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下职业素养培育路径探讨

时间:2022-06-28 09:39:01

人才培养下职业素养培育路径探讨

伴随着“工匠精神”观点日渐被提起并且已经走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纲》之中,如何培养与怎样培养工匠精神在我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无法否认的是工匠精神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是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探索在高职院校之中培养出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选取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重点,是因为更有利于对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也可以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进行逐一排查与消灭,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如何培养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笔者从班级管理与搭建校企平台2个方面进行讨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1内化高职院校班里管理模式。在学校模拟职业素养的班级管理模式中,高职院校应对职场中存在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企业的管理模式、职场上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等逐一做到模拟还原,还需要内化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班级中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场的适应度。如何做好这一班里管理模式,这就涉及到2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应将每个班集体演变成一个企业,深入贯彻班里企业化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学习的特点、心理心态等方面综合决定班级管理岗位,以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等。第二,高职院校应当尽快健全班级管理模式体系,在高职院校的班里管理模式中,健全班里管理模式有利于对高职院校日后工作有条不紊打下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准则,也是学校维持日常的制度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班里管理制度中深入贯彻企业的文化元素,借助于班里班规、学生条例手册来约束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与行为习惯,再借助班级班干的每月考核,从道德、工作能力、是否勤劳、成绩优秀这4个方面来深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搭建校企合作双主体共同育人平台。我国正在高度重视教育,并且做出推动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在此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应当根据社会上职业的发展规模,做出相对应的教学制度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尽快地融入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中,并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感受未来就业过程中职场变化,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再者高职院校应当提供学生更多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校期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投入到未来的就业当中。学校也应当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多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形成“校企合作模式一体化”,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与实习场地,为学校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也为企业培养自己日后的准员工做好准备。企业应与学校共同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向学校提供自己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人才条件和综合能力等,并且提供学生的实习岗位,使学生提前了解职场的环境与工作氛围,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一体化”的实施,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各大企业工作需求与工作范围,并且让学生知道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生从书本内容转到社会工作实践,体会到不同岗位对职业的要求,培养自身基本职业素养,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独自思考,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培养自身综合职业素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需要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学校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做出不同的调整,将重点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之上,并且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提供更好的培养方案,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忆雯.新常态下职校生职业素养结构要素及形成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1).

[2]高亚平;冯志强;张全刚;李佳.高职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8(11).

作者:王颇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