资源,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择优吸纳与借鉴。如“龙之三角洲”(DeltadeDragon)课程,是一套完整的小学阶段1-8年级的数字素养课程,涵盖基本的ICT技能(实用的计算机技能和知识)、计算思维(数字原理、结构和逻辑)、信息素养(有针对性、有效地获得可靠信息)、媒体素养(安全、社交和批判的态度),并且为教师提供关于核心内容的详细课程目标和教学指导建议。[17]丰富的示例性课程资源为师生提供多元化选择。(二)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专业化支持。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关乎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实现。为将数字素养融入课程,荷兰为提升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提供专业化支持。其一,为教师提供数字素养的培训课程。依托教师教育的培训课程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如荷兰教师培训协会于2016年重新修订教师培训的知识库。修订后的知识库强调了教师培训中ICT内容的重要性,有益于推进中小学教师提升ICT知识与技能。如荷兰商业培训机构(NCOI)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媒体素养的培训课程。该课程旨在让接受培训的教师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安全地使用各种媒体,查找信息并评估其来源的可靠性,使用网站或应用程序进行交流等。[18]其二,组建数字素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借力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掌握数字教学技能。如在荷兰西部泽兰(Zeeland)省,开展了一个由普通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联合形成的教师学术研究培训项目(TheZAOS):来自该省不同学校的IT专家、培训教师、培训人员组成不同的“创新小组”;不同小组提出各自关于数字素养的研究问题,定期相互交流实践经验、具体案例;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尝试着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数字素养。[19]教师获得专业化支持能更有针对性地掌握和提升数字素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将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互补偿,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教学技能。(三)整合现有课程,定制个性化课程。数字素养融入中小学的课程,一方面融合、渗透于其他学习领域,一方面需要有专门的课程发展学生数字素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荷兰部分中小学已经开始发展学生的数字素养,正努力将数字素养融入学校课程,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课程。其一,将数字素养与现有课程整合。学校基于自身的发展愿景考虑数字素养的课程建议,因地制宜,确定适合的数字素养学习线。部分学校选择将数字素养的学习目标与现有课程尽可能地联系在一起,在现有课程中寻找实施数字素养的着力点。海牙的一所小学(Dr.JAGerthvanWijkschool),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教师关于将数字素养与现有课程整合的想法,以及现有课程中缺失的数字素养的知识与技能,由此确定数字素养与现有课程的整合与拓展。代尔夫特(Delft)的韦达尔(Widar)小学主张不盲目采用学习线,而是根据学校自身的数字素养发展目标,将数字素养与现有课程整合,只需要做很小的调整就可以使数字素养融入日常课程中;若不可行,学校也将开发适合的课程内容。[20]其二,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数字素养课程。学校培育学生的数字素养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布雷达(Breda)的中等学校(DeNassau),为学生的平板电脑教育定制信息科学项目和平板电脑技能课程。学校还有一条丰富的数字素养学习线——拿索学园(theNassauAcademy),学生可以在主修科目之外,选择由教师或与校外机构合作设计的跨学科辅修课程。[21]如中等学校(MpulseKollum)形成了数字素养与当下课程整合的项目计划,为学生提供可能的数字课程,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数字素养。[22](四)提升学校数字设备水平,营造数字学。习场所数字设施和学习场所是学校课程培育学生的数字素养,为师生提供的物理环境支持。其一,提升中小学的数字设备水平。部分荷兰中小学为更好地发挥数字设备在数字素养课程中的教育工具作用,在计算机、投影仪、数字白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教室内的数字设备。如海伦芬(Heerenveen)的一所公立社区初级学校(Compagnonsschool),每个教室在数字白板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配备iPad。iPad以教育工具的角色将智慧课程引入课堂。师生通过iPad使用数字应用、数字课程,做练习以及游戏等。iPad也用于舞蹈,戏剧,文学,摄影和电影等课程。该学校也成为培育学生数字素养的领先学校。其二,为学生营造数字学习场所。荷兰部分中小学为学生营造专门的数字学习场所,学生可在其中进行实验与探究性活动。在海伦芬(Heerenveen)和德弗星瑟梅伦(FryskeMarren)两地的28所小学都为学生创造了专业的实验空间——电子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能够支持各学段学生的数字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设计学习是实验室的核心。学生可以独自或小组进行各种数字方式的实验与探究性活动,如机器人、虚拟现实、电脑编程等。

作者:魏小梅 单位:莱顿大学教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